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等级考试标准

2024-04-17

书法等级考试标准(精选8篇)

篇1:书法等级考试标准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

报考须知

1、考生根据考级标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报考级别,评定级别低于或高于报考级别,考级费用均不退补。初次报考者报考级别不能超过6级,6级以上必须逐级报考。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可直接报考8级,报考9级、10级必须具备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10级为入会级,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组织考试,10级考试通过者享受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待遇。

2、清晰准确填写或打印等级考核申报表,每人次一张;近期2寸免冠照片3张,照片背面用铅笔写上姓名、专业和级别。

3、报名后如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者,作弃权处理,恕不办理退费手续。

4、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对考级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宣传及处理权,考级作品一律不退。

5、考生必须按准考证所示时间、地点参加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无准考证或准考证与本人身份不符者,均不准进入考场。

6、承办单位提供规定规格考试用纸。

7、考生自备书写用具。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大纲

初级考级大纲(考试规则)

一、考核标准

1.临摹

1笔法:基本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法特征。

2结构:基本地体现出范本的字形特征。

3章法:基本地完成范本布局。

2.创作

1笔法: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笔法特点。

2结构: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结体形态。

3章法:基本能完成章法布局。

二、考核内容

1.字体:楷书,隶书。

2.内容:1在给定的考试范本中自选对临作品一件。

2自选给定的考题内容,运用所擅长书体创作作品一件。

3题目,名言名句,古体诗词,二十字以内。

三、试卷规格:四尺三裁竖式(45㎝×69㎝)

四、考试时间:90分钟

注:初级(1-3级)考生因所在地域不同,师承不同,所学书体不同,有能力者可以在考题外背临自己所擅长的书体考试。

中级考级大纲(考试规则)

一、考核标准

1.对临、临摹

1笔法:准确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法特点,用笔点画生动,熟练自然。

2结构:准确地体现范本的结体风格特征。

3章法:准确地理解范本章法特点,布局合理完整。

2.创作

1笔法:较好地体现书写能力,点画精到自如、美观。

2结构:较好地体现出所用书体的结体规律,特点明显。

3章法:明白书法布局方式,行气贯通,章法完整美观。

二、考核内容

1.字体:楷书,隶书,行书,篆书,草书。

2.内容:1在给定的考题范本中对临作品一件。

2自选给定考题内容,运用所擅长书体创作作品一件。

3题目,名言名句,古体诗词,二十八字以内。

三、试卷规格:四尺三裁竖式(45㎝×69㎝)

四尺对裁竖式(136㎝×34㎝)。

四、考试时间:90分钟。

注:中级(4-6级)考生因所在地域不同,师承不同,所学书体不同,有能力者可以在考题外背临自己所擅长的书体考试。

高级考级大纲(考试规则)

一、考核标准

1.对临、临摹

1笔法:准确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意,用笔点画生动,熟练自然。

2结构:准确地体现范本的结体取势特征。

3章法:准确地体现范本章法特点,布局合理完整。

2.创作

1笔法:准确地体现书写能力,点画精到自如、美观。

2结构:准确地体现出所用书体的结体规律,特点明显。

3章法:理解书法布局方式,行气贯通,章法完整美观。

3.理论笔试

1简明书法史。

2简明书论史。

三、考核内容

1.字体:楷书,隶书,行书,篆书,草书。

2.内容:1在给定的考题范本中对临两种书体作品各一件。

2自选给定考题内容,运用所擅长书体创作作品一件。

3题目,名言名句,古体诗词,二十八字以内。

三、试卷规格:四尺对裁竖式(136㎝×34㎝)

四尺对裁斗方(68㎝×68㎝)。

四、考试时间:对临创作时间150分钟,理论笔试60分钟。

注:高级(7-9级)考生因所在地域不同,师承不同,所学书体不同,有能力者可以在考题外背临自己所擅长的书体考试。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艺术考级收费标准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艺术考级收费标准是根据国家文化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文化部第31号令),以及《国家文化部、发改委关于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收费标准的通知》(文教科发(2003)52号文件)的精神和规定制定,现将参考收费标准公布如下。若各地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与参考收费标准不一致的以各地物价部门核准的价格为准。

注:

1、考级报名费标准,每生每次10元(其中初次报名费为50元,含艺术考级卡制作工本费40元)。

2、考级证书费标准。艺术考级证书的收费标准为每证15元(含文化部考级专用二维条形防伪码技术服务费)。

3、承办单位应按规定到指定的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使用税务发票,依法纳税,并严格执行本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自觉接受价格主管部门和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4、承办单位上缴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费用采用简化方式,按初级、中级、高级、入会级划分为四类收取。

篇2:书法等级考试标准

宣纸尺寸如下: 一、三尺宣纸——规格为100×55(长×宽)(单位:CM)⒈三尺全开:100×55(标准三尺)

⒉大三尺:100×70(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为二尺)⒊三尺加长:136×50 ⒋三尺横批:100×55(标准三尺)

⒌三尺单条(立轴):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⒍三尺对联:100×27(标准三尺长度不变,宽度1/2)⒎三尺斗方:50×55(标准三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二、四尺宣纸——规格为138×69(长×宽)(单位:CM)⒈四尺全开:138×69(标准四尺)⒉四尺横批:138×69(标准四尺)

⒊四尺单条(立轴):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

⒋四尺对联:138×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⒌四尺斗方:69×68(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⒍四尺三开:69×46(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⒎四尺六开:46×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3,宽度1/2)⒏四尺四开:69×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2,宽度1/2)⒐四尺八开:35×34(标准四尺宣纸长度1/4,宽度1/2)三、五尺宣纸——规格为153×84(长×宽)(单位:CM)

⒈五尺全开:153×84(标准五尺)⒉五尺横批:153×84(标准五尺)

⒊五尺单条: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五尺对联:153×42(标准五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⒌五尺斗方:77×84(标准五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四、六尺宣纸——规格为180×97(长×宽)(单位:CM)⒈六尺全开:180×97(标准六尺)

⒉六尺三开:6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3,宽度不变)⒊六尺对联:180×49(标准六尺宣纸长度不变,宽度1/2)⒋六尺斗方:90×97(标准六尺宣纸长度1/2,宽度不变)五、七尺宣纸——规格为238×129(长×宽)(单位:CM)⒈七尺全开:238×129(标准七尺)六、八尺宣纸——规格为248×129(长×宽)(单位:CM)⒈八尺全开:248×129(标准八尺)⒉八尺屏:234×53 ⒊八尺斗方:124(cm)×124(cm)七、一丈二尺宣纸——规格为367×144(长×宽)(单位:CM)⒈一丈二尺:367(cm)×144(cm)⒉大一丈二斗方:180(cm)×142(cm)⒊小一丈二:360(cm)×96(cm)八、一丈六尺宣纸——规格为503×193(长×宽)(单位:CM)⒈一丈六尺:503×193 九、一丈八尺宣纸——规格为600×248(长×宽)(单位:CM)⒈一丈八尺:600×248 136X34cm,也可以称作八平尺对裁。附录:中国字画论尺卖

篇3:三论书法当代标准

本着弘扬书法文化精华、树立当代书法标准的目的,本刊分别于2006年第1 1期和2007年第9期进行过两次关于书法当代标准的讨论。参加讨论的书家、学者对此问题各抒己见,虽见仁见智,但还是在一些基本认识上取得了共识,如强调书法的“书写性”,强调书法在“审美化”的同时要遵守汉字书写及书体规范,强调书家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等等。这些共识虽为“成见”,但的确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的根基和标准。然而,在书法创新的风潮中,一些横空出世的所谓书法创新却偏离甚至质疑、挑战这一根基和标准,使得书法的文化价值取向漶漫不清,操作上的规律分崩离析,“贵新尚奇”之风也使书法赏评停留于极其表层的视觉表象和感觉心理层面。讨论书法的当代标准,意在从书法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出发,树立当代书法的发展目标。前两次的讨论在书法界、美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本期,我们继续进行书法标准问题的讨论,以期在已有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并达成更广泛的共识。

[前沿报道]

篇4:“书法的标准”之我见

在谈论这一问题之前,还必须滤清关照书法的文化因素、艺术性能、技术参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古老的样式。在传统社会中,书法具备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用。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和演变而来,并由此表现出不同的书体、艺术风格以及时代特征。因此,书法不仅承载着文字的记录功能,同时还伴随着流便的书写所表现出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等。为此,书法在文化功能上呈现出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性机体,有个人的、社会的等等充满丰实的立体性“外观”,也正因如此,作品所蕴含的“看点”就不是单一取向。所以古人讲“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如其养,总之日:‘如其人而已”。不仅这样,书法还起到了美化、澄化人们心灵的教化作用。人们可以通过作品,诵其文、察其言、观其道、通其心,终可论其艺。无论是山林道心的淡素情怀,还是“勇儒”的刚猛不阿……都可在作品中尽显心迹。在这里,书法展现的是完整的丰富的甚至深妙莫测的人的社会形象,影射的是当时的文化、政治以及整个社会的背景,还有作者对人生、社会的不同看法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讲,书法不仅仅是艺术,也不是技术。书法既然具有这些功用,它的艺术性表达或表达方式就直接影响着书法对人的感召力,对社会的影响力,从而反映出书法在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因此,书法又是艺术的。它必须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技术规范,从而反映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独特风貌。书法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自然性、节奏感、意境、情感性、技术性等诸多方面。其中书法的情感因素是起到统摄作用的,没有情感就没有了一切,书法的“用情”是书法成为艺术的关键。由于情感的摄入,技巧就随着情感的波动而跳跃,节律也就自然形成,也就具备了艺术的生命力、感召力,人们无论怎样以“音乐性”“跳跃性”来形容书法的节奏感,如果没有情感因素,这种节律也就成了“无病呻吟”,无论技巧如何高超,没有了情感因素,书法也就成了技术的表现,楷书也就成了“馆阁体”。所以,我们在进行创作时,扪心自问,“我们的书写有性情吗?”是技术还是抄书?就如一篇文章,没有了情感性,无论作者有多高的修养、词藻如何华丽,也不能打动人。同样,也正因为有了情感的投入,《祭侄稿》才有了天下第二行书的美誉……有了情,就有景,书法就有了感染力。

书法是文化的、艺术的,但是没有技术的高超表现,一切都是徒劳。书法的技术性就是书法的基本功,这一基本功在情感的驱使下,才能营造出空灵的意境、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文笔和放达的情思,才能在优雅的书写中绽放美妙的韵致,文质相称,互为表里。如《兰亭序》《寒食帖》等堪称文章、书法巧妙合璧的典范。书法的技术性主要包括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要素。技术是随作者的情感需要而作不断的调整,它的表现是随机的、突发性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充其量表现为作者某一时间内、阶段中的习惯性组合或者说一种书体所必须遵循的约定俗成的规范,其内在变化是随着场景的转换、事物的发展、情感的涌动而自然应变。纵观古代书法理论史,大部分理论家是在讨论笔法,可见,古人对书法的基本功是如何的重视。古时候,这种技术就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三国(魏)时就有钟繇挖韦诞墓而得笔法的故事;王羲之在传授笔法于七子王献之时,也告诫说,“不可示之于诸友”。因此,笔法的正脉是多么重要,而且还带有一点神秘性。所以,对书法技法的重视不仅是我们今天的事。但书法的传承、尤其是书写技术的传接等由于历史的原因,几乎成了“绝响”。为此,今天的书家对技术的追求是空前的,甚至把笔法的掌握当作是进入书法殿堂的不二法门。今天书坛一股股“风”的涌现,与其说是人们对不同风格、不同审美的转向,还不如说是对不同书写技术或不同笔法组合的一个个阶段性尝试。所以,今天书法的每一步深入就是建立在对笔法的不断深入的基础上的,我们在批评“跟风”和展厅现象,或者说是书法功利主义的同时,却忽略了“选手们”对笔法的渴求,除了掌握当下的笔法外,别无他求。

从以上的关系来看,书法的技术性、艺术性、文化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逐渐递进的。先求技术,进而得艺,终极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并最终融于大文化的环境之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功德圆满。所以,书法的文化性是书法艺术的终极目标,但没有前两种要素的铺垫,而直取最终的目的犹如“水中捞月”,可望、可想而不可及;书法的艺术性很强,但缺少了文化的关怀、文化的定位,那书法真成了“小道”而已,也谈不上什么“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文人雅士热衷于此;而书法的技术性体现就成了书法之所以成为书法的基本要求,这好比京剧表演:“‘身上的玩意儿才是关键。固然,‘心理有不等于‘身上有,‘身上有也不等于‘心理有。但是,假如‘心理有而‘身上没有,对京剧而言等于零。反之,假如,‘身上有而‘心理没有,无论是对于观众还是对于演员,却仍然不失为戏剧和表演”(2006年《读书》4期55页,傅谨《身体对文学的反抗》),书法亦然。可见,书法对文化的追求永无止境,书法的艺术性也因情感、意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情感的难以触摸,谈何标准?所以,在现阶段,书法的技术性能就成了可以把握的对象,书法的标准最终就落实到最为基本的技术性能上来。没有了这一性能、缺失了这一标准,最好的构思,最好的文彩,也是一件最为拙劣的书写,“对书法而言等于零”。

由此,书写技术的标准就衍生为笔法的标准、结字的规律、章法的基本要求和墨法的基本表现等几大要素。笔法的标准就是各种“套路”驾轻就熟,且丰富、精准、传神。古人的笔法是很丰富的,犹如《兰亭序》中的笔法,人们只注意几十个“之”不同的外形,而忽略了王羲之书写每一个汉字中笔画的不同,尤其是在“起讫”的表达上,尽善尽美,和而不同。我们在审视一个作者的书法作品时,在一件小小的作品中,相同的用笔、雷同的起讫不知用了多少次,干巴巴的,就那么几招,犹如程咬金的“三斧头”,兴味索然。精准性是考验书家在对笔法丰富的理解上对基本技术的熟练应用和准确表达,没有了这一点犹如作文中的精准“用词”,词不达意乃文章大忌。传神是用笔准确,本乎于心,发乎于情,在笔法的表达中加入了情感因素。结构是因笔法的组合、情感的变动、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尊崇因势利导、因时而动的自然生发规则,而不是妄加变动、故作姿态。当今写碑派书法、墓志书法以及行草书者,往往失于重心不稳、装腔作势、东倒西歪。因此,虽结字险绝,但重心稳实却是结字的基本原则。章法是书法的灵魂,顺势而出、因情而动,明暗交织、黑白相融,聚散有度、动静兼通。你长我短、你断我连、你整我碎、你斜我正……古有王觉斯无行不歪、无字不歪,但歪歪取正;今有林散之浓淡相宜、气势连动、前后相顾,但势态统一、连绵滚动,且意境高远。因此,章法的标准是在“二元”对立的哲理中,编织出自我的意境来,“造景”是书法章法的核心要素。我们在欣赏一件作品时,往往因没有诱人的景致而味寡,中国的园林善于造景,中国的诗词注重“诗境”,同样,中国书法也有着自己的“书境”。曲径通幽才令人神往,令人遐想,让人深思,流连忘返。黄宾虹讲中国书画不过笔法、章法、墨法而已,可见他把对墨法的要求提高到作为书法创作的三大要素之一了。墨法是增添书法韵致的重要因素,犹如文中之修饰,也如华丽的词藻,它因章法的需要而加以润饰,它在章法建构的二元对立元素的互动中起到更为强化的作用,犹如一碗清汤中的几片“葱花”,让人醒目而食欲大增,也如美女胸前的“挂件”点缀得让人心性摇荡而回味无穷。这些都属于书法技术的范围,没有了这些要素,恐不成为书法了。就像表演京剧,没有“身上有”,对于京剧而言就“等于零”一样。

篇5:浅谈书法评判标准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回顾他走过的历史,有道是风雨兼程,历经沧桑。书法是一种美,更是一种艺术。一直以来,墨香都令我陶醉,于是有了欣赏书作的爱好,但是徘徊书海,怎样的作品才是好的呢?

王根全老师的讲座对于书法评判标准的论述使我耳目一新,纵观书法品评的昨天,可谓众说风云,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裁判,想评谁就评谁,想怎么评就怎么评,然而却没有定论。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便把书名等同于艺名、官名,官做多大,书名便有多大;人多出名,书便也可卖个好价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这种只体现一小部分人的意识和利益的书作便应运而生了,大作横空出世,“家”们也就名誉贯顶了。但是我们该怎样对待这种作品呢?难道就看着好的作品埋没江湖吗?

好的作品应该体现大众的审美标准。所谓雅俗共赏可谓当如是!那些不登大雅之堂所谓的大作应该隐退了。书法的价值是由史料价值、艺术价值、书名价值等组成的,是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位转移的。所以,对一幅作品应该从这些出发综合考察,摒弃个人杂念。

书法对于我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保持它应有的风采,寻求合理的品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关于这个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因而,品评标准是人们翘首以待的。好的书作一定要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点画基本功,结字造型,布局谋篇,表情达意都是十分重要和必备的。

篇6:毛笔书法指导课程标准分析

一. 课程目标 1.技能目标:

人人能正确地使用毛笔临写一种风格的楷书,做到提按明显,笔画,结构具有明显的范本特征,有一定的背临能力。能创作简单的毛笔书法作品。2.知识目标:

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初步了解书法与写字的区别,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知道书法作品的基本要素,知道一些书法的基本知识。能初步的评点和欣赏一副书法作品。掌握一些常见的繁体字。3.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书法实践活力,在活动中善于向教师、同学和前人学习,又能进行独立的创造活动,掌握书法的表现、欣赏、评价,创作等基本方法,了解审美过程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书法学习习惯。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在了解了书体和文字演变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体会汉字的优美和独特魅力。培养对艺术的热爱,感受祖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懂得做人要踏实的道理。知道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二. 课程内容

第一.小学生练书法应从楷体入手,因此以欧颜柳体为范本,我们的课程中选的是柳体。

第二.各个年级学习不同阶段的书法内容。

1.小学一年级学习毛笔的握笔姿势以及书写姿势,基础笔画的书写和练习,掌握书法基本要领。常用的重点笔画有:点、横、竖、钩、撇、捺、折、提.通过示范与详细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书法的笔画是如何写的。老师主要是讲解和示范,学生则以描红为主体,二年级学生在基础笔画的练习上简单学习字的书写,主要是体会、学习笔画如何在字中间变化。临摹字帖中独体字如:天,小,人,工,火等,将此类字学熟,再进行笔画繁多的字学习,就相对容易。主要是描红字帖上的范本.2.培养三、四年级学生对书法的艺术欣赏、逐步加深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渐渐写出书法的美。掌握书法中相同笔画在不同字体中的变化。临摹简单字,此时学生能够做到放下描红本,看着字帖独立地摹写。

3.五六年级学生能够独立的书写一些基本字,能够做到字帖在心中,脱离字帖能够自己写出简单的字,基本掌握了简单字的书写。能独立完成一两张作品。

三. 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方面

为了确保活动的有序实施,高质运转,时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落实:

1)二年级,均从每周的“校本”课中安排一节;三、四、五年级从语文课中每两周安排一节,集中进行书法训练。

2)鼓励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练习。

一、二年级每天确保15分钟;三——六年级,每天确保20分钟以上。2.教学方法方面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3.教学原则方面

1)重视启发性原则: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书写书法的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仅仅是外因,而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核心,是内因。只有内因起作用,才可能产生效果。因此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正确引导。2)重视巩固性原则:鼓励学生多谢多练,通过练习巩固教学,并逐步形成软笔书法书写的技巧和技能。

3)重视可接受性原则:教学中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应充分遵循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实际,给予正确恰当地引导。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充分激发

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四. 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1)激发学生对于书法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了解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充分认识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

2.评价内容

(1)学生的学习习惯

注意学生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平和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握笔方法和正确书写姿势,重视学生书写的正确、规范、端正、整洁、美观。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学会分析汉字的间架结构。(2)学生的学习态度

篇7:中国书法等级考试高级试卷

(七)本试卷及格标准(满分为120分):七级及格:80分;

八级及

格:90分;

九级及格:100分。

一、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

得分:

1.西汉时期,(A)书法带有篆书的笔意,没有波磔,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文字。

答:A《五凤刻石》□ B《莱子侯刻石》□ C《居延汉简》□ D《武威汉简》□

2.(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刻石,被称为“石刻之祖”。答:A《泰山刻石》□ B《峄山刻石》□ C《石鼓文》□ D《琅玡台刻石》□

3.(B)是研究碑学的系统著作,是在金石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书体衍变、书法流派以及书法技巧等方面,结合自己的书学经验论述力倡碑学。

答:A《南北书派论》□B《广艺舟双楫》□

C《艺舟双楫》□D《北碑南帖论》□ 4.草书由章草发展到今草,相传是由东汉时期的书法家(B)奠定的。

答:A皇象□

B张芝□

C赵壹□

D杜度□ 5.王国维《“流沙坠简”考释》一文认为:“(D)与二爨相近,为今楷之滥觞。”

答:A《居延汉简》□ B《马王堆汉简》□ C《武威汉简》 D《神爵四年简》□

6.唐代(A)《书断》评价钟繇书法:“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答:A张怀瓘□

B赵壹□

C崔瑗□

D阮元□ 7.篆刻以“印从书出”,对后世篆刻影响很大的是清代(B),并被康有为成为清代篆书的集大成者。

答:A吴让之□

B邓石如□

C伊秉绶□

D赵之谦□ 8.(D)是书法史上重要的时期,不仅五体发展齐备,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书法家群体,而且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著作,书法开始从实用走向艺术追求。

答:A魏晋南北朝□

B宋代□

C元代□

D汉代□ 9.(D)是我国最早探讨书法艺术理论的人。答:A康有为□

B萧何□

C张怀瓘□

D赵壹□ 10.梁启超《碑帖跋》评(D)是:“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

答:A《石门颂》□

B《乙瑛碑》□

C《曹全碑》□

D《西狭颂》□

11.“日书万字”的元代书家(B)。答:A杨维桢□

B赵孟頫□

C康里巎巎□

D董其昌□

12.坼壁路”和“屋漏痕”是怀素与(D)从生活和自然中悟出的书法点画的写法,都是师法自然的典范。答:A欧阳询□

B柳公权□

C虞世南□

D颜真卿□

13.(A)与赵孟頫并称“二雄”,并笔力遒劲,以骨力取胜。答:A鲜于枢□

B米芾□

C董其昌□

D邓文原□

14.自言:“吴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的是明代书家(C)。

答:A傅山□

B王铎□

C徐渭□

D石涛□ 15.“扬州八怪”中取法汉魏碑版,自创“漆书”的是(C)。答:A郑板桥□

B何绍基□

C金农□

D伊秉绶□

16.主张“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的是明清书家(B)。答:A徐渭□

B王铎□

C翁同龢□

D朱耷□ 17.米芾(A)内容为自作诗六首,亦称《拟古诗帖》。答:A《蜀素帖》□

B《苕溪诗帖》□

C《元日贴》□

D《李太师帖》□

18.认为书法“笔笔求肖,字字求合,终门外汉也”的是清代书家(A)。

答:A杨守敬□

B张裕钊□

C何绍基□

D阮元□ 19.(B)匡正了阮元理论上南北书派论的失误,指出书法可以分派,但南北不可分派。

答:A包世臣□

B康有为□

C张裕钊□ D郑文焯□ 20.(D)开六朝楷书的先声,是汉隶中方笔的代表作之一。答:A《爨宝子》□

B《爨龙颜》□

C《鲜于璜》□

D《张迁碑》□

二、填空(每题1分,共计20分)

得分:

分 1.隶书早期时称为“ 古隶

”,中期时称为“

八分

”。

2.钟繇传世书迹有被后世称为“五表”的是 宣示表、《力命表》、贺捷表

、荐季真表

、《调元表》。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六书”是指 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

4.有“南伊北邓”之说的是清代书家 伊秉绶

邓石如。

5.清代倡导碑学理论的书家主要有 阮元

、包世臣

、康有为三人。

6.有“浓墨宰相”之称的是清代书家 刘墉。

7.吴昌硕 篆刻“以刀如笔任曲屈”,体现书写的笔意,是第一任“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

8.唐张怀瓘《书断》将

张芝 的章草列为神品,而八分列为妙品,小篆列为能品。

9.有“南伊北邓”之说的是清代书家伊秉绶

与邓石如。

10.“明末三家”是指 倪元璐、黄道周 和王铎。11.李邕书法学习王羲之

后别开生面,在行楷之间,用笔深厚坚韧。12.清杨守敬认为同治、光绪年间,翁同龢 的书法推为天下第一。

13.杨沂孙的篆书宗秦汉,取法 石鼓文

,笔圆体方,自成一家。

14.近人马宗霍评

郑文焯

书法 :“大鹤山人书,结体纯取南碑,而波磔骏发,复兼有北碑之妙,翩翩奕奕,气味直到六朝。” 15.与薛绍彭并称“米薛”的是宋代的米芾。

16.“吴中四才子”是 祝允明

、徐祯卿、唐寅

、文徵明。

17.张芝的 冠军贴

,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抒情写意的浪漫特质。

18.袁安碑

与《袁敞碑》相类,似出于一人之手。19.东晋 是中国书法史上书法艺术水平的最高时期。20.清书法家翁方纲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评论说:“以圆浑之笔为性情,以方整之笔为形貌,其淳古之处,置根柢于篆隶。

三、判断(每题2分,共计10分)

得分:

分 1.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的是著名书画家石涛。答:A 对□

B错★

2.赵壹《非草书》中的草书指的是今草。B 答:A对□

B错★

3.称为“铁崖体”,尤精于诗的是元代书家杨维桢。答:A对★

B错□

4.《六一题跋》体现了欧阳询“学书为乐”的主张。答:A对□

B错★

5.揭傒斯不仅是“元诗四家”之一,还位列“儒林四杰”。答:A对□

B错★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20分)

得分:

分 1.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

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标志性的时代精神和重要的文化表现,它产生于曹魏末年,延续至晋。“魏晋风度”是对魏晋时期士人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的概括,精准地指出了这种文化的本质与内涵。魏晋风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并对后世的中国文人及中国的文化哲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魏晋风度」是文化史上一个专有名词,「风度」本来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风度不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与精神状态在言谈与仪表上的反应,对于一定的社会阶层来说,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人,正好反映了魏晋名士的时代精神。

2.颠张醉素:

颠 指张旭书法的特点:激情勃发,甚至达到狂颠的程度

醉 指怀素书法的特点:圆转飞动,空灵剔透的气韵

这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个性突出,挥洒到极致,也用于赞扬草书书法作品具有张旭和怀素的神韵。

3.宋四家:

即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4.隶书:

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五、论述题(30分)

得分:

分 1.汉碑书法风格多样,可分为哪几类。并举例分别阐述其特点。①方拙朴茂,峻抒凌厉

这类汉碑有《张迁碑》、《鲜于璜碑》、《建安六年残碑》、《衡方碑》、《张寿碑》、《耿勋碑》、《刘熊碑》等。②典雅凝整,法度森严

这一类汉碑根据笔法可分为二类:A:肃括内劲:代表性汉碑有《礼器》、《史晨》、《乙瑛》、《华山庙碑》、《娄寿碑》、《张景碑》、《建宁残碑》、《朝侯小子残碑》、《李孟初神碑》等,B:灵动飘逸:这类碑刻有《孔宙碑》、《尹宙碑》、《韩仁铭》、《仓颉庙碑》、《孔彪碑》、《曹全碑》

③奇古浑朴,诡谲多变

这类碑刻有《夏承碑》、《礼三公山碑》、《鲁峻碑》。

2.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六、翻译题(20分)

得分:

分 翻译王羲之《创临章第一》节选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兵甲也,水研都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策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点画者磊落也,戈旆者斩斫结构也,放纵者快利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戚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篇8:书法当代标准的“三性”

艺术标准的重要一条自然是创造性。值得注意的是,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积淀深厚的传统艺术,其创造性的体现有着自己的轨迹。自从书体演变完成之后,书家的创造始终是风格的创造。可以被称为书法家的人们,都在既定的汉字框架之内,依赖既有的点画运转, 与时俱进地推出了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风格。尽管古代极少专门的职业书法家,但在评家心目中,绝不是能写汉字的都算书法家(缺乏创造性的拓书人和写经的经生就不算书法家),也决不是作品有个人特点的都算好书法家。历来对书法的品评,首先看入不入品,所谓的神、妙、能、逸,都是针对入品者而言,不入品的作品也在书写汉字,也有个人特点,甚至在司法鉴定中,也完全能区别真伪,作为证据,但不具备书法艺术之美,从来不属于艺术。当下的问题是,在一些传媒中,不入品的汉字书写也成了书法艺术品,评价标准的模糊不清,可见一斑。

讨论书法标准问题,第一要区分的是:属于书写的汉字还是真正的书法艺术,这是够不够书法艺术的问题,入不入品的问题。第二要区分的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的高下。自从毛笔被硬笔接着被电脑取代以来,能拿毛笔写汉字的人日益减少,于是出现第一种混淆,以为毛笔写的汉字就是艺术,能拿毛笔写汉字的人就是书法家,不去讲求有无艺术性,这是天大的误解。第二种混淆也出现了,那就是以为写得与别人不同就是有艺术个性,就是创造,只要异不要好,不去区分风格与习气,不去区别什么是非书家也具备的个人特点,什么才是经过训练接受积淀理解了艺术美又有创造的书法艺术的个人风格。这又是当代某些论书者进入的误区。当代选评书法者或者说掌握评选话语权的人,有些并没有从误区中超脱出来。

考察历来堪称书法艺术的作品,大多具有三性:一是历史积淀性,二是所处时代性,三是本人艺术个性。当代书法的品评,似乎也不能不从这三个方面着眼。不过书法艺术早已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从汉字的造字,到书法的自觉,到书风的创造,书法艺术早已积淀了的体现艺术美的诸多要求,除去个人性情的表现外,特别看重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的表现,如传为卫夫人《笔阵图》所称的“筋骨肉”,孙过庭所称的“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隐惨本乎天地之心”。思考当代书法的品评标准,在三性之中,历史积淀性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历史积淀性,就是超越了时代性的恒常性,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非此不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书法艺术的表现力,不足以求得点画结构像自然一样地实现了多种矛盾的统一和谐。

刘勰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个时代的物质条件、审美好尚都必不可免地影响到书法,没有时代性的书法作品实际上从来没有过。“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都是对书法时代性的描述。但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文化、审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书法艺术生存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其实用性减弱了,独立的审美价值更加彰显了,书法成为了与绘画、雕塑甚至观念艺术等并驾齐驱的艺术,以书法为文化人“立德、立言、立功”余事的历史被翻过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以书法为业的书法家日益增多,近三十年来尤为明显。于是探讨书法现代性的人们,开始把书法看作抽象艺术、视觉艺术,从书法家感知的现代节律、现代视觉经验吸取源头活水,向西方现代艺术借鉴当代性,并使用古人没有见到的现代出土的书法资源,这是很有道理的。但书法又无法割断传统。

由之,在当代书法品评中,对于恒常性与当代性关系的理解,至少出现了两派。一派侧重当代性,推崇强化视觉效应与强化艺术个性的作品。为了突出艺术个性,提倡实现创作书写中的精神自由和天真发露,便引导疏离千百年来被视为经典的书法,主张从民间书法碑刻中吸取突破古法的自由生机。为此高度评价视觉冲击力,力倡重视章法结构胜于重视笔法,肯定视一幅为一字的整体意识,在结构上的夸张变形,在笔法要求上有所简化,不再要求一点一画之工,不再讲求“无往不复,无垂不缩”、“欲左先右”、“一波三折”等古法,甚至推动书法的书写性向绘画性和构成性靠拢。另一派更侧重恒常性,此派持论者出于对近百年来社会文化变革中传统一定程度断裂的忧虑,虽不反对当代书法应有当代性,但更看重书法的文化性与稳定性,把天然看作“功到自然成”,讲求“书法有法”,力主对经典性作品的充分理解和学习,重视“功力”,更强调书内功夫与书外功夫的统一,重视在继承的基础上吸收新机。

我觉得,在当下情势下,文化趋于多元化,艺术家创作更加个人化,公众精神需求更加多样化,制定统一的当代书法品评标准,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望,并不是可以付诸实现的措施。而最有益于普遍提高当代书法品评的举措,则是开展联系实际的讨论,各派品评者均可兼听则明,有效地在本文前述的三性的内在联系中,损益原有考虑过于简单的标准。比如侧重当代性的品评者,可以多思考一些历史的联系,多考虑一下如何使当代性与历史积淀性统一起来。不要简单地以为古代书法只有实用性没有艺术性, 当代的书法只有艺术性没有实用性,请看诸多牌匾不是仍然在请书法家挥毫吗?也不要以为古代的书法都在案头把玩,当代的书法唯一可以展示的场所就是适于大幅作品的展厅,请看住宅、宾馆不是已经在布置小幅作品了吗?侧重于传统恒常性的品评者,可以多注意一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审美领域的扩展,特别是当代所获得的前所未有的感觉经验。更多思考一下传统在新变中的发展,须知传统是在发展中延续的,有些具有往昔时代性的小传统,已经被历史扬弃了。

上一篇:关于师德师爱演讲稿下一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