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蚂蚁》读后感

2024-04-16

《奔跑的蚂蚁》读后感(通用10篇)

篇1:《奔跑的蚂蚁》读后感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作《奔跑的蚂蚁》。

这本书有很多篇文章,我最喜欢的是“奔跑的蚂蚁”这一篇。

文章大概意思是:“我”因为自己的生活忙碌而想到了一个家庭每一位成员疲以奔命的生活状态,抚今思昔,于今思人们生活对比中,对快节奏的生活提出了质疑。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因忙碌忘记许多重要的事情,比如家人的生日,再比如与朋友的约定,再比如……人们也因为快节奏的生活改变着。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实例:加班族为了节省时间,常常饿肚子;为了改时间,常常早出晚归;为了尽早完成任务,常常只吃速冻食品或泡面;甚至有些小学生,为了不迟到,早饭只吃几口或者一口也不吃……这也使人们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差,有些得了癌症,有些英年早逝……

我也有这样的例子:刚上学的时候,我因为不习惯早起床,所以每天早饭都是狼吞虎咽,只为了上学不迟到,可是,过了一个星期后,我就开始肚子疼,妈妈一开始以为是拉肚子,让我吃_,可吃了一天_后还不好,妈妈就领我去看医生,医生说是因为饮食不规律而导致的,让我吃饭时要注意。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以要适当的放松,就像文中提到的一样——因为你是人,不是蚂蚁。

篇2:《奔跑的蚂蚁》读后感

这本书我读了之后久久不能忘记。所以我向大家介绍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根柱、李美瑛。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老是坐动车去_。但“我”一下动车就要钻隧洞,挤地铁,出站台,乘公交,找地址。太花时间。每次都怕误了回程的火车,于是就急急忙忙、忐忑不安。还写了一个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疲于奔命的生活状态。然后抚今思昔,于今昔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对比中,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提个出了质疑。

篇3:奔跑的母亲

当她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时, 整个赛场沸腾了。不可思议, 在高手如云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 冠军竟然是个训练仅一年的业余选手!

27岁的切默季尔, 肯尼亚的一名农妇, 因此一举成名。

切默季尔的全家都住在山区, 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 除了种地一无所长。一年前, 切默季尔还一筹莫展, 为无法给四个孩子供给学费暗自伤心。丈夫抽着闷烟安慰她:“谁叫孩子生在咱穷人家, 认命吧!”

如果孩子们不上学, 只能继续穷人的命运!难道只能认命?她不甘心。

当地盛行长跑运动, 名将辈出, 若是取得好名次, 会有不菲的奖金。她还是少女时, 曾被教练相中, 但因种种原因未果。此刻, 她脑中灵光一闪:不如去练习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 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身体素质缺一不可。她已近27岁, 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 从未受过专业基础训练, 凭什么取胜?冷静之后, 她也胆怯过, 可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如果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 那永无改变的可能。

丈夫最后也同意了她大胆的“创意”。第二天凌晨, 天还黑着, 她就跑上崎岖的山路。只跑了几百米, 她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般。停下喘口气, 她接着再跑。与其说是用腿在跑, 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跑了几天, 脚上磨出无数的血泡。她也想打退堂鼓, 可回家一看到嚷着要读书的孩子, 她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不能退缩!她清醒地知道, 这是唯一的一线希望!

训练强度逐渐增加, 但她的营养远远跟不上。有一天, 日上竿头, 她仍然没有回家, 丈夫担心出事, 赶紧出门寻找, 终于在山路上发现了昏倒在地的妻子。他把妻子背回家里, 孩子们全部围了上来, 大儿子哭着说:“妈妈, 不要再跑了, 我不上学了!”她握着儿子的小手, 泪水像断线的珠子般涌出, 一言不发。次日一早, 她又独自一人, 跑在了寂静的山路上。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训练, 切默季尔第一次参加国内马拉松比赛, 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 开始崭露头角。有位教练被她的执著深深感动, 自愿给她指导, 她的成绩更加突飞猛进。

终于, 切默季尔迎来了内罗毕国际马拉松比赛。为了筹集路费, 丈夫把家里仅有的几头牲口都卖了, 这可是家里的全部财富……发令枪响后, 切默季尔一马当先跑在队伍前列, 这是异常危险的举动, 时间一长可能会体力不支, 甚至无法完成比赛。但为了孩子, 为了家庭, 她豁出去了。

或许上帝也被切默季尔的真诚所感动。她一路跑来, 如有神助, 2小时39分零9秒之后, 她第一个越过终点线。那一刻, 她忘了向观众致敬, 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 疯狂地亲吻着大地。

突然冒出的黑马, 让解说员不知所措, 手忙脚乱, 忙活了好半天才找齐她的资料。

颁奖仪式上, 有体育记者问她:“您是个业余选手, 而且年龄处于绝对劣势, 我们都想知道,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您战胜众多职业高手, 夺得冠军?”

“因为我非常渴望那7000英镑的冠军奖金!”此言一出, 场下一片哗然。她的话太不合时宜, 有悖于体育精神。切默季尔抹去泪水, 哽咽着继续说:“有了这笔奖金, 我的四个孩子就有钱上学了, 我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 还要把大儿子送到寄宿学校去。”喧闹的运动场忽然寂静, 人们这才明白, 原来, 孩子才是她奔跑的力量。瞬间, 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那是人们对冠军最衷心的祝贺, 也是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

切默季尔成了肯尼亚的偶像, 有人说她是长跑天才, 有人说这是贫困造就的冠军, 还有人说无需理由, 这就是一个奇迹。是的, 又一个体育奇迹, 不过缔造者并非职业运动员, 而是母亲!

(选自《天下阅读》,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阅读训练】

1.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丈夫最后也同意了她大胆的‘创意’”一句中的“创意”指什么?

3.请具体说说切默季尔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4.体育记者采访夺取冠军的切默季尔时, “场下一片哗然”及“瞬间, 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的原因各是什么?

5.“是的, 又一个体育奇迹, 不过缔造者并非职业运动员, 而是母亲!”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周俊根 设计)

(参考答案见27页)

《奔跑的母亲》参考答案:

篇4:奔跑的蚂蚁

西方有一位诗人写过这样一句诗:我想描述一束光,它来自我的内心。我很喜欢这句诗。

于我而言,这束诞生自内心的光有可能是我们体内一只奔跑的蚂蚁、一只飞翔的蝴蝶,甚至是一面为我们呐喊助威的锣鼓。

喧闹的时候、寂寞的时候、孤独的时候、快乐幸福的时候,甚至在尘世的舞臺上得意忘形的时候,我总觉得我们的体内有一只虫子、一只蚂蚁,在我们骨头里、血管里、筋脉里奔跑,寻觅灵魂的穴位,撕咬我们最敏感脆弱的神经。

在得意忘形的时候,蚂蚁的撕咬让我头脑清醒。我总想拿出笔或者像一只卧在电脑键盘上的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安静地敲一些文字。以这些从生活的煤层里掘出的文字为拐杖,直立行走,向着阳光深处或者鲜花盛开的地方走去。因为有了“写”和“敲”这两个微小的动作,我平凡的生活不再像一只破了洞的袜子一样空洞。而我思想的足已经远行,不再担心行走在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上还是行走在万丈坦途间。

我们常常忽略常识,又被常识欺骗。不多的人生经验晦涩地告诉我:即便前面是万丈坦途也要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即便是荆棘丛生的小道,也要保持举重若轻的从容自信。因为在最熟悉的路上我们最容易摔跟头。

世界被夜色笼罩的时候,我们可能睡去,但体内的蚂蚁一直不曾停止奔跑。我们的肉体是蚂蚁奔跑的泥土,我们的气息和语言很可能就是它奔跑时卷起的灰尘。我们的胸怀就是蝴蝶飞舞的天空,我们的某个穴位就是蚂蚁的家。它们既是我们的朋友,又是我们的敌人。因为我们心存善意和信仰,它有可能在我们的某个穴位打开一扇门,让灵魂出窍,抵达一个安静而又高远的境界;如果我们内心汹涌太多的欲念。它们有可能停止奔跑,在我们某个致命的部位掘开一个漏洞,使灵魂的堤坝失守,溃于蚁穴。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我们只能在喧闹中冷静坚守,就好比在污泥塘里亭亭玉立的荷花一样,身陷泥塘,心却高高在上,不染纤尘坚守骨子里的那种高洁和优雅,在白天黑夜,在清风明月,在喧闹纷扰中,默默地放开喉咙,为这个世界释放出灵魂的芬芳。

不要过多的赞美,也不要太多的瞩目,即便没有赞美和瞩目,那只卑微的蚂蚁有时候肉眼看不见,它只是悄悄地用它纤细瘦弱的腿脚敲打我们的骨骼,当我们的骨骼坚韧得足以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时,它有可能长上翅膀,大鹏一样飞出它的泥土地,拉长我们的影子,拔高我们的脖颈,让我们清楚地看见原来的我们是那么渺小。

篇5:奔跑的蚂蚁读后感

跑步的跑友都会用笔记本记录(很多年我就是这样的),或是开个人博客记录,记录跑步中的人和事,记录跑步中的点点滴滴。

可把它写成一本书的不太多,不过还是有这样一个跑友,她就是丸子格格。

我没有见过真人,只是时不时的读一读她的博客,初步印象是写得很多很详实,酷爱免子,也时常的挖坑待补。

老早就听说她出了一本书叫《蚂蚁的奔跑》,我未获得赠予的荣幸,不过还是想看看书中的内容,因为我也是爱跑者,昨天,跑吧老李的博客中提到了她,还特别强调有电子版了,和老李联系后我得已看到了大作。

《蚂蚁的奔跑》,蚂蚁也能奔跑吗?蚂蚁不是爬吗?和跑有关系吗?

为了弄明白这些问号,我用跑马拉松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不懈的一气读完她的《蚂蚁在奔跑》。

读完后有许多感想:

1、世间没有什么不可能,行动就会创造可能。

2、蚂蚁运动的本质是爬,只要你愿意,爬快一点就会跑起来。

3、在参加比赛的万万人群中不是每一个都是跑42195米的,不是每一个都是跑得快的,不是每一个都是瘦的,但敢于报名就是勇者,敢跑就是英雄,冲过终点就是冠_。

跑步比赛的本质就是比谁跑的最快,可看完《蚂蚁的奔跑》后觉得跑得慢的才来是真正的主角,才是真正享受赛事的人,才是真正品味赛事的人,才是真正的群体,才是真正的群众体育。

因为,她们慢慢的跑,没有错过身边任何一个风景。

篇6:奔跑的母亲读后感

自从我们在她的身体里孕育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我们一生的呵护和关爱。当我们叫第一声“妈妈”的时候,迷人的微笑在她的脸上荡漾;当我们伸着小手扑蹒跚着脚步扑向她的怀抱时,那宽阔的胸怀毫不吝啬的邀请我们来;当我们用蜡笔画出第一个灿烂的太阳时,圣洁的光辉闪耀在她慈爱的双眼……()

我看了很多称颂母亲的诗歌、文章,听了很多赞美母亲的歌曲,可我仍被“奔跑的母亲”感动。对这浓浓的母爱,我们应该以什么来回报?鲜花?贺卡?还是……不,我们就用我们灿烂的一生,用我们多姿的生命来回赠吧!我不知道那“奔跑的母亲”的孩子回带着怎样的心情走进课堂,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跑道上“奔跑”,去感谢母亲,去追随母亲,用美丽的人生回报母亲,回报母亲对他们的呵护与爱!

这位母亲是坚强的,她选择了人们最薄弱的一面――缺少毅力来考验自己,她不仅仅是跑马拉松,她也是在完成她人生的马拉松――决不放弃。

我的妈妈并没有做这位母亲做的“大事”,但我仍从很微小的地方感受到她给我的爱:夜晚看电视时为我披上一件衣服,冬天为我送上的热果珍,餐桌上为我夹上一片肉,睡前的一个吻……这一切构成我幸福的童年,对妈妈无近的依恋。

篇7:奔跑的少年读后感

《奔跑的少年》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克里斯托佛?保罗?柯蒂斯写的,读了这本书后,我颇有感触。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成长的漫长旅途中,在这条道路上会有不断的挫折出现。但奔跑会给你们带来力量,你们会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为你们插上翅膀飞向梦想的蓝天。但是,你不能停下奔跑的脚步,你将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磨练自己,超越自己。我们将会不断成长,成长需要奔跑。虽然这条路并不全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着汗水、泪水与磨难的。但是,我们应该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遥遥领先。

这本书中的11岁的男孩伊利亚他从一个奴隶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虽然生活依旧辛苦,但他还是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想象。或许你觉得这样的生活对你来说太苦了,根本不敢想象。但11岁的伊利亚和你一样甚至比你还单纯可爱真实,渴望长大,能向远方奔跑,向未来奔跑,希望能奔跑着抵达远方。他和你一样有异于常人的天赋,但他也和你一样,都让家长头疼。

伊利亚他异于常人的天赋是――用投掷石头的方法捕鱼,几乎是百发百中的。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内心脆弱。他的爸爸妈妈曾是奴隶,他们千里迢迢,日夜兼程来到了巴克斯顿的定居点,自由了,并且有了自己的家园。伊利亚出生在那里,是那里第一个生下来就获得自由的孩子。但仅管如此,他还是遇到一点小事就惊恐不已,大声尖叫,并以最快的速度跑进森林中。因此他渴望自己快点长大,勇敢地面对一切,不再害怕。后来,伊利亚经过一次真正的人生的奔跑,经历过了种种困难。最后心灵与肉体终于都获得了真正的、欢乐自由。

我也与伊利亚一样,在学习的路上不停地奔跑着,一年级的时候,还不懂事,刚入校时懵懵懂懂,学习也不算是很好,不紧不慢,中等左右,老师也不是很器重我。我知道,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树立目标,坚持不懈,所以我决定要努力,用力奔跑,让老师刮目相看。之后我就开始发奋读书,从未放弃过对好成绩的向往,我要跑到前面去,我要给人做榜样。最后经过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的努力,寒暑假期我也丝豪不懈怠,我在一天天慢慢变得优秀。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方面我取得了个好成绩,我不禁想要向全世界大声欢呼。

脆弱,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孩子来说,是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一种自保。他和坚强、勇敢、见义勇为只差一步。重要的是,勇敢可以一刹那就被激发。伊利亚觉得,过不了多久,他就算是一名小大人了,遇到事情都不再惧怕,能勇敢面对;遇到挫折不放弃,会坚强;看到有人被欺负,不会走开,会见义勇为。

但他从未想过,这个机会来得如此快。为此,他不得不离开相对于安全的家乡,瞒着爸爸妈妈,偷偷摸摸,连夜踏上充满未知危险的旅途。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他又害怕又激动。但既然已经决定了,就只好鼓足勇气向前奔跑。

他一路上布满荆棘,几次想要退缩,可那重重磨难,激发了他的斗志,让他消灭了内心的.恐惧,并准备继续奔跑。当他信心满满准备要原路返回,回家去时,伊利亚终于明白了:他不在是那个内心脆弱,遇到一点小事就惊恐万分的小男孩了,他长大了,成为真正自由的人了――他拥有了心灵的自由。奔跑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如果有一天我们处于彷徨的状态,无力前行,如果有一天我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年少的我们该如何做呢?我们需要昂起头、擦干眼角的泪水,继续奔跑。我们或许就会在奔跑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力量,明白生活中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只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定地决心,一切的不如意很快就会过去。

奔跑为梦想插上了翅膀。奔跑的少年在自由自在地成长着,你的梦想在正前方闪闪发光。你们奔跑的姿势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好榜样,你们身上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享受着生命中最酣畅淋漓的洗礼。

篇8:“兔子”奔跑的人生

哈利是个26岁的青年, 在中学时曾是学校篮球队的明星, 并为学校赢得过冠军。但步入社会后, 生活单调、沉闷:他每天的工作是在商店里推销厨具, 和庸俗无聊的詹妮斯结婚生子。一天下午在下班回家的路上, 哈利偶然看见一群孩子在打篮球, 他也一试身手, 不由想起了往日的美好时光。可回到家里看到的却是满屋狼籍, 再次怀孕的妻子形象丑陋, 反应迟钝, 情趣低俗, 他内心顿时感到无以言状的烦躁。他在去岳母家接孩子的途中萌生了“逃跑”的念头, 于是他就真的行动了, 此后投进了一个名叫鲁丝的妓女的怀抱。不久, 哈利的妻子生产, 他不得不回到了她的身边, 但依然如故的家庭生活又使他再度出走。结果詹妮斯整日借酒浇愁, 在给婴儿洗澡时失手将她溺死了。哈利不得已回到家中向妻子道歉, 但在女儿的葬礼上他又当众推卸责任, 引起了大家的非议。于是, 在葬礼还未结束时他就逃走去找妓女露丝, 而露丝则告诉他, 她已经怀孕了, 此时他就像在一张网里, 不知该如何应付这又一个突如其来的重任, 只好又选择了逃避, 一跑了之。

哈利的多次“逃跑”是他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平庸生活不满和抗议的表示。由于不堪忍受婚后家庭生活的无奈和社会责任的重负, 他以“逃跑”来表示自己与社会的决裂, 这是他唯一能够采取的反抗方式。但是他的“逃跑”只是一种消极的逃避, 而不是积极的抗争。因为他不知道该向谁反抗, 更不清楚自己的最终追求目标是什么。他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找不到最终的归宿, 所以为了摆脱社会而进行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

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许多人眼里, 20世纪50年代, 即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美国, 可以称为“太平盛世”。国际上刚刚结束朝鲜战争, 国内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人民生活安定, 清教思想盛行, 家庭观念牢固。可是, 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和市场的极度繁荣并不能掩盖人们内心的骚乱、怀疑和不安定因素。传统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以及对前途的乐观情绪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人们抛开传统的思想, 更加注重物质上的占有。哈利也感受到了这种动荡和不安。他意识到了自己生活的空虚, 感到迷惘和恐惧, 不甘心沉沦下去, 然而却找不到出路, 只有盲目地跑来跑去, 结果使自己和他人不断地堕入怪圈。“跑”对于哈利来说具有双重含义:一是逃避, 这是他对抗现实的一种人生姿态;二是追求, 此时哈利对美好生活还存在向往和期待, 还没有放弃追求。

“兔子”的逃跑是一种逃避, 一种寻求自由空间以期达到自我保护的逃避。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个物质产品极为丰富商业发达的社会, 但是人们的精神极度空虚, 社会堕落腐化, 这些都在小说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当“兔子”哈利下班回家后, 他发现自己面对的是在电视机前沉溺于威士忌的妻子詹尼丝, “酒杯里还有脏乎乎的残渍, 堆成小山似的烟灰缸放在椅子扶手上, 地毯皱巴巴的, 旧报纸不成形地东一摊, 西一摊, 孩子的玩具四处都是, 有破了的, 有卡壳的, 还可以看到玩具娃娃的断腿、贴有从早餐盒上剪下来的图案的折叠纸板、暖气片下裹成绒团的灰尘等, 到处都是一片狼藉”。有孕在身的妻子终日饮酒, 家庭里的生活混乱不堪, 在路上看见的商标、价格以及路边的垃圾等等这一切都映证着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里的堕落与腐化, 在浮华与腐化之中, 人生完全是“一团糟”, 这些都给“兔子”哈利造成了在小说开始时的感觉, 看到打篮球的小孩们, 他觉得“小家伙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来到世上, 真是挤得你够戗”, 像“网”一样的生活收缩的越来越紧, 哈利的自由呼吸空间越来越少, 所有的一切让哈利足以窒息。生活在折磨着哈利的精神, 乱糟糟的人生如同桎梏一样牢牢地锁住哈利的心。物质不仅没有给他带来精神上的解放与自由, 反而逐渐挤压着他的精神空间, 造成他精神世界的日益贫乏、空虚。妻子詹妮丝打发哈利去买烟成为了压在他心里底线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哈利的“兔子”的逃跑特性便爆发出来, 因此就有了“兔子”出逃。

“兔子”的“逃跑”不仅仅是一种逃避, 它又是一种反抗。“逃跑”虽然没有激烈的直接冲突和斗争, 但是它所产生的冲击是异常强烈的。“兔子”用“逃跑”反抗着家庭, 反抗着社会, 给家庭给他所生活的社区都带来了变化, 最终给他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影响。在家中平庸的妻子终日以酒精打发日子, 家中脏乱不堪, 生活中两人缺乏沟通与理解, 而且在性的问题上两人并不和谐;“兔子”母亲的威严像头顶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紧逼着他的喉管;工作中平淡无奇, 仅仅就是推销削皮器, 毫无成就而言;作为父亲、丈夫以及儿子, 社会道德准则强加给他的责任与义务督促着“兔子”行事须按循规蹈矩, 万不可越过雷池一步。“兔子”哈利对这样的生活已经是忍无可忍, 他要选择“逃跑”并以此来表示对无聊生活的痛斥, 开车离家出走以示对妻子和家庭生活的不满, 以便引起妻子和家族其他成员的注意, 他以这种方式诉求他对生活改变的渴望。而他与鲁丝的同居生活则不得不说是对社会道德准则的挑战, 他以此来表明他不愿承担他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他要找到他的空间和自由。

“兔子”的“逃跑”是逃避与反抗, 但“逃跑”中更具意味的是一种追求。“兔子”在驾车出逃后, 他脑中出现的目标就是“南方那轮白色的太阳, 犹如一个巨大的枕头悬在空中。”找到那轮太阳后, 他就可以将他的烦恼抛到脑后了。具体那轮太阳是什么, “兔子”似乎也不大清楚, 从整个出逃的开始, “兔子”都不知道他到底要前往什么地方, 目的地是在出逃的过程中才渐渐浮现出抽象的概念, 至于到底是什么, 好像都是未知数, 所知道的就是在到达之后的精神解放与轻松, “兔子”最终所追寻的也许就是是他的个性与精神自由。其实这种精神追求早已蕴涵在“逃跑”的过程之中了。在出逃中能让哈利兴奋激动的就是回忆过去打篮球的时光。当过篮球明星的哈利为此而骄傲不已, 打篮球成为他一生中重要的事情。成为篮球明星并不是哈利的最终目的, 他不是因为这种荣誉感而运动, 对他来说, 最重要的是在篮球比赛过程中的感受, 那是一种精神追求与享受。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他, 在篮球场上找到了一片乐土, 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在他的意识中, 篮球场就成了摆脱精神压抑得到心灵净化的避难所。在这个意义上, 对于哈里来说, 打篮球就不仅仅是体育活动, 而成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兔子, 跑吧》成书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作者厄普代克在书中反映了美国当时人们在物质丰富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迷

卡夫卡的“反向弑父”

——以《变形记》为例

梅进文 (广西大学文学院437005)

摘要:在现实世界里, 卡夫卡的父亲就如同小说里的格里高尔的父亲, 但卡夫卡是无力反抗的, 但是在他的艺术的世界里却可以实现这种反抗, 甚至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实现。他通过一种谴责父亲——杀死自己来达到一种“弑父”的快感目的, 我们可以称之为“反向弑父”。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反向弑父

本文是“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105930904059

卡夫卡与父亲关系一直不和, 甚至到了一种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这些在他的小说里很多地方都有体现。叶廷芳先生就说过:“熟悉卡夫卡的人大都有一个突出的感觉:他与父亲的关系始终十分紧张, 而且在他的创作中有浓重的投影。”[1] (P34) 卡夫卡自己说“我写的书都与您有关, 我在书里无非是倾诉我在您面前无法倾诉的话”[2] (P215) 其实除了倾述这种痛苦外, 卡夫卡当然还有自己的一种报复方式, 有人就说卡夫卡具有这一种强烈的“俄狄浦斯情节”。“卡夫卡大概可以算得上最典型的‘弑父娶母’病例了。卡夫卡在那封著名的致父亲的信中袒露了他与父亲的关系:‘许多年后, 我还一直保留着这种惊恐的想象:那个巨大的男人、我的父亲, 审判我的最后法庭, 深夜里向我走来, 毫无理由地把我从床上拽起来带到阳台上去──换句话说, 这才是他所关心的, 而我则是无足轻重的。’在“父子矛盾”中, 母亲似乎一直站在父亲一边。在这场争夺母亲的斗争中, 卡夫卡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在这种情况下, 卡夫卡怀恨他父亲, 甚至想谋杀他父亲, 都应当是十分自然的想法。”[3]面对强大的父亲, “弱的天才”卡夫卡无力在现实中进行有效的反抗, 即便写了一封倾述不满的信 (《致父亲》) 也不敢亲自送到父亲手里而只敢让母亲转交。但是在属于自己的天堂里他就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于是就会出现前面有的学者说的“弑父”了?是的, 他是在小说里“弑父”了, 但是基本上没有人注意到卡夫卡完成“弑父”的手段, 那其实是一种反向的, 是通过一种谴责父亲——杀死自己来达到一种“弑父”的快感目的, 我们可以称之为“反向弑父”。这在《变形记》里也有着充分的体现。

茫的精神状态。它所探讨了人类存在意义的找寻这一永恒话题, 这对于当今的我们都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现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 繁荣与浮华背后其实深深地隐藏着精神危机。人人在追求中迷茫, 因为每个人都如同“兔子”一样, 在家庭和社会这个现实世界构成的大网中行走或奔跑;人人又都在迷茫中追求着什么, 或明确或模糊。人们的追求的都是未知的东西, 可能得到, 也可能得不到, 也可能得到的是另外的东西, 即使得到了, 结果也与原本想得到的不尽相同, 因为从追寻一开始, 追寻的目标就伴随着过程发生着不断的延异, 总之获得的永远都与原来所想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区别。这个延伸和变化的过程是无穷无尽的, 人们总是在过程中不断地获得再不断地改变着, 没有一个终极获得。就像“兔子”一样, 在公路上左突右进, 还是没有办法到达南方去享受那轮“太阳”, 结果还是回家—出逃—再回家—再出逃。但是“兔子”在“出逃”过程中却得到了体验与精神释放, 在出逃中的他不断地回忆着往昔篮球岁月, 在路上他猜测着一些奇异的地名所代表的地方, 听着收音机里的节目, 这些都给他带来了与枯燥生活不同体验的乐趣。正是在这些过程中“兔子”获得了快感, 也如同他打篮球不是为了当明星一样, 在打的过程中得到了非凡的体验, 或许人生就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之中。其实当下的人们也犹如“兔子”, 人人最终追求的并不是原先所想象的东西,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获得了追求在不同阶

一、控诉父亲

《变形记》中父亲, (当然还有母亲, 但主要是父亲) 一出场的便使儿子格里高尔背负了沉重债务。“我若不是为了父母亲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 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我就会走到老板面前, 把我的意见一股脑儿全告诉他……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需要五六年吧——”格里高尔显然受了委屈, 为了父亲作出了牺牲。[4] (P107, 108) 当然, 也许有人会觉得儿子替父亲还债不说是天经地义, 至少也合乎情理呀。可是, 格里高尔所受到来自于父母方面的压迫, 绝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一个细节可以推断的出来, 那就是当家人因为他没有按时的出门而来呼喊格里高尔的名字的时候, 已经变形为大甲虫的格里高尔发出了一个声音, “但这个声音中却搀和着一种从下面发出来的、无法压制下去的痛苦的叽喳声”这里用到了“压制”“痛苦”等语词, 这么简短的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极不好的感觉, 里面可能隐藏了一个备受压抑而又无处控诉的儿子的血泪史。格里高尔还只有强作欢颜的作答:“是, 是, 谢谢母亲, 我这就起床。”[4] (P109) 他这样做无非是要使得“母亲放下心来, ”可是父母, 特别是父亲, 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心, “这时父亲则已经敲响了侧边的一扇门, 敲得很轻, 不过用的却是拳头……过了一小会而他有用更低沉的声音催促道:‘格里高尔!格里高尔’!”这里, 我们看到了一种急迫, 可是这种急迫不是出于一般父亲对于儿子显出异常而表现出来的应有关心和爱护的急切心里, 而是一种极不耐烦的催命语气!催完儿子的命后, 父亲就“走回去吃他的早饭去了”这是怎样的父亲啊?!似乎就没有这个儿子, 需要的时候吆五喝六, 不需要的时候干脆丢到一边, 不闻不问。当然, 对于敏感的格里高尔来说, 来自父亲的压迫还有父亲强壮的身体压迫和身份压迫, 当大甲虫开始想要挪动身躯因为力量不够而办不到的时候, 他想找人帮忙, 而“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就足够了;”这也许对于一般的人而言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对于卡夫卡化作的格里格尔, (我们是可以这样解读的, 卡夫卡的小说大多都有自己的影子) 这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小说里对于父亲强大体格的描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卡夫卡对于自己父亲形象的印象。在《致父亲》里卡夫卡说:“单单你的体魄就已把我压倒了。比如, 我还记得我们段不同的体验, 人生即是在体验中完成的, 人是活在当下的, 必须关照着现世的人生, 人人都要带着追求与梦想去选择去斗争, 去体验过程, 在“跑”中与“兔子”一同体验各自不同的人生。

参考文献

[1]David Thorborn and Howard Eiland, eds.John Updike: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M].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1979.

[2]蔡殿梅.美国现实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解读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兔子》四部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7.1.

[3]吕伟民.“兔子”与现代人的命运——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琐谈郑州大学学报, 1999.6.

[4]汤菁.在无尽矛盾中挣扎的“兔子”[J].长沙大学学报, 2007.6.

篇9:一只奔跑的蚂蚁

李小鱼现在的名字叫李啸宇,李小鱼是他在乡下上学的时候的名字。

今年妈妈将他带到城里,找了妈妈的表哥的表叔将他安排在现在的学校上三年级,并将名字改成了李啸宇。

李啸宇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今年已整整十岁。

李小鱼六岁那年,村里的小学撤并到镇上去了,家里离镇上的学校远,要走十多里山路,趟过两次小溪。奶奶就说,长大点,再长大点,能自己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相跟着走远路了再上学不迟。所以李小鱼上一年级时便已八岁二个月零七天。

李小鱼的爸爸一直在城里打工,是建筑工地上的架子工,听说每天要像蚂蚁一样爬在几十米高的架子上搭钢管架,去年夏天,不知怎么搞的,从架子上掉下来,人就没了。

这一切都是妈妈告诉小鱼的。

李小鱼从认识人起,总共只见过爸爸三次,爸爸长什么样子,他几乎没有印象。在他的心中,爸爸就像一只蚂蚁。蚂蚁李小鱼是知道的,在乡下没上学的时候,他就喜欢扒在地上看蚂蚁抬着比自己大好多倍的虫子,看蚂蚁成群结队的从一棵树洞搬到另一棵树洞里去。蚂蚁又黑又瘦的样子,一定就是爸爸的样子。还有一点,爸爸也一定和蚂蚁一样力大无穷,不然怎么能将钢管搬到山一样高的楼房上去呢?

妈妈说爸爸从高架上摔下来就没了,李小鱼说什么也不相信,李小鱼知道,蚂蚁是爬高的能手,有一次,李小鱼爬到家门口的一棵老高老高的柳树上去掏鸟窝,竟然有成群的蚂蚁越过架着鸟窝的树杈,一直爬向树梢,那是小鱼不敢爬的地方,村里的小孩没一个能爬那么高,大人也不能,可那些蚂蚁很不费力就爬上去了。小鱼看到爬那么高的蚂蚁,突然想起爸爸,他想证实一下,蚂蚁从高处掉下来到底会不会摔死,便用力摇晃了树枝,就有许多蚂蚁纷纷从高枝上摔下来,可小鱼下到老柳树底下,没发现一只摔死的蚂蚁。掉了一地的蚂蚁一只只重新爬到队伍里去,继续相跟着往树上爬。

李小鱼相信爸爸一定是又加入到架子工的队伍中,说不定就在哪一个高楼上爬来爬去呢。

爸爸没了,妈妈还在城里打工。妈妈从来不告诉小鱼她在城里打什么工,她将小鱼接到城里后寄读在一个托管中心,每天由托管中心的阿姨将他和另外十几个和小鱼一样的孩子送到现在的学校,晚上准时将他们接回去。妈妈每个星期都会来看小鱼一次,并带他到肯德基吃汉堡和鸡腿。

李小鱼叫李小鱼叫得好好的,不知妈妈硬是将他的名字改成李啸宇,是李小鱼的名字太土城里的学校不让上学吗?李小鱼问过妈妈多次,妈妈总时吞吞吐吐说:“小鱼啸宇不就是一个名儿吗?只是写法不同。”小鱼又问:“如果是一样,那为什么要改名呢?”

妈妈叹了一口气,说:“你想像你爸爸一样,一辈子做只乡下蚂蚁吗?”小鱼就想,李小鱼就是乡下蚂蚁,李啸宇就成了城里的蚂蚁吗?唉,叫李啸宇就叫李啸宇吧,不就是一个名吗?不过,李小鱼在心里还是固执地叫自己李小鱼。

在学校和托管中心,李小鱼只能是李啸宇。

好吧,我们就将李小鱼叫着李啸宇吧。

李啸宇每天过的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学校里有围墙,李啸宇常常站在操场上发呆,他将目光掠过围墙,围墙外都是像山一样高的楼房,将学校围得密不透风。透过楼房间的缝隙,李啸宇发现还有许多正在不断向上长高的楼房被一些架子架住,架子上真的爬着一些细得样蚂蚁一样的黑影。李啸宇想,那些蚂蚁一样的影子就是架子工吗?李啸宇有了一种爬上那高高架子上去看一看的冲动。

但李啸宇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李啸宇在学校里,被高高的围墙围着,回到托管中心,只要一进门,防盗门一关,十几个孩子就只能在一个更小的几乎密封的空间里活动,就像一群被关在笼子里的鸽子。在学校到托管中心的路上,虽然可以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与鸣着喇叭的车辆,但他们必须手牵着手,目光注视前方,在阿姨的大声呵斥声中靠右走、过马路,就像一群被赶在在山路上的羊儿。

李啸宇在心里说,我总有一天要离开这,爬到那高到云里的架子上去看看。

有一次,李啸宇扒到窗台上,望着远处成片的围着架子的楼,嘴里发出啧啧的声音,一个小伙伴问李啸宇:“啸宇,你在看什么呢?”

李啸宇说:“我在看架子上的蚂蚁。”

小伙伴往窗户上的防盗窗上的不锈钢架子看了看,奇怪道:“李啸宇,你病了吗?”

李啸宇瞪了小伙伴一眼,说:“你才病了呢。”

“那你说,架子上的蚂蚁呢?”

李啸宇从窗台上跳下来,指着远处的高楼,说:“看,那高楼的铁架子上,都爬着密密麻麻的蚂蚁。”

小伙伴笑着告诉李啸宇:“我怎么什么也看不到呢,真的有蚂蚁吗?”

李啸宇叹了一口气,说:“你看不到,你怎么看得到呢?”

还有一次,李啸宇又站在操场上看着远处的高楼发呆,班长娜娜跑过来问李啸宇:“李啸宇,你每次下课为什么都要跑到操场上来发呆呀?你是想老家了吗?”

李啸宇看了娜娜一眼,头一低,一言不发地往教室里走。

娜娜追过去,拉住李啸宇的衣袖,说:“李啸宇,你说话呀,你是想家了吗?”

李啸宇犹豫了一会,咬了咬嘴唇,嚅嚅道:“娜娜,你有爸爸吗?”

娜娜奇怪地望着李啸宇:“我怎么会没有爸爸?我爸爸可疼我了,每天傍晚,爸爸都会陪我到小区里散步,陪我写作业,周末会陪我去公园玩,有时还到乡下去郊游。乡下可好玩了。李啸宇,你爸爸会陪你到乡下玩吗?”

李啸宇眼睛先是闪出一缕羡艳的光,立马又暗淡下去了。他叹了口气,又问道:“那你去看到那边的高楼吗?”

娜娜笑道:“李啸宇,你怎么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那边的高楼还在建呢,建筑工地好危险的,我才不去呢!”

nlc202309082354

李啸宇又问:“那爬在哪边的架子上会掉下来吗?掉下来会死吗?”

娜娜一听,有些惊恐地望着李啸宇,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李啸宇说:“我一定要爬上去看看。”

娜娜说:“李啸宇,你疯啦!看我不告诉老师!”

李啸宇将头一昂,瞪了娜娜一眼,头也不回地往教室跑去。

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画一幅画,题目是《爸爸的一天》,同学们画得可起劲了,有的同学画爸爸坐着飞机,一会儿在北京,一会儿在深圳;有的同学画爸爸坐在办公室,一会儿上网,一会儿喝茶,一会儿打电话。李啸宇想了许久,头都想疼了,也想不起画什么,最后,他在画纸上用黑笔画了一座正在建的楼,楼的周边有许多架子,在楼顶上站着一只巨大的蚂蚁,蚂蚁从楼上掉下来,又慢慢顺着架子爬到楼顶。

老师在检查作业的时候,看到李啸宇的画,先是一愣,接着就有些生气,他觉得李啸宇没有认真做作业,专门吊儿郎当,这画的是爸爸的一天吗?这是蚂蚁的一天才对呀!于是,老师将李啸宇的作业拿到讲台上,展开给同学们看,并板着脸说:“你们都看看,看看,李啸宇同学画的是什么玩意儿?一只又丑又瘦的蚂蚁!蚂蚁是你爸爸吗?真是乱弹琴!今天晚上回去后,你对照你爸的样子画十遍!”

同学们看到李啸宇画的画,都哄堂大笑起来。

下课后,许多同学都跑到李啸宇面前,大声说:“李啸宇,你那是画的你爸爸吗?你爸爸是一只黑蚂蚁吗?”

“李啸宇,你为什么要画一只黑蚂蚁?”

“李啸宇,你爸爸是干什么的?不会真是一只蚂蚁吧?”

“李啸宇,你画的蚂蚁真丑,世界上有哪么大的蚂蚁吗?”

李啸宇一言不发,将手中的黑色水芯笔往地上一摔,再一脚踩下去,只听咔嚓一声,水芯笔变成了碎片片。

娜娜跑过来,将其他同学推开,弯下身子,将地上的碎片一片一片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又将自己的水彩笔送给李啸宇。

李啸宇用手一扒,娜娜递过来的水彩笔掉到地上,摔了一地。娜娜没有生气,她再蹲在地上,将地上的水彩笔一支一支地捡起来,装进笔盒里。

李啸宇从自己的课桌里拿出书包,将书包往肩上一背,转过身冲出了教室,娜娜连忙追出去,大声叫道:“李啸宇——你要到哪儿去?”

李啸宇头也不回地答道:“不用你管!”

娜娜一把抓住李啸宇的书包带,叫道:“我就要管!你不能走!还没放学呢!”

李啸宇说:“我不想上学了!我不上学你就管不上我了!”

娜娜说:“你不上学了你妈妈会伤心的,你爸也会伤心的!”

李啸宇说:“不用你管!我就不上学了。”这一次,李啸宇的声音明显小了下去。

娜娜说:“你出不去的,校门有保安叔叔把守着呢!”

李啸宇这次一下子泄了气,他将书包往地上一摔,蹲在地上,双手捂着头,像一只垃圾桶。

在上学的路上,李啸宇故意走在最后,在横过马路的时候,李啸宇趁阿姨不注意的时候,躲到一块路牌后边,然后朝一个建筑工地跑去。

李啸宇来到工地,仰头望着高入云端的大楼,看到高高的架子上,有几个蚂蚁一样的黑影在蠕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看了看楼顶,又看了看围在墙外的铁架,最后从脚手架间穿过去,找到一个通向楼顶的楼梯,向楼顶爬去。

李啸宇终于爬上了楼顶,他从一个窗口爬上了钢架,站在钢架上往下一看,突然有点眩晕的感觉,双腿也一阵阵哆嗦。他连忙紧紧地抓住一根钢管,闭上眼睛,慢慢蹲下来,坐到钢架上,待眩晕感消失后,才睁开眼。这一次,他看清了下面的世界,马路上的汽车就像无数的甲壳虫,而街上的行人,就像乱成一团的蚂蚁。在对面的高楼的钢架上,有一些大人,戴着帽子,躬着身子在钢架上劳动。李啸宇突然有一种大声叫喊的冲动,他一张口,竟是一句“爸爸——你在哪——?”

李啸宇不知自己坐在架子上喊了多少遍,可并没有一个人答理他,也许是跟本就没有人注意到他。在这么高的大楼上,在这高高的架子上,李啸宇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

没有人理会一只蚂蚁,李啸宇就这样坐在钢架上,有悠悠的风吹过来,好像地上的一切都从他的眼前消失了,包括那些甲壳虫和蚂蚁,也包括爸爸和妈妈。

不知过了多久,天上的太阳好像掉到楼的哪一边去了,李啸宇突然好像听到有人在叫他的名字。

“是爸爸在叫我吗?”李啸宇想。

“李啸宇,是我呢,我在这,你听到了吗?”

李啸宇回过头,发现背后的窗口扒着一个人,那人是娜娜。

“李啸宇,你过来,你快过来!”娜娜正笑咪咪地向他招手。

李啸宇吓了一跳,他大声说:“娜娜,你怎么来啦?你快别过来,这里多危险!”

“李啸宇,你跑到这来干吗?”

“娜娜,你怎么知道我在这?”

“我当然知道你在这,我们不是好朋友吗?好朋友心里想什么,怎么会不知道?”

李啸宇听娜娜这样一说,心里一酸,嗓子有点痒痒。

“李啸宇,你知道吗,你今天没上学,可把老师和你妈妈吓坏啦,托管中心的阿姨也吓得哭啦!”娜娜说。

李啸宇说:“那你吓到吗?”

娜娜说:“我才不吓呢,我知道你在哪!”

李啸宇说:“你怎么知道我在哪?”

娜娜说:“你过来,我就告诉你。”

李啸宇从架子上站起来,腿突然有些发麻,刚站直,身子一晃,差点从钢架上掉下去,吓得娜娜一声惊叫,忙伸手去抓李啸宇,可毕竟离得太远,跟本就够不上他。

李啸宇眼疾手快,一下抓住一根竖立的钢管,将身子稳住,再活动了一会腿脚,慢慢挪动步子,回到窗内。

娜娜一把拉住李啸宇的手,哭了起来:“你终于过来了,你终于过来了,你吓死我啦!”

李啸宇笑道:“你哭什么啦,我只是想来看看,人会不会从这里掉下去呢!”

娜娜说:“你傻呀!如果真掉下去了怎么办?真掉下去就回不去啦!”

李啸宇说:“你怎么知道?”

娜娜说:“因为……因为……我爸爸也是从这样的架子上掉下去的。”

李啸宇大声说:“你骗人!你不是说你爸爸……”

娜娜再次哭起来,说:“我……那是骗你的,因为……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没有爸爸……”

李啸宇一震,他将娜娜的手捏得很紧,他说:“娜娜,我们下去吧!”

娜娜将眼泪擦了擦,点点头说:“嗯,我们下去,老师,托管阿姨,还有你妈妈,都在下面等着我们呢!”

李啸宇往楼下一看,果然有许多蚂蚁一样的人仰头望着自己。

李啸宇笑了:“我们都像蚂蚁。”

娜娜说:“嗯,蚂蚁不好吗?我最喜欢蚂蚁呢,蚂蚁虽然不起眼,但每一只蚂蚁都会沿着自己的路努力奔跑。”

李啸宇说:“嗯,别人看我们是蚂蚁,我们看别人不也是蚂蚁吗?”

娜娜说:“那我们以后就做一只自己不停地奔跑的蚂蚁!也许根本就没有人瞧不起我们呢!”

李啸宇听了娜娜的话,心里一下子轻松起来。他拉着娜娜的手,说:“走,我们回家,明天还要上学呢!”

篇10:《奔跑的女孩》读后感

我的暑假是由书来陪伴的。当妈妈送给我《奔跑的女孩》这本书时,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本《奔跑的女孩》描绘了来自体校的同学们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着,主人公“驼驼”司同与前世双胞胎“猫”有着深厚的友谊,她们在体校中成绩优秀。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虽然最后驼驼放弃了体校,但她永远记住了好朋友猫。

整本书就像日记一样,记载同学们的生活,让我感到同齡人的欢乐与痛苦。好像每篇文章就是一扇心灵的窗户,让我佩服驼驼和猫的友谊,她们在一起,就像坚强的后盾,但她们像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偶像,有烦恼,有愧心事,但她们不屈、乐观的态度,才让生活变得美好。

时间过得飞快,驼驼就是那为希望而奔跑的.女孩,而她的遗憾就是没能让自己和猫上省体校。穿上那美丽的校服,也许人生本该有些遗憾。这些遗憾会让驼驼为自己的目标前进。在生活中,人生就像一场戏,但是如果有目标努力去奋斗,就有可能成功!

希望驼驼能梦想成真!

《奔跑的女孩》读后感范文2

我去书店买了一本书,名字叫《奔跑的女孩》。回到家,我怀着好奇心,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回想这本书,我脑子里立刻呈现出一本珍藏已久的小女孩的日记,一本用最真切的语言所记录的成长的故事。

书中的女主角驼驼是体校的一名长跑运动员,她和名叫猫的一位女孩是好朋友,她俩心心相通。十一岁的.驼驼迷上了体操,但她却被告知自己已经老了,于是,她的梦想破灭了。但第二个梦想接踵而至,她和猫都被省体校选中了。在友谊面前,她们经过共同的努力,都达成了自己的愿望。

奔跑的女孩,是那样的自强不息。猫为了参加省运会变得吃苦耐劳,放弃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舍下了自己闲着的一切时间,不停地训练,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让我很敬佩,要是我也象她那样有毅力,那样有自控力,我肯定会成为社会栋梁的。

上一篇:发试卷了作文400字:报成绩下一篇:2019年公务员考试时政:十九届三中全会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