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办法

2024-04-22

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办法(共8篇)

篇1: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办法

河南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

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下简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资金。

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社会捐赠等用于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使用和管理:

(一)民办公助,适当奖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坚持以农民民主议事为前提,以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严格禁止变相加重农民负担。政府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对符合规定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给予适当奖补。

(二)分清责任,明确范围。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的村内道路、农田水利、村容村貌改造以及村民通过民主程序议定需要兴办且符合本省(含国有农场)有关规定的其 他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财政按规定给予奖补;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继续通过现有专项资金渠道解决,不得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农民房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投资投劳由农民自己负责。

(三)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用于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补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不得用于村办公场所建设、弥补村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等超出财政奖补范围的其他支出。

(四)直接受益,注重实效。坚持办实事,重实效,以社会效益为目标,重点支持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第四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实行分级管理。市、县财政部门的管理职责,由市、县级财政部门研究确定。

第五条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政策,下达中央和省级财政奖补资金,组织实施对市、县财政部门管理和使用财政奖补资金的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 市、县财政部门依据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规定,管理和使用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以及本级预算安排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第七条 省财政在年初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市、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并根据财力状况适度增长。

第八条 市、县财政部门也应将本级财政负责安排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列入预算,逐步增加资金规模。

本级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应与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奖补资金一并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第九条 省财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依据农业人口、市、县财政困难程度、并根据中央下达的奖补资金规模以及省本级预算安排,结合上市、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确定分配财政奖补资金额度。

第十条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支出在“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中反映。市、县财政部门可按照“渠道不乱、权限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其他财政专项支农资金捆绑使用,放大强农惠农政策效用。

第十一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在县、乡两级实行项目制管理。县级财政部门或乡镇财政所在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时,必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乡镇财政所就设立一事一议筹资专户,分村核算。村民委员会收缴村民的筹资要全额交存所在乡镇一事一议筹资专户。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开展应坚持规划先行、先议后筹、先筹后补的原则,按照村民议定、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批、省级备案的流程进行。

县级财政部门或乡镇财政所应建立项目库,建设项目优先从项目库中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应实行项目预决算、考核验收、绩效评价等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

第十二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推行报账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原则上实行乡镇报账制,也可以实行县级报账制。只有在村民筹资、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资金到账,具备项目开工条件后,才能由村级提出申请,由县级财政部门或乡镇财政所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办理清算,多退少补。

第十三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项目应实行公示制度。县乡财政和农村综合改革部门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标准、实施办法、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并督促村委会依据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公示有关情况。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应当接受村民代表的全程监督。已建成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对村民筹资筹劳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明细等应张榜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和农村综合改革部门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辖区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对下分配财政奖补资金的参考因素之一。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组织保障、资金安排、项目规划、制度建设、监管系统建设、政策落实等方面。

第十六条 省级财政和农村综合改革部门每年应选择部分地区或项目,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评价,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每年2月10日前应将上一绩效评价结果和本绩效目标报告财政厅。

第十七条 省财政部对各市、县管理和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市、县财政部门对管理和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原则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省财政厅。

第十八条 乡镇财政所应当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审核、实施、验收、资金拨付等环节的监督检查。

县级财政部门应认真做好与乡镇财政之间的信息沟通传递工作,把上级财政部门(包括本级财政部门)下发的有关政策、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计划批复等及时下发、抄送乡镇财政,确保其有效开展监管工作。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信息监管系统,实行联动机制,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进行动态监管。

第二十条 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市、县财政部门或农村综合改革部门应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并报财政厅备案。

篇2: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办法

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原则:一是农民自愿,量力而行;二是民主决策,筹补结合;三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四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

1、目前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内水渠、堰塘、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等小型水利设施;

2、村内道路(行政村到自然村或居民点);

3、村内文体环卫公共设施;

4、村内人畜饮水工程;

5、林区作业道路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等。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来源:村民筹资、村集体经济投入、社会捐资、整合其他资金、财政奖补资金。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管理使用:

1、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是对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作业费和设备购置费等的补助,使用权归议事主体。

2、财政所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正规发票、工程承包合同,预、决算书,验收报告等,将项目资金通过国库直接支付给项目承建单位或个人;其中5万元以上奖补资金按工程进度分期付款,并且预留10%的质量保证金,待满一年无质量问题后支付;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奖补资金工程完工清算时一次性支付。

3、乡财政部门对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实行专帐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五、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监督:

1、奖补资金不得为其他支农资金项目进行配套,不得与村级财务全并核算。

篇3: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办法

1 一事一议资金的构成内容及监督管理重点

1.1 构成内容

目前, 一事一议资金的主要构成包括:村民自筹资金、村民自愿以资代劳缴纳的资金、财政奖补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有资金。村民自筹资金按上限为每年15元/人标准, 筹资村民为该村户籍内在册人口或者所议事项的受益人口, 五保户、现役军人不承担筹资任务;家庭确有困难、不能承担或不能完全承担筹资义务的, 可以申请减免;有的地方为了优待老人, 规定70周岁以上老人可以不承担出资义务,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本村实际筹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0%左右。村民筹劳对象是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者所议事项受益人口中的劳动力, 目前其上限为每年10个标准工日/劳动力, 退出现役的伤残军人、在校就读的学生、孕妇或者分娩未满1年的妇女不承担筹劳任务。一些地方, 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 为了自身创业的需要, 自愿申请以资代劳, 按应承担的工日和当地确定的折资标准缴纳一事一议以资代劳资金。财政奖补资金目前为本村在册人口每年补贴30元/人 (2009年、2010年为每年补贴25元/人) , 根据国家的财力状况, 处于动态变化中。社会捐赠资金通常反映了捐资者个人的意愿, 其捐赠数额及捐赠用途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专属性, 资金的使用监管也体现了捐赠人特定的要求。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有资金一般规模较小。

1.2 监督管理的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 目前一事一议资金监督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村民自筹资金 (包括村民出资、村民自愿缴纳的以资代劳资金) 、财政奖补资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等。

2 一事一议资金监督管理的现状

如何监督管理好一事一议资金, 各地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各地也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目前, 大多数地方实行资金报账制。其具体做法是:由乡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的项目, 审核村级农民负担计划, 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后, 上报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各村根据批复的本年度筹资筹劳计划安排筹资筹劳工作。各村在向村民收取一事一议资金时, 出具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监制的专用收据。所收取的资金全部足额上交乡镇财政部门设在当地金融部门的一事一议资金专户上[1,2]。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现金缴款单直接交给乡镇财政部门资金会计入账, 乡镇财政所则开具收款收据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由乡镇相关部门参与监督, 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项目实施。工程竣工后, 由乡镇组织人员自行验收, 并将验收结果上报给县级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经县级抽查验收合格后, 县级财政部门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下拨到乡镇财政所一事一议资金专户, 再由乡镇财政所将一事一议资金全部转账拨付给项目工程承包人。

3 一事一议资金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事一议资金在资金筹集上, 存在票款分离现象。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农民负担专用收据收款, 现款缴入乡镇财政所一事一议资金专户, 没有进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金账户, 资金流向不合理, 出现“有据无款”现象。乡镇财政所收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现金缴款单后, 出具收据给村集体经济组织, 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其作为一事一议资金的支出凭证。在会计记账上, 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农民负担专用收据的记账联作凭据, 记“借:一事一议资金———农户筹资;贷:应付款———乡镇财政所”;以乡镇财政所出具的收款收据作凭据, 记“借:应付款———乡镇财政所;贷:一事一议资金———农户筹资”, 没有反映资金的流向, 不符合会计记录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在一事一议资金的支出上, 乡镇财政所直接将资金拨付给项目工程承包人, 村集体经济组织账上无法登记和反映, 一事一议资金形成的资产也不能进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账簿, 极易造成资产流失。一事一议资金管理的越位和缺位现象, 不利于“三资”代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也影响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

据了解, 少数地方少数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所谓的整合涉农资金所实施的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扶贫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等工程中, 以一个项目代替所有项目, 应付上级检查时, 只是更换了标志牌子, 而将乡镇财政所拨付给承包人的项目款转回村干部手中。村干部与工程承包人签订所谓“君子协议”, 从而私分项目工程款, 有的已经触犯了刑律,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 一事一议资金监督管理的对策

加强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 事关“三农”工作的全局, 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各级各部门务必提高认识, 认真谋划, 研究对策, 确保国家的安农、惠农、强农政策的有效贯彻。一是明确一事一议资金的性质。一事一议资金, 包括村民自筹资金、村民自愿缴纳的以资代劳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等, 都属于村级集体资金, 不属于财政性资金, 要准确定性, 区别对待, 分类管理。二是明确一事一议资金的监督管理部门。目前, 村级财务实行“三资”代理服务, 一事一议资金作为村集体资金应当归由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监督管理。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在经过“村财 (有) 乡 (镇) 管”的多年探索和积累后, 也有能力监督管理好一事一议资金。要充分相信和依靠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在加强和培训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三是要加强村务公开。一事一议资金纳入村集体资金统一管理, 资金的筹集、使用、支付、资产的形成等, 严格按照阳光村务的管理要求办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应该遵循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 (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及实施结果公开) 的规定, 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全面实行阳光村务、阳光运行。四是要严明纪律[3,4]。对于在一事一议资金的筹集、使用过程中的“假筹资”、以工程承包人垫资作为筹资、挪用私分项目款等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 要严肃追究责任, 构成犯罪的, 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 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段丽红.关于“一事一议资金”科目的会计核算[J].建筑科技与管理, 2011 (7) :149.

[2]陈新.一事一议资金管理要五专[J].农村财务会计, 2009 (3) :24-25.

[3]刘正军.对“一事一议资金”科目的一点建议[J].农村财务会计, 2010 (10) :26-28.

篇4: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办法

一、财政奖补存在的问题

从实施情况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既有政策设计方面的不完善,也有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够的问题。

(一)申请程序繁琐。与其他支农项目相比,奖补项目申请程序过于精细、繁琐。如村级上报财政奖补项目资料必须有:项目实施概要、筹资筹劳方案、村民会议记录、财政奖补申报表、筹资筹劳情况表、减免对象明细表、收款收据、资金缴款单、项目合同书等15种相关表格资料,缺一不可。表格逻辑性强,填写复杂,需专业人员指导方能正确填报。

(二)筹资筹劳难。一是惠农政策影响。近些年国家相继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对农民只发钱不收钱。享受惯了这种普惠政策,再向农民筹资筹劳就难了,虽有政策规定,但农民群众不乐意接受。二是项目政策影响。现在农村建设项目基本依靠上级扶持,很少向农民筹资筹劳。三是存在“假筹资”。按照奖补政策规定,若村级群众筹资筹劳不到位,上级奖补资金就难以落实到位。所以村级只好用公款垫交,充当农民筹资,通过实施“假筹资”的方法,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奖补资金。

(三)奖补政策存在缺陷。一是奖补范围窄小。现行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奖补范围,限于村内道路、桥梁、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电力设施、环卫设施、造林绿化、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村民认为需要直接受益的其他公益事业建设。而农村生产和公益事业远远不止这些,像农村娱乐设施改建工程、改池等工程都不在此列。二是群众筹资筹劳标准偏低。现在执行的一事一议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不超过15元。筹劳的标准按每个劳动力每年不超过10个工作日,折资标准为每个标准工日5—8元。这是税费改革前制订的标准,已不符合当前实际的劳动报酬了。三是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现行财政奖补资金政策要求县级配套资金的比例较大,但县级财力本身拮据,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善困难现状,许多公益项目建设受限制,影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

(四)资金整合难。当前上级安排奖补资金量少,农村项目建设多,实施奖补项目资金缺口很大,需要整合资金才行。但资金整合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参与管理部门多,涉及项目和资金的有扶贫办、发改局、交通局、财政局等,要整合资金协调难度很大;二是涉及部门利益,有的主管部门通过扶持项目谋取部门效益。

(五)支出混乱用。由于资金使用存在分散、缺口、挤占等问题,资金混乱用现象突出。一是资金分散使用。不少地方将财政奖补资金下达到乡镇管理,将一个大项目的资金分解到多个小项目,支持多个村项目建设,更多地从维持乡村之间平衡局面安排资金。二是资金缺口混用。为解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缺口,村级往往将财政支农、专项等项目资金同奖补资金一同捆绑混用。三是资金结余乱用。村级建设一个项目,可以向多个部门立项,多个部门批拨同一个项目资金。这样一来,两批资金一个项目,资金结余额度很大,村里有钱支出无计划,支出费用过高现象突出。四是资金挤占套用。由于一些村无集体经济收入,运转经费紧张,村里运转只能依靠项目资金,挤占项目资金保运转问题普遍存在。

二、问题原因剖析

(一)思想认识误区。照理讲,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应该是一件很受欢迎的事。但在现实中村组干部对一事一议产生“两怕”(怕麻烦、怕踩红线),反而不想要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思想认识步入误区。由于一事一议政策文件规定工作程序繁琐、环节多、要求高,所以村组干部对一事一议项目有一种畏难的情绪,尤其是对奖补金额不大的款项,怕填写复杂的表格,多数不愿意申报。取消农业税后,再向农民筹资筹劳,害怕是在加重农民负担,导致村组干部不敢贸然行事,觉得这样踩红线不划算。

(二)整合机制不健全。资金整合涉及部门多、项目复杂,现阶段仅局限于县政府组织召开资金整合协调会,没有成立牵头单位,工作机制不健全,业务活动难以推行。一是资金整合没有制订统一的管理办法。支农、惠农、强农资金项目都在相关部门管着,没有出台资金整合管理办法,相关部门在资金整合过程中不知所措。二是项目整合没有制订统一的规划。目前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重复、分散,低效问题突出,如果不认真筛选项目,即便再多的资金投入,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效益。三是资金整合没有统一安排。各主管部门安排项目资金时间都不一致,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实施时间不一,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四是部门整合协调难度大。部门管理项目多、资金流量大,各自为政现象比较普遍,难以跳出部门利益的圈子。五是资金整合的透明度不高。很多整合资金公开公示不及时,项目选定和资金安排的透明度不高。

(三)监管力量薄弱。项目资金混乱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监管不到位。监管工作平时领导讲得多,干部抓得少,常处于被动局面。一是监督主体不明。按财政部的监管要求,所有乡镇财政性资金由财政所负责监管。但仅靠财政所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何况财政所又是村级代理会计,既当运动员(核算员),又当裁判员(审核人),到底是以核算为主,还是以监管为主,基层财政监管工作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二是监管力量不足。基层财政所人员少,工作任务艰巨,素质参差不齐,持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证》人员少,又没有组织人员进行审计业务培训。三是违规处罚不严。对部门检查出来的问题,不涉及违法问题,都以教育为主,只要求村里整改到位,不追究责任人的任何责任。目前农村改变资金用途的较多,村干部总认为只要自己不违纪违法,挪用资金无所谓,助长了部分村干部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四)制度执行落实不够。法律意识不强,对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基本了解,遵纪守法意识不强,执行制度随意性大,有些村干部甚至以身试法。责任心不强,村干部三年一届,任期时间短,不认真谋划发展。执行力不强,落实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的主动性不强,执行制度不严格,随意性大。

nlc202309021502

三、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奖补政策。为进一步健全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制度,应从多层面、多渠道完善奖补政策:一是简化审批程序。省掉不必要的审批程序,做到能简化尽量简化,为村级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创造宽松环境。二是扩大奖补范围。可将村级饮水、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有线电视、文化基础设施、村级阵地、娱乐文化设施改建工程等项目纳入奖补范围。三是灵活实行筹资筹劳。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因事制宜,如农田灌溉公益事业,涉及千家万户的项目,需要农民投劳的应组织劳力。一般的公益事业项目,原则上不启动筹资筹劳方案,实现农户群众“零负担”。

(二)强化整合措施。一是成立整合小组。负责组织协调主管部门抓好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及整合后资金的监管工作。二是制订整合项目规划。村级一事一议项目上报应通过村民民主审议,不能搞个别村干部“一言堂”,应征求多数群众的意愿。乡镇根据村级上报的项目,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库。按项目类别管理,按项目轻重缓急程度,分批次分年度上报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县级每年根据各乡镇上报的项目库资料,严把项目审核关,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遴选项目后,下达批复文件给各乡镇。批复的项目原则上不能变更,否则取消奖补项目。三是明确资金整合范围。划好整合资金和非整合资金边界,包括财政性资金、配套资金、自筹资金等。凡是被整合的项目,必须统一服从调度,项目实施后,整合资金必须要让相应部门安排落实到项目上,及时拨付。四是提高整合资金的透明度。充分利用政务公开网,将部门整合项目和资金放在政务网上进行公示,便于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建立监管网络。一是依靠群众自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要求村纪检小组成员全过程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办整改,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二是依靠专管员核实。县级应将奖补资金监管列入专管员工作职责,强化工作责任,全过程参与所管辖区项目规划、合同书监证、项目施工、检查、验收等,全面熟悉项目建设情况,具有知情权、上报权、建议权。三是依靠代理会计核算。要做好工程核算工作,一方面抓项目收入,通过审核票据,掌握项目资金来源情况,并监管资金缴入财政代管专户;另一方面抓工程支出,通过有关监理部门进行验收项目,做好项目结算。四是依靠部门跟踪问效。项目主管单位和县财政局应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管,做到每个环节管理到位,发现不按程序或违规操作的行为在县域内进行通报,给项目实施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取消其下一年度的财政奖补资格。

(四)注重绩效评价。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纳入各级财政或综改部门的绩效评价项目。县级对乡镇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奖补绩效考评应注重“五个考核”:一是考核基础工作。领导重视,健全工作机制,注重宣传培训。二是考核资金保障工作。预算安排资金不少于省级,灵活配套地方资金。资金整合形成投入,做到制度化、常态化。多元化投入,有效引导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三是考核制度建设。要制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护制度》等制度,并付诸实施。四是考核工作程序。奖补项目要经过民主议事,编制规划,严格考核验收,落实项目公开公示制度。五是考核绩效目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得到改善,有明显效益。要测评村民对项目建设的满意度,项目所在村不能产生新债务,不能加重农民负担。

(五)创建齐抓共管局面。要明确管理单位,除财政和农综改部门外,其他的如交通局、水利局、县减负办、村委会等单位都应参与管理。要严明工作职责,明确相关部门在宣传发动、村民代表会议、项目立项、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管、奖补资金监管、项目验收、工程管护等环节的责任,并密切配合。要考核单位履职情况,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对相关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对发现渎职、失职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严格追责,确保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取得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山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篇5: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办法

中国政府网 2012-01-02 09:54:28 关于印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

财预[2011]561号

农业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08]2号)、《关于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通知》(国农改[2009]3号)、《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0]1号)等文件精神,我部制定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惠民政策,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各级财政和农村综合改革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妥实施,确保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群众的关怀落到实处。

附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下简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使用和管理:

(一)民办公助,适当奖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坚持以农民民主议事为前提,以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严格禁止变相加重农民负担。政府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对符合规定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给予适当奖补。

(二)分清责任,明确范围。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的村内道路、农田水利、村容村貌改造以及村民通过民主程序议定需要兴办且符合本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黑龙江省、广东省中央直属垦区,下同)有关规定的其他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国家按规定给予奖补;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继续通过现有专项资金渠道解决,不得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农民房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投资投劳由农民自己负责。

(三)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用于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补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挪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不得用于村办公场所建设、弥补村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等超出财政奖补范围的其他支出。

(四)直接受益,注重实效。坚持办实事,重实效,以社会效益为目标,重点支持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第四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实行分级管理。省以下各级财政部门的管理职责,由省级财政部门研究确定。第五条 财政部负责制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政策,对省级财政部门分配、下达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组织实施对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和使用财政奖补资金的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 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政策,对省以下财政部门分配、下达财政奖补资金,组织实施对下级财政部门管理和使用财政奖补资金的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 省以下财政部门依据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规定,管理和使用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以及本级预算安排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第八条 中央财政在年初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地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并根据中央财力状况适度增长。

第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本地区有关规定,将本级财政负责安排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列入预算,逐步增加资金规模。

本级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应与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的奖补资金一并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

第十条 中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依据农业人口、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分配,并考虑对各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的工作考核和监督检查结果。第十一条 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对下分配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时,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农业人口、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并考虑对下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的工作考核和监督检查结果。

第十二条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支出在“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中反映。地方财政部门可按照“渠道不乱、权限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其他财政专项支农资金捆绑使用,放大强农惠农政策效用,但不得将其他专项资金列入“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科目。

第十三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在县、乡两级实行项目制管理。县级财政部门或乡镇财政所在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时,必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开展应坚持规划先行、先议后筹、先筹后补的原则,按照村民议定、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批、省级备案的流程自下而上进行。

县级财政部门或乡镇财政所应建立项目库,建设项目优先从项目库中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应实行项目预决算、考核验收、绩效评价等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第十四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推行报账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原则上实行乡镇报账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县级报账制。只有在村民筹资、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资金到账,具备项目开工条件后,才能由村级提出申请,由县级财政部门或乡镇财政所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办理清算,多退少补。

第十五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项目应实行公示制度。县乡财政和农村综合改革部门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标准、实施办法、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并督促村委会依据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公示有关情况。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应当接受村民代表的全程监督。已建成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对村民筹资筹劳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明细等应张榜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和农村综合改革部门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辖区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工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对下分配财政奖补资金的参考因素之一。

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组织保障、资金安排、项目规划、制度建设、监管系统建设、政策落实等方面。工作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省级财政和农村综合改革部门每年应选择部分地区或项目,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评价,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每年3月1日前应将上一绩效评价结果和本绩效目标报告财政部。

第十八条 财政部对各省管理和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省级财政部门对省以下各级财政部门管理和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原则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财政部。

第十九条 乡镇财政所应当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审核、实施、验收、资金拨付等环节的监督检查。

县级财政部门应认真做好与乡镇财政之间的信息沟通传递工作,把上级财政部门(包括本级财政部门)下发的有关政策、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计划批复等及时下发、抄送乡镇财政,确保其有效开展监管工作。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探索建立财政国库机构、商业银行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信息监管系统联动机制,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进行动态监管。第二十一条 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各省级财政部门或农村综合改革部门应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

篇6:一事一议资金公示

使用情况公示

县(市、区)乡(镇、街道办)村民委员会 村民小组于 年 月 日实施的 工程项目已完工,负责施工的单位(个人)为,负责该项目施工监管的为 等 人,经乡镇人民政府组织 等部门于 月 日验收合格或县级综改办组织 等部门于 月 日验收合格,该项目由 负责管护。该项目共计投资 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 万元,村民筹资 万元,村民筹劳折资 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 万元,社会捐赠资金 万元,在本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下,各种资金及捐赠款已完全到位,并按照预算方案投入到该工程,现对该工程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自 年 月 日至 日。各位村民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间与

联系,联系电话:,手机:。(如此公示与事实不符,请与县(市、区)综改办联系,联系电话为:)此公示。

村民委员会(签章)

篇7: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办法

(庆市农改〔2011〕3号)(2011年5月16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的管理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市村级公益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甘肃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报账管理办法(暂行)》,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和项目施工进度,提出用款计划,按规定程序,经村民理财小组组长、村委会主任签字审核后,逐级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综改办)审批拨付资金。

第三条 报账制资金由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以下简称财政奖补资金)、村级筹集资金两部分构成。财政奖补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村级筹集资金实行乡级报账制。

第四条 财政奖补资金指中央、省、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资金。

第五条 村级筹集资金指通过村民筹资、以资代劳、村集体经济收入、社会捐助、部门扶持等方式筹集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

第六条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实行县、乡两级报账制管理,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

第二章 账户管理

第七条 各县(区)综改办要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户”(以下简称财政奖补专户),用以收、支财政奖补报账资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按项目核算,封闭运行。

村级财务管理中心按照“村财乡管”的相关规定,对村级筹集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以村为单位按项目核算。

第八条 财政奖补专户资金实行转账结算制度,严禁现金结算。

第九条 财政奖补专户只办理各级财政之间的财政奖补资金结算、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施工企业、工程材料供应商拨付资金,不得将资金随意调拨到其他账户。

第十条 财政奖补专户产生的利息收入,按照《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定期缴入国库,继续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

第十一条 财政奖补专户由县(区)综改办管理,负责专户资金的审核、会计核算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二条 各账户主管单位要根据报账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财会人员。会计和出纳岗位必须分设,不得相互兼任。同时,要将报账程序和要求及时进行公示。

第十三条 年度终了后,财政奖补专户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

第三章 报账程序

第十四条 项目实施单位作为财政奖补资金的报账人;实行村民自建的项目,村民委员会作为报账人;实行工程承包的项目,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后,施工企业作为报账人。

第十五条 县(区)财政局收到下达的财政奖补资金后,要在5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次划拨到“财政奖补专户”,以保证项目建设的报账需要。

第十六条 财政奖补项目开工建设后,应首先使用村级筹集资金。对需申请拨付财政奖补资金的,可采取资金预拨制,由报账人填写《甘肃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预拨审批表》,经村民理财小组、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签字同意后,县级财政部门业务人员负责审查资料,符合规定的加注意见,送财政局主管局长签字审批,向报账人账户预拨部分资金,待项目完工验收后进行集中核算。第一次预拨资金不得超过项目财政奖补资金总额的50%。对财政奖补资金数额少、建设工期短的项目,可实行一次性报账。

第十七条 财政奖补资金的拨付采取转账支付方式,由县(区)财政局将资金从“财政奖补专户”直接拨付到报账人银行账户,不得通过其他部门(或账户)转拨。

第十八条 村级筹集资金报账时,由报账人提出申请,经村民理财小组、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凭报账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发票办理报账。

第十九条 财政奖补资金报账时,由报账人填写《甘肃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报账审批表》,由村民理财小组、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签字后,特惠项目凭初步设计(或施工设计图)、工程预算、施工合同、项目验收表、原始凭证、税务发票及政府采购部门与供货商签定的采购合同等资料报账;普惠制项目凭施工合同、项目验收表、原始凭证、税务发票等相关资料报账。

第二十条 财政奖补项目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不超过该项目财政奖补资金的10%)。工程完工经终验交付使用后,如果未发现质量问题,由报账人提出申请,经村委会(或村民代表)、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财政部门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如果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由村委会(或村民代表)责成项目实施单位按项目实施合同书的要求限时整改,并由财政部门将工程质量保证金转作维修费用,按程序和要求及时拨付。

第二十一条 财政奖补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由财政部门和村委会(或村民代表)组织实行政府采购,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同时,要建立严格的项目建设物资领用和物资库存保管制度。

第二十二条 以下情况,财政部门不予报账或拨付资金:

(一)未提供有效报账文件和凭证的;

(二)资金使用超出规定范围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

第四章 资料审核

第二十三条 县级财政部门在报账时,必须严格审核各类报账资料。乡镇人民政府对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严禁白条入账。

第二十四条 财政奖补资金必须专项用于已批准实施的项目,实行工程承包的项目主要用于支付工程款,由村民自建的项目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

第二十五条 财政奖补资金报账时必须提供:报账申请审批表、原始凭证、发票、项目预决算表、项目验收表、村级筹集资金使用情况等

相关资料。实行工程承包的项目,需提供项目施工合同或协议,项目投资中含有整合资金的,还要提交整合资金的使用说明。

第二十六条 财政奖补资金报账的所有支出票据必须由村民理财小组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定代表人的审核签字。

第五章 会计核算

第二十七条 财政奖补资金的会计核算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二十八条 采用公历年制。即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个会计年度。

第二十九条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三十条 报账制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三十一条 报账制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

第三十二条 县级综改办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规制度,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加强日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第三十三条 村级筹集资金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财乡管”的有关规定进行核算;村民筹劳凭投劳花名册记入村级账务;财政奖补资金凭报账票据复印件记入村级账务,全面反映项目资金收支情况。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各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共同做好财政奖补资金的报账工作。各县(区)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县级报账工作的指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五条 财政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对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对报账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除责令改正、收缴已拨付的财政奖补资金外,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各县(区)可根据本实施细则,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三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市综改办负责解释。

篇8:一事一议资金管理办法

关键词:“一事一议”,资金筹集,资金监管,问题,对策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为兴办村民直接受益的集体生产生活设施及公益事业, 经民主程序确定的村民自愿出资出劳行为;是村级组织在农村税费改革后, 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及建设所需的资金、劳务用工, 由受益村民共同商议并筹资筹劳进行建设的一种制度。做好“一事一议”资金的筹集工作是搞好“一事一议”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的资金来源于财政奖补、村民自筹、集体投入、社会捐赠、规划整合, 可以总结为五个“一点”构成即财政奖补一点、村民筹一点、集体投一点、社会捐一点、整合一点。在近几年的基层实践活动中, “一事一议”资金筹集监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 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就“一事一议”资金筹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

一、财政奖补资金在会计科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已经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障碍。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 但在广大的农村, 目前还有公共财政尚未覆盖的村内外公益事业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用于解决村内最急需、群众最急盼、受益最直接的村内公益项目, 对财政资金已经覆盖的项目不再重复安排资金。这就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出台的背景。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预[2011]561号) 通知精神,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项目报账制和专户专账管理”, 村级会计核算专门设置负债类会计科目“一事一议资金”用于专户核算。但在实务操作中, 会计科目使用存在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

第一种:收到财政部门拨入“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时, 村会计账务处理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一事一议资金———××项目—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第二种:收到财政部门拨入“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时, 村会计账务处理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补助收入———××项目———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笔者赞成采用第一种核算方法, 理由有两个。

第一, “一事一议”专账账务处理中, 五个资金来源一级科目都使用“一事一议资金”科目为宜, 五个资金来源作为××项目下面的三级科目, 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反映资金的来源。如果用“补助收入”会计科目, 作为财政拨付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确实也是国家的补助, 但容易与其他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资金混淆。

第二, 按照国务院、省、市相关文件精神,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用于公共财政尚未覆盖的村内外公益事业项目。“以奖代补”, 民办公助, “一事一议”资金按照“来源不变、权限不变、分别管理、各记其功”的原则, 推进支农资金统筹使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村级“一事一议”专账有项目奖补结余的, 必须退回财政所总会计处。

“一事一议资金———××项目———财政奖补资金”属于负债类账户, 期末如有贷方余额, 表示有项目奖补结余, 必须退回财政所总会计处, 这样能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使用情况。

“补助收入”为损益类科目, 期末“补助收入”全部转入“公积公益金”, 期末无余额, 如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有结余, 也被转入了集体积累。这不仅掩盖了真实的资金使用情况, 也违反了国家政策。

二、村民自筹资金标准低, 满足需要难, 在实务操作中存在困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发[2000]7号) 明确规定:对村内“一事一议”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 实行上限控制。农业部2000年7月印发的《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暂行规定》指出:村级“一事一议”向农民筹资筹劳, 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本着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事前预算、上限控制”的原则进行。

关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标准, 各省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例如, 从2013年起, 每人每年不得超过50元, 民族地区每人每年不得超过40元。“一事一议”筹劳, 每个劳动力 (男18~60岁, 女18~55岁) 每年不得超过10个标准工作日。

在实务操作中, 基层普遍反映筹资筹劳标准太低, 难以满足农村兴办公益事业的需要。例如, 某村修一条村道需要投入几十万元, “一事一议”筹资每人每年不得超过50元的上限标准, 只能筹到几万元, 资金缺口较大。议事时大家说, 国家把农业税都免了, 这条路不能坐等着国家修, 修桥铺路是行善积德造福乡邻的大好事。有的农户富裕了, 自愿出100元、200元。有的地方项目完工后, 视捐款额对捐款人给予入光荣册、立石碑、挂铜匾等荣誉, 所以村民积极性高, 这是件大好事, 但是如果体现在会计账务处理上, 就是违反国家政策, 涉嫌乱摊派, 在基层村会计人员实务操作中存在困惑。

笔者认为, 在基层村会计人员实务操作中, 为了不违反国家政策, 村民自筹资金只能按照标准上限反映。但也要照顾到村民的积极性, 可将超过“一事一议”筹资上限部分金额作为村民捐款进行账务处理。这样既不违反国家政策, 又充分尊重了村民的意愿。会计分录处理如下。

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经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批准同意后, 按照筹资计划记账

借:内部往来———××项目—一事一议筹资———××组农户 (设组明细, 分户做电子表) ———分户村民

贷:一事一议资金———××项目—一事一议筹资

收到村民交来的款项中, 按不超过国家规定筹资限额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现金

贷:内部往来———××项目—一事一议筹资———××组农户 (设组明细, 分户做电子表) ———分户村民

收到村民交来的款项中, 超过国家规定筹资限额部分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现金 (银行存款)

贷:一事一议资金———××项目———××捐赠

三、农村普遍村财薄弱, 集体收入来源少, 集体投入无保证

由于“一事一议”项目是当前公共财政尚未覆盖的村内外公益事业项目, 村集体经济组织用集体资金投入一部分, 责无旁贷。但目前农村普遍村财薄弱, 集体收入来源少, 账面盈余大都为征地分配收入或上级补助的各项专项资金, 难以动用, 无法填补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调研中发现, 一些村动用的建设资金均为本村征地款村提留部分, 但动用征地款牵涉重大, 并非长久之计。

很多地方由于全面发动村民筹资筹劳存在较大困难, 社会捐赠无法长期保证, 其他部门资金无法面面俱到等因素, 导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村集体投入。有关部门应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制订规划, 明确目标任务, 将其列为考核县、镇、村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指标, 作为村干部评选的主要条件, 从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增强造血功能。

四、多方筹集解决资金问题, 尽量争取社会捐助投资

我国在社会广泛开展和推崇社会经常性的捐赠或捐助活动时, 促进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外出务工, 不乏有自主创业成功的典型, 许多企业家仍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 抓住这一情结, 发挥地区优势, 出台发动群众捐款的鼓励政策。市、乡 (镇) 、村可通过群众“一事一议”, 视捐款额对捐款人给予入光荣册、立石碑、挂铜匾等荣誉, 想办法解决资金筹集问题, 尽量争取社会捐助投资。

五、地方主管部门应围绕全局, 整合资金来源

由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规定仅限于村内生产公益事业, 跨乡跨村的工程难组织。调研中发现, 毗邻的两个村“自扫门前雪”的情况时有发生。甲村水渠经“一事一议”筹资兴建后基本畅通, 但由于邻村水渠淤塞严重, “接口”不良, 水渠灌溉效果受到影响。税改前, 沿渠乡镇利用秋冬季节, 组织劳力进行清淤除险加固;税改后, 这样跨村的工程难以“一事一议”组织施工。

公益性较强的跨村跨乡的农村生产公益设施属于农村公共产品范畴, 理应由政府投入, 主管部门应围绕全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结合城乡和农村发展规划, 将能直接整合和通过调整后可以整合的资金进行捆绑合并, 制订项目资金整合规划, 为乡镇、村编制项目整合规划提供指导, 指导乡村结合农民意愿和迫切需求, 统筹考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其他用于村级公益事业的支农资金支持政策。

“一事一议”开展较好的地方普遍有一条重要经验, 就是通过财政补助料工费, 鼓励和引导农民建设生产公益事业。一是盘活存量。各级政府和部门可引入激励机制, 挖掘资金潜力, 把“一事一议”生产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和“三农”资金的存量调整结合起来, 从现有“三农支出”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整合。二是扩大“三奖一补”的实施范围, 增加投入, 以调动各级参与“一事一议”的积极性, 建立起共同促进农村生产公益事业发展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树巍.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及财政奖补资金的管理[J].农村实用科学技术, 2011 (06) .

[2]张念强.构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质量监管体系[J].农村经济, 2011 (07) .

上一篇:【美梦网】美国留学签证面试怎样顺利通过下一篇:上海危机公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