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介绍

2024-04-08

乌海市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介绍(共6篇)

篇1:乌海市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介绍

乌海市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介绍

CCTV.com 2011年03月30日 16:5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乌海市政府信息网

[内容速览] 基本情况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神秘的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环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50万,有汉、蒙、回、满等25个民族,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

基本情况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神秘的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环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52万,有汉、蒙、回、满等25个民族,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

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9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3元,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6497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资源状况

乌海素有“乌金之海”、“塞外煤城”的美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达37种。其中,煤炭现有探明储量24•4亿吨,多为优质焦煤,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是国家的重要焦煤基地;石灰石储量200亿吨以上,平均氧化钙含量50-54%,是发展水泥、电石、PVC等建材、化工产品的优质原料;高品质的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是生产玻璃及其制品的上等原料;煤系高岭土储量1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五分之一,是生产精细高岭土、特种氧化铝的优质原料;耐火粘土3.85亿吨;石膏1300万吨;硅石1200万吨;此外,乌海还有白云岩、铁矿百、铅、锌等资源,苏里格气田的天然气已经引入城市。在乌海市周边150公里半径范围内还有丰富而大量的天然盐、碱、芒硝、石膏、无烟煤等资源。乌海市的水资源也十分丰富,黄河穿市而过,流经市区105公里,探明地下水储量93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形成互补系统,可以满足发展用水需求。

工业基础

富集的资源为乌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乌海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为支柱,兼有轻工、机械等产业的工业经济体系。

能源工业。煤炭生产能力1500万吨(原煤入洗能力12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500万吨,发电总装机容量230万千瓦,在建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化学工业。已经形成以初加工为主的化工基础原料产业体系,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电石150万吨,烧碱15万吨,聚氯乙烯26万吨,煤焦油深加工15万吨。

建材工业。主要有水泥350万吨,平板玻璃370万重量箱。

特色冶金。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铁合金84万吨,工业硅2万吨。金属镁及镁合金各3万吨。与包钢合作的200万吨特种钢项目正在建设。

创业环境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乌海城市建设体现了“小而美”的特点,城市基础设施比较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按照城市向黄河两岸靠拢的思路,正在建设的滨河新区,增添了更加优雅的人居环境,为创业者构建了新的商务中心,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城区环境质量改善明显,2007年海勃湾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或好于二级天数为260天,比上年增加了40多天。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乌海机场现有两条航线,一条飞往呼和浩特和首都北京,一条飞往古都西安,全国各地省会城市经转机后均可当日到达。109、110国道在此交汇,京藏高速公路穿市而过。包兰、东(胜)-乌(海)电气化铁路运输繁忙,可直通天津港和黄骅港。市内工业园区均有铁路专用线连接。乌海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世界级历史文化景观有桌子山岩画群、学术界称为“活化石”的国家级保护植物四合木、亚洲之最的石炭纪硅化木。自然景观奇峡谷、胡杨岛、金沙湾等。人文景观有古汉城遗址、古汉墓、满巴拉僧庙、明代烽火台等。即将开工的海勃湾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将形成100平方公里的库区水面,也将形成新的旅游景观。

投资软环境方面,乌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除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所有优惠政策外,还享受作为国家民委、体改委确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建设部确定的全国工矿城市建设改革试点市,内蒙古自治区高载能工业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电价、税收、土地等多方面实行优惠。乌海经济开发区先后投入基础建设资金21亿元,并跻身于内蒙古10强经济开发区,已成为乌海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00年率先在自治区成立行政服务大厅,简化了办事程序,实行了“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一站式”项目审批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投资者。在人力资源方面,乌海拥有大批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劳动力资源充足。乌海职业技木学校的建成,培养了大批新的技术人才。乌海又是一个新兴移民城市、工业城市,浓郁的草原文化、黄河文化和移民文化、创业文化,汇聚成现代工业文明,使乌海具备了吸收新思想、新观念和接纳创业者的博大胸怀和极大热情。

发展商机

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优惠的政策优势,坚实的工业基础,良好的创业环境,为乌海的高速发展带未了无限的商机。乌海的工业经济目前还主要以原料的初加工为主,资源的巨大优势还远末发挥出来,如果与先进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则一定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共赢效益。

经过论证,在乌海发展以下几个产业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一是煤焦化工,我市煤种是主焦煤,就连山西的焦化行业也要从乌海购买一定数量的配煤。现在规划的焦化企业都在百万吨级以上,”十一五“期末焦化生产能力要达到1000万吨,焦油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二是氯碱化工,电石法聚氯乙烯在全国比较起来,成本最低。”十一五"期末生产能力要达到100万吨,远景规划300万吨。三是硅化工,己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硅产能,正在向大阳能硅片和多晶硅方向发展。为此,我市围绕发展煤-电-化、煤-焦-化、煤-电-特色冶金产业,鼓励发展深加工、走向精细化,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力争把乌海建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煤焦氯碱特色冶金重化工业基地。此外,我市还大力鼓励和支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综合利用工业废气、废渣、废液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支持轻工业、非资源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篇2:乌海市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介绍

为了贯彻上海市教委关于《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2004-2007)》的通知。开始制定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并于2006年颁布实施。

2004年,依据一纲多本的原则,由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出版社承担了《信息技术基础》 教材的开发与编写。教委陈丽娟老师将上海市中职计算机教研组的老师一分为二,分别参加了两本教材的编写。

华师大版教材课改力度要小一些,以教学活动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从感情上易被教师接受。华师大版教材图文并茂,彩色印刷;所选的标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也有亲近感。华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占整个上海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市场的60%强。其教材已出到了第三版,配套的学习指导每年修订一次,到2008年已修订到了第五版;但内容变化不大。

复旦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引进国外教材的模式结构,采用项目任务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较好的贯彻了教委课改理念,课改力度要大一些。由于初次接触,从感情上一开始,不易被大步分教师接受。为此,第二年,复旦大学出版社请一线中职教师对《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和配套的学习指导做了大幅度修改。之后,教材修改不大,现已基本定型。

上海的两套《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经过多次修改,相互取长补短,内容上趋于一致,只是华师大版教材以任务引领方式呈现,而复旦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以项目单元方式呈现。

经过近五年的教学,特别是经过二次教学法评优,两轮全市性教师全员培训,课改理念已逐步被上海计算机教师接受。排除先入为主的惯性和教师的教学惰性,若再次呈现出现五年前的选教材一幕,也许复旦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也许会胜出。

现在,全国课改进程不均衡,新版教材不得不兼顾不同地区的情况。鉴于上海已发生过的情况,考虑到教材销售和教师对教材的接受程度,我建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基础模块(108课时)用教学活动任务方式,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职业模块(36课时)用项目任务方式编写。

我认为:文化基础课程易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教学,教学活动易于体现“学生为主体”、“做中学”理念,任务内容也易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专业课可以采用案例方式,案例是已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分析、讨论可以使学生明辨事理;这对法律、国际商务等文科性质课程尤为合适。专业课也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典型产品、典型服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会做事。项目教学法对于计算机、数控、工程类课程尤为合适。

但然,任务驱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同一个内容一位好的教师就可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或其他方式呈现。

上海《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尽管做了多次修改、再版,但毕竟是五年前教学和课改的水平,存在不少问题。

1.信息技术基础教材活动的逻辑结构体系不完整。从教学实际情况看:教与学的活动最好成对出现,2.教学活动本身逻辑结构体系不完整。从教学实际情况看:由活动背景→活动任务→活动分析→实践活动→活动小结(反思)构成师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由活动背景→活动任务→活动要求(目标)→活动分析→活动评价构成以学生完成任务为主的自主探究实践活动。

3.信息技术是一门文化课,教材中Office软件教学比重太大,影响到信息技术内容的整体性安排。

4.教学活动设计节奏性不强。教学活动任务设计要符合教学节奏性特点,课时差异不大。

5.整个教材从教知识与技能考虑多,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考虑少。从教学法评优获奖的案例看,教学活动的组织的构思是关键。

6.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受信息技术考核的影响,劳动局考核中缺程序与控制模块,目前,大部分学校也就放弃程序与控制内容的教学。

上述是我对上海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看法,部分思想反映在去年我给铁道《信息技术基础》提纲中供参考。

《信息技术基础》提纲

【本课程共108课时:属中专、职校的文化基础课程】

(主线:体验信息技术--采集信息素材—数据信息整合—信息发布共享)

项目1.体验信息技术

【4课时】

(本项目侧重体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分类、信息技术应用)活动1 精彩纷呈―感受信息技术

1.1.1 教学活动

观赏“机器人足球比赛”录像

(观赏以“机器人足球比赛”为主题的视频动画,开展“信息技术与智能机器人”讨论,了解信息技术、信息传感、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与信息控制技术应用)

1.1.2 体验活动

观赏“机器人灭火比赛”录像

(观赏以“机器人灭火比赛”为主题的视频动画,撰写一篇“机器人灭火中信息技术应用”观后感。)

活动2 丰富多彩―体验信息技术应用

1.2.1 教学活动

观赏“信息技术进社区”录像

(观赏以“信息技术进社区”为主题的视频动画,开展“信息技术进我家”讨论,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

1.2.2 体验活动

参观信息化校园

(体验信息化过程中的“数字化校园生活”)1.2.3 教学活动 浏览“NOC活动”网站

(浏览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站(http://tv.com/special/C17576/01/),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

项目2.体验信息处理技术

【20课时】

(本项目侧重体验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技术应用)活动1 亲密接触―体验计算机技术应用 2.1.1 教学活动

尝试谈谈“人脑与电脑”

(讲述经历,提高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了解计算机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2.1.2 体验活动 参观学校“数字化教室”

(了解多媒体教室的组成,计算机使用与管理制度)活动2 能工巧匠―组装计算机

2.2.1 教学活动

组装台式多媒体电脑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组装过程,安装操作系统,让计算机系统动起来)2.2.2体验活动

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

(安装计算机组件,安装操作系统,体验动手与团队协作的快乐。)活动3 随心所欲-使用操作系统Windows xp 2.3.1 教学活动

管理Windows XP 桌面 2.3.2体验活动

使用Windows xp系统

2.3.3教学活动

计算机窗口与对话框操作 2.3.3体验活动

体验窗口对话框操作 活动4井井有条―管好计算机信息资源 2.4.1教学活动

管好计算机文件

(掌握系统资源的管理,包括:文件、文件夹、资源管理器的使用)2.4.2 体验活动

巧用资源管理器

(体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2.4.3 教学活动

管理计算机磁盘

(体验计算机磁盘管理,了解数据整理、储存、资源共享技术)2.4.4 体验活动

体验“系统优化与数据备份”

活动5居安思危―计算机信息安全 2.5.1 教学活动

信息安全管理

(体验数据安全技术,学会系统优化与备份,正确使用保护工具软件)2.5.2体验活动

查杀“计算机病毒”(知道计算机病毒对应防范的措施,正确使用计算机病毒查杀工具软件了解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管理基本要求)

项目3.体验信息传递技术

【12课时】

(本项目侧重体验信息处理、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技术应用)活动1近在咫尺―体验流媒体技术应用

3.1.1 教学活动

观看“央视”网络直播节目

(PP软件的下载和安装,网上看电视,体会网络流媒体技术先进性和实用价值)3.1.2 体验活动

收看QQ“网络直播”节目

(完成QQ软件的下载和安装,并利用QQ观看网络直播节目)活动2教学活动(电子邮件收发、Outlook)??

活动3 交流无限―体验网络技术应用 3.3.1 教学活动

组织“信息技术”博客(使用网络论坛,讨论“信息技术”)3.3.2 体验活动

开展网上“交流”活动

(使用电子邮件及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活动4 体验网络构建技术应用

3.4.1 教学活动

组建家庭“数字网络”(简单局域网的组建、了解组网实现过程)3.4.2 体验活动

感受“无线网络”魅力

(组建家庭无线网络,侧重于理念层次的感受)

项目4.体验传感与控制技术

【12课时】

(本章侧重体验信息传感、信息处理、信息控制技术应用)活动1 精彩十分―体验信息传感技术应用

4.1.1 教学活动

现场采访“数字传感设备使用”(以“数字传感设备”为主题,讨论传感设备运用)4.1.2 体验活动

搜集“数字传感设备”资料

(以“数字传感设备”为主题,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搜集整理“数字传感设备”资料)活动2 有条不紊 ―体验信息控制技术

4.2.1 教学活动

编制“流水线上机器人”程序

(编制“流水线上机器人”程序,体验“机器人”控制技术应用)4.2.2 体验活动

编制“会跳舞的机器人” 程序

(编制“会跳舞的机器人”程序,体验“机器人”控制技术应用)

项目5.原创数字信息

【12课时】(本章侧重于原始数字信息素材的绘制、录制、拍摄)活动1 栩栩如生―用数码手写板绘画 5.1.1教学活动

绘制“奥运吉祥物”手稿

(会安装,驱动手写板,能将手工绘制数码图像并保存)5.1.2 体验活动

绘制“数字漫画”手稿(按主题,由学生独立绘制数码图像)活动2 悦耳动听—用话筒(MP3)录音 5.2.3 教学活动

录制诗朗诵“我的梦”

(使用麦克风录制诗歌朗诵,使用数码录音机、MP3的录音功能录制)5.2.4 体验活动

录制演讲“把握今天” 活动3 开心一刻―用数码相机(手机)拍摄 5.3.1 教学活动

获取“乐在其中”素材

(了解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并将照片存储到计算机中)5.3.2 体验活动

拍摄“社会考察”照片(按主题,组织学生拍摄数码照片)

活动4 声情并茂―用数码摄像机(摄像头)拍摄 5.4.1教学活动

拍摄“微笑家庭”视频片断

(了解数码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将拍摄的视频并存储到计算机中)5.4.2 体验活动

拍摄 “活力校园”视频片断(按主题,组织学生拍摄视频)

项目6 采集数字信息

【12课时】(本章重点对已有信息,即二次信息的不同采集方法和保存)活动1艺海拾贝―网络信息的采集

6.1.1 教学活动

组织“长征70年”展览(掌握从网络上收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作品的方法,使用相关软件采集网络视频)6.1.2 体验活动

开展“抽烟与健康”讨论

(按主题,由学生独立使用浏览器收集资料、讨论)活动2 原汁原味―采集计算机屏幕信息 6.2.1 教学活动

抓拍 “商务礼仪”视频

(掌握静态与动态图片的抓屏方法,并保存所获取的信息)6.2.2 体验活动

捕捉“教学演示”动画(掌握静态与动态图片的抓屏方法,并保存所获取的信息)活动3 原样拷贝―用扫描仪采集信息 6.3.1 教学活动

使用数字扫描仪

(掌握扫描仪的使用方法,并保存所获取的信息)6.3.2 体验活动

组织“实践中成长”数字图片展素材

(按主题,由学生使用扫描仪采集素材,为图片展览做好准备)

项目7 整合文字数字信息

【16课时】(本章重点对文字、数据信息的录入、编辑与处理)活动1 毛遂自荐―文稿的设计制作 7.1.1 教学活动

设计制作“自荐书”

(掌握文字录入、设置艺术字标题、图片的插入、表格制作、文稿编辑、排版、打印)7.1.2 体验活动

设计制作“会议通知”

(按主题,由学生使用Word 2003 设计制作)

7.1.3 教学活动

设计制作“红丝带在行动”电子小报(掌握Word综合应用)

7.2.4 体验活动

设计制作公园“入场券”(按主题,由学生使用Word 2003 设计制作)活动2 聚焦社会―数据表的设计制作

7.2.1 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上网状况调查分析”

(掌握数据的录入、数据表的编辑、排版、统计分析、图表的制作、打印)7.2.2 体验活动

组织“中职生就业渠道调查分析”

(按主题,由学生调查、采集数据,统计分析,编辑简单的报告)7.2.3 教学活动

组织“水资源的调查分析”(掌握Excel综合应用)

7.2.4 体验活动

组织“交通环境调查分析”

(按主题,由学生调查、采集数据,统计分析,编辑简单的报告)

项目8.整合多媒体信息

【12课时】(本章重点对图片、声音、视频的简单编辑与处理)活动1 色彩斑斓―图形图像的编辑与处理 8.1.1 教学活动

设计制作“足球比赛”广告 〔了解图形图像格式,会使用Adobe Photoshop8.0编辑与处理,制作简单特效,并保存〕 8.1.2 体验活动

设计制作“演讲比赛”广告(按主题,由学生使用Photoshop8.0设计制作)活动2 动人心弦―音频的编辑与处理

8.2.1教学活动

制作配乐诗朗诵“我的梦”

〔了解音频信息的格式,使用Adobe Attention 2.0音频软件完成简单的编辑处理〕 8.2.2体验活动

编辑“把握今天”配乐

(按主题,由学生使用Adobe Attention 2.0完成简单的编辑制作)活动3 精益求精―视频的编辑与处理 8.3.1教学活动

制作“微笑家庭”视频

(了解数字视频的格式,使用会声会影10做简单剪辑、处理视频)8.3.2 体验活动

制作“校园生活”视频(按主题,使用“会声会影10”完成简单的编辑制作)

项目9.信息发布与共享

【16课时】 活动1 真实再现―信息的网络发布

(本章重点讨论信息发布的多种方法和途径)9.1.1 教学活动

组织“信息技术”博客(使用网络论坛)

9.2.1 体验活动

参与网上“今天你上网了吗?”调查活动

(使用网络论坛,开展主题为“今天你上网了吗?”调查活动)活动2 数字校园―多媒体信息发布

9.2.1 教学活动

制作“数字校园”宣传文稿

(用PowerPoint2003软件将不同多媒体素材进行合成,进行发布)9.2.2 体验活动

制作“慈善义卖”活动宣传广告

(按主题,PowerPoint2003软件将不同多媒体素材进行合成,进行发布)活动3 网上安家―信息的网络发布

9.3.1 教学活动

设计制作“轩昂”商务网站

(用Dreamweaver 8软件将不同多媒体素材进行合成,进行发布)9.3.2 体验活动

尝试发布“谁不说我家乡美”旅游网站

(用Dreamweaver 8软件将不同多媒体素材进行合成,进行发布)活动4 资源共享―光盘的刻录

9.4.1教学活动

刻录“乐趣无穷”光盘

(将此主题相关的多媒体信息及素材,使用Nero软件刻录在VCD上)9.4.2体验活动

刻录“校园文化”光盘

(将校园文化有关的多媒体信息及软件,查找相关刻录软件,刻录在DVD上)

去年,我给教委陈老师写过一份“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的审读意见”。我一并附上,供沈老师参考,有机会也可以转呈邓教授。

詹宏

2009-2-11早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的审读意见

一、对课程的意见与建议

《计算机应用基础》建议修改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理由是:(1)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体和初中与中职课程衔接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的课程教学目标是:

1.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能应用Internet获取信息,能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办公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职业相关能力,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应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步养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能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使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及知识产权意识,自觉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计算机文化内涵,为今后的职业活动、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从课程教学目标中解读到两点:

①课程要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衔接。

②课程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那么既然这样,课程名称设定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就既有利于与初中课程传承与衔接,又能体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2)有利于课程内容定位与展开

信息技术是泛指能拓展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技术。它包括:传感技术、传递技术、处理技术、控制技术、显示与分配技术等。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名称最初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最先从计算机技术应用引起的,现在沿用老课程名称,不能全面反映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

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的课程教学目标上看,将“Internet获取信息、网络应用、办公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科学态度及知识产权意识,自觉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归结为计算机应用太牵强,而归结信息技术应用却很合适。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名称限定,造成教材中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内容的缺失。信息数字化应用、传感技术应用、控制技术应用、显示与分配技术应用在教学大纲没有或没有充分展示出来。既不能体现现代信息社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性要求,也不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3)有利于课程定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中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定位于: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到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服务,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信息社会道德准则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从课程的性质任务中解读到两点: ①课程性质是公共基础课。

②课程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显然,“学到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不够全面的。计算机仅仅是个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仅要掌握计算机工具,还要掌握譬如:信息传感工具、信息通讯工具、网络工具、显示与打印工具等各种信息工具的使用和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

信息素养的提高也不仅仅是技能问题也是一种“文化内涵”。从 现代信息社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性要求上看,从“为今后的职业活动、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上看,课程性质定位为文化基础课更为合适。

二、对课程内容结构的意见与建议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会有问题。1.模块课时问题:

课时直接牵涉到教学计划的安排。基础模块96~108,职业模块32~36学时。两项合计是:128~144。也就是每周要安排7~8节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一第一学期安排怎么多课时不现实。一般,学校安排《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是每周6课时,共108课时。这与基础模块(108学时/6学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修订说明一致。建议将职业模块(36学时/2学分)安排在高一下学期。2.模块内容问题:(1)基础模块

第一单元 计算机基本知识(按“说明”应该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单元 操作系统的使用 第三单元 Internet应用 第四单元 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第五单元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 第六单元 多媒体技术应用 第七单元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基础模块七个单元,内容分为四块,计算机系统(第一单元、第二单元),互联网络(第三单元),办公应用软件(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七单元),多媒体处理软件。

内容安排上看有以下几个问题:

①内容安排基本上与初中信息技术基础重复,这就有一个层次切分问题。②从信息技术应用角度看:

内容安排缺少信息的获取的基础知—传感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信息的获取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础。不讲传感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学生就不知道原始信息的采集和利用。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内容安排缺少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础知—控制技术和施用技术。没有程序设计思想,又如何让知道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原理呢?特别对于理工类学生,如数控、化工等许多专业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内容就是要讲信息传感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内容安排中信息的传递的基础知—网络与通讯技术不完整。Internet网络应用的网上学习系统、网络银行、网上购物的介绍并不能代替网络应用内容。新大纲中的这种变动也是不合理的。信息通讯技术也是信息传递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大纲中没有很好地反映。

③基础模块各单元之间逻辑结构性不强,能否这样设计: 以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为主线:分四个部分:

体验信息技术—数据信息采集—数据信息整合—信息发布共享

单元一 体验信息技术应用 【30课时】

项目1.体验信息技术

(体验信息技术、知晓信息技术分类和信息技术应用)(4课时)

项目2.信息处理技术

(体验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资源的管理)(20课时)

项目3.信息安全与管理

(数据安全技术,病毒应对防范,系统优化与备份,工具软件使用)(6课时)单元二 信息传感与控制技术 【30课时】

项目4.体验信息传感与数字技术(信息传感与采集、信息数字化技术、数字传感设备使用)(2课时)

项目5.原始数字信息采集

(原始数字信息采集,包括:绘制、录制、拍摄、摄制)(12课时)

项目6.二次数字信息收集

(对已有信息,用扫描、屏幕复制、下载等不同方式进行收集与整理)(6课时)

项目7.体验信息计算机控制技术

(程序设计思想、用计算机操控机器设备)(10课时)

单元三 数据信息处理与整合 【30课时】

项目8 整合文字数字信息

(文字、数据信息的录入、编辑与处理)(18课时)

项目8.整合多媒体信息

(图片、声音、视频的简单编辑与处理)(12课时)

单元四 信息传递与发布共享 【18课时】

项目9.信息网络通讯与发布

(网络搭建、网络信息通讯、信息网络发布)(6课时)

项目10.多媒体信息发布

(用演示文稿合成多媒体素材,进行发布,投影及播放演示设备使用)(6课时)

项目11.信息存储与资源共享

(光盘刻录、信息存储与资源共享)(6课时)

总之,新大纲内容中缺计算机应用的灵魂“计算思想”即:程序设计方法,缺计算机应用的源“信息采集”即信息传感与数字化。3.教学内容与要求问题:(1)基础模块内容安排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构的理念是新的,但教学内容是陈旧的,且教学内容间衔接的逻辑性不强。(2)教学要求

文化基础课具有科普性和文化性,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专业内容“点到为止”,专业技能要求不宜过高。许多单元教学要求在限定的教学时间内根本达不到。

(2)职业模块

职业模块是要以工作岗位为基础设置。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的职业模块内容基本上是基础模块各单元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更像是基础模块对应项目实操与实训内容。

职业模块放在文化基础课中也不十分合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应该强调基础知识面的宽泛性、信息能力培养的基础性、信息技术应用落实到操作技能上。目前的职业模块内容建议整合到基础模块中去。(3)拓展模块

拓展模块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拓展学习而推荐的选修内容。大纲建议“不做学时安排,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安排。”这等于形同虚设,无法落实。与其这样,只要列个选题的可以了,没有必要写进教材。

三、对课程实施意见与建议

对课程实施意见与建议见上。

四、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的审读意见

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没有能够完整反映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

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定位及内容体系结构需要整理。

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初稿)》,要展现中职课改理念(工作过程或任务引领)。

上述意见与建议仅供参考。

詹宏

篇3:乌海市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介绍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上海市某区1家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和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区)。收集所有被调查机构的基本信息、药品配备和基本药物供应情况等数据,开展调查分析,并对选择的各级医疗机构排除特殊(离休干部)处方和中草药处方,随机抽取9家社区2010年1月—2011年12月每月门诊处方各40张,共8 640张,对以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基本药物配备率=(配备目录内药品数/目录药品总数),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处方药品总数/总处方数),基本药物的处方率(含基本药物的处方数/总处方数×100%),基本药物使用百分率(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总数/用药品种总数×100%),完全使用基本药物的处方率(完全使用基本药物的处方数/总处方数×100%),抗生素使用百分率(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数/总处方数×100%),二联抗生素使用百分率(使用2种及以上抗生素的处方数/总处方数×100%),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数/总处方数×100%),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处方总金额/总处方数)。

1.2 统计处理

采用Excel 2007、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药品配备情况

2.1.1 整体药品配备情况。

表1显示,社区配备的药品品种和品规的数量逐年减少,2011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品种数量较2010年又减少了19种。与此相反,二级医院的药品品种和品规数量较制度实施前有所增加。

2.1.2 基本药物配备情况。

2009年社区的国家目录内药品配备率约为50.00%。2011年社区平均基本药物配备率较低,达55.67%(国家目录+增补目录),其中,上海市增补目录基本药物配备率为61.42%,国家目录基本药物配备率为48.53%。二三级医院的基本药物配备率分别为60.31%和72.67%,其中国家目录配备品种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上海市增补目录配备品种三级医院多于二级医院和社区,二级医院和社区基本持平(表2)。

2.1.3 基本药物采购情况。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社区采购基本药物的金额比例大幅上升。2010年社区采购基本药物金额占药品采购总金额的比例为29.76%,2011年社区采购基本药物金额占药品采购总金额的比例达到93.36%,其中,用于国家目录的比例为25.43%,用于上海市增补目录的比例为67.92%。在二三级医院,采购基本药物的金额占药品采购总金额的比例也大幅上升。2011年各级医疗机构用于采购上海市增补目录药物的金额均多于采购国家目录药物的金额(表3)。

2.1.4 基本药物供应情况。

基本药物的平均交付时间在2009和2010年期间没有变化,到2011年增加了3.44小时。在社区,基本药物品种短缺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2011年2月—2012年1月缺货时间总和达到41.56天(表4)。

2.2基本药物处方分析

对社区的处方分析显示:2011年每月平均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82种,较2010年同期的1.89种有所下降;2011年基本药物处方率、基本药物使用百分率及完全基本药物的处方率均较2010年大幅上升,基本药物处方率2010年和2011年平均分别为49.27%、97.62%;基本药物使用百分比2010年和2011年平均值分别为34.61%和95.13%;完全基本药物处方率分别为16.3%和91.75%(表5)。

2.3 合理用药情况

社区2011年抗生素使用百分比、二联抗生素使用百分比及注射剂使用百分比总体较2010年同期有所下降,2011年抗生素使用百分比平均值为9.31%,较2010年下降了28.71%;2011年二联抗生素使用百分比为0.72%,较2010年下降了27.27%;2011年注射剂使用百分比为7.67%,较2010年下降39.98%(表6)。两年的数据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抗生素使用百分率和注射剂使用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这两项指标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下降明显。

2.4 处方费用分析

社区2011年每个月的平均处方费用均低于2010年同期,下降幅度最多的月份较同期下降了16.55%,2011年平均处方费用为85.50元,较2010年下降了9.62%(表6)。2011年和2010年同期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社区平均处方费用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下降明显。

3 讨论

3.1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取得的成效

上海市基本药物和药品零差率制度正式实施一年多以来,各项政策在社区推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基本药物配备方面:各级医疗机构均能按照政策规范和居民需求配备一定比例的国家目录药品和上海市目录基本药品,2011年二级医院配备率达60.31%,三级医院配备率达72.67%,同时配备的品种和品规逐渐趋于稳定,为基本药物制度在二三级医院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显示,从2009年开始,社区配备的药品品种和品规的数量逐年减少。与此相反,二级医院的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增加。数据从侧面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自身功能定位逐步清晰。在基本药物采购方面:上海市统一进行基本药品招标,各级医疗机构均能通过全市统一的药品采购平台对中标的基本药品进行采购,药品生产厂商会指定专门的医药公司将药品直接配送到各医疗机构。由于2011年上海市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出台,各级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采购金额比例均大大上升。在基本药物使用方面平均处方用药品种数减少,基本药物使用率升高。WHO规定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使用标准是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6~2.8种[1]。本研究显示:2010年单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平均为1.89种,2011年平均为1.82种,均在WHO标准范围内,且低于国内深圳市福田区[2](2.6种)和郴州市[3](2.5种)水平。2011年基本药物处方率、基本药物使用百分比及完全基本药物的处方率均较2010年大幅上升。基本药物使用百分比2010年和2011年平均值分别为34.61%和95.13%,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应为86.00%~88.00%[4]。可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前基本药物使用率与WHO标准相差甚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该使用率超过了WHO标准,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社区平均处方费用呈现显著性下降。在抗生素合理使用方面: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降低。本研究显示,2010年和2011年抗生素使用百分率分别为13.06%和9.31%,WHO制定的标准为20.00%~26.80%[4],该区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均低于标准范围,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后较之前又下降了28.71%,且2011年抗生素使用百分比和二联抗生素使用百分比分别为9.31%和0.72%,远低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全国水平42.10%和8.90%[5],抗生素使用百分比也远低于深圳市福田区社康中心和郴州市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水平[2]57.00%和45.80%[3]。

%

%

注:2011年和2010年同期比较,经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02<0.05。

3.2 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推进亟需解决的问题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呈现良好趋势,但在继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3.2.1 基本药物存在交付延误和短缺断货现象。

调查显示,基本药物的平均交付时间延长,2011年较前两年增加了3.44小时。在社区,中标基本药物短缺品种数逐年增加,甚至出现了较长时间缺货的情况。其原因是因为部分价格较低廉的基本药物利润空间小,生产企业对这类药物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有的企业虽然在政府招标过程中中标而获得了生产许可,但只是少量生产或根本不生产,其结果是价格低廉的常用药悄然消失,如一些急救药。访谈中发现,因药品生产厂家随意更换配送药品的医药公司而造成的送货延误情况时有发生,对此应给予进一步的重视。

3.2.2 尽管平均处方费用下降,但相对全国水平仍偏高。

本研究中,社区2011年月平均处方费用均低于2010年同期,下降幅度最高达16.55%,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负担。2011年处方费用为85.50元,尽管同期下降了9.62%,但仍然明显高于深圳市的44.30元[2]、郴州市的31.80元[3]和刘利群等人对国内重点联系城市测算的平均值(54.44元)水平。可能与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7],中标的药品价格不同及几个城市居民的用药需求不同[8]有关。

3.2.3 注射剂使用已达合理标准,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WHO对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合理利用制定的标准为13.40%~24.10%[1]。本研究中,2010年和2011年注射剂使用百分比分别为12.78%和7.67%,均低于标准范围,且远低于深圳市福田区社康中心的27.00%[2]和郴州市的30.60%[3],但与发达国家注射剂使用率[6](4.00%以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4 政策建议

4.1 完善基本药物生产配送体系,保证急救药品供给

医疗机构离不开药品,尤其需要保证急救药品的供应。调查显示,由于利润空间小,很多急救药品已经出现了长时间短缺的情况。政府可适度给予药品生产企业对于急救药品生产的补贴,不断完善急救药品储备库。同时,大幅增长的基本药物配送量对医药公司的可负担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且当前对于配送基本药物的医药公司选择权已下放给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可以随时更换医药公司,这更削弱了政府对于基本药物配送的监管力度。建议政府加大对医药公司的监管力度,要求医药公司在保证人员队伍稳定的基础上,提升业务能力,并建立后备物流配送体系,应对突发情况。

4.2 组织专家力量,合理评估基本药品中标价格范围

基本药品的中标价格除了对居民就医负担产生直接影响外,同时也决定着药品生产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过低的基本药品中标价,可能会迫使药企改变药品的包装、规格,甚至降低质量来确保成本,这将严重地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政府在招标过程中,应对各投标药企的报价进行科学评估,尤其对过低的投标价格要更加慎重,避免一些信誉好、质量优的外资药企和合资药企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而主动退出投标角逐。

4.3 严格制度标准,进一步安全合理使用注射剂

全球的药品近3万种,注射剂占1/3,我国的注射剂使用率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6],我国的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如药品配伍不当、不安全注射、没有明确适应征、注射剂用于口服和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等。过度和滥用注射剂不仅增加了患者费用,而且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如过敏、栓塞、静脉炎和局部感染等。因此,在较好地控制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同时,还应继续加强注射剂合理使用的要求和督导。

参考文献

[1]李洋,颜红.处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J].中国医院统计,2005,12(1):79.

[2]王跃平,刘敬文,陈建,等.深圳市福田区社康中心基本药物的配备及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2188.

[3]张智峰.郴州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调查研究[D].衡阳:南华大学,2011.

[4]WHO,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Selected drug use indicators[R].Geneva:WHO Publications,1993:12-24.

[5]单楠,傅鸿鹏.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生素使用的影响[J].卫生软科学,2011,5(11):782-785.

[6]毛璐,刘芳,翟所迪.注射剂安全合理应用进展[J].医院管理论坛,2003,20(3):48-50.

[7]刘利群.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篇4:乌海市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介绍

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1879年4月26日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宣布建立澳大利亚第一个国家公园——皇家国家公园,这也是当时世界上继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之后的第二个国家公园。至20世纪30年代初,澳大利亚国家公园已发展到大约50个。然而,从自然保护的角度来看,国家公园只是各类保护区的一种形式,在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历史还可以上溯到1863年。这一年托斯马尼亚州政府颁布了“荒地法”,随后又颁布“皇家土地法”,对无人经营的土地实行保护。据此,至1899年,塔斯马尼亚共建立了6个风景保护区、3个岩洞保护区、2个瀑布保护区和1个蕨类保护区。同时,维多利亚州和西澳洲分别于1866年和1872年建立的“公园”也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前者于1982年扩建为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后者称为现代著名的都市公园“国王公园”——西澳洲首府佩斯城内一大自然景观和娱乐地。

根据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局(ANCA)1997年公布的资料,当时全澳有5 793个各种类型的陆地与海洋保护区,面积达98.66万平方千米。另外,世界自然保护检测中心1996年公布的数字显示,澳大利亚符合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制定的保护区类型标准,面积在1 000公顷以上的保护区共有892个,面积为93.55万平方千米。

由于整个澳大利亚地区包括大面积特殊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科研价值的森林和自然景观,以及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种群,具有特殊气候、地质地貌和较高生态价值的动植物栖息地以及各种具有不同生态功能和观赏游览价值的湿地系统、荒漠半荒漠生态系统和大面积的海岸地貌系统,使得这里的自然保护区包括IUCN规定的共六种保护区类型。除了齐全的类型之外,其名称也十分丰富。这主要是由于这里实行联邦制,各州都有立法权,大多数保护区由各州自行管理(如图1)。

因此,不同地区保护区即使同名,在管理上也会有所差别。但是,所有名称都由州政府制定的法律条文作出规定,并有明确的定义。例如,昆士兰州自然保护法规定该州保护区划分为11个类别,即国家公园、科学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公园、资源保护区、自然庇护地、协调资源管护区、荒野区、世界遗产管理区以及国际协定区。除了国家公园实施全面保护外,其它如协调资源管护区可包括一系列土地利用方式以取得特定的保护目的;维多利亚州根据国家公园法规定保护区名称为国家公园、荒野公园、州立公园、海岸公园、海洋保护区、自然特色保护区等。1994年,州、领地的公园管理部门和国家的环境遗产部一致同意采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保护区的定义,并采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以管理目的对保护区加以分类的分类体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区管理分类的概念在澳大利亚州、领地法律和政策框架中慢慢变得清晰,并开始在相关领域得到执行,同时与公园管理计划合成一体。

澳大利亚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科普功能

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分为完全保护区和可供游人参观游览区。在520多个国家公园中,约有40%的国家公园可供参观、旅游。这些向游人开放的国家公园大多是生态作用一般而具有旅游、疗养、休闲、娱乐、教育功能的海滨风景地区及半干旱草原风景区,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可在这些地区适度开发旅游,通过一些生态旅游活动一方面为民众提供旅游休闲场所,另一方面起到宣传林业政策,普及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知识的作用。每年在一些半开放的国家公园中生态旅游活动都开展得十分兴盛,这些活动包括森林旅游、探险、野外生存、观鸟等。国家公园对所有人都开放,但严禁破坏公园内的动植物资源,严禁污染水源、破坏环境,违者将受到严厉的惩处。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得很好,保护森林、保护自然的观念深入人心。国内有众多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研究与保护机构,有大批的专门人员从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研究与管理工作,为国家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员保证和技术支持。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宣传教育。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年要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教育中心活动1~2个星期,教育中心通过电影、电视、幻灯、标本、模型、挂图、讲课及现场参观、野营等形式,对他们进行大自然保护方面的教育。在社会上的宣传也很广泛,几乎到处都有保护大自然和动植物的宣传画和印刷精致的宣传资料。现在澳大利亚上下对自然环境保护有一致的看法,即现代化的国家不能没有现代化的环境。在这种以保护国土、爱护自然环境的社会文明建设下,处处都整洁干净。

案例:澳大利亚库灵盖切斯国家公园

环境教育功能分析

库灵盖切斯国家公园建立于1894年,是澳大利亚第二古老的国家公园,位于澳洲的新南威尔斯省雪梨附近,总面积为15 000公顷。尽管面积不大,但是整个园区内从露营区到野餐区、游艇区、骑马区,各类分区、各种户外活动都有,园区有一个名为库灵盖发现中心的自然体验中心,这里可以跟澳洲野生动植物近距离接触,并且可以体验到各种类型的解说设施。体验中心从步道设施到解说牌示都很简单,看不到大规模的人工痕迹,充分体现了其自然特征。解说牌的内容则以生物观点为考量,加上拟人化的解说口吻,让游客觉得好像是生物本身与人对话一样。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澳洲在环境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从细节角度体现着其对于游客环境意识的传递。景区内有七个定点的观察站,每个观察站都有特殊的主题,反映了环境科学知识宣传的不同角度。

第一站鸟类喂食区。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喂食台,旁边有一个大型鸟类图鉴。游客在亲近鸟类的同时可以根据当时的状况对照大型图鉴来了解鸟的名字及相关信息。同时还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生物出现是随机的”。第二站池塘区。在这里主要是让游客了解池塘生态,和水鸟、水鸭近距离接触。通过解说员的讲解更全面科学地了解这种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第三站草原区。这里是专门设置用来观赏袋鼠的,一个有趣的解说牌上面写着“不要踩在灰袋鼠的晚餐上”。因为灰袋鼠是到草原区吃地上的食物,所以园区拟人化地设计了这个解说牌,除了传达袋鼠会在这里出现的信息,还间接介绍了其食性,提醒人们爱护袋鼠。第四站观景台。第五站森林区。不仅通过自然体验原始森林的方式让游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这里还保留了森林火灾的遗址,通过眼见为实的方式向公众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让游客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第六站沼泽区。这个半人工化的沼泽湿地是鸭科的栖息地,向游人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第七站鹋鸟展示区,这是澳洲独有的世界第二大且不会飞行的鸟类。公园通过向游人展示各种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让游客感受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从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激发游客保护自然的愿望。

澳大利亚的环境科学教育宣传真正做到了于细微处深入人心,通过一些细节精神的传达来不断反映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公园进行的各种环境保护活动获得了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及各地的动植物保护组织的大力支持。而政府和组织的财政支持也构成了国家公园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国家公园不搞盈利性创收,其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好公园内的动植物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展科研工作,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实施联邦政府制定的各项保护开发计划,所需经费都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专款提供。开展生态旅游所得的资金并非用于工作人员的报酬,而是等同于国家拨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公园不参与管理。

由于实施良好的管理体制,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与民间组织及志愿者的共同参与下,澳大利亚的环境教育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宣传。加上澳大利亚学校开展的环境教育课程的配合,使得这里形成了良好的环境科学教育宣传的氛围。

篇5:乌海市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介绍

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情况介绍

[实训基地一] 上海市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基地以何晓文和张大同两位老师为领衔主持人。何晓文,华师大二附中特级校长 张大同,华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 2.培养目标

通过“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中学理科德育、理科德育骨干培训等机制研究,积极建构实训基地科学运作方式,深入探索中学理科育德方式、能力、评估内涵与实效、显效、长效的理科德育骨干培养模式,培养对理科德育具有指导、研究、提升能力的中学理科德育指导教师,打造具有二附中特点的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品牌。

3.招生人数和培养对象 招生人数:

第一期 2006年7月----2007年12月 15人 第二期 2008年1月----2009年7月 15人 培养对象:优秀高中理科教师 4.具体研究项目 开展“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建构、中学理科德育的育德方式、理科德育骨干培养模式、二附中理科德育实训品牌等方面研究

5.基地运作方式

通过系统化、科学化、方案化与践行化实施理科德育指导教师的实训。6.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浦东新区张江晨晖路555号 联系人:吴群

联系电话:50804228 *** 电子邮箱:hsefz@hsefz.com

[实训基地二] 上海市班主任工作研究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基地以黄静华和陈镇虎两位德育名师为领衔主持人。

黄静华,德育特级教师。黄浦区班主任工作研究室导师,尚文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镇虎,德育特级教师。普陀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导师,现任普陀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主任。曾荣获“上海市十佳模范班主任”称号。

2.培养目标 使受培对象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上有明显提高、建班育人有显著实效、带班风格有鲜明特点、研究成果上有所建树、专业职称有晋升,成为具有辐射、示范作用和社会声誉的市区县“班主任名师”。

3.招生人数和培训对象 招生人数:

第一期: 2006年7月----2007年12月 15人 第二期:2008年1月----2009年7月 15人 培养对象:中小学(含中等职校)班主任骨干。4.具体研究项目

以课题《现代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探索》为引领,开展以贯彻两个“纲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班主任工作规程研制”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校本培训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孵化机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5.基地运作方式

坚持以班主任自主发展为本,以实施“两纲”、建班育人为重点,以创建现代优秀班集体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习力、研究力和反思力为支撑,以研究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以课程化、项目制、基地群和研培一体为途径,以“专家指导——问题探究——案例分析——课题研究——观摩交流——外出考察”为模式,开展专题学习、问题研讨、技能操作、科研实践等四大模块的活动。

6.联系方式 基地地址:普陀区教育学院。地址:岚皋路75号。邮编:200063 联系人:陈镇虎 联系电话:52048133 电子邮箱:pujiaodeyu@sina.com

[实训基地三] 上海市德育管理与少先队工作研究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洪雨露,向阳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上海少先队工作名师。

2.培养目标

培养上海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以及小学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使其教育思想、事业心责任感、教育技能技巧,理论研究能力等在培训期间有显著提高。为上海市普教系统培养一批有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德育骨干教师与分管德育的学校领导。

3.招生人数与培养对象:

培养对象:上海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及小学分管德育工作领导 招生人数: 每期10名,为期一年,现暂定三期。4.具体研究项目

向阳小学洪雨露德育实训基地将以工作实践能力的养成为抓手,以《少年儿童玩的研究》这一课题为支撑,着重培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与德育领导系统性设计和指导主题教育,规范少先队基础建设工作,以及协调与学校各个部门乃至社会各个层面的关系等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与德育领导必备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培训内容,附以对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与养成,力求使参加培训的学校少先队辅导员与德育领导在培训后,无论是在教育思想、事业心责任感、教育技能技巧,还是在理论研究能力上都有显著提高。

5.基地运作方式

向阳小学洪雨露德育实训基地将从教育思想,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教育必需掌握的技能技巧及教育科研课题的实践研究等方面,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训练与指导。基地拥有强大的专家导师团,团市委、市少工委、市少先队工作学会及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社科院青少所等专家将予以经常性引领、关心,指导。

6.联系方式

基地地址:徐汇区向阳小学,襄阳南路388弄15号,邮编200031 联 系 人:徐晶

联系电话:64377905*213 *** 电子邮箱:sleeper_1995@hotmail.com

[实训基地四] 上海市德育课程研究开发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张人利,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区县教师进修学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特级校长。华东师大和上海师大的兼职教师。2004年,被《上海教育》评为人物;2005年被《新闻午报》、上海市德育研究协会评为上海关心未成年人成长人物。

2.培养目标

使参与培训的校长们能够有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和操作途径,教师能够校本化地实施基础型德育课程,开发实施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显性、隐性课程,使校长与教师共同成为德育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的积极实践者和探索者。

3.招生人数和培养对象 招生人数:15名左右

培养对象:2006年,首批招收初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2007年,同时招收教师。

4.具体研究项目

学校德育课程的研究与改革实施。(包括基础型德育课程、拓展型、研究型德育课程、学科德育等)

5.基地运作方式

张人利院长领衔组织专门的专家小组和配套工作人员对学员进行集体和个别化的指导,形成学员与专家群体的对话,途径包括:学习、研讨、观摩、反思、行为跟进。

6.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胶州路727号,邮编:200040 联系人:朱胤

联系电话:62300221、*** 电子邮箱:ziziyin@sina.com

[实训基地五] 上海市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方仁工,上海市市北中学名誉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曾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基地导师:沈黎明,生物特级教师,特级校长;齐珊云,音乐特级教师,校合唱队指挥;潘为国,地理特级教师;吴尚武,化学特级教师。

2.培养目标

通过学科德育研究,培养多种专业的市级德育骨干教师,为产生一批市级、全国级学科德育名师夯实基础。

3.招生对象

第一期:中学语文教师3-8名,中学生物教师2-5名,中学音乐教师2-3名,中学地理教师1-2名,中学化学教师1-2名。第二期另定。

4.具体研究项目

开展相关学科加强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相关学科德育与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关系、加强学科德育的工作中如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等方面的研究。5.基地运作方式

培训以实训为主,通过调查、研究、考察,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

6.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永兴路365号市北中学 联系人:颜淑萍

联系电话:56633988-323 电子邮箱:ysp365@citiz.net

[实训基地六]上海市思想政治课研究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周增为,教育硕士,特级教师。现任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中学政治课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曾担任二期课改《社会》教材副主编,中宣部《时事》杂志特邀编审。

2.培养目标

在二期课改背景下,深入研究与探索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打造一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与厚实的专业素养,有较强的课程理解力、执行力与开发力,在全市乃至在全国有影响力与有知名度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思想政治课程领衔教师。

3.招生人数和培养对象

招生人数:第一期2006年7月—2007年12月 15人

第二期2007年12月—2009年6月 15人 培养对象:全市高中骨干政治教师 4.具体研究项目

开展关于中学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的相关研究。

5.基地运作方式

采取研究—培训—教学实践相结合;采取导师组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强化个别指导。

6.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浦东大道1600号教研部大楼305室 联系人:周寰

联系电话:*** 58218941 电子邮箱:pdxl0901@yahoo.com.cn zzkjd@126.com

[实训基地七]上海市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张蔚芹,上海华锐小学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曾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等称号。

2.培养目标

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实践探索,建设一支区县乃至全市、全国优秀德育骨干队伍。

3.招生人数和培养对象 招生人数:第一期2006年7月——2007年12月 15人

第二期2008年1月——2009年7月 15人

培养对象:各区县中小学有3年以上德育干部经历的优秀德育教导(含优秀的团队干部)和有5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的骨干班主任。

4.具体研究项目

开展新时期围绕“两纲”教育的学校德育管理、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5.基地运作方式

坚持研训实践为一体的方法,重在见习实践,开展实训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基地见习、挂职培训、参观考察、展示交流等活动形式,运用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方法进行实训。

6.联系方式

基地地址:青浦区 盈中小区 上海华锐小学(邮编201700)联系人:张老师、朱老师 联系电话:69220520、69220965 电子邮箱:shhrxx@163.com

[实训基地八]上海市“生命科学”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徐向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交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邓子新为首的导师团。

2.培养目标 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现代生命科学学识基础和专业能力,拥有新颖的师德观念、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3.招生人数和培养对象

招生人数:第一期2006年7月—2007年12月 15人

第二期2007年12月—2009年7月

15人

培养对象:高中《生命科学》中青年骨干教师。4.具体研究项目

项目一:现代生命科学前沿和中学《生命科学》课程; 项目二:中学《生命科学》学科德育研究; 5.基地运作方式

培训以研究为主,辅之以专家讲座、公开课教学、专题讨论等方法。

6.联系方式

基地地址:殷高路42号(邮编200439)联系人:沈时炼

联系电话:65915140,*** 传真:65912370 电子邮件:shenshilian@jdfz.sh.cn

[实训基地九]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赵其坤,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局副局长、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常务副院长。世界艺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人事部艺术家学部委员会委员。

2.培养目标

通过全方位的艺术文化熏陶,培养教师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坚实的文化底蕴,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对教师职业科学的理解、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以科学施教、艺术施教,探求教育的真善美。以此提升教师的艺术人文素养,将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融入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艺术人文素养的提升,让德育滋润学生心灵,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美的同时,得到道德的提升。

3.招生人数和培养对象 招生人数:

中小学校长、书记、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共30人(三年)培养对象:

(1)45岁以下的骨干校长(书记)、中层干部(校级后备干部)、骨干教师(学科教学优秀、优秀的班主任)。

(2)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有发展潜力,在教育管理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4)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的教育管理或教育教学工作。(5)在艺术方面有所特长或有兴趣、爱好。4.具体研究项目

开展教师人文素养提升与育德能力研究;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学能力研究。

5.基地运作方式

“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研究”德育实训基地聘请艺术人文专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导师,他们承担实训基地的教学、研究和带教任务。

“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研究”德育实训基地以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必修科目、选修科目、实践研究为培训内容;以专题讲座、主题活动、案例分析与考察访学、研究与实践、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性化学习为培训方法;学员将通过三年的学习,在提升自身艺术人文素养同时,形成“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

6.联系方式

基地地址:自忠路455号 邮编 200020 联系人:冯秋萌

联系电话:63869163-8034 63879323 电子邮箱:fengqiumeng@jyxy.lwedu.sh.cn

[实训基地十]上海市历史学科德育与资源开发研究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叶永广,上海市海南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虹口区叶永广工作室主持人。曾评为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03《上海教育》十大教育人物,虹口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

2.培养目标

以课题研究与软件开发为培训载体,在导师引领下,引导学员关注课改中的实际问题,探索新时期历史学科德育的规律,开发德育新资源,创新德育新载体。通过教育科研、教学实践和项目开发,提升学员的专业化水平,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培养热爱事业、师德高尚、富有德育创新意识和资源开发能力的在上海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历史教育名师。

3.招生人数和培养对象

第一期 2006年7月—2007年12月 15人 第二期 2007年12月—2009年7月 15人 培养对象:中学历史教师 4.具体研究项目

新时期历史学科德育有效途径与方法的实践研究及二期课改和“两纲”推进背景下的影视资源开发研究等。

5.基地运作方式

围绕“影视资源网络化、影视教育课程化、影视功能多元化、影视研究系列化”的“四化”行动目标,依托基地独有的影视资源优势和研究力量,以“历史教学影视信息网”的建设作为培训的实践平台,发挥向全市及全国的辐射作用。同时将配合“两个纲要”的实施,进一步整合影视资源,拓展德育功能。

6.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上海市海南中学,虹口区塘沽路484号(靠四川北路海宁

路)502室 邮编200080。

联系人:叶永广

篇6:乌海市基本情况和投资环境介绍

一、中外合资方式投资快速增长,比重提高

上半年,本市签订中外合资项目41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合同金额31.91亿美元,增长83.2%,中外合资合同金额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21.9%,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外商独资合同项目1749个,增长14.5%;签订独资合同金额106.25亿美元,增长14.8%,外商独资合同金额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72.9%。

二、第三产业投资合同额占九成上半年,本市第三产业签订合同项目2113个,比去年同期增长19%;吸收合同外资金额131.92亿美元,增长31.3%,第三产业合同金额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90.5%,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占绝对主导地位。第二产业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7个,下降27.8%;吸收合同外资金额8.06亿美元,下降41.1%,合同金额只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5.5%。

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成来沪投资主体

上半年,与本市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的国家(地区)共70个,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成为来沪投资主体。其中,与中国香港签订来沪直接投资合同金额达88.79亿美元,占全市合同金额的60.9%,居签约国家(地区)首位;新加坡合同金额13.92亿美元,占9.5%,居第二位;日本合同金额3.72亿美元,占2.6%,居第五位;以上三个国家(地区)合同金额为106.43亿美元,占全市合同总额的73%。另外,与英属维尔京和美国签订来沪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分别为6.42亿美元和4.65亿美元,各占全市合同总额的4.4%和3.2%,分居来沪投资国家(地区)的第三和第四位。

四、第三产业实到外资增速明显加快

上半年,本市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91.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实现两位数增长。分产业看,第三产业实到金额80.96亿美元,占全市实到金额的88%,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2.1个百分点;增长28.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5.1个百分点,同时高出全市实到外资增幅17.7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服务业实到金额6.46亿美元,增长23.1%。第二产业实到金额10.99亿美元,下降45.1%。

五、总部经济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

上一篇:运动会加油稿六十字下一篇:2009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骨干班主任培训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