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品账务处理规定

2024-04-11

关于礼品账务处理规定(精选6篇)

篇1:关于礼品账务处理规定

礼品的帐务处理

企业通过送礼活动辅以经营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如何纳税则是个敏感问题。

不管送礼行为是企业的主动意愿还是被动适应,根据规定,企业的送礼支出都应该规范做账并依法纳税。

一、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代扣代缴。税率为20%

税务专家介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57号)的规定,单位和部门在年终总结、各种庆典、业务往来及其他活动中,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对个人取得该项所得,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的“其他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代扣代缴。

按照规定,收礼的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通常情况下是由送礼的人代扣代缴。但按中国人的处事方式,送礼者一般不太好意思让收礼者来承担个税,都会选择税后支付的方式,因此这样会增加企业的礼品支出成本。为了减轻成本,企业惯用的手法就是在购买礼品的发票上写成„办公用品‟,记入„管理费用———办公费‟,以此来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

不仅如此,一些企业还想方设法把礼品费用列支在业务招待费中,以逃避纳税责任。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于是,很多企业都在这60%和5‰上下工夫,在这一比例范围内大量列支礼品、办公用品和会议费等费用,并用笼统名称的发票入账。而且企业大多抱着这样的心态:把礼品支出列在业务招待费中,涉及的税款数额一般不大,处理形式也比较灵活,只要多玩点花样,既能满足消费,又可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而且风险不大。

据了解,税务部门在检查企业纳税情况时,一般都是根据纳税人提供的发票来确定。如果发票上没有注明是“礼品”,礼品的个人所得税将无从征收。

二、笼统名称或无明细清单的发票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相关费用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

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同时,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取得的只有笼统名称或无明细清单的发票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相关费用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实,企业就要面临惩罚。

税务专家提醒企业,一定要妥善处理礼品的发票,注意收集礼品用途的证据。礼品不是实物名称,填写为礼品的发票(如同填写“办公用品”一样)一般不得作为报销凭证。假如一次购进礼品的数量很多,则品名栏目可以简写“礼品”,但同时应附盖有对方公章的销货清单,经审批后方可入账。

规范做账所得税增值税一个也不能少

三、涉及3个税种: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那么,企业的送礼支出到底涉及哪些税?企业究竟该如何纳税才能避免潜在的税务风险?

税务专家介绍,企业的礼品支出主要涉及3个税种: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首先,严格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务局有关人士提醒,企业向客户、生意伙伴、高级员工赠送礼品,尤其是一些价格较高的礼品,切记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具体按《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的“其他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假设某企业赠送给客户(单指个人)一款手表,价值为8000元,企业应为客户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600元(8000×20%)。

四、分清礼品是自产或是外购(要缴纳增值税)

其次,分清礼品来源正确缴纳增值税。企业在送礼时会分为将自产货物送人和外购货物送人,这两种情况的账务处理不同,涉及缴纳的增值税也不同。

1、如果企业将自产的货物作为礼品送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因此,企业将自产的货物作为礼品赠人时应该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但该自产货物的进项税可以抵扣

2、如果企业送出的礼品是外购货物,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 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个人消费包括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因此,企业将购进的货物作为礼品送人属于个人消费,其购进货物的进项税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如果购进时已经抵扣,则应在礼品送人时将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

五、企业所得税(缴纳企业所得税)

最后,礼品支出费用还涉及企业所得税。企业送礼在企业所得税处理上要注意一点,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如果是外购的礼品,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需要明确的是,企业用于交际应酬礼品支出费用并非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因此,企业外购礼品赠送给客户个人的行为,属于用于交际应酬需要视同销售计征企业所得税,同时按业务招待费的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篇2:关于礼品账务处理规定

企业通过送礼活动辅以经营的行为无可厚非,但如何纳税则是个敏感问题。税务人员在检查企业纳税情况时发现,一些企业在送出礼品后忽略了缴纳相应的税款,不仅造成税款流失,而且给企业平添了不少税务风险。不管送礼行为是企业的主动意愿还是被动适应,根据规定,企业的送礼支出都应该规范做账并依法纳税。但税务部门在检查企业纳税情况时发现多数企业在礼品支出方面账目不规范逃避缴纳税款的现象非常普遍。

税务专家介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57号)的规定,单位和部门在年终总结、各种庆典、业务往来及其他活动中,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对个人取得该项所得,税率为20%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代扣代缴。

对此,部分企业负责人很不理解,认为缴纳个人所得税是个人应尽的义务,与企业有何关系。“其实这也是个误区。”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我国纳税申报主体有两类。一是纳税人,企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而成为纳税申报的当然主体;二是扣缴义务人,由于负有代扣代缴义务,而被法律规定为申报主体。因此,无论是纳税人,还是扣缴义务人,都必须依照税法如实办理申报和纳税事宜。

按照规定,收礼的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通常情况下是由送礼的人代扣代缴。但按中国人的处事方式,送礼者一般不太好意思让收礼者来承担个税,都会选择税后支付的方式,因此这样会增加企业的礼品支出成本。为了减轻成本,企业惯用的手法就是在购买礼品的发票上写成“办公用品”,记入“管理费用———办公费”,以此来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

不仅如此,一些企业还想方设法把礼品费用列支在业务招待费中,以逃避纳税责任。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于是,很多企业都在这60%和5‰上下工夫,在这一比例范围内大量列支礼品、办公用品和会议费等费用,并用笼统名称的发票入账。而且企业大多抱着这样的心态,把礼品支出列在业务招待费中,涉及的税款数额一般不大,处理形式也比较灵活,只要多玩点花样,既能满足消费,又可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而且风险不大。

据了解,税务部门在检查企业纳税情况时,一般都是根据纳税人提供的发票来确定。如果发票上没有注明是“礼品”,礼品的个人所得税将无从征收。“但企业乱开发票逃税的行为实际上隐含着很大的涉税风险,如果被查实将受到处罚,企业不应该在税收上玩火”。税务局的相关人员明确表示。

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同时,按照《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取得的只有笼统名称或无明细清单的发票属于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相关费用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实,企业就要面临惩罚。

税务专家提醒企业,一定要妥善处理礼品的发票,注意收集礼品用途的证据。礼品不是实物名称,填写为礼品的发票(如同填写“办公用品”一样)一般不得作为报销凭证。假如一次购进礼品的数量很多,则品名栏目可以简写“礼品”,但同时应附盖有对方公章的销货清单,经审批后方可入账。

规范做账所得税增值税一个也不能少

那么,企业的送礼支出到底涉及哪些税?企业究竟该如何纳税才能避免潜在的税务风险?税务专家介绍,企业的礼品支出主要涉及3个税种: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企业应该根据礼品的来源和类型,正确规范做账,依法合理地缴纳各项税款。

首先,严格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务局有关人士提醒企业向客户、生意伙伴、高级员工赠送礼品,尤其是一些价格较高的礼品,切记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具体按《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的“其他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假设某企业赠送给客户(单指个人)一款手表价值为8000元,企业应为客户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600元(8000×20%)。其次,分清礼品来源正确缴纳增值税。企业在送礼时会分为将自产货物送人和外购货物送人,这两种情况的账务处理不同,涉及缴纳的增值税也不同。如果企业将自产的货物作为礼品送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因此,企业将自产的货物作为礼品赠人时应该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但该自产货物的进项税可以抵扣。

如果企业送出的礼品是外购货物,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个人消费包括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因此,企业将购进的货物作为礼品送人属于个人消费,其购进货物的进项税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如果购进时已经抵扣,则应在礼品送人时将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

最后,礼品支出费用还涉及企业所得税。企业送礼在企业所得税处理上要注意一点,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如果是外购的礼品,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篇3:关于礼品账务处理规定

一、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 ——固定资产 》第二十条和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二十条规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无形资产根据其使用寿命可分为两类。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可以在其使用寿命内选用直线法、产量法等方法进行合理摊销,如果无形资产已经计提了减值准备,应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第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理,调整未来期间的摊销费用并合理进行分摊。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需要进行摊销,如发生减值,计提减值准备即可。

二、商誉

企业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结合与其他相关的资产组进行商誉减值测试,《资产减值》 准则第二十五条对其测试步骤有详细规定。

例1: 甲企业于2013年1月1日以3 0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乙企业75%的股权,购买日乙企业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750万元, 没有负债和或有负债。 乙企业2013年末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 5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 500万元,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 经确定2013年末乙企业的可收回金额为2 100万元。 假定乙企业所有资产被认定为一个资产组 (包括商誉),请于年末进行减值测试并进行账务处理。

1.确定乙企业(资产组)在2013年末的账面价值。

甲公司在合并报表中确认的商誉=3 000-2 750×75%= 937.5(万元)

合并报表反映的账面价值=2 500+937.5=3 437.5 (万元)

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3 000÷75%-2 750) ×25%=312.5(万元)

资产组的账面价值=3 437.5+312.5=3 750(万元)

2.乙企业的可收回金额2 100万元低于其账面价值3 750万元,应确认的减值损失为1 650万元,其中分摊到少数股东权益的为312.5万元, 归属于甲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为937.5万元。 商誉减值的账务处理为 :

借: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9 375 000

贷:商誉减值准备9 375 000

3.剩余的减值损失400万元(1650-312.5-937.5),应在乙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之间进行分摊。

固定资产应分摊的减值损失=400×(1 500/2 500)=240 (万元)

无形资产应分摊的减值损失=400×(1 000/2 500)=160 (万元)

乙企业的账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2 400 000

———无形资产减值损失1 600 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 400 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 600 000

三、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处理分两种情况:对子公司、 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即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投资情况应当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投资情况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要注意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和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不同规定。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与《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都涉及长期投资,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投资大多是债权性质的,而股权性质的投资尤其是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投资由《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范;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方面,《资产减值》准则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规定也不同,《资产减值》准则中规范的资产减值是不可转回的,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是可以转回的。

四、投资性房地产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按照《资产减值》 准则的规定进行减值处理,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但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根本没有关于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问题。笔者认为,按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不管公允价值上升还是下降, 账面上显示的都是对投资性房地产当前价值的反映,因此该类投资性房地产没有计提减值准备的必要,同时也不计提折旧或摊销。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日对其公允价值进行测试,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对其差额进行反映。

五、存货

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不需要做账务处理, 若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应按其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根据 《存货》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 ,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 ,应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导致金额恢复增加的影响因素与之前确认损失的影响因素不一致,则不允许将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六、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

建造承包商正在建造的资产, 类似于工业企业的在产品,性质上属于存货,因此在实务处理中,当预计总成本大于总收入时,按其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而当合同预计损失减少时(也就是总成本和总收入的差额变小时),在原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做相反分录。 合同完工时,应将已提取的减值准备冲减合同费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

例2:甲公司于2010年7月1日承建乙公司的一栋职工宿舍楼, 合同总收入500万元, 合同预计总成本400万元,预计在2011年底完工。 2010年工程成本156万元,其中工资40万元, 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116万元;2010年末应收工程款130万元,实际收到115万元,由于物价大幅上涨,预计合同总成本上升为520万元(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核算)。

1.借:工程施工——办公楼156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400 000

银行存款1 160 000

2.借:银行存款1 150 000

应收账款150 000

贷:工程结算1 300 000

3.2010年末按完工程度确认收入 。

完工进度=本年度累计发生的合同成本/合同总成本= 156/520=30%

当期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30%-以前年度累计确认的收入=500×30%-0=150(万元)

当期合同费用=合同预计总成本×30%-以前年度累计确认的费用=520×30%-0=156(万元)

当期确认的毛利=当期合同收入-当期合同费用=150156=-6(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1 56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 500 000

工程施工———毛利60 000

本期预计合同损失=预计总损失-已计入成本的损失=520-500-6=14(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4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140 000

七、金融资产的减值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的账务处理

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减值准备”或“坏账准备”科目。 转回时做相反的分录。

例3: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向A银行借款1 000万元,期限4年,实际收到款项950万元,合同年利率为10%。 A银行将这笔贷款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 , 初始确认该贷款时确定的实际利率为10.6%。2011年12月31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A银行认为对甲公司发放的贷款将发生减值,并预期2012年底将收到利息100万元,2013年底仅能收到500万元本金。

1.确认减值损失前 ,先计算A银行对甲公司贷款的摊余成本。

2010年1月1日,摊余成本为95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 , 摊余成本=950+950×10.6%-950× 10%=955.7(万元);

2011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955.7×(1+10.6%)-950× 10%=962(万元);

根据以上计算,确认减值损失前的摊余成本为962万元。

2.计算A银行预计收到的现金流量现值。

100×[1/(1+10.6%)]+500×[1/(1+10.6%)2]=499.17(万元 )

3.2011年12月31日,A银行应确认的贷款减值损失=962-499.17=462.83(万元)。账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4 628 300

贷:贷款减值准备4 628 3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篇4: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

【关键词】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所得税处理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它主要指的是企业为资本增值或赚取租金,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内容是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成本模式及公允价值模式是后续计量中主要采用的两种模式,而一个企业的首要任务是采用一种模式对其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因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不同,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的差异常会造成,因此,在会计期末企业需要重新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1. 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及后续支出

1.1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应当按照成本进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主要包括企业外购和自行建造两方面。对于企业外购房地产的实际成本主要包括相关税费、购买价款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它支出。如投资性房地产是同时进行外购、外出租或用于资本增值,应当在购入日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加以确认,否则应先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加以确认,直至出租或准备增值后转让时才能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对于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该房地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为其成本的主要构成。如自行建造或开发活动完成的同时对房地产开始出租,应将自行建造或开发完成的房地产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否则应先作为固定资产、开发产品加以确认,直至出租时才能从固定资产、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1.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相似。如后续支出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应将其资本化,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企业对某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扩建等再开发且将来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在再开发期间应继续将其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再开发期间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如后续支出不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条件的,应将其费用化,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从形式上看,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是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两种模式,对于同一企业而言,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只可以取其中的一种进行。而企业通常采用的是成本模式,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2.1成本模式下的后续计量

通常情况下,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会采取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时,应按期(月)计提折旧或摊销(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另外如投资性房地产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计提减值准备,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投资性房地产,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其减值损失。

2.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后续计量

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其二是能够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合理的估计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时,应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并且不计摊销或折旧。

3.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在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时,如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其改变,可以将非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非投资性房地产,主要为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由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存货改为出租,由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由固定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由无形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四种转换形式。因后续计量模式不同,投资性房地产在转换时分为成本模式下的转换和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

3.1成本模式下的转换

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无论采用哪一种转换形式,都应按照转换日的账面余额进行结转,已计提折旧或摊销,计提减值准备或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一并结转至相对应的会计科目中。

3.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

当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该项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入账,同时结转已计提的的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或存货跌价准备,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4. 投资性房地产相关所得税的处理

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因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故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计税基础的确定类似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4.1成本模式下的暂时性差异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应按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按期(月)计提折旧或摊销,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计提减值准备。而税法规定,除了可以扣除按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或摊销外,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于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另外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中已出租的建筑物,会计上可以按照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计提折旧,而税法中除某些按照规定可以加速折旧的情况外,基本上可以税前扣除的是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的折旧。会计上的折旧年限是由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的,而税法则规定了最低折旧年限。因此折旧或摊销年限的不同处理及减值准备的提取等都可能造成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

4.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暂时性差异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而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除了可以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或摊销额外,不含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因此也造成了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4.3递延所得税的确定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的,应将两者进行比较,并且分析其中主要的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应分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金额,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进行比较,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后续支出、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相关所得税处理等几方面,根据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和现行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了简单阐述。以上仅仅是本人的一些分析与判断,日后,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要求有相同经验的人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经验,对所述的内容加以补充,共同探讨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 高文平.《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篇5:关于礼品账务处理规定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

账务处理暂行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规范单位会计核算,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以及现行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规定。

一、设立“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在资产类(资金占用类)增设“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事业单位编号125,行政单位编号115,建设单位编号235)。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时,借方登记单位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贷方登记下年度实际支出的冲减数;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时,借方登记单位零余额账户注销额度数,贷方登记下年度恢复额度数(如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借方需同时登记两者差额,贷方登记下年度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

二、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单位年终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作相关会计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

2.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3.建设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等——财政直接支付

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后,行政事业和建设单位发生实际支出时,借记支出类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科目。

三、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一)年底额度注销账务处理

1.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单位年终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相关注销额度的会计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建设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如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间的差额作相关会计分录:

(1)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拨入经费——财政授权支付

(2)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3)建设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等——财政授权支付

(二)恢复额度账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单位依据下年度年初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相关恢复额度的会计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2.事业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3.建设单位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三)如下年度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作相关会计分录: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四、年终结余资金及其分配的账务处理按照财政财务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五、正式批复后的结余资金数小于已恢复的额度数,作调减结余资金和已提取基金的账务处理。

六、本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篇6:关于账务处理的一些心得

一、填制凭证的坏毛病:

1、不闻不问,埋头做账

典型表现:拿到原始票据,也不问清票据所代表经济业务事项的来龙去脉就做账。

2、根据单据种类做账

典型表现:凡是餐饮票都计入业务招待费

做账时应该按业务的性质来确定成本费用的归集科目,而不是根据单据的种类来确定会计科目。如餐饮票可能是业务招待费,也可能是职工福利。

3、凭证摘要写得不清楚

典型表现:摘要要素不齐、含糊不清,有时连最基本的时间、人物、事项都不写。如“报销费用”。

危害:摘要写得不清楚,不利于日后查账,更不利于分析取数。例如:销售部门报销展会费用时,摘要只是写“销售部报销展会费用”,如果销售部对费用支出有疑问时,财务只得将报销凭证一一翻出与销售部对账,如果在摘要写得很清楚(如:龙逸凡报销2013XX展会费用),则仅看摘要就可核对,避免无谓的劳动。又如:支付货款时,摘要只写“支付货款”,则不知道是为生产支付的货款还是为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货款,手工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就无从判断。

4、凭证摘要写得太清楚

典型表现:无税务风险意识,摘要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某些时候,凭证摘要应该写得象雾象云又象风,否则就会象沐浴阳光温暖的冰块,全然忘了自身在逐渐地消融,最终化为一缕空气。

5、将不同事项登在同一张凭证

6、将多笔金额合并成一笔

典型表现:将多笔现金或银行存款合并成一笔记账。

什么?这个也算坏毛病。是的,尽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一条

第三款规定可以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记账凭证,但这是理论上的,实际工作中不可以,除非你想通过无尽的查账、对账来消磨你漫长的人生。

7、按报销单合计金额入帐,不按部门拆分

8、金额错误时调整分录仅按差额调整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一条第五款规定:如果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

是的,理论上是可以这样,但在实际工作中,你会发现这会给日后查账时带来无谓的烦恼。

二、填制凭证的误区:

误区1:所有的白条都不能入账:

什么是白条?通常意义上讲,白条就是指在白纸上书写的收支证明(或收发证明)。很多财务人员认为所有的白条是不可以入账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支付对方是个人且不属于应税劳务的支出是可以用白条入账的,而并不需要发票。如:

①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偿、赔偿费用。

如拆迁赔偿、青苗补偿费;但需有相应的赔偿协议等证明文件。②独生子女补助、取暖费补助、防暑降温费等补助;

③抚恤金、救济金等福利补助;

④离职补偿;

⑤丧葬费;

⑥死亡赔偿;

⑦按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罚款。

可根据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仲裁机构的裁定书、双方签订的提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协议、双方签订的赔偿协议等书面文件,作为记账的依据。

如对以上有疑问,请翻阅《税收征管法》第十九条规定、《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还可参看江苏省地方税务局2011年12月21日颁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苏地税规

[2011]13号)[注:这是目前对扣除凭证规定较系统较详细的地方法规。误区2:收据不能做为记账的凭证

凡是收据就不能做为记账的凭证?不是。有此观念的同志是将做账与税前扣除相混淆了,理由如误区1所述,不赘述。

凡是收据都不能税前扣除?非也。部分收据,如政府部门开具的专用票据也是可以税前扣除的,例如:

①由政府各部门开具的收费票据;

②由各事业部门开具的收费票据;

③捐赠收据;

④工会经费收据;

⑤法院的诉讼费、执行费、收款收据;

⑥军队收据;

具体规定请参见财综[2010]1号《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误区3:收谁的钱挂谁的账(向谁开票)

正常情况下,是收谁的钱挂谁的账,但也有例外,如委托代收、委托代付的情况,这时就不能收谁的钱挂谁的账。故,填制凭证时一定要问清楚业务事项。

误区4:职工借款出差回来报账后单位不开收据。

职工借款出差,出差回来后,用票据报账,多退少补。不管员工是否交回现金,均应该开给冲账收据。否则,假如财务入账错误或将票据弄丢后,出差员工就有口难辩,无法证明自己借款已冲销。

误区5:从A公司采购货物、却将货款付给A的老板或员工

此种情况除非有A公司的委托收款证明,否则一旦A公司追索货款,将有口难辩,还得再付一次货款。

误区6: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需要发票

此类补贴津贴,不需要发票。但是要注意个税问题。差旅费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具体标准按照财政部规定执行。而误餐补助要分情况对待:根据财税(1995)82号文件规定: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误区7:凭证后必须附原始凭证

不完全正确。凭证后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外必须附原始凭证,有些业务不一定有发票类的原始凭证,还可能是外单位做的分割单。参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一条第三款第四款 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如果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几张记账凭证,可以把原始凭证附在一张主要的记账凭证后面,并在其他记账凭证上注明附有该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的编号或者附原始凭证复印件。一张原始凭证所列支出需要几个单位共同负担的,应当将其他单位负担的部分,开给对方原始凭证分割单,进行结算。

误区8:冲销凭证反向蓝字冲销

做冲销凭证时应该同方向红字冲销,而非反向蓝字。

只有同向红字冲销,科目余额表借、贷方向的发生额才会准确地反映真实的数字。

三、填制凭证应具备的素质

1、望闻问切:

填制凭证前应先仔细审查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不是简单的加计金额、看费用是否符合公司的报销制度。而应该象福尔摩斯探案一样对凭证进行审查。这需要我们具备医生“望闻问切”的本领。

望:仔细审查凭证,主要审查票据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还有各项要素是否填写齐备、准确。报销程序是否合理,签字是否完备、审批权限是否适当等等。

闻:此闻者,听也,非嗅也。一般来说部门主管对业务的真实性负责,财务部门无法一一确定业务的真实性,但要将票据所反应的经济业务与自己的所知所闻相印证,如有不符,应仔细询问并核实。这就需要平时多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多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

问:审查凭证时一边审查,一边与报销人聊天,尽量多问。对有疑问的地方要多方询问并相互印证。

切:是指运用逻辑分析和职业判断。审查票据要素(时间、地点、金额、票据号)与业务内容是否相符,对各要素的合理性做出职业判断。例如过路费票据的审查,要仔细审查票据的时间、地点与其路线是否相符,对出租车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时间相核对。如果某业务员报销定额票据较多、或出租车票较多,怀疑其有虚报行为,还可将其最近几个月报销的此类票据一一登记在Excel中,按票据号和发生时间排序。是否虚报,立马知晓。

2、全局观:要有全局观,费用报销时就要有预算控制的意识。招待费、广告费等还要时刻关注是否超所得税扣除限额。

3、税务筹划理念:税务筹划本应在业务发生前,但做为补救措施,会计凭证的制单人应该是守门员,业务已经发生,在填制凭证时就应督促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至少要从形式上满足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减少税收支出、避免税务处罚。

4、后期服务理念:填制凭证一定要有后期服务的理念,方便后期查账。因而一定要核算规范合理、摘要清晰明了,摘要中时间、人物、单位、事项(甚至数量、单据号)一定要齐备,否则后期查账非常麻烦。

5、风险防范意识:填制凭证时一定要有税务风险、法律风险意识。你懂的,不详述。

四、凭证填制的实战技巧:

1、摘要根据实际情况该详细的详细,该模糊的模糊。

2、某些凭证应从中间科目过账,以便查账、统计。如现款销售,也从“应收账款”过一下;发放工资或福利,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过一下。

3、错误凭证调整或冲销应在原始凭证备注说明。

4、替票问题的处理

□□□□□□□□□□□[此处作者删除XXX个字] J

五、其他规范事项:

1、凭证附件的张数如何计算。

记账凭证附件张数计算的原则是:没有经过汇总的原始凭证,按自然张数计算;经过汇总的原始凭证,每一张汇总单或汇总表算一张,因为原始凭证张数已在汇总单的 “所附原始凭证张数”栏内已作了登记。

2、原始凭证丢失的处理方法

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开具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才能代作原始凭证。如果确实无法取得证明的,如火车、轮船、飞机票等凭证,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3、票据审核后的处理。

视情况而定,有退回、报销、作废三种情况。

① 退回:单据不齐(应附而未付)、签字不全,退回报销人补充完善。② 报销:完全符合要求则直接报销;如果单据齐全,签字齐备,只是个别票据不能报销,则不能直接涂改报销金额,也不应退回报销人重新填报、重新走签字流程,而应在报销单上写“核报金额XX元”后报销。③ 作废:如果报销人弄虚作假,经核实后,则直接作废,不予报销。

4、几个单位共担电费和物业代收电费的处理

公司与其他企业、个人共用水电的,可凭租赁合同、共用水电各方盖章(或签字)确认的水电分割单、水电部门开具的水电发票的复印件、付款单据等入账。

上一篇:16字励志高考语录下一篇:来世盼得桃花下情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