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024-04-29

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共8篇)

篇1: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木兰诗》教案

胡坨初中 杨慧莹

【教学目标】

1、概括故事情节,了解诗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理解这首叙事诗详略分明的特点。

2、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并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详略分明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师生谈话,谈一谈自己了解的花木兰的故事。

二、预习检测

1、大屏幕展示小测题,利用组内互测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主要内容是生字词的音、形。

2、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词、句的意思不懂,互相解决疑难,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学情。

3、初步感知:诗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个情节?为什么?(请学困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4、教师介绍“乐府”、“叙事诗”的知识。

三、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

出示读文要求,学生阅读、思考。

要求:请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歌,并以旁批的方式在书中每段旁边概括出故事情节,每个不得多于十个字。(注意:情节要概括全,表达要简炼)

2、交流展示

请三至四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评议黑板上的答案。

主要情节有:决定从军、出征准备、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欣喜还乡

四、精读细品

1、自主阅读

学生细读文本,独立完成思考问题。

细读诗歌,勾画出你喜欢的诗句,你能从写木兰的文字中体会到她当时的心情、想法吗?从这些文字中你看出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合作探究

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在组内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共同探讨。

3、展示交流

教师按情节分给各组展示任务,小组代表按照任务要求展示本组探究结果,展示的步骤是:朗诵、提问、讨论。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互动:问难、纠错、补充。教师在学生展示时发挥引领作用,注意把指导朗读和诗意的理解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

预设: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一声“叹息”万千思绪。一边是年迈的父亲,一边沉重的征役,几番思索,几番犹豫,木兰决定隐藏自己的身份,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从犹豫到决心已定,木兰的心理是变化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以看出,木兰非常孝敬父母。因为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父亲战死沙场,所以自己去参军,可以代替父亲征战沙场。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荒凉空寂的边塞,北风吹来,更鼓声声;清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厚重的铠甲上,更显得寒气逼人。这也是一副女英雄戍守边关的剪影!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木兰不羡慕钱财、不羡慕官位。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一句的意思是“木兰对着镜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贴上美丽的花黄”,赶快脱下厚重的铠甲,换上自己喜欢的女儿装,而且对着镜子进行一番精心的打扮。她在换装打扮过程中心情是喜悦、激动的。

4、精讲点拨(1)质疑:大家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木兰,那么诗人着力想表现的是哪些方面呢?学生根据诗歌的详略安排谈理解。

详:决定代父从军

还朝辞官

与亲人团聚

略: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征战生活

(2)教师点拨: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提到木兰,就会想到一个词——女英雄,而《木兰诗》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真实的木兰,她也会烦恼、会忧愁、会纠结,她是如此喜爱、眷恋自己的女儿身,却不得不身着铠甲征战沙场,凯旋回家时她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回到亲人的怀抱、还原自己的女儿身。她是一个从平凡人中走出的英雄,诗歌把英雄拉下神坛,着力表现的是她作为平凡女子的一面,让我们感觉到她就是邻家女子,也正是因为她如此平凡,在关键时刻却能做出不平凡的举动,这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五、总结。(请学生朗诵诗歌)

你柔弱的身躯 却负起了剑戟刀枪 为了一个决定

一声叹息,你选择了战场 为了一个信念 关山重重,你奔赴远方 你驰骋疆场,披一身寒霜 绝不是为了赢得赞赏 你战功赫赫,却辞官还乡 只是为了亲人期盼的目光 你默默不张扬 你隐忍而坚强 你爱武妆,更爱红妆 你是一个传奇 是世上最美的姑娘

五、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在学习活动中尚不明确的疑难问题,师生互助解决疑难。

六、巩固运用

1、写作时的详略应该依据什么来安排呢?

2、写一段文字《我心中的木兰》(可以根据这首诗歌适当发挥自

己的想象力)

篇2: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

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

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浣溪沙 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过零丁洋 元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

是久长时,便胜却人间无数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此去蓬山无多

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

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篇3: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内容编排由六个单元组成。其中, 第六单元的“诗词诵读”一栏, 编选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可在参考《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时, 却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现将其中一段内容抄录如下:

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内容是追叙一次夏日出游的欢乐情景,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构思十分巧妙, 作者不重写出游的全过程, 只写溪边饮酒后归途中的经历, 充满了诗情画意, 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词作中新奇的意境、动态景物的美感, 以及语言的清新流畅, 使这首词堪称佳作。

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回过头来再次仔细研读教科书, 依然觉得两者毫无内在联系, 几次对照之后, 才恍然大悟。原来《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是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 即《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随即找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加以对照, 证实本人判断正确无误。

篇4: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梳理

第11章是《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本章共编排了七个学生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关于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杠杆要保持静止即平衡,而杠杆倾斜是因为杠杆自重的影响,为了忽略重力的影响就要使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调节平衡螺母实质是调节重心的位置。而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肯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讨论得出此操作不方便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在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力臂,实质是改变力臂的位置,使力臂在杠杆上,这一例同样也不方便测力臂。

“再探动滑轮”应围绕“为何探?探什么?如何探?”的思路展开。为何探——明确实验目的,用动滑轮能不能省功;探什么——测量拉力做的功与滑轮对钩码做的功并比较大小;如何探——改变物重,改变滑轮重。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滑轮不能省功,但是可以少做一些功,从而逐步树立学生利用机械做功总存在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思想,为机械效率的教学做了铺垫。

学生在做有关机械效率的题目时,常常分不清哪个是有用功,哪个是总功。关键在于学生对有用功的认识不足。在这里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水桶里带上了一些水,在这种情况中有用功与额外功又分别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用功是做功的目的,加深了学生对有用功与额外功的认识。

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的编写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一条是以现代交通工具——汽车为载体来引入,先后介绍了机械能、内能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燃料的热值、内燃机等知识。暗的一条线索是以能量的概念展开,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前面学习的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分别对应着机械能和内能,而且每种形式的能量并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转化(如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或转移(如内能的转移)的。

在本章的探究活动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如“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拟打桩”“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等问题时都用到这种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

观察单摆与滚摆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同时渗透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点。后面所例举的实例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来分析,并认识到能量转化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特性的实验中,对于用加热时间来控制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难以理解,往往会答成控制升高的温度来控制吸收的热量。虽然在信息快递中明确指出“如果加热方法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热量相同”,但仍然比较抽象。这里不防举一个形象的例子:用相同水流大小的龙头向不同的柱形容器中放水,能不能根据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容器中水量的多少呢?显然是不行的,容器的底面积不同,而相同的水流量,只要控制放水时间相同就说明容器中的水量相等。

第13章《电路初探》是探究电路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第14章是研究电路的“交通规则”——欧姆定律,第15章是探究电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从现象到规律,从定性到定量,层层递进,在探究过程的体验中逐步深化学生对电的认识和理解。

在“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活动中需强调不允许发生电源短路的情况,在此前提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放手发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把自己成功的连接方式用电路图表示出来,利用投影进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刻度尺的读数技能迁移到电表的读数上来。同时也要注意到它们的不同之处:中学物理实验中所用电表的准确度级别较低,不需要对电流、电压值进行估读。由于电表是双量程的,要看清电表使用的是哪两个接线柱,从而确定量程。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双量程电表,所以电流表的读数是一个难点,可以借助动画来训练读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引导下学生动手、动脑的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本实验也是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有前一节课探究的经验,教材将整个探究过程留给学生自行完成,只提供了实验中需记录的数据表格。

篇5:河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

写密封线左侧项目,用0.5mm黑色碳素笔答题。祝同学们考出理想成绩!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8分)

1、 给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

朗润.( ) 窠.( )巢 发髻.( ) 眸.( )子 情sù( ) zhù蓄( ) yùn( )niàng (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B.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通过这次核泄漏事故,使我们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

D.赵薇导演的电影在六盘水市上映,许多学生闻讯纷纷前来观看。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使命是那样庄重迫切。

B. 孟子说:“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说,伐木不能滥砍、滥伐。

C. 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很多东西溢满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4、用古诗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 ,夕贬潮州路八千。

②欲为圣朝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④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朱自清《春》)

5、 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空1分,共10分)

①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 ,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②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系念家人,前途渺茫的情感,流露了英雄失路之悲的.句

子是: ? 。

③《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④《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

6、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听到有落水的喊声,正在江边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 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

一、认真阅读诗词,完成下列试题:(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7.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 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锭观的感情,表现了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 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8.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2分)

9、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与朱元思书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0.本文选自 ,作者是 文学家吴均(2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天下独绝. 百叫无绝. B.蝉则千转

.不穷 转.视身后 C.好.鸟相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横柯上蔽. 隐天蔽.日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 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 点。 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辅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 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分)

14.简要概括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

2分)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均好学有俊才。沈约①尝见均文,颇为称赏。天监初,柳恽②为吴兴太守,召朴主簿,日引③与赋诗。(节选《梁书》,卷四十九) 注:①沈

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②柳恽:南朝齐时诗人。③引: 召引,这里可理解为“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躺在母亲身边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⑴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 A (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⑵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⑶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⑷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⑸母亲 B (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⑹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⑺我却已经遗

忘多年了。 15、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A: B:

(2分) 16、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17、试

分析第⑩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8、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分)

19、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

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3分) “中**亲”颁奖词:

五、作文:(40分) 20、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会有好多让我们难忘的“一件事”:“那一次,我笑了” “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真后悔”“那一次,我真尴尬”??。这里的“笑”“哭”“后悔”“尴尬”正是表达了某一件事的真情实感或心理。 以“那一次,我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 ②、文章真情实感,字数600字左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10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

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

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解释加点词: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愿驰千里足 ?出郭相扶将 ?著我旧时裳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一词多义:

?帖 ①昨夜见军帖 ?将 ①将军百战死

②对镜帖花黄 ②出郭相扶将

三、划分朗读节奏: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四、辨析下列词的古今意义:

?阿爷无大儿 古义:__,今义:__?双兔傍地走 古义:__,今义:___

五、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改为陈述语气。

?用原文填空:

①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

②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

③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______

④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___

⑤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____

⑴选出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双兔傍地走( )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漏消息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营扎寨

③木兰当户织( ) A、捷报飞来当纸钱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他会当家 D、旗鼓相当 ⑵出自本文的成语 ,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14分)

偷父 刘心武

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到卫生间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这时,忽然听见卧室床下有动静。我左手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瘦小的少年从床底下爬出来了,剃着光头,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用窗帘又指着他:“你偷了些什么?把东西掏出来!”

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命令他跟我来到门厅里,开始询问。

他今年14岁,家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这个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卧室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又抢到手里,准备拨ll0。这工夫,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爬了出来,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

少年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总想偷走它。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茬儿,那熏鼻子的汗昧加烟味加酒味……不记得是哪一天,忽然说他们那村,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时,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也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又出门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冲出楼门,四面张望。 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一派寂静笼罩着我。

――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16、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4分)

17、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并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

19、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3分)

?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

篇6: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6、曹刿论战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二、学习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三、学习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四、课前自学:

【自学指导】

1、长勺之战背景。

2、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待交流,并翻译课文。

3、《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4.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5、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全段32字,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自学检测】

1、重点实词含义:间、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异义词含义:①肉食者鄙  ②又何间焉 ③牺牲玉帛  ④大小之狱

2、读准字音:刿  又何间焉   鄙  弗敢专也  小惠未编  玉帛  小信未孚  公与之乘  辙  夫战  轼  旗靡

五、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重点句子:

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提示: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发展过程为线索概括。

明确: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3、分析人物

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4、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概括提炼】

六、夯实基础

归纳中心思想。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七、智能提升

同学们活动,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如: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弹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观其辙--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放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难测也--莫测高深 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 深谋远虑

篇7: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一、积累运用(27分)

1.下列黑体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阴晦(huì) 束(sù)缚 嗤(chī)笑 气氛(fèn)

B.蠕(rǔ)动 阴翳(yì) 五行(xíng) 脊(jǐ)梁

C.伛(yǔ)偻 恣(zì)睢 强(qiǎng)迫 浣(huàn)女

D.归省(xǐng) 鄙夷(yí) 翕(xī)动 折(zhé)本

2.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

(1) ,莲动下渔舟。

(2)挥手自兹去, 。

(3) ,佳木秀而繁阴。

(4)别离后, , 。

3.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虽然大地还在战粟,但玉树军民已积极展开震后的生命救援。

B.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C.面对大家质疑的目光,他开始变得惶恐起来。

D.地球气候的急剧变化时刻在告诫我们,需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4.给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4分)

(1)世博河北馆的多媒体展演,继承了衡水内画的艺术风格。

(2)历史名人争夺之风不但劳民伤财,也背离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

5.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B.一过关头(一段古城墙),赫然地望见了滹沱河。

C.我问祖母:这是什么动静?

D.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6.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填序号)(3分)

在《故乡》中,我们读出了鲁迅目睹家乡变化的 ;在《滹沱河和我》中,我们读出了牛汉对家乡的 ;在《想北平》中,我们读出了老舍对家乡的。

A. 挚爱 B.眷恋 C. 痛楚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保定4月17日电 今晚,点点烛光闪烁在保定军校广场,来自驻保各高校的数百名青海籍大学生手捧蜡烛,自发为遭遇地震灾害的青海玉树祈福。孩子们拿出自己的积蓄,以行动呼吁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家乡,救助灾区的亲人。

(1)请为本则新闻拟一个醒目的标题。(2分)

(2)如果你在广场经过,想对大学生们说些什么?(4分)

(3)请为所在学校的守望玉树活动策划三个活动项目?(3分)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故乡的柔软

包利民

①春天的阳光暖暖的照在大地上,微风中浮荡着电线杆上大喇叭里传出的音乐,人们在田里翻地,银犁过处,黑黑的泥土闪着油光欢快地向两边绽开。于是地面上蒸腾着薄薄的雾气,那时跟着犁走累了,便躺在田野上,看云彩一朵一朵地向东北方向飘去,身下的大地坚实中带着柔软,暖暖的,像躺在母亲的怀里。

②忽然记起有一次从爷爷家回我们的村子,同行的是小我三岁的表弟。只有六里路,可对我们小孩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了。那是一个冬天的上午,刚刚下过雪,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地上,边走边打闹,累了便仰倒在地上,身下的雪也是软软的,只是没有那种让人想起怀抱的温度。

③我最喜欢夏天的时候,放学后我们便跑到村西的野地里,互相追逐打闹,常常是捉对摔跤,摔倒了也不觉得疼,细密的草像一个大褥子,散发着清新气息。热了就衣服冲进小河里,一通狗刨扑腾得水花四溅,然后便躺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河水像无数双温暖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我的全身,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

④在无眠的夜里,躺在土炕上,有凉凉的风从敞开的窗子吹进来,把思绪吹得飞扬成梦的形状。有时暗蓝的夜空上便堆满了大团大团的云,像积在一起的棉花,近得仿佛可以拥入怀里。就这样看着,朦胧中睡去,梦里也是翻涌的云朵。睡在故乡的怀里,连梦也变得柔软起来。

⑤常常在秋天的时候,躺在后园中的草垛上出神,有的草叶不安分地伸出来,将我轻轻地搔痒。后面的土道上,时有马车拉着金灿灿的玉米棒走过,留下一路欢快地笑声和响亮的鞭梢声。于是心底柔柔地充满了莫名的感动,在这样的季节里,每一张脸上都带着柔软的幸福。

⑥那时邻家的园子里有一棵老杏树,每当杏花开得一片深情的时候,我便牵着妹妹的手站在树下数花朵。那只手是那样地柔软,而满树的杏花又是那样地温暖,这一幕竟在心底沉甸成远离故乡后浓得化不开的怅惘。

⑦是的,故乡已遥远,只能在回忆中重温地些天蓝树绿的日子。在往事之中,心总是柔润如初,充满着濡湿的感动。千里之外那个小小的村庄,使我的乡愁也变得柔软起来,如一缕和风,穿越那些水阻山隔,穿越那些起起落落的风雪,直抵那个千百次梦回的地方。于是在醒来时的清晨里,流下两滴最柔软的泪。(《无锡日报》11月17日)

8. 文中的柔软有什么含义?(3分)

9.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0.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黑体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1.为什么我在回忆往事时,心中会充满感动?(3分)

12.本文的情感与故乡的歌是一枝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说明理由。(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故乡

吴春来

①故乡,在大山一处偏僻的角落。那里有吆喝牛儿的嬉笑,有逃学路上掏鸟窝面红耳赤的争吵,也有被父母责罚的委屈悲与欢、喜与愁,夹杂着人生的种种情感与体验。

②忘不了村前那棵古树,每逢炎炎夏日,村里的老大爷们光着身膀子,有说有笑,谈古话今,我们津津有味地听着他们讲述的传奇故事。古树四季常青、蓊蓊郁郁,晚上猫头鹰经常栖息此处,偶尔发出几声尖叫,村里长辈们说,猫头鹰一叫就会有老人去世,所以我们非常害怕这叫声。据说大跃进时期,村里人没粮食吃,靠它的果实挨过了荒年。它的枝条直耸云霄,树干有一米左右粗细,颇有大丈夫的风骨。

③故乡的村落其实就是一座大院,有两重大门,也许当时应是大户人家吧。堂前屋后,种植着竹子和葡萄,明月半墙,微风一过,还真姗姗可爱的。不觉间想起余光中那首催人泪下的.《乡愁》。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每次回家,听闻村里的爷爷奶奶一辈都相继撒手人寰,不禁悲从中来。

④对故乡的怀念,最让我惦记的还是我的祖母,她是村里唯一健在的老者,她见证着故乡的点点变迁,那份苍凉与辛酸又有几人能知晓呢?

⑤三十年了,自我懂事起只要一回家,我就习惯在老屋前大喊两声:奶奶,奶奶,我回来了。然后奶奶就会眯笑着眼睛蹒跚地从房里出来迎接我。前几日,我回故乡一趟,因为祖母老埋怨说我舍不得带孩子回家让她看一看。一到老屋前,我照常还是大喊两声:奶奶,奶奶,我回来了。嗯!奶奶习惯地回答我,可这次,她没出来迎接我。我来到厨房,她用手撑着双腿正想站起来,她的背比去年更驼,看见我仍是眯笑着眼睛:宝宝,你回来啦!她的声音大不如从前的圆润,眼神也不太好使,我的眼睛突然就湿润了。祖母急匆匆地要抱她的曾孙,她佝偻着身子,可怎能抱得动她的曾孙呢?于是她就去亲曾孙的小脸蛋,孩子没见过曾祖母,自然怕她,忙把身子缩回来,可祖母拉着孩子的小手亲个不停,孩子害怕得大哭大嚷,她却乐呵呵的。

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似乎在此刻更能勾起我的伤怀。如今祖母的白发一日比一日多了起来,故乡的路还是那条坑坑洼洼的小泥路,仅多了几蓑烟草而已,门前的那棵古树,几年前被雷电触死,仍孤零零地挺立在那儿。

⑦我走了,天灰沉沉的要下雨,祖母央求送我,我未答应。行至不远处,我用相机拍下了故乡村落的全貌,祖母或许正偷偷地目送着我,故乡的景色一定少不了她的。

⑧故乡啊,一半是童年,一半是思念。(《中国散文家》第2期)

13.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14.为什么我忘不了故乡那棵古树?(3分)

15.第⑥段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分)

16.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撑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17.文中引用古今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18.如何理解故乡啊,一半是童年,一半是思念的含义?(3分)

三、写作(40分)

19.阅读材料,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的心,也许它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深情的问候

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表达真实的感受,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C(A束shù、氛fēn B蠕rú D折shé)

2.(1)竹喧归浣女

(2)萧萧班马鸣

(3)野芳发而幽香

(4)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3. A(应为战栗)

4.(1)将继承改为秉承

(2)将也改为而且

5. C(问号应在引号内)

6.C A B

7. (1)示例:烛光点点情系家乡

(2)示例:大哥哥,大姐姐,玉树人民很快会收到你们的祝福和捐赠,有家乡学子的赤子之心,有全国人民的爱心援助,灾区民众一定会度过难关,迎来重建家园的曙光

(3)示例:爱心主题班会 情系灾区手抄报 师生募捐大会

8.故乡的各种事物质地柔软,我对故乡的思念温暖而柔润

9.比喻 拟人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河水的温柔和对我的呵护之情

10.穿越和直抵轻快而有力,将我强烈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1.故乡承载着我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故乡的一切在我看来都满含着深情,想起来就会让人心生感动

12.相同 表达的都是浓烈的思乡之情,这种乡愁并不悲凉,反而让人感到了淡淡的喜悦和温馨

13.概述故乡留给我的回忆和体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14.古树有大丈夫的风骨,村里人靠它的果实挨过了荒年;年少的我在树下听到了许多传奇故事

15.环境(景物) 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我与祖母离别的伤感之情

16.生动传神地描写了祖母艰难站起的动作,表现了祖母的苍老

17.引用古今诗句抒发作者痛楚的乡愁,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8. 我的童年生活在故乡度过,我最爱的祖母依然生活在故乡,对家乡的思念既包含着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又包含着对日益衰老的祖母的惦念

篇8:河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理解运用呢?算法概念的理解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是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基于此,笔者对本课进行了如下创新。

大胆构思,细心梳理。教师需要在合理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可控的创新。基于此,我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了“教学重难点前置”这一突破常规的方法。引入算法和自然语言描述的例子就是课后练习中带星号需要学生思考的例题。解决了这个例题问题,与之相关的算法、自然语言描述和数学建模问题会迎刃而解,使课堂产生高效益。

一站学习,高效实施。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内需,整个学习过程都基于学习网站。从推演算法入手,酝酿课堂的温度;从变量和重建数学模型入手,构建课堂的深度;从通过“微课”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入手,营造课堂的广度。我从这三个维度精打细磨诸多课堂教学元素,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算法与变量的概念,学会建立数学模型。(2)初步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3)通过解决具体生活问题,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过程。(4)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算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数学模型的建立。

2.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理解与沟通为重心,围绕以下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一是生活中的“无刻度量杯取水”问题,通过此题进行算法、自然语言描述、变量、数学模型概念的梳理,实现知识的第一次重构。二是生活中的“数据交换”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引入第三个变量,理解重建数学模型,实现知识的第二次重构。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打造温度课堂

昨天,王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我把题目带来了,请同学们帮忙告诉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推算过程。

课件出示:用没有刻度的3毫升量杯和5毫升量杯,如何量出1毫升的水?

板书:A:3毫升B:5毫升结果Z:1毫升

想一想:杯子有几种操作方法(板书6种操作方法,如图1)。

设计意图:教学难点前置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初识算法,经历探索过程

(1)初识算法

试一试:请同学们进入学习网站,在学习网站的“试一试”栏目中利用拖动“操作方法”模块的方式来尝试实现操作步骤(如图2)。

说一说(反馈):说说你的想法和操作过程。

利用学习网站中的排名记录,先展示步骤较多的操作算法,再展示步骤最少的操作算法(学生描述的同时,教师用图示进行板书)。

类似这样将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而完整地描述出来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算法。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来描述算法的步骤,则称之为自然语言描述,是算法描述常见的一种方法。

议一议(反馈):看到这两种操作算法,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结果相同,但操作算法相差较大,算法存在优劣,这个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执行的效率。

(2)认识变量

这样的题目,如果数值发生变化,操作算法也会出现相应的一些变化。

课件出示:用没有刻度的5毫升量杯和6毫升量杯,如何量出3毫升的水?

请完成刚才算法的同学尝试描述修改条件后的操作算法。

说一说:请一位同学说说想法和操作算法。

这些数值还可以改变吗?类似这样,这些可变数值的对象就是变量。(课件展示:变量是数据的存储单元,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可变的。)

生活中常见的变量有很多,你能说说吗?(长方形周长C=2(a+b);正方形周长C=4a)

类似这样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描述解决问题的数学结构表达式,我们称之为数学模型。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切入,以解决问题为驱动,通过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对算法与变量两个概念进行多层面的理解与沟通。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梳理与重构,积累“算法与程序”基本的活动经验。

3.提炼知识,挖掘知识深度

(1)交换数据

刚才,我们用自然语言描述的方法解决了“无刻度”量杯取水的问题。譬如生活中,服务员错误交换了盛牛奶和咖啡的杯子,又该用怎样的方法来完成杯子的交换呢?

读一读:请同学们先在学习网站“电子教材(教材pdf版,如图3)”中阅读学习,再说说你的想法。

说一说:阅读后,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梳理:当遇到异质液体时,就不能直接混合了,这时要分析问题,重新确定算法,需要引进第三个杯子Z (板书X、Y、Z)。对于怎样交换,我们需要重建数学模型,来进行数值交换操作。

(2)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刚才,我们知道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其实,算法不仅可用自然语言描述,还可以用程序语言来描述,如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请同学们先在学习网站“微课在线”中观看学习。

说一说(反馈):请同学们说说对计算机语言又增加了哪些知识?可以通过小测试来试试自己学的情况哦。(学习网站小测试,图略。)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交换数据这个概念进行了梳理。同时,利用“微课”进行计算机语言发展的自学探究,使单位时间内的学习容量更大,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4.小结延伸

(1)梳理

根据“小测试”情况,梳理今天的学习情况。

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建议同学们课后到“百度脑图”中进行笔记梳理。

(2)延伸

这就是刚才微课中展示的交换牛奶、咖啡过程的流程图(课件展示),也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建议同学们课后去预习。

设计意图:注重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上一篇:安全履职下一篇:诗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