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立法管理论文

2022-05-01

【摘要】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了约定夫妻财产制,虽然立法已确定了其形式、成立和效力,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以工商注册登记的股份能否认定为夫妻约定财产,夫妻约定财产是否可附期限、附条件,对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如何约定等问题还须进一步分析与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立法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立法管理论文 篇1:

浅析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

摘要: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一项重要的夫妻财产制度,其确立充实完善了夫妻财产关系,但制度本身仍存在一些弊端和理解上的分歧,需进一步从立法和制度上去完善。

关键词: 夫妻约定财产制 不足 对策

一、夫妻约定财产制概述

在我国,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关系共有两种,即法定夫妻财产关系和约定夫妻财产关系。夫妻约定财产制正是基于夫妻约定财产关系产生的,是夫妻以契约、协议的方式决定婚前和婚后财产归属、管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债务的清偿、婚姻解除时的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约定财产制的法律效力要高于法定财产制,只有在当事人未就夫妻财产作出约定,或所做的约定不明确、无效时,才适用夫妻法定财产制。

二、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内容

修改后的《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1.财产约定的内容。夫妻约定财产制约定财产的内容十分广泛,双方既可以对婚后财产进行约定,也可以对婚前财产进行约定,既可以对已经取得的财产进行约定,还可以对可能取得的财产进行约定。财产的形式种类也相当多样,包括房产、车辆、贵重金属、货币、股票、债券、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甚至包括债权,等等。

2.财产关系的约定。夫妻可以对部分财产进行约定,也可以对全部财产进行约定,可以约定为共同所有,也可以约定为各自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3.一是自由原则。夫妻在约定财产内容时,任何人不得强迫其订立契约,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提出的约定内容,夫妻财产约定必须是夫妻双方自己真实的意愿。二是公平原则。禁止一方借签订夫妻财产约定之机,侵占另一方权益,剥夺对方权利,免除自己义务,违背公平原则。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夫妻财产约定内容公平原则的适用,应注重对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得签订歧视妇女、侵害妇女财产权益的财产约定。三是合法原则。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的公序良俗。

三、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有效要件

夫妻或准夫妻的当事人订立财产约定要产生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一般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有效要件。

1.当事人双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符合婚姻法对双方年龄的要求规定。夫妻之间订立财产约定是一项民事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无权约定。同时,要求当事人一方的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指当事人在意志自由并能确认自己意思表示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内心意志与外部表现相一致的状态。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形下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才能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严重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不能产生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3.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夫妻对财产的约定不得规避养老育幼等法律义务,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只能成为无效的或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四、夫妻财产约定制的效力

1.对内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内效力主要是指该约定对婚姻当事人的拘束力,即约定一旦生效,在夫妻之间及其继承人之间发生财产约定的物权效力,婚姻当事人双方均受此约定约束。如变更或撤销,必须经婚姻当事人双方的同意,一方不得以自己的意思表示作变更或撤销。

2.对外效力。

夫妻财产契约的对外效力是指夫妻对婚约财产的约定是否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9条第3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凡第三人事先知道夫妻财产约定的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反之,第三人不知道该夫妻财产有约定,婚姻当事人的夫妻约定不得对抗第三人。关键在于第三人是否知道该约定。

五、妻约定财产制存在的分歧和不足

1.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法律地位的观点存在分歧。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了夫妻法定财产制和夫妻约定财产制两种形式的夫妻财产制。多数专家都认为夫妻法定财产制是夫妻财产制的根本形式,夫妻约定财产制只是夫妻法定财产制的补充,二者关系并不平等。但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夫妻约定财产制和夫妻法定财产制有着平等的法律地位,都是夫妻财产制的基本制度。笔者比较倾向于后者的观点。因为,首先在立法上,新《婚姻法》第十九条将夫妻约定财产制明确确立为与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夫妻法定财产制相并列的夫妻财产制度。其次在法律适用上,约定财产制有着排斥法定财产制的效力,只要夫妻财产的约定一旦成立并生效,就不再适用夫妻法定财产制。仅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两种夫妻财产制应该具有平等的地位。

2.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约定类型存在分歧及对策。

不少学者认为新《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一款对夫妻财产约定内容的立法陈述是一种限制选择式立法模式,法条中规定的三种夫妻财产制度即一般共同制、分别财产制、限定共同制供婚姻当事人选择约定,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夫妻财产约定才有效,否则,财产约定无效,当事人仍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由杨大文主编的《亲属法》就持这种观点。

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对夫妻财产内容的约定是一种自由式立法模式,当事人可因婚姻的个别性和特殊性而对其财产约定内容进行自由选择,只要不违法,不损害公共利益、公序良俗,该约定就应认定为有效。王洪在其所著的《婚姻家庭法》持这种观点。

笔者较为认同后者观点。既然允许当事人在法定财产制之外可以约定他们的财产关系,但又限制几种财产制类型,这违背约定财产制的价值取向。而且这三种典型的财产制类型并不能穷尽婚姻当事人财产约定的方式与类型,所以,在夫妻财产约定上,在不违反婚姻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当事人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上选择合理自利的形式,才能满足婚姻当事人对财产约定的需求。

对于约定财产制理解上的分歧,如果立法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在实践操作中势必将带来很大的麻烦。

3.夫妻约定财产制的仅采用书面形式,缺乏必要的公证、公示程序。

如果夫妻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第三人知道夫妻之间约定的,则该财产约定对其发生效力;而如果第三人不知道夫妻之间曾经对其财产所作过约定,而与其中一人签订合同导致纠纷,则该第三人就是善意第三人,夫妻之间对财产的约定对他不发生效力。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是否“第三人知道该约定,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由此可见,这体现了法律对于善意第三人的保护。但这对于处在弱者地位的未负债却要承担偿还责任的那一方是不公平的。因此,在这方面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是有弊端的。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应设立专门的夫妻财产约定登记部门及法规,夫妻约定财产时需双方到登记部门进行财产约定登记并公示。当夫妻一方和第三人进行交易时,第三人可到登记部门查阅是否有财产约定登记,这样既可以保护第三人交易的安全性,也能维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此外,进行财产约定登记还可以解决约定生效的时间问题。

更好地完善夫妻财产约定制,将符合广大婚姻当事人的需要,保障约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民事交易安全,最终让婚姻更加美好,让家庭更加稳定,让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杨大文.亲属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王洪.婚姻家庭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蒋月.夫妻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出版社,2001,(6).

作者:刘 曦 马丽丽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立法管理论文 篇2:

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思考

【摘要】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了约定夫妻财产制,虽然立法已确定了其形式、成立和效力,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以工商注册登记的股份能否认定为夫妻约定财产,夫妻约定财产是否可附期限、附条件,对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如何约定等问题还须进一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夫妻约定财产制 效力 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财产和婚前个人财产的增多,离婚财产分割诉讼明显增加。依法治国,建设和谐法治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婚姻家庭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思想观念正悄悄被现代的、理智的、独立的法制观念所替代。在新的法律思想的指导下,夫妻之间约定财产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需要对约定夫妻财产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概念

夫妻财产关系隶属于夫妻人身关系,是夫妻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家庭经济职能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拥有的财产会日益增多,夫妻之间相应地产生多形式处理夫妻双方财产关系的要求。《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因此,约定财产制的概念是指合理规范夫妻对其婚前财产以及婚后财产的占有、使用、管理、处分等协议法律制度。夫妻双方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可以进行约定,这种约定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约定财产制是夫妻之间平等的体现,是法律赋予人们享有对其财产自愿处分的权利,因此,夫妻可以依法自愿协商决定其婚前或婚后的财产所有权的归属。

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构成条件

自愿合法。夫妻双方约定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将改变法定财产制的效力,因此夫妻双方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不能对其财产进行约定。自愿是指夫妻双方对财产的约定是在真实自愿的情形下订立的。如果夫妻一方的内在意志与外部表达不符,则为意思表示不自愿。例如:当事人一方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手段不正当地干涉另一方,使其违反自己意愿而作出的意思表示,破坏了意思自治原则,不能产生法律上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可以变更或撤销。合法是指约定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夫妻双方对财产的约定不得超出夫妻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的范围,也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特别是债权人的利益,否则,该约定无效。

约定的财产有夫妻婚前财产和夫妻婚后财产。夫妻双方对财产进行约定时,可以就婚前财产或婚后财产的全部做出约定,也可以就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部分做出约定。对财产约定的所有制形式,可以约定共同所有制,也可以约定分别所有制,还可以约定部分共同、部分分别的所有制形式。如果夫妻双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法定夫妻财产制的规定。

婚前或婚后都可以订立约定,约定订立之后可以变更、废止。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在结婚时或约定结婚后的其他时间发生效力,婚后财产约定协议于约定当时生效或约定的其他任何时间生效。财产约定生效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可以对财产约定的内容进行部分或全部变更,如果财产约定后一方和双方的情况发生变化,也可以撤销该约定,适用法定财产制即共同所有制。

约定应以书面形式。《婚姻法》明确规定约定夫妻财产制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否则无效。这种限制是出于维护民事交易安全,但是这种限制过于僵硬。如果双方都承认有口头约定或有其它证据证实口头约定存在,应承认口头约定的效力。公证有利于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是解决婚姻纠纷、财产纠纷的可靠法律依据,但是,公证不是必备条件。

约定财产制的效力

依法律规定,约定财产制和法定财产制可同时适用,但是约定财产制的法律效力高于法定财产制,夫妻双方有约定从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无效的从法律规定即共同所有制。

夫妻财产约定对当事人双方的效力。即对内效力。如果夫妻双方对财产进行了约定,该约定生效后,夫妻双方均受该财产约定的约束。夫妻双方必须遵守此约定,按照约定的内容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同时夫妻财产的分配和债务的承担也应该按照该有效约定进行分配和承担。夫妻双方不得随便变更或撤销约定内容,确实需要变更或撤销的,必须经夫妻双方一致同意后,并以法律规定的书面形式进行变更、撤销。

夫妻财产约定对第三人的效力。即对外效力。为了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特别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从该条规定不难看出,如果夫妻是约定财产制,夫或妻应当以自己所有的财产对自己的债务负清偿责任,他方不负清偿责任,但是以第三人明知为条件。所以夫妻双方对财产的约定,以第三人事先知道该约定,才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反之,该约定协议不得对抗第三人。因为夫妻约定财产制的主体具有身份关系,是夫妻之间发生的法律行为,该约定行为具有隐密性。为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夫妻约定财产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夫妻约定财产制改变法定财产制,与第三人进行交易时,夫或妻有告知第三人其夫妻财产状况的义务。夫妻一方主张第三人知道此约定的,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则,应该有夫妻一方举证已经履行了告知义务。即夫妻以财产是约定制对抗第三人的,必须有证据证明第三人知道夫妻双方是约定财产制,才能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个人财产进行清偿债务。

对约定财产制的思考

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虽然通过立法已确定了其形式、成立和效力,但还有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工商注册登记的股份能否认定为夫妻对财产的约定。夫妻二人设立或以夫妻一方名义与他人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不同需要,夫妻将所享有的股份以不同比例进行注册登记,那么这能否视为夫妻对财产的约定?有些人认为,应该视为夫妻对公司股份的约定,在处理分割时应该按该约定进行分配而不必变更公司股份,同时也符合《公司法》规定。笔者认为,在工商局进行公司股权股份登记,只能认定是公司成立时夫妻以谁的名义登记的约定,这种登记约定不具备《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夫妻财产约定的本质特征,除非夫妻另有书面协议明确约定该注册股份归夫或妻所有,否则只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约定财产何时生效,是否可附期限、附条件的问题。我国《婚姻法》只对“夫妻”可以对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做出约定而作出规定,而没有对约定“何时生效”做出规定。这是不是意味着婚前不具有夫妻身份的双方当事人对财产的约定无效?或者认为约定自婚姻成立时生效?从严格意义来说,如果排斥婚前约定,则婚前约定即无效;如果只有以“夫妻身份”进行的约定才有效,那么夫妻之间的约定于何时生效,我国《婚姻法》也没做规定。这种情形直接影响到约定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一)》第十五条规定:“被宣告无效或被撤消的婚姻;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但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人一方的除外。”此时如果双方有约定,若约定生效,则可以作为证据起到证明作用。但如果约定只能随婚姻成立生效而生效,则婚前的约定肯定不生效,那么当然起不到证明作用。对于同样的案例,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在适用上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对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进行约定的问题。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约定制中没有对约定夫妻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做出规定。夫妻关系在存续期间对其财产的收益权、使用权和处分权能否进行约定以及如何约定等法律内容,立法上也应该涉及。但是目前的夫妻财产约定多为各人工资使用权的约定,例如:夫妻双方约定,男方工资收入用于购买书刊、家用电器、家具等生活用品,女方工资用于购买洗发、洗涤、粮油副食等消耗物,所有权仍为共同共有。所以夫妻双方约定的客体应该包含对财产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以及债务的清偿方式、夫妻双方婚姻关系终止时财产的清算及分割办法等内容。当然,约定的客体不能超出夫妻双方所应该享有的财产权利范围,同时不得规避法律义务,例如:赡养老人、扶养小孩等,也不能损害国家、集体以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例如:逃避国家税收等。

约定的效力问题。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约定财产制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也对利害第三人具有约束力,“利害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是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个人财产进行清偿”。法律规定夫或妻一方对第三人知道该约定负有举证责任。因此在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外效力上,法律规定夫妻负有告知义务,同时负有举证责任。这种制度也会损害夫妻约定制的正当利益,因为,利害第三人会为了本人利益考虑,否认知道该约定,而夫妻一方很难采取其他途径保护自己的权益。笔者认为应该引入登记制度,同不动产转让登记一样,在对外效力上,经登记的夫妻财产约定直接发生法律效力,夫妻财产约定未依法登记的,不能发生对外法律效力,这样既有效保护约定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有效保护利害第三人的利益,这种约定是平衡的,是对外效力的最好选择。(作者单位:河南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宋 晓

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立法管理论文 篇3:

浅论夫妻财产协议公证的适用

【摘 要】仅依靠法定财产制已不足以调整现代夫妻在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申请通过公证约定夫妻财产的当事人越来越多,夫妻财产公证制度对于保护个人权利,减少社会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夫妻财产公证的重要性、办理夫妻财产公证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的阐述,本文希望对我国夫妻财产公证制度的完善性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夫妻财产 协议公证 公证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拥有的财富也不断增加,仅依靠法定财产制已不足以调整夫妻在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申请通过公证约定夫妻财产的当事人越来越多,公证在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 对夫妻财产协议公证的认识

(一)对夫妻财产约定制的认识

我国《婚姻法》第 13 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夫妻对共同所有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可见我国的夫妻财产制度有两种,夫妻财产法定制和夫妻财产约定制。

夫妻财产约定是指夫妻或拟结为夫妻的双方通过协商以契约方式约定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处分、收益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事项,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

(二)夫妻财产协议公证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民众思想的变化,许多新型婚姻问题涌现出来:比如老年人再婚等问题,老年人婚姻常常牵涉双方子女赡养,遗产分割等诸多问题;由于房价的持续上涨,人们对于房屋这类不动产以及价值较高的动产的重视程度也较以前有所加强。2011年《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双方父母出資购买的不动产, 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 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一规定也曾一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婚姻稳定性下降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配问题。如何才能全面保障婚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呢?为了更好保障婚姻双方以及背后家庭的合理的财产权利,夫妻财产公证制度走进大众视野。

(三)夫妻财产协议公证的概念

夫妻财产协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夫妻或拟结为夫妻的双方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双方签订的,就各自婚前、婚后的财产和债务范围、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实行何种财产制度和所得 财产的分配、产权归属、债务分担事宜等相关权利、义务的协议的真实、合法性的活动。

二、夫妻财产协议公证的重要性和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长治久安息息相关,而通过办理夫妻财产协议公证就能从根本上对财产分配以及产权归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维护了家庭和睦以及社会和谐稳定。这也为司法机关在认定以及分割夫妻共有财产过程中提供了重要证据,从而为夫妻双方解除后顾之忧。此外,对群众的法治观念及公证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增强,这对妥善解决人们婚姻关系当中的法律问题有着积极作用。

实务中,由于家庭财产关系复杂,约定内容涉及的法律关系较多, 而当事人未必是法律专家,需借助能够为双方当事人寻求并规划符合双方利益方案的专业人士,向当事人阐明后果,探求其真实意思表示,使当事人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 寻求利益之平衡。夫妻财产协议公证制度作为外来制度,社会对其评论不一,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夫妻财产协议公证制度有着更加广泛的积极意义:

第一,夫妻财产公证制度,保障了夫妻双方处分财产权的自由。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有处分共同财产的权利和自由。保护了当事人对于共同财产按照自己意愿进行分割和处分的权利。夫妻双方可借夫妻财产公证制度,在公证机构的帮助下,对于双方的财产分割和权利归属达成一定的合意。每个人的家庭可能会具有一些特殊性,不能千篇一律适用普遍规则,如果生搬硬套,可能衍生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夫妻财产公证制度可以充分考虑婚姻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庭的特殊性,更好的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表达当事人的内心真意, 因地制宜地解决相关的纠纷问题。

第二,夫妻财产公证制度有利于保障第三方的财产权利。现代婚姻关系中,一方的财产很可能来源于父母或者近亲属的赠与,即使发生了物权变动,但是购置该财产的出资是属于第三方,如果婚姻关系维系时间短,则不能达到赠与方希望受赠人幸福生活的目的,按照法定的分割办法,可能使财产的真正出资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如果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对双方受赠的财产做出约定,便可使赠与的第三方免受这样的损失,这样更有利于保障公民合理的财产权益, 弥补当事人的损失,解决社会矛盾,修复破损的社会关系。

第三,夫妻财产协议公证制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现代社会,不少人企图通过婚姻发财致富,这是对于婚姻家庭的不尊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夫妻财产公证制度可提前约定财产权利的分配和归属,让男女双方结合组成家庭的目的更加单纯,也有利于双方婚姻的稳定性。从社会作用的角度来看,夫妻财产公证制度有利于遏制“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引导当今中国的适龄青年形成正确善良的婚姻家庭观念, 倡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 办理夫妻财产协议公证中遇到的问题

1.立法对约定的规定并不完整。《婚姻法》第 19 条第 3 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因此,在夫妻财产约定中,即夫妻中未借债一方若无证据证明作为债权人的第三人知道该财产约定的,仍负有代为清偿另一方所负债务的义务,清偿后,可向另一方追偿。实践中,由于举证困难,当事人一般无法举证第三人知道该约定,也因此造成了目前夫妻财产约定公证仅起到了约束夫妻双方的对内效力,而在对外效力上达不到当事人所预期的目的,无法保障真正拥有财产的夫妻一方的权利。

2.当事人借约定来逃避债务。将婚后共有财产约定给一方所有,而将婚后的债务约定给另一方。该约定反映了当事人有明显规避债务的故意。夫妻一旦发生对外重大债务就可能会想方设法逃避债务,当事人也可能会选择夫妻财产约定来实现其逃避债务的目的。

3.以对方自愿为幌子,无视公平性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4 条规定:“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部分当事人将夫妻一方婚前个人财产约定给另一方个人所有,导致原财产所有权人丧失了所有权,该约定表面上看虽是当事人双方自愿,但其明显违反了公平性原则;有的当事人将夫妻财产约定归一方所有时,却将该财产所设定的抵押、债务等约定由另一方进行清偿,显失公平,存在规避债务的故意;部分当事人将婚后家庭所有财产,包括不动产和动产全部约定归夫妻一方所有,另一方则一无所有,明显违反公平性原则。

4.约定财产的静态性和动态性问题。这里说的财产静态性,是指夫妻财产约定书中涉及的某项具体财产,如房屋、汽车、银行存折、股票账户等等,这些财产是现实已存在的特定物,表现为静态财产。财产动态性是指在夫妻财产约定书中约定的某项财产随着夫妻关系的存续而发生增值、减值、财产的消灭、所有权的转移等情况。如果当事人仅仅约定将财产约定为一方所有,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财产的贬值、毁损、灭失,由此所得的价款或保险赔偿金是否还属于其个人财产?导致该财产约定也将变得不重要或没有意义,夫妻财产问题仍回到法定财产制的轨道上来。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约定当事人对此有认识,约定时有一定的预见性,做出合理的处理;如果当事人没有意识到,我们应该认识到并给当事人一定的指导,如告知好直接对种类财产进行约定,如婚前财产、婚后工资、奖金、知识产权、生产经营收益约定为个人或共同所有,尽量避免直接对特定的某项具体财产进行约定;确有必要的,在约定某项财产归属时应同时约定该财产所产生之权益的归属。

四、完善夫妻财产约定公证法律制度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夫妻财产公证制度的立法,出台夫妻财产公证制度工作细节的规范。我国目前现有的婚前财产公证制度主要受《婚姻法》和《公证法》两部法律进行调整, 其中关于夫妻财产公证制度的规定还没有细化。希望相关的立法机关尽快制定出更多关于夫妻财产公证的详细内容,来指导夫妻财产公证工作的有序进行。以免公证机构在办理夫妻财产协议公证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这样不仅会给当事人造成损失,也會使公证机构依据自身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现在夫妻财产公证的形式主要是当事人主动到公证处申请办理的, 办理公证主要依据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关于婚后财产权利以及债务的归属和分配的合意。可是当事人作为普通人,也许没有全面的法律知识,对于财产分割分配不到位。所以制定一个详细、统一的行业标准, 可以使夫妻财产公证更加规范化。在统一的行业标准之下,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公证机构里面公证员的职业素养, 让公证员在夫妻财产公证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给予公证的双方更多引导。这样既可以使公证的财产内容更加全面,也可以有效控制因为婚姻关系结束财产分割产生的法律风险。

2.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我国目前对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对夫妻双方对不动产物权各自所占比例未明显标明;夫妻双方共同购买的不动产,仅仅以一方当事人的名义办理了产权证,未予以办理共有权证;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后,未及时办理过户手续等等。这些都造成了目前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效力深受影响,无法确实保障财产所有者的权利和第三人的权利。这些现实问题都 求我们必须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尤其是必须完善不动产登记事项。当事人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后除向婚姻登记机关履行登记申报制度后,还应向不动产登记部门申请不动产权属变更登记。即在不动产权属证书内,将夫妻双方各占的产权比例标注明确。若双方约定不动产物权归一方所有,另一方无所有权,也必须在不动产权属证书中予以标注清楚, 权属证书中必须注明一方无所有权,另一方占百分之百的物权。这样当事人一方若将权属证书用于借款抵押担保或抵偿债务时,第三方即债权人通过其持有的权属证书可以明确看出债务人个人所占的产权比例,而考虑其清偿能力,能够起到免除夫妻另一方当事人所负的清偿债务的义务。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外效力,使该项公证有既能保障夫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也能起到保障第三人即债权人的利益。

3.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西班牙民法典》第 133 条规定婚姻契约必须在公证人面前签定并在民事登记局登记。它是一份公众可以查阅的公开文件。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类的做法,因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频繁,要注重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使其免受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同时 ,为确实保障夫妻财产约定公证中夫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保证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对外效力,必须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规定夫妻财产约定未经登记者,不发生效力。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不仅能够保障拥有财产的夫妻一方的权利,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当事人规避债务的行为,更有利于保护与约定财产的夫妻进行民事活动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制度必须明确:1、统一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的机关。我国现存的法律制度对不动产物权和动产物权规定了不同的登记部门,造成了大的弊端是登记机构不同,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核查困难。建议将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部门统一确定为婚姻登记机关。夫妻约定财产者,婚前约定,应于婚姻登记的同时,将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予以登记,登记于婚姻机关登记档案中备案;婚后约定财产者,也应到婚姻登记机关补办登记、备案。2、明确夫妻财产约定申报登记的程序。首先夫妻或拟结为夫妻的双方当事人应先到公证处办理夫妻财产约定。其次当事人向婚姻登记机关递交公证书,将夫妻财产约定登记于婚姻登记机关的档案中,明确夫妻财产约定与双方的夫妻关系的成立同时生效。3、若约定有变更,应再次办理变更登记。夫妻财产公证制度要做到信息公开,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我国当今的夫妻财产公证制度更应该防范夫妻双方之间恶意串通,故意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公证机构所做的夫妻财产公证不能成为恶人投机取巧的避风港和保护伞,同时,夫妻财产公证也不能成为当事人恶意逃避法律义务的借口和工具,公证机构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运用适当的方式与手段保护善意第三人的相关利益,从而有利于维护市场的交易安全。

夫妻财产协议公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的进步, 这对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和谐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但是当前我国夫妻财产公证制度依然有着不少缺陷,所以我们必须将这些问题解决,让更加规范的夫妻财产公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

[1]范李瑛.夫妻一方婚前财产婚后取得收益的归属.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安之楠.论婚前财产公证制度.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 莫丽萍.新婚姻法在财产关系上的得与失.学习月刊,2013(06)

[4] 汪家元. 婚姻法司法解释中夫妻财产“赠与”规定之反思.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法治论丛) ,2014( 01) .

[5]马浩,房绍坤. 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非诉讼离婚协议之效力.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1) .

[6] 张颖宏.婚前财产公证法律问题探析.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3).

[7] 徐意.论夫妻婚前财产协议的困境与出路. 知识经济. 2014(14).

[8]张林.关于婚前财产公证制度实施的调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黑龙江生态工程 职业学院学报. 2015(3).

作者:张小红

上一篇:创新能力应用下的高中政治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