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支部特色经验做法

2024-04-30

基层支部特色经验做法(精选8篇)

篇1:基层支部特色经验做法

基层人才工作经验特色亮点做法

集中掌握一批。综合运用“实绩考核+日常干部考察”相结合方式,采取民ZHU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走访、调研座谈,参加重要工作会议和重要活动等方式,全面考核考察优秀年轻干部表现,了解掌握年轻干部的经历特长、能力“短板”和培养需求。

目前,已掌握X名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群众公认、廉洁自律的优秀年轻干部,为选拔使用年轻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一线锻炼一批。坚持强化基层锻炼,把基层一线、民生一线、发展一线、X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主阵地,有计划地通过点名调训、选派到市直单位、脱贫扶贫、重大项目定向挂职、顶岗锻炼等方式,积极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搭建平台,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年以来,选派X名年轻干部到市直单位挂职,选派X名年轻干部到X镇党委挂职,抽调X名科级及以下干部参与市X两级巡察。

择优使用一批。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以担当和实绩为重,注重在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建设、扫H除E、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第一线选拔干部,充分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今年以来,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先后调整科级干部X批X人次,提拔重用X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X名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

篇2:基层支部特色经验做法

上海市奉贤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

建立区域“大联动”管理模式

随着上海市奉贤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社会稳定和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人口导入剧增。据2012年《奉贤统计年鉴》统计,全区实有常住人口112.99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就有60.46万人。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搞好社会管理新的压力;二是城市建设重大工程拆迁、农村征地、劳资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矛盾大幅上升,市民对市容环境改善的诉求日趋强烈,传统的应急性、被动性的社会管理方式亟待改变;三是奉贤区有720.44平方公里,而城市网格化管理只仅在城市化地区实行,而且社会管理的机构设置、力量配置等还沿用原有模式,条与条之间存在壁垒,条与块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四是信息资源各自为政,无法统一共享,缺少有效统一的指挥管理系统,阻碍了城市管理快速、有效地反应与处置。

为解决城市与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奉贤区委、区政府践行了城市综合管理的改革,运用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与应急管理相融合的应急联动(简称“大联动”)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不改变原有行政管理的组织体系和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通过强化队伍整合、管理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环节,实现信息准确采集、指挥统一高效、处置快速有力的应急管理效能。2012年4月1日,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以下简称“大联动”)中心正式成立。

一、“大联动”的基本做法

(一)健全组织体系。在区级层面建立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相关委办局和各镇、开发区、社区主要负责人组成。在各镇、开发区、社区,各相关委办局层面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将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心与应急管理署合署办公,成立“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中心”,增挂“上海市奉贤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心”牌子,列为区政府正处级直属事业单位,下设5个科室,编制38名。同时组建并形成区、镇、村(居)委三级“大联动”工作网络。12个镇、社区、开发区分别成立镇级“大联动”分中心,同时在各村(居)委设置“大联动”工作站。全区共设置43家区级处置单位,12个镇级“大联动”分中心共设置273个处置单位,215个村(居)“大联动”工作站。

(二)扩大处置领域。“大联动”主要负责处理城市管理、应急处置、治安稳定和民生服务4大类事务,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责任网络,努力实现管理的全覆盖、无缝隙。其中,城市管理类事务由区大联动中心指挥处置,以现有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基础,拓展范围,增加内容。管理范围从城市化地区街面扩大到居民小区、农村地区,实现区域全覆盖。管理内容由原来的网格化管理120部件扩展到151种。应急处置类事务由区应急署(区总值班室)指挥处置,新建了应急管理子系统,满足应急状态下应急指挥协调的信息需求,并建立23个专项指挥部及相关处置预案,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提高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治安稳定类事务由公安110指挥中心指挥处置,并与“大联动”

1信息系统实现沟通。民生服务类事务结合“大联动”建设,作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城建热线于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无缝衔接,同时将涉及民生服务类10余个相关行业整合为一个服务平台,实现统一受理、分类处置。

(三)建设拓展平台功能。以现有的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基础,进行软件、硬件升级,建成“大联动”系统平台,并不断拓展平台应用功能。建设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辅助等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并逐步过渡到指挥调度决策平台。收集涉及12个镇、社区、开发区和23个委办局等联动单位,共计27个地理信息图层,上万条数据的整合并实现分级分类管理,构建了一张汇聚全区重大危险源、重点防护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等信息的电子地图,为实现风险辅助决策打下坚实基础。区“大联动”与区水务局、气象局的封闭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交换,在“大联动”共享平台上进行全区域的气象、水文信息共享,为各属地政府防汛抗台工作提供信息支撑,也为防风抗台应急响应打下基础。针对区内化工企业多的区域特点,区“大联动”与区安监局合作,共建区级危化品物资特性数据库,在处置危化品泄漏事故中能快速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专业的信息支持。与公安奉贤分局建立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类问题互通机制。逐步加强和完善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监控,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四)细化流程规范操作。“大联动”核心是“联”,关键是“动”。区“大联动”中心通过细化流程,实现规范操作,全过程管理。一是情况上报。通过专(兼)职监督员、市民投诉、网络媒体等多渠道发现、上报事件信息,区“大联动”中心负责南桥中心城区和各镇、社区、开发区分中心上报的信息(案件),各镇、社区、开发区“大联动”分中心负责所辖区域的信息;二是任务派发。区“大联动”中心和各镇、社区、开发区“大联动”分中心将信息(案件)派发至各相关处置单位;三是情况处置。实行电话首接责任制,区、镇、社区、开发区“大联动”中心两级受领任务后及时有效处置,处置经费按事权由区、镇、社区、开发区两级政府各自承担;四是处置期限。按照不同类型的问题,设置相应的处置时限,实现及时快速处置;五是处置信息反馈。通过专(兼)职监督员、接线员等进行处置情况的查看、回访,至最终结案;六是处置督办。区“大联动”中心对各镇、社区、开发区“大联动”分中心和相关委办局进行督办、指导和考核;七是处置信息共享。所有问题的发现、处置、反馈结果信息在处置系统上显示,供各联动单位共享。

(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为保障“大联动”高效运转,区政府及区“大联动”中心建立和健全了一整套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一是下发规范性文件。由区委办、区府办联合下发《奉贤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工作方案》《奉贤区城市综合管理和应急联动工作考核办法》;由区“大联动”中心下发《镇级分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处置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编制《大联动工作实施意见》《大联动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大联动工作制度汇编》等。二是建立工作绩效考核机制。2012年,区“大联动”中心联合区政府办、监察局、政研室、人社局、信访办等组成考核小组,根据《奉贤区城市管理和应急联动工作考核办法》制定的目标内容,按照工作量大小,将处置单位分三个类别分别进行现场考核和书面考核,考核结果统一上报区委、区政府,纳入被考核单位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奖励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考核单位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今年,在总结去年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核机制,正确评鉴处置单位工作的绩效,使考核更具权威性,考核结果更有公信力,推进应急联动工作。三是建立案件督办制度。今年2月起,区“大联动”中心根据区政府领导批示和区监察局效

能建设要求,对超期3天(含3天)内及超期5天以上未处理案件,分别以短信形式督办至各部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及主要领导;对有推诿扯皮、不作为、瞒报虚报等现象的,以短信形式督办至流转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并由区热线办和区监察局对案件进行现场跟踪督办,确保提升工作效能。四是建立媒体联动机制。通过“夏令热助行动”、“阳光959热线”、相关媒体等渠道,进行应急联动管理。对处置不力的事件进行媒体曝光,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在应急联动管理中营造积极主动应急处置、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良好氛围。

二、“大联动”的初步成效

奉贤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大联动”管理模式,旨在实现城市和社会管理应急联动效能的四个转变:一是依托现有资源、平台、网络体系,实现最大限度的整合;二是社会管理力量的整合和统一管理,实现多渠道及时发现,联动管理、及时高效处置;三是精细管理,信息共享,在原有城市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新建应急联动网格系统,实现各类资源和管理信息集中采集和共享;四是突出城市管理、服务民生,在管理内容上侧重于和市民生息相关的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大联动”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大联动”格局初步成型。一是建立公安、城管等多部门执法力量常态化联合巡查的“大联勤”机制。实现条线联合执法的常态化,街面秩序管理的长效化。二是区镇联动。对群众反映集中和领导关注的突出问题,由区“大联动”中心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整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属地主导,条线配合”的联动格局。三是部门联动。在《大

联动部事件责任归属方案》中明确牵头单位和联动单位,在具体案件处置中形成“牵头单位主导,联动单位配合”的格局。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顽症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形成专项处置方案。区“大联动”中心逐渐成为协调“条与条,条与块,块与块”处置具体问题的核心层。

(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一是规范预案管理。目前,全区拥有各级各类预案891个,实施修订和完善预案900个,落实预案汇编17家。二是组织应急演练,仅2012年,全区共组织各类应急演练1273场次,共计参演和观摩人员达34.52万人次。三是建立专业队伍。聘请各类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等专家62人,为快速应对和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各类应急保障队伍114支,累计队员4711人。四是加大物资投入。2012年,全区共投入各类应急保障资金3511万元。通过协议方式对企业储备的应急装备、资源进行登记备案。全区共处置各类应急事件3051起,参与处置人员5.76万人次。

(三)日常问题巡查不断加强。一是强化值守管理。区总值班室充分利用“大联动”信息系统,对全区应急值守电话自动抽查的功能设置,坚持每日(夜间)对各镇、社区、开发区等主要应急联动单位的值班电话实行随机抽查。二是开展隐患排查。到2012年,全区各单位共组织开展各类隐患排查2.25万余次,出动检查人员70.81万人次,落实隐患治理2.72万项次,整改率95.1%。三是民生事件的发现和立案、结案率明显提高。2012年,“大联动”中心成立9个月累计结案175551件件,结案率达到99%以上。

(四)热线服务能力整合提升。区城建服务热线“22132213”与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无缝衔接,纳入“大联动”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借助“大联动”高效的信息系统,实现热线工作全过程的规范管理、精确记录。借助“大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快速传达指令至全区各个部门、村居,及时解决市民诉求。2012年,热线仅开通数月就受理市民各类诉求7775件,解决率在90%以上,回访满意率接近70%,解决了大批困扰市民的急、难、愁问题,许多市民反映多年、矛盾突出的重大问题也通过协调得到了解决。

(五)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奉贤区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以深化“平安奉贤”建设为抓手,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着力在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调处机制、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上下功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区各类治安案件、矛盾纠纷、“两抢”、入室盗窃、扒窃等案件比上年下降30%左右,公众安全感增强,群众满意度提高。区获得了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和上海市“平安城区”荣誉称号,被中央综治委授予“2009~2012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

(六)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建成覆盖全区的“大联动”信息平台,强化“及时发现、联勤联动、快速处置”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区“大联动”中心牵头对区内重点难点区域进行整治,城管、公安、交警等多部门执法力量开展联勤联动,巩固整治成效,实现条线联合执法的常态化,道路、街面秩序管理的长效化。同时,加强市容景观建设和管理,加大城市管理顽症专项治理力度,市容环境方面“三乱一跨”案件比上年下降46.7%。巩固和扩大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着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的各项工作。

三、“大联动”的不足和展望

奉贤区基于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大联动”模式是创新的尝试和探索,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了城市管理和应急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但如同其他创新探索一样,没有一种模式是可以包治百病、一劳永逸的,现阶段的“大联动”还存在着一些影响机制运行、阻碍工作效率的不足和困惑之处。一是类似大联动系统没有经过顶层设计,是对基层经验的积累总结和边做边摸索的过程,也很难和其他部门的系统之间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交互,存在着被新系统取代和类似系统重复建设的可能性。二是少数疑难顽症问题的解决成效还需提升,例如农村区域违法建筑的及时发现和快速拆除、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居区域的环境秩序常态管理等。三是涉及多部门联合执法的问题处置时效性还有改进的空间,“大联勤”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奉贤“大联动”将着力推进和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继续加强与各联动单位信息系统的对接,将“大联动”信息系统打造成全区最集中的信息汇聚、存储、查询平台。二是围绕“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22132213”城建热线的工作开展,发挥热线联系政府和市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展市民主动参与监督政府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将“大联动”打造成政府为民办实事、解决民忧民疾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加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发和完善,充实应急资源数据库、研究应急预警研判功能,将“大联动”打造成应急事件发生时的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平台。

篇3:基层支部特色经验做法

一、《群众路线在基层》报道注重“三不三多”

在开展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深圳特区报策划了“走群众路线记者基层行”、“深入开展党史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记者在基层联系点二三事”、“教育实践活动先锋谱”等专栏, 挖掘出了不少深圳基层在整改、立制方面的好经验, 如《四方埔居民多了66名好“亲戚”》;推出了若干基层典型人物报道, 如《“有困难, 找兰姐帮忙”/十八大代表熊永兰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为工友奔忙》等。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广、领域宽、数量大, 与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 深圳特区报从今年3月份在要闻版开辟了《群众路线在基层》栏目, 精心做好宣传报道, 加大力度、形成声势, 营造了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针对部分主题报道可读性不够, 存在模式化、程式化, 读者不爱看、报道效果不佳的现象, 《群众路线在基层》专栏稿件把践行“走转改”的要求, 体现到主题宣传、典型宣传里头, 切实提高报道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感染力。该栏目稿件要求做到“三不三多”, 即“不作人为拔高、不搞简单的工作报道、不搞僵硬的成就报道, 多写现场、多写故事、多写变化”, 要求记者深入街区、深入群众, 捕捉、挖掘、采写出生动鲜活、富有启发性的稿件, 反映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生在基层的好典型、鲜活事, 从小角度、细节化切入, 用具体生动的人物、故事去反映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基层。

一个好专栏, 撑起了一方面的宣传内容。记者通过深入挖掘各区、街道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特色的“自选动作”, 先后发表了近百篇稿件, 充分报道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集中报道群众路线的基层好典型, 深入基层一线、生动感人的作品不断涌现, 记者作风、作品文风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例如, 一版刊发的《以民意为“指挥棒”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以一名市民交通出行的家庭账本上, 交通支出明显减少为切入口, 生动报道龙华新区践行群众路线, 通过社区群众“点菜”出题目, 扎实推进106项民生实事, 同时敢啃“硬骨头”, 下大力气解决沙园埔变电站建设、福龙路沿线扬尘污染严重等一批“老大难”问题, 鲜活反映基层党委政府以民意为“指挥棒”,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获得群众“点赞”的经验。又如, 西乡街道办事处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回应群众关切, 为缓解医院业务用房紧张, 将司法所大楼交给用房紧张的医院使用, 改善市民就医环境与条件。这些先进典型, 起到了引领示范的作用, 使大家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社会反响大, 宣传效果好, 受到读者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不少单位十分“器重”该栏目, 纷纷提出希望在该专栏“亮相”, 报道该单位践行群众路线的先进事迹。

二、基层人员“谈心声”, 激活“百家”之言

为加强与基层互动, 放大基层声音, 促进与基层更紧密联系, 增强媒体的亲和性, 深圳特区报从今年3月份推出《基层心声》专栏, 刊发位置固定在大都会新闻区街版的右上角, 编排形式注重新颖, 字体有别于普通的新闻稿件。记者采访区、街道、社区等基层干部、工作人员, 结合基层一线的工作和切身体会, 围绕基层改革等热点谈心声、话感悟、说问题, 稿件每期约500字, 要求言简意赅, 言之有物。

开设《基层心声》专栏, 激活“百家”之言, 有助于媒体更好关注民生、贴近基层、服务百姓。例如, 台账资料问题, 在全国不少基层改革呼声强烈, 全国人大代表、龙岗区南岭村居委会主任张育彪反映, 南岭村社区去年就有宜居社区、平安社区、充分就业社区等多个创建考核项目。社区工作台账工作量最大, 内容繁多, 要按照项目类别、评分标准分门别类设置文件夹, 多的要10多个, 少的也要5、6个, 还要图文并茂。去年该社区的台账, 叠起来有3.4米高, 比姚明还高。“社区人手本来就有限, 为台账疲于奔命, 哪里还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呢?台账做得好, 并不等于工作做得好。创建、考核达标并不能说明工作就能真正落实好。”张育彪呼吁, 基层改革一定要改革这种“创建、考核、评比”看重台账资料, 上级说了算的模式。稿件见报后, 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话感悟, 务求真切;说问题, 事关民生;谈观点, 唯求独到。一个个被打捞并讲述的基层心声, 帮助读者认识到更多的市情实情, 认识到一些以往被误解的社会行业、群体的真实境况。如罗湖区东晓街道湖北洪湖“同乡村”党支部书记胡桂梁反映, 以前, 很多“的嫂”从白天到黑夜, 一天到晚离不开麻将桌, 家庭摩擦也多。通过成立“的嫂”互助会, 帮助大家安排各种活动后, 引导流动人口市民化, “的嫂”不打麻将了, 家庭的矛盾少了许多, 通过参与更多的社区活动, 大家互相认识了, 邻里也都熟络了, 关系也更融洽。现在社区里的治安巡逻任务、卫生劝导等任务基本被“的嫂”包了, 让大家对深圳这座城市更有归属感。这些心声, 让读者对“的嫂”这个特殊的群体有了更全面准确的认识, 这种对于基层的聚焦更容易在读者中产生广泛的共鸣。

三、找准结合点增强贴近性扩大读者群

《群众路线在基层》《基层心声》的推出, 之所以能够受到读者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一是创新思维, 找准结合点, 注重信息的贴近性, 从而扩大了党报的读者群,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好的宣传不仅仅意味着舆论导向正确, 它还意味着必须有较强的可读性, 贴近群众。即使是严肃的主题报道, 也要善于运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群众路线在基层》专栏集中报道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 从群众的切身感受中充分挖掘, 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 更加厚重扎实。通过这些富有感染力、说服力、传播力的报道, 不仅为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栏目保障, 而且烘托了气氛, 介绍了经验, 反映了活动进展动态和有示范意义的典型经验, 新风扑面来, 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让群众入脑入心, 为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二是倾听来自基层百姓的声音, 提供了开放的公共舆论空间, 产生了多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效果, 进一步增强了与广大基层读者的联系, 增强了媒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扩大了报纸影响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闻媒体的活水、新闻的源头就在基层一线, 就在群众当中, 读者也期盼媒体能进一步注意倾听群众呼声。为了让媒体和基层有了更紧密合作的平台, 深圳特区报策划一些面向基层的报道, 通过开辟《基层心声》专栏, 能看到基层百姓的喜怒哀乐、听到百姓最真实的声音, 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人员通过该专栏, 采取“拉家常”的方式反映群众诉求、基层呼声, 架起了媒体与基层的“连心桥”, 从而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此举也“锁定”了基层读者, 增强了基层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和“黏度”, 不少人感叹说:“没想到我这个每天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的‘小人物’也能上市委机关报, 今后一定更加关注、支持特区报!”

“走转改”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就是要建立长效性。《群众路线在基层》《基层心声》的推出, 尽管取得一定成绩, 但距离成为具有知名度的媒体栏目, 尚有较大差距, 下一步将继续办好, 朝着打造品牌栏目的目标迈进。

摘要:品牌栏目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卖点”, 是报纸品牌的标志之一。当前, 全国新闻界广泛开展“走转改”活动, “基层”、“蹲点”、“一线”、“民声”、“民情”、“体验”等凸现“走转改”特色的专栏和关键词频频出现在媒体上。本文就开设《群众路线在基层》、

篇4:基层支部特色经验做法

关键词: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创新特色

基层党支部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教育管理的纽带,是党组织工作的基础。基层党支部的级别不高,但是它很好的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团结和凝聚着基层干部。基层党支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一、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增强基层党支部活力

党组织生活会是党在开展党建工作时运用得很好的一种方式,以前更多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等政治目的比较强烈的形式。如今国家电网单位基层党支部可以将其向贴近于工作和生活的方向改变。比如,以不同基层党支部可以开展优秀基层党员干部风采展示。把平时收集到的一些好人好事,爱岗敬业的照片和故事以展会的形式展现到大家面前,让基层党员所展现出来的正能量能够传送开来。当然,一个基层党支部还可以组织党纪教育、诚信教育、廉政教育等等,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党员的先进典范作用,以良好的风气影响其电网单位其他基层党员。

二、加强基层党支部组织机制建设与特色型人才的培养

国家电网单位通过将创新机制和特色成效作为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指标来激发党支部特色活力,同时可以通过基层党支部特色实践成果征集评比、特色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评比等创先争优活动、评选活动来提升电网基层党支部勇于表现特色、参与创新、投入特色的活力和成效。要保持党组织的活力,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党内民主,它能够让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构架好了党支部结构和活动载体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的工作,要真正做好党建工作最重要的还是人。前面两步相当于已经搭建好了戏台子,到底能不能唱出一幕好戏还是要看唱戏的人。因此,基层党支部工作的特色关键所在还是特色型人才。加强国家电网单位基层党支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党员干部人才素质,就要从基层党支部政工管理人员和基层党支部党员两方面人手,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对基层党支部内部政工管理团队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

三、基层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基层积极作用

1.基层党支部成员要为人民谋利益,要实实在在为国家电网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坚决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组织的延伸既可以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也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让基层党员除了感受到大家的关照以外,也切切实实体会到小家的温暖。通过这种方法,形成党员组织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推动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责任区之间的互动,拓展基层党员职工实践活动平台,让职工党员真正参与到党组织活动中来。党支部多举办这些活动,党在人民群众当中才有更多的信任,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2.国家电网单位党支部要密切联系群众,讲究工作方法,既要团结群众、尊重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又要教育群众,帮助群众正确理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

四、基层党支部的工作要不断创新

1.提高电网内部党支部文化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同时积极吸收年轻的、有事业心的知识分子入党,提高党支部成员的文化水平、改善文化结构,多举办一些文化展,熏陶基层党员的文化素养。

2.提高党的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最终要靠党的每一个成员来具体实践和体现。电网基层党支部建设首先要从每一个党员抓起,从树立起党员的具体形象着手。引导和带领群众干工作、抓落实、搞建设的强大动力,始终做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保证完成党员的使命 。

3.加强电网基层党支部建设, 必须突出抓好党小组这个中间环节, 充分发挥党小组长的作用, 切实做到一个小组就是一道防线。作为党小组, 就是要充分履行对党员实施严格教育和大胆管理的职能,确保党小组的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一些党小组重视管党员, 忽视带群众, 只管自己跑得快, 不看群众能否跟得上, 特别是对身边的后进群众, 不能主动靠上去做工作, 怕多管闲事惹麻烦, 怕尽心出力不讨好, 以致于看见矛盾绕道走, 遇到挫折就气馁。电网单位党小组不仅要在所属党员的管理教育上实践, 还应在对周围群众的团结引导上体现。只要每一个党小组都能保证所在班组做到四无一多,即无事故、无案件、无违纪、无后进和好人好事多, 党小组的作用就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4. 加强电网单位基层党支部建设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从管住难管的人, 管好难管的事入手, 把党支部建设成能攻善守的坚强堡垒。管住干部特别是管住各班组管理人员是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在某些单位,有一些工龄长的党员容易在自觉不自觉之中放松自我要求,成为党组织管不住的特殊党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尤其是对那些老职工党员,教育管理好了,他们会成为支部的重要骨干、领导的得力助手、群众的良师益友,成为基层建设的中坚力量,否则就极容易成为先进群众中的后进分子,甚至给基层党建带来隐患。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把它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不断探索,加以创新和特色,才能把党支部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曹北熊.对施工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之我见[J].石油化工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篇5:基层支部特色经验做法

在抓支部党建过程中,以科学定位、全面延伸为工作思路,加强党员干部的素质教育,做到二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十九大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有机结合。具体加强支部党建工作的几点做法如下:

1.紧扣时代、有的放矢、强化着力点、狠抓支部党员教育管理,以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活动,让党员在各种有针对性的活动中,直观真切地受到党性教育。例如:①影像教育,定期观看教育视频,如:《长征》、《辉煌中国》等,对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②典型教育,树典型讲事迹、交流新经验,引导党员在思想上的共鸣;③互动教育,以民主生活会、建立QQ、微信群等形式,使党员与群众平等交流,调动党员学习思考问题的主动性。

2.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例如:信息学院研究生第二支部制定编写党支部工作规程、制定党员签到表、会议记录表等。一切事宜均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篇6:基层支部特色经验做法

--**区**乡**洲党支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做法

**乡**洲村地处**区南郊,共8个自然村429户家庭,总人口1671人,其中党员34名,党员干部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86.6亩,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超过4000元

。近年来,我们**洲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新农村为导向,扎实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班子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织就一张密不可钻的廉网

近年来,我们加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选准、配强“领头雁”,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口碑较好、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务实清廉、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增强了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根据乡党委的指导意见,从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入手,调整充实了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并选配5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参与村务监督,在班子内外建立了工作分工责任制、廉政把关制度、财经审批制度等相关的组织决策和监督制约机制,构筑起了反腐倡廉的坚固防线,为形成有效的村务管理提供了保障。村班子成员一致认为,当村干部就是要带头,要带干事的头,带吃亏的头,不能带占便宜的头。思想工作做好了,一个能顶十个;思想工作做不好,十个也顶不了一个。班子成员要清正廉洁,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心中有数。村干部相互在一起共事,总免不了磕碰事,会有意见和分歧。每当这时,村班子成员都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沟通。长此以往,多年来,我们村班子从不把意见分歧放在肚里,总能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长期的心心相印,使班子成员间消除了思想隔阂,编成了感情之结,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由此增强了。

抓学习,促提高,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前提。我们利用各种时机,采取观看电教片、组织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深化对村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一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教育。村党支部班子定期召开专题会,突出抓好党的宗旨、政策法规和党纪条规等教育。组织村干部观看了《深渊之路》、《亲情错位》等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通过学习教育,筑牢村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常敲“警示钟”。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大力宣传基层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进典型,比如我们分批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前往白塘街道石溪头村委会、年丰村委会学习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先进经验做法等,注重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并以区里个别村委会少数主要村干部违纪违规等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警示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同时,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廉政文化、“八荣八耻”等内容制作成精美的展板悬挂在村落社区的墙头,使群众时刻受教育,并对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构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让腐败失去生存的土壤

近年来,我村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把班子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和群众测评情况、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事项都纳入公开内容。在积极推行村务公开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财务公开,并从源头上实现了村级事务由“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使村民真正体会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受到广泛欢迎。凡村级经济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公益事业兴办、宅基地规划审批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通过提出议题、征求民意、确定议案、组织把关、民主决议、组织实施这六个程序办理。尤其在确定议案这一环节,初步决策议案须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率和表决率均须达到80%方可形成村务决策议案,否则初步议案就只能停留在“初步”,不能付诸实施。虽然程序复杂了,但村干部对此却干劲十足。因为这是村民自己作主拿出的方案,是真正符合民意的方案,只有这样的方案才会有畅通无阻的实施环境,才会让群众享受真正的实惠。

篇7:特色学校经验与做法

工作汇报

一、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

校园文化总体设计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中华文化中的诗书画印等元素为依托,以清新明丽为主题色彩,显示了宁静,沉稳的色彩心理倾向。

1、在校园文化布局上设计为四位一体文化。学校西墙上形成以校花—梅花为主题,以国画为背景,显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展示梅花的象征精神,自强不息,清新、高雅;紧接着以《弟子规》中的传统文化 “仁、义、礼、智、信”作为主题,五个字以中国各种书体进行浓墨重彩的书写,配以相应的文化元素,彰显了传统道德的力量,同时也体现了书法的魅力。仁者表现了做人要讲仁义道德;义者表现了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礼者就是要尊重和关爱他人;智者就是做人要有智慧,能分辨是非善恶;信者就是做人要讲诚信,说道做到。学校东墙上的共产主义文化表现了具有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的雷锋,革命先烈赵祚传,大姚一中创办者李一平。紧接着以身穿盛装,载歌载舞的彝族青年男女的欢乐场面,体现出56个民族是一家的精神。

2、朝阳楼正面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几个字,对师生进行励志。一楼走廊主要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为主,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二楼、三楼、四楼走廊主要以名人名言为主,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教育。左边楼道主要是以××的来历、仓街三月会、妙峰德云寺、大姚白塔山、新街龙山石林寺、石羊孔庙、昙华插花节、桂花赛装节、湾碧窝巴节这些本地风景名胜区来熏陶师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右边楼道主要是以12种不同颜色的精品梅花来打造我校的梅花文化。

3、校园正中靠山一侧支砌着一个红色的升旗台和一个校风校训台,装饰着粗壮的围栏和旗杆,显得庄严、大气。

二、绿色文化建设彰显美色

1、绿色文化整体设计着力突出立体感。靠山一侧高层花台里以8种颜色的精品梅花为主,打造我校的梅花文化。树下栽种一串红、叶叶红。下层的花台里,栽种上叶叶红。这样的规划,象征我校的建设红红火火。

2、综合楼右边的四个小花园里,周围栽种了麦菊,里面栽种了黄色和粉白色的龙爪菊,平坦的路,艳丽的花,清新的空气,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彩蝶,在花丛中边歌边舞,给课间休息的师生们指明了好去处,真是好花看不尽,好景赏不停。

3、以校园正中的一棵百年梅树为依托,打造我校的梅花文化。梅花,虽不及月季之美,也不比牡丹之傲气,却成为古今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为什么呢?是梅花艳丽多彩吗?不!是梅花的精神!冬天到来,寒风呼啸,万里冰封,唯梅花不畏严寒,傲视群芳,越是风吹雪压,花开的越精神、越秀气;不仅如此,梅花还具有超凡脱俗,不与百花争春斗艳的本质。如此一来,梅花岂能不成为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 我们中华儿女和梅花有一样的硬骨气。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对我们施以惨无人道的暴行,不但没有吓倒我们的热血儿女,还更加激发了我们反抗的斗志,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奋起反抗,将日军打得狼狈不堪、抱头鼠窜,为后人写下了一首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梅花本质,我们学习,梅花骨气,我们继承,梅花精神,我们发扬。岁月沧桑而漫长,梅老精神在,傲寒斗雪,不知不觉中,老梅树悄悄地走过了清朝后期,中华民国,进入新中国。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感知了多少次风霜雪雨,面临了多少次地震的考验,老梅树依然挺立在大院中,茁壮成长,树枝展叶,眉开眼笑,跟着党和人民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中国。这棵白梅树虽不高,但长势非常茂盛,千条交错,万叶拥挤,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挺立在院中,遮住了半个院子,留下了大片绿荫。炎炎夏日,师生们在老梅树的绿荫下避暑;凉凉秋日,师生们在老梅树的绿荫下畅谈;冷冷冬日,师生们在老梅树的绿荫下跳脚;暖暖春日,师生们在老梅树的绿荫下欢歌。

三、乡土文化建设彰显本色

由于年代久远,昔日的××大木桥瓦木腐蚀严重,变形,即将倒塌。为了纪念五显××郭务云,当地人民自发集资,按原样重新修建。瓦木大桥变成了钢筋混泥土亭阁,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瓦檐下的横梁上,雕龙画凤,描花彩绘,画有八仙过海图,每幅图上都有字。为了保护好××大木桥这座亭阁,也为了激励后人刻苦学习,也为了××地区的兴旺发达,在征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在征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同意的情况下,将这座亭阁围在学校里的大门口,让随时过往的行人都能看见××大木桥的历史变迁。

随着国家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党的富民政策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党对尊师重教的政策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基础建设越来越好。

直到现在,××小学就更加壮观了。随着××小学的巨变,校园扩大,800平米综合教学大楼的投入使用,学校的教育正迈出新的步伐,我们相信这里的古银杏树、古梅树、古橘树一定会在师生们的精心呵护下,更加茁壮成长,更加勃勃生机,更加富有活力。大木桥也将焕发新姿,展望未来。

四、教学常规检查彰显落实

本学期我们提出的“事事有人做,事事抓落实”的总体工作思路,着重推进教学常规检查及时反馈制度,用有效检查指导教师业务。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重点通过领导班子的细致分工,理顺学校工作关系,建设带动好学校班子,加强学校团队建设,统筹安排好学校各项工作,让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让每一项工作都扎实开展。在教学业务检查上,学校积极推广《常规检查记录反馈单》,将检查内容、检查记录、整改意见集中在一张反馈单上,记录详实,整改意见明了,检查结束后复印发给每位教师,将检查结果与每位教师及时见面,将检查出的问题做到学校领导心中有数,被检查教师个人有数,整改及时有效,让检查真正落在实处,让问题得到及时整改。我校结合学校的校本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及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努力做到让每位教师都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来上课,扎实开展集中培训。我们先后培训了教师微机基础知识,课件基础知识、文档基础知识、多媒体设备使用规范。通过培训老师们能够在课堂上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

今后我们不断总结培训经验,计划今年重点培训教师的网络办公能力,重点开展网页搜索与浏览、文档下载与修改、邮箱使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从而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五、课外活动建设彰显活力

1、加强古诗歌吟的训练提高,深入学习古诗文化。我们在平日的教学管理中十分重视古诗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坚持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形式,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组建音乐兴趣小组,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创建葫芦丝演奏示范活动后,我校最大的变化就是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在学生自愿购买的基础上,由赵雪红老师组建了一个葫芦丝演奏队。

3、组建舞蹈兴趣小组,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我校充分利用大活动课,使用多媒体设备积极开展歌舞培训。让学生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后,充分感受到音乐和舞蹈带来的欢乐。

届时,书法、跳绳、呼啦圈、口琴、象棋、乒乓球、短跑同时开展。以上是我校在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的一些特色教育经验和做法,努力实现“一生一特长、一师一特技、一校一特色”目标,今后我们将继续抓好学校特色建设,让学生张扬个性,让学校发展更有特色。

大姚县金碧镇××小学

篇8:浅谈基层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一、加强党政领导,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根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内容, 文化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的工作范畴, 把文化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经济、文化同步发展;把文化工作列入县、镇、村主要领导任期责任目标, 每年进行考核, 确保投入县、镇、村每年用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落实到位。县级、镇办职能业务部门以及村两委班子要上下贯通, 相互协调, 层层抓落实, 严格抓效率, 齐心协力, 统筹共管,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总目标, 以创建文化强县为抓手, 以文化设施大投入、文化队伍大建设、文化活动大普惠、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市场大繁荣, “五大’任务为重点, 切实把基层文化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落到实处。

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改变文化设施缺乏状况

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基层文化的平台, 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阵地, 切实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项工作当作惠民工程来抓, 抓龙头、抓重点, 健全完善以县级文化中心为龙头、镇办文化站为支持、村文化大院为主体的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大力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的“811”工程, 即8个100、1个10、1个1。8个100是指每年建设100家标准的农家书屋, 100个标准的文化大院, 100支农民文艺宣传队, 100支农民健身队, 培训100名农村文化辅导员, 为农民送戏100场, 为100个村配套100套锣鼓、为100个村配送100套健身器材。1个10是指每年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10件文艺作品。1个1是指每月每村放1场电影。计划3至5年时间, 彻底改变基层文化设施缺乏的状况。

三、加强创新发展意识, 用足用活政策

县级文化管理部门使用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 自身没有“造血功能”, 只能依靠政府进行“输血”, 面对现状, 要发展就要有新思路, 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 改变设施缺乏的现状, 采取了“两送一帮一捐一补一筹”的创新办发, 两送:一是争取省市上级部门送一部分;二是县里利用公益金为广大农村送一部分。一帮:充分利用县文明单位与村之间的结对帮扶, 按照标准为村里配备文化设施;一捐:鼓励大企业、知名商家和社会各界捐赠文化设施、赞助文化活动, 对捐赠文化设施和赞助文化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并最大限度为企业和个人做好宣传工作。一补:利用有限的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补一部分, 出台奖励政策, 各镇办建一个标准的镇办文化中心奖励5万元, 建一个标准的文化大院奖励2万元, 建一个标准农家书屋奖励5000元, 并协调各镇办也出台以奖代补的办法, 激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激情。一筹:鼓励经济状况良好的自然村自筹资金建设文化设施, 凡是自筹资金建设标准文化设施的单位, 在政府资助、社会捐献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优先享用。用足用活政策, 为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步伐, 追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 群体优势日益增长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主体, 不断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大力实施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计划, 注重发挥老文化工作者的“传帮带”作用, 全面发挥中青年文化骨干的模范作用, 大力培养基层文化人才, 点点连成线, 线线组成面, 形成有效的网络结构, 促进参与人群的不断壮大。通过组织镇村文化骨干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聘请上级专业人才来讲座, 组织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的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业务辅导等形式, 培训农村文化骨干1000余人次, 有力推动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为繁荣农村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广大文化管理人才、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组织起来, 使文化工作有人管, 有人抓, 先后成立了书法、音乐、美术、戏曲等专业协会。协调各镇办配齐文化站工作人员, 要求每村有一名“两委”成员担任专 (兼) 职文化管理员, 具体负责文化管理工作, 为基层文化活动的普及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五、加强品牌活动开展, 丰富群众幸福指数

以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重分利用节假日、晨练点和晚练点, 积极指导、策划和组织举办一些列遍及城乡的文化活动, 着力打造春节、元宵节期间的农民艺术节、大年三十的春节联欢晚会、读书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周、广场地方戏曲展演月等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指导、策划、组织基层文化活动300余场次, 使主题活动延伸到城乡各个角落, 真正做到文化活动天天有安排, 周周有活动, 月月有比赛, 阶段有高潮, 常年不断线, 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上一篇:原班主任指导工作总结下一篇:上关镇中心小学双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