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整治规划所需资料

2024-05-16

村庄整治规划所需资料(共8篇)

篇1:村庄整治规划所需资料

村庄整治规划所需资料:

1.镇(乡)十一五规划及2012远景目标。

2.镇(乡)域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冰冻等基础资料。

3.镇(乡)域水文资料。主要包括河流的流速、流量、水位、水量、洪水

淹没界线等。

4.乡村的历史资料。主要包括乡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乡的扩展以及乡

上规划历史等基础资料。

5.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主要包括乡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长远

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等资料。同时包括主导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和乡上的构思。

6.人口资料。主要包括现状及历年乡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人

口的年龄构成、劳动力构成、民族构成、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同时包括乡域的总人口、年龄构成、劳动力构成、民族构成、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7.乡村域自然资源资料。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燃料动力资源、农

副产品资源的分布数量开采利用价值等。

8.乡村域土地利用资料。主要包括现状及历年乡政府所在地土地利用分类

统计、用地增长状况、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分布状况等。

9.村镇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主要包括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产品产量、产值、职工人数、用水量、用电量、运输量及污染情况等。

10.村经济、社会、科技、文教、卫生、商业、金融、的现状和规划资料。

11.建筑物现状资料。主要包括现有主要公共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等,现有居住区的情况以及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密度、建筑质量等。

12.地质和地震。包括村所在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貌、地质现

象等。

13.市政基础设施

(1)给水:水源地、水源的种类、人均生活用水量、自来水普及率。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构想。

(2)排水:乡的排水方式和主要污水是否是生活污水,有无工业污水,以什

么工业污水为主,污水量及处理情况。

(3)供电:主要供变电位置、等级、容量、电压:乡上用电负荷和总量;电

网的走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设想,农电发展的规划。

(4)电信:邮政局、电信局的分布,电话的台数普及率;移动电话的覆盖率;

有线电视的普及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设想。

(5)燃气:现状及发展的设想。

(6)环卫:现状及发展的设想。

14.防灾及防灾设施:

(1)防洪:乡域范围内有无河流,河水流量,水位,有无发生过洪水灾害,现状防洪措施。

(2)防震抗震:现状的防震抗震措施,存在的问题及设想。

(3)消防:现状及发展设想。

(4)有无其他地质灾害。

(5)工程地质评价报告。

篇2:村庄整治规划所需资料

一、现状村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村庄行政隶属关系、现状人口、经济结构(三产比例)、主导产业特色。

2、人均年收入、村级财政收入状况、基础设施投入。

3、近几年村民建房情况,人均居住面积状况。

4、规划村庄近3—5年人口变化情况

规划村庄近3—5年人口变化情况一览表

(3)行政村下辖各自然村现状基本情况

行政村下辖各自然村现状基本情况表

二、现状基础资料

1、村庄现状地形图(1:2000);

2、注明规划区的地质灾害情况,是否有滑坡、泥石流等情况;

3、规划区的水文、气象材料、河流水系等情况;

三、现状公共、市政设施水平情况

1、村委会设置情况:是否新建、扩建、改建,现状建筑面积。

2、教育设施情况:现状小学、幼儿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学生数等,现状存在哪些问题?

3、文化娱乐设施状况:老年活动中心具体情况、户外活动设施情况(含蓝球场等)。

4、商业服务设施状况:现状农贸市场、农家店、小卖部等。

5、医疗设施状况:村级医疗站及个体诊所。

6、村级宗祠、庙宇的具体位置及所付设的内容(是否兼设老年活动中心、村委会等)。

7、村庄的供水、排水、电力、电讯现状水平。

四、村委会了解村民建设意向

1、村民拟建住宅的户型状况,即户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是否为独立式、并联或联体排房。

2、村民的风俗习惯情况、住宅的朝向。

3、对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要求。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篇3:村庄整治规划所需资料

近年来, 随着天台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风景区内基础设施不足、接待能力较弱、周边村庄“脏、乱、差”且建筑风格、体量与景区不协调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 本次规划目的是通过对景区内外以及进入景区沿线的村庄进行整治, 将其打造成地方特色鲜明, 同时具备餐饮、住宿和休闲娱乐功能的特色村庄。这样既可以缓解景区的接待压力, 弥补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 又能提高景区的整体景观质量, 同时还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实现人与景区的和谐共处 (见图1) 。

一、现状分析

本次规划涉及的四个村位于天台山国清寺景区核心区内, 并且正好处于其景区的入口沿线, 建筑风格、色彩、体量与景区不协调, 严重影响国清寺景区入口视觉形象。加上长期以来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村庄内存在房屋乱搭乱建、禽畜圈舍与居民住宅混杂、环卫设施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见图2) 。

二、SWOT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S)

1. 区位优势:

本次规划的四个村位于天台山国清寺景区核心区内, 距天台赤城山景区不到1公里, 距天台县城不到2公里, 区位优势明显 (见图3) 。

2. 第三产业发展优势:

随着国清寺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升, 接待游客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促使当地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距离国清寺景区最近的村庄, 有着难得的第三产业发展优势。

3. 生态环境优势:

这四个村庄均坐落于山脚下, 生态环境绝佳。其浓郁的乡村气息、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天然景观。

(二) 劣势 (WEAKNESSES)

1. 规划区内村庄布局分散、建筑形式、色彩杂乱, 致使国清寺景区的入口景观质量较差。

2. 村庄内部交通不畅, 外来游客无法通过机动车进入村庄。

3. 根据《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本规划区内不允许新建建筑, 只许改造现有建筑, 因此村民积极性不高, 整治难度较大。

(三) 机遇 (OPPORTUNITIES)

旅游产业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国内旅游者消费能力和层次有很大提高;企事业单位带薪假期的普及为旅游者提供的闲暇时间将越来越多;旅游业受到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已把旅游业列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首选。

(四) 威胁 (THREATS)

本规划区位于景区核心区, 环境保护的压力大, 任何不恰当的整治都会造成环境的恶化及特色资源的消失。目前村民对住宅整治的积极性不高, 整治所需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如何在符合生态要求的前提下运用政府调控机制, 合理调动村民整治改造村庄的积极性,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规划定位

本规划将此四个村定位为休闲产业带动型村庄, 也就是指充分利用国清寺景区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游客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主要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 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 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村庄建设。这样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又能解决景区内基础设施不足, 接待能力较弱等问题。

四、村庄建设规划

本次规划在分析了本地块所处的地形特征和现状周边环境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充分利用现有道路, 保留整体风貌, 集中统一规划”的方法。

本规划区以东西、南北两条现状主要道路为骨架, 串连四个村所组成的四个组团;结合上西岙村南侧现有的旅馆设置集散中心, 形成一心两轴四组团的规划结构 (见图4) 。

规划结合集散中心设置中心绿地, 并在每个村接合冲沟、小片农田果园设置1—2处公共绿地, 为村民及游客提供户外活动和交流的场所。规划加强山体植被保护并拆除部分山脚下的违章、破旧建筑, 这样既丰富了村庄的背景景观, 又能有效防止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作为国清寺景区的组成部分, 本规划区可以分担景区的部分餐饮、住宿功能。规划改造现有村内特色建筑作为特色农家乐的场所, 结合现状一处小型手工木雕作坊形成一个集生产、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特色手工作坊, 充分利用和改造现状的小型菜园和果园, 营造富有农家特色的绿色空间, 为游客提供特色采摘等旅游项目 (见图5) 。

五、村庄整治规划

结合村庄内部地形, 以“投资少, 见效快”的整治手段, 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的整治, 搞好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村庄自然环境优势, 立足现状, 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 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一) 建筑整治

将现有的建筑按质量不同分成三类处理, 对于危房、简易厕所及影响村容村貌的建筑建议拆除;对于那些20世纪60、70年代所建二层石木结构建筑, 由于其外形庄重典雅, 细部造型丰富, 极具地方特色, 规划保留该类型建筑的样式和材质, 要求加固结构, 按照原有风貌翻新;对于那些质量较好、尺度比例基本合理的新建建筑, 规划使用传统灰、黑色屋瓦将其平屋顶改为坡屋顶, 墙面颜色采用白色 (见图6) 。

(二) 围墙和大门整治

围墙在起到围合与隔离作用的同时对公共景观也存在较大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代围墙趋向通透化、低矮化, 并富有装饰性。规划建议采用块石围墙, 这样显得自然、质朴、富有特色。墙体高度宜控制在1.2米左右, 沿墙种植爬藤类植物, 墙根种植花卉, 形成立体绿墙, 植被以当地易成活的植被为主。

(三) 院落整治

现状村民院落混乱、大小形状不一。院落占道现象严重。规划延续现有院落肌理和庭院组织手法, 对于占道的院落加以整治。院落内加强绿化, 硬化地面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

(四) 绿化景观整治

这四个村位于群山环绕的风景名胜区之中, 自然环境优越, 但村庄内部现状缺少公共绿地。规划以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为目的, 充分利用现有山丘、冲沟规划公共绿地。村庄绿化应点、线、面相结合, 使村庄绿化与周围山体、农田融为一体。

(五) 道路整治

村间道路以通畅为原则, 适当考虑街景要求, 采取自由式的布局形式。规划理顺村庄内部主要道路, 拆除妨碍道路通畅的建筑物、构筑物, 要求村内主要道路及入户路全部硬化, 主要道路采用沥青、水泥材料, 步行道采用青石或者块石铺面, 同时结合村内地形, 地势高差太大的部分道路建成梯步形式 (见图7) 。

(六) 山体及河道整治

山体整治主要是退耕还林, 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扩大林地。对于主要车行道和步游道沿线两侧的视域范围要重点培育景观植物。同时应加强山体管理, 防止青山“白化”。

河道整治突出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使用功能, 注重绿化、美化、亮化、休憩等功能的综合体现, 力争河道整治与环境、景观、村民生活相结合, 强调人与水之间的有机融合。

六、结语

本规划凭借国清寺景区的旅游优势, 以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为切入点, 把村民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进村路、供水设施、排水沟渠、改厕改灶等建设内容作为村庄整治的重点和突破口, 大大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经过整治后, 村庄内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别具特色。“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国清寺景区的又一大亮点, 风景名胜区的接待压力因此得到缓解。同时村庄的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也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餐饮业的发展, 还促进了农民的全面增收, 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本次规划与实施建设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达到“整治一处, 见效一处, 带动一方”的效果。

当然, 本规划区位于景区的核心区, 任何不恰当的、过度的整治都会造成环境的恶化及特色资源的消失。如何在符合生态和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整治改造村庄是本规划在今后实施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摘要:随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景区内基础设施不足、接待能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景区内村庄“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景区的整体景观质量。本文以天台山国清寺景区村庄整治为例, 提出以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为切入点, 将其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村庄, 这样既缓解景区的接待压力, 又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实现人与景区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汪光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2].李光荣.贵州村庄整治的实践与效果

篇4:论村庄整治规划建设问题

关键词:村庄整治;规划建设

本文主要以我县与儿街镇双乐河村中院组村庄整治规划建设为例,从规划编制,建设整治,设施整治,环境整治等方面作以介绍说明,供大家在今后的美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中作以借鉴。

一 村庄整治的原则及整治前的状况

整治的原则是结合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从实际出发,组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连片治理,按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思路,有针对性的选择沿淮平原、山区、丘岗不同地理环境示范建设,有序推进的整治工作。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彰显特色,结合农村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彰显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地方特色。将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与发展农村产业、乡村旅游等相结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我县与儿街镇双乐河村中院组位于与儿街镇西南部,属江淮丘陵地区。农房依山而建,集中处有四十几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建设乱;设施缺;环境脏乱差。建设乱:农民的房子大多沿路或沿山坡无规则而建,缺乏规划引导,大多是已建新房,且建新房不拆旧房,宅前屋后有许多破旧搭建,建筑风格不一,新旧不齐,破旧老化的强弱电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到处乱扯。设施缺乏:村内无文化娱乐设施,无公共设施。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都堆放在池塘边,山坎旁。村庄农民的住房与畜禽圈舍混杂,几乎村里每户都使用传统的旱厕。环境脏乱差:垃圾到处乱堆,几口山塘都被污染了。苍蝇乱飞,夏天气味难闻,低矮的土墙厕所里无法进人还布满蜘蛛网。

二 整治规划的编制及整治内容

首先委托安徽中铁工程设计院进行双乐河中院村庄整治范围内8.5公顷土地进行了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编制整治规划,并具体到每家每户的整治方案,先后两次把编制的规划送至村民手里征询意见,并召开村民代表和村民理事会会议,达成村民共识,形成详细性规划文本。规划主要从弘扬传统文化体现农民意愿,突出乡土特色,坚持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采取不砍树,不填塘,不随意取直道路或拆房开路,规划的整治内容主要是实施“三清五改和建设三场一园”。即:清路障;清垃圾;清淤泥;改路;改水;改电;改圈;改厕;建设停车场;中心广场;活动场和山顶公园。

三 整治建设的实施

整治工作于2011年11月动工实施,首先逐家逐户排查所要拆除的破旧柴棚、畜禽圈舍、每家每户的破旧厕所,清除宅前屋后的垃圾杂草及路边杂物路障;对整治区内的九座山塘进行清淤、水面富氧化处理;并做了毛石混凝土护坝和台阶等亲水平台。修筑引水沟渠把上游的水引入山塘,使塘水形成活水,并可自由排放。在村口修建了一座文化宣传墙,修建200平米的停车场、约600平米的中心广场和一个200平米左右的活动广场,并由体育局结合项目配置一个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器材。把村口山坡用毛石摆砌筑,并用水泥浆勾上自然的缝,在摆的坡面上醒目地写上“双乐河中院”五个大字,显得很有乡土气息。另外在村内人员相对集中处共修建了六座公厕,把每家每户卫生间的污水用排水管和公厕的污水连接起来用了十六个微动力污水净化器进行统一处理,集中排放;雨水通过地表排水明沟直接排至沟渠;垃圾处理是给每家每户发放有分类式垃圾箱,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由保洁员用垃圾车收集送至村口新建的垃圾收集房,再通过垃圾车送至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后,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村内居民生活用水原都通过村内两口老井取水,水量不足。现把老井都进行了保护性处理了,村民生活用水改由上游的一个大水库处理了的自来水,沿路边铺设给水管道并接至每家每户;同时对原有的乡间黄泥路进行了硬化,共修建主次混凝土道路2360米,保证每家每户都有至少有2米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结合新修道路重新架设电力杆线,更换了以前破旧老化混乱的电力和电信线路;配套安装了十六盏路灯,对五保户的快要倒塌的土房进行了重新修建;建造了一座山顶公园,并做了三条登山坡道直通山顶公园,在山顶公园内建造了一座观景亭,可对周边风景一览无余;另外统一了建筑风格,把是整个村庄都以红色坡屋顶、白色墙面作为主色调,对不协调的屋面统一换成红色陶瓷大瓦,对清水墙进行刷白处理。土建工程结束后并请林业局进行了园林绿化配套施工。

现在双乐河中院村庄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已结束,通过这次整治使村容更加整洁,环境更加卫生,并充分体会了民意,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结合山区现状形成了“红瓦、白墙、清水、绿树”的立体式景观,结合外围优美的环境使村落存在于绿化之中,绿化赋予村庄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次成功的整治也达到上次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参观,兄弟省、市的也多次来参观学习。希望今后的村庄整治美好乡村建设中能在其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建设的更好,还农民朋友一个真正的美好乡村,农民的生活更幸福,使社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1] 绍爱云、赵辉编,《新农村整治规划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

[2] 浦善新编,《新农村人居环境与村庄规划丛书》:中国社会出版社

篇5:村庄环境整治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党委政府组织、农民广泛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优先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以及影响村庄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科学规划、注重特色。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要求,优化村庄布点,完善村庄规划。切实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倡导集约建设,突出整治重点,挖掘地方特色,展现乡村风情。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定不同的整治目标和方式,并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环境整治。

——健全机制、协调推进。坚持以块为主,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机制,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

二、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用3-5年时间对全省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是: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平原地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具山村风貌,水网地区更具水乡风韵。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全省村庄环境整治分两个阶段推进。

1.突出重点、初见成效阶段(2011-2012年)。全面动员部署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组建工作机构,制定考核标准及办法,开展技术培训,兼顾不同区域和村庄类型实施示范项目。全省20%以上村庄实施环境整治,完成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和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及其周边村庄环境整治,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力争完成40%以上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2.全面实施、显著改善阶段(2013-2015年)。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实现环境整治目标,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普遍改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在2013年底提

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三、全面整治村庄环境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

收运处置体系。苏南地区进一步提高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标准化和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苏中苏北地区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

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

到2015年,全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

率达80%以上。

(二)整治生活污水。合理选择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

处理和分散处理等治理方式,突出太湖流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通榆河清水走廊等重点区

域,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立

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

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

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

到2015年,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苏南50%、苏中25%和苏北15%的规划布点村

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

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

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

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

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

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

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

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

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

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

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

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

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

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到2013年,全省村庄河道沟塘基本疏浚一遍;到2015年,全面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

(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

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

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

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

体系。到2015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

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

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

闲健身。到2015年,苏南地区和苏中、苏北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0%、35%以上。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使用自备水源的村庄要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满足村庄用

水水量和水质要求。靠近城镇和基本具备区域供水条件的村庄,优先选择城镇配水管网延伸

供水。大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开展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

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

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

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到2015年,全省规划布点村庄道路和行政

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开通镇村公交的乡镇比例达50%以上。

(十一)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

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既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

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

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

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

治有成效、不反弹。

四、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

(一)优化完善村庄规划。结合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适时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综合考虑

当地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劳作半径和集聚规模,选择

与生产相适应的居住方式,科学确定村庄布点和数量。根据实际需求充实完善村庄规划,统

筹安排村庄各项建设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工作,强化对村庄环境整治的引导作用;注重保护村庄地形地貌、传统肌理,营造优美环境和鲜明特色,引导适宜产业

加快发展。村庄规划报批前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依法批准的村庄规划要

在村庄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二)推进康居乡村建设。以“布局合理、道路通畅、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为

目标,组织开展省级康居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引导各地加快推进康居乡村建设。苏南地区要

以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全面推进康居乡村建设;苏中、苏北地区要在优先引导和鼓励有条件农民迁入城镇的同时,以改善农民最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有

序推进康居乡村建设。到2015年,全省建成1000个省级“康居示范村”,带动10000个规

划布点村庄达到康居乡村建设标准。

(三)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依法加强村庄建设的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严格规划实施管

理。注重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规划布点村庄人居环境。充分尊重农

民意愿,采取自建、联建与统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稳妥引导农民向规划布点村庄有序集中。

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以低层独院式联排住宅为主,引导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村庄建设

多层公寓式住宅,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新建农房要结合地形地貌及道路走向等灵活布局,力求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体现乡村风貌和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加强

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新建农房符合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抗震

等要求,切实提高农房建筑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房

城乡建设厅,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

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对本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将这

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

分工,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二)突出工作指导。根据各地村庄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苏

南等有条件的地区要注重城乡、区域环境连线连片综合整治,强化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塑造,实现环境优良、生态宜居;其他地区要加强环境卫生治理,营造整洁、自然的村容村貌。突

出规划布点村庄的环境整治,靠近城镇的要按照城镇社区标准进行整治,具有自然和人文特

色的要注重特色保护和培育,经济条件较好的要加快配套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经济薄弱的要优先建设和改善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收运、河塘疏

浚整治等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对非规划布点村庄,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

性地提出实施环境卫生整治的具体要求。加强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结合,整合资源,集中

力量,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三)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探索跨村组宅基地置换,保障村庄规划

建设整治用地需求。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农村建设和集体经

济发展。加快农村土地和农民住宅确权登记发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鼓励

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康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投

入力度,并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对符合支持范围和条件的项目给予补助。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收入、县乡财政补助等,筹措河道管护、道路维护、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村庄环境长

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村庄环境整治。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

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四)提供技术保障。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指导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基层

干部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组织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能力。

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庄开展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条件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庄实地进行技

术指导,大力开展科技、规划、技术下乡,建立科技、规划、设计单位“一对一”技术帮扶

机制。制订村庄环境整治、农房建设等相关技术导则和指导图集,免费发放给基层单位及农

民参考选用。

(五)深入宣传发动。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通过群众喜闻

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党委、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动员广

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村庄环境整治、维护和长效管理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六)严格督查考核。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更高水平小康、科学发展、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

部实绩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采取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

评价的办法,加强对各地村庄环境整治进展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定期督促检查和情况

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篇6:村庄整治规划村民调查问卷

村庄整治规划村民调查问卷

为组织好村庄整治规划工作,我们编辑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村现状满意度和村民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答题没有对错,每题只选一项(注明多选的除外),目的在于了解您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1.您家地址 2.您拥有 套住房?家里共有 人?住房的建筑结构如何?(1)土坯房(2)砖瓦楼房(3)砖混楼房(4)其他结构

3.住房内是否设有自己厕所?(1)是(2)否

4.您希望您家的厕所改为卫生清洁型的吗?(1)非常希望(2)不希望 5.您用上自来水了吗?

(1)是(2)没有(3)定时供水 6.您的出行方便吗?(1)方便(2)不方便 7.您购物方便吗?(1)方便(2)不方便 8.您村看病方便吗?(1)方便(2)不方便 9.您村孩子上幼儿园方便吗?(1)方便(2)不方便 10.您对村级路况满意吗?(1)满意(2)不满意 11.您宅前的路硬底化了吗?(1)已经硬化(2)没有 12.您觉得宅前路硬底化好不好?(1)好(2)不好 13.您村的路灯是天天亮吗?(1)没有(2)有 14.您认为现在的环境如何(1)良好(2)一般(3)较差 15.您对村绿化满意吗?(1)满意(2)不满意

16.您对村健身体休闲场地满意吗?(1)满意(2)不满意(3)没有 17.您对随地倒污水、垃圾的习惯怎么看?(1)应当改(2)无所谓 18.您村做到人、畜分离了吗?(1)还没分离(2)已经分离

19.您是否同意村民居住与牲畜饲养分离,牲畜集中饲养?(1)同意(2)不同意

20.灶炉使用什么燃料?灶炉在室内还是室外?(1)煤气(2)木柴(3)其他

21.如果村庄建设沼气池,您希望采取哪种设置方式?(1)统一设置(2)各户分别设置 22.您希望村庄未来采取哪种供水方式?(1)采用统一供水(2)各户自打井水 23.村庄需要增加哪些公共设施?(多选)(1)肉菜市场(2)文化站

(3)运动场地,如篮球场(4)卫生站(5)小学(6)幼儿园(7)公厕

(8)老人之家(敬老所)(9)垃圾收集池

24.环境整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多选)(1)拆除临时搭建的建筑(2)拆除危房

(3)理顺杂乱无序的道路结构(4)道路硬底化

(5)改善道路照明,增设路灯

(6)建设排水沟和下水管,改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7)污水集中处理

(8)改善村民饮水问题,建设自来水设施(9)改善村民住宅之间的绿化环境(10)改善村庄入口的绿化环境 答案可多选,请按重要程度排序:

25.您认为新农村建设与整治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1)乡民风俗的改善(2)资金的保证(3)规划的制定

26.您是否愿意投入一定资金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1)愿意(2)不愿意

27.您能够承受新农村建设自筹资金负担吗?(1)可以(2)勉强可以(3)不可以 28.村庄整治过程中如果需要您家拆迁时怎么办?(1)无条件接受(2)看情况而定

29.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出力时怎么办?(1)无条件接受(2)看情况而定

篇7: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探讨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0)12-0038-02

当前,村庄整治应规划先行,在对村庄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村庄的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当地特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笔者就当前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村庄整治规划工作的开展做初步探讨。

的一号文件将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提出要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整治试点,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庄规划已得到各界的重视,并把其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实际工作中,村庄规划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薄弱,规划编制质量不高

近几年,伴随着全国各地的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规划编制任务越来越多。资质较高的规划设计单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大、中、小城市频繁的规划修编上,而无暇顾及村庄规划。在实践中,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的单位及人员可谓“鱼龙混杂”,严重影响了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和规划的科学性。虽然国家明确规定地方政府调拨村庄规划专项资金,但很多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安排有限,一些乡镇、村没有积极性,规划费用很低,容易造成设计单位亏本工作,因此,一些资质较高的规划单位不屑于承接村庄规划任务,愿意从事村庄规划设计的队伍较少,专业水平也相对较低,村庄规划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大部分村庄规划任务的承担单位资质较低,直接造成规划成果质量相对不高,缺少深度。

(二)村庄地域特色不突出

多数村庄规划没有延续原有村庄的传统空间,导致村庄规划缺乏特色。相当多的村庄规划设计周期短,规划和住宅设计缺乏特色,整体布局、户型结构千篇 一律,失去了乡土文化的特色,造成千村一面,城乡一貌,这不仅从空间上破坏了原有的村庄特色,也对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产生误导。另外,在很多村庄规划中对原有村庄或周边存在的多年长成的高大树木,自然形成的池塘以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祠堂、具有代表意义的民居等等缺乏调查和重视,往往不注意给予保留和保护,造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破坏。

(三)“公众参与”性不强,过分体现政府意志

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薄弱。一方面,由于经费、人员投入等原因,使得村庄规划设计编制周期较短,还要落实实地调研等任务,因此组织公众参与变得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村庄规划的编制及评审是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的,因此,规划成果尽可能让地方领导满意也成为规划单位及人员所奉行的准则,只有这样规划编制过程才能顺利进行,通过评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领导的一句话就能够左右规划的走向。即使组织了普通公众参与,并且公众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思路,但很多情况下是与政府或行政长官意志相左的,因而很难得到重视,左右不了规划。

(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由于不同村庄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历史风貌、规模大小等各不相同,在规划编制时,必须根据村庄不同类型,结合村庄实际条件进行分类编制。在规划手法上不能搞千村一面,模仿复制,应对近郊村、新建村、改建村、中心村、基层村区别对待。在村庄整治规划设计上要突出特色,应对村庄特色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从实际出发,利用村庄本身可利用的资源,灵活利用平原、丘陵、水网、海岛等地形,充分考虑各地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挖掘乡村历史文化遗存,突出乡村风貌特色。

(二)从实际出发、注重公众参与

村庄整治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应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既要充分考虑并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市场等客观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出审慎选择,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在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农村居民积极性,尊重农村居民意愿,确立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广泛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切实维护农村居民利益,增强农村居民对规划的认同度和实施规划的积极性,从而保障规划顺利落实。

(三)节约用地、坚持可持续发展

作为农民的衣食之源和重要财产,土地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最为关注也是最为敏感的一个问题。节约土地,合并村屯就是使农村村庄、村民住宅和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尽可能地相对集中,提高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村庄整治规划中要贯彻可持续性原则,既要考虑近期的建设安排,还要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要有前瞻性眼光和现代意识,要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真正为今后的长远发展起到勾画蓝图的作用,避免因为规划的短视造成长远建设的被动。

(一)村庄整治规划编制的方法、步骤

村庄建设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很广,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般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查阅有关资料、规划实例,走访有关单位,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准备用品等;2.对建设规划区内的地形地貌进行测量,绘制村庄规划现状图;3.按照村庄规划原则提出多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择优作为主要方案;4.编写规划纲要、绘制规划图纸;5.征求意见、进行规划设计成果论证;6.完善规划,针对征求意见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修改补充,并将最终规划成果进行公示。

(二)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内容

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村庄规划区的范围、用地规模、发展方向、建设特点和规划建设期限;2.确定用地标准,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绿化及其它用地的布局及所占比例;3.确定建筑密度和间距、对村庄建筑设计提出指导意见;4.确定各类公用设施如道路、供水、排水、绿化等以及各类公共建筑,如商店、学校、卫生所、文体活动场所等布局及实施步骤;5.确定环境保护、防灾等各项措施;6.,提出规划设施的途径及措施。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目前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各省(市、区)就新农村规划建设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应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研究总结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和失误,可以在未来的实践中寻求更为有利的解决方式,使其他起步较慢的地区有所借鉴,少走弯路。

方明,邵爱云.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整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李富祥,王路,村庄规编制相关问题探讨.现代农业科学,(3).

徐建华.从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规划思路与举措.小城镇建设,2009(11).

篇8:村庄整治规划所需资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历史性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广大农村进行村庄规划,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举措。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景色优美的村容村貌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从生态学角度讲,村容村貌是由村庄建筑、林草地、农田、水体、历史遗迹等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型生态系统。村庄容貌有其特殊性,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大小不一的村民居住点和农田混杂分布,既有居民点、商业中心,又有农田、果园和自然风光。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传统乡土特色的村容村貌是长期历史发展留下的痕迹,它的形成是人类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的结果,是农业文明的文化遗址,同时也记载着历史的变迁。从建筑学角度看,村貌的背景——民居建筑,无论其选址、布局和构成、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和材料等等,都体现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因材施工的营建思想,体现出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统一。

村容村貌的营造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代表了村庄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向游人展示村庄的人文地理积淀,阐述了村庄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村庄的独特魅力。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是从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村庄自身的条件,有条理地、有步骤地针对村庄村容村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二、村庄风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村庄的传统布局特色和传统建筑艺术正在消失

首先,传统村落的风貌是村庄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但有些传统村落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古树被砍伐殆尽、弯蜒曲折的自然河道被填埋或被裁弯取直、有数百年历史的祠堂宗庙被拆除,村庄原始的风貌以及文化历史资源的完整性正在被逐渐的吞噬,其历史的传承功能正在渐渐地逝去。

其次,许多传统村落的新建住宅基地面积偏大、建筑密度低、空间分散、功能混杂、结构不明确;很多房屋年久失修,墙面、屋面色彩杂乱;住宅配套设施落后,安全卫生隐患突出;私搭乱建临时建筑的现象严重。部分新建房屋的尺度、色彩、形式大都与村庄传统的住宅风貌不协调,民居的传统乡土特色正在消失。

再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型住宅”的居住理念开始冲击传统的居住模式。传统民居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在传统村庄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复古”、“仿古”的方法来简单模仿传统建筑形式,或在传统民居上扩建现代风格外观的建筑,生硬照搬“欧陆风情”,破坏了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底蕴。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使得农村的整体人居环境质量不高

国内大部分村庄都未经过科学的规划,部分村庄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系统方面:

村庄道路系统不完善,道路分级不明确,部分道路为尽端路,无法形成通畅的道路系统。道路附属设施不完备,路灯、指示标志等设施缺乏,现有的设施维护较差。居民点内部道路狭窄,许多村庄路面维护较差,破损严重。道路空间过于呆板,缺少引导性和可识别性。路边绿化不成系统,道路缺乏人性化设计,普遍没有阅报栏、休息坐凳等建筑小品。

2. 建设用地布局方面:

住宅布局缺乏规划,住宅院落占地过大。村庄工业厂房、闲置地、村民住宅、园地及家畜舍布局交叉、无序,这种现象特别是平原地区以农业耕种为主的村庄较为严重。既影响了村庄人居环境质量,也影响到土地集约使用。

3. 公共绿地方面:

村庄普遍缺乏公共绿地,已有的绿地亦不成系统,山川河道等宜人自然景观利用率低。

4. 基础设施方面:

村庄的整体环境质量不高,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电线杆林立,电线乱拉,生活垃圾随意堆积、生活污水随便排放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村庄缺乏垃圾收集装置、雨水排放及适宜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污系统不完善,坑塘沟池以及一些废弃地被用作临时的垃圾收集点。

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的动力机制

村庄是人类聚居的重要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是接近自然和生态的居住场所,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村庄风貌特色传递了一座村庄历史发展的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和价值。村庄风貌特色是多种因素“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村庄的特色美需要保护、追求和塑造。村庄风貌的整治将产生双重效应,首先是内在效应:通过对村庄特色的规划设计,有效地利用村庄内部资源,不断增强村庄的自我发展能力;再者是外在效应:村庄的特色可以激发当地村民的自豪感,由此形成的感染力能够吸聚更多的外部资源,促进村庄更快更好地发展。

纵观村庄发展与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在一定时空内积聚与发散的过程。同时,村庄成长的过程也是与其他村庄展开资源配置竞赛和市场竞争的过程。然而,在一定的时空内,资源与市场都是有限的,挖掘村庄特色及其信息载体,科学合理地组织各项风貌特色构成要素,逐步形成和完善村庄特色系统,才能使村庄具有吸引力。一旦特色丧失,人们在文化上和心理上的损失是金钱不可弥补的。就这个意义而言,在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环境基础上浓缩、提炼而成的村庄环境景观特色是资源配置的手段,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情。当前新农村建设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村庄环境整治的有利支撑。

四、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风貌的保护和利用对策及建议

(一)保持村庄风貌整体风格的延续

从宏观上把握村庄的传统风貌特征。村庄风貌中山水系统和街道系统是村庄风貌的核心。对于山水系统应予以保护和利用,应尽量不破坏原有山体的自然形态,避免随便挖山、填塘,对水体裁弯取直。保护现有河道及池塘水系的完整与贯通,按照自然环境加以整治和疏浚以满足防洪和排水要求;滨水村庄的驳岸应随岸线自然走向,避免刚性呆板界面;护坡的建筑材料应选用地方乡土材料。

山区型村庄地质地貌比较复杂,地势起伏比较大,村庄形态多呈现点式分散布局。村民住宅顺应地势,采取“尺度宜小,体量忌大,宁低勿高;高低错落依山就势,忌开山平地成行成列”的原则;避免民居建设平原化,使村落住宅失去山区建筑的特色。平原区村庄的地势平缓而开阔,居民宅基地相对宽敞,院落规整,建筑风格宜有地域特征。

村庄绿化系统包括山林农田绿化、街道公共绿化及住宅院落绿化三个层面。应选用本地树种,对古树名木予以重点保护,并配以环境小品,营造出简单、自然、亲切的乡村风景。

对于街道系统,应结合道路布局对街道两侧建筑的风格与体量、绿化景观节点、广场节点等综合分析,在保护总体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新建建筑风格应与原整体风貌协调统一,尽量运用地方建筑材料,同时选用清新淡雅的色彩以保持地方特色。对现有建筑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按建造年代、风貌等分成保留、整治、更新三类,具体原则如下:

1. 保留类建筑:

与历史文化保护区传统风貌较为协调的建筑,采取基本保留、有机更新的原则,根据发展需要可进行维修或小规模改造,但应保证更新建筑在空间布局、高度、材料、建筑风格等方面与街区传统风貌相协调。

2. 整治类建筑:

主要指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主要采取整修的方式,维持原有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

3. 更新类建筑:

与历史文化保护区传统风貌不协调、简陋的、质量差的建筑,采取近期整修、适时更新的原则,近期对其立面外观进行修饰,在有条件的时候可予以拆除或翻建。

(二)村庄历史遗存的保护与整治

村庄风貌特色的营造首先依赖于村庄文脉的继承和发展。历史遗存是村庄文化的载体,是构成村庄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村庄历史文化遗存应采取分层次评估、保护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保护和修缮,对占用文物保护单位但不具备保护和合理利用条件的单位和居民,应采取措施予以搬迁,改善文保单位的整体环境。

对各类完整的传统建筑(主要指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但建筑形态或院落空间反映了典型传统格局或近代建筑特征,具有真实和相对完整历史信息的建筑)保护方式可参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方法。

对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如个体古建古庙、古城门、古围墙、过街楼、古井、古桥梁;古建构件如民间砖雕及木梁彩绘等)应积极保护、合理恢复部分,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修缮。

一些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布局往往遵循中国几千年的风水学思想,对这类村庄更应制定详细的规划保护策略,整体规划、保护。如北京延庆县康庄镇榆林堡村,该村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驿站。该村总体平面呈“凸”字型,村堡城墙由夯土筑成,原外包城砖已脱落,只残存部分遗迹,村落的传统风貌犹存。针对典型堡寨式聚落布局特点,在村容村貌整治规划中,立足于对现有古遗址的保护,保持现有的街道空间,对村中建筑状况进行评估,质量较差的建筑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翻建,对质量一般的建筑予以维修。重点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结合村庄的民俗旅游进行村庄重要节点的绿化美化。

(三)注重村庄公共空间的传统风貌营造

村庄中与村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主要包括:村庄主要出入口、公共绿地、街道、广场、打谷场等,是村庄公共活动组织的重要场所,也是形成独特村庄风貌的要素。

在村庄公共空间的保护和更新过程中,根据不同空间的布局特点,确定公园绿地、街道和广场的性质、规模、相互之间的连接路径以及发展措施。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展现具有乡土文化氛围的新农村景象,并通过植物配置、小品等手段营造空间景观氛围。

村庄入口是村庄空间环境形成的重要标志点,对整体环境引导和识别起着重要作用,村庄入口一般可通过建筑小品、小型游园绿地等来加以组织,应简洁鲜明地表达出村庄的入口标志和环境特色。如北京昌平区流村镇韩台村,位于北京市西部山区,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该村村口小山上有区级保护文物九圣神祠。在村庄风貌整治过程中充分结合九圣神祠的人文特色,对其所在的山体进行绿化,对部分悬崖地段进行加固,修建登山步道,使游客能够登山观景;在村口建设小广场,设置休息坐椅,形成人文特色丰富多彩的村庄入口环境。

(四)在保护村庄传统风貌基础上改善基础设施状况

传统村庄的用地布局规整,街道空间狭窄,而市政设施通常比较薄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各种市政管网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以减少对村庄环境的二次破坏。对于村庄环境有污染的设施更应在规划中注意位置、风向、建筑风格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北京昌平区兴寿镇上西市村历史悠久,村内至今还保存有古庙等部分历史文化遗迹。该村养猪场规模较大,会排出大量粪便垃圾,如果这些垃圾随意堆放将对村庄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规划中将养猪场位置选择在远离村庄的地方,同时配套建设了一组智能化沼气站,利用猪场的垃圾粪便为原料产生沼气,不但很好地解决了垃圾处理的问题,而且为村民做饭提供了燃料。由于养猪场位置距离村庄有一定距离,且处于村庄的下风向,不会对村庄的传统环境和风貌特色产生不利影响。

五、结论

良好的村容村貌不但能够给村民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促进村庄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村庄的建设中应注重保持传统乡土风貌,有效组织村庄景观绿化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同时,要改善村落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以提高村庄整体人居环境。

摘要:村容村貌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村容村貌的规划与整治不仅提高了村庄人居环境,而且可以有效保持乡土风貌,同时对村庄旅游业发展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总结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传统村庄村容村貌整治的经验教训,归纳了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村庄风貌保护和利用的原则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邵爱云赵辉.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董艳芳陈敏单彦名.新农村规划设计实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微生物学实验题下一篇:南宋诗人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