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语言要美

2024-04-25

中考作文语言要美(通用5篇)

篇1:中考作文语言要美

体育教师的语言也要美

体育教师的语言也要美

作者/周广阔

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仅仅做到形体美、动作美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到语言美。因为教师传授知识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没有规范的语言,就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做到语言美,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自己。

一、语言要纯洁

语言的纯洁与否,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精神文明程度的高低。语言纯洁,措辞得体,能给人以愉悦、高雅的感受,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思想道德的水平。作为一个体育教师,要做到语言美,就必须纯洁自己的语言,也就是说,教师所用的语言必须健康、和蔼,像和风细雨,像甘泉雨露,使学生入耳入心。首先,在语言表达的内容上要健康,其使用的语言要与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相符,对学生要多使用激励、引导、关心的语言,即使学生有不对的地方,也不能挖苦、讽刺、嘲笑。其次,在语言的使用上要符合文明礼貌的要求。一种思想,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其效果就大不一样,广泛地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可提高学校的精神文明程度和师生的道德风貌。教师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使学生听其言、信其道,把老师作为自己的知心人。如在和同学见面时用“同学们好”,当同学正确回答问题后用“非常好”,当同学对问题答得不对时用“我对这个问题讲得还不够细,我们一块再分析一下”,老师自己有了错误,要向同学说“实在对不起同学们”,对脏话、粗话、土话以及没有必要用的外来语,教师一定要不用。三是语言要规范,使用的语言要大众化,要与时代相符合,符合语法要求,使学生能够听得明白,听得清楚。对那些脱离时代的、极少数人能听懂的、昙花一现的用语在学校一定不要用。这样做,可使学生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教育。

二、要有精深的知识

教师要对所教学科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自己所教授的专业内容有着系统的、精深的了解和掌握,具有相当高的教学艺术才能。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课程很生疏,上课前对所讲的内容还表达不准确,上课中就很难做到语言流利、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用语得当。因此,熟练掌握所授专业知识,是做到语言美的前提,教师在这方面要下大工夫、花大气力。

三、要有广博的才能

教师除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之外,还要对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学科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在讲课时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对所教的知识和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和解答。如果一个教师知识面只局限于本学科,对其他领域的东西知之甚少,他的讲课也只能是局限于课本,语言枯燥无味,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显然与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我们的教师要使自己达到一专多能,才能使语言丰富优美。

体育教师的语言,关系到师生关系的和谐,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那种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无关紧要”的说法是极其错误的。

(山东省巨野县龙卣蛘怕バ⊙В

篇2:中考作文语言要美

文采是什么?有人认为, 文采是指词句漂亮、行文华丽。这当然也是文采的一种, 把握得好, 亦会令人意荡神驰。但是考场作文这一特定情势下, 文采更多的是指内涵的一种韵味、一种光泽、一种气派, 它以自然流露为上, 返璞归真为上。因此, 中考作文“语言”要“出彩”, 复习中唯有:立足阅读, 发展语言。

阅读, 是让作文语言“出彩”的根本途径。

阅读, 有利于获得语感。“语感就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 即听和看 (读) 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 即说和写的能力”。有了这种对言语的灵敏的感觉能力, 学生就可以直觉辨识言语的优劣、美丑, 并能得之于心, 应之于手, 不假思索地自由运用, 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熟读各文, 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因此, 在中考复习中开设阅读课 (积累语言, 非阅读技能训练) 是非常有必要的。阅读能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 把现成的语言形式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 切实解决写作教学语言积累的“源”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立足阅读, 使语言情感与文本融合, 是教师对新课程教材教法所应研究和思考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 我一直注意研究怎样将每一课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发挥情感的效应。语言情感是阅读的灵魂, 凝聚着作者生命情致的作品需要读者主体情感的语言投注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因此, 在教学中, 应致力于让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努力把语文学习变成学生的情感需要, 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一方面, 阅读教学中要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情感, 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体察世界, 感受美好人生。另一方面, 要确立以情感沟通与心智互动为核心的教学交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激发思考, 启迪心智, 陶冶性情, 升华人格。

阅读课, 主要体现新课标在课程建设的“大语文”意识, 发挥“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的作用,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复习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保时间

绝大多数的初三语文教师在制定复习计划时, 都将作文列为重中之重,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忽视, 主要是因为作文复习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复习感到无处入手, 久而久之, 作文复习渐渐沦为“沙漠”, 无人问津。因此, 在课时安排中就应每周给阅读课 (作文课) 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而且“雷打不动”, 从而确保时间投入。

二、确保文本

文本源于课外阅读资料, 也可以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体现。

三、形式多样

阅读课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令性阅读, 教师提供阅读材料, 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 这种阅读方式仍以课堂形式体现, 学生在课堂上阅读, 教师参与阅读与指导。另一种方式是建立班级“图书馆”, 由师生捐赠,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阅读, 俗称“博览课”, 教师只提要求 (比如要求学生摘抄语段并作简要评析, 或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等) , 让学生根据喜好挑选文章阅读。

四、方法引路

这里的阅读课目的是发展语言, 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指引学生的阅读方向, 点拨语言特色, 做到有的放矢。一能增强学习语言的针对性, 二能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从而感悟到语言的“韵味、光泽、气派”。因此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从以下方向把握、品味语言。

1. 引导学生从朴素叙述中领略丰厚底蕴。

文章以朴素为贵。老舍曾经说:“文章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作文要进入“发展等级”, 必须从朴素的叙述中体味其丰厚的底蕴, 只有这样的体味才能达到让语言“归真”的境界。

2. 引导学生从行文谋篇中领略情感血液。

如果说文采中有“血液”流动的话, 那么这种“血液”就是情感。文采总是以不同形式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主要来自情感勃发。阅读中就要引导学生把住这一“脉博”。

3. 引导学生从理性思辨中领略人文精神。

新课标规定:“要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 不要假话、空话、套话。”然而充斥议论文中的仍旧是大量的“假话、大话、套话”, 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看到作者选择的价值取向, 洋溢浓郁的人文色彩。

4. 引导学生从平实对白中领略哲理光华。

我们在欣赏国外影视大片时, 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对白非常精彩, 除幽默诙谐之外,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潜台词非常丰富, 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阅读中更要引导学生领略作品平实对白中闪烁的哲理光华。

5. 引导学生从引用的名言警句中领略浓郁的书卷气息。

合理的引用, 往往使行文显示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足见作者名篇谙熟于心, 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阅读中一定要让学生体味其中的“韵味”。

只有学生多阅读, 才能真正学会读书;通过读书理解词语, 品评词语;在读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读书中掌握语言形式。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借助阅读这一形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语言情感, 以实践贯穿学习过程, 即让学生阅读和语言交流, 让学生在感悟、体验、揣摩、深究、品味中提升情感、意志、个性, 净化、生长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 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手段。

摘要:语言历来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即便在通讯联络手段不断丰富、发展、更新的今天, 语言仍被广泛使用着。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语言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 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宣传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是语言的一种体现, 不断创新阅读, 是语言运用发展中的有效途径。

篇3:中考复习——语言运用训练

仿写句子的基本原则:“形神兼备”。“形“即结构, “神”即内容。要求内容的统一性, 结构的一致性, 修辞的相同性。

例如:1. 如果生命是水, 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 , 尊严就是燃烧 ;如果生命是鹰, 尊严就是搏击。

2.幸福是“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 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练习】

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句。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 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我梦想:来到海边的沙滩, 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

(参考答案:我梦想:来到白雪皑皑的高山, 在朝阳的艳丽中, 领略“红装素裹”的分外妖娆。)

2.仿写下面画线的句子, 续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

我国古典诗歌内涵丰富, 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吟咏着脍炙人口的诗句, 谁不为春回大地时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分析:划线的句子, 先引用诗句, 后以反问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仿写时要严格按照此要求来写。)

(参考答案:“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 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飞回自己的故乡)

【方法归纳】

A.认真观察, 分析所给的例句的意思、重要的词语及其相互关系。

B.尽量做到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

C.仿写句与例句在形式上要保持一致, 注意上下语意的连贯, 话题要统一。

D.找准关键词, 并在情境中运用联想与想像, 从相同、相近、相反等角度去思考。

二、缩句

缩句, 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 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 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 只要层层压缩, 就会越来越简单, 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换句话说, :“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分辨句式, 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 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例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 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长途汽车。”

这是一个长句, 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汽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汽车。”

2. 进行词语比较, 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 修饰的部分较多, 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 才能正确地缩句。

例如:“我们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 而“我们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所以缩句的结果是“草地上开满野花。”

3. 如果是否定句缩句, 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例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 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练习】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 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 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 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 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 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 亟待抢救性修复, 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 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方法归纳】

A.满足压缩要求, 要有概括性。

B.找中心句、段。

C.找出主要成分。

D.排除干扰项。

三、扩句

“扩展语句”, 就是把一个结构简单、内容贫乏、表达欠具体、描写欠生动的句子或一种简单的情景, 通过增加一些词句, 使其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使其表达更形象生动、给人的感性认识更强。

1.巧加修饰。

扩展单纯的主谓关系的句子, 可以采用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 (定、状、补) 能起修饰、限制和补充作用, 要使语句扩展开, 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

例1 一个夜晚。

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

一个月白风清落木萧萧的夜晚。

2.展开想像。

扩展语句的时候, 要根据所提供的句子, 适当展开想像, 以保证将情景写得具体生动。 当然在展开想像的时候, 要注意合理、自然、贴切。

例2 夏天和冬天, 各有各的情趣。

夏有夏的草绿花红, 冬有冬的琼枝玉叶。夏天百川灌海, 漫天碧透, 雨后泛舟, 总能让人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冬天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湖面溜冰, 一样使人逸兴神飞, 意趣盎然。

3.巧用修辞。

例3 用比喻的形式扩展“时光一去不复返了”这句话。

时光如白驹过隙, 一去不复返了。 (比喻)

时光是滔滔奔流的江水, 一去不复返了。 (暗喻)

时光似行云, 如流星, 像闪电, 一去不复返了。 (明喻)

【练习】

扩展下列语句, 要求使其生动具体, 字数70字左右。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参考答案:优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轻轻地飘出小白楼的窗户, 穿过蒙蒙细雨, 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 听得如痴如醉。)

【方法归纳】

可以采用“补充附加成分”的方法, 即补充句子的定语、状语、补语。但都要结合题目要求, 根据一定的语境, 发挥联想和想像, 借助修辞和句式的运用, 使语句更具体、形象、生动。

四、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有四种类型:

第一, 语序不当。

第二, 搭配不当。有四种类型:①主干成分搭配不当。②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③关联词搭配不 ④句意前后搭配不平衡。

第三, 成分残缺或累赘。成分残缺主要是主、谓、宾中心语的残缺。

第四, 前后矛盾。有不合逻辑关系的矛盾、成语误用的矛盾等情况。此外还有否定不当、句式杂糅、并举不当等。

第五, 用词重复。

修改病句的一般原则是: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常用方法:

① 删减法。在句子中删除一个字或一个词, 使句意通顺。

② 添加法。在句子中添加一个字或一个词, 使句意通顺。

③ 替换法。按照语言搭配习惯, 用合适的词替换不合搭配习惯的词。

④ 换位法。将句子中的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句子调换位置, 使句意通顺。

⑤ 重组法。将长句中的短语或句子拆开进行重新组合, 使句意通顺。

【例题】

例1 展览馆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很多文物。

(错误修改:把“展出”改为了“陈列”

正确答案:把“两千年前”与“新出土的”对调)

例2 大学生徐本禹远赴贵州山区大石小学支教, 经过他的努力, 该校办学状况有了提高。

(错误修改:删掉“经过”正确答案:把“提高”改为“改善”)

分析支招:同学看到了“经过”一词, 误认为这句话缺少主语, 便去掉介词, 使主语浮出水面, 这是由于做题的不良定势造成的。其实, 这句话并不缺少主语, 而是属于主语“该校办学状况”与“提高”不搭配, “提高”一词经常与“水平、素养、修养、质量”等搭配。“状况”一般与“改善”搭配, 和改善搭配的还有生活, 条件等。

例3、 对于中小学的图书馆, 由于经费太少, 许多必要的书不能买。

(错误修改:删“由于”正确答案:删“对于”或同时删“对于、由于”)

分析支招:这句话出现了两个介词, 有的同学就删错了, 还是属于对句子结构把握得不好, "中小学图书馆"应是这句话的大主语, 是被陈述的对象。

例4 是否多读书, 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错误修改一:去“之一”

错误修改二:删“也”字

正确答案:删“是否”)

分析支招:修改这种病句, 其实很简单, 只要记住“AB-AB式”就可以了, 如果前边列举的是一种 (或两种) 情况, 后面相对应的也应该是一种 (或两种) 情况, 即肯肯式, 否否式, 肯否肯否式。

例5 漠视它, 它就化成青烟, 消失得销声匿迹。

(错误修改:把“漠视”改为“仇视”

正确答案:删 “消失得”或把“销声匿迹”改为“无影无踪”或改为“消失了”)

篇4:中考作文语言要美

第一步:眼前有文

1. 眼前有一类文的标准

对作文的考前复习, 首先要清晰认识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心中有了一类文的标准, 才能反省自己的作文缺陷在哪里。大多数同学平常讲话描述能绘声绘色, 而到了写作文时, 文字却干涩无物。他们并不是缺乏语言表达能力, 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在试卷上展现自己的表达能力, 或者不知道怎样在试卷上表达才能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

作文不是简答题, 我们必须弄清一类文的要求, 逐条对照自己的作文, 剖析出自己的不足, 在下一步的练习中才能有的放矢。中心不明确的, 不妨在动笔之初先想好自己要表达的中心;语言干涩无物的, 可在选材时先想想所选材料有哪些生动的细节可以详细描绘的;语言不生动的, 可以提醒自己在写作时多用些修辞, 或者多用些修饰语, 或者多引用化用些名句等等。不要怕发现自己的缺点, 只有先发现了才能提高, 才能将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 而不至于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2.眼前有一类文的优秀范文

往年的中考高分作文是很好的学习范例。这里说的不是要背这些范文, 然后剪刀加浆糊上考场应付了事;而是说要通过不同选材、不同形式、不同立意角度、不同语言特色的范文的阅读, 分析其能够成为一类文的依据, 将考场作文评分标准具体化, 可执行化。这实际是一个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

通过对这些成功范例的阅读, 分析, 学习, 让学生自己已有的表达能力寻找到合适的展现形式, 从而最终明白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是怎么一回事, 进而提升写作信心, 写出合格作文。

第二步:笔下有文

1.选择参照的对象

在阅读学习了优秀范文后, 不妨选取一些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容易模仿的范文, 重新选取类似的材料进行仿写。

仿写之前要详细分析被仿例文有无仿写价值:一要辨别是否适合自己模仿, 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能否模仿出这样的作文。比如一些大量引用或化用诗文的例文, 一些情思表达太过细腻的例文, 一些哲思意味浓厚的例文, 这些作文读起来很过瘾, 但仿写难度很大, 就不适合仿写。当然教师也可推荐一些易于仿写的例文, 不过要防止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二要分析被仿例文的得分点有哪些, 也即精华在哪里。这是仿写的重点, 也是仿写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在仿写之前不妨把这些得分点逐一列举在草稿纸上, 对照自己将要写的作文做一个初步安排, 仿写时要提醒自己仿出这些精华之处。被仿例文可以是一篇, 也可以杂合几篇, 但要有一个统一的安排, 不可“四不像”, 作文的结构安排最好只模仿一篇范文, 语言技巧、描写角度的选择、局部细节刻画等等可杂合多篇范文的精华。仿写后要注意初步打磨, 整体修饰, 去除机械模仿的痕迹, 最终初步成文。

2. 品评仿写的成败

仿写完成后, 可以对照自己的列表, 看看仿写的作文与被仿的作文有哪些差距。有没有在自己的作文中表现出那些被仿的精华之处, 如果没有, 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状况:是选材问题, 还是自己的知识积累问题, 还是自己固有的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当然也可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创新或超出被仿例文的。通过这些评价与分析, 可以为下一步的修改做好准备, 也为自己再一次仿写积累经验, 为自己独立作文积累真知。

对于仿写较满意的作文, 也可听听老师与同学对作文能力提升的建议, 也可请老师对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以提升写作自信。

3. 改出自己的作文

作文应该是不厌其改的, 尤其是平时练习写作。仿写也不例外, 在一番分析过后, 对仿写的作文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这是一次作文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为进一步的仿写提供成功的经验, 为最后独立写出自己的作文进行经验的积累。

当然, 不到万不得已, 仿写的作文与剪刀加浆糊的作文一样是不应进入考场的, 仿写的目的其实是一种一类文评分标准的模拟实践, 是一种可操作化的尝试, 也是学生将自己已有写作表达能力呈现出来, 获得写作自信的一种尝试。真正要写出较高分数的考场作文还需“心中有文”。

第三步:心中有文

心中有文其实就是整合自己已有的作文能力, 对考场作文作一种预设性准备。

通过仿写, 品评, 修改, 我们要弄清自己擅长什么, 不擅长什么。这样我们在审题、选材、立意、结构的时候, 才会有意识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呈现形式, 在考场上扬长避短, 最大限度地得分。

而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呈现形式, 在考前就要有一种预设性的准备。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对各类作文题目 (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 要有明晰的认识, 弄清它们的性质, 掌握审题、选材、立意的一般规律, 并知道怎样将一个题目较快的处理成为适合自己, 这样才能临阵不乱。至于作文的结构, 考前应准备好自己熟练的几个模式 (事实上一些作家也有自己固定的模式, 如莫言的作品, 所以不必讳言) , 这样考场上才会得心应手。在语言表述上, 应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形式, 或幽默, 或抒情, 或哲思, 当然也可是娓娓道来的平实, 但不管怎样应养成自己的表述习惯, 让自己的语言有一种一贯的感染力, 让自己的作文语言生动起来, 不要变来变去, 什么都不像, 这实际就是考场作文语言的一种预设准备。

对考场作文作另一个预设性准备就是要心中有一类文的评分标准, 动笔行文之初要有一个对照一类文的评分标准的预设性评价, 并在简要的提纲中标记提醒, 以防写着写着不由自主地出现偏差。

篇5:中考作文选材四律

一.走健康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考试说明》都明确规定, 写文章要“感情真挚, 内容健康”, 中考阅卷亦很看重此点。因为文章是让别人看的, 你文章的情绪、感觉是会影响别人的, 如果你的文章充满了抱怨与敌视, 充斥着消极和颓废, 那别人还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样的“营养”呢?有位考生以《这里有信任》为题, 写为博得同学信任, 自己绝不向老师提供抽烟同学的姓名;有的为了哥们义气, 在打饭的窗口大打出手等, 这尽管是真情实感, 但思想内容不健康, 不积极向上, 只顾宣泄个人感情, 这样的材料不能入文。所以, 作为九年读书生活小结的一篇作文, 应该展示出你这几年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最佳成果, 要能够让别人与你一同感受生活的阳光, 也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学习与社会角色和责任联系起来。让人借助你的文章分清是非, 懂得爱憎, 并从中获得进取的力量, 坚定上进的信心。当然, 这并不是说写作文不可以暴露“阴暗面”, “激浊扬清”也是为文者的一种责任, 关键在于文章中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考生对“阴暗面”的态度是明朗的还是暧昧的。如有一篇中考满分作文《给诸葛亮的一封信》就以书信的形式直接和诸葛亮“对话”, 以表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利用时空错位, 亦真亦幻, 叙写以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思过责己, 自贬三级为话头, 主动提出“为先生谋划一二”:一是提醒他将街亭之失的过错全部推给马谡;二是嘱咐他要懂辩证法, 别盯“阴暗面”;三是告诫他学会“虚美、隐恶”……文章借古典材料的“外壳”, 巧妙联系当今社会官僚主义严重、弄虚作假盛行等不良风气, 将历史和现实巧妙交融, 以古讽今, 给人以启迪。

二.熟悉的地方有风景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只有亲身经历, 有所感悟, 甚至被深深感动、深深震撼的事才能写得具体, 写得生动, 写得感人。如果朱自清没有他父亲在车站送行的一段感人至深的亲身经历, 怎会有脍炙人口的佳作《背影》呢, 这是许多作家的经验之谈, 也是一般作者至深的感悟。可我们有些同学在选材上认识有偏颇, 喜欢涉足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 写陌生的人, 记未经历过的事, 由于对人对事知之甚少, 写作时只能生编硬造, 写出来的文章连自己都感到别扭, 不可信, 这种虚假的作品, 是不会得到读者的好评的。其实, 生活中, 凡是撩起你驻足欣赏的一道风景, 给你丝丝感动的一个镜头, 荡漾你心头涟漪的一件小事, 给你感悟与启迪的一只小蚂蚁蜜蜂……你都可以毫不犹豫、大胆地将它繁衍成文, 千万不要嫌厌它的细小、卑微。

有些同学喜欢写“科幻”类的作文, 并非不可, 但是, 选择这类材料应当在相关的领域具有相当的知识积累与专业特长才行, 如果理化、生物知识知之甚少, 又不擅长合理推想, 那么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胡编乱造, 令人生厌。

三.众人拾柴火焰低

一则材料就是一堆“柴禾”。如果谁都想去拾, 去抢, 必然会陷入千篇一律的“沼泽地”。选材相对集中的领域大都是由同学们最容易想到的材料所组成的, 所以, 一般说来, 越是具有典型性的材料, 就越容易成为选材的集中区域。考场作文中能够设法避开, 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四.领异标新二月花

上一篇:登白石岭小学五年级作文下一篇:有关美丽的冬天纯净的冬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