cpu的结构和功能解析

2024-05-08

cpu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共11篇)

篇1:cpu的结构和功能解析

第八章

练习1 CPU是指。

A控制器

B.运算器和控制器

c.运算器、控制器和主存 2控制器的部功能是。

A.产生时序信号

B.从主存取出指令并完成指令操作码译码 c.从主存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并产生有关的操作控制信号 3.指令周期是。

A cPu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B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的时间 c.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加上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 4.下列说法中A.指令周期等器周期c.指令周期是机器周朗的两倍5.中断标志触发器用于A 向cPu发中断请求c.开放或关闭中断系统6允许中断触发器用于A.向CPu发中断请求7.cPu响应中断的时间是A.一条指令执行结束8向量中断是 A.外设提出中断c.由硬件形成向量地址,再量地址找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9.程序计数器位数取决于A.存储器的容10.响应中断请求的条件是A外没提出中断c.外设工作完成和中断标记触发器为“11隐指令是指A操作数隐含操作码中的指令c.指令系统没有的指令12.中断向量可提供——。A被选中设备的地址c.中断务序人口地址13.指令寄器的位数取决于A.存储器的容量14.在中断周期中,由A.关中断指令15.cPu中的通用寄存器位数取决于A存储器容量16.程序计数器A.运算器

]7.CPU不包括A.地址寄存器18.与具有n

确的。

B.指令周期大于机器周期

B.指示

B.指示正有中断在进行

B.外设提出中断。

B.由硬件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C。指令字长

B.外设工作完成和系统允许时。

B.传数据的起始地址D 主程序的断点地址

B指令字长

B.指令的长度PC属于

B.控制器。

8.指令寄存器 cPu B.在一个机器周期里完成全部操作的指令。

IR

c.开放或关闭守断系统 c.取指周期结束

c.地址译码器

n段流水处理器—— 是否进入中断周期

将允许中断触发器置零。

个并行部件的处理器相比,一个 A.具备同等平的吞吐能力B.不同等水平的吞吐能力 c.吞吐能力于前者的吞吐能力 20.cPu中的通用寄存器

A.只能存放数据,不能存放地址

B.可以存放数据和地址

c.可以存放数据和地址,还可以代替指令寄存器

21.某机有四级中断.优先级从高到低为1---2---3---4。若将优先级顺序修改.改后1级中断的屏蔽字为1011,2级小断的屏蔽宇为1111,3级中断的屏蔽字为0011,4级中断的屏蔽字为0001,则修改后的优先顺序从高到低为。

A 3-2-1-4

B 1-3-4-2

C 2-1-3-4

22.中断系统是由

A.硬件

B 固件

23.超标量流水技术

A.缩短原来流水线的处理器周期B 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同时并发多条指令C 把多条能并行操作的指令组合成一条具有多个操作码字段的指令24.超流水线技术是A. c 把多条能并行操作的指令组合成一条具有多个操作码字段的指令25.cPU响应中断的时间A 中断源提出请求26.中断期前是

A.取指期,执行周期c.间指周期*执行周期27.由编译程序将多条指A超标量技术B.超梳水线技术28.R1SC机器

A.不一定采用流水技术C cPu配备很少的通用寄存器29.以下叙述中

Ac.CISC机一定不采用流水技术30.在cPu的寄存器中,A.程序计数器

l 3 假设指令流水线分令共需多少时间? 14 今有四级流水线,分别完成取指个步骤。假设完成各步操作依次为 不推迟第二条指令的执行,可采取什么措施 l 5.在二个过程每个过程段所需的时间分别是90 ns、70 ns,试求三级流水线加法器的加速比。3l.现有A、B、c断服务程序的执行时间为画出cPu执行程序的轨迹。

实现的。

C。

B.指周期结束,中断期后是

B。

B.一定采用流水技术是正确的。

B指令寄存器8个过程段,D四个中断源,其优先级由高向低按20 nS。

c.执行周期结束。

c。超长指令字技术

c状态寄存器 若每个过程段所需的时间为T,试问完成(IF)、译码并取数(ID)、执行(Ex)、写结果100 nS、100 ns、70 nS、50 nS。

?

ns、A、B、c、D顺序排列。若中8.27时间轴给出的中断源请求中断的时刻,条指(WR)四

软硬件结合 执行周期,取指周期

对用户是完全透明的。

100、,请根据阁32.设某机配有A、B、c三台设备,其优先顺序是A,B,c,为改变中断处理次序,将它们的屏蔽字分别设置为如表8.7所示:

34.

篇2:cpu的结构和功能解析

CPU的特点首先简述以上几类处理器的特点,凌动处理器即ATOM处理器主要应用于目前的上网本中,按性能由低到高基本为:N270、N280、N450,注意它们都是单核处理器,可想而知它们的性能非常弱,除了简单的Office软件、上网也就是看看普通电影了。相对的赛扬双核及奔腾双核均为入门级的处理器,目前市售主要以奔腾双核为主,基本型号T4200、T4300及新的T4400,我们从型号也可以看出,递增的序号性能也有一定提升。

主流CPU酷睿2处理器可以说是目前比较主流的,处理器型号以T5以上及P开头,主流的T系列有T6500、T6600及T6670,这类处理器对于用户的基本应用足以满足;以P开头的酷睿2处理器性能相对T开头性能要强,相应价格也会高,用户购本是要看清自己的需求,预算有限的话T6600处理器足够使用。

参考建议

对于酷睿i系列处理器,想必一部分用户并不熟悉,i3及i5处理器今年年初才发布,不过市面搭载i3、i5处理器的本陆续“登场”了。i7处理器虽然在年末已推出,不过由于其定位于高端,很多用户并未直观体验过其性能表现。i7不再多言,通俗来讲就是运行速度快。i3、i5处理器是面向大众化的“双核”处理器,i3、i5的共同特点是均可以虚拟为四核,在性能上表现超过了酷睿2的P8700;i3和i5最大的区别在于i5支持睿频加速,i3不支持;对于大众用户而言,i3处理器完全可以满足用户应用,并且目前的i3本(尤其采用就模具本)价格并不高,不要听信奸商的“忽悠”。

篇3:多功能轮椅的结构设计与研究解析

1 座椅机构设计

多功能轮椅的座椅机构包括座椅靠背部分、扶手部分和支撑部分。其中,支撑部分是整个轮椅的基体,其作用是支撑和保护使用者,同时,轮椅的其他功能部件都会通过紧固件与支撑部分联接为一体,从而实现这一轮椅的全部功能;设在支撑部位上的扶手部位主要用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靠背部位同样设在支撑部位上,其与支撑部件的角度可通过调节来满足使用者对体位和坐姿的要求,比如将轮椅靠背部件与支撑部件的角度调为95°,以便使用者坐立使用这一多功能轮椅,或将角度调为180°,以便使用中仰躺使用轮椅等。

2 转向机构设计

在多功能轮椅中,转向机构包括轮椅滚轮、转向座、转向齿轮箱、滚轮支撑轴和转向驱动电机等组分。其中,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电机来对齿轮箱内的齿轮进行驱动转向,使之实现正、反转运动;齿轮通过转向输出至转向座来使之左右摆动,继而在滚轮支撑轴的驱动下,实现轮椅滚轮的左右摆动。多功能轮椅的转向机构是由电器和机械装置集成的控制机构,其一般设在轮椅支撑部位的底板上。在多功能轮椅中,转向机构的设计凸显了轮椅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使之比普通的轮椅更加人性化。

3 驱动机构设计

在多功能轮椅中,驱动机构既可保证轮椅在平地上平稳行进,又可通过转换动力,使之在楼梯等特殊位置行进。多功能轮椅的驱动机构包括轮椅滚动轮、动力转换部分、驱动电机、轴承、齿轮及驱动轴Ⅰ,Ⅱ,Ⅲ等组分。驱动机构的运动原理过程如下:(1)动力由驱动电机经驱动轴Ⅲ传至驱动轴Ⅱ,以驱动滚动轮转动并使之在平地上平稳行进;(2)动力由驱动电机经驱动轴Ⅲ传至驱动轴Ⅱ,以驱动滚动轮顺着支撑轴转动并使之在楼梯上安全行进。

轮椅驱动机构的主要特点包括:(1)动力转换部件通过电动拔叉便可向不同方向传动,进而驱动轮椅的运动部件并使之以不同的方式行进;(2)轮椅滚动轮包括两种滚动方式,即小轮单独滚动、三个轮顺着支撑轴滚动。

正是上述特征的存在,才真正使得轮椅的多功能成为现实。轮椅的驱动机构是由电器与机械装置集成的控制机构,其较高的技术含量和使用性实现了轮椅的人性化特征。

4 座椅升降机构设计

轮椅座椅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坐板、升降油缸、油缸固定板和控制单元等组分,其主要功为:由控制单元对升降油缸的垂直运行进行控制,从而带动升降坐板垂直运动,进而达到升高和降低轮椅使用者的目的。这样提高了轮椅的自动化程度,可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轮椅的座椅机构对使用者有支撑作用,使用者通过对其摇杆、遥控器或按钮加以操纵,可对座椅机构进行转向控制,体现了轮椅的转向功能;通过对摇杆、遥控器或按钮加以操作,可对驱动机构的自动后退和前进进行控制,且支持平地驱动模式与上下楼梯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体现了轮椅的自动化功能;通过控制遥控器或机构的按钮,可对轮椅的升降进行控制,扩大了使用者的活动范围。此外,在轮椅上装置的可充电式便携蓄电池可为多功能轮椅供电,且配备了液压控制系统。

本文所述的多功能轮椅集遥控系统、升降式座椅、上下楼梯和自动行走等功能为一体,其对增强使用者的生活自信心及提高其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理应加以重视。此外,在对多功能轮椅的机构进行设计时,应将轮椅的功能性、安全性和人性化要求考虑其中,具体应在满足轮椅功能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使使用者在心理上接受轮椅,并注意合理选材,以提高轮椅使用的安全性及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提升多功能轮椅的性价比。

摘要:轮椅是残障人士的代步工具,其在帮助残障人士出行和参与康复训练、社交活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轮椅大多不能解决残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上下楼梯、取高处物品等。因此,设计一款更加人性化的多功能轮椅便变得十分重要。结合工作经验,浅析了多功能轮椅的结构设计。

关键词:轮椅,多功能结构设计,驱动机构,转向机构

参考文献

[1]胡义华,谌炎辉,张树林,等.多功能自助轮椅设计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4).

[2]袁磊.多功能轮椅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其性能分析[J].机械制造,2013,51(03).

[3]滕兵,陈静涛,黄鑫海,等.轮椅床的结构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5(03).

[4]王宏臣,黄银花,胡田田,等.家用健身清扫多功能电动轮椅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8).

篇4:和文化视阈下的书法结构解析

[关键词]和文化;书法结构;和谐

[中图分类号]1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4)01-0045-04

中国书法领域里的和文化内涵有多重意义,当我们从和文化视角审视书法结构时,不仅是转换了_一个新颖的角度,而且能得到对书法结构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书法理论史上,字体结构研究是无法回避的,像隋僧智果的《心成颂》、相传唐欧阳询的《结构三十六法》、明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黄自元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等,都讲书法结构。遗憾的是,多数书家对书法结构内涵的阐释不足。明赵宦光《寒山帚谈》中讲:“结构名义,不可不分。负抱联络者,结也;疏密纵衡者,构也。学书从用笔来,先得结法;从措意来,先得构法。构为筋骨,结为节奏。有结无构,字则不立;有构无结,字则不圆。”他将“结”和“构”分开解析,颇有见地。在书法艺术中,人们常常将结构与章法对举。这种情况下的结构针对单字,可解释为汉字笔画组合的间架结构;章法却是就篇而言,是点画行款的和谐统一。也有人从书法的“黑白”艺术特质切入,认为书法结构就是“布白结构”。从书法结构的形成过程看,可以说书法结构是由笔端的运动形成的黑白结构,而笔端运动千变万化,结构必然包涵着多种因素。一般意义上讲,结构是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因此,我们应从书法艺术的整体意义上理解书法结构,它涉及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包括间架构成、笔法、墨法、个性风格、情感体验等。下面我们将在和文化视阈下'从以上五个方面阐述书法结构中书法各元素的和谐统一。

一、结构与笔法的统一

笔法主要指“利用传统书写工具毛笔的能屈能伸,刚柔相济的性能与书写者肘、腕、指力的巧妙配合,使汉字笔画由呆板的静态符号,变为活动的艺术形象”。笔法可分为执笔和运笔两个部分,执笔与运笔在书写中的运动状态就是笔法。晋王羲之《用笔赋》、唐欧阳询《用笔论》、唐虞世南《笔髓论》、唐张怀瑾《玉堂禁经》等,无不讲笔法。“凡学书者,先学执笔”。执笔法在书论史上有单钩法、双钩法、龙睛法、凤眼法、撮管法、回腕法、拨镫法等,对它们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但都有相对统一的观点。比如拨镫法,自唐代以后历经众多书家的阐释后,“撅”、“押”、“勾”、“揭”、“抵”成为其最基本的要领。执笔有高有低,晋卫夫人《笔阵图》,元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清梁(山+献)《评书帖》等皆有阐述,如《衍极并注》讲:“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魏、晋间帖,掌指字也。”

与执笔法相比较,运笔法更加丰富多样,变化多端。运笔时需要手指、手腕、手臂乃至全身的力量配合,根据书写条件采用枕腕、悬腕、悬肘等用笔方式,时轻时重,时急时缓,时俯时仰。明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讲到:“若夫用笔,毫厘锋颖之间,顿挫之,郁屈之,周而折之,抑而扬之,藏而出之,垂而缩之,往而复之,逆而顺之,下而上之,袭而掩之,盘旋之,踊跃之……鼓之舞之使之奇。”从人体机能看,执笔法影响甚至制约着运笔法。据考证,苏轼以单钩法执笔,为了方便在平铺的纸面上书写,执笔较低。书写时,笔锋容易扑倒,便于指运,却不利于腕运,加之他喜欢使用“几如糊”的墨,形成了其书法墨迹的特点。正如徐文平分析的那样:“由斜管单钩、偏于一端,有时腕着而笔卧,难以做到八面周全,以致有锋不正的感觉,并出现‘左秀右枯现象。”

上文讲到,书法结构是由笔端的运动形成的,这就决定了结构与笔法的内在联系。它们的联系是以墨迹为媒介,随着笔法变化,墨迹自然表现出不同形态,最终形成多彩多姿的结构。如颜真卿的《祭侄子稿》,以中锋为主,用篆籀之法,行笔圆转,与其结构点画外拓、宽绰疏朗相统一。

在书论史上,曾经有笔法和结构之争。一般认为此争论肇始于赵孟頫,因为他讲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构亦需用功”的话。这一表述在后世流传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尊前抑后”的倾向,但也有许多书家强调笔法与结构地位相同。邱红峰从“赵论”的背景切入,阐释了“结构统帅点画和用笔的变化,用笔服务和服从于结构造型的需要”,甚为恰当。其实赵孟烦的书法精品,比如《妙严寺记》、《胆巴碑》,结构工巧让人惊叹。离开笔法谈结构,或者离开结构谈笔法,都不合适。结构与笔法不应割裂开来,应视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共时于书法艺术之中,没有先后、主次之分。需要指出的是,在书法学习初期阶段,我们常常将它们分拆开来,单独练习各种笔法和结构,这只是练习书法的一个捷径而已。

二、结构与墨法的统一

书法结构与墨法的关系是以“墨迹”为媒介的,不同的墨法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墨迹,终将改变书法的“黑白”结构。这实际上也是“结构与笔法统一”的延伸,因为墨法与笔法是无法分离的,墨法是在笔法运用中才能得以形成的。关于墨法,唐欧阳询《八诀》、唐孙过庭《书谱》、宋姜夔《续书谱》、明陈绎曾《翰林要诀》、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等都讲过。如姜夔讲:“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

在我国传统书法中,按照墨的质地的不同,常见的有松烟墨、油烟墨和油松墨,现在常用的墨是已经制好的墨汁。墨法首先要掌握各种墨的质地,在调制墨的过程中,常常加—定的水,增加墨的表现力,“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迹浮而棱敛,有若自然”。不仅如此,还应掌握墨的浓淡、枯饱、润燥等特眭。通常情况下,浓墨厚重,适合表现沉稳的结构和雄健的气势;淡墨轻盈,适合表现淡雅空灵的结构。当然,结构沉稳并不影响结构飞动,淡雅空灵也能流于轻浮无根。枯墨常与渴笔配合使用,易于形成“万岁枯藤”的笔画;饱墨用墨较多,笔画饱满健壮。润墨因渗透纸背快而透,笔画有圆润温和之妙;燥墨因时而用,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奇趣。无论浓墨淡墨、枯墨饱墨、润墨燥墨,均以追求笔画的美学效果为佳,太过则会走向反面,比如浓到滞笔、淡而无力,太枯伤神、过饱无骨等。

三、结构与书体风格的统一

书法艺术经过漫长的演变,书体风格丰富多彩,北朝王情《古今文字总目》中列有36种书体,唐韦续《五十六种并序》中列有56种书体。从书法发展史看,书体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从各个时代的特征看,书体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再到当今,种类繁多;从单幅书法作品的个性风格看,每幅作品的书体风格都是唯一的。结构与书体风格的统一,即每种书体都呈现出特有的结构。

在我国书论史上,晋成公绥《隶书体》、梁袁昂《古今书评》、唐欧阳询《结构三十六法》、唐虞世南《笔髓论》、唐张怀瓘《书断》等,或对书体类型风格,或对时代风格,或对书家个性风格作了解析。比如成公绥讲隶书:“彪焕碌硌,形体抑扬,芬葩连属,分间罗行。烂若天文之布曜,蔚若锦绣之有章。或轻拂徐振,缓按急挑,挽横引纵,左牵右绕,长波郁拂,微势缥缈。”相传欧阳询将汉字楷书的结字方法总结成36法,概括楷书结构的基本规律,内容包括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等。明项穆《书法雅言》谈真书与草书的区别:“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正为用;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晓。”隶书有隶书的结构特征,真书有真书的结构特征,以此类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在我国书法史上的不同阶段,书体风格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王岳川的《书法文化精神》分析了各个时代的书法风貌:秦代书法尚气,魏晋南北朝书法尚韵,隋唐书法尚法,宋元书法尚意,明清书论尚趣等。比如隋唐书法,尤其是隋唐时代的楷书,讲究法度,不仅臻熟,而且森严,像颜楷、欧楷等。这些时代特征也表现出相应的结构特征。在讲究法度的唐楷中,点画通常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和情态组合在一起,而在尚韵的晋代书法中,点画构成以风流韵味为上。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气、韵、法、意、趣,因为与时代气息相关,赋予了特别意义。如果从普通意义上讲,它们都是书法追求的审美高度,无论是哪个时代的书法,均要具有这五个方面的特质才佳,即所谓“五味相承”。

至于书法的个性风格,则需结构表征表现出来。比如钟繇《宣示表》讲“结构宽博,通观全篇,如众星之列河汉”;王羲之《黄庭经》讲“雍容和穆而法度完备,稳重端庄而自然秀美”;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讲“虚和简净,宽绰灵秀,行笔流畅放逸,尤其是捺,常以悠长的笔态来增加其姿致之美”。再比如我们常说的“颜筋柳骨”,虞世南书法的雍容不迫,欧阳询书法的以“险”取胜,如此等等。这些个性风格需要通过相应的结构特征表现出来,而结构总是个性化的。

在现实中,不少书家专攻一种书体,对此体的结构运用自如,却不善他体,正是因为不同书体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不过,书体不同却也可同归书道。如宋赵构《翰墨志》所讲:“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隶、篆五体。往往篆、隶各成一家,真、行、草自成一家者……若通其变,则五者皆在笔端,了无阂塞,惟在得其道而已。”

四、结构与情感体验的统一

无论是在书法创作活动中,还是在书法欣赏活动中,我们的心灵往往有一种触动,这就是伴随着书法活动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或者专注于书法的形式美,或者专注于书法的内容美。当我们的情感体验来自于书法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时,便会为书法艺术的神妙而惊叹。

古人常以物象比喻书法,其实也是一种情感体验,并将这种情感体验意象化。比如索靖讲草书势:“盖草书之为状也,宛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虬蟉,或往或还,类婀娜以赢赢,歙奋而桓桓……或若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倜傥而不群,或若自检于常度。”这里讲的是草书的“势”,也是由笔画特点促成的草书结构特点。在书法活动中,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明解缙日:“喜而舒之,如见佳丽,如远行客过故乡,发其恰;怒而夺激之,如抚剑戟,操戈矛,介万骑而驰之也,发其壮。哀而思也,低回戚促,登高吊古,慨然叹息之声;乐而融之,而梦华胥之游,听钧天之乐,与其箪瓢陋巷之乐之意也。”这样的情感体验既体现在行笔过程中,也体现在结构特征上,因为结构与行笔紧密相连。比如隶书结构:“或若虬龙盘游,蜿蜒轩翥,鸾凤翱翔,矫翼欲去;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良马腾骧,奔放向路。仰而望之,郁若霄雾朝升,游烟连云;俯而察之,漂若清风厉水,漪澜成文。”

我国书法史上公认的三大奇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子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卷》,无论是书法内容,还是书法形式,均表露出独特的情感体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描绘了东晋士人的魏晋风流情态,其书法结构清新俊逸;颜真卿的《祭侄子稿》记载了自己与侄子的深厚情感和沉痛之情,书法结构随着情感的起伏而变化;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卷》抒写了他在黄州生活的艰朴生活与人生窘境,书法结构沉厚、飘洒,与其坚韧、通脱的人生品格相通。我们在学习研究他们的书法作品时,仅从点画的技法,难以得其精神。不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即使已经掌握了其笔画技法,也很难掌握其神。

五、各种因素和谐统一。凸显结构张力

书法艺术包涵了多种元素,各种元素的和谐统一是书法和文化的内在要求,在书法各元素的和谐统一中可以强化结构张力。

艺术讲究张力,没有张力,艺术就会变得平淡无奇,或者说没有张力也就没有艺术。在书法艺术中没有张力的笔画是无力的,达不到书法艺术在墨迹上的质的要求;没有张力的结构,只能看做是文字书写的堆积,无法形成书法艺术。

唐孙过庭《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话:“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学之时,求“平正”指在规范中掌握字的重心,“平正”就是要站得稳。“四平八稳”是“平正”的外在形态之一,是实用规范字体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特征,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刷字体。“险绝”是对实用规范字体的极度夸张,在于追求书法的张力结构。但是“险绝”不能没有限度,不能失去重心,这就要由“险绝”复归“平正”。乍一看,这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其实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此时的“平正”要在“险绝”之中获取。孙过庭讲的是学书过程,但在“平正”和“险绝”的辩证关系中体现出了书法张力结构的特点。

要做到书法结构呈现出张力,应当调动书法的所有元素。使书法结构富有张力的比较容易的办法,是合理地利用书法活动中异质因素的辩证统一,比如虚实、隐显、粗细、长短、高低、曲直、方圆、正欹、向背等关系,主次、偃仰、疏密等关系,浓淡、润燥、干湿等关系,拙巧、迟速、提按、轻重、逆顺、藏露、收放、疾涩、刚柔等关系。在具体运用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变化,仅是对比关系就有伸缩、疏密、粗细、曲直对比等,还可以细分,比如疏密对比,又有左密右疏、左疏右密、上密下疏、上疏下密等。

此外,书法中的题款、印章、装帧等也有助于凸显结构张力。题款有上款和下款。从书法结构上看,相对于正文,题款自由、洒脱些,可以补充正文结构的气韵。印章分为引首章、腰章、名章等。除名章一般呈方形外,其他印章的形状可以是随形章,形式多样。加之印章采用的是朱红颜料,在黑白之中,以一种醒目的视觉形象,发挥着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书法中必须有名章,根据书法尺幅的大小,可以盖—方或两方名章;有时需要有引首章或腰章与名章呼应,达到结构上的视觉平衡;有时也需要用随形闲章,调节结构上的不足。再说书法装帧,它通过改变书法天、地及两侧的空间关系,完善书法结构。灵活、恰当的题款、印章、装帧,统一于书法艺术整体之中,以其特别的方式补充、加强书法的结构张力。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谈论书法结构时,应将结构与笔法、墨法、书体风格、情感体验等方面结合起来,并在书法各元素的和谐统一中强化结构张力。

[参考文献]

[1]邵吉志.中国书法艺术的和文化内涵刍议[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4—39

[2]毛万宝,黄君.中国古代书论类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172

[3]欧阳中石.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5]徐文平,从笔法角度看苏、黄、米书法之不同[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2):57

[6]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179

[7]邱红峰,对“用笔”和“结构”关系的再认识[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3):42—44

[8]王岳川.书法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邱志文.以彼之道,还治其身一书法结构变形研究之一:类比迁移法[J].书法赏评,2011(1):39—43

篇5:cpu的结构和功能解析

一、背景知识

评价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购买计算机时,我们强调的是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即花最少的钱买回最适合的计算机,而不是去买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或最便宜的计算机。使用计算机时,我们强调的是计算机系统的响应速度,说计算机A比计算机B好,是指A执行程序的速度比B快。而对服务器来说,我们强调的不是其完成一个任务的时间,而是其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个数,即吞吐率。另外,对服务器而言,稳定性是比吞吐率更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无论性价比、响应速度还是吞吐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影响因素,那就是计算机执行程序的速度。考虑一个任务,写成程序让计算机去完成,那么,完成该任务的时间将和CPU主频,指令系统,编译系统,内存容量,Cache结构,系统总线,辅存速度等有关系(这恰是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全部内容),这将是一个多么复杂的关系!理论上,衡量计算机执行程序的速度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真实程序的实际执行时间,称其为程序的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如果说同一个程序在计算机A上的响应时间比在计算机B上的响应时间短,我们就说计算机A执行程序的速度比计算机B快。由于一般的实用程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对计算机系统的测评都要用权威的基准测试程序(Benchmark)来完成。

响应时间直观的定义是计算机完成某一任务所花的全部时间,因此又称为墙上时间(wall-clock time)或流逝时间(elapsed time),墙上时间是很形象的说法。程序的响应时间包括两部分:CPU实际执行程序的时间(称为CPU时间)和进程等待时间,其中进程等待时间包括由于进程调度而必须延迟的时间(即进程在就绪态的时间)和其他等待时间,如磁盘等待、I/O等待或等待某个外部事件发生等等;CPU执行程序的时间又可以包含两部分:CPU执行本程序代码的时间和CPU执行操作系统代码的时间(如进程调度代码,提供给用户进程的I/O代码等等)。计算机系统结构就研究如何减少或消除以上这些时间片断,从而缩短程序的响应时间,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本实验通过我们设计的几个小程序,使同学们对响应时间和CPU时间两个概念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从而指导我们在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知道如何更好的使用计算机系统。程序范例里主要有两个函数:函数clock()返回调用该函数的进程从开始执行到执行该函数时的大概CPU时间,函数gettimeofday()则返回当前的系统时间。前者用来获得CPU时间,后者用来计算响应时间。

程序1用随机函数产生一个1000×1000的矩阵,然后对每个元素操作一次,最后显示CPU时间和响应时间。程序2从数据文件data.dat(该数据文件由程序3生成)中读入一个1000×1000的矩阵,然后对每个元素操作一次,最后显示CPU时间和响应时间。程序4从标准输入输入三个整数,然后从标准输出输出其乘积,最后显示CPU时间和响应时间。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clock()函数返回的时间值是一个近似值,而且单位是毫秒,这是一个粒度很粗的时间单位(对CPU而言),我们为此很遗憾,你能否编写函数返回CPU时间的精确值(最起码到微秒级)。

二、实验目的:

1、理解响应时间与CPU时间的关系

2、理解吞吐率与CPU时间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内容:

1、调试并运行程序1,分析其结果。

2、调试并执行程序2,分析其结果。

3、调试并执行程序4,分析其结果。请你以最快的速度输入三个2位十进制数,并分析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四、实验报告

认真记录实验数据或显示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附:

程序1: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ize 1000 #define step 1000 main(){ int i,j,k,temp;char *a;clock_t end;struct timeval time1,time2;gettimeofday(&time1,NULL);//取得当前系统时间 a=(char*)malloc(size*size);//为数组a申请内存空间

for(i=0;i

for(j=0;j

a[i*size+j]=(char)(10.0*rand()/(RAND_MAX+1.0));for(i=0;i

for(j=0;j

for(k=0;k

temp=a[i*size+j]*a[i*size+j];end=clock();//取得CPU时间

gettimeofday(&time2,NULL);//取得当前的系统时间 time2.tv_sec-=time1.tv_sec;//计算响应时间 time2.tv_usec-=time1.tv_usec;if(time2.tv_usec<0L){ time2.tv_usec+=1000000L;time2.tv_sec-=1;} printf(“CPU time is: %fn”,end/1000000.0);printf(“Wall clock time is:%ld.%6ld secondsn”,time2.tv_sec, time2.tv_usec);free(a);return 0;}

程序2: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ize 1000 #define step 1000 main(){ int i,j,k,temp;char *a;FILE *fp;clock_t end;struct timeval time1,time2;gettimeofday(&time1,NULL);fp=fopen(“data.dat”,“r”);a=(char*)malloc(size*size);for(i=0;i

for(j=0;j

a[i*size+j]=fgetc(fp);3 fclose(fp);for(i=0;i

for(j=0;j

for(k=0;k

temp=a[i*size+j]*a[i*size+j];end=clock();gettimeofday(&time2,NULL);time2.tv_sec-=time1.tv_sec;time2.tv_usec-=time1.tv_usec;if(time2.tv_usec<0L){ time2.tv_usec+=1000000L;time2.tv_sec-=1;} printf(“CPU time is: %fn”,end/1000000.0);printf(“Wall clock time is: %ld.%6ld secondsn”,time2.tv_sec, time2.tv_usec);free(a);return 0;}

程序3:

#include #include #define size 1000 main(){ FILE *fp;int i,j;fp=fopen(“data.dat”,“w”);srand((int)time(0));//初始化随机数发生器 for(i=0;i

fputc((int)(10.0*rand()/(RAND_MAX+1.0)),fp);fclose(fp);}

程序4:

篇6:细胞的结构和功能_教学反思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实验前要带领学生复习操作步骤,检查材料器具是否齐全。

2.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时可在内表皮用刀片划取多个约5毫米见方的“#”,以便取材方便。

3.滴清水时液滴大一点,以便材料展开,盖盖玻片时好操作。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生理盐水液滴不要太大,会使本就不观察的细胞更分散。

2.刮取材料时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处轻刮。

3.观察时注意区分细胞和其它杂质。

4.盖玻片薄,易碎,操作时不要太过用力,碎了的盖玻片要及时扔掉,注意不要刮伤。

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

1.观察草履虫时将载玻片放在有颜色的背景下更易观察。

2.用牙签划通连桥时,注意不要使草履虫培养液和食盐水溶液或葡萄糖溶液完全混合。

篇7:cpu的结构和功能解析

结构特异性核酸酶FEN-1的功能和结构

FEN-1(flap endo/exonuclease)是一种结构特异性核酸酶,它能识别特定的DNA分叉结构,并切除含有游离5′端的.单链核酸. 在DNA复制过程中,FEN-1通过其外切酶、内切酶活力去除了冈崎片段前端RNA引物的最后一个核糖核苷.在DNA修复中,FEN-1以其内切酶活力参与了损伤碱基的修复过程.FEN-1基因含有两个保守区和一个PCNA结合区.

作 者:石斌山 余应年 SHI Bin-Shan YU Ying-Nian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杭州,310031刊 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年,卷(期):27(2)分类号:Q785关键词:结构特异性核酸酶 DNA复制 DNA修复

篇8:cpu的结构和功能解析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对于安全播出的特殊要求, 全国大多数地球站均采用的是速调管高功放。地球站是广播电视传输发射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功放是地球站重要播出设备。高功放的作用是对节目源传输链路中上变频器输出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使之满足卫星转发器接收需求, 达到将满足功率要求的广播电视信号送上卫星的目的。速调管高功放具有输出功率大、抗非法干扰能力强的优点。CPI公司生产的GEN IV系列速调管高功放因其卓越的性能一直作为我国地球站主用机型使用。

2 GEN IV型速调管高功放的结构组成

GEN IV速调管高功放由射频机箱和电源机箱两部分组成, 其中电源机箱由三相桥、高压整流器、电源处理板、高压模块、电源控制板等器件组成, 射频机箱由中功放、速调管、射频控制板、前面板控制板、外部接口控制板和通道倒换部件等器件组成。倒换部件根据用户需求分为机械预置 (又称为手动调谐) 和电动预置 (又称为数字快速调谐, DFTS) 两种类型。

GEN IV速调管高功放按照各部分组成功能可分为射频子系统、电源子系统、分布式控制子系统和冷却子系统。下面按照此四部分子系统详细介绍GEN IV速调管高功放的结构和功能。

3 射频子系统

射频子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输入部分、高功率放大器部分和输出部分。不同频段射频子系统有微小区别, 但结构大体相同。图1所示为射频系统实物图。

3.1 输入部分

标准高功放输入部分一般由一个同轴隔离器和一个固态集成功率放大器组成。这个部分将高功放和信号源隔离开来, 并且将输入信号进行初步放大, 达到通路需要的电平值。

固态集成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电路由一个场效应晶体管放大器、电压控制的PIN二极管衰减器、输出级和一个输出隔离器组成。C波段的速调管有两个中功放, 第一个中功放是一个低增益的放大器 (大约3d B) , 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个INHIBIT抑制功能;第二个中功放将电平放大到速调管需要的电平, 接近35d Bm。中功放代表性的增益是35d B, 所以输入到速调管的激励信号强度一般是20d Bm。唯一例外的是C波段的高功放速调管的输入激励电平是35d Bm。输入速调管的激励信号电平有20d B (或25d B) 的变换范围, 这个功能是通过内置在固态集成功率放大器中的PIN二极管衰减器来实现的。INHIBIT功能在波导电弧告警、功率超过限定值、外部的射频禁止互锁打开、波导切换开关动作 (不管是电动还是手动执行) 等条件下自动执行, 用户也可以通过在前面板的射频禁止功能手动执行。

3.2 高功率放大器部分

速调管高功率放大器部分实际就是速调管及其永久磁铁聚焦结构, 其典型增益值是40d B (或45d B) 。速调管装有通道调谐装置, 它可以通过手动的或者电动的方式在速调管全部通道 (8、12或者24个通道) 中选择需要的通道。每个通道的倒换可以通过射频机箱的前面板在1秒钟内更换完成。

GEN IV高功放速调管创造性地使用了降压收集极, 就是这个收集极有四个电极, 每个电极都工作在不同的高电压, 且高功放的速调管的收集极风机比早期的要小很多, 主要原因是现在的收集极损耗要比以前少的多, 速调管的输出直接给连接的高功率波导。

3.3 输出部分

输出部分主要由高功率波导组成 (有标准的型号) , 包括两个波导电弧监测器、一个隔离器、一个谐波滤波器和三个交叉波导部件, 其中谐波滤波器是可选件。

当射频电弧发生在速调管输出、输出组件内部或者速调管高功放外部时, 电弧就会产生光, 波导电弧监测器监测到明显的光会通过光纤传输给射频控制板, 射频控制板就会发一个信号来抑制掉去往速调管的激励信号, 实际上就是这个信号中断固态集成功率放大器来的直流电, 从而在几微秒之内实现中断波导电弧, 保护速调管。一个波导电弧监测器直接安装在速调管的输出窗口, 另外一个装在隔离器里面, 监测外部传输到速调管高功放的输出组件。

隔离器能提供一个良好的速调管负荷匹配, 保护通道调谐和功率稳定度, 同时当速调管外部产生过多的反射功率时, 隔离器有一个负载能够吸收发射功率, 并且最大能够消除10%额定功率的发射功率。

标准的输出组件还有一个谐波滤波器, 它能够减少高功放至少45d B的谐波输出, 这个谐波滤波器是可选件。

在谐波滤波器后面是一组交叉波导组件, 其中两组是用来取样正向输出功率的, 一组是用来取样反射功率的。每一个交叉波导组件的耦合值大约是50d B。一组正向输出功率取样的输出通过同轴电缆去了射频机箱前面板的耦合输出口, 另一组正向输出功率取样输出经过一个3d B衰减器传输到检波二极管, 然后输出直流电压信号经过同轴电缆线传输到射频控制板, 经过处理后将结果显示在高功放的液晶显示器上。最后一组反射功率取样输出也是经过一个3d B的衰减器传输到检波二极管, 然后输出直流电压信号经过同轴电缆线传输到射频控制板, 经过处理后将结果显示在高功放的液晶显示器上。

4 电源子系统

图2为电源系统框图。三相主电源 (标定值的±10%范围) 通过一个带有卡子的环形的航空接头输入到供电模块。交流电经过瞬时抑制器A8 (抑制交流线路上的瞬时高振幅电压) 和EMI滤波器FL1 (减少开关电源在电路上产生的噪声) , 接着主电源通过断路器开关CB1 (位于前面板, 它是高功放的主要开关) 接入分布启动电路A1, 然后经过输入滤波器A6 (这里电流经过了矫正和滤波) 传输到电源处理器A3, 再给高压变压器和整流器A4。高压整流器的输出提供束电压、

灯丝电压和收集极电压, 这些电压将在高压滤波/反馈板A5上取样, 并且送到射频模块, 在那里它们将被送到速调管。束电压和灯丝电压取样值被从A5板子送到电源处理器, 作为调整的参考。束电压、束电流、体电流、灯丝电压、灯丝电流的监看是通过内置的控制系统实现的。

束电压和灯丝电压受微处理器控制。束电压可以在1k V至速调管额定值之间变化, 同样灯丝电压也能从零到额定值之间调整。当我们需要的功率输出小于额定最大输出功率时,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POWER SAVER功能适度的在额定束电压之下调整束电压。同样灯丝电压也可以减小, 这样可以延长阴极寿命。

下面详细介绍电源主要部分的原理和功能。

(1) Step Start Section, A1 (分布启动部件A1)

分布启动部件A1可缓慢地改变连接在输入滤波器A6的电容, 从而使瞬间电流不超过稳态工作电流值的180%。一开始交流电通过电流接触器K1和电阻R1~R3, 因此限制了充电电流, 一秒钟以后滤波器电容将充分地改变, 主接触器将闭合, 同时分布启动接触器将断开。

直流电源PS1提供24V直流电给电流接触器和后面板的大风扇。

(2) Input Filter, A6 (Including L1, L2) (输入滤波器A6 (包括L1, L2) )

输入滤波器A6过滤三相交流电, 它包含两个感应器L1和L2, 接着是四个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电容器。如果输入电压为380~480VAC, 则电阻器R1~R4采用串并联的方式, 以确保直流电压均匀地分配在电容器上, 同时还可在高功放打到Standby和Power OFF档时起到给放电的功能。

(3) Power Processor, A3 (电源处理器A3)

电源处理器由降压调节器和高压电桥两部分组成。由输入滤波器A6输出一个未校准的直流电压 (270VDC) , 送到电源处理器A3。电源处理器将其变成一个180V交流、50k Hz的方形锯齿波电源, 接着将其送到高电压变压器A4。

(4) High Voltage Transformer/Rectifier, A4 (高电压变压器/整流器A4)

高电压变压器和高电压整流器集体装配在A4, 将电源处理器A3输出的180V的锯齿波交流电信号变成高电平, 典型的是9k V交流, 并可进行整流。从变压器的二次线圈中取出电流给电源处理器控制器A2来测量束电流。

(5) High Voltage Filter, A5 (高电压滤波器A5)

高电压滤波器A5过滤A4输出的直流电。A4输出的电源波峰到波谷有20V的波动, 通过滤波器后就变成1V的波动, 将该电压提供给速调管。高压滤波器由高压滤波部分、反馈和监视部件、灯丝电源部件组成。

(6) Power Processor Controller, A2 (电源处理控制器A2)

电源处理控制器A2有控制束电压、控制灯丝电压、控制分布启动电流解除器、监测所有的电源参数、监测电源的故障、前面板控制器和射频控制器通信的功能。

5 分布控制子系统

GEN IV速调管高功放采用分布式的微处理系统, CAN总线通信方式, 简洁统一的操作界面, 能兼容多种灵活通信方式, 便于本地监控和远程监控。GEN IV速调管高功放分布式控制子系统由四个控制器组成, 它们分别是射频机箱中的外部接口控制器EIC和射频控制器, 射频机箱门上的前面板控制器和电源机箱中的电源处理控制器。图3所示为分布控制系统框图。

5.1 外部接口控制器 (EIC)

外部接口控制器提供一个高功放和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 其作用是监控风机气流、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 监控波导切换开关、监控异步连续接口、监控用户的数字输入、控制用户的数字输出。

(1) J5本地控制网络总线接口, 连接电源部分的电源处理控制器, 包含控制网络、控制网络互锁、射频禁止和系统电源。

(2) J9风机接口, 连接射频风机组件的温度和分压传感器。

(3) J2计算机控制接口, 用于用户计算机和软件去监视和控制高功放, 这个接口支持双向RS-232接口和RS422/485四线连续通讯。

(4) J3遥控接口, 支持可选择的遥控面板, 同时也支持用户使用计算机和软件去控制和监视高功放 (和CIF相似) , 接口支持RS422/485四线连续通讯 (计算机) 和网络控制接口 (遥控面板) 。

(5) J6切换系统接口, 驱动和监看十个波导切换开关, RS-485两线串行接口作为开关控制使用, 五个放大器的监视, 继承支持第三代高功放的通道变换接口, 为外部互联提供两个独立的输入。

(6) J1外部遥控接口, 允许用户远程控制第四代速调管高功放的基本操作, 三个单刀双掷的继电器节点提供放大器的状态。

5.2 射频控制器 (RFC)

射频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监控数字快速调谐系统、上变频模块、波导电弧, 监视平均和峰值射频功率, 监看反射功率、抽屉温度和环形器的切换, 控制线性化电路、衰减器和有关的电压电平设置, 控制中功放。如果一个射频相关故障发生, 如高射频输出或者波导电弧告警, 射频控制器会立即关闭中功放。

5.3 前面板控制器 (FPC)

前面板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监控系统操作, 监测用户从面板键盘的输入, 控制640×480彩色液晶屏的显示, 保存用户设置。前面板控制器提供一个供用户用计算机下载软件和上载系统参数和记录的接口。

5.4 电源处理控制器 (PPC)

电源处理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监看电源的数字和模拟输入, 控制波束开启和关闭的顺序, 控制束电压和灯丝电压。如果电源处理控制器出现故障告警, 例如体电流过流, 电源处理控制器就会立即关闭高压。

5.5 以太网控制器

新型GEN IV速调管高功放分布控制子系统除了包括以上四部分, 还增加了以太网控制器。以太网控制器为设备实现远程控制提供一个以太网连接接口, 可代替串口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6 冷却子系统

高功放完全靠强制风冷冷却系统散热。所有风机和风扇都被安装到射频和电源机箱。一共有三个冷却系统, 一个在电源机箱, 两个在射频机箱。

(1) 电源机箱的冷却是靠装在其后面的巨大的直流风扇。这个风扇从前面的滤尘网吸风使之通过电源机箱内部, 从后面的风扇将风排出。正常工作时风扇不需要导管, 但需要离它后面板最少有6英寸的净空区。

如果要发最大功率, 或者现场的空气条件达不到散热要求, 那么可以使用外部导管。如果使用导管, 则注意弯度, 不能超过0.2CM的反压力。为了长期的可靠工作, 电源的前面板滤尘网需要定期清洁。

(2) 射频机箱中射频控制模块利用一个巨大的内置的交流风机去冷却速调管的收集极。通过外部导管, 在海拔10000英尺以下风机的风量均能达到使速调管收集极得到充分冷却的目的。

收集极的冷却空气考虑到弯头和滤尘网的影响, 进出导管的直径应为6英寸 (约15厘米) , 并且带边缘连接。为了保证空气流量, 管道必须保证不能超过0.5英尺 (约1.27厘米) 的到速调管的反压力。特别是有多台放大器在工作时, 过渡部分可以使用6~8英寸的直径。空气滤尘网至少能够过滤70%的5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为了长期的稳定工作, 风机的进风滤尘网需要定期清洗。

(3) 射频机箱还有两个直流风扇, 安装在后面板。这个风扇将空气通过射频机箱门的滤尘网吸入, 从机箱后面风扇排出。这个空气被用作冷却中功放、输出组件、速调管的机壳。射频机箱还有两个 (或一个) 小风扇, 用来直吹速调管的机壳。在C波段的速调管中还有一个小风扇是直吹速调管的电子枪。正常情况下, 两个外部风扇不需要连接导管, 但需要离它后面板最少有4英寸的净空区。在射频机箱的门上也有一个滤尘网, 为了长期的稳定工作, 滤尘网需要定期清洗。

7 小结

GEN IV速调管高功放采用了多收集极速调管 (MSDC) , 长时间工作于高压状态, 掌握其系统结构和各部件功能, 有利于配置高功放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技术参数, 有利于设置设备运行环境合理温度和湿度, 能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减少故障几率。

高功放故障在地球站总体故障中所占比例较大, 且严重影响上行通路, 在日常维护中占较大工作量。掌握高功放系统结构和器件功能有利于故障点的分析、判断和排查, 提高处理故障的效率, 防止处理不当而造成设备损坏或故障扩大化。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CPI GIV型速调管高功放系统结构, 重点阐述了高功放组成及各部件功能, 并详细讲解了高功放物理机构和各种接口功能, 为提高维护和故障处置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篇9:cpu的结构和功能解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教育    辅导员    地位     功能

1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心理因素。毕业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转折点,目前大学生在毕业、就业的过程中处在被选择、被分配的地位,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内心焦虑的问题,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自我因素。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实现自我理想的意志不断增强,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大学生都没有形成稳固的自我意识,再加上心理的易损性,当自己遇到失败或者挫折后,甚至会产生自卑、怯懦的心理。(3)恋爱心理因素。大学生恋爱是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例如,脆弱理智与丰富感情的矛盾、心理不成熟与发育成熟的矛盾等,导致出现多角恋、师生恋、单相思、失恋等问题,如果学生的感情不能够得到正确地处理,将会导致出现许多心理问题。(4)人际交往因素。大学生群体是由五湖四海的学生组成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的兴趣、性格、习惯、背景等不同,在交际过程中会出现情感损伤、冲突等。

2 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辅导员的地位优势

2.1资源优势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点进行分析,想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实践性。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长期直接管理大学生,对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心理素质具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建以自身为中心的学习工作队伍,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班级环境以及学习环境,尤其是对于心理有问题的个别学生,通过利用班级群体效应,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以此规范、发展以及完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此外,辅导员还应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主动地组织一定规模与数量的适合当代大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提高,进而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由此可见,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地位优势,这对于做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教育优势

辅导员承担着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工作的责任,大到学生的就业,小到学生的吃饭,对学生各个方面状况都比较了解。因此,在大学生心理状况方面,辅导员最具有发言权,并且辅导员始终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具有亦师亦友的关系,还有一些学生将辅导员作为自己的知己,主动向辅导员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辅导员应该尽可能提高自身的亲和力与信任度,以最强有力、最持久、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3整合优势

辅导员是联系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纽带,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位优势,科学地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有利因素,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所独有的优势。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学生干部队伍(例如学生会)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全面地掌握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应对,以此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3 大学生心理教育中辅导员的功能分析

3.1疏导功能

辅导员始终处在大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和学生的心灵交融,以良好的可操作、可行的疏导方式来引导学生。这就需要辅导员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疏导理论知识,在自身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与工作方式,进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2顾问功能

辅导员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将自己作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良师益友,做好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顾问,加强与大学生的心理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进行“善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3.3榜样功能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辅导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大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与引导学生,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位优势,发挥自身的疏导功能、顾问功能以及榜样功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伟,程如冰.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地位与功能[J].赤子,2014(8):170.

[2]吴洋,孟小茜.浅议辅导员对于大学生心理教育[J].知识经济,2011(19):66.

篇10:热激蛋白ClpB的结构和功能

热激蛋白ClpB的结构和功能

ClpB是HSP100/Clp蛋白家族的一员,具有分子伴侣功能,通过溶解热胁迫下的蛋白聚集体,减少热激对细胞的伤害,ClpB与细胞的耐热性紧密相关.近年来,ClpB在植物中的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大多局限在植物胞质ClpB的`研究,而对细胞器C1pB的研究较少.文章介绍了热激蛋白ClpB的结构、功能和植物热激蛋白ClpB的研究现状.

作 者:杨金莹 孙爱清 刘箭 YANG Jin-Ying SUN Ai-Qing LIU Jian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济南,250014刊 名:植物生理学通讯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年,卷(期):42(2)分类号:Q94关键词:ClpB 分子伴侣 耐热性 结构 功能

篇11:cpu的结构和功能解析

明确指出:高中阶段主要学习以真核生物为中心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解释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引发学生探究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兴趣。在电镜下人们发现了什么?

课件演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电镜照片。

指导学生读图:识记各结构名称以及各结构的形态结构特征;注意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

课件演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模式图,辨认细胞亚显微结构。比较细胞的异同时要注意纠正错误。强调细胞共有的结构和特有结构,总结出笔记。

问题:

1、不同点?植物和动物组织细胞浸在清水中结局相同吗?为什么植物可以光合作用?

——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有的细胞有叶绿体或大液泡。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

2、相同点?说明了什么?这些生命必不可少的结构究竟用什么作用?这些结构是如何体现出生命特点的呢?

分别学习细胞各部分结构及功能。(重在理解生命意义)

一、细胞膜

细胞都有细胞膜这足说明其对生命的重要性。根据细胞膜的相对位置可以推断细胞膜对细胞有保护作用。

学生讨论:哪些实事可以说明细胞膜是有生命的?

(相关内容见扩展资料)

细胞膜是如何保护细胞的?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与一般的膜存在什么根本的区别?

问题讨论:学生设计实验:

(1)证明膜的存在。(质壁分离;显微探针感受阻力;电镜观察。)

(2)研究细胞膜的结构需要得到实验的材料,选用什么样的生物提供材料?理由?如何得到细胞膜?

(培养学生在下结论或推测时要重证据、讲道理。表达观点时条理清晰的基本素质。)

介绍细胞膜的获取方法(相关内容见扩展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思路。

(3)如何定性、定量的测定细胞膜的成分?

观察法:电镜观察细胞膜:暗、明、暗三层结构。厚度约75~100埃(见扩展资料)。

实验法:科学家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事实一:膜易被脂类溶剂溶解。容易被蛋白酶溶解。(处理后消失。)

事实二:脂类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

事实三:用指示剂可以确认其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对于一般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上述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同时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1、成分:磷脂、蛋白质

2、结构:

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这两类物质分别隶属于亲水和疏水物质。这两类物质应该如何排布?

(1)磷脂分子结构特点:磷脂分子分疏水端和亲水端。

如果是一层分子排成一个平面会是什么样子?(不符合细胞膜内外均为水环境的实际情况,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物质交换。)如果是两层会是如何排列?理由?

(2)亲水的蛋白质与磷脂分子的关系?

根据前面给出的信息判断:暗层和亮层哪层是脂类物质?哪层是蛋白质类物质?依据?

理解内外两侧暗中央发亮的观察结果。

由于观察技术所限,科学家对细胞膜的认识基本上是假说和推测,了解学说和假说的区别。为形象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科学家根据假说设计了一些生物模型。其中被广为接受的是:液态镶嵌模型——突出液态结构

(1)两层磷脂分子——基本骨架

(2)蛋白质覆盖、镶嵌、贯穿于“骨架”上。

问题:这样的结构与一般的“膜”有什么重要区别?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对其生理功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亲水物质可以充分接近膜,但是不能随意通过膜!

磷脂分子相互之间不连接,而且分子始终处于运动中——液态流动状。

上一篇:党内监督条例全文下一篇:2011编辑部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