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2024-05-23

公司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共9篇)

篇1:公司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黄花乡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2010年11月15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甘肃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黄花的总体目标,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黄花乡总土地面积139037.9亩,耕地面积48713.6亩,林业用地54532.7亩,其中退耕面积24579.3亩,荒山造林29953.4亩。种草面积24300亩,果园面积8317.2亩。“十五”以来,随着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两大工程的实施,我们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方针,加快了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林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模显著。截至2005年底,全县累计完成工程建设54532.7亩,其中退耕造林24579.3亩,荒山造林29953.4亩。农民人均享受520元。

——果产业发展迅速。全乡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 0.87万亩,杏树栽植面积2650.0亩,果品栽培技术推广和行业管理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全乡林业产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林业经济也有了快速发展,但林业产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结构不

合理,群众的收入增长缓慢、市场建设与产业服务体系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森林分类经营为重点,强化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第一产业,积极发展二、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发展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升产业质量,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林业生态建设带动林业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实现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相互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2、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原则。引导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吸引外资发展林业产业、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发展公司加农户、工农贸一体化模式和订单林业,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培育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好宣传工作,打造“绿色”品牌,形成整体优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竞争里和市场占有份额。

4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合理布局原则。发挥区域优势,合理配置资源。

5、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三、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2010年全乡林业以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为基础,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建成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市场配置资源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基本建立,林业主导产业链基本形成,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林区经济稳步增长,林区群众收入大幅度提高。

(二)具体目标和任务

全乡建设林业4大产业

1、以苹果树为主的经济林。到2020年,苹果树栽植面积达到1.8万亩亩,产量达到9万顿,人均纯收入3000元。

2、刺槐,到2020年,刺槐栽植面积达到5万亩。

3、核桃,到2020年,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000亩。

4、杏树,到2020年,杏树栽植面积达到0.4万亩。

四、主题产业布局

全乡的林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东杏(塬面发展杏树为主的林产业)、南苹(水磨坡、高家坡、黄化塬中西坡)、西核(黑河川区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北刺(凉水泉村以刺槐为主的林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各种社会主体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合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条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有企业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产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稳定自留山政策,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自留山的林木一律归农户所有,对目前仍未造林绿化的自留山,要采取相应措施限期绿化。在非林业用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简化审批程序,其经营方式、采伐方式等享有充分的自由权,林业部门要为其办理确权发证等相关手续,搞好服务。

(二)培育扶持龙头产业,打造精品工程。大力开展技术、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服务,提高名、优、特、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效益。按照标准从严组织生产,打造绿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和其他中介组织的职能,协调加工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共同制定对外营销策略,不断扩大出口规模。从调整布局入手,对林业产业实行战略性重组,改变目前从左的散、乱、差无序局面,促进产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外向型方向发展,减少重复和浪费。

(三)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加快林业产业发展速度。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林业产业开发,盘活

可利用资源,创办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林产企业。放宽金融信贷和税收政策,认真落实农户多种经营项目小额贷款。减轻企业负担,禁止对林事企业个中形式的摊派和附加收费。对需要配套的林业建设项目,要保证资金足额到位。财政支农资金要加大对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让利于农、调动农民投资投劳发展林业产业的政策措施。

(四)进一步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发挥我乡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旅游。在完善现有的菩提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包装打造新的旅游项目。根据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既注重建设大型、高水准的旅游基地,以提高旅游知名度,吸引全国游客,同事注重建设中小型旅游基地,包括生态观光园区、种苗花卉繁育园区、风景小区、生态休闲区、狩猎区等形式多样、星罗棋布的旅游网点,为城市居名节假日提供各具特色的度假旅游场所。通过争取立项,引进资金,搞好景区、景点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和网络信息手段,加强市场分析预测,发展订单林业,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加快林产品销售服务网络建设,培育批发商、代理商、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等个中林产品经销主体,建立林产品批发市场和特色林产品集散地,开展电子商务,发展公司加农户、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六)加大科技兴林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林业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通过体系创新调动人员从事林业产业开发的积极性。抓

住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关键环节,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攻关,推出一批新成果。加强科普工作,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开展送科技活动。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辐射力的林业高薪技术、高产高效示范园。抓好名特优新经济体、速生体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快林业化进程。改造林业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与方式。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研制开发加工制品,演唱产业链,全方位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篇2:公司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2011——2015年的“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为目标,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中心,以

城镇、通道、村庄绿化为重点,为把××建设成生态宜居坝上中心城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把××建成生态宜居坝上中心城市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深化改革分类经营、分区实施,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强林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林业科学发展,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把××建设成山、水、草、林、园为一体的生态宜人坝上中心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思路

按照全县东南部沿坝、中北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区三个不同类型区地形特点和现有“两带一网一片”格局,完善全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做到以林业项目为载体,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建设,实施低质林改造项目工程,创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坝上高寒区千亩城乡用苗基地,完善建立森林消防体系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全面提升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整体水平。

三、发展目标

2011——2015年5年期间,计划安排工程造林面积4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到2015年新增有林地30万亩,全县实有林地达到184万亩,“十二五”末全县森林覆被率达到31%。

四、规划项目

(一)加强林业工程建设:一是围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风固沙功效,以大西湾、大河、单晶河、海流图、两面井、公会等6个西部乡镇为重点,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十二五”内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0万亩,匹配荒山造林10万亩。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在沿坝的战海、三号、大囫囵、白庙滩、小二台、郝家营、油篓沟、台路沟8个乡镇和坝头林场,5年完成封山育林15万亩。

(二)推进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充分开发利用全县现有60万亩沙棘工业原料林资源,2012年前引进沙棘深加工项目1个,项目投资3000万元,年创产值5000万元。二是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基地建设,在2011——2013年发展种植文冠果、药材等基地达到2万亩。

(三)加快低质林改造项目建设:为使全县现有的30万亩成、过熟林的低质林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2011年积极向国家、省林业局申报低质林改造项目,争取实现当年申报、当年立项实施,以每年改造2万亩的目标,投资1亿元,分5年实施,到2015年完成低质林改造面积达到10万亩。同时利用更新的木材,投资4000万元,建高密度板加工企业项目1个,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

(四)创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一是投资3164万元,经过2011——2013年3年的创建,将安固里淖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投资4亿元,到2014年将桦皮岭省级森林公园和西郊森林公园建设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建设××坝上高寒区千亩城乡用苗基地:结合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从2011年开始,组织实施建立“千亩苗圃”项目工程,项目规划总投资3000万元,利用3年时间,建成一个面积1000亩乔灌、林草、观叶、观花、常绿、落叶的城乡绿化种苗基地,年产各类苗木100万株,年产值达5000万元。

(六)建立森林消防体系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一是在2011年——2012年,投资500万元,建设完成县级森林消防指挥中心1个,规范化的的森林消防器材库8个,实现森林消防全覆盖。二是投资100万元,在2012年前,建设完成县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1个、森防基层站18个,聘用观察员36名,实现森防检疫信息网络化管理。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十二五”期间,全县林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秀美山川”和“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目标,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依靠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和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展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新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行政领导和技术指导,建立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森林覆盖率净增长量列入各乡镇目标考核责任状,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二)依托工程造林,强化生态建设。要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全面协调发展。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

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加快建设综合防护林体系,继续着力治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在城镇、村庄、道路、河渠两侧等人口聚集区,启动一批县级重点绿化工程,加快建设生态景观林体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

(三)加大扶持力度,强化产业建设。针对全县林业产业尚处弱势的情况,通过建

立完善扶持政策,建立林业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突出抓好灌木加工业、林下产业、森林旅游等产业项目的发展,促进我县林业产业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特别是要加大对现有林下养殖、沙棘加工林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使其发展壮大形成规模,为加快全县林业产业化进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四)增加科技含量,强化科技推广。要强化林业科技推广意识,把落实好封山育林技术、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抗旱节水配套技术、生态经济复合型造林模式技术、林下经济模式技术、林木害虫防治技术等推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极大地发挥林业科技推广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含量、提升造林绿化成效。

篇3:现代林业产业规划管理及发展

1 当前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权结构模式较为单一

权指的是以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作为基础, 以使用特定的森林资源并获取收益作为目的的他物权。大部分的森林资源都属于集体所有或国有, 这种林业产权结构严重阻碍了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健全

生态补偿机制是有偿使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机制。在合法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的过程中, 应该支付资源所有人一定的费用, 或者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付出过代价、做出过努力的人员, 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目前, 这一机制还不够健全, 仍然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

1.3 采育严重失衡

目前, 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及积蓄量都有所增加, 但是人均占有的比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某些地区甚至还存在着锐减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森林的年采伐量远远超过了其生长量, 并且没有在采伐之后及时的进行更新。另外, 采伐的木材不能够得到全面的使用, 并且在经过加工之后, 其出材率较低。

1.4 缺乏林业保护的监管力度

新疆地区在对林业产业的保护和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还在不断使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得到加强。针对地方政府存在的毁林垦地、违法征地等行为, 相关部门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 这一措施在恢复森林植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地区性的监督管理部门而言, 其监管的力度不够, 还不能够严格的将各项管理及监督措施落实到位。

2 加强林业规划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宣传教育

要想做好林业的保护与管理, 要首先建立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 并做好年初的计划与目标, 年中的检查以及年底的总结工作。还要加强组织与领导, 督促林业管理的相关工作, 并将其落实到位。一旦出现问题要进行全面的检查, 一定不能够有所怠慢。另外, 还要进一步的开展与保护森林资源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各林业企业需要先针对工作人员开展与林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相关的宣传教育, 使工作人员增强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及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为做好林业管理打好坚定的思想基础。

2.2 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培育

要使林业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就必须进一步的加强林业的管护及资源的培育。对林业进行管护通常包括管理木材的流通、森林防火、防治有害生物、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等工作。首先要加强培训运输木材的管理人员, 进一步的对运输监督检查行为进行规范;其次, 要加强防治减灾、检测预警及检疫御灾等工作, 强化监测预警机制, 对林业灾害开展季节性的普查, 严格的按照植物检疫证对运输进行控制, 以有效的避免外来有害生物对林业造成危害;还要认真贯彻《森林防火条例》, 并使森林防火的建设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管护野生动植物及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2.3 加强监督管理, 完善管护制度

只有不断加强对林业的监督与管理, 进一步的对林业管护制度进行完善, 才能做好其管理工作。林业管理通常包括林业保护和林政资源管理两大部分, 林政资源管理由林木资源、林业的林权、法规、林地资源、木材经营及采伐等多种管理组成。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护机制, 不仅能够明确管护人员的权利与责任, 还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管护林业产业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林业管护的最终目的。监管森林资源还要对伐区的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全面落实, 采取采伐限额管理的方式, 对毁林开发、非法占用林地及超额采伐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避免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 实现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完善的管护制度能够保证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 通过这一制度能够明确并落实林业管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另外, 林业管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与林业管理的成败息息相关, 因此, 现代林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对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 从而达到监督和管理林区的目的。

3 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主要包括三个产业结构:对于第一产业而言, 应该尽量加大培育短轮伐期的工业原料林的力度, 加大名特优新经济林、竹林及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建设。对于第二产业而言, 要加大开发新产品的力度, 加快低层次原料加工转变为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的步伐。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花卉业及森林旅游业。通过对林业产业的布局进行调整, 促进林业产业之间的重组, 及时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 使其产业结构达到合理的优化, 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2 依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林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为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体现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健全森林采伐监督制度、森林认证制度、林木、林地流转及评估制度、林权变更登记公示制度等多项制度。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为林业产业指明发展方向, 还能够与该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加快该地区的生态建设, 从而使林业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3 发展生态林业

篇4:现代林业产业规划管理及发展

摘 要 林业产业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等多方面的职能,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林业发展的现状,对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加强林业的规划管理及实现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林业;规划管理;生态林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2

新疆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不仅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该地区的林业产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发生森林火灾的频率较高,非法贸易及采伐、毁林开荒等问题较为突出,对该地区的林业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林业产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直接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建设。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当前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权结构模式较为单一

权指的是以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作为基础,以使用特定的森林资源并获取收益作为目的的他物权。大部分的森林资源都属于集体所有或国有,这种林业产权结构严重阻碍了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健全

生态补偿机制是有偿使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机制。在合法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应该支付资源所有人一定的费用,或者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付出过代价、做出过努力的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目前,这一机制还不够健全,仍然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

1.3 采育严重失衡

目前,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及积蓄量都有所增加,但是人均占有的比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某些地区甚至还存在着锐减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森林的年采伐量远远超过了其生长量,并且没有在采伐之后及时的进行更新。另外,采伐的木材不能够得到全面的使用,并且在经过加工之后,其出材率较低。

1.4 缺乏林业保护的监管力度

新疆地区在对林业产业的保护和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在不断使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得到加强。针对地方政府存在的毁林垦地、违法征地等行为,相关部门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这一措施在恢复森林植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地区性的监督管理部门而言,其监管的力度不够,还不能够严格的将各项管理及监督措施落实到位。

2 加强林业规划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宣传教育

要想做好林业的保护与管理,要首先建立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做好年初的计划与目标,年中的检查以及年底的总结工作。还要加强组织与领导,督促林业管理的相关工作,并将其落实到位。一旦出现问题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一定不能够有所怠慢。另外,还要进一步的开展与保护森林资源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各林业企业需要先针对工作人员开展与林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相关的宣传教育,使工作人员增强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及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为做好林业管理打好坚定的思想基础。

2.2 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培育

要使林业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就必须进一步的加强林业的管护及资源的培育。对林业进行管护通常包括管理木材的流通、森林防火、防治有害生物、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等工作。首先要加强培训运输木材的管理人员,进一步的对运输监督检查行为进行规范;其次,要加强防治减灾、检测预警及检疫御灾等工作,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对林业灾害开展季节性的普查,严格的按照植物检疫证对运输进行控制,以有效的避免外来有害生物对林业造成危害;还要认真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并使森林防火的建设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管护野生动植物及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2.3 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管护制度

只有不断加强对林业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的对林业管护制度进行完善,才能做好其管理工作。林业管理通常包括林业保护和林政资源管理两大部分,林政资源管理由林木资源、林业的林权、法规、林地资源、木材经营及采伐等多种管理组成。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护机制,不仅能够明确管护人员的权利与责任,还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管护林业产业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林业管护的最终目的。监管森林资源还要对伐区的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全面落实,采取采伐限额管理的方式,对毁林开发、非法占用林地及超额采伐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避免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实现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完善的管护制度能够保证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通过这一制度能够明确并落实林业管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另外,林业管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与林业管理的成败息息相关,因此,现代林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对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从而达到监督和管理林区的目的。

3 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主要包括三个产业结构:对于第一产业而言,应该尽量加大培育短轮伐期的工业原料林的力度,加大名特优新经济林、竹林及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建设。对于第二产业而言,要加大开发新产品的力度,加快低层次原料加工转变为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的步伐。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花卉业及森林旅游业。通过对林业产业的布局进行调整,促进林业产业之间的重组,及时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使其产业结构达到合理的优化,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2 依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林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为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体现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健全森林采伐监督制度、森林认证制度、林木、林地流转及评估制度、林权变更登记公示制度等多项制度。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为林业产业指明发展方向,还能够与该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加快该地区的生态建设,从而使林业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3 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能够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改善生态环境,而忽略了经济的增长,要将林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在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的约束条件下,使林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①规模造林。大规模的发展经济果林、苗木基地及速生丰产林等商品林,不仅能够增加景观效果,提高生态效应,还能够增加经济效益。②林农结合式。使用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办法,并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成果,发展以林业产业为主,林农结合的多种经营方式,从而逐步形成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能够使林业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还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篇5:002.栾川林业产业规划前言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林产品供给和森林文化传承的三重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生态和森林文化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加快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这既是推进栾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走上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生活富裕的健康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选择。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指导全县林业产业“十二五”及中长期建设,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及《栾川县“十二五”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精神,结合当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和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按照生态优先、体现特色、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要求,编制《栾川县“十二五”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本规划的编制力求与国家、省、市县等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成为与《栾川县“十二五”生态建设及林业发展专项规划》相配套的行业发展指导性文件。

篇6:绩溪县美好乡村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注重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两业并举的发展方针,在确保林业生态效益发挥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促进了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涵盖范围较广、产业链较长、产品种类较多的林业产业体系。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县建立各类林产业生产基地13.54万亩,其中:干果基地12.79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10.3万亩,人工商品林基地3.5万亩,涉及山丘区农户12多万人;

1、杆果产业初具规模。我县经果产业的发展围绕山核桃和油茶开发两条主线,从种植基地、采购网点和加工龙头企业三个环节入手,逐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全县目前已发展水果材生产基地12.5万亩,涉足该行业的企业9家。

2、林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我县现有木产品加工、经营企业35户,全市已发展各类速丰林基地近50万亩。

3、花卉苗木生产产销两旺。全县现有花卉苗木生产基地0.3万亩,初步形成了雄路、孔灵等镇村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741万元,产品远销省内外。

5、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山区生态旅游开发发展迅猛,2个山区镇,从业人员100多人,生态农家乐年收入达480万元以上。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缓慢。我县乡村林业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存在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不高、发展不够均衡、科技含量低、龙头企业少、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林业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是资源与产业实力反差大,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林产品加工能力滞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差,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如山核桃的加工业才刚起步,还没有做大做强,品牌效应不明显;作为绩溪县特产的燕竹笋,由于贮藏、加工、保鲜、运输技术开发滞后,产品附加值较低。三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基础薄弱,林木加工产业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木制品加工厂有所发展,其产品大多为初级产品,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

四是苗木花卉产业档次不高,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企业很少,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大气候。

五是林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社会化,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坐地等客、被动销售的问题较为突出。

六是森林旅游产业建设资金、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短缺,整体规模优势尚未形成。

七是林业产业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匮乏,严重制约着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总体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总体布局

按照我县地形、气候、土壤类型的不同分布和林农的传统栽培习惯,以突出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形成规模效益的原则,安排区域布局。我县林业产业的总体布局是: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国家省市林业重点工程,在东北部中低山的伏岭镇、荆州乡、家朋乡发展以山核桃为主的经果林,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生产,深入发展森林旅游业;中南部丘陵山区的华阳镇、临溪镇、扬溪镇、金沙镇、瀛洲镇重点发展以笋竹两用林、苗木花卉为主的名特优经济林;西北部低山丘陵区的长安镇、上庄镇、板桥头乡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油茶及毛竹大力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绿化。

二、建设重点

(一)山核桃产业基地:

以幸福、富强、和阳、党坑、万莲水、方家湾、上胡家、下胡家、九华等9个村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山核桃矮化栽植技术,到2015年使核桃面积发展到6.9万亩,产值1.74亿元。

(二)种苗花卉产业

为了满足县内及周边地区苗木花卉需求,规划临溪镇的孔灵、临溪、上游、雄路及长安镇浩寨村5个村建设生态及绿化苗

木培育基地4000亩,主要生产绿化苗木、经济林苗木和生态造林苗木,年生产能力500-600万株。

(三)林产品加工业

充分发挥我新丰富的林果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带动全县的小型木板快速发展。加强扶持引导,切实提升产品深加工能力,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延伸产业链。规划马道、坦头、下五都、大源、余川、金沙、中村等7个村发展木竹加工,东村发展竹笋加工与销售,从而有效带动林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油茶产业

篇7:公司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1

一、社会经济概况.............1

二、自然条件概况.............2

三、林业产业发展概况.........5

第二章 林业产业发展SWOT分析.........9

一、优势..............9

二、不足..............9

三、机遇.............11

四、挑战.............14

五、林业产业发展趋势........14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16

一、指导思想................16

二、基本原则................16

三、发展目标................17

第四章林业产业建设工程规划......19

一、规划范围................19

二、总体布局................19

三、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规划.......19

四、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3

五、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规划...........40

第五章 资金估算与预期效益..........47

一、资金估算...............47

二、效益评价...............48

第六章 保障措施.............52 附表1 投资预算表

附图1 生态体系规划图

篇8:东源县林业产业规划发展浅析

近年来, 林业产业不断发展, 建立起了林业产品种类相对完整的林业产业体系。一是目前东源县具有木材经营加工110家, 2014年全年实现经济产值3 700万元, 带动税收140万元, 为种植户带来收入450万元;同时, 带动就业1 500人, 创造劳动收入1 800万元。二是经果林及林木种苗建设发展迅速, 生产能力有所增加。截至2014年底, 全县累计建设经济林、果、药和茶等种植面积约7 400 hm2, 另有桉树等其他经济林木约20 000 hm2。三是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目前, 全县森林旅游网络格局初步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当前, 以万绿湖、万绿谷、黄龙岩等景区等为基础的森林和生态旅游网络布局, 能够为全县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林产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小、产值低、抗击风险能力小。目前, 生产能力强的林产加工企业大部分依然生产低级加工产品, 产品产值低, 没有进行延长生产链、深加工。二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 很多企业处于缺乏管理、没有形成良性竞争状态。其中还有很多项目缺乏配套措施和资金支持, 造成发展缓慢。三是林业产业没有很好的技术支持、缺乏科技竞争力, 经济效益不足, 市场竞争缺乏活力。四是基础设施薄弱。东源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 发展环境欠佳, 很多林区交通、水利设施等建设落后, 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竹产业、森林景观产业的发展和培养。林木良种化程度低, 缺少专业的林业管理人员, 没有良好的发展制度, 缺少相关的配套措施,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进程。

3 发展重点

东源县林业产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 加快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最大程度的实现各方面效益最佳, 加大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发展力度、林业资源大县向林业经济强县方向转变, 加快林区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林民收入。坚持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 打造林业产业基地为支撑, 发展带头大企业为契机, 努力开拓市场份额。

3.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

针对东源县林果、药、茶产业的现状, 东源县应该因地制宜, 将该产业向着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根据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突出经济产业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发展特色经果林力度, 进一步发展薄壳茶叶、板栗产业;加快发展柠檬、杨梅等品种为主的鲜果基地。此外, 应该注重合理开发林下资源, 发展立体经营, 追求长远利益, 使林下资源能够很好地利用起来, 形成规模效益。

3.2 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

积极开展基地育苗、大户育苗, 建设固定的育苗基地。大力发展园林花卉产业, 不但能够为城市绿化发展做出贡献, 而且能够带动种苗花卉业的发展, 增强农民种植户增收的动力, 提高产业竞争力。

3.3 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

林业产业发达关键看林产加工业的精深化发展力度。努力培养若干个有着丰富的原材料供应、市场范围广、技术较先进的林产加工龙头企业, 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 对区域内部规模较小的加工企业, 进行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 全方位推进企业深加工, 延长企业生产链, 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此外, 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 切实发挥龙头作用, 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能力。

3.4 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

当前, 东源县森林旅游初步有了布局, 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 应该进一步打造一批优秀的自然生态景观, 辅助其他特色景观, 形成一个更加完备的旅游网络, 进一步加快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旅游的档次,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接待能力。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东源县的影响力。通过财政投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不断改善旅游功能。开展林家乐等特色乡村旅游,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 真正实现森林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及林农收入的增长。

4 发展对策

4.1 加强组织领导

林业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政府相关部门一定高度重视, 坚持从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双重兼顾的原则推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逐渐增加林农收入的原则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 稳步推进广大农民致力于林业产业发展中去。同时, 可以采取将林业产业发展程度纳入相关部门的考核办法中去, 制定相关的监督和考核奖惩办法, 对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奖励, 对于工作不力的予以惩罚。

4.2 科学规划

林业主管部门坚持做好森林分类经营的情况下,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实施开展符合本地区的促进林业产业建设的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落实相关的政策。区域内的商品林应该将发展重点放在工业原料林、特色林果业。同时, 注重开展天然商品林、人工商品林的发展建设和规划管理。对于生态公益林应着重开展生态森林旅游。

4.3 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实施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一,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事关整个林业产业建设整体的相关财政、税收、资金和发展环境等政策, 要列明情况, 逐渐落实。建立健全林业融资优惠机制, 真正解决林业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第二,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对于林业主管部门内部应该建立专门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机构, 为林业企业发展搞好服务。同时, 注重发展民间组织, 与政府一道为林业产业发展做好服务。

第三, 改革创新, 提升林产品附加值。加快进行林权制度改革, 加大科研投入, 培养林业创新人才, 提高林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增强林业产业综合能力。

5 结语

林业产业的发展, 要不断解放的思想, 统筹兼顾, 产业化发展进程中, 坚持生态优先的准则, 一定要重视林业发展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结合。总之, 在兼顾生态环境的发展下,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科技投入, 不断创新, 提高林业产业发展力度。

摘要: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东源县林业产业发展迅速;同时, 林业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 应当因地制宜开展工业林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根据情况进行种苗花卉业发展、延长林业产业发展链、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同时, 应该注重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及提高林产品含量等发展措施。

关键词:林业产业,规划,广东省东源县

参考文献

[1]蒋海, 苏志尧.林业产业化理论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 1998, 11 (6) :64-69.

[2]蹇兆忠, 贾武锡, 房用, 等.关于加快山东省林业产业化发展途径的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 2002 (S1) :95-97.

篇9:公司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摘    要:回顾了“十二五”林业科技发展主要成绩,分析了林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十三五”林业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总体布局、重点项目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十三五;林业科技;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F316.3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1.030

Discussion of Jingde County "13th Five-Year Pl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

WANG Xiaoyan, XU Lilai

(Forestry Bureau of Jingde County, Jingde, Anhui 242600, China)

Abstract: Reviewed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analyz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13th Five-Year Pl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ning thought, overall layout, key projects an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is discussed.

Key word: 13th Five Year Pl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lan

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基础产业[1]。它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实践证明,林业发展与科技密切相关[2]。为全面推动林业科技进步和建设秀美旌德,该县明确“十三五”林业科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以期实现绿色发展。具体探讨如下。

1 “十二五”林业建设回顾

1.1 林业现状及“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东邻宁国,南依绩溪,西靠黄山,北接泾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5'~118°44',北纬30°07'~30°29',该县国土面积905 km2,辖10个乡镇,68个村居,总人口15.1万人,201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0亿元。

据统计,全县林地总面积65 181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1.86%。林地中,有林地面积58 247.7 hm2,其中乔木林51 006.6 hm2,竹林7 241.1 hm2;疏林地86.1 hm2;灌木林地3 033.6 hm2;未成林造林地2 878.6 hm2;苗圃地20.8 hm2;无立木林地840.2 hm2;宜林地42.4 hm2;林业辅助生产林地31.7 hm2。全县现有活立木蓄积量363.8万m3,森林覆盖率64.92%,林木绿化率68.1%。

1.2 林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是旌德林业发展速度快、林农得实惠多、社会影响广的5年,是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的5年,也是旌德林业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

5年来,全县林业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秀美旌德发展大局,以满足林农、大户、企业和社会各界日益旺盛的林业科技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发表各类林业技术论文25篇,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项,林业发明专利6件,林业实用专利12项,编制林业技术规程1项;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45.2%提高到了50.1%,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47.6%提高到了54.3%;科普教育基地11个,其中县级10个、市级1个;技术指导造林完成3 395 hm2,省级森林城镇6个,省级森林村庄10个。

1.2.1 林木良种选育和繁育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建立一批优良乡土珍稀树种种质基因资源保护区,基地总面积达1 400 hm2,树种为银缕梅、华东楠、香果树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白芨、重楼野生驯化种植,并获得成功;建立了香榧等高效嫁接繁育技术体系,大大提高了林木良种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此外,创新了香榧等珍贵树种容器育苗技术,为发展优质高效经济林提供了充足苗木。

1.2.2 森林资源高效培育技术广泛应用 广泛 推广了竹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竹林面积快速增长,据二类调查统计,竹林面积达7 241.1 hm2;香榧、油茶、蓝莓、油桃等丰产栽培技术快速推广,形成了复合经营、品系配置、树体调控、产地环境质量管理、有机栽培、有害生物防控等关键技术相互配套的技术体系;杉木、枫香、黄檫等大径材培育技术应用取得成效,形成了良种繁育、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水肥管理、合理采伐等综合集成的技术体系;以紫薇、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等为重点的特色观赏树种的培育技术取得突破,在我县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中得到广泛应用。

1.2.3 灵芝栽培及加工技术不断提高 研究了灵芝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培养了一批栽培技术能手,带动了一批企业及农户参与到栽培、加工环节中,取得了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

1.2.4 林业生态建设技术明显增强 公益林、退耕还林管护技术日益成熟,林农保护森林资源意识逐渐提高;对天然林实施了封山育林等技术措施,有效保护了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在省厅专家指导下,开展了调查,在该县境内发现了猕猴、短尾猴、银缕梅、紫楠、香果树等珍贵野生动植物。

1.2.5 林业科技推广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十二五”以来,全县共建立科技示范、科技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科技推广平台15个;建立和完善了旌德林业信息网络等科技信息网络平台2个。旌德县林业局建立了旌德林业信息网,庙首林场立足中国林业网建立了安徽省旌德县庙首林场网站。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促进了林业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了林业科技信息化服务水平。

1.2.6 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效果显著 通过 实施中央及省财政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推广优良品种达5个,推广应用20项先进实用技术。在蔡家桥林场实施了优质阔叶树人工林间伐修枝培育大径级无节良材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有力提高全县阔叶树林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技术水平;重点推广了香榧、油茶、蓝莓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香榧嫁接繁育技术;竹林丰产栽培技术;杉木、马尾松林抚育经营关键技术;马尾松采脂与加工技术;观赏树种繁育与定向培育技术;黄精、白芨等林下经济品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等;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5期,培训基层技术人员、林农、大户等2 100人次,现场技术培训达4 500人次。

1.2.7 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 加强了与黄山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2011年以来,县乡两级林业干部职工全部参加黄山学院现代林业技术知识继续教育,还多批次参加省厅举办的各类培训,更新了干部职工知识储备,争取了林业世行项目,拓宽了视野,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这些技术和智力项目的引进,有效地促进了我县林业管理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

1.3 林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旌德县林业总量小,人均更少,年轻林农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严重不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科技项目财政投资不足,不利于项目后期管理;林业科技项目建设规模小,不利于规模化经营条件;林业科技推广经费缺乏,工作开展困难;信息闭塞,科技推广项目筛选困难;林业产业开发人才缺乏,产业经济落后。

2 “十三五”林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林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已趋向多元化,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因此,迫切需要依靠科技来解决当前林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攻克生态建设技术难题;实现林业“双增”目标迫切需要提升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水平;现代林业强县建设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引领和推动产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应对气候变化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碳汇能力;城乡森林景观建设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城市功能。

2.2 林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结合实际,我县林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一是自主创新和推广能力亟待提升;二是先进科技成果与技术储备亟待增强;三是林业科技投入亟待增加;四是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亟待健全。

3 “十三五”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关键时期,要更好地完善林业“三大体系”、凸显林业“四大地位”、履行林业“四大使命”、发挥林业“五大功能”,推动现代林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林业科技发展,增强林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能力。

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林业“双增”目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科技需求,大力实施科技兴林、人才强林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争当林业科技创新排头兵,为建设生态文明秀美旌德做出应有贡献。

3.1.2 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林农收入;尊重农户和林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意愿;因地制宜,推广在本地区经过试验示范证明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的林业技术。

3.2 总体目标与任务

3.2.1 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0年,全县林业科技贡献率达5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0%;建设特色林业和林下经济标准化基地各1个;建设现代林业示范区2个;建设科普教育基地5个;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5个;建设科学试验基地1个;大力推进香榧和林下经济科技应用,各类形式科技培训达7 000人次,建设一支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推广和服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强化科技推广应用,促使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形成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加快旌德林业现代化进程。

3.2.2 总体任务 “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香榧、林下经济等育苗、栽培一系列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全县营造香榧现代林业标准示范区666.7 hm2、林下经济现代林业标准示范区666.7 hm2;立足獐子沟、云乐灵芝等建设科普教育基地5个,立足祥云、毛园里、马家溪等地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5个,立足马家溪森林公园建设科学试验基地1个;林业科技贡献率达5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0%;全县培养林业致富能手100个;开展各类形式科技培训,培训人数达7 000人次。

4 总体布局和重点项目

4.1 总体布局

县乡15个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分层制订林业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协调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和培训,培养农村林业科技致富能手,指导农户和企业开展林业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工作。

4.2 重点项目

4.2.1 皖南林下经济种质资源保护技术示范区 立足兴隆镇大礼村毛园里丰富多样的森林资源,建立林下经济种质资源保护示范区,面积666.7 hm2,开展种质调查、培育等技术活动。

4.2.2 万亩香榧科技示范基地 在獐子沟、伏子坑各建设1个666.7 hm2香榧优质丰产示范基地,集科研、培训、示范、科普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为一体的基地。

4.2.3 香榧现代科技示范园 引进社会资金,在旌阳镇建设1个33.3 hm2香榧现代科技示范园,成为开展香榧科研、培训、示范中心。

4.2.4 林下经济科技示范园 全县10个乡镇建立各类林下经济科技示范园,每个乡镇1~2个,面积3.3~6.7 hm2,品种为黄精、白芨、重楼等,培养农村科技种植能手,促进林农不砍树也能致富,促使我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4.2.5 林下经济加工科技示范园 通过招商选资,引进外商在开发区投资兴建林下中药材加工园,推进我县林下中药材加工技术标准化、现代化。

4.2.6 马家溪森林公园 立足马家溪森林资源,科学规划建设,完善公园功能配置,争创国家级森林公园,建成集科普知识、生态文明教育、森林旅游于一体的森林公园。

4.2.7 生态保护科技示范区 立足国省级公益林,建设1 333.3 hm2生态保护科技示范区,开展林业生态保护科技研究、推广、培训活动。

4.2.8 万亩用材林科技示范区 选择云乐、兴隆、庙首、白地等立地条件好的林地,建设杉、松等树种用材林科技示范区,培训和推广大径无节丰产优质用材林栽培技术。

5 保障措施

根据林业科技活动的长周期性和社会公益性特点,结合我县林业特点,从以下方面强化保障措施:加强林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林业科技发展政策环境;增加林业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强化林业科技宣传和培训,从而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6 小 结

旌德素有“山区小县,林业大县”的美称,“山多林多”是该县的基本县情,全县经济发展是希望在山、潜力在山、致富在山。目前,该县围绕“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区域特色”总体思路,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进香榧产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实现森林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参考文献:

[1] 佘远国,雷永松,雷正玉,等.浅议湖北林业科技发展问题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0,164(4):46.

[2] 王蕾,吴丽娟.中国现代林业科技发展历程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4):1.

上一篇:2010年餐饮主管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监理公司工程监理技术档案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