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散生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2024-04-17

《樗散生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精选6篇)

篇1:《樗散生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杜畿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少孤,继母苦之 苦:

②荀彧进之太祖 进:

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诣:

④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化:

10.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11.翻译下面这个句子。(4分)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答: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

答案:9.①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②进:推荐,举荐。③诣:到。④化:教化。10. D 11.翻译: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 12. C

篇2:《樗散生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①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②,失久和之强敌,非讨“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徙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③士马,声言出塞。巳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注】①嫚:轻慢。②羌:指西夏,即赵元昊。③料简:挑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B.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C.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D.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

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方平是南京人,年轻时极为聪明,考中科举茂材,评为特别优异的等级,后来历任多种官职,在任上多有出色的表现。

B.张方平很有战略眼光。他认为一旦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就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他又让城门三夜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能未雨绸缪。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答案:

1.C解析:“道遇戍卒皆遣归”中,“遇”与“遣”的行为主体相同,意义相对对立,故“卒”后断开,排除A、D两项。“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关系紧密,可排除B项。

2.D解析: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

3.B解析:不是“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而是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怨,这样才能确保宋朝西、北边境的安宁。

4. (1)后来,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浅妄”“利”各1分,判断句式1分,大意2分)

(2)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关键词“罪”“边臣”“先事之备”每译对一处得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从小聪明过人。被举荐为优异等次的茂材,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借口,(以此)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力强盛,其他人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奏上《平戎十策》,认为: “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赏识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人马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没,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使者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都得到。”当时朝廷肯定了他的计谋。

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代理守丞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器械,不断前往守蜀。又下诏催促方平出发,答应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事,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戍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此时)正值上元节张灯,(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替他们上奏免赊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那样有山川可以凭恃,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年间以前,每年征调百娃疏浚汴水。其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以尺寸的小利为利益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

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清理检查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有能够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有能够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一天天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

篇3:新课标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一、精彩回放史传性文章, 积累丰富的文史知识

新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可以说是文质兼美, 包罗万象, 无所不有。从春秋战国到近代, 从孔子到近代的孙中山, 从语录体到纪传体, 从诸子散文到游记散文, 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是, 高考文言文的选材多以史传性文章为主, 因此, 应该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史传性的课文上, 如《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从作家作品、史书体例、文化知识 (古代官职、历法、礼俗) 、历史典故等方面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认真阅读课文, 了解上述有关的知识, 以备高考考试时能做有效的参考。

二、掌握正确的解题原则

1.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不管是字、词, 还是句子, 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它的意思才是明确的。我们解题时, 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原则, 根据上下文来进行判断、理解, 才是准确的。有些语句, 题目里引出来了, 有的考生就不愿再把它放到原文中去考查, 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一定要改过来。

2. 联系试题, 抓住题眼。

一段未学过的文言文, 即使是浅易文言文, 也有一些词句是一般考生不能透彻理解的。对这些地方, 能猜个大概意思即可, 不必深钻死抠。需要深钻的地方, 必须是题眼所在。所谓题眼, 就是试题在文中的对应点, 这既是测试的内容, 也是文中的关键, 必须把它抓住, 再结合上下文, 深入思考, 才能正确理解, 选准答案。

三、重视课文后的练习设计, 积累文言实词

新教材中文言课文后都附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的一道练习设计, 多数从文言实词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对实词的意义、用法, 一词多义现象等掌握情况, 如第一册《鸿门宴》课后练习第三题辨析“因、如、举、谢、意”的多义现象。这些一词多义现象的练习设计在复习时是不可忽视的, 可以此为基础, 进行逐个认识, 比较鉴别, 掌握规律, 归纳实词的意义、用法。

四、归纳整理虚词意义及用法表格

新教学大纲列出“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 而《考试说明》又在此基础上缩减到8个, 数量明显少于文言实词, 但是使用率却很高, 虽无实际意义, 但其语法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 在历年高考中都要设计一道文言虚词使用的题, 考查学生。这样, 复习时就应该利用课文中虚词使用的实例, 逐个整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便在高考中灵活运用。如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虚词简表”, 列出“虚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 认真填写, 并且随时把复习时见到的实例填写到表格中。但是, 应当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去死记字典的意义, 因为那是生疏的, 而课文却是我们熟悉的, 为什么舍熟而就生呢?

五、总结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的规律

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在今年高考中轮空, 不考。但是, 在复习时仍需要认真对待, 不可忽视。虽然不直接考查, 但是在阅读高考文言材料、翻译句子时都可能碰到。如果不能够了解古代一些特殊用法, 如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就有可能某些句子读不懂, 或不能顺利地翻译文句。因此, 对这一点, 也应该略作了解。

六、养成独立通译全文的习惯和技巧

从2002年高考开始将文言翻译的考查由第一卷选择题安排至第二卷, 由考生直接翻译。平时学习时, 有教师讲授, 又有注释和工具书相助, 可以说没有什么大碍。但是, 高考改为直接考查学生的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增加了难度。因而对高三复习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 复习时重温课文译文, 养成独立通译全文的习惯, 熟悉一些翻译的技巧, 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 以意译为辅, 关键是确切地表达原文的原意。切记不要臆测大意, 误将大意当做译文。复习时, 重新通读高中新教材中文言文课文, 以课文作为积累文言知识、应试训练的材料, 认真进行“反刍”, 在高考文言文测试中将会受益非浅。

总之, 文言文同现代文一样是丰富多彩的, 文体不同, 内容各异, 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文言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能在读懂文本上多下功夫、想办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文言文的教学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

摘要: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力度, 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只要把握好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得分点, 解题时就能游刃有余。

篇4:文言文阅读达标训练题

陈寿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选自《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策:驾

B.初,曹公壮羽为人壮:认为……强壮

C.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背:背叛

D.臂血流离,盈于盘器盈:装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先主二人寝则同床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B.①拜书告辞,而奔先主袁军

②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C.①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

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①誓共死

②愿十五城请易璧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关羽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②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③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④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⑤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⑥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⑤⑥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刘备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他们三人亲如兄弟。

B.关羽投降曹操后,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十分爱才,但是当得知关羽去意已定,他也没有阻拦。表现了曹操的宽宏大度。

C.关羽的手臂被流矢所中,医生要替他刮骨去毒。关羽一边和大家一起吃肉喝酒,一边进行手术,表现了关羽的勇力非凡。

D.曹操听说关羽的威名,准备迁都避其锋芒,但是手下劝他不必如此,而是应该把江南之地作为封赏,引诱孙权去袭击关羽,曹操最终听从了手下的建议。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吴质书①

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②,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于锺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亦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有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於邑③,裁书叙心。丕白。

(选自《古文鉴赏大辞典》)

【注】①写该信时,曹丕已为太子。②箕山之志:退隐之心。③於邑:因悲伤而气塞。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离:遭受

B.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易:改变

C.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图:谋划

D.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更:经历

2.下列语句全都表现曹丕对友人一片深情的一项是

①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 ②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 ③昔伯牙绝弦于锺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④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⑤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⑥东望于邑,裁书叙心

A.③④⑥B.②③⑥C.①②⑤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封书信以伤逝为主,表达了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惆怅。语言流利婉转,文采斐然;用典虽然不少,却没有艰涩之感。

B.第二段写作者追念旧游,哀悼亡友。叙事与抒情结合,既写出了作者昔日与友人交往的无限情趣,更把今日的无限惆怅倾于笔端,语言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C.第三段写作者故友遗著,对他们的人品和文章作了公允、精当的评价。在看似冷静的评价中,也蕴含着对故友的无限怀念之情。

D.第四段写作者生发的感慨,流露出消极的感情:既叹年华易逝,自己的志向已不如前,德才更不及前人;也感慨身心受羁绊,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与友人自在地畅饮漫游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诸子但为未及古人,亦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湖觞芰图序

曾燠

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合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惠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就净香园小憩也就:靠近

B.则酌酒于高咏楼也酌酒:斟酒

C.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已:而已

D.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凡:总共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所说的“胜游”的一组是

①嘉会不常,芳筵宜再②晓凉犹嫩,残暑欲收③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④厥有层楼,颇宜高咏⑤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⑥竹露品茶,林风醒酒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一行游玩瘦西湖的几个主要景点,从惠因寺到虹桥、桥亭,再到净香园、莲性寺、筱园、高咏楼,经过别港,最后到桃花庵。

B.本文用了很多典故,但是语言却清丽,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

C.本文先叙写了作者在观莲节与宾客秋游的情形,最后一段交代客人们作画吟诗的缘由,并抒发了对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的赞美之情。

D.本文是一篇给诗集作的序文,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韵。

4.把文中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梓人传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注释】梓人:木匠师傅。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指使而群工役焉。役:操作。

B.委群材,会众工。委:推积。

C.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任:规格。

D.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宫:宫殿。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梓人精通业务的一项是

①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 ②吾善度材 ③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④将求他工 ⑤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⑥“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②③⑥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梓人来我家租赁空屋,我询问他的技能。梓人吹嘘说他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离开他,工匠们就没有谁能够建成一座房屋的。

B.我看见梓人睡的床缺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请别的木工来修”,觉得梓人是一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的人。

C.梓人拿着计算工具站在中间指挥,木工们听着他的号令砍、锯,不敢有丝毫的违背。梓人的确技术高超。

D.房屋落成后,梓人在正梁上题字时只写上自己的姓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房屋的设计者,其它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只是施工者,不应列名。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

B.盖尝论天人之辨

C.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

D.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韩文公品行“参天地”“关盛衰”的一组是

①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 ②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③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④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 ⑤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⑥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④⑥D.②⑤⑥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一个人能成为“百世师”,这是因为他的品格高尚,甚至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一生有所作为。

B.韩愈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奋发有为,他能够遵从天道,但不屈从人事,不能使宪宗迷途知返。

C.韩文公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从普通人崛起,指挥古文运动,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了正路上。

D.韩文公虽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年便回去了,但潮州特别信仰他,思念他,并请苏轼书写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窗体底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华传

干宝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积年,能为变幻,乃变作一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华表曰:“子之妙解,无为不可。但张公智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非但丧子千岁之质,亦当深误老表。”狐不从,乃持刺谒华。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于是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比复商略三史,探颐百家,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包十圣,贯三才,箴八儒,擿五礼,华无不应声屈滞。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少年!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此生乃曰:“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华已使人防门,不得出。既而又谓华曰:“公门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于仆也。将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言,智谋之士望门而不进。深为明公惜之。”华不应,而使人防御甚严。时丰城令雷焕,字孔章,博物士也,来访华;华以书生白之。孔章曰:“若疑之,何不呼猎犬试之?”乃命犬以试,竟无惮色。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华闻,益怒曰:“此必真妖也。闻魑魅忌狗,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不能复别;惟得千年枯木照之,则形立见。”孔章曰:“千年神木,何由可得?”华曰:“世传燕昭王墓前华表木已经千年。”乃遣人伐华表,使人欲至木所,母空中有一青衣小儿来,问使曰:“君何来也?”使曰:“张司空有一少年来谒,多才,巧辞,疑是妖魅;使我取华表照之。”青衣曰:“老狐不智,不听我言,今日祸已及我,其可逃乎!”乃发声而泣,倏然不见。使乃伐其木,血深;便将木归,燃之以照书生,乃一斑狐。华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乃烹之。

(选自《搜神记(卷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点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过问墓前华表曰过:经过

B. 狐不从,乃持刺谒华刺:名贴

C. 嘉善而矜不能 矜:同情

D.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值:逢,遇

2.下列各项中,能表现斑狐才貌出众的一项是

A.子之妙解,无为不可

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

B.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

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

C.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

天下岂有此少年

D.包十圣,贯三才,箴八儒,擿五礼

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聊斋志异〉〉影响,说起狐魅,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漂亮的女人,但是,这篇讲的主角却是一个风流倜傥学识饱满的帅哥。

B. 这狐魅不仅相貌学识出众,还有一副不畏权贵,敢于争辩的气势。当张华怀疑他是鬼怪要捉住他的时候,他那种慷慨激昂的陈词,不能不让人折服。

C.与斑狐相对的是,张华慧眼识妖,果断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设法除掉了斑狐。

D.因斑狐才高,张华忌才,怕丢了面子,所以除掉了斑狐。

4.把上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狐不智,不听我言,今日祸已及我,其可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期达标强训答案】

《筠溪翁传》

1.D (状:动词,描述……外貌。)

2.B (②句是客观介绍筠溪翁的外貌和他招待作者的情形。④句是作者想象筠溪翁像神仙家者流那样未卜先知。)

3.C(筠溪翁与古人不同,有奇貌,多奇事。)

4.①拿起书架上的书,把它们都赠送给我,大概有几百卷。

②我认为古代那些得道的人,常常在俗世游历生活,不一定和普通人有差别,因此人们自然没有发现它们。

③有人说:“筠溪翁不是神仙这一类人。”他或许是隐居在深山的高士吧?

《〈梅圣俞诗集〉序》

1.B (放:放浪)

2.D (介词,表示原因,“因为”。 A项,介词,“在”;介词,“比”。B项,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他的”;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C项,动词,“写作”;介词,“替”“给”。)

3.B (A项第二句概括介绍一些诗人创作的情况。 C 项第一句是作者假设的情况。D项第一句介绍作者收集梅圣俞诗作的情况。)

4.B (其侧重点在于反映其遭遇之“穷”。)

5.①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大概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工巧的好诗来吧。

②他写的文章简洁古朴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世上的人只知道他的诗罢了。

③我曾经非常喜爱圣俞的诗,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现在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我顿时感到非常高兴,就写了这篇序,和他的诗集一起收藏起来。

《论盛孝章书》

1.B (知识:相知相识的人。)

2.C(形容词词尾。A项,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介词,“用”;连词,表并列。D项,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

3.D (①句作者感叹时光易逝。②句表明盛孝章是作者健在的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④句夸赞盛孝章才能出众。)

4.B(“勉励”之语不妥,作者是反语相激,若曹操不援救命在旦夕的盛孝章,岂不是会像齐桓公那样感到羞耻吗。)

5.①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一个人孤单无助,处境危险,心情愁苦。

②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③珠玉没有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是因为人喜欢它们,何况贤士们都有脚呢!

《浣花溪记》

1.D(趣cù,急速,赶快。)

2.C(副词,“才”。A项,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后面,指人或事物。 B项,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转折,“却”。D项,放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为…所…”格式,表示被动。)

3.B(“清远”侧重于浣花溪环境的清静幽远。①句是勾勒浣花溪之形。④句介绍浣花溪中的陆地。⑥句介绍杜甫的画像清朗古朴。)

4.D(“孤僻性格”之语不妥,作者“独往”是因为他耻于与权官俗吏为伍。)

5.①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溪水)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的缘故。

②在困厄愁苦中流离奔波,仍能选择胜地安身,胸襟严整而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衣服,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猛狗与社鼠》

1.C(树:名词活用为动词,栽种。)

2.B(代词,“有的人”。A项,“……的原因”,“用来……的”。

C项,连词,表转折,“却”;副词,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D项,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

3.C(①④两句是“国之猛狗”的表现,⑥句形象地分析社鼠难除的原因。)

4.C(原文为“诛之则君不安”,铲除左右近臣,国君会感到不安。)

5.①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酒旗悬挂得很高,然而酒卖不出去。

篇5:岳飞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岳飞传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俄而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飞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

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

⑤徇:示众。

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

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阅读题目

1、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皆重铠以习之( ) ②死国者,则育其孤( )

③尽召诸统制与谋( ) ④恂恂如儒生( )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B、为天下唱 / 躬为调药

C、以咨诹善道 / 善以少击众

D、弗之怠 / 何功之有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俄 而 课 将 士 注 坡 跳 壕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4、结合语段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岳飞其人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⑴①穿上重重的铠甲 ②为……而死 ③全,都 ④小心谨慎的样子 ⑵B

2、俄 而 / 课 / 将 士 注 坡 跳 壕

3、⑴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⑵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4、(1)治军有方:严明军纪(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爱护士卒:(遣妻问劳其家,凡有颁犒,均给军吏。卒有疾,躬为调药)。军事谋略:善以少击众。 谋而后战。礼贤下士,谦虚,不居功自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译文

篇6:刘璋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翻译

璋,字季玉,既袭焉(刘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于曹公。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瑁狂疾物故。

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于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会曹公军不利赤壁,兼以疫死。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后松复说璋曰:“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道也。”璋又从之,遣法正请先主。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先主至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去成都三百六十里,是岁建安十六年也。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目,往就与会先主所将将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璋资给先主,使讨张鲁,然后分别。

明年,先主至葭萌,还兵南向,所在皆克。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

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璋卒,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附于吴。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界首。丞相诸葛亮平南土,阐还吴,为御史中丞。初,璋长子循妻,庞羲女也。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璋时从羲启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是以璋二子之后,分在吴、蜀。

评曰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袭焉(刘焉)位袭:承袭,继承

B.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 陈:陈列

C.后羲与璋情好携隙隙:嫌隙

D.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县:通“悬”,悬挂

1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

②必败□道也

③以璋故也,□心能安

A.①乎 ②之 ③于 B.①也 ②其 ③于

C.①也 ②之 ③何 D.①乎 ②其 ③何

1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评曰/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B.评曰/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C.评曰/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D.评曰/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璋因张鲁日渐骄横放纵,不顺服自己,因而杀死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两人成为了仇敌。

B.刘璋河内人阴溥往谒曹操表明归顺之意,曹操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璋兄刘瑁为平寇将军。

C.刘璋以大批物资供助刘备,让他去讨伐张鲁,然后两人告别。第二年,刘备军至葭萌,还军向南调头进攻刘璋,一路节节取胜。

D.蜀丞相诸葛亮平定南方,刘璋之子刘阐便在该地任职,官居御史中丞。

14.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3分)

②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4分)

(2)刘璋丢掉益州,失去成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B(陈述)

11.C

12.B

13.D

14【答案】(1)①(3 分) 刘璋多次派遣庞羲等攻打张鲁,多次被张鲁击败。(“累”,多次,1 分; “为所”,译为“被”,1 分;大意,1 分。)

②(4 分) 于是(张松)劝说刘璋说:“刘豫州是您的宗室兄弟,可以与(他)结交联盟。”刘璋都认为这是对的。(补充省略的“张松”,1 分;肺腑,自己人,宗室兄弟,1 分;然,认为是对的,1 分;大意,1 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刘璋丢掉益州,失去成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引用原文。)(3 分)

【答案】(2) ①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刘璋不听劝告,引狼入室。)②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刘璋疼爱百姓,不愿战争生灵涂炭。)(1 点 2 分,2 点 3 分。)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璋,字季玉,自继承刘焉之位后,因张鲁日渐骄横放纵,不顺服自己,故杀死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两人于是变为仇敌。刘璋多次派遣庞羲等攻打张鲁,但都被张鲁击败。张鲁的队伍大多屯集在巴西郡,于是刘璋便任命庞羲为巴西太守,让他带兵抵御张鲁。后来庞羲与刘璋关系恶化,赵韪举兵反叛刘璋,兵败被杀,都因为刘璋未能明辨是非听信他人谗言。刘璋闻讯曹操征讨荆州,已平定汉中,便派河内人阴溥往谒曹操表明归顺之意。曹操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璋兄刘瑁为平寇将军。刘瑁患癫狂病去世。

刘璋又派别驾从事蜀郡人张肃给曹操送去三百老兵及其他皇家所用杂物,曹操封张肃为广汉太守。刘璋再派别驾张松前往拜谒曹操,曹操此时已平定荆州、击走刘备,没再对张松加封任用,张松因此怀有怨心。时逢曹操军队在赤壁失利,且因瘟疫而死亡甚众。张松返还,极力诋毁曹操,劝说刘璋主动断绝与曹操的联系。他对刘璋说:?刘豫州与您为宗室兄弟,可以与他结交联盟。?刘璋皆认为这是对的,故派法正前往与刘备结好联盟,随即又指示法正和孟达送去数千兵卒帮刘备抵御曹军,法正完成使命归还。其后张松又劝说刘璋:?现在州中将领庞羲、李异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怀异志,如不能得到刘豫州的帮助,益州将外有强敌攻击,内遭乱民骚扰,必定走向败亡。?刘璋又听从了张松之言,派法正去迎请先主刘备。刘璋的主簿黄权向刘璋陈说迎刘备入川的危害,从事广汉人王累将自己倒悬在州城城门上向刘璋进谏,刘璋拒不接纳,并指示所到之处招待刘备,使刘备进入益州如同返归故里。刘备先至江州北,再由垫江水路到涪县,距离成都仅三百六十里路程。这年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刘璋率领步、骑兵三万多人,车驾幔帐,光耀夺目,前往与刘备相会;刘备所率将士依次前迎,大家欢聚宴饮百余日。刘璋以大批物资供助刘备,让他去讨伐张鲁,然后两人告别。

第二年,刘备军至葭萌,还军向南进攻刘璋,一路节节取胜。建安十九年(214),刘备进军围困成都数十日,此时成都城内仍有精兵三万,食用物资足可支持一年,城中官民都决心与刘备决一死战。

但刘璋说:“我父子领有益州二十多年,对百姓没有施加什么恩德。现在百姓受攻战三年之累,抛尸草野,都因为我刘璋所致,我于心何安啊!”于是开城投降,部下无不流泪。刘备将刘璋迁往南郡公安县,并将他的财物和原来所佩的振威将军印绶全都还给他。孙权杀死关羽,夺还荆州后,刘备又任命刘璋为益州牧,让他驻守秭归。刘璋死后,南中豪强雍闿占据益州郡反叛,归附东吴。孙权又任命刘璋之子刘阐为益州刺史,驻守交、益两州的交界处。蜀丞相诸葛亮平定南方,刘阐逃还东吴,官居御史中丞。其先,刘璋长子刘循娶庞羲之女为妻。刘备安定蜀地后,庞羲被任为左将军司马,当时刘璋听从庞羲意见留下刘循,刘备乃封刘循为奉车中郎将。故此刘璋两个儿子的后代,分别生活在吴、蜀两国。

上一篇:仰韶大街营业厅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下一篇:《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