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生相关总结

2024-05-18

关于贫困生相关总结(精选8篇)

篇1:关于贫困生相关总结

关于贫困生认定工作出具证明相关事项的通知

为了我院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高效开展,也为了贫困学生的申请顺利通过,现特对有意愿申请且符合条件的学生出具的证明作以下要求,请各班生活委员向本班同学及时准确传达相关注意事项:

一.关于申请材料:

1.符合家庭经济困难条件的学生本人向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提交《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上报学生资助中心一份)及相关证明。以前被认定为经济困难的学生,今年仍需要上交材料。

2.表格填写不能出现涂改的情况,否则作为无效。

二.关于材料盖章问题:

1.居住地在农村的学生需要乡镇政府或者民政部门公章,村委会的公章无效;居住地在县级或以上的需要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者县级以上的政府、民政部门公章;

2.以上的部门任意盖一个公章即为有效,盖多个公章但只要包含以上部门仍然有效;

3.所有的章印字迹必须清晰,能清楚辨认。

请相关同学仔细检查自己的贫困证明,凡发现自己的证明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利用自己的节假日抓紧时间办理符合要求的贫困证明,9月23日前办好,等待院系进一步通知。(如有问题,请咨询:杨来芹***许森***)

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

学生会生活部

2013年9月17日

篇2:关于贫困生相关总结

工作的通知

黔扶领办通〔2016〕1号各市(州)、贵安新区,各县(市、区、特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层层签订责任状”的要求,各市(州)就贫困人口减少、收入增加,贫困县、乡、村退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五个一批”和“十大行动”等脱贫攻坚目标,与省委、省政府签订了2016年《脱贫攻坚责任状》,同时,省委、省政府委托各市(州)党委、政府与所辖县(市、区、特区)签订了2016年《脱贫攻坚责任状》。为做好相关工作,确保2016年脱贫攻坚贫困退出目标任务完成,现就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贫困退出目标任务(一)贫困人口减少

一是2016年全省贫困人口减少预期目标100万人、工作目标115万人,按照115万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退出标准:贫困人口脱贫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有安全住房、家庭无辍学学生为主要衡量指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区,凡纳入低保的家庭,视为脱贫人口。二是2011—2015年已实现“减贫摘帽”及2016年拟实现“减贫摘帽”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幅不低于4.3个百分点。(二)贫困村退出

退出任务:2000个。按国定标准退出,退出标准: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以内。(三)贫困乡(镇)退出

退出任务:120个。按省定标准,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4.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考核标准。(四)贫困县退出

退出任务:六枝、独山、赫章、水城、镇宁、黎平、丹寨、锦屏等8个重点县按省定标准退出;桐梓县、湄潭县、凤冈县、赤水市、西秀区、瓮安县等6个片区县按国定标准退出。省定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4.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考核标准。国定标准:贫困发生率低于4%。

(五)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以《脱贫攻坚责任状》目标为准。

二、退出程序(一)贫困人口退出程序

按照年初拟定退出对象、年中全程帮扶、年底按程序退出的总体要求,贫困人口以户为单位退出,由村两委组织民主评议后提出,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在本村内进行第一次公示,经乡镇审核后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县确定后在各村公告,报省、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二)贫困村退出程序

按照“乡申请、县审核、市(州)备案、省抽查”的程序进行。(三)贫困乡(镇)退出程序

按照“县乡逐级申报、市州考评、省级核实、社会公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认定”的程序进行。(四)贫困县退出程序

按照“省总体规划、县提出申请、市州初审、省级核查、公示公告、报国家备案”的程序进行。

三、完成相关工作时间安排(一)贫困人口退出程序

每年11月15日起,各县启动当年贫困人口退出相关工作;每年12月15日前,对年初标识的当年计划脱贫贫困人口帮扶信息、收入等脱贫相关支撑数据进行登记。(二)贫困村退出程序

每年12月10日前,乡(镇)完成当年计划退出村退出的相关支撑数据登记工作;每年12月中旬,县开展考核验收;考核验收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作标识。(三)贫困乡(镇)退出程序 每年12月10日前,当年计划退出乡(镇)完成退出相关支撑数据的登记工作;每年12月中旬至月底,市(州)开展考核验收;考核验收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作标识。

(四)贫困县退出程序

每年12月15日前,当年计划退出县完成退出相关支撑数据的登记工作;每年12月底至次年1月初,省开展考核验收;考核验收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作标识。

四、2016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考核(一)主要考核内容

1、减贫成效。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减少、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2、精准识别。考核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退出精准度。

3、精准帮扶。考核群众对进村入户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4、扶贫资金。依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重点考核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监管和成效等。(二)数据来源

3、精准帮扶。省委组织部对驻村工作队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情况考核结果。(三)考核评分

1、考核方式。采取季调度、半年检查、第三方考核相结合方式进行。一是实行过程检查。省扶贫办对各地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情况进行季调度、半年检查,将省扶贫办掌握的各地开展工作情况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反馈情况作为考核依据。二是实行第三方评估。由省扶贫办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平估,将第三方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依据。三是实行年终考核。2017年1月初,省扶贫办主要以电子信息为依据,对各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相关要求完成对各地的考核评分,如有必要,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实地核查。

2、评定等次。省扶贫办根据对各地的考核得分以市(州)为单位评定等次。贵阳市和贵安新区不参与排名,其他8个市(州)中,排名1—2位的市(州)为A等,排名3—6位的市(州)为B等,排名7—8位的市(州)为C等,未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精准识别精准度和精准帮扶满意度低于考核要求10%以下的、或本发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违法行为的,不得参与等次评定。(四)考核结果运用

1、严格奖惩。对考核为A等的市(州),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通报表扬,并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时给予奖励和倾斜;对考核为C等的市(州),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通报批评;对工作进度滞后的市(州),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省委、省政府进行预警通知、约谈提醒和诫勉谈话;对不能参与等次评定的市(州),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省委、省政府对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篇3:关于贫困生相关总结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一名称反映了一直以来人们对历史画的认识:历史画即“重大题材”,这就涉及到第一个问题:何为历史画?

关于“历史画”问题。

何为历史画?所谓“历史画”即描绘“历史”的绘画,即它是通过对历史上的人与事的表现来实现其审美和教育功能,并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好恶的。然而困难的是,已经过去了的历史,多长时间段的限定可以被划入“历史”?为什么人们总把历史画创作称为“重大题材”,就是因为“重大”历史事件代表了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也是以往历史画创作的主要认识。但哪些人与事可以被认为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这些问题不同的历史学家可能会给予不同的回答。然而,如果我们把历史看做不同观点的选择的话,那么何为历史的真相?可如果历史画不再是表现“重大题材”的宏大叙事,它与现实题材创作还有区别吗?这些相互矛盾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从今天的认识来看,历史画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广义的历史画和狭义的历史画。狭义的历史画即以历史上重要或著名的人物与事件为表现对象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这样的人物或事件必须是有文献记载并在历史上曾经实际存在的,而这样的作品除审美外则主要是以教育和政治为目的。广义的历史画包罗广泛,既包括有文献记载并在历史上曾经实际存在的部分,也包括神话、传说,以致借助考古而对历史的想象部分,还应包括报道、所闻与所见等现实中已经发生的部分。尽管这些方面可能会引起争议,但谁会说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不是标准的历史画?我们对程丛林的《夏夜》还记忆犹新,其中并没有描绘任何“典型形象”,但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不正是历史真实的精神写照吗?尤其对我们的后人来说,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作为图像文献的历史。因此,广义的历史画不仅可以具有审美、教育、政治的目的和功能,而且还具有文献的价值(这样的文献不仅是图像的,还是心理的,即历史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心理特征),成为后人各方面研究的图像资料。

我们在此主要针对以往的认识从题材的角度简单地讨论了何为历史画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功能、形式、模式、观念等方面进行讨论。但这里的核心在于观念。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而以往以“重大题材”为中心的历史画宏大叙事显然是与“人民创造历史”的真意不相吻合的。因此,“人民创造历史”观念的真正确立,就是使历史画走出以往的“宏大叙事”而回到人本身,回到历史的本来情境之中。这样,无疑就极大地拓展了历史画的题材空间,使我们得以进入历史的细微处近距离地去审视历史,把握历史。在我看来,这样的认识,将有助于人们对历史画的新的解读,以及历史画的新的发展。但不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历史画,都不应是对历史题材的说明或图解,而是在对题材的独特阐释中获得对历史本质的把握。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对历史画阐释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关于历史画的阐释模式问题。

综观20世纪中国历史画创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叙事”的方式,一种是“叙述”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彼此消长,影响着历史画的发展。

叙事的方式自19世纪末起开始由西方传入,最初在民间年画中得到反映。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地方民间年画中出现了大量历史题材作品,其中除延续了传统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历史题材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当代历史题材的表现,其中较有名的如杨柳青的《大胜西兵图》、《北京炮打西什库》、《女学堂演武》、《自强传学堂图》,桃花坞的《上海火车站》,武强的《大战山海关》等等,都以其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新颖的表现方法而引人入胜。叙事的本意在于在一个具体的空间之中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展开故事的情节。这种叙事手法的目的是为了使故事真实可信。“真实性”对中国艺术家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因为这种真实性不再如中国传统艺术那样在平面上展开细节的真实,而是要求在一个三维幻觉空间中塑造形体,并“如其所是”地展开故事,以使人们相信,历史好像就是这样发生的。为此,叙事的模式采用了“选择题材一确立主题一搜集素材一深化主题一刻画形象一完成作品”的创作方法。这种方法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具体描述以及(对观者来说)视觉和心理真实的引诱富有助益,但它只能在一个具体场景中通过具体环境展开。

与之不同的是,由中国特定的多维时空观念和心性哲学,以及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材料的表现特点等所决定,中国传统的历史画采取了“叙述”而非“叙事”的方式。叙述是对事件整体的把握,而不拘泥于具体的场景或情境。因为对中国传统表达理念来说,叙述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现某个人或事件,而在于通过这具体的人或事件来传达某种理念。理念的传达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情境(叙事)来实现,其优点在于,既可以充分展现事件与人物(进行“典型化”塑造),又可以营造事件的“真实性”,似乎历史本来就是如此发生的,并且只能如此发生。这就是叙事的方式,一种在具体时空中的逻辑的方式。但理念的传达更可以通过非情境非逻辑的方式,即叙述的方式进行。叙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倒叙,也可以是插叙,还可以是平铺直叙,其目的在于有效地传达其整体理念。或许,这种叙述有时是“散乱”的,但正是在这种“散乱”的叙述中却构筑起一个历史的整体——历史叙述的多样性就是在这样“散乱”的叙述中产生了。然而,近代以来,这种独特的中国式的历史画叙述方式却在“历史”的呈现中被遮蔽了,而代之以西方叙事的表达方式,这种状况直到“新时期”之后才逐渐有所改变。

但由于对于两种不同表现模式缺乏理性的认识,在历史画创作中就常常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在对题材处理上,以及题材与风格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就出现了错位和不协调。因此,我们有必要谈谈下一个问题。

关于模式转换中的题材与风格问题。

既然历史画有叙事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那么就使得题材与风格问题突出出来。西方古典叙事的方式当然也有风格的差异,如德拉克罗瓦与安格尔的区别,但在叙事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他们在题材的处理上是一致的。

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历史画进行了各种探索,并实现了重大突破,最重要的是逐步走出了叙事模式而注意到叙述模式,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对待题材的方式上的差异。题材是历史画的核心之一,但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主题,甚至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艺术家那里由于理解和处理的不同主题也就不同。因此,艺术家如何处理题材并呈现主题对历史画来说十分重要。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同的时代和表现模式,对于题材的处理和表达也是不同的。我们把这称之为时代意志或时代精神。本次历史画创作在题材处理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即人性化、造型化和风格化。这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鲜明的对比。就两个时代来说,前次的英雄主义与目前的世俗主义决定了艺术家的精神特质,这又决定了艺术家对待题材的方式。所以,在一个缺乏英雄主义的时代里,是不可能产生英雄主义的艺术的。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但就题材本身来说,这次历史画创作在对题材的处理上显然普遍不够深入,缺乏对典型形象的深刻把握,以及对主题的深刻阐释,尽管在造型和技术上已大为进步。如果我们回忆一下王德威对他的《英雄姐妹》中的“三个人一只眼”的得意表述,就可以明了那时的典型形象刻画和对主题的深刻阐释与今天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也说明题材的深度挖掘和主题的深化对历史画来说是多么重要。其次,题材还是与特定风格联系在一起的。并非一种题材适用于所有风格,反之亦然。毕加索的《朝鲜战争》系列历史画就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了对屠杀者的谴责。很难想象以安格尔的方式能给予这种题材以深刻阐释并达到这样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在这方面当代历史画创作也给予了证明。许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作品不是表现人物的历史画,而是通过风景来展示其宏大的历史意识,从而引发人们的历史追思和思考。这种效果是通过一般的故事性历史事件所无法达到的。他也在这种特定题材的选择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

所以,当我们以叙述的眼光看待历史画的时候,无疑将极大地拓展题材的空间,而题材空间的拓展,也带来了风格的多样选择——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解选择不同的题材,而这种选择又决定了风格的差异。所以,模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开拓了题材,也拓展了风格。但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可以探讨一种中国的当代历史画阐释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内部的学术问题,也有外部的环境问题。对于前者我们在上面已有所涉及,那么我们下面就要谈一点外部的环境问题。

关于甲方一乙方问题。

作为国家委托/招标项目,历史画创作工程就形成了国家与艺术家之间的甲方一乙方关系。按照一般的经济上的雇佣关系,甲方提出要求,乙方必须按照甲方的要求如约实现其意图,表面上看,历史画创作工程也是如此。人们不禁要问,艺术家在这其中有多大的空间?

从这次招标过程看,它是先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招标内容,后由艺术家提供应标方案,再由相关专家择优评选,并在过程中监督实施。应该说,这首先体现了程序公正。另一方面,艺术创作与经济活动的区别在于,委托者的意图是该工程的实施和完成,至于如何实现则是艺术家的事情。这也就为创作者(即乙方)的创作留下了极大的实现空间。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当代艺术家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定律,即现实主义永远正确。就这个问题本身来说其实也没有错,但问题在于我们把现实主义狭隘化了,以至于在相当多的艺术家那里现实主义就是写实主义。尤其是在历史画创作中,历史画必须写实的观念根深蒂固。实际上,现实主义是一个十分广阔的概念,历史画创作离不开现实主义,但绝不仅仅等于写实主义,这一点在80年代就已经进行了澄清,并在那时的历史画创作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从历史上看,历史画的探索形成了一种A形走势,即从以往的单一写实(主要是“苏派”写实),走向多元探索,再回到写实。尽管两次写实不可同日而语一目前的写实较以往在写实和造型能力上已有了质的飞跃,但却体现出探索能力和意识的减弱趋向。我们并不是说历史画不能写实,但当这形成一种极尽写实的普遍趋向时,就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这表明了对历史画创作的一种普遍的误解。历史画创作不是按甲方的要求如形填图,而是乙方展现自己才能的场所和机会。而且也只有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才有价值。

因此,甲方一乙方在这里只是一种形式,而非一种限制。甲方的审查只是在乙方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没有给予任何形式语言上的规定或暗示。从这次的情况看,甲方为乙方提供了充分展示其才华、探索新历史画创作的空间,而乙方却没有把握这样的机会,其中不排除许多人是在对甲方意图的揣摩中来完成自己的作品的。这使其学术价值大打折扣。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注意。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注意,尽管甲方在此次创作中给予画家以极大的创作空间,但这个空间究竟有多大?这决定于甲方的最终意图和认识。如果历史画创作是一个面子工程(我们注意到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之后,浙江也成功实施了自己的历史画创作,据说还有不少省市也将陆续进行),必然将是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巨大浪费,甚至如有人所言,是时代文化垃圾的制造。如果这是一个在审美、教育基础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工程,它将为中国当代艺术和文化发展进一步提供动力。因为我们今天思考问题必须是综合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离开这一点都是短命的。所以,最后我们需要针对历史画创作现状讨论一个当下问题。

关于“图像时代”的历史画创作问题。

目前的文化被人们称之为“图像时代”或视觉文化,它对绘画的冲击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原因在于人们在思考它与绘画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一种流行的担心是,图像的泛滥必将在对绘画的冲击中导致其庸俗化,甚至是绘画本身的消亡。这种将两者对立的观点更加造成了双方的对立,也迫使我们不得不创新思考“图像时代”与绘画以及历史画的关系。

视觉文化中的“图像时代”观念是对当代复制文化的一种指称,主要包括照片、印刷品以及各种影像方式的作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图像时代”不仅是科学发达的产物,它还是一种新的文化趋向。对此我们是无法回避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新的文化趋向中,“图像时代”所带来的不仅是图像的丰富性和多义性,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视觉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一方面是对传统的视觉图像的颠覆,另一方面是极大地拓展了图像的内涵和外延,无疑,这是一种视觉内容和视觉方式的革命。

篇4:关于贫困生相关总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策略

相对于高职院校中的一般学生而言,贫困生群体面临着更加困窘的经济状况,并且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与敏感心理,同时表现出了人际交往困难以及价值观功利化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以推动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强化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程度问题。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实践实训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承担着比普通高校更高的办学成本。而在经费制约下,高职鱼啊鸟中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机构与机制并不完善,甚至有一些高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二是教育方法问题。在许多高职院校中,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做出区分,这种现状忽略了贫困生群体心理与思想特点的特殊性,自然也难以确保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呈现出了单一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与贫困生群体之间存在着互动不足的问题,而且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多以理论教育形式进行开展。

2 高职院系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策略

2.1 对贫困生管理工作机制进行完善

高职院校贫困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完善,有利于推动贫困生心理与思想动态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减少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工作难度,提升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贫困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完善,主要体现在资助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勤工助学管理机制的完善两个方面:从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机制的完善方面来看,高职院校不仅要针对贫困生设立助学基金,同时有必要通过和社会机构开展沟通与合作,推动贫困生资助渠道的拓宽,以便让贫困生群体获得更多的资助;从贫困生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机制的方面来看,高职院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构建起勤工助学基地,有利于推动贫困生被动接受资助向主动解决自身经济问题转变,并且在勤工助学过程重,学生也可以树立起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品质。同时,为了确保勤工助学工作具有更好的规范性,高职院校有必要指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贫困生勤工助学指导工作,从而为贫困生在校内岗位和校外岗位上所开展的勤工助学提供更多具备合理化的指导意见,并对贫困生在勤工助学期间的安全以及合法权益作出维护。

2.2 重视针对贫困生开展三观教育

针对贫困生强化三观教育,是推动贫困生身心发展以及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提升三观教育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方面,首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各类宣传工作作出充分的利用,如创业实践活动、成功人士讲座等,从而促使学生强化自身对人生的信心,并树立努力奋斗的观念。同时,为了提升三观教育的广泛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共走着有必要推动三观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融入,从而让贫困生群体认识到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性;其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针对贫困生开展三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如挖掘贫困学生典型为贫困生树立榜样,通过班级与学生社团之间的互帮互助活动让贫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邀请毕业且已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贫困生回校演讲让贫困生认识到经济贫困并不可怕,重要是的要具有强大的的精神;最后,为了强化学生对三观教育的接受,三观教育有必要融入到贫困生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实践当中,通过组织贫困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等,来实现三观教育内容在贫困生群体心中的内化。

2.3 构建双向互动的贫困生思政教育模式

构建双向互动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贫困生的思想动态作出把握,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贫困生在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解决自身实际的思想问题。双向互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首先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出革新。因此,高校有必要通过组织学习活动、培训活动以及交流讲座等,引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双向互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促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贫困生思想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制定双向互动教育计划;其次,高职院校有必要针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起专门的调研小组,小组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与学生开展广泛的交流来收集贫困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情况,从而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最后,高职院校有必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贫困生提供双向互动的载体。在此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通官方微博、微信等来与贫困生开展交流。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参与勤工俭学、拿去助学金的贫困生构建微信群、QQ群等,从而更好的了解贫困生思想动态,并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等多个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宫照敏,郝瑞云.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86-87.

[2]潘晓艳,林惠莉.关于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06:67-68.

[3]金晓丽.论新时代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才智,2009,13:82-83.

[4]张艳,杨晓辉.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J].才智,2014,22:211.

作者简介

张静(1983-),江苏省泰兴市人。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300

篇5:关于贫困助学金获奖感言班会总结

一、活动主要目的;

1、本次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并关注贫困生,懂得感恩的理念。

2、让获奖的贫困生发表了获奖后的喜悦与感恩之情。

3、让同学们知道国家对大学贫困生的重视及帮助。

二、活动时间:2012-12-2

三、活动和地点:求知楼A 105

四、活动安排

许晨晨 章啸宇、陈继文等班委通知12级材料卓越班全体同学在当晚7;00参加班会,贫困生写好获奖感言,做好发言的准备。

五、班会过程

由班长主持介绍国家贫困助学金的申请与评审工作,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评选。

几位获奖的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他们分别是张振、叶苗苗、秦锦峰、谢宝银、李红星、柯承远、刘源清,从他们的获奖感言中,让我们了解到国家,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和关爱,感恩很重要,心存感恩能感受到贫凡的美丽,让原本贫淡的生活焕发迷人的光彩,能让人的心灵得到爱的净化,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得到了帮助,他日就要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

六、活动体会 经过本次班会,让大家感触很深,“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准则,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善于发现并欣赏美的高尚情操。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与我们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灵上产生的一种赤诚的感激,感恩是精神上的宝藏,感恩是灵魂上的健康,感恩是我们共同铸造辉煌明天的法宝!我们必须学会感恩,让我们用感恩,回赠别人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用感恩传递我们对别人的赤诚奉献,用感恩传递我们人世间的情怀。

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让生活处处常开感恩之花。

篇6:关于贫困生相关总结

王嘉琳

(一)已顺利完成两期康复项目训练任务

中残联贫困抢救性康复项目自2009年9月1日正式启动至2011年8月31止,赤峰星之路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已进行两期的康复服务。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来自赤峰市市区以及12个旗县的患儿累计达42人次,在中心里接受正规化训练。截止2011年8月31日前,已有6名儿童融入正常幼儿园和学校,接受常规的义务教育。

(二)重视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一是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今年外派2名教师参加日本美谷福祉协会在秦皇岛举办的“自闭症康复师”的资质培训学习,主修语言和生活自理训练,进一步完善了骨干知识专业配置。并为参加培训的教师安排专题讲座四次,把学到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其他教师,起到了传帮接带的作用。在两年的服务期,中心外聘国内从事自闭症康复研究专家郭延庆教授和自闭症教育干预专家张庆长老师来机构为家长和老师讲座,通过与专家的学习,对推动我市自闭症儿童特教康复工作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康复质量得以提高。

二是注重与同行间的学习交流,今年在自治区残联和市残联的领导的支持关怀下,中心加盟北京星星雨和青岛以琳的康复技术支援网络,定期组织家长和教师接受康复支援网络提供的康复技术指导服务,分享行业间的成功经验。截止今年年底中心组织安排外派教师(累计4名)参加行业内的学术交流。不仅在教学方面得到国内一流康复教育专家的指导,也为机构的发展和患儿的家庭节省了大笔的培训经费开支。

三是重视机构管理的正规化发展,今年中心负责人还参加了“星星雨心盟组织”的NGO管理的培训,虽然短期培训却收获颇丰,短短一周的培训,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新的管 1

理知识和机构运营观念。为机构的良性正规化发展奠定基础。

四是高度重视家长培训;中心利用周六时间共组织40场家长培训,参加人数累计达到800多人次。培训内容从对疾病的了解认识、训练方法介绍、家训技术指导、到行为问题的分析与管理。培训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家长反映不仅实用,而且及时。

通过不同层次全方位的业务培训,既重点培训了管理骨干,又全方位培训了康复专业人员,普遍提高了特教老师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使我市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技术队伍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地担起了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任务。

(三)积极组织各项有益活动。

一是积极开展家长互助支援活动,为自闭症儿童家长的交流搭建平台。中心还通过网络建立家长互助联盟,并着手成立家长协会。定期举办家长联谊活动,中心于今年与赤峰心理咨询师协会合作成功举办了一次为家长“心理问题疏导”的公益活动,得到家长的好评。二是积极创造条件让自闭症儿童参与社会活动,让他们融入社会共享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中心在“六.一节”和“自闭症日”“助残日”前后组织自闭症儿童和家长、部分健全儿童参加的大型亲子活动2次,“自闭症儿童美工作品展”1次.“自闭症美工作品义卖活动”1次,自闭症家长积极参与,自闭症儿童兴高采烈,孩子们努力的表演和稚嫩的作品感染了到场的每一位健全人。媒体积极关注进行深度宣传报道,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几次活动参与的自闭症儿童达到40余人次,家长近60余人次,各界爱心人士多达100余人次。

三是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今年春节,和助残日前后,市红会和市妇联分别慰问了康复中心和部分贫困自闭症儿童,红会为机构送来慰问金两万元,松山区妇联送来慰问品价值1000余元,社会爱心企业家还给他们送来了适合学习用品和玩教具,价值5000元。

四是积极为自闭症康复工作吸纳社会资源的支持,在残联领导的支持下,机构参与今年申请“壹基金”救助的竞选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果,从全国二百多家机构中脱颖而出,取

得入围资格,等待下一步的审核。

五是发动各媒体对自闭症儿童给与极大关注,多次进行了广泛有深度的报道,提高了市民的知晓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媒体共刊(播)发自闭症儿童康复消息、报道10余件次。不仅普及了自闭症知识,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使更多的患儿早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六是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积极支持和协助了康复中心的康复工作,目前在机构备案的我市自闭症儿童康复志愿人员已达20余人,他们中有学生、记者、医生、护士、教师、个体劳动者和企业员工。

(四)强化基础训练,整合资源,注重全面的整体训练,不断提高康复质量。

一是中心通过行业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地吸纳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地引入不同的疗愈方法,对患儿进行干预。结合国内外诸多训练模式,努力钻研,整合出适合本地患儿发展的康复方法。除了传统的ABA行为干预、感觉统合等方法、又先后投入经费三万元学习并增设了社交训练(RDI)、妙事多音乐治疗、结构化(TEACCH)等训练方法。

二是严格训练操作规程,注重个体量体裁衣式康复训练与寓教于乐的小型集体快乐式康复相结合,强化了特教康复、心理康复、语言康复等综合训练方式。

(五)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认真执行财务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2010年和2011年的预算,使资金运行更加有效;

二是建立完善的档案系统,为每个患儿建立全套的个案系统,定期为患儿进行能力发展评估,科学的制定适合其发展的IEP。

(六)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心的发展,目前在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34名患儿百分之八十来自周边十二个旗县,在这三分之二中又有过半的孩子来自农村,家庭收入主要靠几亩田地

支撑,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而孩子的病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三是因人力和经济负担过重且能力、知识、休闲的匮乏而导致巨大的精神压力。由于训练成本的高昂或者由于家长没时间陪同,使得90%以上的患儿无法得到长期的帮助。不得不承认,这些家长压力实在太大,任务确实太重。

(三)机构发展步履艰难

(1)开设机构所需康复费用高,投入成本大。自闭症属于儿童广泛性发展障碍,一旦确诊,就要对其进行教育训练、行为矫正、感觉统合训练等。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的复杂性要求康复教育机构要有充足的训练场地,配备特殊的训练器材、设备以及教、玩具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自闭症儿童的教学形式多为个别训练,所需配备教师跟孩子的比例为1:1.5或2,教师的工资加上一个机构的正常运转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经费的制约,也影响着机构的发展。

(2)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在我市,相对与聋儿、弱智儿、脑瘫儿等其他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来说,自闭症的康复训练起步较晚,研究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严重匮乏。首先是医疗卫生部门,多数卫生从业人员对自闭症不太了解,甚至很多儿科专家也知之少,所以自闭症儿童得不到早期的诊断,导致多数孤独症儿童得不到早期干预,影响后期康复效果。其次是自闭症儿童康复人员严重匮乏。特殊教育人才缺乏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患儿需要综合的多方位的康复训练,因此康复人员必须掌握科学、规范、有效的特殊的训练方法。没有相对专业的从教人员,机构还要自己培养师资力量。而特教的工作极其辛苦,自闭症的教学工作更是困难阻碍重重,很多老师不堪忍受其苦,纷纷跳槽转行,即便高薪也很少有老师愿意从事这项艰苦的工作。

(3)师资培训费用过高,机构负担过重。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是一个新生事物,这方面的人才缺乏更为突出。高级的研究人员和基础的专业教师的匮乏,严重影响了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的发展。为了长远的发展,机构每年外派教师到其他地方培训,自闭症教学初,中级培训费高达每人15000元。(还不算食宿费)办特殊教育要对孩子有爱心,不能对他们不负责任。所以高昂的培训费又成了机构必须承担的支出。

(4)收费偏低

民办残疾人机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业务收费,而其服务对象——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水平比较低。受此制约民办残疾人机构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服务质量降低,甚至会有消亡的可能,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那些迫切需要康复服务的广大残疾人。

篇7:关于开展清明节相关活动的总结

关于开展清明节相关活动的总结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今年清明期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现总结如下:

一、利用晨会充分动员,为活动宣传造势

3月30日,校团委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又到清明”的主题讲话和活动动员。团委书记邓教师在讲话中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贫穷落后。每个炎黄子孙都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既是先辈对开创新社会显示的豪迈气概,更是对今日的青年人,未来世界的主人发出的无限期望。”她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向革命先辈一样树立远大抱负,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二、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全校各班按校团委的布置,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同学们利用微机课或课余在家的时间,经过登陆重点新闻网站,进行网上祭奠、发表感言,用行动来缅怀革命先辈,增进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到目前为止,每班均上交了10条精选的祭奠感言,此项活动正在进行中。

三、利用班会引导学生了解节日民俗文化,增强爱国情感

4月3日,全校各班利用班会组织了形式各样的“清明节”主题教育。有些班级组织全班同学回顾清明节的来历,增加民俗文化知识;有的班级以“鲜花敬忠魂诗文朗诵会”等诗歌朗诵的形式开展清明诗会的活动,抓住清明祭先烈这一教育契机,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四、缅怀先烈,进取进取

4月3日,初一年级大队部全体少先队员在学校图书馆四楼报告厅,听取了一次有意义的讲座共青团知识讲座。团委书记邓教师借清明节之机,向全体少先队员介绍了共青团的历史,激发同学们向团组织靠拢的坚定信念和政治情感。当介绍到我们团的优秀青年徐洪刚、李向群等同志的事迹时,全场都爆发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同学们被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更有不少同学一下课就围住邓教师询问如何才能具备入团资格。这次讲座实现了活动育人的效果,少先队员经过唱团歌,读誓词而更加了解了共青团的性质,也更进取地向团组织靠拢。

五、向烈士献花圈,寄深情

在校团委的号召下,有部分班级如C078、K079等班级团支部自发地组织同学于4月4日这一天来到烈士公园,向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圈,寄托了深情的哀思和祝福。

此次活动效果显著,同学们经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受益匪浅。很多同学在心得中表示:这次活动加深了大家对英雄人物的了解和敬重,强化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来必须努力学习英雄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烈忠魂。

这一活动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我校精神礼貌建设。经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热情讴歌英烈们忠于党的事业,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全面展现英烈们坚持真理、艰苦创业、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使同学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革命梦想。

经过这次活动,不仅仅让学生们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并且也让学生们明白了我们今日的完美生活是来得多么不易,他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忘我精神,为今日和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关于开展清明节相关活动的总结2

缕缕春风、绵绵细雨,诉不尽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道不尽对烈士英魂的无尽哀思。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了“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主题活动。

首先,各中队辅导员向队员们介绍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并鼓励队员们查找资料,了解解放更多烈士的感人事迹,队员们在查找过程中,被一个个数字震惊了,为了解放,成千上万的先烈献出了生命。

4月2日,我校组织三至六年级220名学生来到陵墓,面对着一千多名无名英雄的墓碑,学生们心情激动,思绪万千。队员们含着热泪,亲手制作了精致的小白花、圣洁的花圈,来到了烈士陵园,陵园正中的纪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在周围那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此时此刻,队员们的心情格外沉重,他们没有了往日的喧闹,没有了今日的嬉笑,都静静地肃立着,他们穿着整齐的校服,鲜艳的红领巾在胸前飘扬,他们高擎着星星火炬旗帜,手捧着洁白的小花,挺立在烈士墓前,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捍卫着烈士墓的荣誉。

他们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生活在在繁荣、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幸福的一代。活动中通过扫墓和敬献花圈的形式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继承优良传统;校长和学生代表的讲话,使学生们意识到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情趣高尚的好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练就一身本领,长大后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中华民族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过扫墓,队员们已经深深地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关于开展清明节相关活动的总结3

又是一个清明时节,又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景,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教育,现将活动情景总结如下:

一、做好革命传统教育。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习俗等相关知识,大力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经过讲话学生明白了革命先烈们的感人事迹,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爱国爱乡,学好本领。各班都召开了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了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英雄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尊严,不惜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开展了“吟诵中华经典、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清明节朗诵会。各班学生经过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经过多方搜集资料,有的班级从中国经典古诗文中自选出了一些作品,有的班级朗读了很多革命英雄故事以及革命先辈的作品,各班以带读齐读等多样的形式诵读了许多经典的作品,构成了浓厚的诵读氛围。同学们在诵读活动情绪高昂,时刻被革命英雄事迹所鼓舞激励着,这次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继承优良传统,树立从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高尚梦想。

三、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我校进取响应上级号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登陆到中国礼貌网,在搭建的“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上献花、鞠躬并发表了祭奠感言,表达了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之情,并许下了好好学习的宏愿!

四、进行实践性的调查和研究。要求学生经过参加清明节学校及家庭活动,观察家人以及周围的人在清明节期间的行为、交往、习俗,了解现代人对清明节活动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品质。假后,各班组织学生进行了交流,发掘出了清明节的新和新风尚,例如很多农村家庭改变祭扫方式,不再烧纸,改为献花等。

经过清明节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从而使他们真正明白没有无数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不会有今日的幸福生活,激励了广大学生珍惜今日、把握明天,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总之,本次清明节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配合下,开展的顺利、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关于开展清明节相关活动的总结4

清明节到来之际,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热情,激发广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继承与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4月2日下午,镇初级中学组织七年级少先队员代表、八年级团员代表和老师志愿者代表到“五星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之“清明祭英烈”扫墓活动。

下午两点,我校代表们一起来到“五星革命烈士纪念碑”。仪式上,所有代表们一起奏唱国歌,学生代表宣读祭文,之后集体默哀、鞠躬、宣誓,然后政教处领导主任带领代表们敬献鲜花,感受浓浓的革命情怀。仪式后,志愿者们参观了“五星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墓碑前,同学们纷纷驻足、默哀,心中感感慨万分。同学们用最传统的方式向烈士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和哀思。

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在缅怀英烈的同时,认识到今天新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了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时刻铭记历史,发扬先烈们的精神,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开展清明节相关活动的总结5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人们都要用不同形式缅怀那些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和争取民族独立,为了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先烈们。为积极响应市、区关于深入贯彻“清明节”主题活动的文件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和历史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__社区于清明节期间,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活动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倡文明祭扫,打造平安清明。

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社区全面动员广大群众,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做好清明期间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我社区发起了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号召群众摈弃落后、危险、铺张的传统祭祀陋习,以科学、环保、节俭的现代祭祀方式缅怀亲人,寄托哀思。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向来往群众发放文明祭祀的宣传单、活动手册,并向他们推广敬献鲜花、网上扫墓和家庭追思等新型祭奠方式,教育培养他们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使他们形成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清洁卫生、保障健康安全的思维意识,自觉遵守文明祭祀的有关要求。还在社区醒目位置张贴通知。宣传“尊老爱幼、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群众通过鲜花、音像、网络等文明环保的新型祭扫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从而树立社会新风,改革丧葬陋俗,减少祭扫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消除火灾隐患。

二、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

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妇女联合会共同组织开展了以“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弘扬民族魂魄,增强民族意识,引导广大团员树立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崇高信念。活动期间,团员、青年、少年队员们利用各种条件积极登录各大网站,以在线送花、留言、贴挽联等方式缅怀为民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英雄烈士。对于这次网上祭奠活动,许多团员、学生们感觉非常新鲜,认为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了解了更多的英雄人物事迹,受到了更多的爱国精神鼓舞。团员、青年、小学生们都非常支持这种方式的活动,认为网上祭奠既不影响大家表达内心的崇敬缅怀之情、景仰学习之意,又可以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并且与当今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三、忆先烈事迹,明荣辱新观

社区在清明期间开展了以“忆先烈事迹,明荣辱新观”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们在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中感受英烈们的崇高精神与伟大壮举,从而树立新的荣辱意识,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先进的文化传统。活动期间,利用广播的形式宣传清明节的有关知识,并且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宣传革命英烈的光荣事迹,播放革命歌曲,使广大群众在休息之余也能感受到文化情感、爱国情怀、道德情操的教育引导。同时,社区还组织团员、青年、小学生及其父母亲人利用远程教育系统观看专题片、革命影片,通过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简单通俗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政治思想方面作正面引导,增强爱国热情,提升道德素养。

篇8:关于贫困生相关总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南京林业大学大一、大二在校学生416人,其中贫困生78人,占18.75%。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贫困生界定为具有生源所在地乡镇以上民政部门的贫困证明,且在学校建立了贫困生档案并获得助学救济的学生。

1.2 测量工具

1.2.1 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

2007年陈瑜等[3]对CD-RISC韧性量表中文版进行修订。CD-RISC量表共25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方式,总分越高表示复原力水平越高。本研究采用修订后的CD-RISC量表考察被测学生的复原力水平。

1.2.2 应对方式问卷

由肖计划等[4]编制,包含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和解决问题6个分量表[4]。

1.2.3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4]

由Zimet等编制,测定个体领悟到的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应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

1.3 测评方法

以团体测试方式进行,施测前由主试向被试说明问卷的目的和回答方式。主试由从事心理学教学与咨询的大学教师担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方法选择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贫困生复原力水平

贫困大学生复原力均值为(68.21±10.00),非贫困大学生复原力均值(71.16±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非贫困生复原力总分的平均值71.16为界限,将贫困生分为2组,复原力分数低于非贫困生平均值的为低分组,计42人,复原力均值为(60.93±6.80);复原力分数高于非贫困生平均值的为高分组,计36人,复原力均值为(77.00±4.45)。

2.2 复原力高分组与低分组、非贫困生组应对方式比较

复原力高分组在解决问题、求助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和非贫困生组,在自责、幻想得分低于低分组和非贫困生组,退避得分低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合理化应对方式上的得分与低分组和非贫困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明高复原力的贫困生在应对方式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求助”模式,即成熟型的应对模型,而低复原力的贫困生在应对方式更多地采用“退避-自责”模式,即不成熟型的应对模型。

2.3 复原力高分组与低分组、非贫困生组社会支持比较

复原力高分组在总分、朋友支持和其他社会支持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家庭支持上的得分与低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原力高分组在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社会支持得分与非贫困生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高复原力的贫困生与低复原力贫困生相比,更多地获得来自于朋友及其他的社会支持。见表2。

注:t1值、P1值为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t2值、P2值为高分组与非贫困生组比较。

注:t1值、P1值为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t2值、P2值为高分组与非贫困生组比较。

2.4 贫困生复原力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各因子的Pearson相关分析

将贫困生复原力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分做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贫困生复原力与解决问题因子得分、求助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395,0.233,P<0.05);与自责、幻想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397,-0.348,P<0.01);与退避、合理化因子得分无明显相关(r=-0.199,0.075,P>0.05)。表明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模式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与自责、幻想的应对方式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

将贫困生复原力和社会支持及各因子分做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贫困生复原力与社会支持总得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社会支持上的得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1,0.245,0.435,0.280,P值均<0.05)。表明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与社会支持存在高度的正相关。

3 讨论

贫困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见的。大量的研究表明,贫困生存在低心理健康水平、低自尊、低自我效能感、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社会资源缺乏等[5,6,7]。本研究结果显示,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为低于非贫困生复原力水平,可能与上述因素相关。但是仍有部分贫困大学生通过调整适应,发展出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方式,使自己朝向正向目标,并保持良好的适应,具有较高的复原力水平。

复原力保护因子由内在因子和外在因子两部分构成,它们协同作用,调节并减缓危机因子对个体的影响,使问题行为的发生率降低或成功适应增加。内在因子不是某一种特质或是一组特质,是经年积累的各种能力、才能、资源、知识、长处和适应技能的组合[8]。复原力的外在保护因子是指个体以外的环境具有促进个体成功调适,并改善会导致不良适应结果之因素的反应,也就是个体从外界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帮助。个人的内在保护因子必须与外在保护因子产生交互作用才能发挥复原作用。

本研究表明,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模式存在高度的正相关,与自责、幻想的应对方式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复原力的一个重要保护因子,“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是获得社会支持的一个重要途径,且复原力发展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交互的连续动态过程,个体在每个不同的生长阶段遇到新的危机,发展出新的应对能力,这些新的能力又再次成为复原力的重要元素,如此一直不断地建构才发展出复原力[9]。

本研究提示,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与社会支持存在着高度正相关,但在家庭支持上的得分,高分组与低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高复原力的贫困生与低复原力贫困生相比,更多的获得来自于朋友及其他的社会支持。同学是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10],同伴关系能让其体会到亲密的友谊,满足其归属、尊重和爱的需要,并能让他体会自我价值感。同时,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会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上的任务。国家推出了“奖、助、减、补、勤、贷”助学模式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这种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支持是贫困生复原力提升的动力。

因此,引导贫困生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帮助他们发展更多的社会联结,建构迎接挑战的能力和主动寻求问题解决资源的能力,对于发展贫困生复原力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贫困生复原力的影响,为帮助贫困生提高复原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Conner-Davidson韧性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78名贫困大学生复原力水平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低于非贫困生,但部分贫困生具有较高的复原力。复原力高分组在解决问题、求助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和非贫困大学生组,在自责、幻想得分低于低分组和非贫困大学生组,退避得分低于低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复原力高分组在总分、朋友支持和其他社会支持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贫困生复原力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模式和社会支持存在高度的正相关,与自责、幻想的应对方式存在高度的负相关。高复原力的贫困生更多地获得来自于朋友及其他的社会支持。

关键词:适应,心理学,社会支持,学生,贫困

参考文献

[1]朱森楠.青少年复原力的概念[EB/OL].[2009-01-20].ht-tp://www.bsjh.hcc edu.tw/guid/guid3.htm.

[2]阳毅,欧阳娜.国外关于复原力的研究综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39-541.

[3]陈瑜.孤独症患儿家长复原力及相关因素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5]曾天德.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 009-1 011.

[6]辛勇.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10):148-149.

[7]林晓桂,何少颖,赵凌波,等.高校贫困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363-365.

[8]岳晓东.压弹:心理素质培养的新方向//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104-114.

[9]LUTHAR S.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上一篇: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下一篇:过年真快乐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