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不足道的反义词

2024-04-26

微不足道的反义词(共14篇)

篇1:微不足道的反义词

中文发音:微不足道[wēi bù zú dào]

微不足道的词语解释: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微不足道的反义词:举足轻重、硕大无比

用微不足道造句

1、对于那些站在一线抢救的医护人员来说,个人的安危简直微不足道。

2、一直以来,他只起到一点微乎其微的作用。

3、你这点微不足道的问题都要问,难道你不可以自己考虑下吗?

4、有些事情在你看来是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我们就是救命稻草啊。

5、没相到我这样微不足道的小玩笑竟然也能让他们荒唐大笑

6、我只是尽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绵薄之力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7、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8、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就不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出来了吧。

9、这点礼物看上去确实有点微不足道。

10、我们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就可以帮助好多人

11、对于民族利益来说,我们个人的得失是微不足道的。

12、即使我的努力微不足道,可是我也希望能用这份伟大的爱做很小的事

13、做这点微不足道的好事不算什么,我还要继续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14、对于学习,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疑问我们也需要弄明白。

15、如果你认为这些事微不足道的事情那就只能说明你真的太大度了。

16、我总是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来慢慢麻醉自己。

17、这是我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我希望你不会嫌少。

18、这点微不足道的好事不算什么,我还要继续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篇2:微不足道的反义词

举足轻重:他在公司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不能小看他。

硕大无比:跟表现优异的同学同台演出我感到硕大无比的压力。

篇3:鸿门宴:一场微不足道的宴会

鸿门宴, 一场至关重要的宴会, 这样的观念, 其始作佣者, 其实是史迁本人。他在这一段精彩的描述中, 三次借范增之口, 传达了项刘命运在此交叉并改变的观念。而其生花妙笔对项刘迥然对立却又鲜明之极的个性塑造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观念。后世文人学者出于对史迁本人怜项恶刘情感倾向的同情通感, 几乎是无保留地认同了这一观念。然而, 仔细推敲鸿门宴的故事, 我想说的是, 太史公的描述无论从人物的言行、故事的发展, 还是就历史背景而言, 几乎都可说是逻辑混乱、漏洞百出, 而太史公经由这个故事所表达的观念自然就犹如站立在流沙之上, 瞬间崩塌。

下面, 我将作详细分析。

首先, 从历史背景来看, 在鸿门宴上, 项羽根本就不可能杀刘邦, 也没有必要杀刘邦。

当时项刘身份相当, 都是铲除赢秦暴政的义军领袖, 但他们名义上都是楚怀王的属下, 且是两个方面军的总司令, 地位相当, 没有楚怀王的命令, 项羽没有权力杀刘邦。而楚怀王不可能示意项羽杀刘邦, 因为他需要他们的相互牵制以维护自己的地位。谁先入咸阳城即可作关中王, 这也是战前项刘二人当着众将领和楚怀王的面约好了的, 刘邦因约起意并无丝毫过错, 可见, 项羽没有正当正大的理由杀刘邦。战后项羽势大, 如日中天, 他有定鼎天下之志, 这是时势使然, 他想铲除一切潜在的威胁, 也在情理之中;但问题在于, 如果此时他杀刘邦, 将会令天下诸侯心冷, 很有可能会刺激到天下诸侯, 使他们联合对抗自己。如果这样做, 就没有鸿门宴后不久大会天下英雄, 西楚霸王号令天下、分封诸侯这样的历史局面了, 有的, 只可能是天下英雄同仇敌忾共御项羽了。更何况, 从当时项刘双方实力对比来看, 刘邦对项羽真谈不上有多大的威胁, 项羽会为了杀一个对自己没有多大威胁的人, 而置自己于天下群雄的对立面吗?所以, 鸿门宴上, 项羽若杀刘邦, 在政治上的弱智, 是显而易见的, 其命运相比不杀刘邦只会更为糟糕。项羽虽然冲动, 但他也不是傻瓜, 谁能相信一个破釜沉舟横扫秦军的人会是这样的傻瓜呢?

而且, 从项刘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 项羽也没有必要在宴会上杀刘邦。以项羽的性格, 即使要杀刘邦, 绝对不可能选择在宴会上诉之以阴谋手段, 他是不可能给人留下这样的把柄的, 这有损于他一贯的英雄个性, 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在战场上征服杀戮刘邦, 以当时项羽军队的实力和士气, 这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那么, 项羽在听到曹无伤关于刘邦“欲王关中”的报告后, 何以要说“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呢?这是可以理解的, 试想想, 项羽带领灭秦的北路军, 历尽艰辛, 消灭了暴秦的主力部队;刘邦却不废一兵一卒, 带领南路军轻轻松松进入咸阳城去摘桃子, 真把那个破约定当成了一回事, 是谁都会气愤。更何况项羽本来就性格冲动, 他当时才二十二岁, 一时之间无名火起, 一点也不意外。当然, 很快他就会冷静下来, 他不是傻瓜, 在政治上也不是大家想象的完全白痴, 他不会真的在这个时候用兵。如果真的第二天要用兵, 战略部署、战术安排、人员分配, 岂是那么简单的, 而在这种战前气氛下, 作为重要将领的项伯, 又怎么可能溜出项羽的军营而跑到刘邦那里去?刘邦第二天就过来谢罪道歉岂非正是自投罗网吗?事实上, 后来楚汉战争打了四年, 项羽不说百战百胜, 却也是胜多败少, 即使最后垓下兵败, 那也不是军事上的失败, 而是败于张良刘邦的背信弃义、阴谋诡计, 与鸿门宴没有丝毫关系。

其次, 从人物言行来看, 鸿门宴的失实也一目了然。

先说刘邦。刘邦是一个非常惜命的人, 他会把自己所有的命运全都放在项伯这样一个毫无头脑的人手里吗?如果项羽真要杀刘邦, 项伯几句话就能打消他的念头吗?就能让他把如此重要的军事行动立刻取消吗?刘邦凭什么敢于第二天就到项羽的军营中来, 他若没有十成的把握全身而退, 以他的性格, 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但项伯不可能给他这十成把握, 恐怕两成都给不了, 然而, 刘邦还是来了, 这只能说, 刘邦并不认为项羽会杀他。他应当是了解项羽的, 他相信, 以项羽的个性, 纵然要杀他, 也不会采用这种下作的手段, 而只会选择战场上光明正大地征服与杀戮;他也相信, 项羽在政治上不会是傻瓜, 不会因为杀他而置自己于群雄的对立面;他也相信, 项羽根本就看不上他的那一点力量, 不会把他作为多大的威胁。刘邦到项羽这里来, 不仅不是为保命而来, 从后来历史的演变来看, 刘邦参与鸿门宴, 根本上就是来示敌以弱的, 这样才能保住自己关中王的位置。

再说张良。以张良的老谋深算与谨慎小心, 他也不可能把刘邦的命运全都押宝在项伯身上。以他对项羽和当时局势的通透理解, 他应当也是认为刘邦此去不独无性命之危, 反而可以示敌以弱, 麻痹敌人, 为后来的长时间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赢得时间和机会。

就情节而言, 范增的言行则是最不可信的。范增作为谋士, 自然要为主公的政治前途负责, 提醒主公威胁所在, 为主公分忧解难, 是他的本份。所以, 他能在众多部将在场的情况下, 直接当着项羽的面说“吾属皆将为所虏”, 辱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吗?倘若范增是这样一个倚老卖老、居功自傲、目无主上的人, 他是怎么赢得项羽的信任, 被后者目之以亚父的?此其一;其二, 作为谋士, 他不可能不知道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个人性格来看, 项羽都不可能杀刘邦, 倘若他连这一点认识都没有, 他是凭什么成为项羽手下第一谋士的?其三, 倘若他真的很有远见, 认定了刘邦是项羽的最大威胁, 而项羽又不会也不能杀刘邦, 在此情况下, 他作为谋士, 要为主分忧, 他只能自作主张, 有一个全盘计划去干掉刘邦, 主动承担起责任, 让项羽置身事外, 不让天下英雄心乱心冷。但在天下共知的鸿门宴这段故事中, 范增虽有杀刘邦的远见与决心, 却并无一个全盘计划, 始则他把杀刘邦的希望寄托在项羽身上, 一再示意提醒, 这明显是无头脑的行为, 倘若项羽真的听从了他, 就真真是政治上的大败笔了, 他不知道这是把项羽往火坑里推吗?继而在项羽不理会的情况下, 让项庄去实施刺杀行动, 可在因项伯掩护刺杀不成之后, 他却没了下文, 只知道在那里生项羽的闷气, 直到最后当面辱骂项羽, 范增真的如此谋而不忠, 虎头蛇尾, 推卸责任吗?范增的言行明显与那个辅佐项羽横扫秦军主力部队, 帮助项羽成就西楚霸王不世基业的盖世谋臣不合!

真正的范增, 如若真想杀刘邦, 首先, 他不可能把行动寄望于项羽, 事实上, 他始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这个行动与项羽撇开关系, 这只需要最基本的政治头脑;其次, 他也不能在宴会上实施行动计划, 一则宴会上做这个事无法撇开项羽, 二则他有更好的机会, 比如在刘邦前来项羽军营或回去的路上伏击, 而后还可借为刘邦寻找凶手大做文章, 即使天下英雄不相信也只能内心存疑, 不大可能有别的行动, 毕竟没有证据!其实, 最好的机会应当是在 不久之后 的诸侯会盟———那时, 天下英雄聚于一地, 范增若想杀刘邦, 大可设计混乱局面, 且趁乱局派刺客干掉刘邦, 那时, 有谁敢说此事与项羽相关呢?我想, 事实恐怕是, 范增与项羽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 他可能认为刘邦将来对项羽有威胁, 但此非其时, 政治上不允许;将来也有大把的机会;同时, 他想必也认为刘邦根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吧!

不合理的情节还有几处, 比如刘邦借口上厕所, 一直到回到自己的军营, 这个时间差太长, 至少也得两个小时, 张良会在营帐外等两个小时才入帐应付项羽范增等人吗?如果范增真有心杀刘邦, 怎么可能给刘邦这样从容逃脱的机会与时间?项羽又怎么可能两个小时放着客人不理会, 一个人在那里独饮?而且, 刘邦那么多人离开项羽的军营回去, 又无人相送, 项羽手下的人都是死人吗?再者, 刘邦好不容易取得了项羽的信任, 却如此不告而别, 难道他不怕项羽生气吗?另外, 张良最后在项羽询问刘邦情况的时候, 是这样说的:“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脱身独去, 已至军矣。”张良是什么人?他有如此白痴吗?既然项羽都已经把怪罪刘邦的原因如实告诉刘邦了,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线人, 给自己也给了刘邦台阶, 张良却还要说项羽有意督过刘邦, 这不是有意招惹项羽吗?更何况, 主人在宴会上苦等你两个小时, 你却搞出这样无厘头的事情出来, 还把责任推给主人, 你就不怕主人发怒吗?要知道项羽发起怒来是可怕的, 你逃到军营中就安全了吗?我可以消灭你的, 距离就这么近, 何况你还给了我 打你的借口 !———张良会如此说吗?他有这么愚蠢不堪吗?

所以, 仔细分析太史公笔下的鸿门宴故事, 虽波澜起伏, 扣人心弦, 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我以为, 最接近历史真相的可能是, 鸿门宴上始则有些许沉闷紧张, 继而宾主尽欢, 最后由项羽亲自把刘邦送出了军营。也就是说, 历史的真相很可能是:鸿门宴, 不过是一场微不足道、无足轻重、再正常不过的宴会。在这里, 既无什么人物命运的转机, 更无所谓历史的拐点, 不过是中国历史上上演过无数次的兄弟之间, 在互相残杀之前的虚与委蛇。

然而, 太史公何以如此写鸿门宴呢?此问题涉及到两种史学追求。中国古代历史学一向是史班共举。史是司马迁, 班是班固。不同的时代, 这两种史学风格与追求也有着不同的命运, 或则史沉班浮, 或则班沉史浮。班固著《汉书》, 追求历史细节的真实到了殚精竭虑的地步, 他绝不采纳一个没有确定性证据的细节, 他个人对司马迁的《史记》评价就不好, 认为史迁著史过于浮华失真。也正是因此, 《汉书》是一部风格极其朴实的书, 历史细节几乎无可挑剔, 也正是因此, 读来极为沉闷。《汉书》的长处的确是司马迁的《史记》 所缺乏的, 司马迁相比于班固, 其优势在于史识。他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对历史正义的高远追求, 是班固所远远不及的。司马迁著史, 史实多有经不起推敲之处, 其倾向性太强, 其激情太盛, 但那里倾注着他对历史正义的诉求与超越时代的历史观念的渗透。比如他首创纪传体, 表现了他对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的认可;比如他为失败的英雄、贫贱的起义领袖作传, 视他们如帝王如世家王侯, 体现了他不以成败不以地位论是非的历史观, 这些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珍视与尊重的。他之所以写出这么一出鸿门宴, 也是因为对失败英雄项羽的推崇, 他需要一些情节来表达自己的遗憾与忧愤!从而呼唤其内心深处向往的历史观念的普及与历史正义的临在。

我想, 过度文学化的《史记》,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主流的天命历史观, 恢复了历史人物的尊严, 但又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性格悲剧的宿命论泥沼。比如《鸿门宴》中刘项二人性格的对比, 几乎就给人一种认定:项必败而刘必胜。这也是后人认定鸿门宴是历史拐点的根本原因。实际上, 我个人认为, 史迁不过是在总结两人成败易位原因时, 因其看重人的因素, 即从他们性格因子中寻找原因, 然后, 他把自己认定的原因融入到了其历史叙述之中, 因项刘两人面对面交锋的史实不多, 鸿门宴这个桥段就成了重中之重, 被史迁集中描写, 精彩附会, 却不小心误导了后人。其实, 史迁的这种写法不独体现在项羽身上, 几乎所有他衷情的历史人物, 都是如此。而这种观念先行的写法, 一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许多地方史实失真, 二则使许多人物的性格多有矛盾而非一般人所认为的丰富 (比如项羽) , 这大约是司马迁本人也没有想到的吧!

篇4:微不足道的爱

我爸从自行车上跳下来,他说:“嗨!看我今天新拿来的台历。”

我正忐忑他会责怪我放学路上磨磨蹭蹭,他已从自行车前筐里取出台历,“多好啊!放在你的写字台上!”

我一时不明白我爸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地给我看台历,莫名其妙接过来,莫名其妙翻着——确实是本好台历,纸张、印刷、贴心配套的便笺纸都好,更重要的是,二十四张台历纸是二十四幅仕女图。荷花荷叶簇拥着的那位,一定是李清照,图注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我爸兴冲冲地看着我,我想说:“拿回家欣赏也不晚吧?”没敢说。

可同学还在一旁等着我呢,于是,我把台历还给我爸,“爸,你先骑车回家吧!”

爸爸似乎有些扫兴,很快,他在夜色中消失。

这事儿已过去十八年之久。

今天,同事给了我一包瓜子仁。火柴盒大小的一包里有几十粒,包装袋上写着“酱牛肉味”。我撕开一角,塞一粒进嘴中,舌尖绽开一朵松脆的花。

我马上转身,走回同事的桌前:“再给我一包吧,我想带给我儿子。”

下班,回家。摸钥匙时,摸到装瓜子仁的小包,我竟满心雀跃——我儿子肯定爱吃!我最了解他的口味。

就是這样的傍晚,就是这样的兴冲冲,就是这样的急不可耐,想起那年我爸从背后叫住我,给我看一本台历。希望你喜欢,也许小,也许微不足道,我认为好,就千方百计想带给你看。

我忽然明白了。

真想穿越回屋檐低垂的那个路口,给我爸一个惊喜的“哇”;一如现在,我幻想,推开家门,扑过来的娃也会以此相报。

篇5:不足的反义词

[拼音][bù zú]

[释义]1 [inadequate;be not enough]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lack]∶信心不足

3 [less than]∶不足一千

4 [cant;should not]∶不能;不可以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not worth]∶不值得,不必

引证解释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求

荀子·礼论断长续短损有馀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计武功述文德事覈理举华不足而实有馀矣

2. 不可不能

荀子·正论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唐·韩愈 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3. 不值得不必

史记·孝武本纪又以为康王诸侯尔不足予方

史记·高祖本纪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

唐·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说不足备之大典故系之小说之末

4. 不难

汉书·黥布传楚兵至荥阳成皋汉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楚兵不足罢也 颜师古 注不足者言易也

东观汉记·邓禹传於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北史·李弼传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5. 犹不尽

唐·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锐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宋·张先 偷声木兰花词曾居别乘康吴俗民到於今歌不足

不足造句:

1、那所学校因经费不足而暂时停办。

2、资金不足,无法将这项工程进行下去。

3、食物和补给的不足造成士兵的不满。

4、这个足球运动员经验不足。

5、但存储容量不足怎么办?

6、他给出了使用墙上的卡片作为工具的例子,认为这满足了活动切换的条件,即使有所不足。

7、如果你感到信心不足或者不够好,不要去空等那些你觉得需要从其他人或外面世界得到的东西。

8、一个是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篇6:无微不至的近义词同义词是什么

宾至如归: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宾至如归

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感同身受

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无所不至

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体贴入微

无微不至的反义词

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不关心

置之不理: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置之不理

无微不至的造句

1、方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同学们,大家都很感激他。

2、她对这些孤儿的爱抚无微不至,像慈母一样。

3、在我生病期间,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4、感谢各位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

5、妈妈在生活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6、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免去了爸爸妈妈的后顾之忧。

7、慈爱的妈妈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8、如果没有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父亲默默无私的奉献,哪里会有这么温暖幸福的家。

9、我们来到这里,受到了同志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10、她生病期间,多亏同学们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才恢复得这么快。

11、由于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小明终于康复了。

12、母亲对孩子是那么的无私奉献,那么的无微不至。

13、看他像个大老粗,没想到做事却这么细心,无微不至。无微不至造句。

14、在任何一个社会,鳏寡孤独的人应该得到社会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15、每位病人住院时,都希望受到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

16、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小就受到无微不至的保护,所以有些娇生惯养。

17、对于母亲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我们做儿女的真是难以报答。无微不至造句。

18、老王对待朋友无微不至,所以人缘极好。

19、厂长对我们无微不至地关照着。

篇7:微不足道的意思

大象上的跳蚤――微不足道

灯谜

戈壁滩上的一粒沙(打一四字成语)――微不足道

谜语解析:戈壁在蒙古语的原意是指“土地干燥和沙砾的广阔沙漠”。戈壁滩东西约1600公里、南北约970公里、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沙漠。而一颗细小的沙粒却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微不足道造句

1、我了解那种渺小又微不足道的感受就算片体鳞伤也要故作坚强。

2、你还是会被那些微不足道的剧情感动到哭吧。

3、做这点微不足道的好事不算什么,我还要继续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4、对于那些站在一线抢救的医护人员来说,个人的安危简直微不足道。

5、对于学习,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疑问我们也需要弄明白。

6、个人的力量与集体的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7、和革命先列的牺牲比起来,我们的付出微不足道。

8、虽然这事对你来说是微不足道,但我还是要谢谢你的帮助!

9、当你真的在乎一个人,多么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也变得重要起来。因为爱,所以在乎,因为重要,所以爱。

10、你给我的爱很微小,就如大海里的一滴水,天空中的一片云一样微不足道。

11、这人来人往多匆忙我又何其微不足道多渺小。

12、是你人缘太好,还是我根本微不足道。

13、我心血来潮时对你来说是微不足道。

14、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15、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他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人类却是迈出了一大步。

16、小明区区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怎么斗得过运动员呢?

17、自尊总是将人拖着,把爱都走曲折,我越发的微不足道了,在想你的时候。

18、真的勇士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笑风生,他的智慧能让任何事情都变得微不足道。

19、有一次我想看恐怖片,看得我心惊肉跳,我暗骂自己自作自受,这是我的作死经历中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篇8:微不足道的反义词

一、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持续稳定发展得益于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张

市场经济强调效率,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但我们必须承认, 每个“经济人”由于天赋、能力、机遇、健康等方面的差别, 市场竞争能力千差万别, 竞争的结果必定是贫富有别, 出现阶层差别。如果没有国家调控, 这种差别就会越拉越大, 形成“马太效应”, 基尼系数达到一定程度, 就可能引发社会动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有过精辟分析, 他认为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而生产的相对过剩是因为生产资料占有者——资本家总想压低工资以提高利润, 必然导致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越来越小, 而资本家的利润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资本家掌握的财富越多, 则工人阶级掌握的财富就越少, 导致资本家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 工人阶级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弱, 社会分化为对立的两极:富裕的资本家阶级和贫穷的工人阶级。资本家的逐利本性会导致其不会把全部利润挥霍掉, 而是尽可能用于扩大再生产以谋求更多的利润, 而贫穷的工人无力消费掉整个社会的产品, 这样总供给与总需求出现失衡, 到了一定程度, 本质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就会发生, 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 经济危机的破坏力也会与日俱增。1929~1933年大危机使西方认识到, 国家如果再不干预, 市场就有崩溃的可能,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干预市场, 人为矫正市场失衡, 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实施“需求管理”, 即国家引导扩大需求, 即内需, 来消化社会过剩的产能, 平衡供求, 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稳固国内需求, 二战后西方的一项重大政策调整是阶层重塑, 即通过政府的干预调整贫富差距, 使财富向大多数人手里分配, 营造一个在国民中占多数的中等收入阶层, 即中产阶级, 遏制“马太效应”, 降低基尼系数, 具体手段包括提升公民的教育水准、制定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工会保护工人权益的能力、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运用财政税收制度等等, 防止财富向少数人集中, 培养出一个人数众多、收入丰裕、生活富足的中产阶级 (中等收入阶层) 。“有恒产者有恒心”, 这个中产阶级成为西方社会的基石, 更是西方社会的消费主力, 他们富足稳定的生活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全, 消费层次高, 成为市场的“铁胃”, 拥有极强的消费力, 成为西方社会的内需主力, 引领拉动着西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在美国, 中产阶级没有标准定义, 一般认为, 美国65%~85%的人属于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占有了社会财富的大多数, 是美国市场的主要购买者,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决定着美国经济的兴衰。所以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来看, 中等收入阶层 (中产阶级) 塑造对于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非常重要, 这是西方战后几十年来经济危机周期变长且破坏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也是西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中等收入阶层比例过低严重制约我国内需扩张

阶层是阶级的下位概念, 每一个阶级都包含诸多阶层。受马克思理论的影响, 我国的阶级理论曾经非常发达, 但改革开放后原先的“两阶级一阶层”[1]发生了高度分化, 单纯的阶级划分方法的解释力日渐降低。我国学者开始重视从阶层的角度研究中国的社会结构, 当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笔者选择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作为问题分析的依据。2001年11月, 历时三年, 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陆学艺担纲的重大课题《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发布, 该研究“以职业分类为基础, 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将当代中国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

(一)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 这一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2.1%。

(二) 经理人员阶层。

指国有、集体、私营和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1.5%。

(三) 私营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0.6%。

(四)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 (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 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5.1%。

(五) 办事人员阶层。

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4.8%。

(六) 个体工商户阶层。

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 (包括不动产) 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且以此为生的人,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4.2%。

(七)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12%。

(八) 产业工人阶层。

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22.6%。

(九) 农业劳动者阶层。

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 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 以农 (林、牧、渔) 业为惟一或主要的职业, 并以农 (林、牧、渔) 业为惟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44%。

(十)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 (排除在校学生) ,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3.1%。

虽然陆学艺的研究以职业为基本依据, 但是在中国这个正在从“身份”向“契约”转变的社会里, 各阶层的收入与其职业 (身份) 正相关。笔者以这项研究为准探究我国各阶层的收入分布状况。这十大阶层依其收入水平可以分为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极低收入阶层四个层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尽管阶层的划分标准很多, 如职业、收入、教育水准、价值观念等等, 但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还是收入水平 (财富占有水平) 。

从表1可以看出, 中国目前的收入结构是“三角型”, 高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仅占人口的较小比例, 低收入阶层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这就决定了中国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力低下, 无力消费掉国内市场的巨大产能, 导致内需不振。

高收入阶层消费力惊人, 胡润百富榜2010年1月14日发布《2010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称, 2009年中国的高收入阶层的人均消费170万元[2]。这一群体消费方式追求个性化和现代化, 物质消费讲求高质、品牌、时尚和个性, 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成为消费的重点和热点, 高档商品、进口商品、奢侈品已经成为经常性消费内容。虽然这个阶层消费力惊人, 但是人数比重太低, 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有限 (而且该阶层的消费对象相当部分是进口的高档奢侈品) , 况且其边际消费能力是逐渐降低的, 其庞大的财产更多是作为资本投入了扩大再生产, 所以依靠高收入阶层不能解决中国目前内需问题。

低收入阶层虽然人数众多, 但收入有限, 在国民财富中的比重偏低, 无法对内需起到主体的拉动作用。按照经济学家李实的研究, 全国高收入阶层占15%左右, 中间阶层占到10%左右, 而低收入阶层超过70%。[3]低收入群体在人口中的占比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农业人口在人口中的占比过高, 而收入过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7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81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的3倍。2008年全国有7.2亿农民, 即使农民把收入全部消费, 也仅及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30%。而2008年年末, 农村人口中还有4, 007万贫困人口, 这部分人口的全部潜在消费力不及480亿元。另外据陆学艺等人的研究, 2005年, 10%的城乡低收入户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7.4%和51.4%,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7个和5.9个百分点。食品支出用去了低收入户城乡居民家庭近一半的收入, 而居住的支出又花去了12.3%和13.3%的收入, 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均增长15%以上, 几无结余。[4]所以这一阶层消费非常谨慎, 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虽有愿望和要求, 但力不从心。

中等收入阶层在一国的内需中无疑应当居于主力的位置, 因为这一阶层消费行为比较理性, 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提高, 生存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降低, 消费领域比较宽, 所以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但是我国这一阶层发育严重不足, 2001年占人口的比重仅为14.1%, 根据陆学艺等人的研究, 2000年之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但到2009年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 (中产阶层) 在人口中的比例也不过23%左右, 仍未在人口中占据多数, 所以这一阶层的发育不足对中国的消费力具有极大的约束。[5]

三、结语

中国目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中等收入阶层发育不足, 要想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必须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扩张中等收入阶层, 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使国民财富为大多数国民掌握,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强大的消费力, 使内需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参考文献

[1].陈光金.当代中国的五次阶层流变[J].瞭望东方周刊, 2006, 40

[2].陈斌.中国富豪2009年人均消费170万:平均有3辆车4块表[N].重庆晚报, 2010-01-15 (3)

[3].李实.中国低收入阶层超70%, 收入分配不公加剧贫困[N].第一财经日报, 2009-11-16 (2)

[4].汝信, 陆学艺, 李培林.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6~25

篇9:微不足道的消遣

——马塞尔·普鲁斯特

裹着皮夹克坐在出租车里,我经常会要求司机把电台广播的声音放大一些,这像是一个习惯,司机不是我的陪伴,我们之间如果想建立起交谈,要费一番周章,对于厌恶繁琐的我来说,听一听广播来排遣路上的暇余,算是再好不过的了。

也可以看路人,观察他们走路的样子。穿着,色彩。打几个电话,解决一些工作上没完的事。打给母亲,说些天气,饱暖的话。家里在装修房子,我的房间装成什么样,母亲总是要再来请示,书房的玻璃到底是毛糙的还是精细的花纹,要能摆下多少本书的书柜。我一一回答,我为她能尊重我唯一在意的一点事感到满意。

客人来时我们可能坐在一起,如果是花园里,常常会套上一件舒服的衣衫,坐在一角的精挑细选的椅子上,倒一点点喝的——不需要特别昂贵的饮料,沉郁时可以喝啤酒和咖啡,宁静的时候可以来一点南方春茶。很可能,话题会涉及文学和建筑,这不是一个标榜教养的习惯,却变成了生活里的必须,就像诗歌对现在的人来讲,用途越来越少,非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定期读一些诗,就只能含糊其辞,诗是必须。需要一些见识渊博的朋友,跟他们聊天的时候我一般选择沉默。偶尔会点一下头,笑两声,不需要恭维对方的见识,这不过是礼貌。我跟朋友们都不常相见,相约一些纸醉金迷之所就更加的不合自己的胃口,我们保持神交、神秘和对彼此的敬仰,就像普鲁斯特描述的那样,“不乏殷勤交好之情,但是只要说出冷冰冰的再见,那种亲密殷勤就会告一段落”。

我只要出发去一个目的地,哪怕是赴一个约会,也常常不合时宜地带上一本书。精装简装都无所谓,只要不过重,过分花俏,变成一个耀眼的累赘。常会有这样的担心,如果两个人,在北京这样大的城市里相约一个目的地,谁早到半个钟头是平常的事情。一本书恐怕是就像有人出门要照一照镜子那样的,算作一个偏执的必要吧。我只要去到大学的校园里,一定找个安静的地方抽根烟,到自习室坐会儿,甚至跑到课堂,坐在后排听上一节课……

篇10:感叹人生微不足道的名言

1、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

2、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3、如果不想做点事情,就甭想到达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4、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有坚持,你的梦想才能实现。

5、事事计较,痛苦相伴;时时盘算,恶梦不断。

6、成功没有奇迹只有轨迹,成功不靠条件只靠信念。

7、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8、困难越大,荣耀也越大。

9、成功不是因为快,而是因为有方法。

10、远离会场就是阵亡的开始,停止学习就是梦想的结束。

11、忠诚并不是从一而忠,而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

12、今天付出,明天收获,全力以赴,事业辉煌。

13、坚持到底,成功降临;半途而废,希望破灭。

14、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我未尝踌躇。

15、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16、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1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杏川开始。

18、有宏远的目标,就不会有短期的挫折。

19、客户不希望一视同仁,他们希望能被个别对待。

20、如果你不会知道自己要什么,别说你没有机会。

21、你销售的不是产品,你销售的是产品的价值和利益。

22、我们不能改变风向,但可以改变风帆。

23、卖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卖。

24、不一种不通过鄙弃、忍耐和就能够驯服的。

25、顾客要的不是便宜,要的是感觉占了便宜。

26、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7、可以失败,不可以失志。可以失望,不可以绝望。

28、挫折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迈向成功的一块阶石。

29、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30、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31.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

32.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33.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34.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35.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36.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37.成大功者,不顾小嫌;建远略者,不期近效。

38.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39.幸福就像香水,洒给别人也一定会感染自己。

40.不要为小事遮住视线,我们还有更大的世界。

41.当你想丢点什么的时候请想想,千万别丢脸。

42.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

43.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44.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滴过血的心灵更坚强!

45.不要为小事遮住视线,我们还有更大的世界。

46.与其用泪水悔恨今天,不如用汗水拼搏今天。

47.把握现在,不必哀悼过去,更不要忧愁未来。

48.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49.泪,自己尝。痛,自己扛。未来,自己去闯。

50.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52.成功不是凭梦想和希望,而是凭努力和实践。

53.任何人都能够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嫉妒。

54.我们必须拿我们所有的,去换我们所没有的。

55.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

56.不要为小事遮住视线,我们还有更大的世界。

57.当困苦姗姗而来之时,超越它们会更有余味。

58.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59.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做得好,即便你很出色。

60.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

61、空才能生慧,学才能生智,心宁智生,智生事才成。

62、你之所以会把痛苦看得那么重,是因为你经历得不够多。

63、不要因为一件错的事否定一个人的全部,甚至离开他。

64、要我说何止是人心复杂,人的五脏六腑,七经八脉,更是错综复杂。

65、生活也像橄榄一样,甜甜美蜜的内在,往往裹着酸涩的外衣。

66、40岁的女人沉淀了岁月的美好,像牡丹花一样华贵,比牡丹花更大气。

67、没人能消除你的疼痛,所以,别让别人带走你的快乐。

68、披星戴月去上班,赚来可怜几个钱。人生为了吃饱饭,忙碌一年又一年。

69、穷人并不是指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指没有梦想的人。

70、人的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有时眼睛一红,心也就黑了。

71、一些受过伤的人会更加勇敢,因为他们知道,最痛不过如此。

72、靠人不如靠自己,省点眼泪,忘了孤独,和全世界一起努力。

73、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

74、爱只是一个字,直到有人来到你面前,并赋予它意义。

75、风雨夏秋冬,十年磨一剑。用我们自己的智慧成就梦想。

76、每一个懂事淡定的现在,都有一个很傻很天真的过去。

77、把坏运气清零,让好运气加满,告别负能量的自己。

78、通向梦想的路上的确有一道高墙,但它只阻挡不够热爱的人。

79、换一个视角去看待问题,那么你的生活将会呈现出一副晴朗明媚的局面。

篇11:微不足道的人生目标美文

52岁那年,她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生命霎时进入了倒计时。

躺在病床上,面对随时可能骤然而至的死神,她梳理了一下自己的人生,突然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没来得及做。可是,已经没有时间了。曾经的理想、梦想、幻想,都变得异常缥缈。看着守候在病榻前的儿子,她在心中许下了一个心愿:坚持活到儿子结婚那一天。儿子和女朋友的感情很好,原本商量好国庆节结婚。离国庆节还有五个多月,她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到那一天。

化疗,呕吐,大把大把的头发掉落下来,她咬着牙坚持。医生说,只要能坚持两个疗程,就有希望。一个疗程两个月,两个疗程就是四个月,那时,离儿子的婚期就很近了。

国庆节前,在医院整整治疗了五个月后,她出院了。虽然身体非常虚弱,她还是坚持参加了儿子的婚礼。儿子的婚礼朴素而温馨,当司仪让幸福的小夫妻向父母鞠躬致谢时,她的眼睛湿润了。那一刻,她的心中又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熬到孙子出世那一天,就死而无憾了。

三个月后,她再次住院,接受巩固化疗。更严重的反应让她翻江倒海地呕吐,化学药水将她整个口腔都烧烂了,但她坚持让老公给她熬稀饭,喝下去,吐出来,再喝。她知道,要想战胜病魔,就必须把食物吃进去。儿媳妇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她不让她到医院来,怕对胎儿不好,她一遍遍想象着挺着大肚子的儿媳妇的样子。

她又成功了,熬到了孙子出生的那一天。儿子从妇产科医院赶到她住的肿瘤医院给她报喜,是个孙子,她的眼泪流了下来。这一天,来之不易啊!

她再次走出了医院。医生告诉她,病情暂时稳定了,只要每半年来复查化疗一次就可以了。

回家的路上,她的心再一次蠢蠢欲动,她对家人说出了自己新的心愿:争取活到孙子能亲口喊她奶奶那一天。她笑着说,我是不是太贪心了?家人都鼓励她,说她一定能实现这个心愿。

是的,她再一次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在大人们的调教下,孙子学会的第一个词,竟然是“奶奶”,虽然喊得含含糊糊,她的答应声却响亮、有力、幸福,一点也不像个病人。

接下来,她的心愿是,活到孙子上幼儿园那一天。

紧跟着的心愿是能看到孙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哪怕自己不能像别的奶奶那样接送。

这几年,她的心愿是,儿子和女儿都能买一套不错的.房子。

她的每一个心愿都很微小,却是她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她说,自从得病之后,自己就是一个走在死神身边的人,她怕稍稍远大一点的目标,死神都不让她去实现。目标就在眼前,她一步步艰难地熬了过来。

她是我的岳母。前,她在死亡线上挣扎。至今,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却让她幸福无比的心愿,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我的一个邻居,孩子从小被查出患有自闭症,八岁了,还没有喊过她一声妈妈。她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帮他找最好的老师,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够走出封闭孤独的世界,像正常孩子一样,喊她一声妈妈。听自己的孩子喊自己一声妈妈,这是多么微小的一个心愿啊,却是她最大的人生目标,令人感怀。

篇12:微不足道的小事三年级作文

妈妈的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着我前进的方向;妈妈的爱,像一双筷子,为我夹起香甜可口的饭菜;妈妈的爱,像一把漂亮的雨伞,为我遮风挡雨。有一件小事,却让我终生难忘。

有一次放学,我非常沮丧。这次考试考得这么差,回家如何向一直关心自己的.妈妈交代呢?回到家,肯定又会被妈妈一顿斥责。

忽然,眼前闪出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妈妈!我一脸的紧张,像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臭媳妇总归要见公婆,终于我鼓起勇气把我的成绩告诉了妈妈。谁知妈妈却指着一株小草说:“你看这株小草,受尽了风吹雨打,可依然那么茁壮,你应该像它一样不怕风雨。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听了妈妈的话,我全身充满了力量,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此以后,我的成绩越来越好了!

妈妈的爱,好似一朵绽放的花。每一朵花瓣都承载着温暖的爱,朴素淡雅,清新芬芳,伴我成长。

篇13:评康熙皇帝的不足

关键词:康熙,不足

康熙皇帝虽然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由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后期, 他所代表的阶级是没落、反动的地主阶级, 他所出身的民族在当时又是带有较多落后习俗的满族, 兼以其他个人原因, 他的一些思想、政策和行动也对社会发展产生过一些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甚至反动作用。对此略加归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双重压迫, 镇压人民反抗

由于康熙皇帝出身满族, 政治上集中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因而在处理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时, 坚持双重压迫。为了统治的需要, 康熙在全国各地驻扎重兵, 在地方推行保甲法, 责成地主、窑主、厂主对所属佃户、佣工严加管束, 限制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的互相往来, 并制定了保护满族贵族特权, 满足地主阶级穷奢极欲糜烂生活, 适合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大清律。使得劳动人民处于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楚之中, 从而也削弱了自己的统治。

就民族关系而言, 尽管他反复声称满汉一体, 不分畛域, 但整个康熙年间, 满族始终居于统治地位。康熙虽然早已采取团结汉族官员和地主阶级的政策, 但内心对汉人仍怀有戒心, 说汉人不如满人、蒙古人齐心, “朕临御多年, 每以汉人为难治, 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对于清朝入关后推行的一些民族压迫政策, 如圈地、逃人法、投充等, 他虽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 但并未从根本上加以否定。至于最为汉族人民反对的剃发、易衣冠, 则更是顽固坚持。

在处理阶级关系时, 他的确曾以封建国家代表者的身份采取过一些措施缓和矛盾, 但他的政治立场始终站在地主阶级一边, 因而对于人民的武装反抗, 如康熙六十年 (1721年) 爆发的台湾朱一贵起义, 尽管他明明知道这是由于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激变所致, 但仍然出动军队武装镇压。这充分暴露了他暴戾凶残的真实面目和反动本性, 也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掩盖“盛世之瑕”, 造成依然“歌舞升平”的假象, 康熙论功行赏, 赏赐镇压有功的军官, 并特命满、汉御史各一员, 每岁巡视台湾, 察看民间疾苦, 并定为制度。尽管如此, 也无法掩饰在清朝封建专制的社会里,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得血淋淋的事实。

二、坚持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

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康熙大力推行奖励垦荒、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等措施, 这一点值得肯定, 但真正获得实惠的是地主阶级而不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的情况下, 封建贵族、官僚、地主对人民的压迫也随之加强, 他们的生活更加奢侈腐化, 而广大贫苦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仍旧处于生活艰难困苦的境地。康熙也推行了一些有利于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政策, 但是这种手工业和商业主要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康熙没有改变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 重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轻视独立手工业和商业, 对规模大的工矿业加以限制。比如为解决铜贵银贱问题, 康熙曾向天下士子征询良策。当云南总督蔡毓荣提出开矿是“理财兼弭盗一法”后, 立即批准实施。并采取了一系列“任民采取”, 与民同利的矿业政策, 调动了商民投资矿业的积极性, 有力地推动了矿冶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也对这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当十几万的矿徒聚在一处, “易聚难散”的说法不胫而走时, 为了“不生事端”, 加上鉴于明末矿徒造反的教训, 康熙动摇了, 向禁矿倒退。执行这一政策的后果, 不仅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了矿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而且一度造成矿业生产的衰落。这方面与彼得大帝的区别特别明显。康熙的政策, 加速了封建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却没有像彼得大帝那样, 跳出封建经济的圈子, 去为发展近代工商业作出努力。康熙经济政策加强的是封建经济, 并不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条件。

康熙是封建皇帝, 一切从封建利益出发, 不能从根本上冲破封建藩篱的束缚, 只能在封建秩序允许的范围内采取措施, 进行改良。康熙不及同时期的彼得大帝, 主要在对新兴资本主义的态度上。斯大林说:“彼得大帝接触了西方较发达的国家以后, 就狂热地建立工厂来供应军队和加强国防, 这也就是想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康熙一朝在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虽然有可观的成绩, 却始终没有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 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并且从那以后, 旧中国与旧俄国在近代工业和科学水平上, 在将近两个世纪里一直保持相当距离 (刘大年:论康熙, 原载《历史研究》一九六一年第三期) 。

三、推崇孔孟之道, 尊奉程朱理学, 强化思想统治

西汉中期, 汉武帝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 接受大臣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逐渐被封建统治阶级确定为正统思想。宋朝以后, 由于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 封建社会进入了自己的后期阶段。这时, 作为儒家学说的变种,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代之而兴。该学说因具有使广大劳动人民俯首帖耳, 永远做封建统治者的顺民这一作用而颇受封建统治者的赏识, 立即奉为正统思想, 历经南宋、元、明, 统治思想界达三四百年。由于学术的不断发展, 兼之人民反抗斗争的冲击, 明朝中叶以后, 程朱理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遭到人们的普遍唾弃。尔后明清鼎革, 程朱理学又失去政权支持, 更加没落。而其他各家思想却如雨后春笋, 纷纷破土而出, 一时间思想界出现了颇为活跃的局面。

康熙皇帝由于受汉族影响也大力推崇儒家思想, 加之尊重这种传统观念有利于笼络汉人, 维护清王朝统治。康熙皇帝从巩固统治的立场出发, 对思想界活跃的局面不是予以支持, 而是重新提倡并大力表彰程朱理学, 从而使一度颇为活跃的思想界再度沉寂下来。同时, 他本人也受这种思想的支配。虽然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以实心求实政”的求实思想, 但他在全国范围内维护着儒家思想的统治, 其中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大兴文字狱。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发生了“《南山集》狱案”。当时, 戴名世著的《南山集》中提到了南明的事迹, 并引用了记有桂王年号的方孝标《滇黔纪闻》中的话, 直接触及了清朝的统治。康熙不允许有人敢于对清朝皇权提出非议, 令刑部会同九卿严处。牵连被捕的总计有三百人之多, 方、戴两家的亲戚故友纷纷被捕拿抵京。尽管玄烨标榜宽厚仁爱, 还是将方孝标戮尸, 戴名世处决, 不过将戴的凌迟“从宽”改为斩首。方、戴两家的族人, 一律不准逗留京城, 连同他们的妻子儿女均被发往黑龙江地区, 配与八旗人家充当包衣 (奴隶) 。文字狱到雍正、乾隆时更加厉害, 成为清代统治者迫害持有不同意见的知识分子的借口。除此之外, 康熙也禁止、销毁过一部分不利于巩固清朝统治的书籍。这种做法严重地桎梏了人民的思想, 使人们继续在这种没落思想禁锢下, 没有丝毫思想自由, 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对此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四、崇尚宽容, 导致吏治腐败, 朋党之风盛行

在历代帝王中, 康熙皇帝以宽仁而著名。康熙前期, 康熙皇帝以表彰清官为主, 兴廉惩贪, 吏治相对清明。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长, 使大量赈济、蠲免得以实施, 一定时期内某些地区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但至康熙后期, 贪污大案接连发生, 吏治日益宽弛。生产虽有发展, 人民生活依然困苦。康熙默认了州县官取一分火耗, 清官非一物不受, 大臣收屏风等物, 是面对贪污、贿赂之风的一种退让。对高级官吏虽重点考察, 但处分并不很重, 有些竟予宽容了事。有的督抚索取节礼, 以“系年老大臣, 著从宽免”。广西巡抚郝浴侵欺库银九万余两, 以其向来“洁己奉公”、“清廉爱民”、“从宽悉免追取”。对指责贪官的清官, 反而认为是“生事”、“残酷”、“过刻”。康熙皇帝这种概以宽容为怀的做法, 不但对于澄清吏治无益, 反而使得吏治迅速腐败。据康熙皇帝自称, 他之所以崇尚宽容, 是充分吸取了历史教训后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他说:“古之帝王以宽得之多矣, 未闻以宽失也”。显然, 这是不合史实的偏颇之见。正是这些偏颇之见,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治绩, 对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在康熙皇帝的晚年, 朋党之风盛行。内外诸臣各树朋党, 互相倾轧。主要有明珠 (吏部尚书) 之党、徐乾学 (刑部尚书) 之党、索额图 (礼部侍郎) 之党。勇略将军赵良栋向康熙言及明珠等人朋党之事, 康熙责其器量狭小, 在不得已时也只是薄责几句, 迫于谏官的直言明珠之党才有所收敛。明珠贪污事发, 康熙也只是革职了事。督察御史许三礼多次弹劾徐乾学考试舞弊, 纳贿置产, 康熙也总是袒护。不唯朝臣有党, 诸王亦内结亲贵, 外招门客, 各树党羽, 以谋夺位。在皇帝周围的大臣结党营私, 是君主专制制度官僚政治不可避免的现象, 但康熙对两个集团采取袒护包庇的做法, 则是他一生治绩的一大缺陷。康熙时期的朋党之争,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 成为康熙晚期政治混乱的主要原因, 使得已经腐败的吏治进一步废弛。

五、因循保守, 社会进步缓慢

康熙皇帝早年在日讲诸臣的指导下, 发愤学习儒家经典和各种历史著作。通过学习, 康熙皇帝颇为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传统治国理论, 在治绩上也大大超出了他的同行前辈, 但在团结和学习汉族的过程中也使他不自觉地陷入了儒家思想的窠臼而不能自拔。在他早年, 主要表现为盲目摹古仿汉。凡是见之于儒家经典以及汉族王朝曾经实施者, 只要有可能, 不管是否有用, 也不管自己是否理解, 概加效法。如:清入关后在科举考试上禁止八股取士, 在习俗上禁止妇女缠足, 无需丁忧守制, 这本是对汉族不良文风、习俗的革除。但因受到汉族知识分子和官僚地主的反对, 康熙作了无原则的迁就和妥协, 重新提倡八股文, 允许妇女缠足, 结果不仅汉族妇女遭受摧残, 满族妇女也仿效之。又如:满族以前不限制寡妇改嫁。康熙朝学习汉族习惯, 也提倡寡妇不再改嫁, 使战争中死亡官兵丢下的家属苦不堪言。清朝旧制, 死人进行火化。顺治帝生天花而死, 尸体火化后埋葬。但受汉人影响, 到康熙朝逐渐改变了火化的好习俗, 恢复土葬。这种邯郸学步式的学习方法不但使得一些落后的制度和习俗长期未予革除, 而且丢掉了满族原来的一部分好习俗, 好制度。到了晚年, 康熙又一变盲目摹古仿汉而为因循保守, 在政事处理中, 明明发现一些问题亟待改革, 却以事无先例而不予办理。即如耗羡征收, 地方弊端甚多, 而康熙皇帝却以此前各朝皆无明文规定而听之任之。又如公开建储, 在实践中, 他也感到问题严重并有秘密建储之念, 但却格于前无先例, 推来推去, 迟迟不加改定, 以致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虽然就总体来看, 这些并不是他思想的主要方向,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也是倒退, 对于康熙朝政治的发展, 这些思想也确实发生过一些不利影响。

六、教子缺陷

康熙对皇子教育自幼年抓起, 慎选教师, 并亲自教诲督促, 严格要求。教育内容很全面, 尤其注重教以治道。康熙寄希望于子孙, 要把他们培养成自己事业的优秀继承人。正因如此, 康熙诸子, 能文能武, 多为奇英之才。康熙教子最大的缺陷是忽视对皇子品德的培养。尤其是对“尊师重道”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康熙曾在太子面前故意出题刁难和侮辱太子的老师, 甚至当着众皇子们的面对拉不动弓的老师徐元梦大打出手, 还欲将徐元梦父母流放黑龙江。皇子们的老师每天异常辛苦, 无论寒暑都得站着为皇子授课, 特别是那些年迈的老师, 支持不住时, 有的竟然昏倒在地。皇子们很少让老师坐下, 眼睁睁看着这些年迈的老师力不从心地站在那里“斜立昏盹”。老师们不仅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动辄还要在自己的学生指挥下, 忍受杖笞之痛, 对于这些博学宿儒, 这无异于当众羞辱, 师长尊严荡然无存。而这些皇子们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他们将老师视为奴仆, 没有尊师的观念, 也不会真正的对父兄长辈怀有孝心, 这不能不说是康熙教子的一大失败。所以日后, 皇太子胤礽对病中清瘦、憔悴的父皇甚为冷漠, 毫不关心, “绝无忠爱君父之念”, 还当着康熙的面对老师拳打脚踢。康熙贵妃王氏所生的皇十八子因病而亡, 康熙非常悲痛, 可是皇太子胤礽却显出对其亲兄弟“毫无友爱之意”, 康熙对此深加指责, 胤礽竟“忿然发怒”。康熙于是对其大为不满, 决定废弃太子。众皇子在太子被废后, 欲置自己的手足 (即太子) 于死地, 皇长子胤褆甚至向康熙进奏说:“胤礽所行卑污, 失人心。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如诛胤礽, 不必出皇父手。” (《清史稿·列传七·圣祖诸子》——直郡王胤禔) 康熙听了“为之惊异”。他们不顾父亲的身体虚弱和苦口婆心, 激烈争夺诸位, 如此种种固然是由于至高无上权力的诱惑, 但康熙的不当言行给皇子们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由此形成的人格缺陷, 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七、禁海政策

康熙担心“海寇”与西方殖民者相勾结, 铸成大患, 危害清王朝统治, 加之汉人由于开海而流向海外, 可能与海外汉人联合起来推翻大清王朝, 因此开始禁海, 并为他的子孙留下了不开明的“样板”。

康熙的禁海政策, 对暂时防止“海寇”泛滥, 以及“海寇”与西方殖民势力勾结, 巩固清朝统治有一定意义。但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却十分有害, 从长远的意义上考察, 它是落后的、保守的政策。虽然它并未中断对外贸易, 但却使中外贸易受到很大限制。中国商人和渔民已不能自由外出;外国商人虽然能自由来华, 但也不能与中国商民自由接触, 而是在严密监视下, 由洋行等中间机构代办。并且, 出口的商品也有严格的限制, 除禁止硝磺、军器、火药、钢铁、粮食、马匹、书籍出口之外, 后来生丝也被列入禁项。因此, 禁海对我国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沿海人民的生活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 实行禁海政策, 并非康熙首创。但清政府后来的闭关自守政策却与康熙这一次禁海政策一脉相承。清代限制与禁止海外贸易, 限制与禁止中国人出洋经商或从事其他事业以及居住国内外的自由, 限制与禁止外国人与中国人交往。这些, 在康熙的禁海令中已开其端。闭关自守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的产物, 是对比封建主义进步得多的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关门, 把自己禁锢在小天地里, 孤立于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之外。总之, 禁海政策, 是康熙在历史上的倒退, 表明康熙晚年不够大胆有为, 思想趋于保守。

八、小结

康熙皇帝是一个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杰出帝王。但是在他统治时期, 当时的西方世界已开始步入资本主义文明, 中国也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康熙帝在历史驰道上本来有可能看得更广些, 走得更远些, 他的视野却没能突破封建主义的藩篱, 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创造条件, 开辟道路, 以给封建国家注入新生产关系的生机和活力。“围绕封建剥削制度和贵族专政制度的狭陋的阶级利益和民族偏见, 主奴式的君臣关系, 灌渎式的思想教养, 都大大限制了他的步伐。” (平心:论康熙帝的历史地位, 原载《文汇报》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正因为如此, 在迅速前进的世界潮流面前, 使得中国这个在世界文明史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的大国后来终于逐渐衰落下来, 最后竟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陷入落后挨打的贫弱困境, 这实在是一大遗憾。当然不能说这是康熙个人的责任, 这是客观历史条件造成的。康熙的一生得失, 不过是这种历史发展在一个统治者身上的具体体现罢了。如果我们把他放在历代统治者的行列中观察, 他依然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参考文献

[1]肖黎, 主编.中国历代名臣 (下) :杰出的封建政治家清圣祖玄烨 (闻性真) [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

[2]白新良, 等著.康熙皇帝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3]钱宗范, 编著.康熙[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75.

[4]孟昭信, 著.康熙与大清帝国[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1.

[5]孟昭信, 著.康熙大帝全传[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7.

[6]刘瑞方, 编著.中国皇帝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2.

篇14:微不足道的快乐

助人为乐是一种快乐。散步在大街上,看到有人骑着满载货物的三轮车上一个斜坡,但再怎么努力,车还是缓缓地往后溜,你冲上去,为他顶住,并帮忙推上斜坡时,骑车的人会非常感谢你,你心中也会感到无比快乐;大街上,很多人乱扔垃圾,如果你将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为保持环境清洁出一份力,同样会感到无比快乐。

分享是一种快乐。生活中总有很多烦恼或忧愁,也有许多喜悦和满足。如果我们学会了分享,把自己的烦恼倾诉给其他人,将喜悦与人分享,那样,烦恼的伤害势必会减弱,喜悦也会无限扩展。最后就会为战胜烦恼,分享喜悦而变得快乐。

关爱是一种快乐。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要学会互相关爱。有可能自己一句温暖的话,就会使同学快乐;有可能自己一个温暖的举动,就会使他人心灵有所感悟。只要你表达的是关爱,你得到的便不仅仅是一声“谢谢”;你肯定会收获到快乐。

生活中还有很多快乐的事。比如,在螺旋跑时,考验的是跑的速度和智力,当别人在跑时,你会很激动,而当自己在跑时,就会很小心,不想为队里丢脸,当一步步到达终点时,心里就会有一种胜利的感觉,感到无比快乐和喜悦。

快乐无处不在。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快乐,就好比太阳没有光芒,月亮不再明亮,星星不再闪烁。总而言之,快乐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良药,少了它,生活就会枯燥、乏味,毫无生机。只有快乐才会激发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使之不断前进,前进。

讓快乐伴我们一生。

(指导老师:桑金霞)

模拟评分:41分。

得分理由:作文条理清晰,助人为乐是一种快乐;分享是一种快乐;关爱是一种快乐;生活中还有许多乐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简单快乐的人。小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许多细节,让我们怦然心动。

上一篇:八年级下工作计划下一篇:相安无事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