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不足和整改

2024-05-12

存在的不足和整改(精选9篇)

篇1:存在的不足和整改

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我县近期开展了“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和“敢担当、有作为”集中教育。通过“敢担当、有作为”集中教育的学习研讨,本人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理论素养得到提高;现对照反面案例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民主生活会前征求的意见建议,深刻查找自身在不愿不敢不能担当作为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反思。

一、存在问题

本人紧密联系思想、学习和工作实际,坚持把自己摆进去,通过自身查、同事找、群众提,总结自身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愿担当作为方面。作为县委常委,在工作中,特别是对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有时会局限于主要领导布置什么做什么,深入思考比较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所减退,主动去完成一项任务的激情渐渐流失,同时思想有固化现象,常常沿用老方法解决问题,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思路不广,方法不多。遇到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事情,慢慢产生“畏难”情绪,脑子里第一个念头,不是怎么办,而是交给谁办,“我来办”、“跟我上”的担当精神逐渐消蚀,致使部分措施落实不到位。

(二)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敢担当作为方面。存在“好人主义”、一团和气,有的事情可以一把手决策的,可以自己拍板的,也因过度谨慎,要召集班子成员研究讨论后才做决定,有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的思想,致使有些工作节奏变慢,影响工作进度。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习惯于等别的市县有相关的经验,才敢放手去做。

(三)能力不足,方法不多,不能担当作为方面。对中央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学习不主动、不深入,对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新政策新要求,特别是对当前巡视工作的最新要求研究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工作深不下去、有些局面难以打开。学习上注重实用主义,学习业务理论知识多,对理论知识的科学体系掌握不够全面和系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的多,对不感兴趣却需领导干部掌握的知识往往泛泛而学,不能入脑入心。

党内政治生活作用发挥不到位。

本人无组织函询类问题,未受到问责处理。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通过认真剖析,个人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政治站位不高。结合省、市、县系列反面典型案件,反思自身暴露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站位不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深,首先体现在业务工作的不担当之上,把讲政治、提高政治站位喊在了口号上,脱离了当前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做到时时刻刻同党中央对表,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二)理想信念有偏差。作为领导干部没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思想上放松了标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经常自我对照反思不够、自我磨砺不够、思想自我改造不够、提升道德境界不够,没有做到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没有做到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自觉性不强,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公仆情怀不深。

(三)宗旨意识淡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纪检干部应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党风政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没有真正做到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这都反映出自己宗旨意识树的不牢,“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是责任意识减弱。工作安于现状,热情衰退,奋斗精神消减,标准质量不高。对干部纪律作风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入,发现不及时,查处不严格。面对困难和问题,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瞻前顾后、求稳怕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连续作战的吃苦精神和勇创一流业绩的工作激情明显淡化。对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不愿较真碰硬,不想触及矛盾。特别是在纪律审查工作中,缺少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缺少“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无私无畏的正气。

三、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以“钉钉子”的精神,从问题的根源抓起,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要把提高政治站位放在首位。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排在首位的就是政治意识。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理论上透彻明白,政治上才会清醒坚定。任务越艰巨、事务越繁杂,越要加强理论学习,善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深刻反思腐败典型案例,引以为戒,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带头模范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自觉接受各方监督,真正把政治和纪检业务有机结合起来。

篇2:存在的不足和整改

一、敢于担当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1、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说:“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干部的担当,就是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名利地位面前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在封建社会,我们的祖先们尚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与担当。古人能做到的,我们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做不到呢?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遇事不避难,迎难而上,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发挥主观能动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做到在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推脱、挫折面前不退步、逆境面前不悲观、不达目的不罢休;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用行动激发热情,以担当排除阻力,用成果回报组织。

2、敢于担当是一种能力。领导干部既要有敢于担当之志,也要有善于担当之能。要紧紧围绕市委“一争三快两率先”的战略目标,紧扣市委的工作大局,以不负众望、争创一流的激情,不甘平庸、勇于创新的热情,心系基层、踏实干事的真情,倾心尽力,真抓实干,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提振发展信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头,面对改革中的深层次难题,面对工作中的具体矛盾,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找到化解矛盾的具体办法,把工作推开,把局面打开,这需要一定得能力,需要一定的智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尊重客观规律。

3、敢于担当是一种操守。古人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担当”一词,词典的解释是七个字:接受并负起责任。社会需要担当,事业需要担当。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使命所在、职责所系,是强烈事业心的表现,是良好精神状态的反映。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战死疆场,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在危急关头,一句“共产党员留下”,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是何等的豪迈!在当前,领导干部有无敢于担当的精神,关系到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只有大胆负责、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才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发展中找到出路。

二、当前个别领导干部担当的缺失

1、怕丢选票。在有的单位,有个别干部,乐于当老好人、“弥勒佛”,生怕抓工作得罪人,丢了选票,不敢坚持原则,认为要负责,难免会触及利益得罪人,也容易招致一些“意见”和“反映”。所以甘当“老好人”,民主测评追求“满票”,还有的领导干部缺少对现实情况的了解,缺乏对复杂局面的判断,看不清趋势,做不出决断。或是不愿负责,没有担当的勇气:“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

2、怕丢官帽。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及“八项规定”实施之后,个别领导干部认为当“太平官”比较安全,不违规不违纪、不请吃不收礼,却也不干事不担责了,

工作激情消退,大事小办,急事缓办,面对机遇瞻前顾后,遇到困难垂头丧气,怕犯错误束手束脚,占着官位不敢担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非是害怕承担责任,承担风险。

3、怕捅娄子。当前,我们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利益多元、诉求多样。客观上领导干部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引发一些矛盾和问题,所以有的领导干部“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抽一鞭子才动,不抽不动”。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工作上去,干部上去;工作下来,干部下来”,这就是我们对事业的担当。

三、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有所作为

1、要有担当的勇气。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说,“领导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所谓“拎着乌纱帽”,说明为民干事是有风险的。战争年代,共产党人是拎着头颅上战场,殒命沙场而无悔。现在我们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承担点工作责任,承担点工作风险,与战争年代相比,算得了什么?当前,虽不用领导干部带军打仗,建功立业,但也绝不能允许领导干部失去“勇作为”的决心和勇气。作为领导干部就必须有勇气有魄力,敢拼敢闯敢作为,只有这样才能为改革号航母把好航向。曾国藩教育家人要“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林则徐在被充军去伊犁的途中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大无畏精神正是激励后人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精神之“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发展之路,才具有无比广阔的干事创业的舞台,才会有无比强大的前进的定力。

刘云山同志说,“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应当先之劳之,吃苦在前,‘为官不易’就应是一种常态。”要把廉洁从政作为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把党纪法规作为“红线”、“底线”和“带电的高压线”,时刻自重自省、慎独慎微。领导干部只要一心为民、心正无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办事,又有何不敢担当,又有何瞻前顾后。

担当意味着付出、奉献甚至牺牲,意味着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而不顾个人的利害得失,这种勇气和力量,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共产党人的政治远见,是对真理的追求和坚守。

2、要有担当的智慧。担当需要勇气,也需要能力,需要智慧。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既要有激情、有韧劲,更要办事管用。办事管用讲的就是要有能力、有水平、有办法。 既要有担当的勇气,也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善于担当的智慧。善于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化解前进中的风险、矛盾和问题。

面对大是大非,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随波逐流,敢于仗义执言,勇于较真碰硬。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要敢于下决心、作决策,果断地拍正确的板。古人说,“为官避事平生耻”,这就要求我们还要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解决问题。既要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要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自觉地用“三严三实”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提升自己,不断洗涤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使我们的党员队伍,使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永葆先进性、永葆纯洁性。

3、 要有担当的胸怀。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做到敢于担当,要正确看待个人得失。要丢掉私心。敢于担当,首先要出于公心,一事当前,首先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有时候还有可能牺牲个人利益,这更能体现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情怀。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冲在改革发展的一线是勇于担当;长期工作在条件艰苦的地区,默默无闻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同样是担当。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为其笃行才更显担当。

篇3:存在的不足和整改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问题,建议

政府财务报告在宏观决策、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管理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 也是社会大众了解政府财政财务状况的重要来源。本文就改进和完善政府财务报告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一、政府财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财务报告设计设想的使用对方过于单一, 基本是由财政部门确定, 根据财政的需要设计报表格式和指标体系, 使用者也主要是财政部门。

2.政府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过少, 主要信息体现在财务报表和报表说明书。财务报表包括封面27张:收支类报表17张、资产负债简表1张、基金类报表2张、资产类报表1张、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表1张和基本数据表4张, 收支类报表位列最全面, 占全部报表的63%。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四十条“行政单位的财务报告, 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第四十一条“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反映本期的收入、支出、结余、专项经费使用及资产变动情况, 说明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 总结财务管理经验,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等。”第四十二条“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开支水平、人员增减、固定资产利用等, 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是: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人车比例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六十条“财务报表说明书包括报表编制技术说明和报表分析说明。报表技术说明主要包括:采取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 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收支和结果的影响等。报表分析说明一般包括:基本情况, 影响预算执行、资金活动的原因, 经费支出、资金活动的趋势,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对上级会计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试行) 》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的规定与行政单位大体一致。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政府财务报告反映的主要是收支信息, 严格意义上讲是预算执行信息, 这种信息反映过窄, 对各级政府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举债情况、政府担保情况、政府社保基金的运行情况等都没有充分反映, 不利于社会对政府的监管、不利于政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不利于全面有效控制政府的财政财务风险和社会的稳定。

3.财政上“已拨做支”, 实际形成了拨付单位的资产和资金结余, 未能有效转化为国有权益。对企业拨付的资金全部采用核销制不妥, 技改资金、科技开发资金等等, 有些可以资本化转成国有权益, 以防止企业套取免费资金, 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和产品技术开发责任。对形成的净结余资金应当上交财政, 退回国库, 退库手续要简化、财政内部各业务部门要协调。

4.政府财务报告未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财务制度规定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 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价值严重偏离实际, 国有资产严重不实。不利于机关事业单位整体资产的营运, 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5.政府财务报告未能全面反映国有权益。政府财务报告未能反映国有企业和国家参股企业的国有权益, 也不向全国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的权益, 资料数据分散在相关部委。部门财务报表的《资产情况表》只反映对外投资的增减未反映权益, 部门财务报表的《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表》也只反映直接占用控制资产的收益情况, 未反映所投资资产的收益情况。

6.政府项目支出违背配比原则, 过渡强调预算的执行。购置材料以及低值易耗品, 国库支付制度改革前购置材料还通过“材料”科目进行核算和入库出库的管理, 低值易耗品可以按照规定进行摊销, 国库改革后, 就直接进入支出, 支付与实际耗用不一致。《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也缺乏财政资金项目核算的配比规定。

7.政府财务报表采用汇总报表的方式生成, 造成部分数据的虚增。部门之间款项拨付, 每拨付一次形成一次收支, 汇总报表就加总一次;部门内部的往来, 在汇总报表时不能有效冲减, 形成债权债务的虚增。

二、政府财务报告的改进建议

1.按照建立“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的目标, 政府财务报告应当服务于全社会, 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提供国家权力机关、决策机构、监督部门、社团机构以及社会个人使用。明确使用对象是关键。

2.引进“权责发生制”, 向报告的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信息。“权责发生制”在收入支出上、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资产的折旧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避免资产虚高, 收入和支出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部分避免政府造假行为, 生产性事业单位或专项资金采用权责发生制更能反映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有利于政府绩效的考核。

3.充实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 向报告的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当下应增加债务信息的披露, 既要反映国外的债务也要反映国内的债务, 既要反映现实的、显性的、明确的债务也要反映潜在的、隐性的、或有的债务, 既要反映中央政府的债务也要反映地方各级政府的债务, 既要反映政府的债务也要反映事业单位的债务, 特别是潜在的、隐性的、或有的债务如社保基金, 地方各级政府的债务如县乡两级政府的欠债, 事业单位的债务如医院、高校举债。加强这些方面的披露和监管, 避免债务风险和连锁反应造成社会危机, 同时增加政府的责任。

扩充政府的收支范围, 全面反映政府的收支状况。除预算收支外, 还要反映预算外收支、各种基金及收费、社保收支、国有资本的收支等。目前尤其要规范和披露地方政府和权利部门的各种收费, 这是产生腐败引起社会不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社保收支的披露主要是关注潜在隐性的债务, 防范支付风险, 防止寅吃卯粮;对国有资本收支的反映主要是维护国有权益, 建立与国企规范的分配制度, 从而为国有资本纳入国家预算奠定基础。

增加固定资产的信息,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超标准配置、过度讲求配套齐全、过分追求高新尖, 长期闲置、低效运转、使用效率低下, 重复购置、重复建设比较普遍, 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政府财务报告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反映和监督。

篇4:存在的不足和整改

关键词:退休人员 管理问题 不足 策略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成为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养老问题、退休管理问题逐渐提上了政府部门的日程,如何妥善安置退休职工、加强退休人员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逐渐成为政府与企业关注的热门话题。

1 现阶段我国退休人员管理存在的弊端

1.1 管理方式落后 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的退休人员管理还在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若不对及时加以改进完善,则很难提升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不利于退休人员的妥善安置,最终必然会对社会的团结稳定造成影响。

1.2 退休职工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当前我国的退休职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不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有效的管理手段,尽管国家已经意识到退休人员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短时间内难以落实各项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使得许多退休职工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部分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系。

1.3 忽视退休职工精神需求 部分退休职工退休前生活充实,每日为生计奔波劳碌,一旦闲散下来,一时间难以接受社会角色的转变,不能适应空虚的生活,可能会产生较强的孤寂感。认同感的缺失使得部分退休人员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2 造成管理不足现象的原因

2.1 思想教育力度不足 员工在离职退休前所处的工作岗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个人素养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等各项因素都会对其退休后的生活造成影响。部分退休人员由于自身知识水平不高且思想素养不足,缺乏必要的自主学习意识,退休后思想较易停滞不前,逐渐与社会脱轨,成为固执、偏激、保守的老人,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还有部分退休人员缺乏自我主见与判断能力,遇事易人云亦云,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对是非黑白判断不明,随着舆论的大流,在群众中散布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言论,对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造成阻碍。

2.2 历史遗留问题与矛盾解决不彻底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各级矛盾较为突出,若这些矛盾当时得不到有效解决或压制,则易形成历史遗留问题,极大程度上制约了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其管理效率大打折扣。有一些退休职工因退休待遇或历史矛盾,与工作单位产生纠纷,严重影响了管理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

2.3 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 部分企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都住在单位分配的小区里,离、退休后处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依旧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打发无聊的空闲时间。但还有很大一部分退休人员居住较为分散,且子女不常伴左右,一旦退休后,很难与老同事再聚到一起,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后,退休职工极易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觉得失落与孤寂,若此消极情绪得不到缓解与释放,则可能使其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对其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利。

2.4 生活负担较重 退休后的职工失去了经济来源,若不能定时定量地领取国家补贴或退休金,生活将难以得到保障。部分效益好的单位职工退休后依旧享受较高的福利待遇,退休薪资水平也相较于一般单位而言丰厚。但大多数职工退休后,单位对其提供的退休金仅仅能勉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甚至还有一些老人食不果腹,生活负担沉重,若国家与企业不对其负责,提升整体退休人民生活水平,势必对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影响。

3 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有效的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模式 退休人员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相关部门提升管理水平的实际需求。对此,管理部门要尽快迎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结合相应的管理工作,制定出健全、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进一步规范退休人员管理流程,帮助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培养较强的责任意识,使其全面投身于管理工作中,为国家的稳定富强做出贡献。相关管理部门还可以成立起专业的管理机构,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退休人员管理效率,与退休代表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现阶段退休基层员工的需求及心声,为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加强退休人员素质精神教育,使其老有所乐 职工退休后有大量空闲时间,管理部门在满足其物质生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退休职工间开展素质精神教育,开办老年大学、组织老年旅游、交友、知识竞赛等,极大程度上丰富其业余生活,使退休职工融入集体中,与同龄人沟通交流,排遣退休后的不适与落差,使其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管理部门还应当加强思想教育与指导工作,帮助退休职工培养学习意识,纠正其错误的盲从心态,为其和谐美满的晚年生活奠定基础。

3.3 促进交流,加强沟通 管理部门应该为离休员工提供平台,促进其保持与在职职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使退休员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利用丰富的实战经验指导工作,为在职工作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充分突显自我价值,缩小心理落差,提升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发挥余热,为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除此之外,退休人员还应该关心社会热点新闻,关注时事,时刻紧跟社会的步伐,培养一门兴趣或爱好,多与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4 以退休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 国家对退休人员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在职年轻人的工作态度,若国家能妥善安置退休职工,使其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就能大大激励年轻人努力工作,使其对社会的发展充满信心。管理部门要想进一步落实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提升其生活质量,就必须以退休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设身处地了解退休职工疾苦,从他们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为其发声、为其办事,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倾听退休老人的心声,拉近心灵的距离,组织其进行身体检查,用实际行动证明国家对退休人员管理问题的重视,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团结提供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退休人员在离职之后,往往很难接受闲散的生活状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角色转变也常常让其不知所措。老人在离职之后若无子女陪伴,易产生强烈的孤寂感,难以找到生活重心,长此以往对其身心健康不利。当前我国的退休人员管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与矛盾解决不彻底、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晚年思想教育力度不足、生活负担较重等原因,存在管理方式落后、退休职工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忽视退休职工精神需求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与企业单位联起手来,提升退休人员管理水平,在物质与精神上给予其帮助,使我国老年退休人员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度过和谐美满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杨玺泽.城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与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李广伟.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3.

[3]曹煜玲,龚建祥.南通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劳动,2013(10).

[4]王川平.央属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退休人员过渡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1(09).

[5]范伟,陈宇.加强领导 全面促进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篇5:存在的不足和整改

在本的考核中,我因为在工作中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在与一线职工的交往中,因为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给自己的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次考核,我的不足之处很明显的暴露了出来。通过自己深刻的反思,我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认真细致的总结汇报如下:

一、在工作中只是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

在平时的 工作中,只是想着要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是想着一门心思的学技术、学业务。忽视了与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接触。使得与工人师傅们产生了隔阂,彼此之间缺少沟通。互相没有深入的了解,与大家没有建立起很好的关系。从而使得有时在工作中也产生了被动。

二、在工作中只是看重了效率。在现场工作中,仅仅是把工作的效率放在了第一位,没有想到首先应该怎样先与大家建立起很好的关系,在与他人融洽的相处之后,会将工作做的更好,效率才能够更快的提高。

三、在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讲究方式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包括与大家安排工作的时候,只是想着要将工作尽快、顺利的完成。没有考虑,在工作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做事情,不能偏激,不能只是一味的盯着工作,这样做会事与愿违。不能不讲究方法、讲究策略。

对于自己存在的以上三点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认真的思考,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一、不能只是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工作中,不能只是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注重与大家的关系。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将心思仅仅是放在学技术、学 业务方面。要与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多接触、多沟通,尽快消除与工人师傅们的隔阂,要对他们有深入的了解。从 而使得有时在工作中产生的被动情况变为主动情况。

二、不能只是看重工作效率。在平时的工作中,首先应该与大家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与现场的师傅们要很好的相处。只有在此基础上,师傅们从心里愿意很好的和我们一起合作,工作才能真正的做好,效率才能够提高 的更快。

三、在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偏激,一定要讲究方 法和策略。一定要明确,要想把工作干好,就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只有在顺利的将工作安排下去的前提下,才能够将工作顺利、尽快的完成。

针对以上三点整改措施,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首先,应该继续深刻的反思,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要认真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怎样去做。其次,要在实际工作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的工作,不仅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要学会与现场工人师傅很好的相处。将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进步。

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的深刻反思和整改措施

一、工作中的不足:

1.在工作中只是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工作中,只是想着要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是想着一门心思的学业务。忽视了与公司内部人员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使得与同事产生了隔阂,彼此之间缺少沟通。互相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建立起很好的关系。从而使得有时在工作中与每个部门没有很好的配合,同时也产生了被动。

2.在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讲究方式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包括在与客户谈判、聊天时候,只是想着要将工作尽快、顺利的完成。没有考虑,在工作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做事情,不能偏激,不能只是一味的盯着工作,这样做会事与原违。不能不讲究方法、讲究策略。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自己存在的以上两点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认真的思考,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1.不能只是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工作中不能只是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整个公司就是一个团队,公司的销售额不单单需要我们一线业务员,还要各部门的互相配合来创造,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还要与公司同事多接触、多沟通,尽快消除部门同事的隔阂,要对他们有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得有时在工作中产生的被动情况变为主动情况。

2.在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中,特别是在与客户交流,不能偏激。一定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一定要明确自己每次拜访客户的目的,拜访客户前要准备要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跟拜访客户的主题。

其次,在工作中会多向前辈们讨教成功的经验,并且把合适自己的方式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要对于公司工作: 1.公司应该重视培训,特别是中层领导的各方面能力,员工培训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的关键性工作。

一个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就是靠自己培养。

篇6:存在的不足和整改

一、存在的不足

(一)学习自觉性不够强。学习不够主动,往往是局里组织学习时学习,自己没有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理论联系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对理论的学习不够深入系统,许多东西往往学后就丢,浅尝辄止,钻得不够深,学得不够细,没有将学到的知识完全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

(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遇到复杂或困难的工作比较浮躁,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要求自己,有时会存在自我放松的情绪,岗位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在工作中缺乏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安排,故在开展工作中只是安于常规,处理事情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缺乏开拓进取的胆略和勇气。

二、整改措施针对自身的不足,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落实: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今后,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决策能力的主要措施来抓。一方面,认真搞好自学,在学习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做到勤学多思;另一方面,在学用结合上做文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把理论学习与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把理论武器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深化学习,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意识和任务观念,以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继续保持积极肯干、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从严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既要从工作上严要求自己,也要从纪律上严要求自己,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工作。

篇7:绿色学校创建存在不足及整改意见

为进一步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增长师生的环保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校环保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我校自2008年开展创建市级“绿色学校”活动以来,通过学校扎实有效的工作,使“绿色学校”真正成为了实现环境教育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场所,加深了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师生的环境素养,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了国策观念和环境道德观念,大大增强了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广大师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重视和关注环境保护,以崭新的形式充实了素质教育的内容,丰富了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根据我校“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开展,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制作高标准的“环保专题宣传栏”,积极通过宣传展板、图片、发放宣传材料、举行环保智力游戏、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技能比赛、环保教育知识讲座等各种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实有效的开展环保教育宣传活动,从节能、节水、节电、资源回收等方面来对学生们进行教育,促进师生、家长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提高师生们的环保素养。

二是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形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积极开展低成本节能改造项目;全面提升公用资源使用效率;健全完善校内能源运行监管体系,加强内部能耗审计;建立低碳校园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开展低碳生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低碳环保教育进课堂。

三是加强“废旧电池回收管理”,学校制定废旧电池回收制度,加强对废旧回收箱的管理,倡导学生养成对废旧电池集中投放、分类回收的习惯,并在学校门卫室旁专门设有“废旧电池回收箱”,长期面向师生回收废旧电池,并聘请两名学生担任“废旧电池管理员”,进行日常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增强全体师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环保、节能减排意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促进资源再循环、再利用,不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营造共同爱护地球,善待共有家园的良好氛围,营造绿色校园的和谐环境。

四是学校制定垃圾分类处理办法,利用垃圾桶分类收集,学校把垃圾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垃圾”、“食余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三类,学校设置垃圾专用回收箱,由学校后勤处定期回收,交有关环保部门统一处理。其他有害垃圾统一由学校后勤处收集并妥善处理。从而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技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

五是征订《中国环境报》并张贴,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的动态,和国内外环境保护实践经验和相关知识、技术,反映公众的意见和要求,聚焦环境热点、焦点问题,提高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六是学校制定有特色的绿色环保宣传手册,通过印发《绿色环保宣传手册》,要求学生保持环境整洁,保持环境安静,合理利用物资,保护植物动物,爱护公共财物,正确处理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珍惜点滴粮食,爱惜学习用品,制止不良行为。向学生介绍我能为环保做什么,环保纪念日的时间及由来,以及学生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小事等知识。

七是学校注意多留存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影像资料,记录好当时交流互动的现场情况,以备省级绿色学校验收时备查。八是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给予绿色环境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还显得不够充足,根据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我们将争取在这方面有改进和突破。

九、对从事环境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步伐还有待加快。

十、在家校联合开展环境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力度还显不够,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家长学校、校园网站和家校互动平台推动这项工作,使以学校为主体所开展的绿色环境教育工作具有更强的服务社会的功能。

吉岘九年制学校

篇8:存在的不足和整改

1、实行定员定额试点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实行定员定额改革是规范和完善部门预算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打破了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方法, 真正实现“零基预算”, 是预算编制准确、公正、合理的重要条件。

2、实行定员定额改革建立以省为单位的中央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 缩小了地区间人均经费水平差距, 改善单位间“苦乐不均”现象, 有利于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提高经费资金的使用效益。

3、实行定员定额改革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可行性。新的改革将改变过去粗放型的预算管理机制, 将基本支出划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大类, 大类下再划分细类, 解决了基本支出经费中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无法合理拆分的问题, 改变经费混用的情况, 克服预算管理的随意性, 强化了预算约束, 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二、目前定员定额改革存在的不足

1、从定额核定的经费来源来看, 只核定了中央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定额, 没有对包括目前用其他资金列支的全口径基本支出核定定额。人员经费定额没有按津补贴规范后的标准核定。住房公积金定额与实际缴存数存在较大差距。公用支出定额低于三前年平均支出水平。由于中央财政保障能力不足, 不能按照实际工作需要核定支出, 实际上只是对中央财政拨款部分的定员定额, 无法从总量上反映基本支出经费的合理需求。国税系统现阶段核定的基本支出定额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定额。

2、从定额核定的经费范围来看, 没有对基本支出全部经费实行定员定额, 只核定行政运行费和住房改革支出两项经费来源的定额, 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和事业运行经费保持原水平, 暂不核定定额;住房改革支出经费只核定住房公积金, 提租补贴和购房补贴未列入测算范围。例如占我省人员比重22%的离退休人员的经费。2009年年初中央下发了调整京外中央国家机关退休人员待遇的通知, 从2009年元月起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 按照提高后的标准计算, 我省国税系统当年离退休经费缺口达2/3。

3、支出定额不够细致, 定额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地区间综合物价水平、征管工作量差异悬殊, 单位分类分档不尽合理, 不能体现各地区各单位的特性, 容易造成实际的不公平。现有公用经费支出定额体系还需根据国税系统履行职能要求进一步细化、调整。

三、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改革的建议

1、承认地区差异, 分类分档核定定额。根据单位性质、职能任务以及现有公共资源的配置情况, 对省内不同地区不同单位进一步实行分类分档预算管理, 合理确定各类各档人员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在核定定额标准时, 应主要采用标准计算法, 而不能一味地采用历史决算数据。同类同档单位支出预算定额标准应统一, 不同类不同档单位定额标准适当拉开差距, 既要考虑各单位的个性, 也要考虑其共性, 避免引起各地区各单位的攀比和抵触情绪。建立与物价指数、消费指数的联动机制, 每隔几年再根据物价水平、职能调整、政策变化, 在对人员、公用经费人均支出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类不同档定额进行调整, 努力建立完善科学的分类分档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

2、建立定员定额与实物资产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深化定员定额制度改革重点是定额制度, 定额制度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实现资产实物定额与预算拨款定额结合。凡涉及物耗的定额, 应建立在对物耗标准的合理核定之上, 使定额标准更符合预算工作的实际。通过清产核资, 清理公用经费的支出政策标准, 建立预算资金定额与实物资产定额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 实现公务用车费用、计算机机房电费、电梯、锅炉运行维护费等的实物费用定额。

3、进一步细化、调整公用经费预算定额。基本支出公用经费目前已按办公及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等12个项目划分核定定额。结合国税机关深化行政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强化执法风险等履职要求, 需要对以下公用经费项目进一步细化、调整:一是办公用品定额和印刷费定额均可以按使用性质划分为一般行政管理、税源管理办公用品 (印刷费) 定额和纳税服务定额;二是增加信息化建设费定额, 用于核算征收管理、网上纳税服务平台、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公文处理等办公管理、执法风险管理等系统的软件开发费、硬件设备损耗、软硬件维保维护费等;三是将租赁费定额划分按现行收支分类核算要求调整为办公租赁费定额、专网租赁费定额和其他租赁费定额;四是将维修 (护) 费定额按现行收支分类核算要求调整为公房维修 (护) 、设备维修 (护) 、网络维修 (护) 、其他维修 (护) 费定额。

4、努力实现国税系统经费来源一体化, 实行综合定额, 真正实现按需定额。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在资产处置收入、出租收入纳入“非税收入”上缴中央财政后, 着力解决目前支撑国税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地方财政补助性资金的取得途径问题, 彻底实现经费来源一体化。这将是个大工程, 意义显著, 这个工程甚至会涉及宏观财政体制与经费分配体制的调整变革, 需要深入调研, 结合眼前实际与长远发展统筹考虑。只有将经费来源统一为中央财政资金, 统一管理、统一安排, 才能实现财力可能与履行政府职能需要相结合, 真正实现按合理需求核定全范围、全口径的支出定额。

摘要:全国国税系统已全部纳入定员定额改革试点范围, 进一步深化了部门预算改革。但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定额核定的经费范围不全, 来源不全, 支出定额不够细致。完善措施:努力实现国税系统经费来源一体化, 实行综合定额;承认地区差异, 分类分档核定定额;进一步细化、调整公用经费预算定额;建立定员定额与实物资产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

关键词:国税,定员定额,完善

参考文献

[1]余中.建立科学、规范、精细、透明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J].预算管理与会计, 2009 (12) .

篇9:存在的不足和整改

一、中国殡葬行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当前的殡葬行业服务项目繁多,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项目日益完善,以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为例,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作为国家一级殡仪馆。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重庆市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高新区等主城区大部分群众的丧事服务任务,年火化遗体10000具左右,是重庆市主城区的治丧服务中心,推动着主城区殡葬行业的先进性和规范化、是引领规范文明治丧的先锋模范,同时开通了涉外运尸服务的定点网络服务,是重庆市殡葬行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服务示范点。现有服务项目100余项,已经形成遗体运输、守灵祭奠、殡仪殡殓、火化、骨灰存放、公墓安葬、丧葬用品销售等较为完善的系列化“一条龙”服务体系,同时秉承与时俱进的作风,积极引进多媒体放映,LED电子屏等多功能信息技术展示设备,人性化的服务和富有文化内涵的制度促进着殡葬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殡仪馆除了安置丧事活动外,也成为了旅游观光,公共绿地建设、举办特色文化交流活动的阵地。

二、中国殡葬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不正当利益的驱动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经济社会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市场经济也有其负面的影响,社会对于利益的追求更加疯狂,整个社会呈现出逐利性特征。在我国殡葬行业的管理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腐败、浪费铺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某部分人的利益牺牲广大公众的利益、利用黑色暴利产业链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情形,就是因为非正当利益的驱动。殡葬行业追求非正当利益反映出工作人员个人利益驱动、部门利益驱动以及整个政府的利益驱动。

(二)法规制度的缺损

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为殡葬行业的规范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而我国缺乏规范殡葬行业的法律法规使得殡葬行业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从2009年《殡葬行业国家政策法规标准与殡葬服务规范化》制定之后,我国的殡仪馆对规范性文件管理进行规范,这些政策的颁布实施使得 殡葬行业失范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这些规定的法律位阶并不高,尚未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其威慑力有限,从而导致许多违法行政行为都以殡葬行业为名,企图规避司法审查。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表现为:

第一,殡葬行业内容没有具体规定。党政机关行使社会管理权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党政机关的人事管理到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民政、治安管理等各项内容都是由党政机关进行管理的,哪些文件应当通过殡葬行业进行规范,哪些内容应当通过普通的文件进行规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这也是造成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动不动都通过发布殡葬行业的方式来规范管理。

第二,殡葬行业的制定程序混乱。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各省制定的殡葬行业制定程序的相关规定初步形成了我国殡葬行业制定的程序,有些省份的规范性文件出台之前需经法制部门的合法性审查,殡葬行业需经统一登记、统一编号和统一公布,某些涉及到公众利益的重要文件还需经过专家论证、公开听证等征求意见环节,但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各地规范性文件制定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

(三)监督手段的虚置

尽管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但是根据现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现行监督?殡葬行业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权力机关对政府部门的执行行为和方式进行监督的同时对殡葬行业进行审查,二是行政机关内设的法制部门对政府殡葬行业的审查,三是司法机关在审定具体案件时对殡葬行业的审查。但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畅使得这三个监督手段都难以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

权力机关监督的滞后性增加了监督的成本。工商管理对于殡葬行业的监督是一种事后的监督,这种监督方式不仅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大大增加殡葬行业的制定成本,使得一部分以党委名义或是党委政府共同发布的殡葬行业免于监督。

(四)责任追究不力

造成殡葬行业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从现有的几种监督方式来看,人大常委会依据监督法对政府发布的殡葬行业认为不符合相关的法律监督的可以撤销殡葬行业、行政机关内部的审查通过行政复议认为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不符合法律法规也应予以撤銷,而司法机关在引用规范性文件时如发现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只是不予做为判定案件的依据。从上述的几种监督方式中可以发现我国并没有建立殡葬行业违法的责任追究制度,仅仅通过撤销殡葬行业的方式不能给党政机关的领导以威慑,难以促进殡葬行业制定的合法化。

三、中国殡葬行业发展的未来展望

上一篇:小学生如何办理转学下一篇:工作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