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特有财产制度

2024-05-21

夫妻特有财产制度(精选8篇)

篇1:夫妻特有财产制度

夫妻特有财产的范围及分类

精品源自地理科

夫妻特有财产,也称夫妻保留财产,是指夫妻在实行共同财产制的同时,依照法律规定或夫妻约定,夫妻各自保留的一定范围的个人所有财产。那么,夫妻特有财产包括哪些呢?下面找法小编为您介绍夫妻特有财产的范围及分类。

★ 破产申请书

★ 破产保护申请书

★ 关于破产重整申请书

★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 求职信范围

★ 职责范围

★ 范围近义词

★ 企业财务风险界定的探讨

★ 财产协议书范本

★ 财产证明书

篇2:夫妻特有财产制度

一、夫妻财产制度概述

(一)夫妻财产制度的概念

(二)夫妻财产制度的法律特征

(三)夫妻所得财产和范围

二、夫妻财产制度的种类及缺陷

(一)夫妻法定财产制和缺陷

(二)夫妻个人财产制和缺陷

(三)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和缺陷

篇3:浅析夫妻继承和受赠的财产特有化

一、夫妻继承的财产的法律问题及完善

我国《婚姻法》第18条规定第三款规定, 遗嘱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属于特有财产, 不能归夫妻共同所有。但是如果未立遗嘱依继承所得的财产就会依《婚姻法》第17条规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现实生活中, 立遗嘱人往往只会写将其财产由某某继承不会标注由某某, 不包括其配偶。立遗嘱人之所以这样做往往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其一, 写明只由某某继承不包括其配偶必然会影响立遗嘱人与继承人其配偶的关系, 碍于面子或认为没有必要所以不写;其二, 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财产有谁继承, 那么财产就会有谁所有 (不用明确指出) , 不会由其他人共有。因此, 《婚姻法》第18条规定第三款在现实生活实践应用有不妥之处。应当进一步完善。

从法理上分析, 继承人与立遗嘱人的继承关系是基于他们之间的身份关系。这就身份关系是由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 不是基于法律行为产生的 (个别身份关系是法律拟制的, 如收养关系) 。所以由身份关系产生的权利不能及于他人。根据《继承法》第10条当事人的配偶不属于继承人范围, 当事人的配偶与被继承人没有身份关系, 因此, 在法定继承中遗产不应为夫妻共同财产。在遗嘱继承中将自己财产选定由继承人继承, 而由于《婚姻法》第18条将其财产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显然与立遗嘱人真实意愿不符。

基于以上阐述, 建议完善如下, 一方面, 将《婚姻法》第17条第四款删去。将《婚姻法》第18条改为:“继承所得财产应由继承人所有, 被继承人明确由夫妻双方所有的, 有夫妻共同所有。”也就是说, 将继承财产归夫或妻一方财产为原则, 明确规定由双方继承的为夫妻共同财产。

二、夫妻受赠的财产的法律问题及完善

目前, 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亲属 (大部分是父母) 都为下一代赠与出资购买房产或提供首付, 在出资时, 由于种种原因都不明确说明归谁所有, 由此在夫妻当事人离婚时, 往往因为赠与出资归属发生争议。

分析该司法解释, 结合现实生活中案件出现的问题, 我认为该法条有两处不足之处:

1、将婚后赠与出资原则上视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与赠与人意愿相驳。赠与属于无偿法律行为, 受赠人是谁, 应当取决于赠与人意愿。当赠与给谁不明时, 法官也应当根据赠与人的真实意思作出判断。在实际案例中, 亲属赠与出资购房一般发生在结婚后不久, 此时赠与人与夫或妻的配偶基本上没有亲情感情, 其赠与完全是为自己的子女考虑。亲属的赠与动机可以在大量离婚案件中看出, 当夫妻双方离婚时, 父母得知自己的赠与将作为共同财产分割时, 往往提出自己赠与的财产为出借或其他理由阻止非亲属一方分割赠与财产。

2、亲属证明其所赠与为只赠与夫或妻一方举证困难 (主要以父母为子女购买房产为例) 。在现实生活中, 亲属 (大部分为父母) 赠与出资为夫妻购买房产时, 很难明确表示该赠与只赠与夫或妻一方 (虽然真实想法为之赠与自己亲属) , 原因很明显亲属如果明确表示赠与一方, 可能招致另一方的不满, 导致亲属、家庭间的不和睦。因此, 在现实生活中, 大部分父母只说赠与, 而赠与对象往往不做表示。

现实生活中的大量赠与对象不明确只能依靠法律来推定。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必然推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亲属如果证明其所赠与为只赠与夫一方必须依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的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 产权登记在出资人自己子女名下的, 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 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 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此规定说明证明其所赠与为只赠与夫一方的举证充分的标准是产权登记在出资人自己子女名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是少数的。因为大多数亲属由于房价过高难以全额支付房款, 不能进行放权登记。此条款在大量的分期付款中起不到作用。所以在分期付款情况下, 法官只能推定亲属的赠与出资为未做明确表示, 推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基于以上分析, 我认为应当借鉴些国外规定。《埃塞尔比亚民法典》第36条规定:“在结婚后通过继承、受赠获得的财产, 仍作为其个人财产”;《德国民法典》1405条第1款规定:“在婚姻期间各自继承、受赠而取得的财产, 仍为个人的自有财产”。

通过以上论述, 我认为, 应当将婚后赠与出资视为对夫或妻个人的赠与, 以亲属明确表示赠与双方为例外。

参考文献

[1]夏吟兰、龙翼飞等:《婚姻家庭法前沿——聚焦司法解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11。

[2]黄晶:《夫妻财产关系特殊性探析——评婚姻法司法解释 (三) 相关规定》, 《民商法学》, 2011, (7) 。

[3]张秀玲:《我国夫妻财产制度有关问题探析》, 《西北师大学报》, 2011, (11) 。

[4]宋柄华:《离婚夫妻财产分割热点问题探——兼论物权法与婚姻法的衔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 (6) 。

篇4:哪些财产为夫妻一方特有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依物权法关于所有权取得的原理,夫妻一方在婚前取得的财产应属个人财产。如果该财产的取得权利发生于婚前,而财产的实际取得在婚后的,也属婚前财产,应属夫妻个人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该规定颇值商榷。第一,该项规定创制了物权的取得时效制度,但我国现行民法尚无物权的取得时效制度,因此,该规定没有立法根据。第二,该项规定没有区分财产的原物与添附。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作为原物并未包含夫妻双方的财产投入和劳务投入,若将其转化为夫妻婚后共有财产则有悖于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则。第三,该项规定不利于人们树立劳动创造财富的正确观念,如果适用不当会助长有的婚姻当事人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因此,针对实际中的问题,应该特设规定,明确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的特有财产,不因夫妻关系的存续而发生改变。当然,当事人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婚姻法》修订案施行(2001年4月28日)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的上述规定将失去效力。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所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是专门用于夫妻一方的治疗费用,应属夫妻特有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医疗费用的支出在前,医疗费用的赔偿在后,而医疗费用提前支出是用夫妻共有财产支付的,则在医疗费赔偿获得后,应扣除预先支付的部分。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是指按照遗嘱人生前所立的遗嘱来确定继承人及遗产处理的一种继承方式。在遗嘱继承中,遗产的继承人及其继承遗产的数额都是由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明确指定的。国家确立遗嘱继承制度,是为了使公民能够充分行使对其个人财产的所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处分遗产,选择自己忠实可靠的遗产继承人。如果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依遗嘱继承的方式继承所得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规定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实质上是改变了遗嘱的内容,是与《民法通则》中的所有权制度、《继承法》中的遗嘱继承制度相矛盾的,不仅违背遗嘱人的意志,而且是对遗嘱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享有的处分权的无理限制。遗赠也属如此,因此,本次《婚姻法》修订将遗嘱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规定为夫妻特有财产。不过本规定似乎还不够彻底,因为在法定继承中,《继承法》有关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等内容,是立法者根据在一般情况下被继承人可能具有的意志制定的,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依法定继承取得的财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变相扩大了继承人的范围,违背了被继承人的意志,显有不当。

夫妻一方受赠的财产,包括受赠人接受他人赠与或接受他人遗赠所得的财产。赠与是一种合同,赠与合同是一方(赠与人)自愿将自己所有的财物无偿地给予对方(受赠人)所有,而对方 (受赠人)也表示接受的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受赠,包括接受遗赠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財产。根据赠与(包括遗赠)的法律特征可以看出,在赠与这一民事法律关系中,赠与人与受赠人都是确定的,是不可替代的。赠与人所以将自己的财产赠与受赠人,是由赠与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只赠与给受赠人,而不赠与其他人,包括不赠与给受赠人的配偶,都是赠与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行使所有权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合法的。如果将夫妻一方受赠所得的财产,作为夫妻共有的财产,实际上就是对赠与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行使处分权的一种限制或否定(部分否定亦为否定),是违背赠与人意志的。而这种对赠与人处分权的限制或否定,是没有理论依据的,也是与民法对财产所有权的有关规定相冲突的,所以,是不恰当的。本项明确规定,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妻一方的财产为夫妻特有财产,颇值赞同。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具有严格的个人性质,应属夫妻特有财产,司法实践中,也一直将之视为夫妻个人财产。《婚姻法》本次修订只是对司法实践的进一步确认。

篇5:论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目录

论文摘要…………………………………………………………………第一页

一、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历史和概念………………………………第三页

二、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产生的原因和程序…………………………第四页

三、我国夫妻财产应注意的问题…………………………………………第五页

四、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建议…………………………第六页

注释………………………………………………………………………第九页

参考文献…………………………………………………………………第十页

论文摘要

婚姻是“两个人的企业”,婚前财产协议就好比是企业“合资”协议书,对资产和利润做着最合理的分配,它的功能是“幸福”,贯穿过程的是“情感”;婚姻是两个人爱情和财产的风险投资,婚前财产协议就好比是保险合同,对财产纠纷做着最有效的预防,它的目的不是真要用这份保险,而是希望婚姻能够“健康长寿”。仅以此文,为婚姻当事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婚姻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本文中还提到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缺陷,提出了几个观点,这说明目前的婚姻法还不完善,问题如何解决有待于读者去思考。

关键词:财产约定制度一般共同财产制限定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行为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正在经受着更加追求个性和自由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冲击,结婚率下滑、离婚率上升,使得婚姻制度的重要性出现下降的态势。现状:最近,全国妇联对我国10个省(自治区)、市的4000名群众进行了“婚前双方财产是否有必要公证”的大型民意调查,调查对象48.1%为男性,51.9%为女性,大体符合我国人口的性别比例,调查对象的地域、收入、年龄和婚姻状况构成也基本符合我国人口分布。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婚前财产公证意见分歧很大,持支持态度的占42.6%,持反对意见的占57.4%。在一项涉及十个省、区、市的四千名调查对象中,百分之四十八点一为男性,百分之

五十一点九为女性,大体符合中国人口的性别比例。调查对象的地域、收入、年龄和婚姻状况构成也基本符合中国人口分布。据称,该抽样调查的误差率为百分之五以下。

该调查报告解释说,婚前财产公证的兴起有其必然性,因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年均收入不足千元人民币,婚前财产甚少。九十年代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拥有高档商品房、汽车等,居民家庭存款达到几万、几十万者不在少数,因此婚前财产公证也就应运而生。

离婚案件的增多及其涉及的财产纠纷带来的烦恼,也是人们倾向于婚前财产公证的原因之一。统计数字表明,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各级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九点零八,去年达到一百一十九点九万件。这些案件中绝大多数都有财产纠纷。

我个人认为,离婚案件中的财产纠纷如此之多,这与夫妻双方没有就财产问题作出约定有很大的关系,而婚前财产协议作为夫妻财产约定的重要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法学界的高度重视。

鉴于上述这些原因,为了防止纠纷,预防纠纷,既保护夫妻双方或一方的合法权益,建议增加夫妻约定财产的登记等程序。为了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及与国际社会接轨,为了近一步完善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我国应在借鉴别国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起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既科学、规范、明确、具体,又具有操作性的夫妻约定财产制。

一、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历史演变和概念

1、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有较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国民法典》第4编《亲属》第4节《夫妻财产制》第1004条规定:“夫妻得于结婚前或结婚后,以契约就本法所定之约定财产制中,选择其一,为其夫妻财产制”,第1007条规定:“夫妻财产制契约之订立、变更或废止,应以书面为之”。这应视为我国历史上正式有夫妻财产约定的立法。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未对夫妻财产约定作出明文规定。但是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指出,婚姻法“对一切种类的家庭财产问题,都可以用夫妻双方平等的自由自愿的约定方法来解决,这也正是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的另一具体表现”。这里的家庭财产约定应当包括:①允许夫妻双方就财产问题进行约定;②夫妻财产约定必须遵循自由、自愿、平等的原则;③夫妻财产约定的对象是家庭财产;④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涉及所有权、管理权等。由于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所作的立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可以说我国1950年的《婚姻法》实质是允许实行夫妻财产约定的。但是,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加之实际生活中个人财产极少,以至夫妻财产约定这一立法精神很难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后,我国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有了一定变化,婚姻家庭生活日趋复杂。1980年《婚姻法》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家庭关系发展的需要,在第13条第1款中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夫妻双方共有,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自此,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的必要补充,得以正式确定。但是,法律对夫妻财产约定制无具体规范,现实中夫妻如何采用约定财产制,不好掌握。

为适应日益纷繁复杂的夫妻财产关系,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对夫妻财产制度的要求,2001年《婚姻法》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继续允许婚姻当事人实行约定财产制度,并对夫妻约定财产制作了较大

修改和补充,比较明确地规定了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约定范围、约定条件、约定内容、约定形式、约定效力、约定后债务的清偿等一系列问题。如赋予约定财产制与法定财产制同等的法律地位;以授权性规范对夫妻财产制作了规定,明确婚姻当事人可以以契约方式对夫妻财产作出约定;双方无约定或约定无效时,适用法定财产制等。

2、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概念

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是指夫妻(或拟结为夫妻的双方)以契约方式约定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归属、管理、使用、处分、收益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事项,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它不仅是调节夫妻财产关系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涉及交易安全的问题。

当代多数国家在调整夫妻财产关系时都是兼采法定夫妻财产制和约定夫妻财产制(如法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只有少数国家不采用约定财产制,实行单一的法定夫妻财产制(如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等)。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在夫妻财产关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夫妻财产约定制度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我国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实行约定制和法定制的结合,且约定的效力高于法定的效力,即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才适用法定财产制。但现实生活中,我国的夫妻就财产进行约定的较少,涉及财产纠纷时,主要依靠法定财产制度来解决。因此,在夫妻法定财产中,如果不包括夫妻个人特有财产,一律都按共同财产对待,就等于是夫妻一方因结婚就可以侵犯对方的个人财产所有权,不利于保护财产所有人的利益。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修改后的婚姻法,增设了法定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度,使得一些别有用心想利用先结婚后离婚分割对方财产骗取钱财的人失去了可乘之机;也可以减少一些富有阶层,视结婚为危途,不结婚而以非法同居的方式组织家庭的现象的发生;还可以避免配偶一方与第三者串通一气,伪造债务骗取对方钱财的行为出现。可见,在法定夫妻财产制中,适当缩小夫妻共同财产范围,会更好地增进婚姻家庭的稳定和推进社会进步

二、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产生的原因和程序

我国婚姻法除了法定财产制(婚后所得共同制)外,还允许双方对财产进行约定,把约定财产制作为法定财产制的补充。夫妻财产有约定的,从约定,没有约定的则适用法定财产制。从我国民习惯看,夫妻对财产作出约定的情况并不多。1950年《婚姻尖》没有这一规定,1980年《婚姻法》增加了约定制。这是因为:

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民个人财产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妇女的经济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夫妻有采用多种形式处理财产的要求。

2、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涉外婚姻以及一方为华侨、台港澳同胞的婚姻也有所增多。当今各国、各地区采取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比较普遍。我国法律允许夫妻对财产进行约定,有利于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随着封建婚姻观念的不断破除,再婚夫妻特别是丧偶老人再婚的有所增多,允许夫妻对财产作出约定,有利于再婚夫妻妥善处理财产问题,避免发生家庭矛盾。

总之,婚姻法的这一规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复杂情况,满足当事人的不同要求,使夫妻处理财产问题有比较大的灵活性。

关于夫妻约定财产的程序。

现行《婚姻法》没有规定夫妻约定财产的申报登记程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夫妻财产约定均规定有申报登记程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公证方式。德国、瑞士、法国等国皆规定夫妻财产契约须在法院前或公证人前订立,当事人签署之。二是登记方式。日本、韩国等国规定夫妻财产契约应于婚姻申报时登记。我国《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的申报登记程序没有规定,这在实践中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约定内容的解释问题。由于当事人自身的局限性,常常出现对财产约定的内容并不能真正表达当事人的内心意思,或者发生争议后双方对约定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给审判机关的审判带来困难。如果有申报登记程序,登记机关在登记时就会把住这个关。

三、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应注意的问题

1、约定的范围和时间

婚姻法对约定的范围和时间未作明文规定,从立法精神看,约定的范围,既包括婚后财产也包括婚前财产。当呈人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部分归夫妻共同共有,部分归一方个人所有,也可以通过约定采用分别财产制或其他形式的财产制。对于在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作的合法约定,法律均予承认。

2、约定的实质要件

约定庆当具备哪些条件,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但约定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自应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的规定,约定的实质条件是:(1)约定时,双方必须具有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作的约定无效;(2)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作出的约定无效;(3)约定的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3、约定的形式要件

约定庆以书面形式作出,口头形式必须双方认可,或者有两个以上的证人在场见证,以免发生纠纷时无法认定。

夫妻双方在必要时,可以协议变更或者终止关于财产的约定。

四、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建议

修改后的《婚姻法》较完整地确立了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度,但是现行的夫妻约定财产制仍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正是这些缺陷和不足,不利 于法律保护夫妻和第三人的合法权利,不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假离婚、真逃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对夫妻约定财产制作出具体的说明或解释,以便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正确适用

1、对夫妻财产约定内容是否受限制,立法模棱两可

民法学界不少学者认为新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一款对夫妻财产约定内容的立法陈述是选择了一种封闭式立法模式,认为其已明确地提出三种夫妻财产制度即一般共同制、分别财产制、限定共同制供婚姻当事人选择约定。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夫妻财产约定才有效,夫妻财产约定若以法律明文允许以外的夫妻财产制为对象,财产约定无效,当事人仍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2。而法律实务界普通认为,目前的夫妻财产约定制立法仍然是一种开放式立法模式,婚姻当事人仍然可以对其财产约定内容进行自由选择,只要不违法,不损害公共利益、公序良俗,该约定就应认定为有效。对同一法条、同一问题,学术界和实务界在理

解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而立法对此没有作出进一步明确的界定,长期下去,在实践操作中势必将带来很大的麻烦。

2、夫妻财产契约何时生效问题,立法没有作明确规定

我个人认为,夫妻财产契约,是婚姻契约的从契约;夫妻订立财产所有关系的契约,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依附于缔结夫妻关系的婚姻契约,婚姻契约经国家审查批准生效,附随于婚姻契约成立的夫妻财产契约才能生效。婚姻依法成立以后的夫妻财产契约,由于婚姻契约已经生效,当然可以附随生效;而婚前财产契约则只能在婚姻契约生效时生效。

3、夫妻财产契约是否变更可以或撤销,立法没作出明确规定

一些国家规定在夫妻约定财产以后,不得变更或撤销。如《日本民法典》第758规定:“夫妻的财产关系,于婚姻申报后,不得变更。”夫妻财产约定既为契约性质,自应允许变更或撤销,但应有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我国立法没有这种规定,原则上应准许变更或撤销,但又没有规定变更或撤销的条件和程序。笔者认为,夫妻财产契约在订立生效后可以变更或撤销,但变更或撤销必须经夫妻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方可为之,没有变更或撤销的一致意思表示,夫妻财产契约不能变更或撤销,继续发生效力。

4、目前的夫妻财产约定立法并没有解决公示问题,这对约定当事人财产权益保障不力

现行婚姻法只要求婚姻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约定,而没有规定以某种公示形式对抗善意第三人。在对外效力上,法律要求约定为分别财产制的夫妻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告知的义务,并承担举证责任,以此对抗第三人,否则按以共同债务承担清偿义务,这无异损害约定另一方的正当财产权益。就选择何种程序来满足公示要求,我个人认为,所有夫妻财产约定必须公证,由公证机构具体把握约定的合法性及真实、有效性问题,然后由婚姻登记部门在结婚登记时一并登记或变更登记,并可供人们随时查询,而查询范围应有所区别:对于一般公众,只能通过网络或电话查询到某人是否有财产约定及登记地;对利害关系人,在提供利害关系证明后,方可查阅具体约定。夫妻财产约定以登记对抗第三人,不登记,只发生对内效力,不发生对外效力。

5、是否允许婚姻当事人对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进行约定,立法也应有所涉及

夫妻对财产作出约定并不是只为可能发生离婚作准备的,夫妻财产约定不应理解为是一种“保险”,而应该是为婚姻的美满稳定服务的。因此,法律不应该仅仅解决离婚时,约定财产归属问题,而应该同时涉及到夫妻在存读期间对其财产的使用、收益权、处分权是否可以约定以及如何约定等法律内容。例如,夫妻双方约定等生活消耗物,所有权仍为共同共有。这种约定即为各自工资使用的约定。

夫妻财产约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夫妻财产约定的完善和发展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具体到婚姻当事人来说,在选择夫妻财产约定时应慎重,须同时考虑两个问题,其一是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有必要作出财产约定,因为财产约定并不普遍适用;其二是在选择财产约定时不要忘了公证,因为公证能给当事人提供了一种在目前的立法现状下最佳的、最能充分保障当事人财产权益的法律途径。而对公证人员而言,应增强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法学修养,准确地把握夫妻财产约定制的立法精神,提高专业化法律服务能力。同时,也希望立法机关能更加重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法学家们也能更加关注并深入加以研究,多出成果,使夫妻财产约定立法更加健全、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广大婚姻当事人的需要,更能保障约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民事交易安全,最终让婚姻更美好,让家庭更稳定,让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注释:

①《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

②《婚姻法》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⑴、一方的婚前财产;⑵、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金等费用;⑶、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⑷、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⑸、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参考文献:

1、赵国勇:《贯彻执行新婚姻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2001年6月印发

2、李红玲等,《民商法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马原主编,《新婚姻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篇6: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种类

夫妻法定财产制

夫妻法定财产制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依法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认定夫妻共同财产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合法取得的财产,换言之,婚姻关系被法律承认以前和依法终止以后双方所得以及各种非法所得均不列入共同财产的范围;第二,必须是未被双方约定为个人所有的财产或者约定无效的婚后所得,也就是说,凡是已经有效约定为个人所得的财产不再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第三,必须是法定个人特有财产以外的双方婚后所得财产。

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

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是指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对婚前财产或者婚后所得某些财产,由夫或妻一方独立享有对该项财产的占有、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个人特有财产制是与婚后所得共有制相对应的财产制度。就该特有财产可以分为法定特有财产和约定特有财产。法定特有财产指的是根据法律规定所确认的属于夫妻个人各自所有的个人财产;约定特有财产指的是根据夫妻双方的约定确认的夫妻各自所有的财产。

夫妻约定财产制

篇7:夫妻特有财产制度

摘要:新《婚姻法)规定的离婚制度和夫妻财产制度弥补了原婚姻法中的不足,更好地适应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与原婚姻法相比,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婚姻法 离婚制度 夫妻财产制度

我国原《婚姻法》对于稳定婚姻家庭关系、保障和发展家庭关系建设、促进社会发展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婚姻家庭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旧婚姻法的缺陷日益显露,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新婚姻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出,它的出台较好地弥补了1日婚姻法中的不足之处,作出了一些符合杜会要求的新规定,可以说新婚姻法是一部更为科学、更为系统的法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本文主要就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离婚制度及夫妻财产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提出拙议,以求教于大家

一、夫l的离婚制度

传统上我国的婚姻一直处于超稳定状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对于婚姻的聚合与解体已经很难茼单地评判好或不好。因此,新《婚姻法》对离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面向2l世纪的婚姻家庭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首先就离婚的法定条件进行论述。

(一)修改前的离婚法定条件

1980年实施的婚姻法对离婚作了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应当进行调解;如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经调解无效。应予离婚也就是说,法院在对要求离婚的当事^进行判决时,是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为准于离婚的唯一标准。这一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实际需要。因为它一方面沿用了I950年制订婚姻法中的”自由离婚“原则;另一方面又确立了”破裂主义“原则。同时,在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方面,也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这已为十几年来的实践所证明。

但是,髓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条件的改变,尤其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薪体制转轨以来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这一规定的不完善之处就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从婚姻的法律特征看,单以“感情破裂作为离婚的法定条件,不能体现婚姻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2)从立法形式上看,它是采取概括式规定,不利于法律的适用和遵守。(3)在内容上单以”感情破裂作为准予离婚的唯一标准,具有超前性。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当前的婚蛔状况。

(二)修改后我国的离婚形式和离婚法定条件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条件的变化和发展,保障公民婚姻家庭权益的需要,新《婚姻法》本着保障离婚自由,但又反对轻率离婚的指导思想,总结了20年来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离婚制度从立法上加以确认和补充。

1.关于协议离婚制度

我国修改前的《婚姻法》第24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于离婚。双方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的应即发给离婚证”但由于此条规定中的„„双方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须到“二字力度不够;另则”适当处理的古义摸糊不清,不利于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也不利于督促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履行监督职责因此,为维护协议离婚的严肃性,保护当事^的合法权益修改后的《婚姻法》在原《婚姻法》的基础上,针对以上两点作如下规定:(I)进一步规定协议离婚的实质要件。重申双方当事人同意离婚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自愿;双方就离婚后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要达成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双方就离婚后有关共同财产的分割,共屙债务的清偿,一方是否需要另一方予以经济帮助等事项要达成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2)强调了协议离婚的形式要件。修改后的《婚姻法》将原规定中的„-双方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改为“„„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其中强调必须“二字,有其一定古义:申请离婚登记,不适用有关代理的规定。申请离婚登记,夫妻双方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如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都不适用协议离婚。以上有关协议离婚的重申与补充,有利于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便于双方当事人较自觉遵守和履行。

2.关于判决离婚制度

修改前的《婚姻法》第25条第2款规定“^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蛔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从这一规定中不难看出,破裂主义在诉讼离婚的法定条件中只有原则性的概括,没有具体的列举,给执法带来困难和主观随意性,“感情破裂”在理论上的局限性和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也显露出来。对此新《婚姻法》在原基础上作如下补充:(I)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男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于离婚。

笔者认为,修改后的《婚姻法》使离婚条件具体化这不仅在立法技巧上,采取概括性规定

与具体倒示相结合的办法,而且使判决离婚的条款更科学、更规范、更具有操作性。其理由有:(1)采取概括性原则规定与列举离婚理由相结音,是离婚立法的发展趋势,儿国外离婚立法看。有许多国家都采取了这一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2)从婚姻的本质来看,婚姻是男女两性精神生活、性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共同体,感情的交流只是夫妻精神生括的一部分并不等于也不能代替掏成婚姻本质的另外两方面。婚姻的破裂并不只是感情的消失,只有上述三方面的内容都遭到了破坏,才意哮着婚姻的崩溃和死亡。(3)感情作为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属于精神生话的范畴,不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将“夫妻感情破裂”与具体理由相结合,我们就不再是用主观标准评价婚姻关系,而是用客观标准来认定它的现状,从而对应否准予离婚作出正确的判断。(4)将概括性原则规定与列举离婚理由结合起来,可减少审判人员判案的随意性,更好地维护公民合法的婚姻权益由此可见耐离婚制度进一步的确认和补充。填补了过去立法中的空白,提高了《婚姻法》的可操作性。

二、夫妻时产制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家庭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修改后的《婚姻法》儿不同的角度对夫妻

财产制的构建怍出了很多增补规定。笔者针对修改前后的我国夫妻财产制谈几点看法。

(一)修改前的夫妻财产制

修改前的夫妻财产制是杜会主义计划经蒋背景下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经济体制和城乡家庭时产关系的实际状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孕育和发展我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局面。198o年颁布的婚姻法,一方面继承了195o年婚姻法中贯穿的男女平等原则,另一方面又突破了原有法律的局限性应当指出,经过20年的社会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原《婚姻法》中所规定的夫妻财产制潜在的不足和不适应性已经逐一显现出来。

(二)修改后我国的夫妻财产制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婚姻法‘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总结历来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经验,对我国夫妻财产制度作了许多补充规定,笔者在此就修改后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宗旨、夫妻法定财产制夫妻约定财产制、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四十方面进行说明。

1.明确了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宗旨

保护婚姻和家庭、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步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夸天,新《婚姻法‘根据宪法的规定更加明确了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宗旨:(I)修改后的夫妻财产制紧紧地同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联系。修改后的夫妻财产制一方面强调了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另一方面,在当代社会经济关系多元化的情况下。采取了尊重当事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意思自诒。(2)坚持男女平等原则与婚姻家庭观念现代化的结合。在婚姻家庭领域中,修改后的夫妻财产制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遵循男女平等原则,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杜会的进步,用现代化的婚姻家庭观念引导人们建立互爱平等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同时。它鼓励婚姻家庭成员从事刨造性的劳动,否定不劳而获的观念。承认家务劳动在夫妻财产价值构成中的贡献,这是与劳动创造财富的时代精神相配套的一十价值观念

2.关于夫妻法定财产制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婚姻家庭生活的基本物质需要,修改后夫妻法定财产制即夫妻共有财产制已成为夫妻财产制的主导制度,具体而言:

第一,准确地规定婚后夫妻共有财产的范围

婚姻法在修改夫妻法定财产时,已将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问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除特有财产外):(1)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2)一方或双方因继承、受赠、受遗赠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面的财产除外。(3)一方或双方由知识产权获得的财产。(4)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5)其他应当共同所有的财产。从以上5条规定可看出,修改后的夫妻法定财产制范围与修改前的相比较,缩小了规定范围。相对延长了夫妻婚前个人财产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时问,尊重了被继承

人赠与人对十人所有财产的处分权,从而与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相一致,这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十人权利的社会价值观念。

第二。明确夫妻对共有财产的权利和义务。

修改后的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有平等地享有共同管理、利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一规定的确认可禁止夫妻一方擅自处理夫妻共同财产;防止因夫妻一方擅自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给另一方造成财产损失。

3.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指法律允许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用协议的方式。将某项财产或收人,确定归一方所有的或双方分别所有的制度。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仅以“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的规范方式对约定财产制作了原则规定。尚无可具体操作的条款,所以,实践中真正适用约定财产制的并不多即使有的夫妻对财产进行过约定,但一旦面临财产分割,双方往往因约定的有效性难以璃认而发生纠纷。为改变上述状况,以适应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处理夫妻财产关系的不同需求,修改后的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要件作了以下明确规定:(1)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问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2)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3)投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夫妻法定财产制或夫妻十人财产制。(4)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5)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新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制进行明确规定,有其客观的必要性和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适应我国家庭财产状况日益复杂多样化的趋势。使婚姻当事人在处理财产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杜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婚姻家庭领域里的财产状况也有了很大变化。在财产构成上出现了股票、债券、彩票和外币等;而个体工商户、承包经营户和私营企业主还拥有相当数量的生产资料和经营用资金,其价值已远远超出通常的夫妻财产;夫妻财产客体上的变化,仅依靠笼统的另有约的除外“,已不足以反映和调整夫妻在财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明确责任,切实保障各方的财产权益,对夫妻约定财产制进行明确规定显得更重要。

第二,尊重公民处理财产问题的自主权利,维护夫妻尤其是再婚夫妻和分居两地夫妻各方的财产利益。

对夫妻约定财产作明确规定,可使当事人在结婚后仍能保持经济上的自主权和相对独立性,有助于实现男女平等和妇女的自强自立尤其是再婚家庭中,夫妻在对前婚所保留的财产以及对各方父母和子女承担经济义务等问题上,容易引起矛盾和纠纷,由此引发夫妻双方和继父母子女问的感情冲突和财产纷争,希在再婚前“约法三章”。对那些长期分居两地的夫妻来说、无形之中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生活消费单位更需要通过明确约定,从而相对独立

地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利。

第三,适应现阶段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情况,保护和促进个体与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耐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明确规定,可避免因夫妻感情危机或财产纠纷而危及个体和私营经济实体的生存和发展。

第四,满足涉外婚姻家庭的特殊需要,维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与相关国家在迭一领域的法律冲突。

4.美于夫妻个人特有财产

个人财产(即特有财产)是指夫或妻一方单独所有的财产。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婚姻家庭立法对此都有较明确的规定。我国原婚姻珐对夫妻个人财产未作规定,因此。在这次新婚娲法的修改过程中设立了夫妻个人财产制度,井作以下规定:(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园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其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综合上述,我国原《婚姻法》存在的不足,和急需修改的地方,都在新的《婚姻法)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增补,在此笔者就“夫妻离婚制度”和“夫妻财产;6I度”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篇8:浅析夫妻财产制度

(一) 夫妻财产制度的定义

所谓夫妻财产制, 理论界也称其为婚姻财产制, 是一国婚姻法律调整夫妻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制度总称, 具体表现为夫妻婚前和婚后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分配, 以及夫妻双方婚姻解除时的财产清算等制度。夫妻财产制可以分为法定和约定财产制两种类型。在实践中, 一国立法采用什么样的类型和立法模式与该国的立法传统、文化政治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又与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变化、乃至夫妻各自经济的独立性紧密相联。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是在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发展的进程, 借鉴国外的经验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 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

1. 夫妻财产权。

该权利是关于夫妻双方对其所有的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分配的权利, 是维持夫妻关系的重要物质基础。夫妻财产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定义指向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双方对共有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分配的权利。广义的定义除了婚姻关系内以外还包括对于婚前财产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分配。理解夫妻财产权的概念应该立足于夫妻这一特定的法律关系, 从夫妻关系的角度去把握和理解, 不能脱离夫妻关系的现实, 把它等同一般的财产权利。

2. 夫妻的对外财产责任。

夫妻的对外财产责任是指夫妻对双方所欠的债务承担的责任, 是一起偿还对外债务还是各自承担各自所欠的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以下简称《婚姻法》) 规定: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应当共同偿还。婚姻法解释二则对此又作出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 将其分成结婚前所欠债务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欠债务两种情形进行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 原则上认定其为个人债务, 由其自己偿还;但是如果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债务用于婚后夫妻双方共同生活的, 应当界定其为夫妻共同债务进而由夫妻共同偿还;第二,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有效期间以个人名义所欠债务, 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除非夫妻一方能够证明该债务确为欠债人个人债务, 夫妻中的未欠债一方可以以此对抗债权人的请求。

3. 财产的分割与清算。

夫妻财产的分割与清算主要有下列四种情形:

第一, 由于夫妻双方协议而终止。夫妻双方可以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协议一致终止夫妻共同财产制而实行分别财产制或其他形式的夫妻财产制, 在这种情形下财产的分割夫妻双方是可以约定的。

第二, 由于离婚而终止。离婚致使婚姻关系消灭, 也可导致夫妻共同财产制终止。离婚时, 夫妻就共同财产进行协议或依法分割, 从而使其成为各自的个人财产。

第三, 由于夫妻一方死亡而终止。当夫妻一方死亡时, 生存的另一方配偶有权分割共同财产并继承死亡一方的遗产。

第四,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夫妻一方可以请求分割共同财产: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 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所以根据上述规定, 夫妻一方如有上述所列情形的, 另一方有权利请求分割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

二、我国有关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现状

(一) 中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历史沿革

我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于1950年, 该法规定不论婚前或婚后财产, 动产或不动产, 一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1980年的《婚姻法》对此做了重大调整, 1980年的《婚姻法》规定婚姻期间的财产属于夫妻共有, 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从而确立了婚后财产共同制与夫妻约定财产制并行的“二元制”的夫妻财产制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这一夫妻财产制度在调整婚姻家庭财产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夫妻财产日益多样化, 原有的夫妻财产制度显露出其不足之处。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对夫妻财产制度再次做出重大修改与完善。随之最高人民法院又分别在2003年和2011年颁布了《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和《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 》, 使得夫妻财产制度更加完善。

(二)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类型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是婚后所得共有制和约定财产制的结合, 具体包括夫妻双方法定共同财产制、夫妻双方法定特定财产制以及夫妻双方约定财产制。

1. 我国夫妻双方法定共同财产制

(1) 夫妻法定财产制的概念和法定共同财产的构成要件

所谓法定夫妻财产制, 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直接适用处理现实夫妻财产关系的夫妻财产制度。它适用于夫妻没有对财产制进行约定或者夫妻财产制约定无效这两种情形。

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 夫妻共同所有财产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 必须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合法取得的财产;第二, 必须是未被双方约定为个人所有财产或者约定无效的婚后所得;第三, 必须是法定个人特有财产以外的双方婚后所得财产。

(2) 夫妻法定财产制度的范围

夫妻一方或双方通过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比如工资收入或是用工资购置的财产。

夫妻一方或双方通过生产、经营所取得的收益。如公司红利以及股票、债券、投资等投资性收益。

夫妻一方或双方通过知识产权所得的收益。我国婚姻法上所规定的属于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的知识产权收益指的是知识产权的财产性收益, 知识产权的人身权利归属个人, 不在共同财产之列。

夫妻一方或双方因继承或受赠所获得的财产。特别情况是遗嘱或赠与协议中明确规定仅归属夫妻一方的财产不属于共同财产的范畴。

此外对于法律无法一一列举的情形, 立法还规定了“应该归入共同财产的其他情形”作为兜底性条款。

(3) 关于夫妻双方法定共同财产的注意事项

首先, 夫妻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通过继承受赠取得的财产应否归入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将其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来处理。

夫妻分居期间各自所得的财产是否作为夫妻共同财产?通常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认为由于法律上的婚姻关系依旧存在, 因此, 夫妻双方即便在分居期间, 所得财产也应视其为夫妻共同财产。

婚后的知识产权收益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知识产权分为财产性收益和非财产性收益, 婚姻法中的共同财产只包括财产性权益, 不包括知识产权的非财产性收益。

2. 我国夫妻特定财产制

(1) 夫妻特定财产制的定义

夫妻特定财产制是指立法规定夫妻一方对婚前财产以及婚后所取得的某些财产具有的专有权利的法律制度。

(2) 我国夫妻特定财产制的分类

第一, 立法中明确规定的夫妻特定财产。如婚姻法司法解释中明确在《婚姻法》第18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 属于其特定财产, 不因婚姻关系转化为共同财产, 当事人协议的除外。

第二, 夫妻一方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由于以上费用是专门针对个人受伤或丧失劳动能力后的补助, 具有人身专属性, 因此属于特定财产的范畴。

第三, 遗嘱或赠予合同明确规定遗产或赠予财产归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属于特定财产。

第四, 夫妻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如衣服、首饰、鞋帽等。

第五, 其他应当归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

(3) 夫妻特定财产制的基本内容

在夫妻特定财产制中, 夫妻的财产权利就仅限于一人的财产, 如无允许, 另一方无权使用、支配、处分。而夫妻在对外承担共同债务时也不得拿专属于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来偿还夫妻共同债务, 但如果是专有财产一方所负债务则可用属于自己的财产来清偿自己的债务。当然在夫妻关系消灭分割财产时也不能分割专属于一方的财产。

3. 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

(1) 约定财产制的概念

约定财产制是指法律允许夫妻双方通过意思自治、协商一致的形式, 对于他们之间的财产关系进行自主安排, 从而排除夫妻法定财产制的适用。充分体现了对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的尊重。

(2) 法律所规定的约定财产制的适用范围

《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可以对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通过采取归各自所有或共同所有等形式进行约定。该约定对夫妻双方具有法律效力。在第三人保护方面, 法律规定如果债权人知晓夫妻一方的财产是各自所有的, 那么负担债务的夫妻一方仅以个人财产为限对债权人进行清偿。

(3) 约定夫妻财产制的内容

第一, 关于约定的主体。主体就是构成婚姻关系的双方。此外, 夫妻双方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并且夫妻双方对财产的约定必须亲自签订, 不得由他人代理。

第二, 关于约定的时限。法律和司法实践中对于约定时限的规定一般认为应该始于婚约开始, 终于婚姻结束。

第三, 财产范畴。由夫妻一方或双方所有的财产全部可以列入约定财产的范畴凡, 夫妻外的第三人的财产不在约定范围。

第四, 形式要件。我国立法要求约定财产应采用书面形式。在实践中, 口头约定如果明确清晰, 夫妻双方没有异议的也可以承认其效力。

第五, 内容要件。夫妻双方除了应当明确财产的范围和划分形式外, 还应该明确具体财产的归属权、财产项目、财产所在地等。

第六, 效力体现。约定财产制除了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外, 在适用上还具有优先于夫妻法定财产制的效力。约定的对外效力方面, 只有当第三人知道该约定时才有效。

综上, 夫妻约定的财产制中夫妻的财产权利、对外责任、分割与清算都可以由夫妻自行约定, 如果夫妻自行约定后, 夫妻之间一旦发生分离等情况, 就需要先按照约定来处理。

三、现行夫妻财产制的不足与对策

(一) 现行夫妻财产制的不足

1. 知识产权的立法规定不明晰

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其具有人身性和财产性的双重属性。通说认为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利专属于创造者, 只有知识产权的财产性权利才可以转移。因此, 我国婚姻法律规定夫妻共有的知识产权收益限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或者将要取得的财产性权利。尽管立法关注到了知识产权的双重属性, 却忽略了取得时间对于知识产权权利分配的重要性。可能造成在实际生活中夫妻一方婚前取得的知识产权, 婚后才取得财产收益, 在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会被列入到共同财产的范畴;或是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创作获得的知识产权, 在离婚后才取得财产收益, 最终归为一方所有。这两者情况都是不符合立法精神的。

2. 继承或赠与财产的规定与国际惯例脱节

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一方继承的财产属于法定共同财产。对于遗赠或赠与财产, 如果遗嘱人或赠与人在未明确表明归一方所有, 则视其为法定共同财产。

这些规定与国际通行的立法规定相脱节。尽管一国立法会具有本国特色, 但是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 私法领域的渐近性成为大势所趋。从国际立法的经验来看, 各国大多规定夫妻一方继承或受赠的财产归属其个人所有, 我国婚姻立法的规定会使得我们在司法实践尤其是涉外领域与他国发生法律冲突, 增加司法成本。

此外, 目前的规定与我国《继承法》的规定也存在冲突。继承法规定丧偶女婿或丧偶媳只有在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情况下才作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除此之外丧偶女婿或丧偶儿媳并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如果将夫妻一方继承的财产规定为夫妻双方共同的财产, 那么就扩大了继承人范围, 这与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相矛盾, 所以《婚姻法》在确定继承的遗产是否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时, 应该将其从共同财产的范畴中划分出来。

3. 夫妻特定财产制的立法缺陷

婚姻法中的夫妻特定财产制尽管符合未来我国夫妻财产关系的发展趋势, 但是关于夫妻一方专有生活品的规定存在立法缺陷。

在实际生活中, 由于个人的价值定位不同, 夫妻双方的专有生活品虽然对于个人具有不可估算的价值, 但在实际商品价格上可能差距甚大。一方的专用生活用品可能非常昂贵, 而另一方可能非常廉价。这样一旦离婚, 如果各归各有, 可能会造成实际上的分配不公。

4. 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不足

约定财产制是与法定财产制并行的重要制度。但是《婚姻法》对约定财产制的规定却过于简单、粗陋, 缺乏体系化, 导致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 时间界定模糊。在理论探讨中主张约定的时间可以在婚前或婚后。约定时间过早, 双方结婚意向不明确容易出现误解等意思表示瑕疵, 为避免纠纷, 约定的时间应该属于婚约, 终于婚姻关系消灭。

其次, 没有明确约定的变更情形。约定财产制的本质属于契约, 夫妻双方如婚后出现不同于婚前合同约定的情形, 法律应允许适用合同法的情势变更原则。具体的变更情形应结合实际情形和立法原则在法律上加以明确。

(二) 对于完善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对策建议

1. 明确知识产权的利益归属

知识产权的财产权利的归属应当以取得知识产权的时间来替代财产收益的所得时间, 具体情况可以如下安排:

第一, 夫妻一方在婚前取得的知识产权即使在婚后也归其个人所有;

第二, 夫妻一方婚后取得的知识产权, 在离婚后取得的财产性利益也应归双方共有。

在实际操作中, 为了避免增加成本, 可以在离婚时, 首先对未实现财产利益的知识产权进行估价, 将评估价值核算入共同财产以便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具有知识产权的一方给予另一方适当合理的补偿。

2. 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的立法完善

首先, 我国现行立法应当在考虑国情的基础上与国际经验接轨, 从而使得我们在国际私法领域与其他国家保持同步, 减少国际私法领域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成本;

其次, 调整婚姻法和继承法之间的冲突分歧, 为了更好地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应将夫妻一方取得的遗产作为其个人财产, 而不应作为法定财产来处理。

3. 一方专有生活品的归属在技术设计上要更加具体, 体现兼顾公平的原则

在实际生活当中, 如果双方没有明确约定专有物品如何分配, 若夫妻专有生活品的商品价格相差悬殊, 为了兼顾公平, 倘若一方专有生活品是用双方共有财产购买所得的, 仍应视为法定共同财产。在对这一类别的财产进行财产分割时, 专有使用的一方在补偿对方相应权利份额的基础上对该专有物应当具有优先取得的权利, 从而保护其对专有物的情感寄托。

4. 财产的约定时限和对变更的处理

夫妻约定财产的时间应该始于婚约, 终于婚姻关系消灭。关于变更情形可以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在法律中予以明确。

四、小结

《婚姻法》中对夫妻财产制度进行妥善的规定和处理是解决夫妻关系乃至社会关系的重要的保障。财产关系是夫妻关系的核心,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进一步对婚姻关系中的夫妻财产制度加以完善显得紧迫而不容忽视, 在今后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要针对已经存在和以后凸显的各种缺陷通过法律的完善以及法律的贯彻加以弥补, 努力完善我国的婚姻法律制度。

摘要:夫妻财产制度是婚姻法领域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家庭领域出现的问题和变化, 常与夫妻之间的财产有关, 夫妻对其财产的处分直接关系到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家庭的稳定, 也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所以夫妻财产制度规定得是否合完善, 直接影响到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社会的稳定。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婚姻法司法解释 (三) 》, 该解释涉及一系列热门话题, 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虽然该司法解释关注了社会实际, 解决了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 但是社会生活的多变性和立法天然的滞后性使得一些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现行《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度依然有待完善。

关键词:夫妻财产制度,立法不足,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大文.亲属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2]何勤华, 戴永盛.民商法新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3]赵中孚.民商法理论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4]高中等.夫妻财产权.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5]何志.民商法判解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6]黄德鹏, 黄新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及典型案例评析.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1.

[7]杨晋玲.夫妻财产制比较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出纳转岗会计申请书思想汇报下一篇:气化乡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