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见真情优秀作文

2024-04-10

患难见真情优秀作文(通用14篇)

篇1:患难见真情优秀作文

看见题目,大家一定会想到5月6日向阳小学六年一班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陆缘被车撞的情景。新闻、报纸都报道了此事,陆缘大哥哥和他的妈妈走在斑马线上,可他们还被撞了,多么惨不忍睹的一幕啊,大哥哥被撞倒了3米之外,鲜血直流,汇成一条血河。5月9日,我们向阳小学举行了一次捐款活动。随着爱的奉献这首歌,捐款活动开始了。首先是老师捐款,老师们的眼泪虽然没流出,但可以看到晶莹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老师们纷纷回来时,眼泪终于在不知不觉地流下来。此刻,陆缘大哥哥的老师最伤心了,我想:“她是多么希望让自己可爱的孩子早点回到这个大集体中,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接着是我们学生捐款,先是六年二班捐,只要是跟陆缘大哥哥是好哥们儿的都激动的流下眼泪,我想:“他们的友情就像那一缕芳香,没有鲜花美酒,没有虚情假意;他们的友情如同荧光,周围越黑,照的就越亮。”轮到我们班了,我把钱放进捐款箱的同时,我这颗冰冷的心终于融化了,我伤心的想:“大哥哥你一定能战胜困难的,加油!”捐款活动结束了。

人们常说,动荡年代可怕的是战争,和平年代可怕的是车祸。通过这件事,我们更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篇2:患难见真情优秀作文

看见其他班级互帮互助、团结一心,而我们班却弥漫着一种散漫的气氛,安排的事情没人做、纪律一团糟,缺少了一种凝聚力,作为班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屋漏偏锋连阴雨。老师和我们都已经焦头烂额了,又发生了一件意外,李杨同学因为打篮球受伤骨折了。星期五,我们计划去看他。几乎全班都同意了,可是到了要出发的时候,又是乱作一团,无组织无纪律,老毛病又犯了。

我只好失望地独自前去,路上与几位脱离集体的同学结伴,我只在想,大家呢?只有我们几个吗?大家连同学都不关心吗?虽然与同学聊着天,但我始终无法高兴起来,我为这个集体感到心寒。

到了医院,发现有另外几位同学到了,心中有些安慰,但是我仍是失望。“我们先进去吧!”一位同学提议。也只有这样了。我走进了病房,看到了令人心酸的一幕。几天前还带给大家快乐的李杨,此事竟躺在病床是,与剧痛抗争。他没有一滴眼泪,坚强地与疼痛作斗争。看着他已被固定的伤腿,那种疼痛就像一把刀,刺中了我们所有人的心。我隐约泛起了泪光,因为他的坚强。而此刻,我们的班集体呢?我在心中质问着,冲满了无奈。“你的成绩不错,要多帮帮李杨啊!”李杨妈妈对我说。“嗯,一定会的。”因为我知道,我的一个好兄弟此刻躺在病床上,却仍然坚持着。

走出病房,心情是无比沉重,一滴眼泪将落未落,电梯门却开了。是同学们,他们来了!但是当时吵吵闹闹地,我只好喊了一声:“安静,这儿是医院!”

走近病房,他们安静了,是从未有过的。人群是本不宽敞的病房变得更窄了,我挤了进去。大家送给李杨一包东西,都是他的最爱。大家都是一脸沉重,一边问着李杨妈妈,一边为李杨的`坚强所感动。我清楚的看到,几位同学已经闪着泪光,强忍着泪水。

我感到十分意外,但是更多的是欣喜。“李杨,你要好好休养,有什么需要的,叫我们一声。”有同学这样说,其他人也表示了自己的祝福。虽然李杨此刻与疼痛抗争,可能听不清,但是我听见了,大家都听见了。我冰冷的心,此刻因为大家而温暖起来,只是从未有过的集体的凝聚力。

篇3:让作文蕴涵真情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可直接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艺术中专,采用人教版新课标作为教学蓝本。面对感情丰富的艺术中专生,语文教师自然很想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写作文的习惯,但是,往往事不从人愿,学生的习作要么干瘪瘪的,缺乏真情;要么虚构成分太“发达”,没有实感。学生不能从写作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不能从作文教学中得到成就感,作文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原因何在呢?

1. 课堂上缺少写作指导

据我了解,将写作课列入正常的课程安排的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并不多。目前,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多以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却忘了把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目标———表达与交流。众所周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颁发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目的和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表达与交流甚至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但是,现实的语文教学,不仅缺少写作课的设置,而且每个教学单元一次的写作训练也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目前写作教学的步骤大约是:首先,每个教学单元便有一次作文,布置作文时教师会顺便说说写作要求;其次,教师完成批改工作后,就会在课堂上对此次作文的效果进行大致的评比,并拿出班上几篇好的作文在课堂上范读,让学生共同学习。但是,这样的写作指导很难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多数教师只能感叹回天乏力。

2. 不善于观察生活

缺少细节描写,是多数学生作文的通病。目前多数中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有简单的叙述,而缺少引人入胜的描写,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丰富的细节描写。那么,丰富的细节描写来源于哪里?从亚里士多德到车尔尼雪夫斯基,西方文艺理论史上一切唯物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都坚持文艺模仿或再现现实。也就是说,文艺创作的终极源泉是社会生活,直接来源是文艺家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解释,是个体生命的生命体验。[1]由此可见,指导学生写作文,也应该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开始。只有把丰富多姿的生活反映到作文中,才能给作文以深厚的内容,才能给作文以真实的感情。

3. 学生缺少阅读

艺术中专的学生还没有在课余时间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他们捧在手上的多数是时尚杂志和八卦杂志。缺少必要的阅读自然缺乏阅读经验,词汇积累也就不多了。这样一来写作文时一下笔就犯难了,写不到两百字就感到词源枯竭了。于是,需要用形容词就拉出“很”、“非常”;描写风景优美就来个“很美”、“很漂亮”了事;表现一个人的品格就“非常好”、“非常善良”作罢。汉语言的词库有何其丰富的词汇资源,令人痛心的是目前多数中学生却连九牛之一毛的积累都还没有。

二、解决现阶段困境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真情实感

新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作了一些调整,强调了八个字:“真情实感,内容具体。”由此可见,一篇好的文章,必须包含两个条件:真实,即诚实地记录生活;有情,即用心感受生活,并用这种感受打动读者。优秀教师张化万认为:“如果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不严加区分,让学生在虚构作文和纪实作文两种文体中串来串去,经过十几年的教育,他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编造虚假材料和数字时,就会一点道德耻辱感都没有。”[2]教导学生写作就是“作”到要求学生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来写作,这不仅是中国教育的一个进步,而且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

1. 利用有限的课堂打开无限的生活和经验的窗口

学生是有感情、充满个性的个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有效引导,将“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学生要热爱写作,首先就要热爱生活,要以积极、乐观、进取的心态融入生活,走进生活,而不是为了写作去刻意地观察、挑剔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的根本是在‘立诚’,要写出优秀作品,唯一的方法是在自己的修养,磨练一个‘诚’字。”因此,作文的训练也应是做人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真我”出发,感悟到“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思考过的内容。只要有了诚挚的情感、向善的思想、丰厚的底蕴和娴熟的技巧,学生才能写出真正具有生命力,具有美丽灵魂的好作文。语文教师要构建“大语文”的理念,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思考生活中有价值的事物,从而积累写作的素材和情感基础。

首先,教师应在课前选“好”题。选题是关键,好的作文题目能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尤其是对作文水平较差的班级。我所教的班级中,其中一个班的多数学生不仅语文素质偏低,而且懒于动笔,平时的作文,能按时交的不过全班的三分之一。于是有一次布置作文时,我抛开单元要求的作文题,选了以“信念”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与信念有关的观点和名言,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音乐舞蹈,谈谈自己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的感受,再三吩咐要写出真情实感。结果我收获了意外惊喜,不仅全班学生按时交作文,而且全班作文水平最低的一位男生也写出了心里话。

其次,上好作文评讲课。作文评讲课的内容不仅是简单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而且是教师跟学生交流写作经验与感受的重要时机。在这种交流中,教师应该先动情,才能引导学生动情。比如,在一次名为《在我记忆深处》的命题作文习作中,我发现一篇学生作文写道:“我一直很愧疚,为外婆去世那天我没有哭,没有感到难过。”(当时她5岁)看到一名只有10岁的学生写出这样富有真情的文字,我深受感动,评讲作文时,我朗读了这篇文章,并跟学生诉说了我对已故的外公的怀念与愧疚。我说我刚参加工作,外公就去世了,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孝顺他,所以同学们孝顺长辈不要等到自己长大了,要抓住现在的机会,不一定要等到赚钱了才能孝顺长辈,现在陪他们聊天也是孝顺。从学生清澈而认真的眼眸中,我明白地看到,学生领会了我的心意。

最后,利用学生互相修改作文的方式,促进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通过互相修改作文,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既培养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又通过互助,提高作文水平。

2. 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作文教学也是“审美教育”之链中的一个有效环节,与其它教育手段一起构成了“树人”的重要途径。我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就有很强烈的感受,那些擅长写作的学生不仅文学底蕴丰厚,而且兴趣广泛,对生活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好奇心。所以,文章不是“作”出来的,而是学生思想的折射、灵魂的吟唱。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现在的学生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在蜜糖中长大的一代人,他们明白父母长辈给予他们的爱是无私的,但你若让他们写《我的母亲》或《我的父亲》,则多数写爸爸妈妈如何在风雨交加或寒冬腊月的晚上送发高烧的自己上医院,不能写出自己和父母长辈之间的独特的情。因此,用心观察,进一步了解父母,是写出好文章的第一步。

在教完老舍的《我的母亲》之后,我要求学生回家采访妈妈,写出在成长过程中,母亲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事情。通过采访,多数学生真的找到了妈妈的独特之处:有的学生写妈妈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认真刻苦地自学参加成人考试,有的学生写妈妈在生下自己后,为了赚钱养家,顾不得好好坐月子就匆忙投入工作;有的学生还写了妈妈与奶奶的相处……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有话可数,而且写出了“我的母亲”的独特之处。

其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万象。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写作素材应有尽有,取之不尽。认识社会,就是要大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往大处说,是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和争论点等;往小处说,则是注意周围的世态人情,尤其是普通人、陌生人,还有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这里面也常常埋藏着写作的丰富资源。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教师要先当有心人。观察、了解社会要有感情投入,要有强烈的爱。语文课文的内容,从山水风景到人物故事,都包含着作者的丰富感情,教师在讲解课文的同时,不仅要把作者的感情释放出来,而且要结合当今的社会现象,侃古论今,使学生在透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养成关注当今社会的习惯。

最后,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写对生活的感受,就是要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奇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从而将对外物的观察化为内心情感的体验。只有用心感受,普通的事物才会有闪光点,单调的生活也才别有一番滋味。

这种感受生活的意识,应该是主动的、独特的。因此,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要具备以下几点: (1) 独立。写作最忌人云亦云。要想拥有思维和行为的独立性,就要对生活的感受具有独特性,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 (2) 自由。作文既然是一种精神的个性创造,因此,它对精神创造的“自由度”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心灵不自由,笔墨不自由,就很难写出好文章。 (3) 激情。激情是来自对现实强烈而生动的感受,是具体感受生活的独特方式和动力。这种激情可以是湍急澎湃、奔放热烈、激越昂扬、沉郁悲壮、飞逸飘动,也可以是宁静明丽、伤感流连、冷峻嘲讽。

3. 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阅读书本是增长见识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不要说生活相对简单的中学生,就是一个成年人,一生经历的事、看见的场面、体验到的情感,相对于无限的社会生活来说也是少得可怜,何况还有许多场合、许多事件,对普通人来说永远都不可能经历到。而通过阅读,学生就可以了解别人的经历,扩大自己的视野,从而借鉴他人的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作文训练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利用文字有效地表达出“真情”与“实感”。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怎样挖掘自身的资源,授予他们写作之道,培养学生写出具有自身生命力的好文章。“真情”和“实感”这两把钥匙,不仅能够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锦绣文章,而且能够启发学生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百态。

参考文献

[1]文学.社会生活.个体生命——重评毛泽东的文艺源泉论.理论与现代化, 2000, (9) .

篇4:“真情作文”育真情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真挚感情呢?

一、捕捉生活“动情点”,感悟生活真情

“动情点”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自然景物或某个事件的环节等等。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会有令人动情的人、事、景、物,教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捕捉,学会品味, 真情实感便呼之而出。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作文中的枯燥、单调,毫无生气。那是因为学生容易忽略调动人的感情。巴金先生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作文是一种情感活动,情乃作文之生命,作文之灵魂。无情,则再美的文字也是苍白无力,再严谨的结构也会不堪一击,再丰富的内容也会索然无味。所以,鼓励学生捕捉生活“动情点”,是改善作文教学的要诀。

二、体验人间真情,让爱永恒

现在的学生,往往以自己为轴心画一个圆,认为长辈的关心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他们很少想到要主动关心他人,很少能体会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情感体验少,对生活感悟不够,使得他们的作文缺少真情。因此,我们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情、懂得关爱别人的人,学生“情寓于中”才能“发之于外”。

本学期,要求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摸一摸父母额头的皱纹或与父母进行一次促膝谈心,之后用书信的形式作文《妈妈(或爸爸),我想对您说》和主题系列作文“母亲节”“父亲节”等。看到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我被感动了。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有了情,他们对生活原先不敏感的心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里涌动起喜怒哀乐。这样即使不去刻意雕琢言辞,安排技巧,作文也会尽显真情的迷人魅力。

三、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我手写我心,重视学生写内心感受,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才会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文,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真的情感表现在学生那特有的朴实而富有情趣的妙语中。说自己想说的话,才会使作文内容生活化、情趣化,真切的情感得以抒发。让学生尽情地所欲所语,用朴朴实实的语言写自己实实在在的感情,写自己的理想追求,喜怒哀乐。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承载着表情达意的重大使命。作文的语言应该忠实于生活,尽量生活化,尽量与文中的语境相吻合。当然,作文语言也不仅仅是生活语言的简单实录,也需经过技术处理,使之典型。所以,要写好真挚的感情,还必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都是老师命题,甚至给一个框架,让学生硬性填充,学生在表达方式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容易使学生脱离生活实际,束缚学生的思维。因此,作文指导课坚持以学生交流,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为主。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点拨,没有提纲,没有框架,没有诸如“写人的文章要写人的外貌特点”或“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人物的特点”之类的要求,解除束缚,解放心灵,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尽情地流畅地表达真情实感。

四、准备几顶“高帽”送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协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作文中的评语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心灵的回应。对于学生写出的充满真情的文章,老师应该珍惜。我们不该仅仅停留在夸奖的简单的水平上,而是应该认真地写下我们的感受,与他们共享欢乐,分担忧愁。这种情感是孩子从内心流入作文里,又从作文里流向老师心间。老师又把一份真诚、一份情谊借助文字注入学生情感的小溪中,让它永远流淌,这就是感情的延续。所以,作文中,老师的评语要真能达到文字相通、情感交融的话,学生就再也不会讨厌作文了,他们会把作文当成朋友,他们会开心地走进那个有芳草、有绿叶、有溪水的清凉世界了。

篇5:患难见真情作文

患难见真情

患难见真情

5月12日大地震给四川省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一座座高楼大厦倾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地震给四川省人民带来几乎毁灭性的破坏。但是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们的子弟兵。地震中,我们的子弟兵冲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你看:我们的战士们站在即将要倒塌的房屋下,有的背老人,有的抱孩子,有的抢救财物,有的。。。。根本就没有顾及到自己的安危。天啊,你看那地震中的背影早已沾满了血迹,双手早已血肉模糊。但他们还是坚持地把老人、小孩送到安全的地方。一阵阵震动、一次次险情、一片片温暖,温暖充溢着每一个灾区人的心,感动着所有关心灾区的人们。 震中,一幢危楼里。一位老奶奶激动地留下了热泪,直夸名警好。在一个楼道里,他们又就出了一个婴儿,婴儿”哇哇“的啼声仿佛在证明着生命的存在。

早上,震力达到了8、0级。派出所民警突然接到了一家三口的求救电话,他们不顾外面的危险,马上动身。在那崎岖的.山路上,战士们不知摔了多少跤。倒塌的大树挡住了去路,我们的战士砍掉枯枝,继续攀爬。终于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在一处坍塌的断壁残垣小学生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找到了蜷缩着的这一家人。四岁的孩子吓得不停地哭,一个警官在营救是被飞来的一块砖头击伤,鲜血直流,现在还正在医院治疗。

篇6:患难见真情作文

我的朋友叫赵舒文,我平时都叫他老赵。老赵的眼睛亮得发黑,就像两颗黑宝石。它的鼻孔是椭圆形的,就像两个小山洞。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老赵去公园玩。忽然,一只小狗突如其来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看了这一幕,我们急忙逃跑。

就在我们跑到公园大门时,一辆大货车将大门堵住了。我们想了又想,决定分开跑,结果小狗向我追来。

我跑了一会儿,气喘吁吁地地说:”笨狗啊,看你这回还怎么追我!”就在我说完后不久,小狗又跳了出来,我害怕地说:“狗大哥,饶命啊!”这时,老赵拿了根木棍冲过来吓唬小狗,令人惊讶的是,小狗溜得飞快,一转眼就不见了。

小狗跑后,老赵对我说:“你没事吧?”“没事,好得很呢!这次要是没有你的帮助,我可能就成了狗的口中之食了。”“朋友之间,客气啥?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啊!”说完,我们开怀大笑地回家了。

篇7:患难见真情作文

五年级时候的一天,正是出游的好日子,我与妈妈在骑自行车。寂静的午后,春光正盛,忽然,我看见许许多多的人神色慌张地朝河边跑去,我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也随着人群去看个究竟。

人很多,我通过询问路人才知道:这对母女今天开车出去游玩,由于母亲驾驶技术生疏,把油门当作刹车,发生了意外,把车开到了河里,现在人们正在奋力营救呢!车起初在河面上漂浮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慢慢溢进车里,母女两人都不会游水,恐怕再过一段时间,车子就会……

时间紧迫,营救的人们商量着对策,有的人折回家中拿了绳索,好方便拉他们上岸;有的人是医生,他们拿出了急救箱,好方便消除他们的疼痛。水一点一点的爬上汽车,小女孩害怕得哇哇大哭,哭声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母亲也忍不住大声呼救。

营救时间一点一点地缩短,眼看车子就要沉入水中了。突然,有一位青年“扑通”一声跳入河中,奋力划水,游向河中央的汽车,手脚并用地爬到天窗上,从天窗里救出小女孩。他抱着小女孩,托举着递给岸上的人,又折回身去救母亲。

母女俩获救了!小女孩或许还没缓过神来,十分惊恐地哇哇哭起来,她的四肢因河水的浸泡变得浮肿,僵硬得很久都不能迈开一步。母亲的脸色煞白,面容僵硬,庆幸自己活了下来,不住的感谢这些营救者。

看到母女两人平安无事,一些营救者甚至还没有接受感谢就匆匆忙忙的离开了。他们或许只是路过,他们或许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们去办;他们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选择停下脚步舍身救人!我被他们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多么高尚的品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让我想起了的汶川地震,那是一个黑色的下午,天崩地裂,汶川的绿水青山彻底改了容貌,损失惨重。许多战士、医生、护士坚守岗位,全力营救伤员,为事业彻夜不眠。许多家中有车的人自告奋勇,拉起了伤员和必需品,许多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在抢救前线孜孜不倦地工作着……这一场灾难震惊了四方,大家团结一致、默默奉献、全力营救的精神也震惊了四方。

篇8:真情作文巧装“点”

一、捕捉亲身经历的动情点

从小到大, 我们总会经历一些非常难忘的场景, 积累一些深刻的感受。总有一些泛黄的记忆让我们为之怦然心动, 总有一些郁积心底的感受想要抒发, 无论是与亲朋好友在一起的其乐融融, 还是形单影只时独自品尝的寂寞, 无论是嗔怪的呵护, 还是责备的眼神, 无论是父亲的汗水, 还是母亲的泪水……这些能深深打动我们的恰恰就是我们写作时最需要的素材。

学生在作文《 为爱存在》 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厚厚的羽绒服裹着她单薄的身子, 闪亮的眸子里写满了焦虑和等待。 我停住了, 感冒的母亲不知在寒冷中等了我多长时间, 母亲赶忙走过来抓住我的手, 没有丝毫的埋怨与责怪, 只是关心地询问我为什么晚了。 我和母亲走在巷子里, 听她絮絮叨叨的叮嘱, 脑子里无法抹掉她刚才那焦虑的眼神。

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平凡, 可是作者笔下母亲的每一个举动却都饱含深情。无论是“ 写满了焦虑和等待”的眼神, 还是寒冷中的漫长的等待, “ 赶忙走过来抓住我的手”以及三个“ 每一次”都能击中读者的泪点。

二、挖掘平凡细节的闪光点

普通学子不太可能经历跌宕起伏的人生, 所以绝大多数的生活经历都是平凡而琐碎的。怎样才能让笔下的文章别开生面呢?一方面需要我们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典型材料和细节, 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从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中不断挖掘闪光点, 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些闪光点把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学生在作文《 一碗“ 香喷喷”的面条》 中写到:

一阵忙碌过后, 我终于把一碗漂浮着一层油花的热气腾腾的鸡蛋面端到了爸爸的床前。 爸爸费力地坐起来看着眼前这碗面, 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接着满面笑容地说道“: 好, 好, 真香! ”我听了, 心里美滋滋的。 爸爸尝了一口, 只见他眉头微微一皱, 我忙紧张地问道:“ 爸爸, 味道怎么样? 是不是不好吃呀? ”爸爸摇了摇头, 笑着说“: 好吃, 好吃! 简直是天下第一美食呀! ”我明知爸爸的称赞有些夸张, 但还是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过了一会儿, 爸爸把面吃完了, 连汤也喝干净了,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我不禁为自己的主意得意起来。

本来“ 我”的手艺很糟糕, 但病中的爸爸为了鼓励“ 我”, 故意隐瞒了实情, 甚至“ 称赞有些夸张”, 后来竟然“ 连汤也喝干净了”, 到此, 文章本可以结束; 但接下来“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这个细节不仅呼应了前面的“ 眉头微微一皱”, 还能表现爸爸的虚弱和面条太咸、 难以下咽的“ 痛苦”, 两个细节叠加在一起不仅让文章更加真实可信, 也让情感更加真挚细腻。

三、袒露矛盾心理的纠结点

每个人身后都有不被人了解的另一面, 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一些情感的纠结点。 而我们往往因为不好意思等原因, 不愿意将这样的真情实感写进作文里, 如自卑、怯懦、家境贫困、长相不好成绩差等这些潜藏在内心的纠结点恰恰能成为我们抒发真情实感的载体。 从另一个角度讲, 假如能袒露心里的这些矛盾, 也就意味着学生已经能正确认识它并战胜它, 这样的文章自然也具备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如学生作文《 课堂》 有这样的描述:

班里一片唰唰的写字声, 窗外花絮纷飞, 漫无目的不知该说它自由还是同我一样颓废。 内心一片躁动, 没有做功课的欲望。我是学不好了, 于是, 我从专属于差生的座位上离开了教室……我从来都以为我足够坚强, 我竟然嘲讽那些模范生只不过是一无所用的书呆子。对于他们的艰辛, 我不懂。 我与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精神世界的人。 老师向我妈妈打了N加1 次小报告:课堂上目光呆滞, 提问起来三不知。

文章的题材很普通, 写一个“ 学困生”的心路历程这几乎是所有“ 学困生”共同的心理状态。小作者通过加工和提炼, 把纠结的心理袒露在读者面前, 让这个“ 差生”如在目前, 真实可感。

篇9:作文贵在真情

在学校常听学生议论说:“我最怕写作文,打开作文本就觉得无话可说,只好胡乱拼凑,说空话、套话,有时还瞎编材料,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现在有很多学生的确是这样的,我上学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写不出来较有水平的作文呢?我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关键的一条或许在于没有真情实感。

好的文学作品无疑是作者爱与憎的体现。如果没有鲜明的情感,就无法准确地反应错综复杂、纷纭繁乱的社会生活。因为情感是受思想支配的,对一切都麻木不仁,当然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而反应社会又是衡量作品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没有深邃的思想,就谈不上深刻的反应生活,也就谈不上作品的优秀了。所以,深沉的思想产生强烈的情感,强烈的情感创作出好的作品。鲁迅如果对封建礼教不是至深的痛恨,是绝不会写出《狂人日记》的;如果不是1998年的那场大洪水,邹友开(词)和孟庆云(曲)就不会创作出《为了谁》这样经久不衰的歌曲;如果不是工人下岗,歌唱家刘欢也就不会创作出《从头再来》这首作品的。这就是说,不同的历史背景会创作出不同的文学作品与歌曲。

文学创作需要情感,写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么,真实情感从何而来?来自对生活的热爱,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来自平时生活中的深刻自我感受。

有些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很重视,经常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我想,问题不光在学生身上,如果我们老师能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现实,面向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作文水平也许不会迟迟提不上来吧?

具有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然而光凭感情也是写不出好作文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这就需要多读课外书,多看文学名著,多写多练。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作文还是得不到提高,这或许也是不可思议的吧。而当我们提笔作文时,切记不要忘了“真情实感”!

篇10:患难见真情作文

今天是星期五,放学之后,马路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因为值日,我比别人晚走了一会儿,恰好遇上堵车高峰期,我一边走着,一边思索着……忽然,我遇到了同班同学——小红,她正低着头,不声不响地在马路边走着,我使劲朝她呼喊道:“注意安全。”可她依旧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低头走路。这时,一辆小轿车从十字路口横冲直撞冲了过来,蹭倒了小红,小红吓得两腿直打抖擞,动也不敢动。不过,千幸万幸,车辆只是把小红的膝盖蹭伤了。

同学们知道这个消息后,已经是第二天了。大家议论纷纷,小王说:“小红的家境贫困,一家五口都住在一间小平房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只靠爷爷奶奶抚养……”小军说:“那我们发动全班同学为小红募捐医疗费用吧!”小丽道:“伤筋冻骨一百天,这么长时间住院,小红的功课肯定会落下,咱们召集几个学习好的同学为小红补课吧!”

于是,在一个微带燥热的天气里,我们班来到大湖畔公园里开始了募捐活动。公园里人流滚滚,你二十、他三十,不一会儿,便凑够了治疗费用,解决了小红一家的燃眉之急。我们把钱送到医院里,几位同学正在给小红补课。当她手捧着我们的募捐款时,泪影婆娑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说道:“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我的帮助,让我度过了难关,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篇11:患难见真情初二作文

这场灾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全民排队义务捐款。涓滴之水,终能汇流成河。捐赠不论多少,善举不分先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甚至只是一个祝福。我们的爱心善举,也一定能够汇成爱的暖流,流进灾区群众的心田。让他们知道,身后有13亿人在默默的支持、关注他们。每条捐款爱心的长龙,都诠释了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每一分钱,都是用我们的爱心、牵挂与祝福凝聚而成。那是我们的同胞之情,我突然明白了一句话:萤火虫的光虽然微弱,但千万只萤火虫的光就可以照亮世界。

步步高2600万、三星3000万、中国银行向四川灾区追加捐款至2300万元、华夏董氏兄弟2300万、广汽集团捐赠2103万元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金光集团向地震灾区捐款2100万元、益海嘉里捐赠万、元援助抗震救灾、建设银行2000万、哈药集团累计捐款捐物达2000万元、百丽国际捐2000万回报社会、伊泰集团2000万、中联重科组建救援队两千万设备驰援灾区、水井坊1200万、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含泪将一张1000万港元的支票、重庆人民政府一千万元现金、佳能集团向地震灾区捐款1100万元、王老吉捐款1亿。

篇12:患难见真情中考作文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8.0级的那一场地震,让这个原本清山秀水的汶川瞬间变成了废墟:房屋倒塌了、道路裂开了,不计其数的人们被压在了这片废墟之下。整座城市笼罩在呼救声.、哭嚷声之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救援队伍迅速赶到了现场,进行了抢救。

你们被救出来了,可脸上依旧是一脸的恐惧。地震,让你们流离失所,与亲人失散,你们心里是多么无助呀!

别怕,要坚强!国家和政府会给予你们最无偿的帮助。房子倒了,还可以再建;路面裂了,还可以再修。只要坚强地活着,一切都还可以重新开始。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的微笑,就是越过障碍关注未来。”电视上,我看见了灾区人民那如花般灿烂的笑靥。他们是多么坚强呀!尽管家园被毁,公路被中断,可爱心没有中断它的步伐。它,如守护天使般笼罩着汶川以及其它的受灾地区。正是这些爱,让灾区人民坚强起来,又一次站起来,开始奋斗。

废墟中,北川中学的一对学生,他们被重重地压在水泥板下面。他们相五鼓励,相互给予对方精神的支柱。为了坚持下去,他们高声唱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歌声,包含着多少勇气呀!终于,救援人员发现了他们,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却仍推却着让对方先出去。最后,女生被先救出去,而那个男生的胳膊因被压时间长而截肢。从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那个男生迸发出来的.勇气与意志,让我看到了一种散发着耀眼光芒的精神!

学会坚强,再一次站起;学会坚强,再一次露出幸福的微笑;学会坚强,再生命一次舞动!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想想那些警察吧,他们忍受着妻离子散的痛苦,始终坚持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工作着。他们的铮铮铁骨,气让人感动:他们是多么坚强呀!

“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坚强,希望的曙光会眷顾你们的!坚强就是胜利!

我们身边,也不缺乏坚强。遇到失败,我们不会退缩,只会用微笑去面对,用微笑去化解;遇到考试失利时,我们也不会因此自暴自弃,认为自己的成绩已无可救药,而是奋发向上,争取下一次的高分;遇到困难,我们也不会哭泣,也不会气馁,只会在心中默默地为自己加油……

篇13:开放作文与真情表达

关键词:开放,作文,真情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笔者认为写作训练必须使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过程与乐于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笔者就从三个方面具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丰富素材, 乐于表达

当下写作教学的现状是很多孩子提起笔来无话可写;提起习作他们更是愁眉苦脸。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就必须开放学生的作文环境, 创建习作乐园, 让学生拥有更多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那么, 我们怎样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乐于表达呢?

1. 会读善记, 向课本要好词佳句。

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这些文章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载体。要想让学生爱上写话, 首先要让学生爱上这些课文, 让他们在欣赏阅读、朗读感悟中完成对词句的理解, 进而产生积累这些好词佳句的愿望。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话素材, 他必然会产生表达的愿望, 这时日记就会成为他们倾吐真情的最佳平台。积累词汇既是课堂教学的内涵也是课堂教学的外延, 教师布置与学生选择相结合, 最终达到丰富写作素材的目的。其实, 要想积累很多的词句, 单单是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上。低年级的小朋友教师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注音的读本, 中高年的学生则可以根据他们的阅读需要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本。

2. 教师推荐, 交流积累心得。

教师在学生阅读课内外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呢?当然是可以作为他们阅读的推荐者、引导者。首先是孩子们阅读的推荐者, 教师要结合课程需要给孩子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本, 和孩子们一起定下一个个阶段阅读目标, 并根据孩子们的阅读需要写下阅读目录。其次是孩子们阅读的引导者,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阅读过程, 给他们一些阅读提示甚至是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阅读小问题。

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并在各自的笔记簿中记下一些自己喜爱的词句。每过一段时间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交流自己的积累心得, 这里的心得既可以是自己喜欢的词句, 也可以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怎样写作的小启示。大家在交流过程中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读写结合, 重视体验

笔者认为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引导他们在积极的读书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我们还需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 随时记下自己心中的感受与体验。学生通过多读、多思, 有了思想、情感、语言的积累, 他们就会有一吐为快的冲动, 他们写出的文章将会闪耀着情感的光辉。

1. 阅读与内化。

重视阅读体验是搞好写作的基础, 也是学生积累思想、情感、语言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怎么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写作,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对于一些优秀作品, 学生还要反复读, 反复咀嚼, 还需“入情入境地读”。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多读不断地丰富思想、情感, 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内化别人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

2. 课堂生成与小练笔。

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体, 预设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有了教学中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 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 故而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生成进行写话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 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 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课堂教学中的一次小突发事件, 一次小偶然也可以成就一次小练笔。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 我本来正在上语文课, 应很多孩子的要求我们来到操场上开展了一次观察雪景活动。活动结束以后, 我请同学们说说这次活动的收获并且请他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在周记本上。我说:“喜欢画的就画画, 喜欢写的就写几段话。”很快, 大家的作品交上来了, 有的同学在周记上画了美丽的雪景, 有的同学写下了美妙的文章。

这就是课堂, 这就是生成, 谁又能料想一次小意外会成就一份意外的收获呢?这份收获既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学生的收获在于提高了写话能力,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的收获是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作文评改, 放飞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的修改, 把作文的评改当作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品味写作快乐的有效途径。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作文的相互评改和自我评改。在每次作文评改课中, 我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 孩子们充当课堂小主人。他们先在小组内展开交流, 小组内同伴互相修改文章;然后由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朗诵自己的作品, 其他组同学可以针对朗诵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肯定意见和修改意见;最后由“班级小作家协会”的成员投票推选出“每周作文之星”。获选的同学要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 感言可以包含自己的写作小秘诀、小困惑等等内容。

那么, 老师在作文评改课中做些什么呢?他可以即兴写下抒情评语以激励学生, 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希望。这时的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者而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是学生文章的欣赏者。这时的学生把课堂当成自己放飞快乐的乐园, 他们爱上了作文评讲课, 更爱上了写作。

四、抒写结语

篇14:快乐体验 真情作文

一、以“阅读”为基础,激发学生积累意识,培养语感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道出了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个人如果

没有丰富的语汇作积淀,尽管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但是他也无法准确而生动地以书面形式进行表述,又怎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呢?因此,我在教学中,以“阅读”为基础,在加强“课内”阅读指导的同时,将阅读引向课外,注意培养学生积累意识,以丰富学生的语汇。我不但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把阅读方式扩大到信息化社会的各种类型,努力使学生获得尽可能丰富的、间接的生活经验和信息,吸收思想,培养语感。我采用的方法是:第一,开设班级图书角,发动全班学生捐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书源。第二,开办电脑培训班,为学生创造上网阅读、查找信息资料的条件。第三,增设课外阅读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

间。经过两年的实验,学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他们的视野开阔

了,知识面宽广了,因此,写出的文章词汇丰富,语言幽默、诙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

二、以“兴趣”为先导,树立学生写作文的信心和勇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人智慧的火花,兴趣是探索真理的动力。对于刚接触写作或作文程度较差的孩子来说,我觉得初始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其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克服惧怕作文的心理,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敢写、想写、乐写。我采用的方法是:第一,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作文就是说话,不用害怕”“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等通俗、朴实的标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气氛。第二,在教学中淡化程序化的作文技巧的指导,让学生随意选题,不拘文体,自由作文,即降低标准。第三,赏识每一位学生及其作品,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我也能行,并时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和体验,培养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真正达到“爱写、能写、乐写”的境界。

三、以“生活”为原型,加强生活与作文的联系

丰富生活,提供素材。人是生活的主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加强生活与作文的紧密联系,如带学生去野外踏青、放风筝、野炊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使学生意识到时时在作文,处处有作文。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写自己的思想和想表达的内容,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使作文成为学生认识生活、发现自我的良好途径。

四、以“评价”为推动,促进学生真情作文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为此,我在进行真情作文指导时,遵循开放性原则,确立了作文态度的主动性、内容的真实性、思维的创新性、语言的得体性这四个作文评价目标,并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大胆尝试教学,常常以赏识的眼光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评价每一位学生的每篇文章,而且对学生的每篇文章的批语都力求饱含真情。

五、以“真情”为核心,扎实进行真情作文训练

写作的源头是情,情由事生,情由景生,我们是为情感而作文,而不是为作文而有情感。两年来,我紧紧围绕“真情”这一核心,开展了一系列作文教学活动,扎实地进行了真情作文研究。第一,邀请专家为全校师生作报告,营造轻松作文的氛围,牢固树立“平平常常才是真,实实在在才是好,自自然然才是美”的作文思想。第二,引导学生收看与“真情”有关的栏目,如《实话实说》《沟通无限》等,让学生体会人间真情,受到人格的熏陶。第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带学生到野外踏青、野炊等,开阔学生视野。第四,开展真情日记展评活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善于表达、乐于动笔。第五,开展真情作文评选活动,鼓励学生在日记或作文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经过两年的实验与训练,学生的眼睛亮了,头脑活了,嘴巴巧了,小手勤了,写作热情高了。他们再也不用为作文而犯愁了,而且写的文章感情真挚,富有个性,而这些都得益于学生对生活的快乐体验。

上一篇:四亮四评实施方案下一篇:医院护理专业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