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2024-05-22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精选6篇)

篇1:《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

教 教

案 案

课程编号:31212001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36

周学时:2 开课时间: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

开课班级:群组 2 使用教材: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姓名:吕 琼

职称:讲

((课

程))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课程名称 《 现代教育技术》 》 授课专业 20XX 级师范类专业 班级 群组 2 课程编号 31212001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在线学习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36 学 分 数 2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18 学时;

实践课 18 学时 授课教师 吕琼 职 称 讲师 单 位 教育技术教研室 授课时间 第 1 周到第 18 周 教材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陈声健、许思贵,云南大学出版社 指定参考书 1.《教育技术学导论》2 版 伊俊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2.《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3.《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教育技术学》 章伟民,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

注:表中()选项请打“√”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论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2.认识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无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1.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1.1 教育技术的定义

1.1.2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1.2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2.1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AECT 定义的发展 1.2.3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2.4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 1.3.1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1.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业布置 讨论现代教育技术在其它课程的应用和意义。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

203 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第二章 学与教的理论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学习的三大理论 2.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学难点: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2.1 行为主义理论

2.1.1 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1.2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2 认知主义理论

2.2.1 苛勒的顿悟说

2.2.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2.2.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2.2.4 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3 建构主义理论 2.3.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3.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2.3.3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第三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视听与传播理论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视听与传播理论 2.教学难点:视听与传播理论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3.1 视听教育理论

3.1.1 视感知规律 3.1.2 听感知规律 3.1.3 经验之塔理论 3.2 传播理论

3.2.1 传播的概念和类型

3.2.2 传播模式 3.2.3 教育传播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第四章 视听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视听媒体 2.认识视听媒体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视听媒体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视听媒体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4.1 教育传播媒体

4.1.1 基本概念

4.1.2 功能与特性 4.2 视听教学媒体

4.2.1 视觉媒体

4.2.2 听觉媒体 4.2.3 视听媒体 4.3 视听教学媒体的应用 4.3.1 应用方式 4.3.2 教材制作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

2013 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 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2.教学难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5.1 概述 5.1.1 计算机的教育应用 5.1.2 多媒体课件 5.2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5.2.1 分类框架 5.2.2 主要模式; 5.3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5.3.1 课件开发步骤 5.3.2 素材采集与加工; 5.3.3 素材集成及其工具; 5.4 概念图及其应用 5.4.1 基本概念 5.4.2 概念图的制作 5.4.3 概念图的教学意义; 5.5 新技术的教学应用 5.5.1 虚拟现实技术 5.5.2 人工智能技术。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第六章 Internet 教学资源应用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网络资源的检索 2.网络资源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网络资源的检索、网络资源的应用 2.教学难点:网络资源的检索、网络资源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6.1 Internet 教育资源

6.1.1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6.1.2 网络教育资源的分类 6.2 网络信息检索

6.2.1 信息检索工具

6.2.2 信息检索策略 6.3 网上交流与文件下载 6.3.1 网上交流 6.3.2 文件下载 6.4 基于 Internet 的资源型学习6.4.1 概念与特点 6.4.2 实施过程 6.4.3 WebQuest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第七章 现代远程教育

第八章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远程教育相关概念 2.认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2.教学难点: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7.1 远程教育概述

7.1.1 远程教育的概念与特征;7.1.2 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类型 7.2 网络课程与学习环境

7.2.1 网络课程及其特点;7.2.2 网络教学的实施;7.2.3 虚拟学习环境 7.3 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育 7.3.1 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师;7.3.2 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生; 7.3.3 现代远程教育与家校联系 8.1 校园网络 8.1.1 校园网络的结构;8.1.2 校园网络的功能; 8.1.3 中小学校园网络实例;8.1.4 Internet 的接入方式 8.2 多媒体教室

8.2.1 功能与设计;8.2.2 系统构成 8.3 网络机房

8.3.1 基本构成与布局;8.3.2 数字语音教室;8.3.3 人机工程原理的应用 8.4 微格教室 8.4.1 微格教学系统;8.4.2 微格教学的实施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第九章 教学设计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教学设计的概念 2.掌握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9.1 教学设计概述 9.1.1 概念与特征 9.1.2 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9.1.3 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9.2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9.2.1 前期分析 9.2.2 教学目标的阐明 9.2.3 教学策略的制定 9.2.4 方案编写与成果评价 9.3 教学设计方案实例 9.3.1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9.3.2 “溶液的酸碱度和 PH”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第十章 教学评价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教学评价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学评价技术 2.教学难点:教学评价技术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10.1 教学评价概述

10.1.1 基本概念;10.1.2 教学评价的类型;10.1.3 教学评价的发展 10.2 教学评价技术

10.2.1 课堂观察;10.2.2 调查;10.2.3 测验;10.2.4 档案袋评价 10.3 教学评价实践 10.3.1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10.3.2 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10.4 教育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 10.4.1 工艺学记录;10.4.2 学习反应信息分析; 10.4.3 电子档案袋;10.4.4 数据处理软件; 10.4.5 评价研究工具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实践 1 信息与资源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上机实践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认识学习的三大理论 2.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学难点: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2.1 行为主义理论

2.1.1 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1.2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2 认知主义理论

2.2.1 苛勒的顿悟说

2.2.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2.2.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2.2.4 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3 建构主义理论 2.3.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3.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2.3.3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作业布置 讨论学习的方法。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实践 2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教学学时 10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上机实践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多媒体资源的计算机原理 2.掌握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2.教学难点: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一、文字资源

文字的计算机原理、文字的获取、处理和转换。

二、图形图像资源

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原理、图形图像的获取、处理和转换。

三、声音资源

声音的计算机原理、声音的获取、处理和转换。

四、视频资源

视频的计算机原理、视频的获取、处理和转换。

五、动画资源

动画的计算机原理、动画的获取、处理和转换。

作业布置 准备(下载、处理和制作)多媒体资源素材。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实践 3 教学设计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上机实践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撰写教案 2.编写课件剧本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撰写教案、编写课件剧本 2.教学难点:撰写教案、编写课件剧本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一、撰写教案

选择一个专业课题,撰写教案; 二、课件剧本 设计课件的剧本。

三、准备资源 1、下载相关资源 2、制作相关资源 四、练习1、撰写教案 2、设计剧本 3、准备资源 作业布置 撰写教案、编写课件剧本。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实践 4 PPT 的综合应用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多媒体、面授、讲解、课堂讨论、上机实践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熟悉 PPT 的高级功能 2.能实现剧本的要求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PPT 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PPT 的高级功能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一、文字类资源的综合应用 二、图形图像类资源的综合应用 三、声音类资源的综合应用 四、视频类资源的综合应用 五、动画类资源的综合应用 六、PPT 的综合应用 1、母版编辑 2、导航设计 3、效果设置 4、其它功能 作业布置 练习剧本设计的各项功能。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师生交流互动,效果良好。

2012---2013 学第1

学期

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

授课教师(职称):

吕琼

开课专业:20XX 级师范类专业

开课班级:群组 2

节 实践 5 PPT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学时 2 学时 教学手段及方法 上机实践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考核 PPT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 2.按要求完成 PPT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无 2.教学难点:无 教学过程 与方法教学 PPT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模拟测试 作业布置 完成 PPT 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1.《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李克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模拟测试。

篇2:《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鲁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参与购物的实践活动,亲自经历元、角、分的计算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学生特征:

1、一般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培养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阶段,并不能深刻的理解钱的具体意义这么抽象的知识。利用多媒体以及学生亲身体验可以突破抽象的意义,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钱的意义,从而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2、入门能力:经过一百以内数的学习加上几年的生活经验,学生初步具备对钱的认识,并通过课前的自由分组以及教具准备对接下来的学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3、学习风格:学生积极上进,活泼开朗,为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而努力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能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媒体选择和运用:

多媒体课件、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多媒体出示超市图)

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呀!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的东西,小朋友想要吗?(想)

想要可没那么容易,老师有个规则:你们必须用钱来买。

小朋友们知道在我们国家钱又叫做什么吗?有哪位小朋友知道?(随机抽取举手的小朋友,学生回答人民币)

看来小朋友们对人民币都不陌生。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快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一)认识人民币

小组合作:拿出学具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在学生互动大约五分钟后,引导学生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课件出示整套人民币)教师介绍人民币的种类:纸币、硬币。(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教师提出问题: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

小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沟通与合作的核心素养】

(二)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课件闪动10张1角)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课件出示2张5角)

师:懒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课件出示5张2角)

小结:1元=10角

三、联系实际生活、亲身体验购物 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小朋友们都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买过。那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开几个小超市好不好?好。)1)活动要求:小组合作。

课前由学生自己分组,四人一组,其中有一元超市(需要一元,五角,贰角,一角的人民币),一角超市(需要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人民币),十元超市(需要十元,五元,二元,一元的人民币),每个学生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对应的教具人民币,四个人两个组长当营业员,其余的组员当顾客。一个营业员负责卖东西,一个负责收钱、找钱。教师从电脑上分别下载一些商品图片,并打印出来,在每张商品图片上标上价格,活动进行时每个小组分发二十张超市对应的商品图片。各小组在活动时要在买的商品上标上自己付的钱以及找回的钱。2)小组活动

3)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一共花了多少钱? 4)小组成员买完东西之后由下面同学判定营业员的收钱数目是否正确。

【课前学生自己分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每个人之间交流是对学生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身体验购物,自己标注找的零钱是对问题解决素养的培养】

四、趣味竞猜

课件出示十张具体的商品实物图,让学生大胆猜测价格。

五、畅谈课堂收获、扩展延伸课外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2、利用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趟商店,看看刚才那些物品的价钱到底是多少,跟你猜测的是否有差别呢?如果需要的话,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亲自去买一买,好吗? 【这样,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把所学知识延伸课外,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篇3:《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余姚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08年, 历经女子小学堂、学宫小学、康节小学、实验小学, 一百多年来, 一脉相承。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大队、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体卫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注·提”教学实验先进单位、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国防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都离不开学校现代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更离不开学校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努力。

余姚市实验小学本着“科教兴国, 教育先行。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根本大计”, 努力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指示, 积极发展学校现代教育技术, 加快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巩固和发展多种媒体优化组合教学;积极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 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学校的实际,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各项工作, 努力使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我们的方法

1. 以组织为保障, 规范现代教育技术管理

早在1988年学校根据现有条件 (学校有传统, 设备有保障, 师资有优势, 教师有基础) , 将计算机教育作为了学校特色来发展, 历任领导都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重视校园现代化建设。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 组员都是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能力的专职教师, 同时建立了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小组。设想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制定了教师培训等规划, 以其努力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学校现有2名电教专职教师 (兼任网管工作) , 3名计算机专职教师, 还有4名兼职信息管理教师。他们中有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师、省教坛新秀、市学科骨干教师等。学校还与市科协及电教中心建立了协作关系, 以其及时得到前沿的信息, 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 实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

2. 以现代化为目标, 按标准配置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

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作为学校重要工作来抓, 1998年基本实现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标准。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电化教室、语音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音乐、科学、体育、综合实践等学科的设备配置也均达到或超过省级示范实验小学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 数字化进程的加快, 近几年学校又分别添置和更新了实物 (视频) 展示台、录音机、电视机、打印机、液晶投影仪等设施设备。做到了每位教师都有一台最新的电脑, 每个办公室都有一台至几台打印机, 每个班级都有多媒体展示平台, 学校建立了千兆校园计算机网络、安装了浙大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安博管理软件, 构建了闭路电视系统, 同时为每个专用教室都配备适合现代教育的设备, 校园音响作到了全覆盖, 等等。学校拥有两台摄录像机, 一套视音频编辑系统, 并拥有完整的一套调音台、影碟机系统, 卫星天线一套, 电子屏幕一块, 还有一个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齐全的蓝翔梦剧场等。去年学校又投入60万元, 建设了两个省级标准的主播教室。

3. 以应用为目的,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

学校重视网站建设, 专门请杭州市电脑公司进行网络规划, 一名计算机专职教师赴上海和宁波进行了网页制作培训。学校网站开设了学校概况、教师之家、雏鹰天地、教育科研、百年校庆、家校联系、BOLG等栏目。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 学校先后又开辟了“走进河姆渡”、“小学科普网”、“书香校园”、“青苗文明岗”、“春晖文明岗”、“教学资源库”等子网页, 每个字网页都分别由专人维护。2009年确定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2009~2014年) , 同时学校校园网站获浙江省优秀校园网站评比一等奖。

为使设备发挥效益, 学校近几年每年都要购置大量的学科类教学软件资源, 供教学使用, 现已形成6大类的资料库。同时学校制定出台了电化教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课件制作奖励制度、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登记制度、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制度、教师笔记本电脑使用制度, 等等。现代化的设施环境, 为实现协作学习、个别化学习提供了硬件基础。近两年, 学校凭借信息技术优势开展了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特别是在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导下, 学校教学模式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以培训为手段,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提高学校现代化教育水平, 教师培训是关键。学校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十五培训规划》, 先后组织了校长、专职电教人员、学科教师三个层面的培训, 并做到培训与学习相结合:学校充分利用师资优势, 建立了一套规范的自培制度, 学校利用级段和教研组组合形式进行长期信息技术的培训。培训与应用相结合:学校从1996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三轮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第一轮以中级培训为主, 普及计算机知识;第二轮以课件学习为主, 提高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 第三轮以网络培训为主, 创新学习、科研模式) 。有大部分教师通过了计算机国家三级考核。随着学校网站众多子网页的添设, 这些维护员的网络管理水平日益见长, 学校又通过他们来提高其他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制作水平。现全校95%以上教师均能使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 50%以上的教师能根据教材实际自己制作课件, 在平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

5. 以科研为依托, 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课题

学校重视现代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理论的结合。1994年确立《小学计算机教学研究》实践课题, 并在1995年在宁波市立项, 1997年课题在宁波市评比中获三等奖。1998年根据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特别在计算机教育方面的优势, 将《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申报了宁波市人民政府首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获二等奖, 课题主报告还荣获浙江省首届计算机教育论文二等奖。

1999年起, 学校分别向省电教馆、宁波市教科所申报了《计算机多媒体在学科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网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课题。2003年两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分别在浙江省、余姚市立项。《网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获省三等奖, 宁波市学科论文一等奖;《计算机多媒体在学科教学应用模式的研究》获宁波科研成果三等奖。近三年学校先后有《网络教学热中的冷思考》《让语言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电化教育中实施快乐教育》《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计算机操作教学中的“三结合”》等近十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在CN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是学校进一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深化。

●●我们的成效

1.提高了信息化进程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丰富学习资源, 改善学习环境, 培养创新型人才, 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的要求。去年学校再次被浙江省教育厅确立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9~2014年) ”, 以此学校进一步以校园网为依托, 以教科研为先导, 从管理、教学、提高师生素养等入手, 全面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建设。现学校的两个校区实现了网络视频对接, 管理者通过视频进行事物的商讨, 教师们通过视频进行教研对话, 学生通过视频相互展示自己。学校95%以上教师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会运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查找。电脑备课、网络沟通等这不仅拓展了教师的信息视野, 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育教学环境中, 增强了学习兴趣, 显现了学习效果。

2.凸显了师生素质

学校先后涌现出信息技术的省特级教师一名、宁波市名教师一名、省教坛新秀一名。多名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在省级、宁波市级获佳绩。三年级至六年级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 保证每周一课时, 让学生从小就学习信息技术技能, 培养信息素养。学生的操作水平、信息意识得到较大提高, 十余年来在各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赛中有280多人次获奖, 并取得宁波市第18次夺冠的殊荣。学校初步实现了办公无纸化, 这对师生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同时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成就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曾连续四次获余姚市教育十大新闻, 2000年又获宁波市教书育人十件新事之一, 并多次受到嘉奖。

●●我们的思考

篇4:《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一)考纲要求

1.现代生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Ⅱ)

(二)考纲分析

本单元内容和其他章节的联系非常的密切。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考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各地高考,在该单元的内容上下了一定的功夫。一轮复习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生物的变异,应该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入手,也可和基因工程结合在一起考虑。(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选择。(3)免疫与病原微生物的进化,例如感冒病毒疫苗的使用。(4)DNA分子杂交在亲缘关系的鉴定方面。

【考点提要】

(一)考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

1.两种进化理论的比较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二)考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進化

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探讨进化论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能力方面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进化论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考点突破】

考点:基因库的概念、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

思考: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联及基因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的计算(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学生回答: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条件是群体足够大,随机交配(进行有性生殖)并能产生后代,基因没有发生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二倍体生物核基因遗传。

PA——显性基因频率 qa——隐性基因频率

PA+qa=1→(PA+qa)2=1→P2A+2PAqa+qa2=1

PA2——AA基因型频率

2PA×qa——Aa基因型频率

qa2——aa基因型频率

PA=AA基因型频率(P2A)+■×Aa基因型频率(2PAqa)

qa=aa基因型频率(qa2)+■×Aa基因型频率(2PAqa)

教师考点延伸: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如ABO血型(启发学生完成)。

p(IA)——IA基因频率 q(IB)——IB基因频率

r(i)——i基因频率

p(IA)+q(IB)+r(i)=1→〔p(IA)+q(IB)+r(i)〕2=1

p2(IA)+q2(IB)+r2(i)+2p(IA)×q(IB)+2p(IA)×r(i)+2q(IB)×r(i)=1

p2(IA)——IAIA基因型频率

q2(IB)——IBIB基因型频率

r2(i)——ii基因型频率(O型血的基因型频率)

2p(IA)×q(IB)——IAIB基因型频率

2p(IA)×r(i)——IAi基因型频率

2q(IB)×r(i)——IBi基因型频率

也可以寻找出类似的由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的方法:

p(IA)=IAIA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

q(IB)=IBIB基因型频率+■IAIB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r(i)=ii基因型频率+■IAi基因型频率+■IBi基因型频率

诸如此类都可以进行推理,比如多倍体生物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教学体会】

在高三第一轮考点式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复习中还要注意知识点的细化,既具有侧重点,也不能忽视一些知识死角,可创造性地设计一些问题的延伸和难度的拔高。通过近几年各地市的高考题分析及考纲要求,有针对性地复习,提高复习方向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还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应试能力。在本节复习中,要加强高频题的训练,比如,基因型频率的计算、隔离对新物种形成必要条件等,既有理论知识的复习,也有基础知识的考查训练,要让学生找到复习理论知识、解答典型题、总结解题方法体会考题的规律。

篇5:《现代生物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2、了解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美好前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克隆技术的应用。

3、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难点:

1、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2、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三、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

四、教学过程

1、复习现代生物技术的内涵。

2、教师播放多媒体素材观看、了解转基因技术。学生思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

3、教师简述转基因技术实施过程。总结出转基因的概念:外源性基因可以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4、学生讨论,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设想。

5、教师播放素材,学生观看视频--克隆技术

6、简述克隆技术实施过程。

7、总结出克隆技术的概念:人工诱导动、植物的无性繁殖过程叫克隆, 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8、学生讨论,举例说明克隆技术的应用、设想。

9、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0、教师展示世界上先进的生物技术,激发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10、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科学是把双刃剑。

五、教学检查

篇6: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教案

第一次培训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一生经历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1)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 陶行知原名文浚,1891年10月18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1909年18岁时考入南京汇文书院,1911年汇文书院与其他教会学校合并为金陵大学,陶行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191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文科学士学位。之后筹款赴美留学,1915年获得伊利诺大学政治硕士学位。后来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受业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著名心理学家孟禄门下,深受二者,尤其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1917年陶行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都市学务总监”的资格文凭。同年秋,怀着“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伟愿望回国,踏上了一条曲折而艰难的改造中国旧教育的漫漫征程。

陶行知回国之后,先后担任南京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等职,1922年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3年至1926年主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1923年6月,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在南京组织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他在《平民教育概论》中说:“平民教育运动是一个平民读书运动……今日之平民教育就是将来普及教育的先声。”平民教育运动是陶行知为人民大众的教育而上下求索的起点。他怀着满腔的热情为平民教育而奔走呼号。为成功地实施平民教育,他与朱经农合编了《平民识字课本》,力图使不识字的人在四个月内读完这套课本。自1923到1926年的几年里,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他到处发表演讲,广泛地接触贫苦大众,在家庭、街道、商店、工厂、机关、军营、监狱、寺院、蒙古包,到处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为实践平民教育的理想,他甚至在自家的门口挂上了“笑山平民读书处”的牌子,给人们识字读书提供方便。为了接触平民,教他们识字读书,陶行知放下大学教授的架子,脱去西装,换上中式棉裤棉袄;脱去礼帽,换上中国传统的西瓜小帽;脱去皮鞋,换上布鞋、草鞋。亲自与老妈子、洋车夫、小摊贩等贫苦民众倾心交谈、通信,指导他们学习。

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陶行知迫切希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因此,自20年代起,他就抱定拳拳教育救国之心,竭尽全力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先后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等,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在晓庄学校时提出来的。1930年,晓庄学校师生为反对英、日军舰侵入长江和支援下关工厂工人反帝大罢工,举行游行示威,国民党政府下令封锁晓庄学校,逮捕革命青年,并通缉陶行知。他被迫流亡日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无情地揭露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积极主张抗日救亡。1934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正式更名为“行知”。表明坚信辩证唯物主义。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呼声十分高涨。陶行知撰文支持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并于12月12日与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等知名人士发表了《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936年发起成立“国难教育社”,倡导国难教育。1937年,陶行知应邀赴伦敦参加“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届年会,并接受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委托,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主张,并向海外华侨和欧、美、亚、非人民募捐,支持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陶行知在伦敦期间,曾三次拜谒马克思墓,并写下了“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天下”的著名诗句。1938年陶行知回国,参加了国民参政会议。会后与晓庄校友共同在桂林成立了“生活教育社”,陶行知被选为理事长。1939年在重庆附近的合江县创立了育才学校,为革命战争培养人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撰写了《创造的儿童教育》等文章,揭露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法西斯教育,主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教育,并提出“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四大方针。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期间,陶行知作为人民团体的代表,受到毛泽东的多次接见。抗战胜利后,陶行知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去。1946年7月,李公仆、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陶行知也被列入黑名单,但他临危不惧,曾对郭沫若、翦伯赞说:“我等着第三枪”!7月16日,他在给育才学校师生的信中说“我很快地结束我的生命,深信我的生命的结束不会是育才和生活教育之结束。我提议为民主死了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个人来顶补,平时要以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的精神培养学生和我们自己,有事则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相勉励”,陶行知先生为育才师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言。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先生因劳累过度,心情愤懑,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2)论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提倡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时逐渐形成的系统理论。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点也在不断地变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由此可见,生活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强调教育必须以生活为中心。四十年代初,陶行知在《谈生活教育》的一封信中比较集中地概括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几个要点。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

显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把生活与教育混同,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但是,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是想借用教育的力量,来达到“达民之情,遂民之意,把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在陶行知看来,中国遗留下来的旧教育,生活与教育之间是脱节的,旧教育“教人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 读书,读书死。”这种教育是生活与教育脱节的、隔离的,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生活即教育就是要求把儿童从成人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因此,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必须以生活为中心,反对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指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士大夫之所以不承认他,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一切都减少了,校外有经验的农夫,就没人愿意去领教;校内有价值的活动,外人也不能受益。”因此,他批评“学校即社会”是鸟笼,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关在鸟笼子里一样。而“社会即学校”则不然,是要把鸟笼子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范围。他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把学校与社会隔绝,学校与社会之间有一道高墙。“社会即学校”就是为了冲破这道高墙,从而把学校伸张到社会,从而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茶馆、戏院、破庙、茅棚等,都可以成为大众的课堂。当然,陶行知指的是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与传统教育相对立的大众教育,并不是取消学校教育。“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主要的教学理论。他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种陈腐的教学方法,主张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还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它针对注入式的“教授法”,只注意教师的教和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师的教,而且要注意学生的学,要把教与学与实际的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是有巨大意义的。(3)论普及教育

陶行知一生的最大心愿就是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把文化科学知识从少数人手里解放出来,下放到劳苦大众手里,使整个民族现代化。他说:“这十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的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欢喜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为此,他不怕艰难困苦,历尽艰辛坎坷,为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奋斗了一生。

从1931年到1935年,陶行知发起了普及教育运动,他主张普及教育就是把文化科学知识变成空气一样,普及于众生,使人人都得呼吸,人人不可缺少。关于普及教育的方式方法,他主张一要城里与乡下同时进行,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打成一片”;二要从劳苦大众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小先生把知识输到不能上学校的穷孩子的队伍中去;三要实行教育立法,把教育与教育立法联系起来,“劝导与强迫并行”,立定防害进步罪,使一切防害别人求学的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侵犯别人上学或自修权利者,要处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一千年以下罚金”;四要把普及教育的目的与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争取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联系起来,实现教育机会平等;五要一致奋斗,要求教育有确定的经费;六要控制人口,把普及教育与控制人口结合起来,否则“一万年教育也不会普及”。

陶行知所提倡的普及教育思想,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他主张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指出只依靠学校进行普及教育是不够的,要在校外创造出一种较为自然的组织来补救。同时,他又提出,普及教育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一要省钱,二要节省时间,三要通俗。(4)论民主教育

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放弃了大学教授的地位,脱下西装,换上中国的土布短衣,真诚地希望帮助人民,但是他的理想始终没有实现。平民教育没有成效,晓庄学校被封闭,山海工学团毁于敌人的战火。事实残酷地教育了他,不实现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就不可能改变中国文化教育落后的局面。因此,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他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运动,提倡民主教育。

1945年,陶行知发表了《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他认为,民主的教育应该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民主的教育必须达到各尽所能、各学所需、各教所知。民主的教育应该“文化为公”、“教育为公”、不分民族、性别、老少、阶级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但不妨碍因材施教。要实现民主的教育,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肃清二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和国民党十余年来所进行的法西斯训政教育遗留在教师身上的遗毒。要求教师树立真正的民主作风,向人民学习,向儿童学习,学习人民的语言、人民的感情、人民的美德,学习儿童的心理,了解儿童的问题、困难、愿望。(5)论儿童教育

上一篇:革命小故事20下一篇:关于友谊三分钟演讲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