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读后感

2024-05-07

七子之歌读后感(通用12篇)

篇1:七子之歌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七子之歌》这篇文章,读过之后,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七子之歌》由现代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所作,它将列强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写出了七子对母亲的眷恋.

澳门和香港是七子的代表,它们惨遭蹂躏,却仍想着回归自己的祖国,是什么,让它们惨遭侵占?是清政府的懦弱、无能;是什么让它们得以回归祖国?是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忘不了,香港回归之日,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雄壮的国歌响彻神州大地,洗雪了百年耻辱;忘不了,天安门前的澳门回归倒记时牌上跳动的每一个数字,每一秒都凝聚着人们的企愿与希望.俗话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为了中华之崛起,为了祖国变得更强大,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负载起建设国家社稷的一份力,让中国变得更繁荣昌盛,让台湾也能回归祖国.

《七子之歌》,它激起了我的爱国感和斗志,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为中华人民争一口气!

 

篇2:七子之歌读后感

《七子之歌》由现代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所作,它将列强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写出了七子对母亲的眷恋

澳门和香港是七子的代表,它们惨遭蹂躏,却仍想着回归自己的祖国,是什么,让它们惨遭侵占?是清政府的懦弱、无能;是什么让它们得以回归祖国?是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忘不了,香港回归之日,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雄壮的国歌响彻神州大地,洗雪了百年耻辱;忘不了,天安门前的澳门回归倒记时牌上跳动的每一个数字,每一秒都凝聚着人们的企愿与希望.俗话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为了中华之崛起,为了祖国变得更强大,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负载起建设国家社稷的一份力,让中国变得更繁荣昌盛,让台湾也能回归祖国.

篇3:七子之歌读后感

本文将从分层的方式、分层教学的设计、分层评价的建立等方面呈现学校在实践初期的具体做法与思考。

一、合理分层——学生自选与摸底测试相结合

根据学校的师资配备, 目前我们将初一年级的唱歌课分为A、B、C三个水平层级的课程, 并采用学生自选与现场摸底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层。首先, 学生可根据分层要求及自身条件、爱好、自选标准 (见表1) , 初选并填写“音乐学历档案”前三项 (见表2) 。其次, 教师根据学生在现场测试中“视唱练耳”与“专业展示”两项测试的要求 (见附1) 进行打分。之后, 教师将测量数据汇总制成标准数列表, 统计处理结合以上学生自选及两项考核, 综合评定学生等级并进行分层公示, 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音乐学历档案”。这样, 教师不但能快速了解每位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清楚每位学生的薄弱环节, 还能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策略与方法,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附1

【视唱练耳】测试要求:

1. 教师弹奏听音试题前先给出标准音。

2. 每道题听两遍, 教师从自然音阶中任意组合成三音组、五音组并选择单音进行听力测试。

3. 测试内容包括:

①听力测试:三音组——三道题30 分, 五音组——两道题20 分, 单音——五道题10 分

②视唱测试:抽签选择一条视唱曲, 满分20分。

【专业展示】测试要求:

1. 自选歌曲进行演唱。

2. 音准10 分、节奏10 分、表现力10 分。

二、差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 我们在唱歌课教学实践中尝试从教学目标、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上寻求突破点。

1.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出发点、方向和最终归宿。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 A层学生演唱的音高、节奏准确率高, 音乐基础好, 因此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有感情、有表现力地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背唱歌曲, 并能够客观评价他人的演唱”, 这样的目标能带给学生更高的挑战;B层学生在演唱的准确性上有欠缺, 这是他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完整、流畅、准确地背唱歌曲”;C层学生音乐基础能力弱, 过度要求其演唱的准确性会大大降低他们学习的热情, 因此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完整背唱并知道歌曲的创作背景” (见表3) 。

2. 学习方式分层

首先, A层学生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为主, 这种“问诊式”的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驱力, 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B层学生参差不齐, 有些是因为听的能力弱被分到这个层级, 有的则是因为唱的能力弱被分到这个层级, 所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能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从而更有效的组织课堂, 提高学习效率;C层学生更需要老师的亲身示范, 这种“示范—模仿”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快速提高现有的演唱水平 (见表4) 。

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 A层水平的课程在具体实施时, 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调整呼吸方式和演唱音色;随后用钢琴弹奏歌曲让学生听记旋律, 巩固学生听辨与记写的能力;待学生对歌曲基本熟悉后运用自主视唱的方式学习歌曲, 再在其演唱的基础上分析歌曲结构和情感, 让学生唱得更有表现力;最后学生尝试多样化的演唱形式进行展示。B层水平的课程在具体实施时, 先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 随后进行发声并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随后让学生独立视唱歌曲, 并在发现不足后分小组学习, 互相取长补短, 最后完整汇报演唱成果。C层水平的课程在具体实施时, 教师可先用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演唱音高的准确度;随后用钢琴辅助、教师逐句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模仿演唱;待学生能完整演唱时让其了解歌曲背景, 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最后全班完整齐唱。

3. 教学内容分层

首先, 针对不同层级, 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期所占的比重应该有所不同。例如, 在初一第一学期中, A层学生视唱练耳基础好, 因此, 他们学习音乐基础的比重应该少些, 而在歌曲演唱的比重上应该多些;B层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与歌曲演唱的比重上应该基本保持平衡;C层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的比重上应该多些, 而歌曲的演唱上则应少些。

其次, 针对不同层级, 在学习深度上也应有所不同。例如, 在初一第一学期中, C层学生仅要求掌握由“mi、sol、la”三个音组成的听辨与视唱;B层学生要求掌握由“do、re、mi、sol、la”五个音组成的听辨与视唱;A层学生要求掌握由“do、re、mi、fa、sol、la、si”七个音组成的听辨与视唱。

再次, 针对不同层级, 在学习量上也应有所不同。例如, 在一个学期内, C层要求完整背唱一首歌曲;B层要求完整背唱两首歌曲;A层要求背唱三首歌曲。

4. 教学评价分层

首先, 针对不同层级, 评价方式应该有所差异。比如A层听的能力强, 在课堂中应以“生生互评”为主, 在评价他人的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B层上课多以小组合作为主, 所以评价也应以组内评价为主。C层学生听的能力较弱, 应以老师的评价为主。

其次, 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有所差异。比如在评价A层时, 应注重其演唱的方法、情感、音色, 以及演唱形式的多样化 (齐唱、二声部的合唱、独唱等) 。因B层在节奏或音准上还有欠缺, 因此评价的侧重点是演唱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流畅性;C层学生有些在入校时不识谱, 因此评价的侧重点是识谱的熟练度及对歌曲相关音乐文化的了解。

再次, 分层教学的评价还应体现在持续性和多元化上。其中, “持续性”包括最初的摸底评价到课堂跟踪评价再到期末汇报的评价, 并为每位学生建立“音乐学历档案”, 记录他们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多元化”不仅体现在师评、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上, 还应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把学习成果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 比如期末各年级教学汇报的音乐会, 包括参加学校元旦文艺汇演等多元的评价。

篇4:《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

关键词:歌唱;呼吸;体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244-02

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第十三册第一单元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七年级

课时:1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教授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表现热情很高。但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在演唱时容易喊唱,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进入了变声期羞于开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演唱,以及如何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是老师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适当的力度、速度、音色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地歌唱。

2.教学难点:唱准“0X”、“XX.”及“XX X”。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背景音乐《七子之歌——澳门》)

二、导入

1.师:同学们,刚才进教室时有没有注意歌曲里出现了什么地名?(生:澳门)

2.师:澳门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为什么叫“特别行政区”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片段《澳海渊源》,直观地了解澳门的历史背景。)

三、揭示课题

(一)初听音乐

1.学生交流听后感。

2.出示课题:《七子之歌——澳门》(说说歌名中“七子”指的是什么?)。

3.介紹歌曲的创作背景。

4.词曲作者的简介及代表作(闻一多、李海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歌名中的“七子”含义,体会“澳门”作为祖国母亲失散的“孩子”迫切回归祖国的愿望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二)师生交流并为歌曲分段,揭示歌曲的曲式结构“A+B”单二部曲式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歌曲,体验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结构,使学生对歌曲有更具体的感受,进一步加深旋律印象。)

四、歌曲学唱

(一)播放歌曲伴奏,学生随音乐划拍哼唱

(二)A段旋律学唱

1.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第一乐句。(教师应强调演唱姿势,引导学生结合正确的呼吸方法用好听的声音歌唱。)

2.听辨旋律,感受第二乐句中八分休止节奏特点(“0 3 5-”),并准确演唱。

3.听辨旋律,用听唱法学习第四乐句中的附点节奏(“35.523|1---|”)。

4.随琴声划拍演唱A段旋律,要求学生找准拍点,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分句学唱强化学生对乐句及乐段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乐谱细节,用听唱法感受和体验“0X”、“XX.”的节奏特点,在划拍的辅助下准确演唱。)

(三)B段旋律学唱

1.教师范唱第一乐句,“053 2.1 655|…”引导学生感受弱起拍及六度音程跳跃,形成力度变化来构成音乐高潮。

2.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此句难点指导为:六度大跳(“053”)的音准。(教学提示:演唱时牙关打开软腭抬起,笑肌微抬,气息在有控制的状态下徐缓而出,要求学生尽量做到深吸叹唱。个别演唱高音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处于变声期的男生可在气息支持下运用假声、轻声演唱,必要时进行单独练习,用低八度演唱。)

3.师生接唱第四、第五乐句。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提示注意:力度强弱变化时“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唤“母亲……”加渐强渐弱的对比,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处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练唱。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范唱,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掌握演唱高音的方法;通过师生接唱进行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辨别出力度变化对歌曲的情绪所起的作用。)

五、歌曲处理

(一)师生探讨歌曲情绪及演唱方法

1.A段旋律抒情、流畅、力度中弱,以一种诉说的语气演唱时,表达游子离别已久、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2.B段旋律出现了大跳音程,并在高音区回旋,力度变强,表现的是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待,因此演唱的速度和音色要与A乐段形成对比。

(二)尝试演唱,可做进一步处理

(三)设计演唱方式:领唱+齐唱

(设计意图: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结合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

六、自信歌唱

1.视频欣赏:容韵琳版的《七子之歌——澳门》,谈论不同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效果。

2.学生有感情地随歌曲伴奏演唱歌曲。

七、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了速度、力度、音色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绪,运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有感情地进行歌唱。希望你们课后能多听、多唱、多练,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

八、拓展

建议课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猜调》、《闲聊波尔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首先,我用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澳门的历史,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其次我在这节课中特别强调了“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如在对歌曲的对比欣赏和学习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音乐体验;在聆听和学唱歌曲过程中教师设置的多处“思考”,并采用教师范唱、师生接唱、对比感受等方式,启发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最后,在歌曲处理阶段,我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不同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效果,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本课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综合性的音乐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篇5:《七子之歌》教案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歌词、旋律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控制好音准和声音。

3、在歌曲的情感体验、表达过程中,与政治、历史、地理等横向学科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4、在艺术处理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重点:

1、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要注意音准和声音。

2、通过歌词、旋律、节奏的理解和运用,准确地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难点:

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学唱今天的新歌之前,老师想为大家朗诵一首诗,《七子之歌——澳门》(朗诵)。

师:这首诗诗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他看到祖国满目,无比悲痛,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这是其中的一首。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李海鹰先生把它谱写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歌。板书: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词

李海鹰 曲

师:七子,指的是被列强割据的七块地和人民,它包括香港、九龙、澳门、广州湾、威海卫、旅顺、大连。

二、通过地理、历史知识的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地理,那哪位同学能简单的告诉大家澳门所在的地理位置,并介绍一下澳门的基本情况?

生: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

生: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师: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谁能说说?

生:因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去。

师:是的,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我们都经历了那神圣的那一刻,今天我们一起来唱好它。

二、范唱新歌,初步感知(1)教师范唱(2)讨论

师:听了这首歌后,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好它?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好它?能为大家讲讲你的体会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

生:我觉得这首歌速度不快,应该用中速来演唱,演唱时要富有感情,好像后段的音调比前段一下子高了很多。

师:对,大家再想一想,歌曲整体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澳门人民对祖**亲的赤子之心,回归之情。

师,很好,这便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一种心声,我们演唱时要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才能唱好这首歌。

三、主动学习

1、朗诵歌词

师:同学们,在古代,古人就讲究“字正腔圆”,说的是正确的吐字咬字是唱好歌的前提。因此,在唱歌之前,一定要走准确地朗读歌词,要有感情,之一歌词的音韵与节奏。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它的词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近代诗,是个本身就有它的平仄和节奏。好,让我们先读一读,同学们先自由朗读,前后的同学可以讨论,然后老师再请同学读。

(在这一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发音准确,处理好每一句的逻辑重音、节奏,以及诗歌高潮部分的感情表达。)

2、视唱曲谱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首歌歌曲的拍号是什么? 生:拍号是4/4拍。(1)跟老师学唱曲谱(2)齐唱(3)个别唱

3、视唱歌曲,为歌曲分段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把歌词加进来,跟着老师小声地唱一唱。

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根据音高的特点,很自然地分成两段呢?谁能为大家讲一讲?

生:1----10小节是一段,十一小节以后是第二段。师:对,我们请女同学把第一段唱一唱。(女同学唱)师:这段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缠绵的思念之情。

师:大家说得很好。歌曲的第一段在中音区迂回盘旋,对祖**亲倾诉着缠绵的思念之情;第二部分向高音区发展,强烈而坚定地表达了迫切回归的心情。板书: 结构

音区

情感

中音区

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

迫切的回归之意

四、情感表达,评价交流 师: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唱一遍。

师:下面我们分别请两位同学来演唱这首歌曲。(两位同学演唱)师:请大家说一说,这两位同学演唱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请同学回答,同学回答完毕后,老师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师:同学们,我们讲话时都有重音,重音一般都是要着重强调的意思,歌曲也是一样,一般在强拍,以及时值较长的音上,都是需要突出表达的。还有就是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要注意音准和声音

师:最后,我想请两位同学来领唱前部分,我们其他的同学来演唱后部分,在演唱的时候,请注意老师刚才指出你们演唱的时候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演唱《七子之歌——澳门》,大家不管是在学唱,还是自己演唱的时候表现得都非常不错,老师很满意。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黑暗的旧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军阀割据、列强横行,祖国被帝国主义瓜分,但这一切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宣告结束。正是因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才迎来了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但是我们也知道,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发奋图强,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到那时,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的。到那一天,让我们再谱一首团圆曲,再唱一支赞歌。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词

李海鹰 曲

一、歌曲的由来。

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三、思考:

听了这首歌后,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好它?你觉得怎样才能唱好它?能为大家讲讲你的体会吗?

四、歌曲的结构,音区,情感。结构

音区

情感

中音区

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

迫切的回归之意

改编歌词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容韵琳: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合: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要回来,回来。

篇6:七子之歌(推荐)

1、情感目标:了解澳门香港台湾的历史与今天、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企盼完整统一的赤子情感。

2、能力目标:体会“七子”的内涵,能够用充满渴望、深情的感情去听《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台湾风情画》

3、知识目标:了解歌曲《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台湾风情画》相关的音乐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1、《七子之歌——澳门》的演唱形式

2、三首歌曲歌曲曲式结构

3、旋律的走向致使歌曲情绪的多层变化。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教学:1有《大海啊,故乡》所表达的爱国思乡之情导入。2学生了解澳门的相关地理历史知识。(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紧密联系)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合唱

(导语:从刚才的诗句中我们体会到回归祖**亲的怀抱是澳门同胞共同企盼的心愿。现在我们一起来聆听澳门人民是用怎样的歌声表达对祖国无限思念之情的。)

1、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让学生充分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提问该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合唱

2、教师简介歌曲和曲作者。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

提示学生思考:歌曲应该分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它的“旋律”、“情绪”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欣赏并讨论歌曲结构3全班跟老师唱一遍歌曲

(三)《东方之珠》:临近澳门的是哪里呢?香港

1、欣赏歌曲《东方之珠》并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和意境?歌曲以含蓄而富干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聆听歌曲后讲述自己的感受。)

2、播放罗大佑的《东方之珠》演唱视频,作作者罗大佑的相关介绍

说说他们眼中的罗大佑,说出他们熟悉的歌曲,如《童年》、《明天会更好》等。3,欣赏歌曲:提问:歌曲分为几段

(四)《台湾风情画》1由侵略历史导入台湾 2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放映台湾图片 3学唱唱旋律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三和主题四 4听歌曲提问每个主题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

5介绍表情术语的概念,让学生用表情术语形容每个主题 课堂小结

篇7:七子之歌.说课稿

说课稿

尊敬的专家、评委你们好!

我是17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子之歌——澳门》。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学习类歌曲。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分别阐述我对《七子之歌——澳门》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七子之歌——澳门》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欣赏歌曲,这是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的其中一首。这首歌曲是C大调4/4拍子,速度中等。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是以可爱的童声领唱,诉说对祖**亲的深深思念;

第2部分是此曲高潮部分,以童声合唱的形式重复演唱(“那三百年来......”);

第3部分则是用混声大合唱反复吟唱“我要回来...”体现了澳门同胞迫切的希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深深期盼之情。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三个内容: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和音频聆听使学生了解澳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的深刻含义,切身感受澳门同胞对祖国的热爱,树立爱国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和自主创造力,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使学生掌握对音乐正确的审美观念;

3、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欣赏,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歌曲节奏、节拍、音长音高,并能够深深的体会国土不可分割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的体会到国土不可分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投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怎样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歌曲的深刻含义,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歌曲的思想情感。

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兴趣性,我选用:澳门回归短片视频、多媒体课件、歌曲视频、歌曲音频、钢琴等教学工具以辅助教学。

二、说学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以水平较低的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强但有时羞怯,期望得到尊重,该年龄段又是变声期,但确喜爱表演,更善于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所以采用歌词朗读法让学生掌握歌词内涵,并用奥尔夫的创作教学法和声势教学法,让学生探索、模仿、即兴、创作和表现,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力。

三、说教法:

1、八年级的学生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增强,所以我利用视听结合法让学生了解歌曲内涵,熟悉歌曲音乐,紧跟教学目标和内容。

2、通过即兴创作表演让学生乐于参与音乐实践,展现自己的音乐能力,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思想和情绪,同时,让学生能真正学会欣赏音乐!

本节课我将利用50分钟的实践来完成,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展示。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

首先我会播放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短片,并给同学们留下一个问题:a.同学们在视频中能找到澳门的哪些信息?回答后会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

问题答案:

(a)澳门是在1999年回归,由江泽民主席完成了交接仪式等

(b)国土不可被分割、澳门同胞渴望早日回归的深深情怀等

通过这一个环节,从而引出这节课要欣赏学习的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并对作词者闻一多先生做简单的介绍,讲述其创作背景和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我将用时5分钟。

2、欣赏学习

因为该歌曲是首欣赏学习的乐曲,我将分一下六个环节逐步进行:

a、我将播放合唱版的《七子之歌——澳门》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合唱版的情感。在简单的熟悉歌曲旋律后,让学生试着说说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演唱形式。

b、在看完视频后我将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认识,掌握歌曲歌词的含义。

c、朗读之后我将播放独唱版音频文件,让学生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并分成两组让学生自己分工,进行自主学习和欣赏。

d、在自主学习欣赏后,我会利用钢琴伴奏让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来表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在表演结束之后让学生自己来评一评优点和缺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的情感,真正学会欣赏歌曲。

e、接着我利用钢琴伴奏让学生跟着节拍慢慢的演唱,在演唱过程中会稍稍提前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准确、音高位置、音长时值和空拍应跺脚这些演唱细节,使学生能够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体会作词作曲者创作时的心情和爱国热情。

f、最后我会设计让学生指挥,同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以及指挥和演唱相结合这三种形式,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合作意识。该阶段用时20分钟。

3、拓展

在反复聆听欣赏学习之后,学生基本掌握了整首歌曲的旋律和演唱时的情绪。接下来我将采用老师伴奏、学生指挥、将班级分成领唱、女生合唱、男女生混合的形式进行歌曲演唱,让师生共同来演唱歌曲来结束本节课教学内容。该阶段用时10分钟。

4、情感升华

在学生欣赏学习《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之后,学生欣赏的不仅是歌曲的旋律和情绪,同时也要学习感情认知力,所以我会利用图片来展示澳门回归后依然光彩熠熠,利用现在两岸关系的友好画面,带领学生一起展望祖国必将统一的美好前景,让学生说一说对祖国有哪些祝福。该阶段用时5分钟。

5、欣赏总结

一节美妙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学生离开课堂时依然沉浸在课堂所营造的情感共鸣中,所以我认为这堂课快结束的时候应该是让学生回味无穷的。让同学们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从此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该阶段用时5分钟。

五、板书设计:

依据板书“内容精要、结构精巧、整体精美”的原则,我会在导入之后板书本课歌曲名:《七子之歌——澳门》,再根据教学的程序写出:视、读、听、演这四个字,使学生掌握每个教学步骤的要点,更有利于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反馈: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配合的完成了所要学习的内容。欣赏学习《七子之歌——澳门》不仅加深了他们的爱国情怀,还让学生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掌握了歌曲中所表达的意境。由于八年级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了解不多,给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以后的教学里将会不断地引导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并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篇8:《七子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了解背景资料,在反复诵读吟咏的过程中紧扣关键词句,读出自我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

了解背景资料,在反复诵读吟咏的过程中紧扣关键词句,读出自我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澳门、香港的图片、地图、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巩固引入

1.“子”指什么?“七子”又指哪些?“母亲”是谁?

2.出示澳门香港图片资料,了解那一段难忘的历史!

3.看完这些资料,你想说什么?(从鸦片战争开始割让香港等地的不平等条约)

4.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曾经的祖国,它让无数的爱国人士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痛苦和屈辱,满怀着不屈的力量和坚强的希望为其振臂高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走过属于闻一多的那一段让人心痛的路。

二、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自我感受

1.自由读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抽生反馈。根据学生反馈,相机板书作者情感,并要求学生比一比、读一读!

3.带着你的阅读感受,读给同桌听。

三、三读诗文,读出问题

1.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进行旁注。

2.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3.全班质疑,提出问题,交流问题。

问题预设:(以澳门为例)

(1)“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妈港”这个名字的来历。(1553年葡萄牙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澳门的妈阁庙前登陆。后来葡萄牙人就将澳门称为“妈港”。)

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乃至全中国人,会喜欢这个名字吗?(不会)为什么?(这是侵略者起的名字,是屈辱历史的开始)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想法?

(2)“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掳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掳去的究竟是什么?(土地、金钱、资源……)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愤怒、生气),那就读出你的愤怒与生气。

是啊,虽然失去如此多的东西,但是抢不走的是什么?(对祖国的热爱、血脉里流淌的中国情)谁再来读读这两句?

关键问题:

(1)看两首诗歌,你发现了什么?

(2)谁能再来读读?

(3)“回来,是孩子们想回来就可以实现的吗?”问题质疑,正是因为想回来,却无法回来,所以充满了(悲愤、痛苦),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再读《七子之歌》。

四、“七子”回归,激发情感

1.观看幻灯片。

2.谁再来告诉我,这个时候你又想说什么?

3.如果现在闻一多也在,他会说什么?

五、学习《香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我们就以有感情朗读来汇报交流。

感情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六、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孩子如今回到祖国母亲怀抱了吗?什么时候回归的?(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门: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课件:香港、澳门回归图片、视频,教师介绍。

1997年7月1日0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此时此刻,如果闻一多先生还健在,当他看到香港、澳门回归,他会有怎样的心情?是的,祖国统一不仅是闻一多先生几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警示国人:“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七子的悲歌,跟着历史的车轮,已经渐渐远去。今天,我们来重读这首诗,希望能勉励国人继续奋斗,最后实现台湾的统一大业!

再次播放《七子之歌》

七、改写《澳门》

八、作业设置

篇9:《七子之歌》教学反思

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课的学习。

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读通顺诗歌的基础上,我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在诗歌的内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解与疑惑。我紧紧把握好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对课堂教学的目的进程做到了心中有数,将有价值的疑问因势利导,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中,如学生提出的为什么称为“妈港”?掳去肉体是什么意思?对学生提出的枝节问题如生词的意思,我灵活处理,让学生互相解决,从而牢牢把握课文的中心。

篇10: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亲其内涵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对《七子之歌--澳门》旋律等进行整体分析。

3、知识与技能: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以及感情上的处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电子琴课件

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澳门》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之一,《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全曲分为三部分:1,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对祖**亲的迫切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通过地理、历史知识的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师:简单介绍澳门情况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因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去。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二、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听后的感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歌曲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

这首歌速度不快,适合用中速来演唱,演唱时要富有感情,后段的音调比前段高。抒发澳门人民对祖**亲的赤子之心,回归之情。这便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一种心声,我们演唱时要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曲子。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三、学习歌曲:

1、老师自弹自唱做示范:

2、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带领学生学唱歌曲:(1)歌唱状态:

要求:轻声,但有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注意:音准,休止符,速度、力度的变化。(2)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1):跟钢琴慢速试唱(老师发现学生试唱过程中出错的地方)师:仔细看曲谱,找出旋律相同的地方。生: 2):难点:老师唱,学生模仿。

(3)处理完容易错的地方,再完整视唱整首曲子。

四、介绍词曲作家及作品相关知识

师: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七子之歌—澳门》这首作品,我请一位同学读下第五页右下角的一段文字。

生:歌词选自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七子”是指历史上曾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而丧失领土主权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原诗共7首《每首诗最后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以抒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师:这首诗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他看到祖国满目疮痍,无比悲痛,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这是其中的一首。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李海鹰先生把它谱写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刚才学唱的--《七子之歌—澳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首作品。

五、讨论、处理作品(结合本单元的实践与创造)

1、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分几个部分,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

(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1-9小节)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在中音区迂回盘旋,对祖**亲倾诉着缠绵的思念之情。

(3)歌曲的第二段(11小节以后)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向高音区发展,强烈而坚定地表达了迫切回归的心情。

结构音区情感

中音区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迫切的回归之意

2、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力度、速度、音色变化),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亲怀抱的迫切心情。(实践与创造)

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六、老师弹电子琴,学生动情唱。

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引导学生以音乐为本,感悟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注:可分A、B组或男、女组分别唱,两组对比,各评优劣。

或找同学领唱,分声部合唱。

七、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共鸣。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曲作者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从而征服了所有人。

八、小结

篇11:《七子之歌》课后反思

课后在老师的点评中,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学唱歌曲的时间太少,可以适当的指点学生唱准歌曲的情感。最后的实践创造部分时间过长。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学唱歌曲、表演歌曲一环节。课堂上我的语言不够精练,习惯用语使用过多。

当然,这节课也有我自己的闪光点:

在课堂上,我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齐演唱,一起创造,大家好象把我当成好朋友,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教学效果明显。

篇12:《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音教08本3班

谭婷婷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 课时:1—2节

基本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第13册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会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初步感受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的音乐特点,体会统一和分裂的优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对一首歌曲的理解除旋律的听觉外,还要去理解歌词的内容,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技能目标: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演唱歌曲,阐述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让自己的歌声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情感加以融入,怎样让学生唱好《七子之歌》,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激动心情。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通过提问我国特别行政区有几个来引入图片,然后导入图片,通过辨认澳门建筑物大三巴等引入这首歌曲的主题地点澳门,通过认识《七子之歌》演唱的女孩子容韵琳正式引入歌曲。

二、学唱新歌:

1、播放歌曲《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引导讨论:

A、两首歌曲分别描述的是我们国家哪个地方?它们在地图里什么位置?

B、两首歌曲分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高潮的情感?

注:根据师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作用的理解。如:a、舒缓的旋律与跳进旋律的对比;b、三连音、休止符应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动形成力度、色彩的对比;d、歌词含蓄与直白的对比。这些体会从听、唱歌谱的对比中得来的。

2、归纳:

A、两首曲子的相同之处:都是二段体歌曲

B、不同之处(音乐创作手法;曲子的风格;音乐的高潮处理手法;歌词表达方式;歌曲表达的感情): a、《七子之歌》:上行、下行音乐短语的应用;音程大跳,形成力度变化来构成音乐高潮。通俗、口语化的歌曲。表达游子渴望回归祖**亲怀抱的强烈愿望。b、《东方之珠》: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都用弱起拍的表现手法。抒情、深沉的歌曲;三连音的应用;连续上行几个乐音应用,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歌曲含蓄、富有诗意。表达了黄子孙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3、播放《七子之歌》的视频

4、导入歌曲谱子,教唱《七子之歌》。A、歌曲演唱处理:

根据前面的歌曲分析与探讨,加深我们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音乐要素的作品情感表达中作用的认识。针对《七子之歌》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a、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为什么要呼唤这么多次? 答:为了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亲怀抱的迫切心情才多次出现。

思考:那么唱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不是一样的呢?我们应该怎么去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呢?(演唱示范,用渐强与不渐强的对比唱两次。)b、根据歌曲原有的要求进行歌曲处理。

c、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总结:

1、通过对比《七子之歌》和《东方之珠》的感情体验互化,让我们加深了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的理解,并通过学习演唱歌曲《七子之歌》,体会到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

2、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思考作业题:

1、学习完这首歌曲后你有什么感想?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否有所体会?

2、唱会这首歌曲。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著名教育家苏截姆林斯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重点”的理论,将本课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的体验与感知上,通过创设利于学生参与体验、探索、实践的条件,引导学生在欣赏、表达、比较、思考、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

根据“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它虽任何 教育功能,但其功能是潜在的,必须通过音乐自身特有魅力对人的情感、心灵作用方能奏效”的特点,认真挖掘《七子之歌》、《东方之珠》等歌曲内涵,将音乐的育人功能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朗读歌词、比较演唱风格,感情音乐内涵过程中,激发学生民族意识,强化爱国观念。

上一篇:跨过鸭绿江大学生观后感悟下一篇:XX新学期团支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