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2024-05-22

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精选8篇)

篇1: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材料作文审题和立意

爱因斯坦说过: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

请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话的理解,写一篇800字议论文。立意

▲ 学校里学的既有知识本身,更有学习方法,对一个真正有创造才能的人来说,后者是受用终生的。

▲学校教育应重在传授学习方法,而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学习知识是学习方法的载体,无法想象没有前者只有后者。学生一旦真正掌握了方法,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寻求知识”,即使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全部忘记”也不要紧。

▲ 学校教育一无是处,真正成才要走出校门后。

▲学校教育应只传授学习方法,知识毫无价值,不必传授。也大可忘记。

(一)弄清材料重心及倾向性,整体把握。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这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仔细阅读这则故事,抓住哭婆变成笑婆的关键。

一个儿子卖鞋,一个儿子卖伞,这一事实没有改变,改变了的是哭婆的想法,雨天为卖鞋的儿子着急,晴天为卖伞的儿子发愁;反过来想,发愁就变成高兴了,哭婆也成了笑婆。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很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一个事物就只有一个固定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应提倡多角度地观察事物,多方位思考,说不定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呢!①下面这则材料的重心是讲什么?

巴尔扎克成了大作家以后,一天,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年妇女拿着一本小学生的作文请教他这个孩子将来的发展前途如何,巴尔扎克看了作文后说:“这个孩子的文章写得很糟,将来不会有什么写作前途。”老年妇女对巴尔扎克说:“这本作文簿就是你小学时写作用的,你难道连小时候写的文章也记不起来了吗?”巴尔扎克认出了面前站的就是自己小学时的老师,不禁连声表示谢意。

(二)明确材料主题所属范畴,找准突破口。爱国为民

社会公德

理想道德 立身行事

待人接物

辨证思维

下列材料所谈的问题属于哪个范畴?应从哪个角度突破才能准确立意?

①星期天公园里一块不大的僻静的草坪上,同时来了两伙年轻人。一伙围着录音机学英语;一伙用录音机播音乐跳舞。学英语的认为跳舞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要求跳迪斯科的停止或离开;跳舞的认为他们在公园里有娱乐的自由。前者骂后考只知吃喝玩乐,后者回敬前者不懂劳逸结合。双方谁也不服谁,吵来吵去,学不成英语也跳不成舞。②一位女学生考上师范院校后,教授问她为什么要报考师范院校。她说,开始想成为一个伟人,觉得不现实;后来想成为伟人的妻子,也觉得不现实;于是,她决定做伟人的老师,报考了师范院校。可以断定,那位女学生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

(三)划分材料的性质类型,准确切入。就材料本身的性质而言,一般可分为: 单一性事件 寓意性材料 漫画、多则材料

挖掘事件性材料的结果和所供材料间的内在因果逻辑联系。结论是巴尔扎克向老师致歉,正确的推导程序为:

巴尔扎克为什么向老师致歉?→因为他说错了话→话错在什么地方?→他评价人的方法是错误的→这属于哪一个范畴的问题?→属于正确看待人的问题→正确的方法是什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错误命题:

“感谢老师” “谈谦虚” “勤奋出天才”“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全面地看问题”

“女师范生的择业”一则材料—— 材料的结论是:“可以断定,那位女学生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为什么这么断定?因为她选择了比做伟人乃至伟人的妻子更现实的目标→属于哪个范畴的问题?→理想立志→就女学生而言,应怎样立志才正确?→理想应切合自身的实际。

[训练]

从结论入手,推导材料间的因果联系并提练观点。

①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学者答:“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在幼儿园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②二十世纪初,德国的一位科学家斯坦门茨移居美国,恰逢福特公司的一台电视出了故障,公司经理请来这位专家修理。他到现场看了又看,径自回去了。两天后他再到现场,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然后说:“请打开电机,沿线将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工人照着去办,电机果然起死回生。说到酬金。开口便是一万美元。经理愕然。拿修理明细表请他填写材料费用。他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一美元,而要知道在那里画线,则要9999美元,加起来就是一万。”斯坦门茨的幽默终于使经理领悟了,依价照付。

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做看亲切的交谈,笼子里的老虎羡慕外面的老虎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从笼子里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快乐,它再不用为食物发愁了。

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是饥蛾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1996年12月17日,来自加纳的科菲·安南当选为联合国第七位秘书长。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他讲了一个故事:“我上中学时,有一天校长拿着一张一尺见方、角落上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走进教室,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个小黑点!’他摇摇头说:‘难道你们没有一个人看到还有一大片白色的纸吗?你们不能用这种态度对待人生。’那时我十七岁,校长的这一课我终生难忘。”请就安南讲的故事,谈谈你的看法。

1907年,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一起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疗养。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把他在院子里新栽的花留下了。

不久,高尔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他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 你的美好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留给别人鲜花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快乐。请以“我对快乐的感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审题步骤:

1、阅读材料,获取主要信息。

儿子留下了鲜花,→要是你一生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将是轻松和快乐的→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2、读懂材料里的要求和范围。

“我对快乐的感悟” →关键词:“我”,“快乐”,“感悟”。→我认为,什么是快乐|快乐是什么。

3、把材料放在主要信息规定的限制里,并确定文章的立意。根据材料,“快乐”是有明确范围的快乐。→此快乐是给予的快乐 建议:

标题要尽可能涵盖话题的含义。标题要揭示主旨,暗示内容(观点)。标题要鲜明醒目,切忌太过晦涩。

篇2: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一中学 语文组 刘晓庆

漫画知识点概述

1、漫画的概念

漫画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政治事件或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2、漫画的作用

漫画的作用,盖而言之,主要是宣传和批判作用。

它的宣传作用是由它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决定的。漫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画种,它具有揭露、讽刺、幽默的表现功能;在创作手法上简洁而生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其批判作用,也是它的主要作用,漫画也是因为它所具备的非常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才不断得到发展的。已经91岁高龄的华君武说:现在很多人认为漫画应该搞笑、休闲,当然这也是漫画的作用之一。但漫画的讽刺作用不应消失,应当恢复漫画的战斗性。

漫画是一种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中选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怎样写好漫画作文? 写好一篇漫画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认识漫画。写漫画作文,不同于一般的看图作文,因为它不是简单地把图意写下来,而是要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因此,首先要明白漫画同故事性图画的不同之处: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是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漫画与其他图画的区别在于:漫画的表现手法夸张,看了之后引人深思,让人有所启发。

首先:要仔细观察漫画,弄清画面的含义,抓住画面的主体。

漫画作文中,画面的主体往往是人物。要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面貌,以及他在干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和事件有关的物品。例如,漫画《假文盲》的内容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某个车站上有个牌子,上面清楚地写着“母子上车处”,却有四个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子若无其事地挤在上车处。可怜那牌子旁边的妇女一边要哄小孩子睡觉,一边却无奈地望着他们。

其次: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使画面“动”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然后根据漫画内容和标题,领悟漫画的深刻寓意。

画面上有人物,有景物,有色彩,但没有声音,也不会动。而漫画作文,则要求借助于图画提供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把图上的人物写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不仅要有色,而且要有声;不仅要有事物的静态,而且要有事物的动态;不仅要有人物的外貌、神态,而且要有人物的语言行动及人物的思想感情。总之,要把静止的画面“活动化”,要把平面的事物“立体化”。但想象不是盲目的,要有目的,绝不能脱离画面,任意发挥。漫画《假文盲》,透过漫画画面内容,对“假文盲”们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和有力的鞭挞,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切中了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强调了讲文明、讲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呼吁人们以实际行动弘扬人类美德,崇尚社会公德,提醒人们要做一个文明人。

最后:要认真安排内容,布局谋篇。

在写作时,要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等顺序,做到言之有序;要抓住重点,突出中心;在语言表达上,既要有连贯的叙述,又要有形象的描写,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画面的内容。完稿后,再对照漫画反复阅读,认真地加以修改。这样,一篇好的漫画作文就产生了。

方法归纳

一、要善于悟意。

把握寓意是最关键的一环。怎样“悟”意呢?一要观察、理解画面意义。二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拓展延伸至广阔的生活空间,弄清楚画面隐含着的意义。

二、要善于找点。每幅漫画都有许多思考点,审读时要多角度打开思路,下笔时则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一“点”,展开情节。

三、善于运用联想,展开情节。

篇3:论作文的审题立意

虽然材料形式多样, 但我们审题还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材料涉及的的对象;分清对象的主次;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比如议论句等;揣摸材料的情感倾向, 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分析事件的结果和可能的原因;辨析人、事、物等诸方面的关系等。

作文命题主要有三种类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命题作文:

是指命题者直接拟出作文题目, 由写作者通过审题来决定写作内容的一种传统样式的题型, 命题作文很大程度上带有命题人的目的性、指向性, 往往给题目加以一定的限制, 给写作者规定一个或内容或形式的写作范围。

2.高考设问方式:

请以“XXX”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3.形式

常见形式有全命题或半命题

如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 2011年江苏卷“拒绝平庸”

浙江卷“我的时间”, 2009年湖北卷“站在_________的门口”

4.审题及技巧:

命题作文审题, 总体而言, 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和外延, 题型与体裁, 写作要点, 注意题眼, 主语、谓语、修饰语, 掌握象征义、比喻义等。

A:题眼寻找法

题眼即文题当中揭示意义, 体现中心, 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关键词。

B:造句拓展法

用题目或话题的词语来造句, 打开理解的思路, 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 由单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题目或话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如2010年重庆卷“难题”即可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我遇到的难题, 中国遇到的难题, 历史遇到的难题……

C:虚实转化法

“实”即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 实写就是刻画事物的形象, 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 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描写。“虚”指抽象地写, 虚写, 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 或侧面烘托, 或间接垫衬, 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2008年上海卷“他们”, 2005年江西卷“脸”。

D:寓意探究法

有些作文题目, 不能仅仅理解其字面义, 更要从其本义探究文题所蕴含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2007年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题目中“春光”比喻“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二.材料作文

是根据既定材料, 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 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来源:寓言故事、历史事实、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一段歌词、一组素材、一句格言、一个成语

材料形式: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A.文字型材料作文

1.关键词句提炼法

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 哪吒的风火枪, 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 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 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 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 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 幻想照亮生命, 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分析:这则材料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是说想象寄寓人的美好愿望;第二句是人类一些幻想已成现实;第三句是讲幻想的来源, 第四句是幻想的意义。很明显, 第四句是破解材料的关键。顺着这条思路你就会发现有许多写作思路, 如写“幻想与现实的关系”“幻想与人生的意义”“幻想给人带来快乐”“幻想成就未来”“幻想与文学”“幻想与科学”等。

2.事物形象分析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06全国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 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 非常羡慕, 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 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 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 想抓住山羊往上飞, 可是它的身子太轻, 爪子又被羊毛缠住, 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找出上面这则材料的对象及其内容:

3.辩证思维探究法

200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郑板桥的书法, 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 非古非今, 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 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 别有韵味, 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

点拨分析:可以运用辩证思维, 先分析材料暗示的联系, “用隶书参以行楷”, 强调的是有模仿, 有继承;“非隶非楷, 非古非今”, 强调的是创新。我们再一分为二地分析:要在继承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这样, 社会才能进步, 不能简单地模仿, 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才能获得成功, 否则就只能生活在别人的影响下。

4.肯定否定判断法

对于评说性材料, 内容单一, 观点指向性强, 只需给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即可找到写作内容。

(2009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

例1.阅读以下材料, 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25日, 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 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 但事后拒绝付款, 造成流拍。对此, 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 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 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点拨分析:这则材料整体内容很明朗。对这则材料, 内容从正面或反面切人, 做—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均可:①这是爱国之举, 保护了国家文物, 维护民族尊严。②要合理智慧地利用规则。这样, 只会破坏社会信任机制, 损人不利己。中国应以清醒、理性的态度去探讨促使文物回归的有放路径。

5.逆向思维法

即反弹琵琶法, 它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它的特点在于作者的思路活动不是囿于习惯的思维定势, 而是沿着习惯思维定势的侧向或相反方向发展。这样运思的结果就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对一事物的普遍的习惯的看法认识中, 看到了这一事物的其它方面;二是得出了跟普遍的习惯的看法、认识相对甚至相反的观念。

如:作文题“开卷有益”原指开卷读书必有好处。如果逆向思考就是只顾开卷读书而不进行思考, 不加选择就会带来害处, 这也是有道理的。高考作文以“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 任选其一, 写一篇议论文。其中后者就是对前者的反弹。

B.图画型材料作文

图画作文是通过画面和细节来表达作的立意, 思想观念的, 它的审题法有:①阅读标题法②审读内容法③品味文字法④揣摩暗示法。

三.话题作文

1.含义

“话题”即谈话的中心, 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 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 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

2.设置方式

话题作文一般分为五种类型:

(1) 观点型话题, 如2008年山东卷“春来草自青”

(2) 关系型话题, 如2007年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3) 范围性话题, 如2009年天津卷“我说90后”

(4) 对比型话题, 如2006年重庆卷“走与停”

(5) 比喻型话题, 如2005年浙江卷“山也沉稳, 水也灵动”

3.设问方式

请以“XXX”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4.审题法

(1) 审材料 (2) 审提示 (3) 审话题 (4) 审要求

篇4: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先看这样一篇作文片段。

在自然中生活

一瓣梅,是一滴生命,你剥落了生命,召来了燕语和莺啼。梅坚守了生命的高洁和不屈。

一粒沙,是一份痛苦的考验,你经历了痛苦,孕育了湿润和温莹,沙坚持了痛苦的考验和磨砺。

一片叶,是一缕自然,你呼吸着自然,哺育了果实和丰收。叶坚信自然的感恩和回馈。

从那些清新秀美的春日,到那条雨润烟浓的长路,我看见秦砖汉瓦还历历在目,唐宋晚烟还温润如初。在历史的烟波深处,我看见了一个个在自然里的新意,永恒的栖息者。

昭君?朔漠

黄沙漫道,胡杨肃立,驼铃叮当。

一声平静的“吾去”,昭君素面朝天地从万千粉黛中款款走出,这个赢弱的女子就这样把天下安定的重担放在了肩上,从此再也不会有小桥流水,只有黄沙满鬓;再也没有轻纱锦帛,只有胡裘裹身,她是踏上了黄沙漫道的不归路。

没有能担道义的铁肩,昭君用善良作支撑,负起天下安康的期许;不死和匹夫,负起了天下兴亡的责任,昭君化作一个符号,诗意,永恒的闪耀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里。

杜甫?草堂

风雨飘摇,芳草纷飞,庐破凄凄。

一个瘦弱的糟老头,蜷缩在一间破烂的茅屋的角落,饥寒交迫,却仍然心念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怎不令人心酸?一部部血泪交织的诗篇谱写出他的无奈与抗争,一笔笔沉着的字迹勾勒出他的抱负和壮志。有心为国,无力回天。杜甫在草堂里挥斥出史诗绝笔,演绎出他的别样壮美。

在一个晦暗的时代里,这惟一的灵魂在草堂的沧桑里,散发出永久的光芒。

这是一篇题为“在自然中生活”的考场作文,这篇作文似乎语言很优美,材料也丰富,可以断定,考生具有较高的作文能力,可是这篇作文没有能得到与考生能力相当的分数,失分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文不对题。因为“在自然中生活”有这么几个含义:(1)以“在自然中生活,是人心与自然的优美合奏”为主旨,赞美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融洽关系:(2)也可以“在自然中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人性破茧。”(3)“在自然中生活。是回应心灵在彼岸的召唤,是一种脱俗的生存姿势“等来立意,展开对性灵、心灵状态的探究。可上面的作文讴歌的是昭君和杜甫,怎么也揭示不了相关含义,考生只是按平时的积累,引用了一些名人来充数,尽管语言等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其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自然就难以得到高分。

那么考场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近年来,材料作文开始重返考场,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比之话题作文,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里就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谈一些主要的方法。

一、读懂原材料

如果是材料作文,试卷必然要提供一则材料,可以是一段文字,可以是一幅漫画等。其意图是作文的范围就从该材料中确定,因此,读懂材料是确定作文话题或者提出观点的最重要环节,如果出现偏题或者严重跑题,就是审读材料不准而造成的。

多年来,很多同学习惯于话题作文,其实,也可以把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来考虑,也就是说,需要考生将材料进行多角度审视,然后就会感知出不同的话题,学会抓住每一个在头脑中出现的话题,将它们一一列出来,最后选出一个自己能驾驭、又有一定新意的话题,这样审题环节就算大功告成。然后在这个话题范围内,确定一个明晰的观点。只要提炼出了正确而鲜明的观点,作文的立意也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进入作文的环节了。

二、材料作文的类型

1有着很明晰的叙述对象。有着清晰的事件。这类材料的审读,只要抓住叙述对象——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其中的原因就是我们所要抓住的立意点,也就是作文的主旨。

如读下面的一则新闻,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写一篇作文

骑车人刮坏轿车,赔款被当场撕碎

24日下午1点50许。一辆比较破旧的单车和一辆私家车都在广州西华路上往康王路方向行驶。“当时单车和私家车基本是并行的,突然,单车为了避让行人,一个向左摆,就刮到了私家车,留下了一道挺长的痕迹”,目击者称。

刮了车后,私家车上下来一名20多岁的女子,她一看车子被刮了,就叫对方赔偿。而一旁的单车车主,一名30多岁的女子。连忙掏出30元人民币给该女子。“谁知道对方一接过钱,就把钱给撕成碎片了。后来民警赶到,就将两人和撕毁的钱都带走了。”目击者称。

东风派出所值班民警说,该事件的详细情况,他们不便透露。

“当时看到撕钱的场景的时候,我就觉得刮伤小车有错,但那个撕钱的女子也太瞧不起人了。如果我的钱被她撕。我就去法院告她。”一直在该路段巡逻的治安员杨先生愤愤不平。

而附近的平安堂凉茶店的店员邹小姐也认为,当着赔钱者的面把钱给撕毁,是不尊重人的表现。“不管穷人富人都是有尊严的。可能30元钱对富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穷人来说,30块钱不是小数目,可以生活三天啊。”

路过的吴先生表示,“有钱,就等于有资本蔑视穷人吗?”

(原载《重庆晨报》2006年2月26日)

这则新闻的陈述对象是私家车女子和骑单车的女子,事情是单车刮了小车,结果是单车车主赔偿能力有限,小车车主撕毁了人民币。如果分析其中的原因,就可以看出。第一,小车车主不知道撕毁人民币属于违法行为,可以提炼出“公民需增强法律意识”的话题;第二,小车车主气势凌人。蔑视他人的人格,可以提炼出“人格与尊严”的话题;第三,小车车主和单车车主的身份的区别,可以提炼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和谐相处”的话题等等。

2寓言故事、漫画以及富有哲理的文字材料。如果是寓言故事或者漫画,主要是要读懂其寓意,寓意就是作文的观点或者话题;如果是一段哲理性的文字,那么读懂文字所包含的哲理就是作文的观点。

如:在辽阔的草原上,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口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

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后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两半了。

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鬣狗什么都想占有,结果把自己劈成了两半,由此提示的寓意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或者“有舍才有得”,或者是告诫人们要“戒贪”。

又如:一对小花狗(漫画)

漫画《一对小花狗》,第一幅图是两只模样一致的小花狗,第二幅是各自在不同镜子面前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自己,第三幅是两只小花狗的生活态度。由此可以看出的寓意是“正确认识自我”“不卑不亢”。

但这两类材料还要注意两个原则——

(1)立足于材料,不要随意延伸。

如,有这样一首小诗:

上帝爱鱼

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

人类爱鱼

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

这则材料中,出现了两个叙述对象,但没有结果,还有出现了两次的一个词汇“爱”,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两点出发来看这则材料,人怎么爱?上帝怎么爱?所以,我们写作时就一定要抓住如何去爱来写。

如果忽视这点,就容易读不准材料的含义。很容易把这则材料作延伸:上帝爱鱼,为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于是鱼能自由自在地生活,从而生生不息;而人类为了一己之私,制造捕鱼的工具。把鱼据为己有,最终使鱼失去了自由。从这两个结果来看,可以得出出发点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又如。《一对小花狗》。有人看到一只狗显出傲慢的深情,于是就得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结论。怎么能从那只萎缩的小狗上看出是它“谦虚”呢?

(2)看到材料时,要把实的东西隐去。把虚的东西(要么是人本身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要么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哲理)突现出来。比如小诗中,上帝也好。人类也好,鱼也好。只不过都是作者借以说明应该如何去爱的载体,他主要的目的是彰显应该如何去“爱”这一主题。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个材料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隐含的意思:即上帝爱鱼,是表达了大自然对万物的爱护;而人类爱鱼,是为了捕鱼而食之。由此来表达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

三、材料作文和有材料的话题作文的区别

给材料的话题作文。是命题者对材料做出了一定的指向。对材料进行了一番处理,给考生的构思范围作了一个限定,要求考生按题目的要求进行作文;而材料作文。则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考生可以在原材料中读出多个意思,然后选取一个意思作为对材料的解读结果,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如05年的全国1卷作文材料: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吗?”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从材料来看,根据“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一句,就包含了“谦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确认识自我”也可以得出“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而命题者的作文指向则是“出入意料和情理之中”。

篇5: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解决材料作文的审题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由果溯因法。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由果溯因法。

学法指导: 自主思考 合作释疑

一、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从几次测试来看,材料作文较之话题和命题作文,审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审题立意常见病症有:①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②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③抓枝叶而弃主干,④抓现象而弃本质。大家往往只抓只言片语,套用材料中的几个字眼,没有理解内涵,导致偏离题意。或.用一个更幼稚的启蒙故事来诠释所给材料的深刻事理寓意,这样写虽不偏题,只是欠深刻。希望今天一起探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并通过实践,不断克服以上病症。

二、引言

好的文章不但是生活情景的再现,带给人情的熏陶,更给人理的思考。理性思考,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使作文流动着智慧。

高考作文已经确立了“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把“思想、真实、朴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的标准。写作文时能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理性的思考,就是有“思想”。议论性文章要有思想,需要正确的审题立意。

三、问题导学: 审题方法探究

(15分钟左右,自主阅读勾画重点,完成问题后,小组合作探究,口头展示。)

1、(2006全国I)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包尾端切给我,我为此容忍了五十年。我真是受够了!”

听了太太的话,老先生十分惊讶。他不无委屈的向老伴解释:“亲爱的太太,我最喜爱的就是面包尾端考的又焦又黄的这一片,所以,这五十年我总是把它切给你,自己从不舍得吃呀。”

①这则材料的结果是: ②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分别是: ③我的立意是: 结果一:妻子容忍了五十年,大怒,丈夫被骂,很委屈。

原因:妻子讨厌面包尾,但从未告知丈夫。丈夫喜欢吃面包尾以为妻子也爱吃,但没有将自己的心意说出。

立意:生活需要沟通。

小结:面对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使用 由果溯因法。

四、小结方法:(生自主归纳,小组交流,5分钟。)

1、多角度立意法:找对象——先角度——定立意。

2、由果溯因法:找结果——析原因——定立意。

五、达标训练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立意,选组黑板或口头展示,22分钟左右)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俄斯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多角度分析。一般来说,材料的各个意义点,是蕴含在材料所涉及的人和事上的,因而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和事入手,问个“为什么”,提炼出多个观点。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这则古希腊神话故事写了三个人物,即安泰、盖娅和赫拉克勒斯。记

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了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由种树的结果入手:

由“老人“”年轻人“”胡杨树“等几个对象入手:

①从“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无碍“这一点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②从“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这一点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篇6: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1、教学过程

(1)多则材料文题的写作,一般指含有两个以上材料文题的写作,立意时应先概括每段文字的中心,然后根据段落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确定立意。如果是并列关系,应对各段立意进行合并总结。

(2)遵循三大原则

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材料的意旨。最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立意成文。

2.多向性原则。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读材料。3.最佳性原则。选准角度,选取最佳角度立意成文。

2、示范讲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腾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 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 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第一步逐 一分析把三则材料进行压缩:

材料一是道尔顿把樱桃红色的袜子当做棕灰色袜子送给了妈妈,经过仔细研究,他发现了色盲症,填补了医学上的一个空白;

材料二安藤百福看到人们排队购买拉面,于是购买了油和面,经过一 年的艰苦研究,发明了方便面,创造了一个新产业;

材料三乔利把灯油弄到了客人的衣服上,后来他 发现沾灯油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清除了污渍,由此,他经过艰苦的研究,发明了干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洗衣方法。

道尔顿——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发现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安藤百福——已经破产,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

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 干洗剂

2、第二步综合归纳:概括整合,提取核心信息

三则材料均含有由现象问题之因,引起思考探索之行,最后得出努力之果的过程。每个问题的产生,都具有其偶然性,而问题的解 决都市留心生活、努力思考、探索的必然;每一问题发生时,都呈现“不好的一面”(道—患色盲症、安—破产受窘、乔—赔偿),而问题的解决,都是“可喜的结果”。

道尔顿、安腾百福和乔利最后都获得了成功,他们的成功是有相同之处的,那就是不仅从困难、危机、细节中发现问题,而且善于思考探究并着手解决。

3、第三步抽象概括,展开思路,根据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立意。

(1)留心生活,就会有所发现(2)要做生活的有心人(3)发明创造,就在生活当中(4)勤于思考,是成功的保障(5)善于发现并努力探索,才能成功(6)人生因思考和探索而精彩(7)留 心生活,抓住机遇,才能成功(8)偶然与必然;发现与成功等等

高考作文的要求是“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这与以往“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的写作要求是有明显区别的。而作文评分标准中有了“写作要符合中心题意和重要题意”这一要求,这反映了命题者的意图:审题必须从材料出发,作文立意不能漫无边际,要求紧扣三则材料,立意角度要符合三则材料关联的内容。

3、几则练习

(1)阅读以下 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咻,吵闹,喧哗。傅,教导。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戴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

【提示】

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含义的。

4、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句养花的谚语:“养花先养叶,养叶先养根。”意思是要想使花开得好,必须先把花的根、茎和叶子养好,如果花的根、茎叶、还没未生长发育好,就急着让它去开花,那么开出的花往往就会花期短,花头小,颜色也不鲜艳。根深叶茂,叶茂花繁。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驶时就力不从心。

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长跑的要诀却是要保持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材料立意分析] 材料一养花要先养好根叶,不能急于让它开花。材料二是说磨合期,欲速则不达。

材料三强调长跑比赛,起跑并不重要,如果急于求成,则有可能会输掉比赛。要遵循客观规律或者循序渐进才能成功。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打好基础对成功非常重要。要重视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于丹)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易中天)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立意分析]

材料一中于丹强调志存高远,勇攀高峰;

材料二中易中天则强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两个人的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我们可以采用互补法实现 二者的统一。最佳立意为:一个人要想成功,既要胸怀大志,又要能做到脚踏实地。

总之,以上我们归纳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这种类型作文必须从整体考虑,切忌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联系,寻找联系点,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材料。

篇7: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一、材料类型: 1.2.3.4.具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 并列相关类(言论观点、行为事件)人物叙事类(真人真事、传说故事)寓意象征类(寓言故事、具有寓意的人物场景)

二、不同材料类型的审题方法

1、有明显体现题意的关键词句——(方法)找寻关键 分析内涵 怎样找到关键词句?①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

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③人物之间的对话

【材料】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分析】

关键词:吸收——索取

给予——奉献 关键句:“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 分析得出论点:讨论索取和奉献的关系。

2、并列相关类——(方法)求同存异 辩证分析(做到两个“同时”)①找出多则材料内涵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同时也不能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别。

②辩证分析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对立等),同时又要有侧重点。

【材料】

①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②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分析】

相同点: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为别人?还是为自己?

差别:材料①“不为别人而活”强调不能被别人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材料②“为别人而活”是强调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实现价值的升华。

辩证分析: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又要有奉献精神,实现价值的升华。

3、人物叙事类——(方法)概括情节 以果推因

①整体概括材料的主要情节。②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物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原因。【材料】

古时候有个很有才能的人在朝里做官。一天,他接到皇帝旨意,安排他去放牛。这个人并不觉得委屈,而是一心一意地放养牛群。他早起晚睡,把牛喂得个个体格健硕,毛色顺亮。皇帝见他不计得失,不图名利,把养牛这样的小事都做得如此好,于是便委以大任,让他担任宰相。一下子从一个放牛的变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重臣,这个人依然全心为公,为人谦逊,一点架子也没有。他还常常深入民众中,了解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爱戴,政绩非凡。【分析】

主要情节:皇帝安排官员去放牛,官员认真放养牛群,做得很好,后来皇帝就任命官员担任了宰相。结果:皇帝任命官员为宰相。原因:官员放牛做得很好。

放牛和作宰相分别对应小事和大事。联系生活实际,很多人都想成就一番大事,但是却对一些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于去做。由此得出材料的立意:①先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②以成就大事的心态去做每一件小事。③不管事情大小,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④不管处于什么岗位,都要爱岗敬业,做好自己我分内的事。

4、寓意象征类——(方法)透过表象 联想到人

透过材料的表象,理解寓意。进行“由物及人”、“由事及人”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由材料中的行为事件联想到人的生活实际,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材料1】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分析】

1、各个意象的寓意①买:选择。②买的原因:喜欢。③(果汁、咖啡、矿泉水)饮料:兴趣爱好、人生道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等。④(甜的、又苦又甜的、淡淡的)口味:特点、风格各不相同。

2、分析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材料的立意: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不要跟随别人的脚步。②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材料2】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他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他又想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分析】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首先概括主要情节: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分析材料,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最后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①蜗牛选定的目标太遥远了,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完成。②蜗牛放弃了大的目标后,什么也不肯做了,最终一事无成,死在草丛中。

从蜗牛联系到人,明白故事的寓意:①立志、选定目标时要符合自身实际,不能好高骛远。②做事要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三、随堂总结:

篇8: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个性化教学, 诱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求知。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探究发现为手段, 更多地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勇于提出疑问, 在疑问中大胆发表见解, 从而不断提高对人对事的认识,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 选取能启发学生心智的话题进行演讲、辩论, 如“治学比修身更重要吗”、“老实人吃亏吗”、“开卷真的有益吗”等。

在教学中, 我们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走进生活, 具体真切地感受绚丽多姿的大自然, 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从而让大自然的芳香、色彩汇成丰富生动的语汇在学生心中流淌;让家事、国事、天下事成为学生激扬文字的生动素材。例如, 对于“爱的故事”的材料作文, 在教学前, 教师应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关注与“爱”有关的作文素材, 进行知识储备。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 身心投入的程度就越高。”在作文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努力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 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出见解独到、情真意切、震撼人心的文章。

对于材料作文, 要让学生通过抓住材料中的主要对象, 找到这个对象产生的结果, 再根据这个结果反追其产生的原因, 根据原因来审题立意。

例如:读下面的材料, 自拟题目, 自选体裁, 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 阿里已筋疲力尽, 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 因为他心里知道, 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 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 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 双目如电, 令弗雷泽不寒而栗, 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 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 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 更加顽强地坚持着, 果然在关键时刻, 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 便眼前一黑, 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 如遭雷击, 并为此抱憾终生。

审题立意的方法:定对象→抓结果→找原因→提观点。

根据以上材料:对象是拳王阿里, 结果是卫冕成功, 原因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更加顽强地坚持, 在精神上压倒了对方。那么就有了这样的结论:坚持, 便要在精神上压倒对方 (困难或敌人) 。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前提下从材料的中心意思出发去审题立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 并根据材料的中心思想审题立意。

还是上面那则材料, 属于一道“聚合式”的材料作文题, 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要使学生从材料的中心意思出发去审题立意。应该说, 这本是不太难审题立意的。材料中像“拼命坚持”“精神上压倒对方”“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更加顽强地坚持着”等词句, 一个接一个扑面而来, 这样, 学生可抓住这些句子整体把握材料, 于是可以有下面的立意:“坚持就是胜利”, 这是最简单的立意;“坚持, 便要在精神上压倒对方”, “振作精神便能顽强坚持”, 这两种立意便有点不简单了;而从弗雷泽的角度立意:“本是旗鼓相当, 但一念之间的放弃意味着失败”, 就有些与众不同;结合两个人的角度立意恐怕更少了吧?殊不知新意也便在此了:“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 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然而不管怎样立意, 总不能绕开“坚持”。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小诗,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这则素材就要在全面理解, 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审题立意。露珠→枫叶上→红红地闪烁;露珠→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露珠本无色, 但在红红的枫叶上却是红红地闪烁, 而在荷花上却是泪滴似苍白的透明。于是应该马上想到: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 因而可以立意为“环境改变人生”;也可反向立意为“人要保持本色”等。

上一篇:贪玩作文素材下一篇:全县“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督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