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宴请习俗

2024-05-23

乡间宴请习俗(精选2篇)

篇1:乡间宴请习俗

乡间宴请习俗 -资料

潜山人历来重感情,讲礼节,乡间宴请,是新朋维系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在宴请中逐步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礼仪。

有接有催。乡间宴请一般都讲究“接”和“催”两个程序。第一次接客,有的写请帖,有的口头邀请,等于提前发个通知,让被请的客人预先做好事务安排,腾出功夫接时出席。第二次为催客,是在临近宴请时进行。主要因为预约的时间长了,再来提个醒,以免客人忘记或记错了;并以此表示宴请的诚意。不履行催客程序,客人会认为邀请不诚恳,多有避而不去的。看重的,甚至为此闹得反目。为婚、丧事宜举办的宴请,乡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亲戚不接不送,朋友不送不接。”

席次安排。乡间宴请时,席次的安排是很有讲究的。宴请的席次,按宴厅的东西头和桌子横放直放两个方面确定。乡间宴厅东西头,不是以自然方向定位。无论哪种座向,背向堂轩后壁而立左边称“东头”,或称“大边”;右边称“西头”,为“小边”。桌子缝横向放置的,叫“苏端”;纵向旋转的,叫“直端”。坐席次序视这两方面情况加以区别。

桌子苏端的,贴堂轩后壁的那方,左边为一席,右边为二席;靠“东头”的那方,上头为三席,下头为五席;靠“西头”的那方,上头为四席,下头为六席;背向大门的那方是服务人员的座位,坐在左边的拿壶斟酒,坐在右边的专管端菜,

资料

桌子直端的,靠“东头”的那方,上头为一席,下头为三席;靠“西头”的那方,上头为二席,下头为四席;贴堂轩后壁的`那方,左边为五席,右边为六席;背向大门的那方,也是服务人员的座位,一样地左边斟酒,右边端菜。举行大型宴请时,大堂堂正正轩可以同时摆两个桌子或四个桌子。

桌与桌之间,也有级次可分。两桌并列的,左边为甲桌,右边为乙桌;两桌直摆的,上头为甲桌,下头为乙桌;四桌同开的,上头两桌为左甲、右乙,下头两桌为左丙、右丁。桌子的摆列不能超过堂轩大弄,否则便不成席面。一般的宴请,也可以在一般居室中摆宴席。这个居室如果只有一道门户,便以有门的建议为服务座位,然后按桌子的苏端与直端,如同在堂轩那样区分席次。如果这个居室开有两道以上的门户,那便把进出上菜的那方作为服务席位,然后再按桌子的端法去区分席次。主人家一般要找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安排席位,谓之“牵席”。

突出主客。结婚宴请,应以新娘家的送嫁人为主客,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要安排在首桌的首席,再则媒人,而后才安顿其他亲友。长者逝世或老人寿筵,则应以外婆家的来客为主客。执行新姑爷的宴请,则应以新姑父为主客。斟酒人一定要按席次先后斟酒。斟酒不能反手背对着被斟酒的客人,否则便是不礼貌行为。所以,在给两边依次斟酒时,必须注意随时换手提壶。第一盘(碗)菜可放桌子中心,以后每上一盘,都应首先放到首席客人的面前,并将先上的菜领奖向右、向下头旋转移动。宴请上菜也有一套程序,因而宴席的时间较长。太匆促了,会认为是对客人的不敬。

现在,大多农家都改建现化代新居,更换了家具,用圆桌子举行宴请的日渐普及。但是,乡间淳朴的民风未变,在一些地方宴请礼节基本还按过去的规矩行事。

篇2:乡间宴请习俗

浅谈中西宴请习俗的异同

随着经济交往的日趋频繁,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了解习俗的.差异以便更好的交流,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通过分析中西习俗在宴请方面的差异试图寻求其根源,对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作 者:张丽燕 ZHANG Li-yan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山西,太原,030051刊 名: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5(5)分类号:G04关键词:宴请习俗 差异 文化差异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乡间宴请习俗】相关文章:

答谢宴请05-03

中式宴请礼仪05-26

宴请论文题目05-01

宴请礼仪常识04-16

乡间的小路课件05-24

乡间秋雨优美作文05-13

乡间的小路作文05-16

乡间作文600字06-11

商务宴请中餐礼仪05-24

宴请活动礼仪范文06-04

上一篇:化学文献检索论文汇总下一篇:腹腔镜一体化手术室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