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德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2024-04-13

在师德座谈会上的发言稿(精选9篇)

篇1:在师德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在师德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如果让我谈谈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不敢当,因为我觉得我们每位老师都做得很好,而且都比我经验丰富,我作为三年组的一名普通老师,看到的是我们三年组的全体老师都是那样尽职尽责,对学生关爱有加,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全部的精力都一心扑在工作上,都在为打赢中考这一仗而努力拼搏。身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幸福。我觉得我们达呼店中学的老师都是勤劳朴实脚踏实地,敬业爱岗的,这些优秀的品质是我们达中老师的本色。

如果真要让我说说感悟,我认为我们在工作中如果经常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学生不喜欢偏向的老师,那我们就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他们普遍有自卑的心理,如果让他意识到老师不重视他,他会更自卑,因此,我们对他们更要给以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不仅没放弃他,相反特别期待他能进步。说到这,我想起有一次,一名学生在他的文集里这样写道:别的同学都有老师管,我却没有老师管,真的很羡慕他们,没老师管的孩子真可怜。看到这里,我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我很理解他。想当初我刚接触电脑时,由于动手能力比较差,怎么学就是不明白,于是非常生气,最后索性气愤地丢下一句话:我不学了!便拂袖而去。而这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尽管他们上课可能听不懂,尽管他们考试成绩差,尽管他们不受老师的重视,可是他们仍然能坚持上学,这是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其实,他们内心深处更希望得到老师的一份理解,一份关爱,如果我们课堂上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如果我们课下主动找他们谈话,如果我们看到他们一点点的进步就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温暖。

当然,学生也是千差万别的,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时候,我们的一番苦心换来的往往是学生的误解,比如我要求学生写文集,前段日子就有一个同学这样写:都怪这个该死的新语文老师,总留什么文集,烦死人了,本来身边就没有几件事可写,又对事物不仔细观察,根本就不知道写什么,老师看文集倒是轻松,只要几分钟,可我们写一篇却要耗费多少脑细胞啊--读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把这个学生找来,当面说清楚,一定会觉得老师生气了,那我们的师生关系会产生隔膜,我常鼓励学生写作时要说真话,诉真情,这是她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怎么能去责怪她呢?于是我提笔给她写了一段长长的批语: 你觉得写文集很痛苦么?那么如果我们平时不练笔,当你坐在中考的考场上干着急写不出作文来,你痛苦不痛苦?那会更痛苦,所以为了考试时候不痛苦,我们现在就得痛苦点,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读不写,毕竟不能真正提高你的写作水平,更何况你又产善于观察生活呢?所以我们不仅要写,而且要写好它。老师批改一篇文集的确很快,只要几分钟,那你想想,要批改两个班七十多本文集,却是要一天的时间啊!如果有别的工作任务,老师一天也批不完,让我们互相理解一下吧。另外你也不要把写作当成一件痛苦的事来做,其实写作不就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吗?有什么难的?以愉快的心态去做这件事,你会觉得很快乐。老师批改你们的文集、作文、练习册、考试卷,也没把它当成是繁重的任务来完成的,相反,我看到你们在进步,感到很快乐。

我想,这位同学在看到我的批评时,一定会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

最后引用我在今年教师节收到的两封学生来信作为结束语吧:

三班的一位同学说:石老师,您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之一,您对工作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负责任,我喜欢负责任的老师,因为我的性子散慢,如果没有老师的约束,我会贪玩,不知道学习,正是您对我的关爱,使我的语文成绩还不错,老师,您对孩子们的付出,孩子们都不会忘记,以后,学生不能在课堂上读书,我会想你的,我怕以后不经常看到您,忘记您的音容笑貌,所以在照毕业相那天,单独和您照了一张,这张照片我会永远珍藏的。

四班的一位同学来信说:老师,您的教学是严谨的,也是有趣的,所以您才会得到九年四班所有同学的喜爱。老师,其实我最佩服您的,不仅是您的认真负责,更是您对学生一视同仁,您从来不会因为学生成绩差而放弃他,这一点,想必是每一个学生爱您的地方吧!老师,我想感谢您,感谢您让我爱上了语文,感谢您给了我无限的关怀。老师节快到了,您有了新的学生与您共同度过,我却不能享受那份美好的时光了,真的有些遗憾,但请允许我向您说一声:教师节快乐!亲爱的老师,我希望您在工作之余多多休息,我知道您教的科目是最累人的,所以我不能不担心您的身体,我也希望,我的堂弟学妹们可以尊敬、热爱、珍惜您!

看到我的苦心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我很是欣慰。

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的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愿我们达呼店中学蒸蒸日上,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让我们以身为达中的老师而骄傲,让我们的学生以身为达中的学子而倍感自豪。

谢谢大家!

篇2:在师德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感到十分荣幸。近日,教育主管部门召开了“树师德新风、促质量提升”座谈会。高度强调了师德的重要性及师德育人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我们的产品是在几年之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他们就成为社会的栋梁和中流砥柱,他们将以什么样的面貌建设我们的国家,与他们今天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种风貌去面对他们,影响他们,明天他们就以什么样的精种风貌走上社会,改造社会。因此,师德师风不仅仅是只与教师有关,更不是只与个人有关,而是与国家、民族、与整个社会紧密相关。有人说,国家的希望是教育,教育的希望是师德。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已是由来以久。这与其说是一种赞美,不如说是一种准则,是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所寄予的最高理想;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职业操守的最好提醒。确实,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无法回避对人的心灵的影响,纵然你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其言行举止将接受众多目光的检阅,其学识和思想也将穿越时空,在学生们的心路上留下或深或浅印记,或许我们已经淡忘了老师在课堂上曾经讲授过的知识内容,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品性学识和为人师表的形象,不会忘记他们敬业的态度、谆谆的教海和对自己关切期待的目光。在我的脑海中,今天依然还清晰地记得我中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一位我所爱戴的老师,记得她是如何真诚而严肃地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使得当年我们这群年少无知的孩子,初次接受了人生路上的道德修养教育。而今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老师的教诲和那曾经的点点滴滴,仍让我心中感慨不已。面对这样的老师,不管时光过去多久,觉得自己依然还是她的学生。

师风师德,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风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很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为学生真诚的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三种能力:

一是学习与反思能力。不断地学习与反思会使我们认清教育的真正意义与目标,会唤起我们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会提高我们的教学品质。

二是合作能力。“成功靠自己、完美靠合作”现代社会的发展讲究合作、讲究双赢,学校发展也必须讲究合作,讲究团队精神。上下努力,共图学校发展大业;与社会合作,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办学服务。

三是创新精神。如果以前是封建与闭关自守影响了创新,那么现在面对开放的世界,面对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重任,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除了会做题目,还要会做别的自己喜欢做的有趣而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允许一些不喜欢做题目或做不好题目的学生去学一些别的、他想学的、而课本上又没有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明智的态度、开拓的精神。

师德师风的另一方面是人品道德,就是学生常说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学生告诉我,“我就是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才好好学这门课。”可见教师的人品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常说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就意味着我们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期望值有多高,我们期望一个充满正义与正气的社会,我们自己就要正派正直。要老老实实做学问,传授给学生真本领;少做表面文章,不做假文章;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公平、公正;对校园里一切不利于教书育人的不良现象要敢于提出批评意见。我们期望一个和谐社会,我们自己就要乐于奉献,淡泊名利。要顾全大局、关心集体。工作中要有团队精神,人际间要有宽容肚量,同事之间充满友情,师生之间充满关爱,干群之间充满理解。我们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为我们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一个好榜样。

老师们,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永恒的工作。当然,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全体老师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先行为示范,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规范自己,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带动和促进学风、校风建设,让我们继续努力,以高尚的师德打造学校的品牌,为我校全方位发展作出贡献!

篇3:在师德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自总社六届五次理事会决定大力推进总社系统信息化建设以来, 全系统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当前各级联社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管理信息化, 即运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网络, 建立上下贯通, 快速反应的信息通道, 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 反映企业诉求。联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是否落实关键在联社的领导,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 如果没有一个功能完备的信息化系统, 就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也无法在企业和政府间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

各级联社所属企业的信息化工作, 要根据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加快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全面提升经营和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 总社系统所属企业构成比较复杂, 既有制造业, 也有商业和服务业, 不同行业信息化工作推进的重点有很大不同, 需要因地制宜, 有所侧重。由于我们研究对象主要是工业, 我的发言主要结合轻工企业的情况谈信息化建设。

首先, 讲讲信息化与产业升级。信息化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也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 技术进步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从1-8月轻工重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 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快, 达到18%-40%。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排位靠前, 说明对技术进步的需求加大。对此我们做了一些调查, 在技术改造投资中, 三种技术在改造项目中占有重要位置:一是节能减排技术;二是信息化技术;三是自动化技术。在这三种技术中, 信息化技术的渗透力最强, 无论是节能减排, 还是自动化在转换成生产力时都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参与,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信息化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比如工业机器人, 最近富士康公司宣布, 未来三年内在国内所属企业中新增100万台机器人替代手工。目前, 机器人在一些轻工行业也得到了应用。如一些技术装备先进的家具企业从木材干燥到加工装配完全实现了程序化控制, 红木家具生产普遍使用了电脑雕刻机, 加工过程由计算机控制, 工业化生产。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在“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原因很简单, 就是我们的发展道路与发达国家不同, 人家工业化时代信息化还没有兴起。我们则不同, 我们还处在工业化阶段, 世界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了。我们要实现追赶, 就不能走国外发展的老路, 国家制定的战略是通过“两化融合”, 两步并作一步走。实践证明, “两化融合”完全适用于我国国情, 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既然信息化与产业升级有如此密切的关系, 那么当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自己所在单位和管理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呢?

总体讲, 我国目前处在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 其基本特征是, 重化工业快速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第三产业快速兴起, 传统优势产业的资源禀赋优势逐步削弱, 技术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我国信息化水平是什么状况?一些研究机构作了专题研究。主流观点是信息化应用水平还不高, 多数企业还处在办公自动化阶段。这种分析基本上代表了轻工行业的现状。目前, 虽然轻工行业信息化水平总体不够高, 不同行业间发展也不够平衡。但是发展速度很快, 成效也很显著, 企业信息化已深入到生产经营全过程, 正在从局部应用向综合集成应用方向发展。那么我们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呢?大体上可以做以下描述:

——企业管理信息化大中企业一般都具备了网上办公的功能, 初步实现了各种信息采集和发布、数据统计汇总、内部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远程通讯、视频通讯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在一个信息化平台上实现了内部资源整合共享。

——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化企业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介绍产品的宣传网页, 建立了与之配套的企业数据库, 一些企业与公共信息商务平台对接, 实现了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在构建现代化的物流配送系统中, 一些企业搭建起功能强大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实现了运输、仓储、销售联网, 实现了产品统一配送、服务统一规范、信息同步反馈、售后服务全程跟踪、内部经济往来电子化结算, 减少了流通环节, 缩短了流转时间, 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研发设计信息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得到了广泛应用, 企业基本上摆脱了手工绘制图纸的传统方式, 各种专业技术开发软件成为必备的工具, 虚拟制造, 网络化制造, 敏捷制造, 精益制造, 绿色制造, 清洁制造开始在一些行业兴起, 大大减少了产品研发周期, 提升了企业技术研发的水平和能力。

——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技术改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线检验等重点的生产环节和重要的工艺流程上普遍实现了自动化, 光声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技术得到应用, 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流程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产品智能化一些电器类产品具备了智能化功能, 如网络家电已经从概念向应用型产品转化;智能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嵌入式技术在家用电器、照明器具、缝制机械等众多行业的产品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各级中介服务机构和产业集群建立了综合性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成果。

2010年, 我们选择造纸、家电两个行业的一些企业作了问卷调查, 经过分析样本企业中有30%的企业处于起步阶段, 近半数企业处于局部应用阶段, 10%左右企业处于综合应用阶段, 5%左右企业进入深度应用阶段。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比较专业, 我们无需作深入了解, 但需要对基本现状的描述有所把握, 这样有助于对自己所在单位和所管理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做出分析和判断。

初级阶段主要是通过使用成熟的管理软件和智能化设备, 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管理, 但计算机和智能化设备基本上处于单机运行状况。局部应用阶段主要是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了局部联网, 并具备了一定水平, 但优势主要集中在块状上, 还缺乏完整性。综合应用阶段则是各环节实现了协调、集成式发展,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和网络化分布, 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深度应用阶段则是基本实现了设计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集成。

第二, 讲讲信息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提到这个问题也许大家会提出疑问, 管理信息化只是提升服务水平的一种手段, 怎么能和企业文化发生关系呢?我们知道,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 不仅包含企业的服务宗旨、经营理念、发展信条等要素, 也包括行为规范等内容。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关键是过程控制。采用信息化技术, 通过优化流程设计、增加质量控制点等方法, 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水平, 将整个管理过程置于全程控制之中, 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增强责任人的工作责任感。同时, 管理信息化能够使管理更加透明, 在一定程度上将上下级关系、不同岗位之间的关系变成协同关系, 减少相互排斥的现象。网上交流方式不仅增加了反映问题的渠道, 也更容易了解职工真实思想和诉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管理信息化水平高的企业, 一般行为都比较规范, 职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普遍较强, 各岗位的协作关系也比较紧密, 通过实施不断的管理流程优化, 使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在这方面日本人、德国人做得最好, 他们的产品是世界公认的质量经典。分析其原因, 一是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二是有先进技术作保障的过程控制, 真正做到了“人机合一”。这种高素质和高技术的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和设备的效能, 是成功秘诀。我们要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 用信息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时, 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创建方式,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 介绍一下我们近期在信息化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果。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在联合会和总社领导的支持下, 与北大方正集团共同开发了“轻工行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系统”, 已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信息汇总、数据分析等智能化管理, 具备了远程视频会商功能, 构建了具有良好拓展功能的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运用这套系统, 我们开展了轻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 向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和企业提供了配套服务。目前, 已经与中国皮革协会、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家具协会以及山东省、宁夏自治区轻工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实行信息资源共享。这种服务模式得到了工信部等政府管理部门的肯定。我们也真诚地希望与总社系统的各级组织建立起合作关系, 通过建立的企业信息直报系统和预测预警平台, 提高行业的能力。

今年, 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 特别是中小企业问题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总社系统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最近, 国家有关部门频繁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 听取企业意见。我们要抓住时机, 反映企业存在的问题, 争取政策支持。反映系统内存在的问题, 总社是一条快捷的通道。我们与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建立了信息直报制度, 大家的信息可以直接报送给国务院有关部门。我想, 如果大家的诉求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或特殊性, 需要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 可以在向地方有关部门报送的同时通过总社的信息渠道报送。

最后, 谈谈如何提高在“两化融合”方面的能力。从我们接触企业的情况分析, 有以下几点非常重要:首先要找准两化融合的切入点。由于信息化领域十分宽泛, 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坚持因需而建、急用先建, 注重实际效果, 有计划地推进。其二是统筹规划, 充分考虑选择合理技术方案, 防止由于技术方案选择不当产生的重复投资的情况。其三是培养一支专业化队伍。其四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许多企业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设备后, 由于推进的力度不够, 事倍功半。尤其是管理信息化工作, 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 要让大家放弃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习惯, 接受新事物, 一定会受到传统思想的阻力。关键是领导的决心和持续推动的耐力。其五是要及时总结推进信息化取得的成果, 用事实转变职工的观念, 增强信心。

篇4:在师德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学家全体的荣誉,同时也标志着中医药研究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今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给了我一个奖,因为健康原因我没有去,而现在又一下子公布了这个消息,对我来说也是比较突然的。

回忆当年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为发现青蒿素所做的艰苦奋斗,是令人感动的。当时的团队大协作有力地促进了青蒿素的研究、生产和临床,解决了当时国内外付出大量工作而没有得到结果的耐药性问题,为人类健康事业奉献了一份来自中国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青蒿素,这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

我1951年考入北大,后来在医学院药学系学习,1955年毕业,刚好中医研究院成立,我就被分配到这个单位,后来又学了两年半的中医。通过国家的培养,中西医学我都能够有机会接触得多一些。1969年,中医研究院接受中央关于抗疟疾药研究的任务,我觉得我有一定的基础来接受这个任务,后来就担任了课题组组长。之前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有2 000多个中药方,但总体不太有效。到底从何着手,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通过反复研究,才参照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收到效果,很简单,青蒿一把,加水把它碾一下,压出来的水口服下去对疟疾还是有用的,就考虑怎么来处理这个药?有温度破坏的问题,还有药用部位、采用品种、采收季节等问题,更关键的是如何保持效力。多方面实践以后,才找到有效的部位能够有百分之百的抑制率。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还分为酸性和中性两种,酸性没有功效,而且毒性比较多,把酸性去掉,留下来的中性部分才有疗效。因为很多年没有成果,大家对除疟、抗疟能不能准确地在临床展现疗效心存疑惑,当时就决定必须上临床,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药厂都停了,根本没有人能配合我们工作,上临床也要保证病人的安全,怎么办?这是军工项目,是分秒必争的,我们就向领导写报告,愿意以身试毒,起码有三个人到医院里,拿自己的身体来探索和探路,最后也证明没有什么毒性,上了30例临床得出的结论也挺好的,大家都很振奋,这是第一次的关键问题。后来很多单位都想做这件事,那很好。青蒿素含量只有万分之几,大家都来做,像云南、山东有一些资源,资源好了,条件也可以简化一些。

后来进行化学分析的工作,就是寻找有效物质,这个过程很艰苦。曾经出了一点问题,就是青蒿素块碾压不碎,溶解度出现问题,但时间耽误不起,我们就把青蒿素直接放到胶囊里去,并做了几例临床,确定疗效是百分之百的。这个化学已经定性了,确实是青蒿素,但是后来大家都做,把这个药做到上千例,我们单位才做了500例,按现在临床不需要做这么多,后来大家做了几千例的总数,这也说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1978年开科学大会,我作为组长,代表中医研究院中药所课题组去领了一个奖,奖状现在还在。1982年又领了一个中国发明奖,6个获奖单位中医研究院中药所排第一个。1981年WHO也了解这个情况,通过卫生部来中国召开第一次青蒿素国际会,来了七位专家,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专家很赞赏,认为中国人能够把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结合,研究出这个抗疟新药,是非常值得自豪的。

现在获得诺贝尔奖是被国际社会进一步的全面认可,这也是我们国家的荣誉,是当年集体共同工作的同志们的荣誉。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确实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用现代科学去研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在有很多新的手段,如果能够两者结合起来,还会找出一些创新的成果。这一次诺贝尔奖也给我们一个新的激励,就是我们这五千年的历史是有自己的优势的,要古为今用。所以我也在这里呼吁,现在确实各种病很多,健康问题也很严重,如果对医药有兴趣,还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我现在已经老了,确实也担心,联合用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联合用药并不是说随便加在一起就可以,已经产生耐药性的药都弄在一起是有一些问题的,今后要共同研究。

青蒿素是一个全新结构的药物,而且它的优势是活性比较强,毒性比较低,我们这些年并没有很好地组织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一直到现在抗疟的机理也没有弄清楚,一个新药把它机理搞清楚,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还有别的病,比如说免疫病,比如说红斑狼疮,在国际上也是没有解决的问题,都很值得在中医宝库中加强研究。

我有一个心愿,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深化改革,能不能利用这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衷心地希望国家和社会形成一个新的激励机制,把年轻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篇5:在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大家午时好!我是语文组二年级的熊英。首先,十分感激学校

先说感激。其实之前,我就来过我们学校,所以能够说是慕名而来,再次来到那里,经过面试,真正以一位长郡雨外教师的身份在那里时,内心的喜悦是无法言说的,十分感激

再说感动。刚来到这儿,应对着这一切新事物的变化,说实话,我的大脑一时之间没转换过来,还有些缺氧,非常是开学之时那繁杂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我突然就觉得,我之前的工作锻炼都是苍白的。

那一段时间,真的压力非常大,感觉都透可是气来。就在我害怕、迷茫、困惑的时候,二年级组这个可爱的团体给了我最大的信任与支持,她们都会及时地与我交流,疏导我,帮我解决了许多难题。还记得要上亮相课的那段时间,我很忐忑,她们都会鼓励我。每一次的磨课,五位语文教师都会想办法来听课,下课后还会一齐讨论不足与提高,她们见证了我点点滴滴的成长,还有每一次的团体备课,每一天晚上的研课,让我

感到身处这个团结的团体是多么的幸运,她们就像我的家人,让身处异乡、初来乍到的我,倍感温暖。还有语文组的成员也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忙与支持。记得亮相课那天,许多教师过来听课,课结束后,一齐评课,给我提了许多宝贵的提议,比如,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丰富,过渡衔接要自然流畅,提问的艺术性等,这些提议我都认真理解,努力摸索,不断提高。我想,有了这么多学习的榜样,我们新教师都会有更多的提高。对于大家,除了感激,也有感动。

最终说感想。此刻的学生我想用“无奇不有”来形容,当教师累,当班主任更累。如果得不到理解,那是累上加累。这是心里话,更是事实。我曾看到一本书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在教师生涯中,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应当说是有遗憾的。”对此,我很有感触。当班主任工作确实很累,尤其是来到我们二(6)班这个将近六十人的大家庭,这个庞大的队伍是我没有想到的,但对于一个喜爱孩子的我,班主任工作能让我更了解亲近她们,正是这种对于孩子的喜爱,让我走上了教师这条路。

所以每当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每当看到孩子们一次次的提高,还有各种懂事的瞬间,我都会感到教书育人的自豪与喜悦,劳累也会忘却。同时,我也时刻提醒自己:教书和育人,缺一不可。所以我一方面尽力当好班主任,积极向同事们学习更多更好的经验,同时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有人说,年轻教师经常写教学反思,就会很快成为一位好教师。我认为,要当好班主任,也要经常反思。经过写反思,就会明白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会明白采取何种方法处理较好。

篇6: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对青年教师成长来说,读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我自己,可以这样说:一次培训让我喜欢上了读书;一本书籍改变了我教育教学方式。看似天方夜谭,事实却是如此。

尽管大学中文系毕业,但我一不爱写,二不爱读。

现在的我比较爱读书,尤其是一些教育案例类的著作。说起我的读书,缘于参加工作后的一次培训。

说说自己读书的故事。

2007年的暑假,作为工作1年的新教师需要参加新教师培训,那次培训至今让我记忆犹深。尤其时任高密四中校长的于成德做得一次关于“读书”的报告,让我初梦初醒。他用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强调读书对一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他甚至说,无论什么样的书都会让你有所收获。

听了那场报告,感觉自己像被洗了脑一般,可以用相见恨晚,醍醐灌顶那种感觉来形容。迫切地想要读书,一刻不能再等待。

它神奇到什么程度?记得听完于校长的报告已是中午的11点50分,我顾不得吃午饭,骑上电动车就从当时培训的高密中专直奔供销大厦书架,打算去找一本教育名著读一读。左边的书架是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右边的书架是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我不知道怎样的权衡,最终选择了《做最好的老师》。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知道了中国教育界的: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回去之后,一头埋在了书的里面,里面的案例让我感慨不已,想想自己,如果不读这本书,我会沿着一条怎样的路当老师?无经验、无技巧,完全摸索,拐弯抹角不得其解。可以说,读了那本书,我开始理解孩子、体谅孩子,不再轻易对孩子发火,开始学着与孩子沟通。班级管理有了明显好转。

我被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所震撼,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从学校图书室、高密书店寻找李镇西老师的著作,我几乎读遍了李镇西老师的所有著作,《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爱心与教育》、《民主与教育》、《李镇西和他的孩子们》……李镇西成了我的偶像,现在的每一天,我也在一直关注着李镇西老师的博客。

如果说,那次报告会让我转变了读书的观念,那李镇西的这本书让我改变了很多的教育教学方式,学到了很多的教书育人的理念和思想。也促成了我读书的习惯。

也许这一切都是巧合,但正是这一巧合,让我听了这样一次巧合的报告,让我读了一本巧合的书,成就了我以后读书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书中的一些理念在引领着我不断成长。

篇7:在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尊敬XXX:

上午好!欢迎大家到指导站开展工作调研。本次调研恰逢岁末年初,给各位领导拜个早年。这既是对指导站工作的肯定,更多的是对指导站工作的批评和鞭策。指导站正面临着事权下放后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的重要转折期,过去的老思维、老办法、老黄历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失灵”情况。2020年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结果反馈,指导站支部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适用党建工作的新规范、新要求,摆脱惯性思维,加强干部职工队伍思想工作。下面我将结合指导站目前的现状,重点围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向各位领导作如实汇报:

存在的主要问题

廉政建设浮于表面,监督机制缺失。

近年来,单位连续出现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事件,部分党员同志受到党纪处分和提醒谈话。在去年9月份开始的三类问题专项过程中,发现了部分重要岗位的职工存在私车公养的问题,且数额较大。系统内干部职工反映强烈,不断接到涉及单位及个人的举报信,一定程度破坏了指导站良好的政治生态。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非一日之功,我和班子成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表现在工作能力不足、以信任代替监督和履职尽责不到位等方面,分管变独管,协管不愿管。在应对重大事件时,敏锐性不够强,三类问题专项整治时没有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仅进行了简单传达。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了多轮次的学习和提醒,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偏差,不能守住底线,存在侥幸心理。廉政建设每年按部就班开展,没有真正入脑入心,触及灵魂,没有让单位全体职工筑牢思想的防线。党内政治生活流于形式,党员和职工不敢言、不想说,没有把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制度建设成为摆设,执行人性化因素过大。

在2017年和2020年分两次对单位的制度进行了梳理和汇编。较全覆盖了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保障了单位各项工作的日常开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职工的抵触情绪较大,具体执行人的原则性不强,较真碰硬的精神不够,更多的存在“老好人”的思想,制度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导致了制度执行效果大打折扣,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和保障工作。一定程度出现了制度盲区和漏洞,给了部分同志有可乘之机,让破坏规矩也能办成事成为了职工的共识。

职工凝聚力不足,干事创业的激情不在。

单位现有职工20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0%以上,党员人数占比60%以上,8名同志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单位工作。应该说单位年龄结构合理,普遍学历较高,党员占比较高,有利于单位的管理。近年来存在工作职能单一,人事工作重视不够甚至缺位,岗位设置不合理,职工职业发展道路不畅通等问题,没有很好的倾听职工诉求,没有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一定程度影响了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在考察单位中层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专业技能,没有把品德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存在一定的选人用人失察失职的情况。部分岗位人员任职时间过长,存在升值无望,后劲不足的现象,推诿扯皮时有发生,滋生了违法乱纪的温床。职工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部分职工乐于其中,搞小团伙小圈子,为了个人的既得利益,不断破坏单位稳定团结的氛围。虽然开展了多次的谈心谈话活动,但是效果不佳。

单位效能发挥不够,行业影响力不足。

去年4月份事权下放之后,单位的职能更多的转向行业管理和长效监管工作,搭建了“金剪刀”工作室和园林植保工作室两个平台,但是自身能力建设没有产生品牌效应和溢出效应,常州市域范围还不能占据主导地位,覆盖面还不够广,行业内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工程项目管理和质量监督受限于上位法的缺失,没有能够实质性的开展工作。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常抓不懈,考核效能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比上海、杭州、苏州等兄弟城市的绿化管理指导站职能和作用发挥,我们有优势,也有短板。优势在于职能相比之下,多了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督,短板在于业务工作多而不精,多而不专。总体来说,单位的抓手不足,引领性和权威性不够,没有很好的起到常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排头兵的作用。

主要原因分析

思想认识不到位。

观念陈旧,没有及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和班子成员还保有老思想,怕较真碰硬,缺乏了改造创新的锐气和动力。作为党员没有很好利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没有认真履行局党组对单位的具体要求。单位的一些党员同志对党建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够,不能率先垂范,认为“不好抓”“不便抓”,觉得党建工作任务软、内容虚,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抓手,工作中难以找到很好的突破口,实现大的作为。

工作导向有偏差。

日常工作中,往往只注意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意总账,不算细账;疲于解决当下的问题,对长远的计划没有很好的统筹考虑;只注意业务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而忽视了职工思想工作建设。党建工作流于形式而没有任何实效,党支部和党员大会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组织生活会不能够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

主体责任有缺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本人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没有很好的履行起一岗双责的责任,没有对照责任要求严格要求自我,没有对单位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舵手和引航员的作用,管理的力度和强度不够,团结大家的工作艺术不够高超,还没有建成较好的工作激励机制;二是单位班子成员在履职尽责和搞好团结上还存在不足和缺失。分管和协管领域和科室的情况掌握不足,工作要求不能很好的统一到单位发展的整体中来。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夯实党建引领作用,凝心聚力谋发展。

围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问责。完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考核通报、定期分析等制度。落实责任清单制度,强化“一岗双责”,把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履责、考责、问责的重要依据。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谈心谈话等方式,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2021年,将把党的政治生活落到实处,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出实效,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不断倾听职工心声,发动全体职工,依靠全体职工,凝聚全体职工强大力量谋事创业。

首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保驾护航。

好的政治生态是单位干事创业的保障,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某个人的事情,也不仅是单位班子成员的事情,是事关全体职工能否安心工作的大事。2021年,将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首位,加强监督检查,对于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的现象批评教育、坚决纠正、督促整改、严肃问责,典型问题通报曝光。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发挥支部纪律委员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全体职工工作作风的转变。对破坏规矩者采取一票否决制,同时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干劲。

保持制度执行刚性约束,不开口子。

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查漏补缺,从历次教训中吸收经验,补齐制度管理中的短板,让单位各项工作有制度可依。

二是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不开口子,不打招呼,从我和班子成员做起,让制度执行严起来,紧起来,不打擦边球,不做合理化解释,真正形成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让执行制度的同志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三是开展专项检查工作,自1月起,针对“资产采购、食堂管理、作风行为”等开展专项检查,对查到的问题一律严肃查处,不留情面,以正视听。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以德为先。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规范选人用人工作,打通职工晋升渠道,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对部分岗位开展轮岗工作,拿出部分岗位竞争上岗,通过努力,形成全站职工争先创优的态势。认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通过谈思想、谈问题、谈体会、谈作风,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每半年开展人才工作专题研究,研判人事管理工作,认真研究各项人事政策,合理设置岗位聘用条件,推动绩效工资改革,最大可能为全体职工谋福祉,谋发展。积极开展各项团建活动,凝聚职工向心力。

注重效能发挥,抢占行业管理的话语权。

一是立足于单位职能,积极配合城管局和相关处室,不断发挥行业管理指挥棒作用,积极参与到评优评先、信用体系建设、项目管理、长效考评和技术服务中去,积极发声,体现单位价值。

二是继续发挥“金剪刀”和园林植保工作室平台作用,面向全市,努力构筑市、区、街道三级“金字塔”式的人才队伍和梯队建设。让大量的人员下沉到城市绿化工作的一线去。三是要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多向周边先进城市的同行学习取经,用好“拿来主义”,在常州落地生根,形成常州特色的城市绿化管理新模式。

以上就是我的汇报,谢谢各位领导。

2021年1月23日

2021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从严治党要求,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我深入全县所有镇,每个镇走访3—5个重点村,就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做了一些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全县基层党建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540个基层党组织,其中32个基层党(工)委、30个党总支、478个党支部,10936名党员(农民党员7186名,占65.7%;女党员1917名,占17.53%;少数民族党员12名,占0.1%)。非公企业党总支1个,党支部12个。2015年发展党员54名,选派“第一书记”89名。近年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先进县、全省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示范县、全市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先进县等多项荣誉。

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基层党建工作按照“抓基本、建规范、创品牌、促提升”基本思路,积极推行“抓基本、建规范,抓队伍、严管理,抓载体、增活力,抓先进、整后进,抓考评、强督查”五项基本措施,着力解决“不严、不实、不细、不活”问题,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两个作用”发挥。

一是抓基本、建规范,从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

针对基层存在的不重视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党组织生活措施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以从严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为突破口,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和落实“三会一课”规定的意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三会一课”的规定》,要求基层党组织以“三会一课”制度为核心,全面规范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健全支委班子,推进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正常化。同时,出台了《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指导“三会一课”工作积分考评办法》,定期围绕“支委班子是否健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是否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指导‘三会一课’是否达标”进行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反馈通报,基层党内组织生活得到了恢复性发展。

二是抓队伍、严管理,发挥基层干部表率作用。

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牢牢扭住了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基层干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建设上,出台了《不合格党员认定处置(暂行)办法》,建立了“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支部考评、党委授星”积分授星机制,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向更加明确,态度更加积极。村干部队伍建设上,按照“五选八不选”和“三有三带”要求,将一大批党性强、能力强、口碑好的干部选进村“两委”班子,制定了《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村干部坐班带班、办公纪实、请销假、重大事项报告等七项制度,村干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上,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选举,推动大学生村官流转,选派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级能力提升培训,大学生村官干事热情进一步激发。“第一书记”队伍建设上,制定出台了《“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和“十必须、十不准”纪律要求,统一配发了工作日志,对“第一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在县电视台、旬邑党建网开设“第一书记”风采专栏,加强“第一书记”先进典型宣传,激发了“第一书记”服务农村的激情。

三是抓载体、增活力,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

以党组织星级评定为统揽,分领域制定活动载体和考评体系,促进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在农村党组织中,持续深化“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按照“规划到镇、分解到村、包帮到户”的思路,采取“两联三包”办法,由部门单位党组织包扶帮建村级党组织,实施“一村一策指导、一组一计帮助、一户一法扶持”,推动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为拓宽升级晋档空间,增加了“示范”类村等次,将农村党建各项工作要求融入评价体系当中,以清单的形式将升级晋档评价指标进行细化量化,使升级晋档工作目标更加清晰,措施更具针对性。目前共建成“示范”类村58个,“好”类村100个、“较好”类村29个,其中有24个村由“较好”晋升为“好”,彻底消除了“一般”类村,完成了“升级晋档”目标任务。

四是抓先进、整后进,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推动农村基层软弱涣散班子整建,是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的重中之重。工作中,坚持“抓先进、强示范,整后进、补短板”,结合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和“升级晋档”考核结果,确定了15个示范党组织和16个后进党组织,重点进行抓建。一方面,按照“突出优势、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要求,开展党建示范点建设,对每个党建示范点党建特色进行定位,县管党费每年为每个党建示范点拨付不少于5000元的专项建设经费,全力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在全市抓建8个后进党组织的基础上,自主确定了8个后进村级党组织,实行县委常委和县级党员领导联系抓,县委组织部指导抓,镇村党组织、工作组和“第一书记”全面抓,围绕活动场所、班子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问题,集中开展整建,先后落实县级配套资金48万元,召开部门联席协调会6次,为村上争取项目17个,解决实际困难40多个,解决帮扶资金88万元,扭转了软弱涣散局面,提升了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五是抓考评、强督查,促进农村党建任务落实。

为解决农村党建工作考核督促不经常、评判工作成效不科学的问题,建立完善了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每季度对基层党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对发现的问题,支部当场填写《意见反馈书》,下发督办函,限期整改,在下一轮季度督查中再次复查,直至任务得到落实。对农村党建工作履职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镇区党委负责同志,全县通报,并进行诫勉谈话,推动了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落实,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三、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个别村级组织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个别基层党组织能力弱化。

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从党组织自身看,农村人才缺乏,发展党员后备力量不足,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削弱,“无人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后进村、贫困村尚未改变落后面貌,有些村虽然经过整顿,但变化不大,有的还出现反复。

二是基层干部领导水平偏低。

部分基层干部知识结构单一,学习水平较低,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使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三是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普遍存在队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从我县情况来看,全县农村党员中年龄60岁及以上的占18.9%,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57.7%。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党员队伍中产生了多元影响,一些党员思想境界不高不起作用,一些党员素质能力不强起不了作用,一些党员长期外出失去了作用,一些党员品质不佳起了消极作用,这些都是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问题。

四是村级组织发展观念单一。

个别村“两委会”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来源萎缩,甚至出现“空壳村”的现象。有的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负债村”。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弱化,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村级组织建设的活力。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只有真正抓基层、打基础,强组织、固根本,使农村党建成为主根深固、根系发达的“大树根”,农村的发展才会日益繁荣。结合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我觉得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必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思想,理直气壮、始终如一地把基层党建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履行好既抓发展、抓稳定,又抓党建、抓队伍的“一岗双责”。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调研指导。了解社情民意,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各项工作,离不开调查研究。实际工作中,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手资料,精心设计活动主题和载体,亲自抓好工作督促落实,带头深入党建工作联系点,重点解决党务人才、工作保障、活动阵地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健康发展。二是注重健全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健全、落实工作责任追究等刚性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责任范围内基层党组织涣散、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追究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的责任,逐步形成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上级书记抓下级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三是注重虚功实做。在落实党建工作任务过程中,不能仅限于开开会、发发文,使各项工作简单地停留在“面”上,必须借鉴工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经验,把党建工作具体成一个个项目,量化细化为一件件实事,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用抓重点项目的方法去策划、实施、考核,这样党建工作任务就有了具体的指标要求、进度要求和责任要求,也就使党建工作由“虚”变“实”,也才能不断取得成效。

第二,必须坚持循规律、贴实际。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首要一条就是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只有这样,基层党建工作才会紧贴实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大局,必须把实现“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把党建工作与推动产业升级、深化改革、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紧密结合,找准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发展富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发展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贯彻执行。二是抓好基层、打牢基础。抓党建工作,必须认真把握党建工作基础性、系统性、连续性的整体要求,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着力解决好一些基本性的问题,比如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发展难的问题、基层组织活动阵地落后的问题等等,这样党建工作才有底气、有后劲,才能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战斗力。三是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村级活动场所的四周墙壁上贴满了党建、政法、综治、计生等各种制度,喷绘做得相当精美,而且挂满了各个部门的牌子,而党组织各项工作的实际收效并不大。为此,必须在求实效上下功夫,注重抓投入、抓产出、讲成本效益。抓党建工作同样也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成本核算,不做无用功,不搞无效劳动。要更加关注效益的评判,不仅看工作过程,更要看对党的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促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求实效、重实绩的工作导向。

篇8:在师德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第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一是开足上好体育课。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保证运动负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并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二是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推行每天早操、晨跑等早锻炼活动,上午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组织各种体育项目兴趣组织,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类项目比赛、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使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蔚然成风。三是改进体育考试评价。将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将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第二,增强基础能力,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一是加快体育教师配备。在免费师范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加大体育教育专业规模,在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中单列体育教师专项,鼓励体育教师走教,聘请社会体育技能人才和退役优秀运动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二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加大“国培计划”培训体育教师力度,拓宽体育教师培训渠道。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优秀课研讨展示活动。三是加强场地设施建设。把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设施器材配备纳入新一轮“全面改薄”工程中,加大支持力度,统筹体育资源,满足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需求。

第三,开展健康测试,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实效。一是大力推进测试工作。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省级教育部门制定本地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所有学校都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二是切实保证测试质量。加强人员培训和过程管理,采取学校自测、教育部门审核、社会监督等方式,促进测试有序开展、数据真实可靠。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测试工作进行质量监控。三是充分发挥测试作用。学校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成绩,学生个人测试结果通知本人和家长。县级教育部门以学校为单位公布测试结果,并逐级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教育部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进行现场复核,准确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

第四,加强督导评估,落实学校体育工作职责。一是加强专项督导。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和重点地区挂牌督导制度。今年下半年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督查各地落实国办发53号文件情况,存在突出问题的限期整改。二是开展质量监测。把“体育与健康”作为今年首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两个学科领域之一,委托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制定指标体系、研发监测工具、分层抽样测试、发布监测结果。三是实施等级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启动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级。教育部每年编制和发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考核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和对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问责。

第五,突出重点项目,力争校园足球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加快普及。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小学、中学、大学定点学校,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二是开展联赛。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三是不断推广。加强指导,总结经验,提高实效,把校园足球工作的成功做法逐步拓展到篮球、排球三大球等集体体育项目中。

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以及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

篇9:在师德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一、围绕桥头堡建设搞好人才发展规划

一是认真抓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二是加快建立全省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各地各部门围绕“十二五”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把人才发展“四优先”要求落实到“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中。三是注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研究指导。成立人才发展研究促进会,立足云南省情,重点加强对人才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着力破解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立足实际盘活用好现有人才

一是健全完善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制定出台《省委联系专家管理服务暂行办法》,确定565名省委联系专家,加强联系和服务工作。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组织开展“百名专家智力服务百县”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决策咨询参谋等智力服务。二是突出加强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启动实施“工业人才队伍开发行动计划”,分批选送到国内知名高校、国(境)外培训,以及企业自主培训,累计培训工业人才3.6万人(次)。三是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

三、紧扣产业发展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一是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引进工程。认真组织实施“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科技、金融、工业、生物产业、物流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充分发挥来滇挂职干部的作用。在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下,通过“博士服务团”、“央企入滇”、对口帮扶等项目,引进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来我省挂职和服务。同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滇挂职干部服务工作的意见》,积极为他们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三是抓好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服务工作。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暂行办法》,在户籍迁转、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保社保、职称评定等13个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上一篇:小学收费自查报告2013.11.2下一篇: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