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名族的习俗

2024-05-21

少数名族的习俗(精选6篇)

篇1:少数名族的习俗

维吾尔族、回族的主要分布区、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成就、主要服饰以及饮食禁忌。

民族 维吾尔族 回族

分布最广的民族,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分布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为主要聚居区,其次是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文字原用阿拉语言文字 伯字母,后创制了拉丁字母新文现通用汉语言文字

字。现在新、旧文字并用。

宗教信仰 几乎全民族都信奉伊斯兰教 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花儿是回族群众十分喜欢的一种民“十二木卡姆”是古代维吾尔族人歌,花儿会是花儿歌手们竞赛与交流民创作的大型民族音乐史诗,已被的盛会。回族的清真寺和民居建筑文化艺术成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摆脱了阿拉伯和中亚建筑风就 名录》。民间乐器有“独他尔”、“达格,采纳了中国传统的以

甫”等乐器数十种之多。维吾尔族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但布有顶碗舞、手鼓舞等舞蹈,“赛乃局和装修仍独具其民族特色。姆”是最普遍的民间集体舞蹈。妇女多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回族衣着与汉族基本相同,但仍保留襟背心。不论男女老少都喜爱戴四着自己的特点。男装多衣服肥大,老楞绣花帽,维语称“朵帕”。男子年人扎裤腿,穿西装式的长大衣,戴主要服饰

穿对襟长袍,维语称“袷袢”。青色、白色圆形或平顶小帽。妇女的衣服上窄下宽,一般及膝或长过膝盖,戴披肩盖头。

维吾尔族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只吃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牛、羊、食,常吃的食品有馕、抓饭、拉面、骆驼肉和食谷类的禽肉及鱼类。回清炖羊肉、和烤肉,喜喝奶茶和红民的民族风味小吃,如清汤羊肉、饮食禁忌 茶。喜食牛羊肉、家禽及鱼。很少羊羔肉、牛羊肉夹馍、羊杂碎汤、吃蔬菜,夏季多拌食瓜果。“抓饭”、酿皮、白水鸡、切糕等。爱吃油煎烤全羊、烤羊肉串是其独特的风味食品,有油香和馓子。爱喝盖碗茶。食品。

壮族、土家族、黎族的服饰、饮食、民居、传统工艺、主要节日以及特殊禁忌。民族 壮族 土家族 黎族

布料多为自纺自织的土黎族男子穿无领对襟上布男装为对襟短衫,扣衣,下穿前后两幅布的壮族妇女多穿无领、绣子很多,下着长裤;无吊檐(chdn),结鬃缠头。花、滚边的上衣和宽脚论年老年轻,都爱用青女子穿无领对襟敞胸上服饰 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布包头。女装为短衣大衣,下穿无褶绣花筒裙。

袖,左衽开襟,滚镶花束发于脑后,披绣花头腰,喜戴银首饰。

边,镶边筒裤,头缠青巾,盛装时戴项圈、手丝帕或布帕。镯、脚环、耳环等。

主食是大米和玉米。喜吃以稻米、玉米、番薯为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土家族多食包谷、稻米,主食,多以狩猎、采集佳肴,以烤整猪、白斩鸡爱好喝酒,善食辣椒、所得为副食,只种少量饮食 待客,妇女有嚼槟榔的习花椒、山胡椒。习惯做蔬菜。习惯腌制生鱼、俗。节日时喜食五色糯米腊肉、甜酒、团馓和糍生肉。竹筒饭是日常生

活中独特的野炊。黎族饭、驼背粽子。年节时,粑等。

妇女爱嚼槟榔。用大米制成各种粉糕。民居 壮族住房多与当地汉族相同,但传统民居为“干栏式”的全楼居和半楼房屋依山临水而建,俗居建筑,全楼居木楼分称吊脚楼 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 壮族人民铸造使用铜鼓素有“铜鼓之乡”的誉称

歌圩节、牛魂节

多同姓聚居。住茅草泥房,房屋形式变化较多,有船形、金字塔形等。船形屋建筑有铺地型和高架型两种。高架型上住人、下养牲畜,属干栏式建筑。

传统工艺 主要节日

土家锦是土家族妇女独

纺织历史较早,织有民

特的织锦工艺品,仅织

锦图案就多达数百种。族特色的黎锦。

赶年

三月三

特殊禁忌 忌食牛肉和蛙肉

禁食狗肉;忌随意移动火炕中的三角架,忌用脚踩

灶或坐在灶上以及将衣忌头朝门口睡觉,如过服、鞋袜和其他脏物放在路客人无意犯忌,主人灶上;客人不能与少妇坐以为有祸临头。在一起;忌在家里吹口哨或随意敲锣打鼓。

我国苗族、藏族、白族、纳西族、傣族、彝族的服饰、饮食、民居、传统工艺、文化艺术成就、主要节日、婚姻习俗以及特殊禁忌。民族 苗族 藏族 白族 纳西族 傣族 彝族

男装一般分为男女都蓄辫,喜崇尚白色。男子妇女服装具有纳男子服装,上着凉山地区,男女对襟大褂和左爱戴藏式金花多穿白色对襟西族的民族特无领对襟短衫,都穿右斜襟贴身衽长衫两大帽,上身外套藏衣,套黑褂。大色,上身穿宽腰下着长裤,冷天上衣,男子下着类,下穿长裤,袍“朱巴”,穿氆理一带妇女多穿大袖大褂外加坎外披毛毡,多用长裤,女子下着束腰带,头裹氇或牛皮的藏白色上衣,外套肩,下穿长裤,白布或蓝布包长百褶裙。男子青色长巾,腿靴。拉萨地区已黑丝绒短褂或红系百褶围裙,脚头。西双版纳妇头顶留的头发称上多缠裹腿。婚妇女系彩色腰色坎肩,下着蓝穿绣花鞋,在领、女服饰艳丽,上为“天菩萨”,裹女装分右衽大裙“帮典”。藏袍布宽脚裤,以绣袖、襟等处绣有着紧身大襟或对青蓝布头帕,前襟或胸前交叉比身高要长,穿花布或彩巾缠花边,衣料多为襟圆领窄袖短方扎成“英雄式两大类,下时系上腰带,夏头;已婚者绾髻,蓝、白、黑三色,衫,下身着长筒结”,以无须为着宽脚长裤或天或劳动时只穿未婚者垂辫或盘以黑为贵。劳动裙;结发于顶,美,左耳戴大耳百褶裙。多将左袖,把右袖从辫于顶。脚穿绣或出门披黑羊皮梳孔雀髻。德宏珠,珠下缀丝线服饰 银饰钉在衣服掖下拉到胸前,花鞋。七星披肩,俗称妇女婚前穿白色流苏。女子也包上,称为“银搭在右肩上,或“披星戴月”。或浅蓝色大襟短黑色头帕,中、衣”,头戴形如者两袖都不穿,衫、长裤,束小青年女子头覆绣牛角的银质头系在腰间。围腰,婚后着对花瓦式方帕,压饰,高达尺余。襟短衫、黑色筒以发辫;还喜戴妇女盛装上的裙;青年妇女多耳环,在领口别银饰用白银做束发于头顶,中上银排花。外出成,重近200年以上则戴黑色时男女都穿披两。高筒帽。风,彝语称“察

尔瓦”,形如斗篷,下端缀以长穗,长可及膝,用羊毛线织成,多以大米、小米为主食喜食酸辣味,喜饮酒,普遍喜吃糯食。每逢节饮食 日等重大活动,都要舂糯米糍粑、蒸糯米饭。农区和城市以糌粑和酥油茶为主食,牧民主要以乳类和肉类为主食。青稞酒都是由藏族人自家酿制的它既是普遍喜欢的饮料,也是节日必备的饮主食稻米和小麦;食猪、牛、羊肉,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最负盛名的是沙锅鱼、乳扇,喜食酸辣味。以“三道茶”待客。

以玉米、大米和小麦为主食;宁蒗地区纳西人喜食青稞,喜喝浓茶,吃酸、辣、甜味食品。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蒗的琵琶猪和泸沽湖的酸鱼、鱼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德宏多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如香茅草烤鱼。嗜酒,喜嚼槟榔。

多为黑

主食主要有玉米、荞麦、大麦、小麦、洋芋等,稻米很少。喜吃砣砣肉,饮转转酒,忌吃蒜。

品。

“碉房’’是卫藏南部的民居。作为藏区代表性建筑,具有冬暖夏凉,适应高原气一般依山傍水候特点。帐房是民居 建吊脚楼,聚藏北牧区藏民的族而居 居住之所,甘肃、云南等地流行土木结构的木楞房。

银饰工艺品、传统蜡染、织锦、工艺 刺绣等享誉国唐卡 内外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以藏医名著文化有“飞歌”、芦《四部医典》与艺术笙舞、铜鼓舞、藏传佛教经典成就 踩堂舞等 《甘珠尔》、《丹珠尔》为代表的古典文献,藏戏及“锅庄”、“热巴”、“羌姆”等藏族民间舞蹈

主要苗年、龙舟节、藏历年,雪顿节,节日 芦笙节、四月

八、花山节 望果节

青年男女恋爱女子至十六七岁婚姻婚姻比较自便要择吉日举行习俗 由,通过“游成丁礼仪式。礼方”、“跳月”后,姑娘就可以等社交活动,参加男女之间的干,是纳西族的特色食品。平坝地区的白族平坝地区纳西族住房布局是以庭的房屋多系土木院为组合的建筑结构,普遍采用群,如:“一正两“三房一照壁”、耳”、“三房一照“四合五天井”壁”、“四合五天的形式,正房较井’’等,还有两高,偏房略低;院相连的“走马山区居民多系木转角楼”(“六合楞房,上盖石片。

同春”)。

书中无 书中无 大理古城、石钟东巴文及哥巴文山石窟均具有鲜书写的东巴经数明的白族民族文千卷;《创世纪》化特点。白族调等史诗;丽江古是民间音乐。白乐和丽江壁画;族在其他科学文以及“喂热热”化艺术诸方面,歌舞等。东巴教、均有相当辉煌的东巴经、东巴文成就。

学艺术,形成了纳西族独具特色的东巴文化。

棒棒会、三朵节、三月街、绕三灵 三月会、火把节、朝山节

主要聚居地丽江地区已经是一夫书中无

一妻制父系家庭;云南宁蒗县永宁地方和四川

德宏多数住平房,土墙茅顶;西双版纳地区居住的是一种干栏式竹楼民居建筑。傣家竹楼是傣族最具特色的干栏式住宅建筑。竹楼近似方形,四面坡顶,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底层养牲畜及堆放什物。

书中无 有自己的历法、文献和民间文化艺术。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以及民歌。

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青年婚前社交自由,但缔结婚姻还要托媒说亲,流行招赘婚。

住房大多是木结构土掌房,低矮、无窗。房内一般隔成三间,中间为堂屋,内用三块石头支成火塘,为家庭起居活动的中心。有的还在住房的一端构筑高耸的碉楼,书中无

书中无

火把节 男女青年有住公房的习俗,恋爱婚姻比较自由开放。婚礼上有关门对歌等习俗。自由对歌,恋社交,并可婚嫁。爱成婚 恋爱虽然自由,但婚姻却操纵在父母及合婚喇嘛手中。

不吃牛羊肉,忌狗肉上灶,忌在屋里煮蛇进寺庙时忌讳摸宗教器物;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在夏历七月十五接送祖先亡灵时,不能出门;盐源县的部分地区,仍以母系氏族社会的对偶婚初级阶段为主要形式,他们互称为“阿注”,所以也称为“阿注婚”。

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到主人家里不能将马拴在傣族寨门附近的“寨神庙”平时忌进;寨心忌坐有敬“神树”的习惯,神树严禁砍伐,忌旁人用肉;父母或同村人去世,一个月内忌食辣椒。

特殊禁忌

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禁忌是杀生,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不得混坐。

火把节的晚上,岳父不能接女婿来家中过节。

祭天堂的地方;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进屋后不能靠神位坐,最好坐在灶下方或周围。

也忌脚踏或拴马;忌移动或触弄“神树”下的祭品。祭寨时忌外人进寨,寨里的人出来也必须等祭寨完毕。每寨都

有佛寺,进寺要脱鞋袜,妇女进佛寺忌任意走动,忌随便敲打佛寺里的鼓,忌触摸神像及法器,忌摸小和尚的头顶。

手摸。祭祀时忌外人观看。宰杀家禽、家畜时,忌外人在场。忌外人骑马进寨子,到寨门前必须下马。在彝族人家里做客,要坐在火塘的上方或右方;忌用脚踏三脚架。彝族人一般都用酒肉盛情款待客人,他们给你东西吃你必须吃,不然就认为你看不起他们;但是彝族人忌客人把食品带走,认为这样做是不讲义气。

篇2:少数名族的习俗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饮食方面,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面粉烤制的馕。饭菜种类很多,有抓饭。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欢吃甜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鸡、鸭、鱼肉;禁食猪肉、驴肉、食肉动物及凶禽猛兽;禁食一切动物的血。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装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欢穿对襟“袷袢”(长袍),内着绣有花纹的短衫。女子喜着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戴耳环、手锡、戒指、项链等装饰品,姑娘多梳小辫,现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时装。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反映了维吾尔族人乐观开朗的性格。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制作的地毯、刺绣、丝绸衣料、铜壶、小刀、民族乐器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不能因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就歧视或侮辱他们;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的干部群众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同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实践证明,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由此说明,各民族无论是保持还是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质上是坚持各民族平等原则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对民族风俗习惯的侵犯,就意味着对民族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践踏。我国刑法第147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正当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把“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归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其实质就是从法律上保护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

二是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每个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因此,任何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言行,那怕是出于开玩笑,都容易刺激以致伤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团结。

三是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体育的形式来表现的。许多民族往往通过自己的风俗习惯来保存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例如,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文学艺术,有很多是以唱山歌和讲故事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在群众中代代相传,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有些表现在他们具有特色的日常用具、衣饰、建筑、手工艺品等方面。正是由于民族风俗习惯上的千差万别,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彩多姿,使文化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颇为显要。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故名。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

更多的优秀作文素材推荐参考:

高中材料作文的写法

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篇3:少数名族的习俗

文化习俗学者高其才教授说:“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文化不仅仅是个历史范畴, 它也属于现在、属于未来。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文化在今天的民族地区并没有死亡, 民族文化习俗观念还深深扎根于各民族成员的头脑之中, 少数民族文化习俗规范在当今的民族地区还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对民族地区的人们还有较强的约束力, 国家从整体上并不否定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这种现实力量。因此, 它仍然是一种‘活’的文化, 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1]田成有也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注重民间的一切知识、社会上的一切法制资源。我们应有多元的思维角度, 应尽量避免看问题的单一化。……并不是因为我们大力倡导国家法, 国家法就自然会优秀起来, 也不是我们回避了民间法 (指文化习俗) , 民间法就不存在了。在推进法制进程中, 国家法之外的各种社会资源都值得我们重视和整合”。[2]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是长期以来受生活环境、生产方式、道德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不仅蕴涵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 而且已经成为新疆当地人民的行为方式、伦理道德甚至已经成为其赖以存在的重要方式。对穆斯林文化习俗中积极、健康、向上的部分进行肯定、继承和发扬, 使穆斯林文化习俗与现行国家法协调一致, 发挥其维系民族团结、解决纠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不仅能保留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还能促进新疆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文化习俗可以协助国家法的实施并补充国家法的不足

国家法不是万能的, 不是唯一的社会控制手段, 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首先,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法律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所有社会关系都一一做出规范;其次, 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物质决定意识, 人们的观点、社会关系都随之不断变化, 法律自身的滞后性会使其规定滞后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穆斯林文化习俗从长期的民族社会发展中延续下来, 成为一种文化价值观念, 源于社会生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 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并将其植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的变化, 有弥补协助国家法实施的作用。另一方面, 国家法可以采用文化习俗中的一些规定作为补充并保障文化习俗的实施。新疆伊犁自治州是哈萨克族的聚居区, 当地哈萨克族世代遵循着七代以内不准结婚的传统习惯, 其文化习俗在禁止通婚的规定上远比现行国家法的规定严格, 但这种规定不与国家法的规定相冲突还有利于当地人民的人口素质提高, 所以在伊犁自治州人大制定的单行条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 (2005年修订) 中规定“保持哈萨克族七代以内不结婚的传统习惯”。新疆穆斯林文化习俗中的一些规定对人们的要求严于国家法的规定或对人们的道德要求高于国家法的规定, 如“天课”制度的相关规定。这些健康向上的规定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可知,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可以丰富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认知, 可以协助国家法的实施, 弥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调控机制的不足。

三、文化习俗对民族地区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均具有重要的规约价值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产生于人们的社会需要和生活, 是适应自然环境、维持生存的文化模式, 能够体现当地群众的公众意志, 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均有很大影响。其规定通过长期的发展已融入当地穆斯林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中, 内化为人们的价值选择, 更易得到人们的心理认同, 价值利益取向上也易于达成一致, 可以强化成员的社会角色意识, 增强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成员的自我约束能力, 为本地区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现行基础性法律制度对家庭财产权的调整和规范多体现在物权法、婚姻法和继承法中。在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中不但存在着大量有关家庭财产权的内容, 还是其比较根本和基础的内容。如新疆哈萨克族文化习俗中重视对家庭财产的保护, 多采取家庭或家族各成员共同劳动, 互相分工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不但使其生产劳动中的劳动力有所保障, 更为其克服恶劣生存环境、艰苦生活条件、落后生产工具提供了保障, 符合其游牧生活方式的需要。而其父母由幼子赡养, 父母的遗产均由幼子继承的做法也能得到当地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认同。在遗产分割问题上易于达成共识, 避免了家庭中赡养父母或父母遗产分割纠纷的产生。

至此可知, 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法学价值, 更应看到其存在的社会价值, 有助于我们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社会的基本形态及其社会风俗, 对于维护新疆的社会秩序和安宁, 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法治社会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其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习俗文化.中外法学, 1996 (1) .

篇4:浅谈少数名族地区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少数民族 美术教学

一、立足少数民族特色,培养学生特色审美观

(一)不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少数民族独有的特色

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同的地区文化发展不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其文化发展要远远落后于东部和沿海的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重重困难,诸如经费的投入、师资的水准、教育的观念、教学的设施等。因此,要搞好民族地区的美术教学应该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处理好“文化差异”的问题,最大的发挥本地区的民族特色。就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应该让他们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地理等,通过自己的认识从而把自己的感受或体会用图案、色调、纹样、造型等展现给其他学生,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递,以及民族特色的表达。

(二)鼓励学生了解民族发展史,培养特色审美观

首先,通过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发展史进而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提高学生会的自豪感和自尊心。教师可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作品分析它的文化内涵,从简单的作者介绍到作品的细微末节,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其次,介绍我国民族美术的独特风格,中国的美术拥有着特有的东方特色。

二、发掘少数民族特性,塑造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营造少数民族特有的美术教育环境

与其他地区不同,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应该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借助各种材料,以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形式来教学。

(二)注重学生的多样化特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需要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在巡视学生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对于学生的观察应当是积极主动地,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特性,建立个人的个性档案,教师在安排工作和作业时才能有所参照。教师应鼓励学生,有问题就向老师询问,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进而才能够因材施教。

三、重视学生审美鉴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学生普遍表现出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在课堂上难以静下心来欣赏作品,大多数学生缺乏美术鉴赏的基本常识,对课程不感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最根本的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人文艺术情操,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一,根据学科的特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美术属于视觉艺术,需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知和体会,美术作品的鉴赏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感性,二是联想与想象。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选择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比较具体的作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作品的学习,了解不同流派、不同时期、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及特色,感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民族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教师精心的备课,从基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教师所选的美术作品要从形象上就能吸引学生,主要是能打动学生。教师应借鉴和整合多种资料,让学生对每一个作品有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和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注重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可以说是欣赏美术作品的敲门砖。要能更好的欣赏美术作品,美术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让美术欣赏上升一个档次,而非停留在表面的欣赏。没有美术基础知识就不清楚基本的鉴赏方法,更谈不上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整合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受到资金、信息和文化等的限制,阻碍了民族美术文化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发挥地区优势,充分的整合教学资源,对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进行改革。例如,利用民族地区的山山水水、民族建筑物、手工艺品、当地的民族服饰、民族传统节日等来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或是鉴赏,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非常之多。实践表明,通过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来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当地,充分利用资源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

篇5:名族的名人名言

1 爱惜才华吧,保护那些才华修美的人物吧,文明的民族啊,培养他们吧。—— 卢梭:《科学与艺术》 民族

2 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之林。—— 民族

3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 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 钱伟长 民族

5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6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 民族

7 单眼皮呢,确是极大的缺陷,内心的丰富没有充分流露的工具,宛如大陆国没有海港,物产不易出口。进了学校,她才知道单眼皮是日本的女人的国徽,因此那个足智多谋、偷天换日的民族建立美容院,除掉身子的长短没法充分改造,“倭奴”的国号只好忍受,此外面部器官无不可以修补,丑的变美,怪物改成妖精。—— 钱钟书 民族

8 法包含着一个民族经历多少世纪发展的故事,因而不能将它仅仅当作好象一本数学教科书里的定理公式来研究。为了知道法是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它的过去以及未来趋势。—— 【美】霍姆斯

9 他(罗曼罗兰)通过无形的音乐,说明人类伟大的东西不属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它像一束神圣的火炬,超越时代的界线,从一个大师手里传到另一个大师手里而永远光芒四射,除非人类停止呼能吸,它才会熄灭。—— 茨威格 民族

10 另一方面,如果不让心灵成为自己的先知,不让它经过一个孤独的检验的自我恢复的过程,便让它接受别的心灵找到的真理,那么,无论那真理多么光辉,它也会造成致命的伤害。天才若对别人的天才影响过度便足以永远成为天才的大敌,我的说法每个民族的文学都可以作证。英国的诗剧家已经跟着莎士比亚亦步亦趋两百多年了。—— 爱默生 民族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民族

12 民族国家的创造,绝不是毅力单薄的.民族主义联合会所能济事的,只有具备钢铁般坚决意志的单独运动,才能打倒其他一切运动而获得最後胜利。—— 希特勒 民族

13 去征服剥削掠夺乃至消灭劣等的民族,乃是我无可推卸的职责与特权。—— 希特勒 民族

14 如果我的民族在这场实验中失败了,我将不会为之哭泣,是他们自找了这样的结局。—— 希特勒 民族

15 如果日尔曼民族不在强大到可以浴血保卫它自己的存在的话,它就应当亡。—— 希特勒 民族

16 一个民族正经历著动荡,我们,在被幸运之神垂青。—— 希特勒 民族

17 这样就站起来吧,我的民族!加紧自己的两手和心灵的力量,这个力量是再大的灾难也不能摧毁的。在《圣经》十诫里,让我们只保留一诫,但在这一诫里只要一个字“杀!”因为假如你不杀人,人家就会杀你。——你自己选择吧!我们应该指明,我们让敌人侵入我们的国土,只是为了让他们不能再跑出去,不管他们来多少,就都在这里灭亡。我们要证明匈牙利的一句成语是正确的:“谁为别人挖掘陷阱,他本人就会掉进去。” ——山陀尔·裴多菲 民族

18 谁是压迫者?是少数人,是国王资本家一小撮工头和监工。——谁是被压迫者?是多数人,是地球上各个民族,是有用的人,是工人,是做面包供两手白嫩和游手好闲者享用的人。为什么利益分配普遍不均反而成为公理?因为法律和宪法作出了规定。换句话说,如果法律和宪法彻底改变,规定应该更平均地分配利益,这就必须被认作公理。也就是说,在政治社会里,强权决定公理,强权可以任意捏造和取消公理。—— 马克·吐温 民族

19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民族

20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出息,不是因为女人在数量上太多,而是因为男人在质量上太劣 梁晓声 民族

21 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 陈祖芬 民族

22 ……以空前未有的热情,焕发青春的创新功能,激发人人独特的创新精神,使民族的、国家的创新智慧来一个总发动!使个体的、群体的创新潜能来一个大爆发!────金马 民族

23 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 培根 民族

24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 民族

25 假使能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

篇6:少数名族的习俗

关键词:小学语文;少数名族学生;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49-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少数名族地区由于教学的特殊性,识字教学变成本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识字教学是民族地区教师的首要难题。那么,在教学中怎么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呢? 本文作者就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为题材,简单的进行研讨和论述。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了兴趣,实践证明,兴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做练习,学生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有特殊性,少数民族的学生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如果突然改变孩子的语言环境和方式,必定会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害怕学习汉字。因此,处在一线的教师更应该采用“以退为进”的识字教学策略,即在一二年级务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降低语文识字教学的要求,适应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汉语水平,并尽力将识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如可采用教材简教、课文简教、游戏识字等具体方法,尽量降低教学难度,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对认识汉字产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反感、厌倦识字转化为自愿识字、乐于识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宗旨: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产生识字的兴趣,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便不会感到迷茫。只有生动的识字教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孩子们必将学得轻松、愉快,从而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二、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识字的教学方法

1、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2、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方加一个反文旁就成了放。减一减:如:学了园,减一减就成了元。换一换:如底和低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的学科,识字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要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识字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如让学生在家中看电视及阅读书籍中识字,在辨认多种电器、家具中识字,在与家人的交谈中识字。还可利用社区资源识字等。让学生明白:只要做 识字的有心人,就能认识更多的字,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调动学生课外识字的积极性,我每周开展一次“识字大王”评选活动,并让学生动手制作识字剪贴报,在班级园地里加以展示、交流,以促进识字。

三、注重写字来巩固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汉字的书写,记忆绝大部分都是在基础教育中完成的。在课堂讲演上老师拿出时间让学生去写一写,再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把基本功打牢,每上新课时要先过生字关。课堂演示,书空,书写,评改都必须进行。这也是我们少数民族学生识记汉字的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低级学生具有爱学乐学可塑性强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或编顺口溜来强化学生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巩固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学生在整体观察汉字形体美、间架结构、笔顺规则的基础上,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写,一个一个地描,较好地解决了识字教学中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不到位的问题,在学生刚学写字的初始阶段,教师的范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学生心中先有字形再写字就显得容易而轻松了。久而久之,这种“胸中有字再写字”的字形分析法,不仅对学生记忆深刻,而且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会学生掌握书写时要在写好笔画、掌握笔顺规则、搭配好间架结构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欣赏、品评汉字的能力,要求学生能静心书写,还要边写边识记汉字。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汉字的识记与书写。

四、结语

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语文识字教学也如此,语文教师只有百教不厌,不言其烦地授于学生。而学生在平常不断的点滴的字词汇集下才能逐步掌握知识。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好语文这门课的确需要语文教师付出心血,老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增强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以此来丰富学生识字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后,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且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了民族地区孩子独特的识字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快更高效地学好中华民族的汉字。

参考文献:

[1] 华锦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论[M].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郭丽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策略探析[J].语言与翻译,2006.

上一篇:禁赌宣传资料下一篇:国际贸易实务课后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