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环保作文

2024-04-28

家乡环保作文(通用14篇)

篇1:家乡环保作文

中午,我靠着沙发,津津有味地看着书。

迷迷糊糊地,我看到了一个地方。到处是废水、垃圾,房子七倒八歪的,小河干涸着。再找找,没看到草地呀!鸟儿呢?小动物呢?小树林呢?哦,都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冒着浓烟的工厂!到处乱糟糟的。

这是哪儿呀?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十年后的家乡。”

十年后的家乡?十年后的家乡,会变成这样?原来是人们无耻地破坏环境造成的!

突然,一个声音吓我一跳:“起来,太阳照屁股啦!”原来,我看书时睡着了,做了一个梦。

我不希望十年后的家乡是那样的惨不忍睹。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真的是刻不容缓啊!

篇2:家乡环保作文

从前,我的家乡水是那么清澈,树叶是那么绿,可现在水黑的像墨汁,还散发出阵阵臭味,树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农村原来田边野菜又多又茂盛,一挖就能挖到一篮子野菜,现在挖野菜还要扒开野草一棵一棵去找,森林的树木原来又大又多又茂盛,现在山坡上渐渐出现了裸露的土地,树木有些被砍去做木地板、家具,有些随着大量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花草树木渐渐地减少了,由于花草树木能净化空气而花草树木又在渐渐减少,空气随之受到了污染,而且还带有病毒和细菌,因为呼吸了这些空气,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给人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长此下去,对人类构成极大的威胁,就谈不上和谐社会了。

不过,令人欣喜的事,人们已经发现了环保这个问题,现在开始大量的植树造林,加大了环保执法力度,使人类看到了希望,因此我们从现在做起,加强环保意识,保护好我们的地球,为人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吧!

篇3:《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我首先调查分析了所教班级新生作文的态度及心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分析: (1) 喜欢作文的人数与不喜欢作文人数相当, 只是不喜欢作文人数中乡村学生居多; (2) 喜欢作文的人中却有很多人为作文得不到高分而苦恼, 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帮助; (3) 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障碍: (1) 畏惧心理, 多年作文失败的记录, 使他们有一种“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 (2) 自卑心理, 总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 不可能把作文写好; (3) 无所谓心理, 自己作文成绩好也罢, 不好也罢, 觉得都无所谓; (4) 自我满足心理, 认为自己作文还行, 不求新的突破和长进。

心病还得心药治。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当务之急,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采取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的方法, 进行集体疗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初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开放期, 易于接受新事物, 敢于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乐于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鉴于此, 我决定放手让他们写自由文, 培养他们讲真话, 抒真情, 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 进而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的目标。

一.课例实践

开学第四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 我选了何其芳的《秋天》。这天适逢周末放月假, 课堂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笔题———《家乡的秋天》或《感悟秋天》, 要求农村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机会回家乡转转, 城里的孩子可以到邳州公园、街道、小区、河岸等处遛遛, 慢慢看, 细细听, 静静想, 感受秋天的气息, 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到秋天的美景之中, 像何其芳那样记下自己的感受, 形成一篇感悟秋天的文章。写作形式可以写成诗歌样式,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投影)

我略作指导, 提出要求:

1.出门前带好纸笔, 定下“寻秋”路线。农村孩子可以看看丰收的原野、乡村小路、母校校园、路边树林……城里孩子关注街道公园、小区广场、街上行人、运河风光带等等, 做到实地观察, 切身感悟。

2.观察时, 留心身边一草一木, 注意空中微风和周围的人群状貌, 记下写作素材, 触发联想与想象。例如:你到邳州公园来悟秋, 可以记下:秋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味道、样子?人漫步其中有什么感觉?

3.可以联想与秋有关的诗句, 如咏菊的、咏秋风秋雨的……与古代诗人一起悟秋, 其乐无穷。

4.如遇有特殊天气, 毛毛细雨啊, 轻轻薄雾啊, 会有更特殊的感受……

5.回家后将所记所想变成一篇有自己真实观察、真正体验的文章, 我相信那一定是你最美的创造。

……

作业收上来了, 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我的预料。不管是城区学生, 还是乡下孩子, 均有佳作佳句出现, 读后我很激动。现略举两例:

刘欣怡 (城区) 写了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大雁是秋天的使者/丰收是秋天的心愿//落叶是秋天的蝴蝶/果实是秋天的彩灯/金灿是秋天的衣裳/我愿做秋天的画师……刘晗 (城区) 分别以“红色是那被秋霜染红的枫叶……”“黄色是那被秋风吹黄的稻穗……”“褐色的是那一颗颗可爱的毛栗……”“紫色是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为中心句领起下文, 结构全篇, 很有些散文诗的味道。

王庭庭 (农村) :“秋姑娘挎着她神奇的小花篮, 迈着轻盈的脚步, 悄然来到人间。她轻轻地挥了一下她手中的花篮, 一瞬间, 门前的那盆玫瑰向着秋姑娘张开了笑脸, 红润润的脸蛋细腻而柔软……”闫宇 (农村) :“……秋国王统领着故乡的这方水土, 你看, 家里忙起来, 学校闹起来, 田野里的农民笑起来……”

针对这次课外练笔, 我精心准备, 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讲评课。课上, 我首先整体表扬了这次作文练笔写得很好, 我很满意, 并点名表扬了一大部分学生, 其中特别强调有一些人是开学初调查时不喜欢写作文的人,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了4个学生佳作全文, 12个学生作文中的好句段, 并给他们都打了满分, 以示鼓励。然后让学生分组议一议: (1) 被范读作文还有哪些可以修改的地方? (2) 听读同学的作文后有哪些收获? (3) 若让你重写这篇文章你将作怎样的修改?最后让所有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上交老师。

这一堂课, 我发现同学们始终精神振奋, 笑容挂在脸上, 听得认真, 议得投入, 发言积极。以此为契机, 我安排了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感受自然》, 并在课后找那些没被表扬的同学谈话, 指出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 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给予个别指导, 提出修改建议。对个别没有经过实际观察应付作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同时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让他们模仿本单元课文, 重新写自己喜爱的季节, 并表示对有进步的作文我将再次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态度很端正, 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提升

我对这次写作训练的教学, 初步做了如下反思。

1.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写作难度。

何其芳的《秋天》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 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渔图———“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优美的意境中, 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 仿佛看到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那么, 乡村秋景中还有哪些景物是你观察知道的, 而诗人没写到呢?请走进乡村, 用你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情观察, 用你手中灵动的笔尽兴描画《家乡的秋天》吧……学生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 个个跃跃欲试。

仿照课文补画乡村自然秋景图, 像作者那样感悟秋天的诗情画意, 同学们也能做一回诗人啊……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学生勤于观察, 乐于表达, 才能写出好文章, 以后要多做尝试与探索。

2.命题贴近生活, 消除畏惧心理。

“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 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 才能进行写作活动。

这次写作训练我先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 感受生活, 去经历秋天、体验秋天、感悟秋天, 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才色彩纷呈, 神韵各具。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体验到生活的启示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 而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可谓单调, 但他反映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写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这说明即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 也是写作的源泉。

我想, 只有研究学生, 做到“目中有人”, 想他们所想, 爱他们所爱, 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才能为学生所喜爱, 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 也才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

3.观察积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作文难,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 没留心观察, 不善于观察。因此, 我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 事事关心”, 做到细心观察、体验分析,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进而体味到生活的道理, 作文也就不那么难了。观察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这次写作训练在指导上还没达到最优化, 没有教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技巧。应当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然后引导他们学会把自己观察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 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 而用心去体验, 用心去咀嚼。积累呢, 身边随时备有一个笔记本, 一旦有感悟, 就立刻记下来。这样, 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 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特色, 才会富有灵气。

如果再次安排学生写秋天, 我将调整指导方案: (1) 写作知识讲座:观察与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知识与方法。我认为, 对初一学生进行基本的写作知识辅导是必要的, 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 (2) 由何其芳的《秋天》引申到刘禹锡的《秋词》, 再对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让学生感悟赞秋与悲秋两种不同的情怀, 认识到情不同而景亦有异:作者选的景物必须服务于主旨——抒发感情的需要,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 再让学生到大自然, 到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去观察, 去感悟, 效果一定会更好。

篇4:心灵环保 个性作文

一、关注生活,让学生眼动

1. 广泛阅读

首先,教师应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教材。入选课文,文质兼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受到写作知识的熏陶感染。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最后,对语文学习材料的反应也是多元的,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阅读,尊重并支持有个性的独立阅读,从而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2. 亲身观察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正常人80%的知识来源于视觉观察。而古人也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为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各方面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当小记者、小作家,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采访生活,使学生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作文的材料库。并结合具体活动,要求学生细看细想,导以观察的顺序和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作文知识和技巧。我们还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化教育媒介,通过欣赏影片的自然风光、社会环境、文化古迹、风土人情、人物情态等生活细节、语言特征,学生就像亲临其境,这对增长学生见识,发掘作文题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感悟生活,让学生心动

1.建立材料仓库

赞科夫说过:“只有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倾诉欲,它有赖于学生有所感有所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情哪个层面碰撞了学生或是阅读中哪些词语撞击了学生的心扉,学生都会有所感有所想,进而想表达出他们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调动学生倾诉欲就落脚在了帮助学生建立材料库上,材料库包括直接材料——采集生活中的朵朵浪花,和间接材料——汇集知识星河里的点点流萤。

2.提倡信息交流

在材料库的建立中,还要注重发挥集体的作用,把收集的信息在同学间进行交流,相互传阅和讨论各自获得的作文素材,创造良好的作文氛围,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信息交流可传阅剪贴的文章,摘录的笔记和整理的小册子,也可讨论各自获得的作文信息,发挥博采众家之长的功效,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在讨论中锻炼思维、表达能力。

3.开展活动感悟

“心灵环保,个性作文”的纯天然性体现在:源于做人,归于做人,以人为本。这与《课程标准》的指导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开设的“活动感悟课”即是对这一理念的有益尝试,它是将主题活动和作文课有机结合起来的新课型。活动的主题,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取;活动的教材,由老师根据主题自编;活动的心得,则要体现在学生真诚的感悟中。如以“牛”为题有的从牛面朝黄土背朝天脚踏实地,想到老黄牛精神;有的从牛辛勤劳作而默默无闻,想到谦虚求实的精神;有的从初生牛犊不怕虎,想到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改革精神。

三、再现生活,让学生笔动

1.唤起记忆,引起联想

为了唤醒学生积蓄在胸中(或材料库中)的沉淀记忆,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设法找到打开“记忆之门的诱困或刺激物,让这些不在眼前的事物作为映象在大脑中再现出来。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境”,以触发他们内蕴的“情”;或者,触发他们内蕴的“情”,以再现或追思一定的“境”。其次,教师还可通过恰切的命题和口头提示,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对往事的追忆、鲜明的表象。最后,为开拓思路,发掘新意,教师还应精心诱导,适时点拨,让学生驰骋文思,联想翩翩。

2.自由表达,随时练笔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此,教师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要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胆子随意写,提倡学生自由表达,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想要说的意思,自由倾吐心中的积蓄,放胆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学生不受条条框框限制,感情就能得到更好的流露,切实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们倡导“个性作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不要在有任务时才写的习惯,而要善于捕捉每一瞬间的感觉和思想,不让转瞬即逝的机遇白白丢失。

3.尊重个性、释放心灵

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及生理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可是许多教师对孩子的个性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总是一味地以成人的思维教育他们,结果导致学生“做文”规规矩矩,千篇一律,索然无味。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就得有以肯定、启发、鼓励为手段,以引导、创新、释放心灵为目标的全新作文教学理念。变写作文为体验生活的乐趣和进行心灵与情感交流,使作文充满情趣,于不动声色间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探索"心灵环保,个性作文"教学改革追求的最高目标。◆(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新世纪中英文学校)

篇5:家乡环保作文

很远就看见那座熟悉的大山,不再是以前光秃秃的样子,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各种小动物在树上、地上欢蹦乱跳;小溪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清水底五颜六色的鹅卵石;一阵微风吹过,风里带来了花香、果香,沁人心脾。树木就会撑起一把把绿色的大伞,给人们遮阳,仿佛在报答人们对它们的呵护。

那些冒着黑烟,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工厂都不见了。取代它们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湖水荡漾的公园、绿树成荫的平坦的公路。美丽的花坛里种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大片大片的草坪是孩子们的天堂。

家家户户都是环保卫士。路旁新建了分类回收屋,人们自觉地将垃圾分类放置在回收屋中。在户外你再也看不到随地吐痰、乱扔废物的现象。人们不再驾驶那些污染严重的汽车,而是换成了更加环保的节能的车辆。

篇6:家乡环保作文

到了缝山公园,那里的景色可真美呀,嫩绿的柳树、鲜艳的花朵、清清的湖面。看,花坪里的小草正悄悄地伸出小脑袋看这美丽的世界,小花也争先恐后地穿上美丽的衣裳,在阳光下快乐地跳舞。湖面浅蓝浅蓝的,像被天空染过似的。周围的树木又粗又壮,那么茂盛,像边疆站岗的哨兵一样威武。头上的天空瓦蓝瓦蓝的,朵朵白云好像在大草原上悠闲地散步。

听妈妈说,附近山体被无序开采,岩石裸露,惨不忍睹。有志之士突发奇想,对其“缝山”。因为大山也是一个生命体,它的伤口也需要缝合。

我和妈妈一路沿着台阶走到了缝山公园的最上面,那根针映入我的眼帘。它弯弯的,像一艘小小的月亮船,周围砌起的石头五颜六色,像女娲娘娘炼成的五彩石。

从上面看,这里的景色可真美呀,不再像以前光秃秃的石头山,像一位画家刚刚精心为它涂上五彩缤纷的色彩,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篇7:家乡环保的作文

杭州是我可爱的家乡,她有山有水,水清澈见底,天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十分美丽。它是一个人们喜爱居住的绿色城市,特别是在美丽的春天,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绿树成yin,生机ang然,是古今中外人们都非常向往的地方。

我的家乡杭州很美丽、很可爱,对于杭州的美丽和可爱,我可以写很多很多……可是,美丽的杭州,在环保问题上,还cun在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有些人把laji乱放,放在马路上,人行道上,很容易使人shuaijiao,或发生事故。

还有,我觉得菜场没有垃圾tong,这样买好菜以后,laji就没有地方扔了。

还有现在的车子越来越多,尾气越来越大,对环保很不利。有的汽车不按规定,乱停放,ying响了交通,ying响了市容。

还有,西湖每年游客如织,但是有的游客,会向西湖里吐tan,扔可乐瓶、汽水瓶、塑料袋等laji,yan重地影响了环保。

还有的游客,到一些景点去玩,喜欢摘花pa树,喜欢在树的身上刻字。有的,shen至在地上乱大小便,破坏了环境,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那么,就会ying响到杭州的生态环境。

对于以上等等不利环保的现象,我们应该关注和gai进:

第一,就是要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收音机、bao纸、网络等,大力宣传关于环保的知识。

第二,就是要加强管理,比如,要把我们每天的汽车xiao量降低,ju我所知,我们杭州每天的汽车xiao量是三百辆左右,十天就是三千辆,这么多车子,尾气的排放量是十分大的。还有要再造一些停车场。还有公共ce所也要多造一些。

篇8:了解家乡历史感悟家乡风韵

所以, 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这门比较特别的学科来说, 就显得格外关键。我的做法是, 把地方历史很好地融入到教学中。

迁西, 位于北方工业重地唐山的东北部, 燕山、长城、滦河这些名闻遐迩的地标, 让这个面积不太大、人口不太多的华北小县城充满了无穷的吸引力和神秘感。

迁西的历史不能不说古老, 从境内出土的文物, 证明了远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已经有了人类生活, 从此生生不息, 繁衍下来。从商、周到春秋战国, 至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以至唐宋元明清……直到1961年, 迁西县名恢复, 县辖境域也基本固定下来, 无大的变动。

在这里,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壳遗迹, 最长寿的岩石, 北部有多处长城连起的雄关险隘,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代的枭雄曹操, 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都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回声。抗战爆发前, 日本从东北向华北扩张, 在迁西北部, 就有国民党的二十九军与当地百姓同仇敌忾, 合作抗日。为了纪念这一段历史, 现建有“大刀园”公园, 一年四季都有许多人到此一游, 祭奠先烈、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让我们把目光从久远的年代拉回现在。

举目远望, 青山苍翠, 植被丰富, 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其他林果资源、动植物资源也异常多样。矿产丰富, 成为大自然给予迁西人民的厚赠, 富裕了迁西人, 学生中的很多家庭就是以此致富。

至此, 历史与现实是如此的近。

篇9:环保类作文写作指导

一、用形象的描写揭示环保的意义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城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我们都会有一份浓浓的自然情结。行走在神州大地,你更会陶醉于壮美的风光。在威海。你会被那豪放不羁的狂涛巨浪深深震撼;在白洋淀,你会听到荷花绽放的天籁之音;在云南,你会看到万丈高山上的千年积雪……面对如此胜景。你会忍心去破坏吗?因此,写作环保类文章,先得用精美语言描绘自然精彩的一面。文字越漂亮,读者越容易受到感染与教育。佳作《走进桃花源》便有这种美不胜收的描写:

这里的山没有张家界的挺拔,平实中却蕴含着秀美:这里的山没有黄山的险峻,雄浑中却满含着灵性。看。一条幽碧神秘的小河从山脚流来。经过桃花山纵横交错的田野,在水源洞前又跌入桃花潭,而后又沿“真面目岩”蜿蜒飞泻,经过方竹亭后入潜地下数十米,最后冒出成溪。望着这一弘碧水。难怪诗人张旭不由发出了“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的赞叹。

文章没有丝毫的说教,而是用诗意的语言,满含情感地展开。或聚精会神地绘景,或文采飞扬地抒情,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进入了美丽的“世外桃源”。当文章最后提出“面对如此美景,你还会忍心去伤害她吗”时。也就自然而真切了。

二、用对比的手法反映环境的变迁

文章最忌平铺直述。一味地赞美自然的美好。或是一味地叙说遭受的破坏,均会显得单调。为了展示环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文章不妨用对比的方法展开。如下笔极言遭受的创伤,继而回忆曾经的美好;或先描写一幅幅和谐的画面,继而用种种可怕的现实回应,在对比中引出森林日益减少、土壤正在退化、水源遭受污染等严峻现实。环保类佳作《我们的世界》一文便运用了这种方法:

你曾深情地抬头望着蓝天白云。你说。蓝天是面镜子。照得你的心灵如此纯洁;我曾在绿树的环抱下尽情游耍,我说,绿树是个伙伴,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他,曾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下足迹,他说,土地是他的根,永远系着他的心。可如今,蓝天变成了很久没有擦过的镜子,黯然失色;绿树像患了大病的伙伴,无精打采;土地像溃烂了的树根,伤痕累累……

这段文字不仅句式整齐,对比的手法也运用得恰如其分。三个人物对自然的三种美好感悟。与下文出现的三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对比鲜明。能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作用。如此笔墨,令人耳目一新。

三、用独特的文体增添内容的情趣

如可以写并列式结构的散文。用整齐的段落与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议论文的形式构思。通过丰富的事例,来揭示环保的严重性。不过,用童话、神话或科幻等文体来写作环保类文章,我们会更容易找到情感的触发点。一篇题为《树族的最后一滴泪水》的满分作文,就是用一棵大树情愿选择死亡来面对人类的故事来构思,情节新颖,内容震撼人心。下面这段文字便是其中的片断:

直到一群鸟儿飞来告诉我外面的新鲜事,我才知道一场场噩梦在身边发生着。原来,常伴我左右的那只云雀早已成为了人间佳肴:移居在海角天涯的儿孙们。有的被砍了头。有的被斩了手。成了一个个光秃秃的木桩,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惨死在郊野。他们告诉我。我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树木。定居到这儿的鸟儿们。如今都成了惊弓之鸟,稍稍些风吹草动,就作鸟兽散四处逃窜。

文章站在树的角度,用童话的形式写动物的灭亡、森林的消失,有效的避免了环保类文章枯燥单调的问题。与同类文章相比,本文匠心独运,情节引人入胜。

[佳作选例一]小鲤鱼的梦想(童话)

湖南省益阳市二中谢云

在我们伟大祖国版图的中北部,一条大河像巨龙似的卧在大地上,她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一条小鲤鱼居住了三年的家。

半个月前。我的爷爷,也就是我们家族的首领。召集全家族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要求我们在十天之内迁出黄河。自谋生路。这不是要把我们这个大家庭给拆散了吗?爸爸、妈妈、叔叔、伯伯们什么也没说。脸色严肃而略带几分愁苦。

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急得眼泪都进出来了,一把拉住爷爷的手说:“爷爷,我不要走,我不要离开你们!”爷爷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唉。我也舍不得你呀,可这家我们实在住不下去了,长此以往,整个家族都会遭受灭绝之灾。”还没说完,爷爷又剧烈地咳嗽起来,他老人家喘了口气接着说。“前几天,我出去寻找食物,可游遍了方圆几十平方公里,也没有寻到一点食物,河里不是泥沙便是垃圾。我还看见你的几个兄弟姐妹活活地惨死在河面上!”

泪水模糊了双眼。我咬紧了嘴唇。说:“为什么会这样?”爷爷不由回忆起了过去的美好生活:“几千年前,这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雪山上过来的流水一路哗哗而下。流入大海时也是水色碧蓝。清澈甘甜。当时我们‘黄河鲤鱼更是闻名天下!大诗人李白评价我们的家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称赞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而喝着黄河水长大的人类,这些年来却忘恩负义,为了一己之利,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黄河中的泥沙越来越多,污染越来越厉害,可怕的还不止这些,人类排放的乌烟瘴气,让大家整日不得安宁。”说着,说着,爷爷也不由泪流满面。

遥望蓝空。白云依旧。想着从前全家团聚的快乐,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我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见人类正在召开“治理黄河保护家园会议”。我又看到了雪山流来的清澈水流,看到了倒映在河面的蓝天白云。看到了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看到了河面上自由嬉戏的沙鸥。噢,还有我们鲤鱼家庭一个个幸福的画面。

[简评]作者以童话的形式构思,取材不落俗套,让平常的内容染上了不同寻常的色彩。文章以小鲤鱼为写作对象,用对话的形式引出黄河的变化,见证了黄河的变迁。让重大而深刻的话题充满了情感。文章角度巧妙。切入细小。道出了环境恶化、污染加重的严峻现实,收到小中见大的写作效果。

[佳作选例二]写给我的梦中之河

湖南省益阳市二中冰灵

黄河,母亲!多么圣洁的字眼。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沦桑。涌出水流的细部,在你九百九十九道弯弯折折的深处,成长,并且成熟。黄河啊,你用九百九十九次的虔诚,哺养了一个古老深沉的华夏民族:历史,一页页轻翻;苦难。一声声难言。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多少悲惨的历史,向后人昭示昨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蓝天,而幸福过去苦难便来临:圆明园的火光。九一八的炮声。都抹不去你喷发的怒火与誓言!

黄河,母亲!您就是一支时代的笔。书写着民族的青灯古卷:昨天今天明天。往事不堪回首,铭刻悲凉心田!黄河,母亲!是谁给了你崭新的一天?就是它——十月,十月给了你崭新的一天!南湖的游船、南昌起又盼呐喊、藐视苍穹的“天高云淡”、延安共产党人的誓言……母亲。终于挺直腰杆。笑在世人面前!

黄河的儿女,不负时代的重托,给祖宗的期盼,划一个大大的圆,但也为祖宗的河山,染一个污污的点一母亲发怒了,慈祥的您变得暴戾。净白的皮肤变得黝黑……这又是谁?是工厂的污流、肮脏的垃圾以及各种各样的污染源。这些最终产生了泡沫。徒劳的泡沫,肮脏的泡沫。跟随其而来满世界的泡沫。和一沟断没有关的绝望死水。它等不及果子隽永成熟。便制造了深刻汹涌。它毁了良田、吞了房屋。也损坏了母亲美丽的脸……

现在的母亲河已无法再让人联想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佳句。也无法再让人把她和《赠裴十四》这样的名篇联系在一起,相反,人们一提到她就露出厌恶的表情,责怪她的泛滥,责怪她的“报复”,可有谁想到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人类自己呢?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我不敢去想。

母亲,擦亮你的泪眼吧!让儿女们为你装扮新颜,美丽与可爱将会回到您身边,别忘了。二十一世纪明媚的画卷,我们要共同绘完。您不要再泪水涟涟,血性的黄河儿女。挺直腰杆,面对您发出誓言:誓死捍卫黄河。为黄河而奋斗,去开创辉煌的明天!

黄河,我心之河,梦之河,但愿若干年后的今天。您能悠悠如春水,浩浩而流……

[简评]一名初中生,能写出如此激情充沛的佳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章从历史的苦难,写到现代的污染,道出了黄河经历的不同寻常的磨练。如果说前者是历史的凝重,后者则是人类的悲哀。两相对比。自然地发出了“誓死捍卫黄河,为黄河而奋斗”的深情呼唤。作者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展开,亲切自然,发人深省。

篇10:家乡的环保日小学作文

家乡的环保日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到中塘小溪做环保工作。

来到石子滩边,我们下了车,走在脚下的岩石上有不少纸屑、果皮、饮料罐……突然我脚下一滑小学生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摔了一大跤。我抱怨道:“怎么回事?”原来岩石上有一只香蕉皮,水边有一条长长的发臭的牛奶盒。我拿起一根小木棒,把牛奶盒吊了起来。盒子已经软烂了,一下子就断了。我连续弄了十几次才将它们全部“清理”干净。

我们继续往前走。我又看见了一株小树苗,它枝上的.花都往下倒,哭丧个脸似的,我立刻上去将一朵朵含苞的花扶正,希望以后没人来破坏它,能让它像以前一样含苞怒放。

爸爸妈妈也加入进来。瞧,他们吃完梨子,把核紧紧攥在手心中,不敢松手,接着找了一条袋子,把核放进里面,带回车里。

篇11:家乡的小河-环保作文400字

春天来了,小河两岸的柳树长出了新芽,长长的辫子一直垂到水面上,像一个个少女在梳妆打扮。微风吹来,柳枝随风起舞,婀娜多姿。岸边的小草从地下钻出来,露出了尖尖的脑袋。不知名的野花到处都是,红的、黄的、紫的……开得十分鲜艳,引来一群群蜜蜂。

夏天到了,小河里热闹起来了。一群群鸭子在河里追逐戏水。河水清澈见底,一条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天气热起来了,小河里成了人们的辟暑山庄。大人、小孩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河里,尽情的享受着这天然的河水带来的欢乐。

秋天来了,小河两岸一下子变成了金黄色。岸边的稻田一望无际,稻穗沉甸甸的,一阵风吹来,稻穗向我们点头哈腰,好像在说:“丰收了,丰收了”。

冬天到了,小河又换上了银装。树上白了,地上白了,到处白茫茫的一片,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银色的世界。河水潺潺地流着,欢快的唱着歌儿,向我们召唤。

篇12:家乡的小河-环保作文400字

我听了很气愤,安慰她说:“人们这样对你,其实是在害他们自己,破坏人类的生态平衡。你放心,我会告诫他们,并和他们一起尽快帮助你恢复原来的样子。”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篇13:家乡环保作文

一、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解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身先示范, 看见废纸就拾, 亲自动手擦洗花坛, 打扫卫生, 学生定会主动加入这一行列, 积极打扫。我们还应把环保教育贯串于日常生活中, 经常带学生到花坛除草, 成立绿色小卫士队, 齐抓共管, 共同爱护一草一木。给学生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 定时请环保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 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长期以来, 始终如一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宣传环保知识, 自觉保持环境卫生, 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爱护绿化, 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是我们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

三、深化课堂教学渗透,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教育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全民性和全程性, 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 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 并且尚未有现成的环境保护教育方面的材料和教学大纲。学校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环境保护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结合教材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尽可能以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知识。各科教师, 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选好环境保护的切入点, 统一协调, 把学科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 树立环境意识。

篇14:《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我首先调查分析了所教班级新生作文的态度及心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分析:(1)喜欢作文的人数与不喜欢作文人数相当,只是不喜欢作文人数中乡村学生居多;(2)喜欢作文的人中却有很多人为作文得不到高分而苦恼,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帮助;(3)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障碍:①畏惧心理,多年作文失败的记录,使他们有一种“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②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不可能把作文写好;③无所谓心理,自己作文成绩好也罢,不好也罢,觉得都无所谓;④自我满足心理,认为自己作文还行,不求新的突破和长进。

心病还得心药治。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当务之急,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的方法,进行集体疗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初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开放期,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乐于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鉴于此,我决定放手让他们写自由文,培养他们讲真话,抒真情,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进而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的目标。

一.课例实践

开学第四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我选了何其芳的《秋天》。这天适逢周末放月假,课堂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笔题——《家乡的秋天》或《感悟秋天》,要求农村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机会回家乡转转,城里的孩子可以到邳州公园、街道、小区、河岸等处遛遛,慢慢看,细细听,静静想,感受秋天的气息,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到秋天的美景之中,像何其芳那样记下自己的感受,形成一篇感悟秋天的文章。写作形式可以写成诗歌样式,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投影)

我略作指导,提出要求:

1.出门前带好纸笔,定下“寻秋”路线。农村孩子可以看看丰收的原野、乡村小路、母校校园、路边树林……城里孩子关注街道公园、小区广场、街上行人、运河风光带等等,做到实地观察,切身感悟。

2.观察时,留心身边一草一木,注意空中微风和周围的人群状貌,记下写作素材,触发联想与想象。例如:你到邳州公园来悟秋,可以记下:秋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味道、样子?人漫步其中有什么感觉?

3.可以联想与秋有关的诗句,如咏菊的、咏秋风秋雨的……与古代诗人一起悟秋,其乐无穷。

4.如遇有特殊天气,毛毛细雨啊,轻轻薄雾啊,会有更特殊的感受……

5.回家后将所记所想变成一篇有自己真实观察、真正体验的文章,我相信那一定是你最美的创造。

……

作业收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我的预料。不管是城区学生,还是乡下孩子,均有佳作佳句出现,读后我很激动。现略举两例:

刘欣怡(城区)写了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大雁是秋天的使者/丰收是秋天的心愿//落叶是秋天的蝴蝶/果实是秋天的彩灯/金灿是秋天的衣裳/我愿做秋天的画师……刘晗(城区)分别以“红色是那被秋霜染红的枫叶……”“黄色是那被秋风吹黄的稻穗……”“褐色的是那一颗颗可爱的毛栗……”“紫色是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为中心句领起下文,结构全篇,很有些散文诗的味道。

王庭庭(农村):“秋姑娘挎着她神奇的小花篮,迈着轻盈的脚步,悄然来到人间。她轻轻地挥了一下她手中的花篮,一瞬间,门前的那盆玫瑰向着秋姑娘张开了笑脸,红润润的脸蛋细腻而柔软……”闫宇(农村):“……秋国王统领着故乡的这方水土,你看,家里忙起来,学校闹起来,田野里的农民笑起来……”

针对这次课外练笔,我精心准备,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讲评课。课上,我首先整体表扬了这次作文练笔写得很好,我很满意,并点名表扬了一大部分学生,其中特别强调有一些人是开学初调查时不喜欢写作文的人,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了4个学生佳作全文,12个学生作文中的好句段,并给他们都打了满分,以示鼓励。然后让学生分组议一议:①被范读作文还有哪些可以修改的地方?②听读同学的作文后有哪些收获?③若让你重写这篇文章你将作怎样的修改?最后让所有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上交老师。

这一堂课,我发现同学们始终精神振奋,笑容挂在脸上,听得认真,议得投入,发言积极。以此为契机,我安排了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感受自然》,并在课后找那些没被表扬的同学谈话,指出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给予个别指导,提出修改建议。对个别没有经过实际观察应付作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同时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模仿本单元课文,重新写自己喜爱的季节,并表示对有进步的作文我将再次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态度很端正,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提升

我对这次写作训练的教学,初步做了如下反思。

1.凭借课文引路,降低写作难度。

何其芳的《秋天》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渔图——“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优美的意境中,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看到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那么,乡村秋景中还有哪些景物是你观察知道的,而诗人没写到呢?请走进乡村,用你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情观察,用你手中灵动的笔尽兴描画《家乡的秋天》吧……学生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个个跃跃欲试。

仿照课文补画乡村自然秋景图,像作者那样感悟秋天的诗情画意,同学们也能做一回诗人啊……凭借课文引路,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学生勤于观察,乐于表达,才能写出好文章,以后要多做尝试与探索。

2.命题贴近生活,消除畏惧心理。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才能进行写作活动。

这次写作训练我先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生活,去经历秋天、体验秋天、感悟秋天,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才色彩纷呈,神韵各具。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体验到生活的启示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可谓单调,但他反映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写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这说明即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是写作的源泉。

我想,只有研究学生,做到“目中有人”,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为学生所喜爱,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也才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

3.观察积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作文难,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没留心观察,不善于观察。因此,我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事事关心”,做到细心观察、体验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体味到生活的道理,作文也就不那么难了。观察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这次写作训练在指导上还没达到最优化,没有教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技巧。应当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然后引导他们学会把自己观察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而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咀嚼。积累呢,身边随时备有一个笔记本,一旦有感悟,就立刻记下来。这样,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特色,才会富有灵气。

如果再次安排学生写秋天,我将调整指导方案:(1)写作知识讲座:观察与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知识与方法。我认为,对初一学生进行基本的写作知识辅导是必要的,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2)由何其芳的《秋天》引申到刘禹锡的《秋词》,再对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感悟赞秋与悲秋两种不同的情怀,认识到情不同而景亦有异:作者选的景物必须服务于主旨——抒发感情的需要,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再让学生到大自然,到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去观察,去感悟,效果一定会更好。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综合性的课题,不是一两节课或一两个课例能解决的,我将对它作长期而深入的研究。

上一篇:爱国村推动下一篇:自主发展目标材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