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未知数教案设计

2024-04-23

填未知数教案设计(精选8篇)

篇1:填未知数教案设计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是中未知加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粉笔头、挂图、小棒。

预设流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2、说出6、7、8、9、10各数的组成。

3、猜一猜

师:老师手上一共有10个粉笔头,左手有6个,请你们猜一猜,我的右手有几个粉笔头?(4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自由说。

师:大家都很聪明,能够用学过的知识很快的猜对了我右手上粉笔头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只是来解决新问题,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新课

1、教学铅笔图

教师出示挂图。

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谁能根据你看到的说一说,并且提出一个问题?(指名说)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支笔,还要放几支,题里告诉我们了吗?(没有)我们把没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来表示。已经放的7支笔和还要放的支数合起来是10支,谁能列一贯加法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7+=10)这个加法算式怎么读?(教师教读算式:7加几等于10?)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是中的未知数”(板书课题)

学生4人小组讨论: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派代表汇报。

问: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教学小旗图

教师出示挂图。

问: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请同学们先动手画一画,然后在括号里填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相互检查。

指名回答: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该填几呢?

三、拍手游戏

指定一个数,教师先拍,要求学生出手指的个数跟老师所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第1、2题。

填未知加数教案来自。

篇2:填未知数教案设计

2.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有未知加数的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猜一猜:

演示动画“猪八戒吃香蕉”

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路上,猪八戒去找吃的,他一共找来10根香蕉准备合回去分给师徒们吃,可是,看着香蕉,八戒直流口水,他忍不信一口气吃了好几根,吃完一看,手里还剩下4根香蕉了,八戒想,我刚才吃了几根呢?同学们你能告诉他吃了几根吗?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多数学生会答案出:吃了6根.)

继续演示动画“猪八戒吃香蕉”出现结果.老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可能答出:①4加6等于10.②4和6组成10.③10可以分成4和6.④10减4等于6.)

你们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指导探索:

1.教学钢笔图

出示60页的钢笔图

教师指图提问:

(1)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钢笔)

(2)看一看盒子里一共能放几支?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数盒子里的空格)

(3)盒子里已经放了几支?(7支)

再放几支就能把盒装满了?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就是10支了?

师:盒里放了7支钢笔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板书:7)还要放几支,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板书:+)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把它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未知数在算式中用括号表示.左边写半个圆“(”右边也写半个圆“)”,这就是括号,请你们在桌上用手指写一写.

已经放了的7支和还需要放的几支合起来是10支,所以加法算式应写成: .这个算式读作:7加几等于10.(学生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填未知数.(把课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填写加法算式中()里的数.

没有图怎么想?(想:7和几组成10、10减7等于几„„)7表示什么?括号里的3呢?10呢?

2.教学旗子图.

出示:有6面,再画几面 就是8面 ?请你画出来,再在()里填上数.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读算式.

学生在书上画小旗,找一人到前面来画.

订正:你们都画了几面小旗?为什么画2面?

括号里填几?(学生填后回答)

如果不看图,怎么想6加几等于8?(6和几组成8,6和2组成8,所以括号里填2.)

3.动手操作

让学生先摆3根小棒,想一想再摆几根就是9根了?怎样列式?

板书:

先摆小棒,然后回答.

()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6表示什么?

三、巩固提高.

1.看图填空(教材第60页第一题)

先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填空.

订正:括号里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2.画一画,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口答.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口头回答.

4.争当小能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第61页第1题.前五名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获小能手称号.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填未知加数,怎样填未知加数呢?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板书设计探究活动找座位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模拟电影票(注明几排几号,排数和号数不直接写明,而是由加减法算式化替,如:10-7排 3+2号).

活动过程

1.把教室里的椅子摆好(桌子搬出),模拟成电影院的座位,椅子背后贴上号码.

2.每人发一张模拟电影票.

3.每个学生只有算对加减法,才可以找到自己准确的座位.

篇3:填未知数教案设计

近年来, 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一些设计师为了展现现代精神, 追逐国际趋势的脚步, 盲目地追求“创新”, 只是关注标新立异的形式, 设计仿佛变成为设计而设计的机械活动,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忽视了设计本身的意义。

设计师为开辟设计的创新之路, 一系列的改造设计便应运而生, 大到废旧工厂的改造, 如北京的“798创意园区”的改造设计 (如图1) , 小到室内设计的翻新改造。此外, 21世纪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提出的“再设计” (RE-DESIGN) 也备受关注;“RE-DESIGN”是对现有物品进行再设计, 而不是改良现有的设计。无论是改良设计还是再设计都对设计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并且对现代设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再设计与改良设计

(一) 概念阐述

从无到有是创新, 将“已知”变成“未知”也是一种创新行为。再设计与改良设计作为设计创新的两种手段, 不管从概念上还是具体意义上都很容易令人混淆。要想深入地探究再设计与改良设计在设计创新中所创造的重生美,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二者的具体含义。

1. 再设计

“再设计” (RE-DESIGN) 一词是由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出的。“RE-DESIGN”, 指的是把平常物品的设计再做一下调整。再设计是一种手段, 能让我们修正或更新对设计实质的把握。这种实质隐藏在物所编织的环境中, 因过于熟悉而往往使我们视而不见。简单来说, 再次设计就是让设计的内在追求回归到原点, 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器具的设计, 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 来探索设计的本质。比如说, 我们都对不同款式、风格、颜色和材质的沙发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如果让把沙发当作一个设计对象时, 就会发现除了形、色、材之外, 我们对沙发的认识如此匮乏, 只有回归设计的原点才能了解它的本质。

2000年4月, 名为“RE-DESIGN21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在日本拉开帷幕。日本不同领域的设计大师都参加了此次展览。这次展览的宗旨是通过批判主义的设计来探索设计的本质。其中灯光设计师面出薰的火柴再设计, 真正体现了设计回归原点的宗旨 (图1-1) 。面出薰在阐述他的设计时说:“在这些小枯枝回归泥土前赋予它们一个最终角色——火柴”。小树枝就像一个微分子脱离主体, 重生为一个新的生命体。就像社会中形形色色而又渺小的人一样, 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散落四处看似无用的小树枝, 但我们也要接受并完成生活赋予我们的新的角色。这样的再设计既能带给人们正能量, 又能体现设计本质以及设计中的重生美。

2. 改良设计

改良设计是对原有的产品进行优化、充实和改进的再开发设计。所以改良设计应该以考察、分析与认识现有产品的基础平台为出发原点, 对产品的“缺点”、“优点”进行客观的、全面的分析判断。单就对“改良”来说, 它是指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去掉事物的某些缺点, 改变旧的、建立新的, 使之更符合人们当下的要求, 因此也等同于改造、改善。比如说家用洗车器的设计,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中的大部分家庭都有私家轿车。车辆的增多势必造成洗车行业的应接不暇, 于是,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 节省洗车的开销和时间, 家用洗车器便应运而生。但市场上设计师们设计的洗车器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 原因就是在每一代洗车器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 都会发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给用户提供更人性化的产品, 洗车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良, 已能为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改良设计运用的领域非常广泛, 设计师也把改良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和创新手段运用到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中。例如上海的八号桥改造案例 (图1-2, 1-3) 。如今的八号桥是上海卢湾区的特色创意园区。这里之前是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 在20世纪70年代被改造成了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对它的改良方法主要是保留工业元素, 如厚重砖墙、管道、斑驳的地面等, 同时使用了大量的玻璃门窗、外墙青砖等时尚元素;设计留有众多“租户共享空间”, 如商务中心、员工餐厅、休闲后街、阳光屋顶、小花园等。该项目不仅吸引了众多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的企业入驻, 同时上海八号桥的设计案例也很好地诠释了设计创新中的重生美。

(二) 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再设计与改良设计都是设计创新的手段, 都是对设计对象的一种再次设计。

再设计追求设计回归原点, 从设计本质出发重新认识已知的设计对象, 它的未来可能是无法预见的, 它的这种未知特性是通过再设计来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 重新建立一种认知观念和价值观, 它所带有的感情色彩是批判性的。这在设计领域无外乎是一场头脑风暴, 也不可否认经过再设计的作品确实能颠覆我们以前的认知, 模式设计师们可能更多地把再设计作为一种实验。

改良设计追求的是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做加法或减法, 最终得到更加完善的设计结果。它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而进行的设计活动, 更强调外力的影响, 有别于再设计那种旨在唤起人类认知的初衷。改良设计具有强烈的功能性和需求性, 改良设计就像一次理发, 虽不知最终结果是什么, 但是大概是可以想象到的。改良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手法, 也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出化腐朽为神奇的重生美, 它更像是一种工程实践。

二、再设计与改良设计的价值

(一) 以坂茂的方形卫生纸设计为例看再设计的社会价值

再设计追求把已知陌生化, 在陌生化的设计过程中, 通过具有批判性的设计手法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例如“绿色设计”, 这一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 旨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 充分考虑到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低。如今这一概念早已深入人心, 各种体现绿色设计的设计作品也应运而生, 例如太阳能屋顶, 利用风能发电的汽车, 可拆卸的家具等等, 似乎绿色设计都体现在“大件”上面, 而时刻提醒我们节省资源的日常设计并不多见。

在“再设计——21世纪的日用品设计”展上日本建筑设计师坂茂设计的方形卫生纸就为大众无形中传达了节省的信息 (图2-1) 。有别于传统圆形卷芯, 坂茂从多方面考虑将卷芯设计为方形。首先, 方形相对于圆形可以有更大的存储空间;其次, 圆形纸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惯性我们所取的纸张比实际所用的长度要长, 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虽是极细微的浪费, 但作为日用品它的消耗量也是不容小觑的。将圆形变为方形后, 人们在抽取纸张时无形中会增添一些阻力, 不会像圆形卫生纸那么顺畅, 这个细微的动作就给大众传达了节约的讯号。这样的设计虽小, 但不经意间就提升了我们对环保和节省资源的认识, 虽是设计的“一小步”, 但是这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谓是前进了“一大步”, 无形中就体现了设计的社会价值。

(二) 以杭州法云安缦 (AMAN) 酒店为例看改良设计的经济价值

改良设计的目的是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优化, 更多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供需关系。除了设计基于人的需求和市场趋势外, 改良设计也是一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性设计活动。

坐落于杭州西湖西侧的法云安缦酒店就是改良设计的成功案例之一 (图2-2) 。整个度假酒店对法云村进行了改良。法云村占地14公顷, 毗邻灵隐寺和永福寺, 这里的住宅始建于唐朝, 可追溯至百年以前, 曾为附近茶园村民所住。整个法云安缦的设计概念为“18世纪的中国村落”, 为了完整地呈现出古村落的旧有景观, 这里完全用一种粗放的方式将大部分花草树木保留下来, 饭店也沿用原有的老房子, 保留原本的砖墙瓦顶、土木结构, 还有梁柱窗框 (图2-3, 2-4, 2-5) 。在广大的范围内, 沿着法云村主干道两侧建造了42间不同特色的客房。保留原有的建筑格局和样貌, 并做一些加固和修整, 但却打造出属于安缦集团的独一无二的居住韵味。屋檐上的瓦片和屋顶上的杂草都保持原样, 整个酒店的设计就像使顾客穿越到历史里面, 令人觉得古朴而惬意。

酒店虽然离杭州市区不远, 却拥有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安缦所有的房间都没有电视, 希望给客人一种隐居的感觉。房间内整体的灯光都比较暗, 只在必须用到照明的地方才会使用。在这里, 灯的功能被退回到18世纪中国村落的蜡烛时代。改良后的设计使整个古村落得到重生, 从里到外都透露着低调的奢华, 而这种奢华转化成无形的商品, 为安缦集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也体现了改良设计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三、设计重生过程中的人性化

不管是再设计还是改良设计都是为人的设计。人既是设计的主体也是设计的客体, 设计人性化的出现并不是设计师追逐风格的结果, 而是设计的本质要求使然。再设计和改良设计所追求的设计创新中的重生美, 并不单是追求设计的新颖独特, 是否以人为本做到真正的人性化也是评判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李砚祖认为:“什么是好的设计?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 很难有平衡评判的标准, 但有一点则是不变的, 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 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日本有一个叫做《全能住宅改造王》的设计类节目, 在这个节目中体现了日本建筑设计师在改造设计中的超高水准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以设计师前谷卓嗣为例, 他在节目中接到了木村太太的求助, 木村太太年迈独居, 由于居所外的混凝土墙遮挡了室内的阳光, 再加上居所原来的设计并不合理, 非常不适合独居老人居住。在改造过程中, 设计师不仅利用太阳光的流线使整个屋内充满阳光, 室内摆放的家具也都暗藏滑轮, 便于老人挪动。设计师还注意到木村太太喜欢跳日本传统的呼啦舞, 在阳光充裕的室内增加一面可折叠的镜子, 在她需要时整面墙就是她的练舞镜。在住宅前入口处高低不一的台阶非常不利于老人的安全, 于是他将入口处的台阶全部拆除, 换成较为平缓的台阶, 并在台阶中间用水泥砌成缓坡, 使老人在购物归来时可以轻松地上下台阶。这样如此体贴细心的设计, 不仅使整个居所焕然一新, 并且照顾到了使用者的方方面面, 想其所想, 真正从居住者的角度出发来设计, 是非常值得现代设计师们学习的。

四、结语

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 也是时代的要求。但设计创新不是简单地创造出新的事物, 它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和宗旨, 真正地为设计主体服务的新的设计活动。本文所叙述的再设计和改良设计所带来的设计中的重生美, 同样是基于设计主体的需要、市场的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创新的设计手法。设计重生所引发的对设计本质的思考、对人性化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思考, 都是设计创新所带来的正面意义, 设计师也应该从设计本质出发, 使设计“从已知到未知”, 享受设计创新所带来的重生美。

摘要: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 也是时代的要求。但设计创新不是简单的创造出新的事物, 而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和宗旨, 真正地为设计主体服务的新的设计活动。再设计和改良设计所带来的设计中的重生美, 同样是基于设计主体的需要、市场的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创新的设计手法。设计重生所引发的对设计本质的思考、对人性化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思考, 都是设计创新所带来的正面意义, 设计师也应该从设计本质出发, 使设计从已知到未知, 享受设计创新所带来的重生美。

关键词:再设计,改良设计,设计价值,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革和, 纪江红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9.

[3]刘志峰, 刘光复编著.绿色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4]杭间.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篇4:匹克靠营销与设计改变未知

借助体育营销推广品牌

对于一个运动品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品牌特色融入自己的营销方式。在这一点上,匹克显然做得相当出色。打出“I can play”、“斗志改变未知”口号的匹克运动鞋,将产品所附带的动感、拼搏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深深融入了体育营销当中。

中国的观众熟知达娜·侯赛因还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当时她脚踏一双“二手名牌”跑鞋亮相鸟巢,显得格外惹眼。当时的达娜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双名牌新跑鞋来征战日后的运动生涯,但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本土造的牌子质量不能令她满意,进口的名牌又太贵,让她的愿望一直都不能成真。

时光穿逝到泛阿拉伯运动会田径女子百米决赛场,沉浸在幸福中的达娜·侯赛已经有了一身崭新的装备,不可同日而语了。这3年里,不仅运动装备有了明显的变化,达娜·侯赛乃至整个伊拉克代表队的运动水平也整体上提高了一个层次。这和运动品牌匹克的鼎力支持息息相关。2007年8月,匹克赞助伊拉克国家队出征北京奥运会,成为伊拉克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拉开了和伊拉克代表队合作的序幕,随后,匹克成为伊拉克国家男子足球队顶级赞助商,并不断增加对西亚各个国家的赞助支持力度。2014年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伊拉克男足的表现再次证明了西亚整体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匹克在本次泛阿拉伯运动会全力赞助了伊拉克和黎巴嫩代表队,泛阿拉伯运动会是明年伦敦奥运会的重要选拔赛和练兵赛,匹克选择支持亚洲队伍,不仅在提高全亚洲整体体育运动水平的谋略上寓意深远,而且抢占亚洲市场对于匹克来说也是驾轻就熟,经济实惠。在阿拉伯世界,泛阿拉伯运动会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也正是匹克所看中的大型赛事所带来的品牌宣传效应。

对于在本届田径赛场上大放异彩的达娜·侯赛因而言,此次百米夺冠并不是结束,而是身披匹克装备,征战伦敦奥运的开始。

小细节扭转国货传统印象

缺乏科技感和创新设计能力一直是国内运动品牌发展的两大阻碍。匹克最新上市的巴蒂尔六代战靴,经过5年的积累和实战检验,彻底突破了阻碍,在NBA赛场和全球市场赢得好评。

近日,匹克篮球俱乐部的球友参观了访问匹克北京设计研发中心,亲身体验匹克了最新篮球装备——巴蒂尔六代战靴。在匹克研发设计中心一楼的展示中心,装在鸟笼里的巴蒂尔六代,流畅的线条,颇具新意大胆的设计,还有以前一直欠缺的整体美感,完全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主设计师胡斌和正在忙着不亦乐乎拍照的媒体说:“科学和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是匹克下一步的关键,我们在开发新的制鞋材料,纤维及现代设计上,不遗余力。”

篇5:填未知数教学反思

出示:7+()=10

师:括号里应该填几,怎样得到的答案呢?在小组里交流你们各自的想法。

学生讨论

师:请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

生1:看盒中有三个空格,就可以放3枝圆珠笔,就知道在括号里应该填3。

生2:列减法算式“10-7=3,在括号里填上3。

生3:通过想10的组成“7和3组成10”,在括号里应填上得数3。

生4:7以后再数三个数是10,所以括号里填3。

(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一边协助解释,一边板书,并让其他学生评价。)

师:请你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同学听。

生1:我喜欢第(1)种方法,这样算得快。

生2:我喜欢第(2)种方法,算起来方便……

师:小朋友们学得很好,请你用自己喜欢得方法做题。

……

【反思】

在填这个未知数时,学生思考了多种理解,但最后都能得出相同的答案。他们的算法虽各不相同,但其多样化的算法正反应了新《课标》中提到的“算法多样化”。在新《课标》中提倡并鼓励学生多样化计算,这样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并矫正过去算法的“一统化”。

算法的多样化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他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教学7+()=10时,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中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生2善于从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出发,构造一个算法解决问题,表现出把事物放入系统中去研究的倾向,会利用背景和相关知识。而其他学生则善于从事物本身的特点和内部关系出发构造一个算法解决问题,表现出根据问题的内在关系和特点进行研究的倾向,会分析利用对象自身的特征。这些不同的算法,展现出学生的不同认知个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不同的发展可能性。

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争论。教师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氛宽松活跃。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不同的算法有时也展示了学生思维的不同发展水平。毋容置疑,学生的认知发展在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也常常反映到不同的算法上来,如前例中7+()=10的计算,接着数(生4)这种算法表明学生的思维处在利用数序运算的水平上,还不能把第二个加数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看待,需要把它分拆成3个一,思维的概括性还很差。如果学生只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对进一步的学习将是非常不利的。我们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并不是说要允许学生的思维一直停留在这种较低的发展水平上。相反,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使我们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这类儿童的思维发展。其他学生展示的不同算法,为这类儿童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虽然是做对了,但自己的算法不如其他同学科学,这样比老师教他做更有利于他的发展。

三、可以释放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我没有提前透露自己的观点,只是组织学生们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尽量满足每只举着的小手,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敢于争论,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刻,也正是他们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时刻,这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用学生那颗智慧的火花去点燃其他学生,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四、需进一步注意的问题

篇6:《填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填未知加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这个内容之前,我设计了好几套方案:有观察图、有动手摆学具的,感觉都不理想,这些方法都只能让学生在出现的数比较小时知道未知数是几,有的是数图中的缺少的部分,有的是猜出的结果,这些方法都不能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顺利进行知识的迁移。

在前面学习《用数学》时,我教试着教了“总数”、“一部分”、“另一部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没想到为我今天突破这一难点起了大作用。

我出示例题:7+=10,我让学生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几,大部分学生知道是填3,我想是因为数小,可以“凑”出来。我问,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说是因为10可以分成7和3,所以填3;有的说3和7组成10,所以填3;我给他们从分的肯定。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那个数是总数?那个数是一部分?要求的数是什么?在学生的描述中,我把7+()=10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放在用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图中,学生一看就知道是求一部分,所以用10-7=3来算,。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知道用数的组成来解决未知数是几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因为是求一部分,所以要用减法算的道理。这样不仅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对今后出现的数比较大而不能”凑”、不能摆学具、想组成又麻烦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理解了这个道理,就能顺利进行知识的迁移。

篇7:填未知数教案设计

教科书第5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指挥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  )=10

揭题:这个(  )里为什么没有数?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  )=10

2、“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4、“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四、总结点拨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篇8:填未知数教案设计

(一)进一步认识乘法应用题的结构,能口头给应用题提问题,填条件,把应用题补充完整.

(二)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

(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难点:给乘法应用题正确地提出问题和补充条件.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

1×3=   4×2= 2×5=  3×3=

5×4=  3×5= 2×4=  4×3=

4×4=  3×1= 5×2=  5×5=

2.下面两道题由学生独立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6棵,一共有多少棵?

(2)每盒有5块糖,妈妈买了3盒,一共有多少块?

3.启发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

刚才我们做的应用题都是由几个条件和问题组成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如果应用题缺少问题或缺少一个条件,就不能解答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给应用题“提问题,填条件”再解答出来.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1

庆祝“十一”国庆节,有4个同学做花,每个同学做3朵.________?

这道题能解答吗?缺少了什么?(不能解答,因为缺少了一个问题)

咱们给它提一个问题,但是不能随意提.应该根据题目中的两个条件,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

下面有三个问题供你选择,请你选一个合适的问题,画上线,再计算.

(1)还剩多少朵花?

(2)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3)一共用了多少张纸?

相邻两个同学商量一下,选哪个条件合适?理由是什么?另外两个条件为什么不合适?在全班交流,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只能选第(2)个问题,“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全体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并口答.

3×4=12(朵)

口答:一共做了12朵花.

尝试练习:

每件衣服用2米布,做了5件,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算出来)

由学生读题.这道题缺少什么?(缺少问题)这次它没给咱们几个问题让咱们选择,要求咱们自己提出一个问题.

同学们回忆一下,上面这道题根据什么来选择问题的?(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来选择问题的)

现在根据已知“每件衣服用2米布,做了5件”这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两人互相商量一下,全班交流,统一认识后,教师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一共用了多少米布?”

学生在书上列式解答,并进行订正.

2×5=10(米)

口答:一共用了10米布.

2.出示例13

一班有6个小组,________.一班一共有多少人?(口头填上条件,再算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班情况,进行思考.已知咱们班有6个小组,能求出全班有多少人吗?还必须知道什么?

两人商量一下,学生结合实际很容易会想到还要知道每组几人,那么你打算补充一个什么条件呢?(每组5人, 6人均可)

由学生在书上列式解答.

尝试练习:

培红小学举行图画展览.________,每班出5张画.一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张画?先选一个合适的条件,画上线,再计算.

(1)全校有6个班,(2)一年级有36人,

(3)一年级有4个班,

两人商量一下,要求一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张画,已知每班出5张画,还需要知道哪个条件?

第(1)(2)个条件与问题没有关系,第(3)个条件,“一年级有4个班”又知每班出5张画,就可以求出一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张画?

由学生在书上列式解答.

(三)巩固反馈

1.提问题,填条件练习

(1)小明买了6张图画纸,每张4分钱.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2)一班同学种了5行树,________,一班同学种了多少棵树?( 口头填一个条件,再解答)

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反馈订正.

2.先连线,再写算式

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反馈订正.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上一篇: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下一篇:论磨练作文初二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