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事一议制度

2022-07-10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或从事某一工作的人员起到约束作用,这是他们行动的标准和依据。那么你真的知道如何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收藏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农村一事一议制度

农村“一事一议”

基层反映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五个方面困难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在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出现的新生事物,“一事一议”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减轻了农民负担,维护了税改成果,又保障了村民实行自治,发展了人民民主,稳定了基层政权。但是,南川区最近调查发现,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行中,农村“一事一议”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一事一议”操作程序复杂,有事难议。“一事一议”是以村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的,村级公益事业能干多少,纯粹是村一级全体农民自己的内部事务,加之不同村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禀赋不一,村情更是千差万别。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议事效率,上级政府只要作出原则性规定就可以了。然而调查发现,各地在推行过程中,基于对控制农民负担的考虑,制订了从村内议事、申报审批、征缴管理、决算公布到审计监督的严格操作程序。具体到村内议事,又要经过项目的提议、论证、审议、实施等多个环节,要召开全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村支两委会、全体村民大会等多次会议。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及其质量监管、材料、财务等多个小组,要完成筹资筹劳方案、分户负担卡等大量的文件表格卡片报告。众多的环节中哪一个被忽视了,都可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在一些地方,甚至连何时召开何种议事会、会议规模都有明确规定。通过这种繁冗而且每个环节近似一致性同意的操

作,“一事一议”过程中的农民负担固然得到了控制,但议事效率如何,能有多少村级公益项目得以投建,就可想而知。特别是实行撤乡并村改革后,一个村动辄方圆数十里、上千户、数千人,即使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按每10—15户一名代表计算,开会人数少也在百人之多,同时不少村民对村内的事情也关心不够、知道不多。“一事一议”广泛存在的集中开会难、会场安排难、意见统一难、经费筹集难等诸多矛盾,更为紧张和突出。

2、“一事一议”实行上限控制,难办大事。作为一种制度外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一事一议”是一个村民自己出钱、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的过程。只要遵循了民主要求,则筹资额高一点、筹劳多几个工作日、以资代劳或是以劳代资等等,都不能算是增加农民负担,不能视为超过了必要的筹资筹劳的政策界限。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均实行严格的上限控制,年人均筹资不得超过15元,筹劳不超过10个标准日,以此作为农民负担增加与否的数量界限。以资代劳、以劳代资、劳资减免等等,则须经村民代表大会或全体村民大会讨论通过。这种人为规定的上限与农民负担挂钩的科学性如何姑且不论,单从实践看,反映最多的矛盾之一就是15元的上限的确办不了什么事。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一事一议”只是筹集村内兴办集体和公益事业的部分资金,而其余资金来源既无明确规定,更无其它保障,“一事一议”事实上成了村级公益事业筹资的唯一渠道。以2000人的村子为例,“一事一议”能够征筹集到的资金上限,不过区区

3万元,这样的上限应付小额的开支还可以,遇到乡村道路硬化、兴修水利等稍微大一点的开支,或者一年有几项公益事业开支,就只有望事兴叹。

3、“一事一议”缺乏制约手段,议而难行。在目前的“一事一议”制度下,不要农民掏钱的事相对好议,而要农民掏钱出劳的事就比较难议,即便是议了也是议而不决、决而难行。南川区随机抽取300农户调查显示,有67%的农户认为一事一议议不起来,也议不成事;22.6%的农户认为只要给大家做好工作,筹资数额不大,真正为村民办好事还是能议起来的;10.4%的农户认为无所谓。尤其是一些村民对待兴办公益事业的态度,往往是实用主义、本位主义,凡是自己直接受益、眼前受益、靠近自家或在本社的事就同意,否则就坚决反对,讨论中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特别是几个村共用的道路、桥梁、涵闸等覆盖范围较广的公共设施,就出现“众人老子没人抬”的局面。对一些非办不可的公益事业,即使在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上大部分人讨论通过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当初没有同意的人就迟迟不肯拿钱,形成“谁同意谁掏腰包”的情况,甚至有些原来开会讨论时也举手赞同的人也不按时间按要求交款,而是互相观望。只要有一个农户不交款,就会产生“羊群效应”,引发其它农户拒交“一事一议”筹资款,有的人以对所议项目不清楚,本人也未同意为由而拒交款项。造成资金很难筹措到位,给公益事业实施带来相当困难。同时,由于“一事一议”兴办公益事业属村民自治性质,村委会

对拒不履行承诺的村民缺少制约手段,依法起诉没依据。所以,不少村对所议定的项目,即使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签字后,筹款仍存在极大难度,村委会对拒不交款的村民也没有任何办法处理。

4、干部考评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不敢议事。无论是过去的“三提五统”,还是今天的“一事一议”,村干部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特别是“一事一议”,由于不再具有强制性,作为组织者与实施者的村干部,更直接关系到该项政策执行的成败。从调查各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情况看,大家普遍存在一种十分现实的心态,村干部只是在农民头顶上戴了一顶纸帽子而已,他们世世代代都处在熟人社会之中,集体的事能办多少算多少,不可强求,要想办事就得出劲费力甚至得罪人。更重要的是,村干部考评制度规定,一旦发现农民人均筹资超过15元、筹劳超过10个标准日,便认定增加了农民负担,村干部当年工作就被“一票否决”。于是,“有事不议”或干脆称“无事可议”,也就成了村干部们的理性选择。

5、“一事一议”缺乏经费来源,无钱议事。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强大声势下,取消“三提五统”、免征农业税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行后,在这个改革和创新的浪潮之中,处于最底层、性质上仅属于自治组织的村级机构首当其冲。撤并行政村社,精简村社干部,压缩收费渠道,控制村社各种开支等,无不先从村社开始。这就使得许多村委会陷于无钱无力办事的困境,其公共服务的职

能定位也随之摇摆。具体到“一事一议”来说,投入村级公益项目产生的各项费用,如印发筹资筹劳预案、组织村民议事、造花名册、编制分项报表等等,在缺乏资金来源的情况下,按说应在项目所筹资金中支出,然而为了防止村级腐败,却规定只能在既有的办公经费中列支。在村干部报酬尚且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贴钱推行“一事一议”,不过是一种奢望。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提高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强化民主监督管理。二是坚持量力而行,做到规范操作。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四是拓宽筹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五是深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第二篇:“一事一议”制度

坎河村委会“一事一议”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促进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仅限于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桥梁、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二、“一事一议”事项在每年初先由村委会与党支部协商提出议案,经村民小组长、党员会议初审后形成正式议案,公布全体村民酝酿讨论。

三、审议正式议案的村民会议须有本村18周岁以上过半数村民参加或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参加,采取记名投票方法签字认可。

四、村民负担“一事一议”资金每年每人最高不超过15元,所筹劳务由户籍在本村的劳动力(男性18--60岁,女性18--55岁),每年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

五、筹资筹劳决议形成后,村委会要按规定填写有关表格及决议书,连同会议记录、村民或农户代表签字盖章等相关资料,上报乡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查批准后,以会议形式公布,并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示。由村委会分解到户,造花名册,填入《监督卡》。

六、加强对“一事一议”所筹资金的征收管理。所筹资金由村委会依卡收取,并向出资人出具专用票据。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后,村委会须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好项目决算,并向村民主理财小组和乡镇农经部门提交决算报告。经审定后,以公开墙形式向村民予以专项公布。

坎河村民委员会

2008年3月25日

第三篇:“一事一议”制度(大全)

“一事一议”制度

一、主要内容

一事一议”,是指在农村税费改革这项系统工程中,取消了乡统筹和改革村提留后,原由乡统筹和村提留中开支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修建、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的土地治理项目和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其他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

二、议事原则

开展“一事一议”,必须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

在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时,应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农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要经到会人员的半数通过才能有效。

三、议事程序

1、发起人从群众的意见中梳理出群众要求最强烈、范围最广、投资投工额度与当地村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议题。

2、发起人到有一定影响力的村民中征求意见,听取这些人的意见和反映,以便在议事会上能首先获得这部分人的支持。

3、发起人将需要交议事会讨论的事项(如建设内容、投工投资数额、工程建设负责人、建设时间、建设管理及建成后的工程运行管理等)整理成条,以备提交会议讨论时做到有条不紊。

4、发起人将会议的目的、地点、时间、通知到各受益农户。

5、议事会讨论的事项一般用“同意”或“不同意”表示各户意见。当议定的事项比较简单时,不用文字记载,靠村民相互之

间的信任自觉执行。复杂的事项形成决议后参会人要签名确认,然后按决议执行。

这些程序完成后,将议定的事项交会议推荐的负责人执行。 执行人员具体操作方法是:年初由村民委员会提出预算,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议论通过,报乡镇经营管理部门核,由办事处批准并报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备案。筹集额严格实行上限控制,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2元。经批准后的筹集额用农民负担监督部门统一监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登记,监督卡由村委会组织发放到农户,并张榜公布,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村内“一事一议”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提取、管理、使用情况,接受农民负担监督部门审计监督。

第四篇:桥南镇“一事一议”项目助推新农村建设

(王 昆)今年以来,桥南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要求为内容,积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狠抓项目的申报和落实,有力加快了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该镇把此项工作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载体,广泛动员农民筹资投劳,自主自愿参与其中,共同进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在项目制定上,坚持“选”、“亮”、“定”三个环节促使“一事一议”民事民决,即民意调查“选”事,公开公正“亮”事,群众票决“定”事,将村民需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利益最直接、受益范围最广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列为今年实施项目。在运作程序上,坚持先批后建、先建后补的原则,严格议事程序,坚持公示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严格执行“一事一议”项目预算、决算和监督制度,防止超范围、超标准筹资筹劳,加重村民负担;定期将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财务公示、进度公示、人员公示,实行阳光操作、规范运行。在资金筹措上,推行“五个一点”,既群众筹资筹劳一点、村集体添一点、财政奖补一点、部门帮扶一点和社会捐赠一点,且资金必须全部进入村级“一事一议”项目专户,根据工程进度核查核拨,做到专款专用,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目前,全镇“一事一议”项目涉及15个村,主要进行村道水泥硬化、人饮工程建设、排水沟建设、电网改造以及农民文化中心建设等,项目实施建成后直接受益农民人数达15000余人,必将有力加快全镇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五篇:村一事一议制度

一、主要内容

1、公共卫生事业

2、水利设施维修完善

3、突发事件抢救及防火护林事宜

4、义务植树

二、一事一议的要求

1、凡遇上述事项要提前或过后召开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研究。

2、在此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求全体参会人员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并作为此项工作实施的监督员,一要监督干部,二要监督村民。

3、要求全体参会人员当好宣传员,充分发动群众,上门入户,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村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具体内容和要求

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仅限于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桥梁、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二、“一事一议”事项在每年初先由村委会与党支部协商提出议案,经村民小组长、党员会议初审后形成正式议案,印发全体村民酝酿讨论。

三、审议正式议案的村民会议须有本村18周岁以上过半数村民参加或本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参加,采取记名投票方法签字认可,填写由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监制的《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决议》。

四、村民负担“一事一议”资金每年每人最高不超过15元,所筹劳务由户籍在本村的劳动力(男性18--60岁,女性18--55岁),每年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三年过渡期内要执行过渡期间每年义务工的劳务积累工的规定标准)。

五、筹资筹劳决议形成后,村委会要按规定填写由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监制的《审批表》、《筹资筹劳决议》、连同会议记录、村民或农户代表签字盖章等相关资料,上报乡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查批准后,以会议形式公布,并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示。由村委会分解到户,造花名册,填入《监督卡》。

六、加强对“一事一议”所筹资金的征收管理。所筹资金由村委会依卡收取,并向出资人出具专用票据。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后,村委会须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好项目决算,并向村民主理财小组和乡镇农经部门提交决算报告。经审定后,以公开墙形式向村民予以专项公布。

上一篇:年度检查工作计划下一篇:农村常见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