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数教案

2024-04-24

未知数教案(精选14篇)

篇1:未知数教案

15、失败是个未知数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运用事例论证的写法,理解其表达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失败不是最终结果的含义。教学重点:

理解事例论证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找到成功之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提问:在课文第一段中提出了什么论点?

(失败是个岔道口,一条通向彻底的失败,一条通向成功。)

二、导入新课。

作者提出了这个论点,他用了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三、学习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独立思考:威灵顿将军的故事给了人们什么启示?

2、讨论: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事例?

(2)威灵顿将军从什么地方得到了启示?(3)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3、组织交流以上问题。(威灵顿将军吃了败仗后,从蜘蛛一次次拉丝结网中受到启发,重整旗鼓,打垮了对手拿破仑。)

4、理解“毫不气馁”“重整旗鼓”“赫赫有名”的意思。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威灵顿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这个道理吗?

(用反问句作结加强了语气,阐述了“失败不是最终结果”这个道理。)

6、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成功者善于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找到成功之路。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思考:这一段激励我们要怎么做?

3、集体讨论交流。

4、把最后一句话,改成另外一种性质的选择,把改句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当我们失败之后。

5、流畅地朗读第三段。

四、讨论:

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

2、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哪一种?

五、总结全文。

失败 → 痛苦 → 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 彻底的失败 失败→()→()→ 成功

六、情感教育。

师: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遭遇过失败吗?你是怎样做的呢?结果怎样?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再遇到失败,你会怎么做呢?

七、结束语: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今后,有的同学会继续读书,有的同学可能就此走入社会。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只要我们努力拼搏,一定能够成功。板书设计:

15、失败是个未知数

吃了败仗,落荒而逃 → 失败 ↓ ↓

又痛苦、又懊丧 → 痛苦

↓ ↓

重整旗鼓 → 吸取教训、奋起拼搏 ↓ ↓

反败为胜 → 成功

篇2:未知数教案

一.教育学生在失败面前要采取正确的态度。二.学习本文亲切、形象的语言。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失败是个未知数”的道理。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亲切、形象的语言。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练习为主,教师提示为辅的方法。教时:1教时 步骤:

一.学生自读课文,并完成下列作业。

1.看课文或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字注音: ①一蹶不振jué ②气馁 ③重整旗鼓 ④怯懦 ⑤心灰意冷 ⑥赫赫有名。

2.这篇文章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失败是个未知数”?

3.为了论证论点,课文选用了什么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4.本文语言十分精彩,有的亲切,有的形象,试分别举些例子出来。三.检查交流作业,明确: 1.略

2.本文的论点即文题:“失败是个未知数”,人们在失败面前有两种态度:一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走向彻底的失败;一是汲取教训,奋起拼博,有可能走向成功。采取哪种态度,就有可能产生哪种结果,因此说“失败是个未知数”。

3.课文选用了19世纪英国将军威灵顿从蜘蛛在风里结网的情景中引发出一个巨大的启示,于是重振旗鼓,终于反败为胜,打垮了对手拿破仑的典型事例,有力地说明了“失败并不是最后的结果”。

再说形象性。总体上把人生比作一条路,便于形象地说明道理。把失败比作“载跟头”,把失败后继续奋斗比作“爬起前行”,把失败的痛苦,比作“下一站”,“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至于叙述典型事例一段,更是具体形象。三.课文总结:

这篇课文道理分析中肯,而且用典型事例来印证道理,事例又讲得十分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服力,很鼓舞人心。我们今后在失败面前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把失败的痛苦化为动力,汲取教训,奋起拼搏,努力走向成功。四.作业:

篇3:设未知数的几种方法

一、直接设未知数

当题中关系能明显表示出所求未知量时, 可以采用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 即题中求什么设什么, 这是列方程 (组) 解应用题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例1.一块矩形场地长比宽多10米, 它们周长是132米, 求这块矩形场地长和宽各多少米?

解:设长为x米, 宽为y米, 依题意, 得解这个方程组, 得

答:矩形场地长为38米, 宽为28米。

二、间接设未知数

当直接设未知数列方程 (组) 或解方程 (组) 感到困难时, 可以采用间接设法, 这种方法特点是先将所设未知数求出来, 然后通过题意再将题中所求未知量求出来。

例2.某船在两码头之间航行, 顺流行驶40分钟还差4千米到达, 逆流航行小时到达, 已知逆流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 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分析:若直接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 则方程不易列出, 不妨设顺流速度为x千米/时依题意可得方程为:

所以船在静水中速度为 (18+12) ÷2=15 (千米/时)

三、少设未知数

例3.甲、乙、丙三个盒子中个装有小球105个, 已知甲、乙两盒小球之比为7:6, 乙、丙两盒小球之比是4:3, 求三个盒中各装有多少个小球?

分析:这里要求三个数, 一一设出来比较麻烦, 依据三个数两两之比为7:6和4:3, 则这三个数之比为14:12:9, 设这三个数分别为14x、12x、9x, 依题意, 得方程:

解得:x=3

答:故甲、乙、丙三个盒中小球分别为42个、36个、27个。

四、多设未知数

例4.一艘轮船在A、B两码头间航行, 顺流用了14小时, 逆流用了20小时, 已知水速为3千米/时, 求A、B两码头之间的距离。

分析:如果设A、B两码头距离为s千米, 方程 (组) 不易列出, 但如果再假设轮船在静水中速度为x千米/时, 则方程很容易列出, 依题意, 得:

故A、B两地距离为280千米。

本题加设未知数x, 就是多设未知数 (也叫参数) 一般多设的未知数在解题过程中消去。

五、整体设未知数

例5.去年在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中, 小明、小华和小刚三位小朋友纷纷给灾区的儿童购买课外读物, 他们两两购书之和分别为25本、30本、35本, 求这三人各购书多少本?

解:设三人共购书之和为x本, 依题意, 得 (x-25) + (x-30) + (x-35) =x

解这个方程, 得x=45

因此, x-25=20 x-30=15 x-35=10

答:三位小朋友分别购书为20本、15本、10本。

六、部分设未知数

例6.某考生准考证号码是一个四位数, 它的千位数为1, 如果把1移到个位数上去, 那么所得的新数比原数5倍少49, 求这个考生准考证的号码。

分析:若设原四位数为x, 则难以列出方程式, 但原四位数的一部分 (后三位数) 是题中不变部分, 将其设为x, 则原数即可表示为1000+x, 而新数为10x+1, 依题意, 得5 (1000+x) = (10x+1) +49

解得x=990 1000+x=1990

故原四位数为1990

篇4:探索未知数

7年等一回

我是个怀旧的人,比起当今的浮华,我更怀念儿时那种淳朴的生活。那时候,一个片刻的瞬间,也许就会留在脑海中一辈子,我对车的眷恋亦是如此,甚至无论事物如何变化,都不会影响它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

其实,上面这段话说的就是第一代宝马 X5。彼时它在我脑海中的画面非常简单,银色的车身,体积庞大,棱角分明,像极了战争片里的军用武装车,行李箱格外的平,好像被熨斗熨过一样。当然,也正是这别具一格的造型,让我铭记于心。时隔七年后,第二代宝马X5出现,相比第一代它圆润和饱满了许多,也不那么气势汹汹,显得更老成了,也更容易让人亲近。也许,这就是成熟的信号。

又一个漫长的7年等待之后,我与第三代宝马X5见面了。当然,对于全新的产品,我势必要由外至内地欣赏一番。全新X5在整体设计更加年轻化,由车头延伸至尾部的线条逐渐上扬,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楔形,恰到好处地造就了整车的动感外形。同时,这些线条将极富张力的侧面划分成前部侧围、车门和后部轮罩区域,而其形成的光影效果则彰显出运动型多功能车的灵动特征。我们测试的是装配了M套件的版本,配上前275/40R20,后315/35R20的大轮圈,使整车看起来更加运动。如果非要让我在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我觉得尾部造型与现款X3过于相似。

内在美

相对从上代演变而来的造型,新X5的内饰就给了我不小的惊喜。新车凭借重叠的水平结构设计,展现出宽大的仪表盘和宽敞的内部空间。大量的高档皮革缝线,相比上代车型更加精进。而正对驾驶座的带有“M”标识的运动方向盘,令我爱不释手。中控台上那块大得惊人的10.25英寸的高清大显示屏,我可以通过中央扶手处的手写iDrive旋扭对其进行操作。

说到这里,第一个未知数“X”出现了,就是这套宝马全新的ConnectedDrive系统,它包括夜视系统配备行人及动物识别功能、变道警告系统、车速极限信息显示、全新BMW 泊车辅助系统配备纵向和横向引导装置、环景显示系统配360度成像功能、驾驶辅助系统具备车道偏离报警装置、增强版驾驶辅助系统配停车&起动功能的主动巡航等。另外,它还可以通过网络与驾乘者的iPhone实现更多功能的互动。

由此可见,宝马这个曾经略带偏执的品牌在不断改变自己,目的就是让人更容易接受。例如车内的一圈氛围灯,有9种不同的风格任选,主色调是代表“M”运动特性的橙、白、蓝三色。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情,调节车内的灯光搭配,这绝对是一个十分人性的设计。

是大象,还是猎豹?

当然,我不只是看客,而是一个短暂的拥有者和驾驶者。驾驶这辆装配4.0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配8挡手自一体变速器,最大功率达300kW,峰值扭矩600Nm的家伙,去挑战各种复杂多变的道路。

低速时,这辆数据看似暴躁的大块头非常温顺。轻踩油门前行,8挡变速器会把发动机安抚得像一头大象在悠闲漫步。此时,驾驶座上的我非常轻松,甚至还用车载蓝牙连上了手机,享受了一下Harman Kardon环绕立体声音响给我带来的听觉盛宴。这个体重接近2.4吨的家伙还有一个让我吃惊的地方,就是行车电脑上显示的实际平均百公里油耗仅为11.7L,比工信部的数字还低,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可见一斑。

没过多久,我们离开市区拐上了京承高速,我想是时候唤醒这头悠闲的“大象”了。还是以往的套路,我切换到“Sport”模式,挂入S挡,关闭音响,我想欣赏一下这台V8发动机的声浪。老实说我特别痴迷大排量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的声音,特别是面对挂着蓝白螺旋桨LOGO的车,对我而言它就是让我勇往直前的冲锋号。我狠狠跺下油门,这辆传说百公里加速5.3秒的家伙瞬间苏醒,8挡变速器瞬间连降三挡。转速表神经质一般迅速飙升到红区,时速表也卯足了劲往上冲,风挡上投影的车速数字,像疯了一样飙升,我都有点不敢直视了。

V8的排气声浪低沉而雄厚,甚至预示着无车可敌的实力。伴随着美妙的声浪,“大象”就如“猎豹”一样飞窜出去。事实上,这样的感受我在许多宝马的性能车上都体会过,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的视野更高,有一览众车小的气势。同时,我不得不佩服宝马对营造驾驶感受营造上的不懈追求,这其中包括了听觉、视觉、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直观。

加高的5系?

绝大多数人都把X5看作是SUV,实际上宝马在最初推出X5的时候,将其定义为SAV(Sports Activity Vehicle),也就是运动休旅车。既有SUV的通过性,也有轿车一样的舒适、操控性。而在SUV浪潮的席卷之下,人们早已忘却了它SAV的定位。其实,这真的无所谓,“白猫黑猫,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无论如何它都是倍受车迷追捧的“好猫”。

新X5的方向虚位很小,就如轿车一般精准。低速时它的转向力度很轻盈,随着车速的提升,方向开始变得更加重手,令驾驶者变得更有信心。每次变道超车,方向盘的指向性都十分精准,完全是“指哪儿打哪儿”的感觉。无论面对复杂的车流,还是郊外崎岖的小路,新X5的表现始终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即使在狭窄的弯道上,我依然能根据敏捷的方向判断出车子的走线,很自然地切到位,干脆漂亮地划过弯中。在连续的弯道厮杀,轮胎几乎不会嘶叫,偶尔某个急弯快到不减速车会出现转向不足,稳定系统就会主动干涉,保障了操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身高1772mm的“大块头”,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挂系统,以及良好的底盘刚性帮助下,车身侧倾并不大,这与我之前的揽胜驾驶感截然不同。在每个弯的动作精准度,甚至让我有种驾驶宝马5系的错觉,这便是新X5更胜一筹的地方。

从容面对竞争

篇5:未知数教案

教科书第5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指挥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  )=10

揭题:这个(  )里为什么没有数?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  )=10

2、“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4、“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四、总结点拨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篇6:未知数教案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  解应用题的书写格式和步骤.

3.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求未知数  (要求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

+40=56       -47=28      +25=42

-24=36       +18=60      -33=12

(2)板演(与口算同步进行)

农场养肉牛94头,养奶牛78头,养的肉牛比奶牛多多少头?

订正板演时强调数量关系(肉牛头数-奶牛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板书课题: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应用题)

1.教学例8

农场养的肉牛比奶牛多16头.肉牛有94头,奶牛有多少头?

(1)用以前方法解答

94-16=78(头)

明确数量关系:肉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奶牛的头数

(2)用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引导学生思考:

①设谁为  ?

题中求奶牛有多少头,应设奶牛有  头.

教师板书:设奶牛有  头.

②组织学生讨论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师板书)使学生明确:

A:奶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肉牛的头数

B:肉牛的头数-奶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

③列式解答(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   A :  +16=94 B:94- =16

=94-16  =94-16

=78   =78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答:奶牛有78头.

(3)比较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与以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①要设所求的未知数为  .

②未知数  和已知数放在一起参加运算.

③解出的未知数  所代表的数不写单位名称.

(4)练习

图书馆借出科技书35本,借出的科技书比借出的故事书少18本.借出故事书多少本?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算式.

(1)某班女生比男生多4人.女生有27人,男生有多少人?

A.27-  =4     B.  +4=27

C.27+4=       D.  -4=27    E.27-4

(2)山坡上栽满了松树和柏树.松树有250棵,比柏树多120棵.柏树有多少棵?

A.     B.     C.

D.     E.     F.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1)小明有连环画38本,小林比小明少13本,小林有多少本?

(2)中央广播电视塔总高405米,比北京国际饭店高出301米,北京国际饭店的高度是多少米?

3.一题多解

(1)工厂运来一批煤,烧了28吨,还剩13吨,这批煤有多少吨?

(2)四季香果园采用科学管理后,去年收的苹果比前年多16吨.去年收苹果84吨,前年收了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与以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工厂运来一批煤,烧了28吨,还剩13吨,这批煤有多少吨?

2.四季香果园采用科学管理后,去年收的苹果比前年多16吨.去年收苹果84吨,前年收了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答.)

篇7:未知数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求未知加数》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教材P57例题,“想想说说”习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反站解决问题的策略。

2.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能力、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对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兴趣愿意互助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透发参与

1. 小猴子聪聪想把书上结的又大又红的桃子装在盒子里送给自己的好朋友。瞧!他已经装好一些了,盒子没有装满。你愿意帮小猴子算一算应该再采几个桃子吗?

2. 师引导学生观察:盒子里已经装了几个桃子,一共要采几个桃子,列出含未知加数的算式:8+()=10

二、自主探索,体验合作

1. 师:刚才很多小朋友一下子说出了应该再采2个桃子,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吗?

2. 学生交流,由小组长负责统计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3.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1)观察,发现有两个空格,就知道再放2个桃子进去就满10个了。

(2)联系前面学习的数的分与合的知识,10可以分成8和2,就知道应该再采2个桃子了。

(3)前面学习的加法非常熟练,一看就知道。

(4)联系减法,知道10减8等于2,就知道还要再采2个桃子。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http://

1. 演示,聪聪来到小河边,河上的五彩桥是由许多块大石头拼成的。现在小桥只剩了半边。只有让两块石头的数字相加等于10才能拼好小桥,快来帮帮聪聪吧!学生看屏幕,聪聪拼好小桥。

2. 小游戏:找朋友。

3. 师:刚才一直是老师出题小朋友来解决,你们想自己出几道这样的题吗?请每个小组合作出两道这样的题。我们来个小组比赛号码?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出题,然后个组交换解答,最后展示各组出的题和答案,全班交流评价。

4. 师:小猴子聪聪过了桥,来到了城堡的门口,特的朋友就在里面。城堡的门上三把大锁。(锁上有求未知加数的算式()+()=9,六把钥匙上各有一些数字)你能帮小猴子选好钥匙吗?

学生同桌交流,作为兴趣题。

四、小结:略

篇8:未知数

[俄]安德烈?查哈尔洛夫 戴堇 译

我们都是凡人而不是神,这一简单的事实已足以使我们能够正视自己。在我们的灵魂之中,既有崇高圣洁的境界,又有卑微庸俗的本能;既会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又会被鄙俗的东西所诱惑。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那么需要、那么渴求爱与奉献的精神和能力。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在死神降临之前是不会完结的。无论它开始的几章是如何的平凡和未来的发展是如何的有限,但其最终的结局都是我们所无法预料的。因为,我们的生活始终处在更迭与变换之中,从生命的初始到其终结的过程中,可能交织着无数的艰辛和劫难,也可能融汇着无数的欢乐和幸福,然而却毫无例外地都潜伏着、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未 知数。

篇9:填未知数教学反思

出示:7+()=10

师:括号里应该填几,怎样得到的答案呢?在小组里交流你们各自的想法。

学生讨论

师:请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

生1:看盒中有三个空格,就可以放3枝圆珠笔,就知道在括号里应该填3。

生2:列减法算式“10-7=3,在括号里填上3。

生3:通过想10的组成“7和3组成10”,在括号里应填上得数3。

生4:7以后再数三个数是10,所以括号里填3。

(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一边协助解释,一边板书,并让其他学生评价。)

师:请你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同学听。

生1:我喜欢第(1)种方法,这样算得快。

生2:我喜欢第(2)种方法,算起来方便……

师:小朋友们学得很好,请你用自己喜欢得方法做题。

……

【反思】

在填这个未知数时,学生思考了多种理解,但最后都能得出相同的答案。他们的算法虽各不相同,但其多样化的算法正反应了新《课标》中提到的“算法多样化”。在新《课标》中提倡并鼓励学生多样化计算,这样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并矫正过去算法的“一统化”。

算法的多样化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算法多样化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他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教学7+()=10时,放手让学生试算,学生中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生2善于从某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出发,构造一个算法解决问题,表现出把事物放入系统中去研究的倾向,会利用背景和相关知识。而其他学生则善于从事物本身的特点和内部关系出发构造一个算法解决问题,表现出根据问题的内在关系和特点进行研究的倾向,会分析利用对象自身的特征。这些不同的算法,展现出学生的不同认知个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不同的发展可能性。

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争论。教师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气氛宽松活跃。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变得聪明自信,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不同的算法有时也展示了学生思维的不同发展水平。毋容置疑,学生的认知发展在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也常常反映到不同的算法上来,如前例中7+()=10的计算,接着数(生4)这种算法表明学生的思维处在利用数序运算的水平上,还不能把第二个加数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看待,需要把它分拆成3个一,思维的概括性还很差。如果学生只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对进一步的学习将是非常不利的。我们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并不是说要允许学生的思维一直停留在这种较低的发展水平上。相反,它为我们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使我们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种手段推动这类儿童的思维发展。其他学生展示的不同算法,为这类儿童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虽然是做对了,但自己的算法不如其他同学科学,这样比老师教他做更有利于他的发展。

三、可以释放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人也许有快慢之说,而对不同的人却不存在优劣之分。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我没有提前透露自己的观点,只是组织学生们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尽量满足每只举着的小手,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敢于争论,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刻,也正是他们在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经历着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的时刻,这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用学生那颗智慧的火花去点燃其他学生,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四、需进一步注意的问题

篇10:未知数 -小学四年级作文

夜的凄冷总是让人感怀过往。有人说,烟火,其实,有时你也和夜一样冷,让人不敢靠近又很想靠近。

放学、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微风轻拂着,看着路上形形色色的路人,为什么一切显得那么突兀。抬头看看那微露的月光,是透着一丝苍凉与无奈吗?那是对世人的感慨还是担忧?闭上眼,不知道是谁带过一阵刺鼻的香水味,睁开眼却再也寻不见他的主人。这世界就是这样,匆忙地停不下脚步。每个人都在随波逐流地坚持着,可是、如果问他们在奔波什么,或许连他们自己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是为了生活?为了孩子?为了父母?还是为了那颗已经麻木的心?不知道,在最后一秒到来之前我们谁也说不准我们到底在为什么奔波。

篇11:《失败是个未知数》阅读答案

①你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吗

②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不进分数段,比赛取不上名次……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③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就是不断栽跟头, 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④ 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却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岔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再接再厉的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的是哪一条路。

⑤十九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 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⑥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在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我说的这番话,你认为对吗

15.阅读选文后,你认为题目中的“未知数”是什么意思 (3分)

16.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要叙述威林顿将军的往事?(3分)

17.概括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并再补写一事实论据。(4分)

道理:

论据:

参考答案:

15. (3分) 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也有成功的希望。

16.(3分) 举例论证(1分),论述失败也是通向成功的道路(2分)。

17. (4分)道理: (4分)在失败之余,要勇于化痛苦为动力,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2分,意思对即

篇12: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认识求算式中未知数的含义,知道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2、 使学生学会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掌握求未知数x的书写格式,能正确地求出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每组口算时写出加法的得书得数。提问:每组题里的和减一个加数,等于什么?(板书:一个加数 =和 ― 另一个加数)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7 +( )=13 9 + ( )=14 21 +( )=26

( )+ 5 =15 ( )+ 4 =18 ( )+ 6 =15

上面每题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教学新课

1、认识未知数

(1)像刚才一组求( )里的数叫未知数(板书:未知数)让学生说说第二行算式里的未知数是哪一个数。

(2) 示要求的数,是未知数。未知数还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教x的读法),像( )+ 6 =15 就可以写成x + 6 =15,问:哪一个是未知数?

篇13:填未知数是几观课反思

授课班级:民族小学一校区一年级一班

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日第二节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教科书第70页,其实也可以将其视为是对《填未知加数是几》的教学,对《填未知加数是几》的教学应达到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加数的意义、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三项目标,填未知数是几观课反思。马老师将教学重难点放在了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马老师在新授知识前对数的组成知识做了重点复习,这是本节课填未知加数的依据,马老师这样处理遵循了从旧知到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为下面要进行的新课做好了准备。教学过程中得练习设计能紧紧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开放性强。

对马老师的这节课中“铅笔图”的教学环节我有以些意见想在此提出,和马老师进行探讨:

在教学铅笔图时马老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盒子里放了7枝笔);如果把盒子放满,可以放几支笔?(10枝笔);我建议能否采用这样的方法:根据这幅图,谁能编一个故事,提一个数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能会回答:

1、盒子里原来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几枝?

2、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是几枝笔?3.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就是10枝笔吗?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培养自编文字题的能力,教学反思《填未知数是几观课反思》。

接下来的教学中马老师归纳说: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题里告诉了吗?(没有)我们把没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来表示。对小括号的学生是初次接触,教师不妨让学生进行书空帮助识记。同时这是引出课题的最佳时机,可以进行强调什么叫“未知数”。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篇14:为什么用x表示未知数

古代埃及用“哈乌”来表示未知数,“哈乌”是指若干的数量。古希腊的丢番图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但以后进展很慢。1559年法国数学家彪特开始用A、B、C表示不同的未知数。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用A、E、I等元音字母表示未知数。

到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几何学》中始用X、Y、Z表示正数的未知数,这个方法简单而易于操作,被人们逐渐普遍采用。

可是从字母A到Z,为什么偏偏要将X用来表示未知数呢?对此,人们有以下4种猜测:

1.当时德国数学家曾用X表示未知数。

2.意大利数学家卡塔尔迪用数字1加斜线表示未知数,图形与X相似。

3.阿拉伯人把未知数叫做“shui”,西班牙人效仿此发音,将未知数写做“XEI”,X就是取这个词的头字母。

4.X这个字母在单词中出现的次数很少,工厂用活字印刷法印刷时X总是剩下很多,所以笛卡儿方程式里的.未知数常用英文字母X来表示。

上一篇:公共管理学院办公室下一篇:几和第几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