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杨万里的阅读答案

2024-04-26

宋杨万里的阅读答案(精选10篇)

篇1:宋杨万里的阅读答案

《落花》

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

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许春。

1. 阅读杨万里的诗落花,并说说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用了拟人手法,落花辞树凋谢,虽然无语,但是倩丽的黄鹂对它许诺春天。

2. 杨万里的《落花》中“落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表现了杨万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篇2:宋杨万里的阅读答案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篇3:宋史杨万里传 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宋史杨万里传 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史杨万里传 阅读答案1

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D13、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宋史杨万里传 阅读答案2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微斯人________________

(2)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

(3)由此不见用____________

(4)遽言侂胄用兵事________

2.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乙文中表现杨万里宁可不做官也不屈从恶势力的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中杨万里和范仲淹的共同点。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没有(2)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3)被(4)立刻

2.(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许诺(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

3.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4.官可弃,记不作可。

5.忧国忧民。启示:示例一:我要像他们一样,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示例二:我要像范仲淹那样,有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示例三:我要像杨万里那样,保持人格独立,不屈服于恶势力,敢于斗争。

宋史杨万里传 阅读答案3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渠,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 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偺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赐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阅读题目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B.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C.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D.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14.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忧是指遭遇父亲丧事。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国子博士是隶属国子监的学官,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国子生徒。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赐谥是古代大臣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称号来褒扬功绩,如文正、忠武。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治理有方,为民兴利除弊。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社会安定。

B.杨万里文武双全,好读书善军事。他进士出身,敏而好学,谥号中的“文”可见其成就;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之法。

C.杨万里坚毅刚直,不屈服于权势。他宁可丢掉官职也不愿意为韩侂胄所用,以致周必大对他没有好评,他因此没能得到皇帝的重用,在家赋闲了十五年。

D.杨万里忧国孤愤,病中奋笔疾书。权臣把持国政、专权跋扈,他却报国无门,忧愤难平而成疾,在病重之时,只能以纸笔写下自己对韩侂胄用兵祸民的激烈批判。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

参考答案

13.B

14.D

15.C

16.(1)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

(2)韩侂胄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托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

【分析】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张说出守袁”是“论”的具体内容,要连在一起,排除AD;“虽不果留”的主语是“栻”,要连在一起,排除C。本句译为:翰林侍讲学士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谪守袁州,杨万里上疏进言,要求留张栻在朝,又写信给宰相虞允文,用和同之说加以劝说,张栻虽然没有留住,但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项,“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称号来褒扬功绩”有误,大臣死后,天子依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称号。故选D。

1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他宁可丢掉官职也不愿意为韩侂胄所用,以致周必大对他没有好评”分析有误,据原文“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冑用事……”可知,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没有好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后面韩侂胄才当权,所以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为韩侂胄所用导致周必大对他没有好评。故选C。

1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得分点:“谪”,贬官;“杜门”,闭门;“力请”,极力请求;“始”,才;第二句得分点:“用事”,当权;“相羽翼”,辅佐自己,做自己的羽翼;“属”,嘱托。

参考译文:

篇4:宋史?杨万里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渠,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 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偺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赐谥文节。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阅读题目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B.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C.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D.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14.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父忧是指遭遇父亲丧事。古代官员在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国子博士是隶属国子监的学官,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国子生徒。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赐谥是古代大臣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称号来褒扬功绩,如文正、忠武。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万里治理有方,为民兴利除弊。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社会安定。

B.杨万里文武双全,好读书善军事。他进士出身,敏而好学,谥号中的“文”可见其成就;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之法。

C.杨万里坚毅刚直,不屈服于权势。他宁可丢掉官职也不愿意为韩侂胄所用,以致周必大对他没有好评,他因此没能得到皇帝的重用,在家赋闲了十五年。

D.杨万里忧国孤愤,病中奋笔疾书。权臣把持国政、专权跋扈,他却报国无门,忧愤难平而成疾,在病重之时,只能以纸笔写下自己对韩侂胄用兵祸民的激烈批判。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

参考答案

13.B

14.D

15.C

16.(1)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

(2)韩侂胄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托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

【分析】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张说出守袁”是“论”的具体内容,要连在一起,排除AD;“虽不果留”的主语是“栻”,要连在一起,排除C。本句译为:翰林侍讲学士张栻因论说唐朝宰相张说被谪守袁州,杨万里上疏进言,要求留张栻在朝,又写信给宰相虞允文,用和同之说加以劝说,张栻虽然没有留住,但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项,“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称号来褒扬功绩”有误,大臣死后,天子依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称号。故选D。

1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他宁可丢掉官职也不愿意为韩侂胄所用,以致周必大对他没有好评”分析有误,据原文“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冑用事……”可知,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没有好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后面韩侂胄才当权,所以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为韩侂胄所用导致周必大对他没有好评。故选C。

16.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得分点:“谪”,贬官;“杜门”,闭门;“力请”,极力请求;“始”,才;第二句得分点:“用事”,当权;“相羽翼”,辅佐自己,做自己的羽翼;“属”,嘱托。

参考译文:

篇5:宋杨万里的阅读答案

杨万里是宋代著名诗人,写了许多的脍炙人口的佳作。下面这篇就诗人杨万里所写的《李台州传》,这篇文章是现在语文考试的重点。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 ?”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警之, 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

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 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 ,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罹:遭遇

B. 愿霁怒 霁:停止

C. 除知台州 除:罢免

D. 终身饮恨 饮:含着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

① 东南无之,必也蜀

②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 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

A. 焉 乃 于 者 B. 乎 其 以 者

C. 乎 乃 以 也 D. 焉 其 于 也

10.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

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⑥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12.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 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 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第II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10小题,共114分。

四、(21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2分)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3分)

(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部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

试题答案:

三、(15分,每小题3分)

8.C 9.C 10.B 11.A 12.B

四、(21分)

13.(8分)

(1)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2)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

(3)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想通吗?

【解析】

8.试题分析:除:授予官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此题中的“除”解释为“罢免”就是典型的以今释古,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9.试题分析:此题中③前面是“负”后面是“归”,是两个动词,应是表承接的词语,“焉”做语气词一般放到句首,由此排除AD,②中前后句应该是条件关系,用“其”无法衔接前后文,由此排除B。

【考点定位】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此题注意“焉”和“以”的用法,然后分析所给语句前后的关系。

10.试题分析:注意全后句的语意关系,重点注意“失母”“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同时注意“而”“或”的并列结构。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注意“失母”“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同时注意“而”“或”的并列结构。

11.试题分析:③不能反应“至孝”,⑥与“李台州”无关。

【考点定位】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还有是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此题是人物是“李台州”,品质是“至孝”,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③不能反应“至孝”,⑥与“李台州”无关。排除这两项,自然得到答案。

12.试题分析:“素来”错误。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文中有“亦未知其孝”。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素来”错误,文中有“亦未知其孝”。

13.试题分析:重点词语:“轶”“竟”“揖”“以”“若”“兹”“谓”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轶”“竟”“揖”“以”“若”“兹”“谓”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知识扩展

翻译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展,是妾,生下宗质后遭

遇靖康年间的**,母子失散了。宗质凭着父亲的官职得到荫赏。长大以后,到达做官的所在必定到处寻找母亲,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去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东南地区没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跟随他到西部去,乘船经过各个州,像是县或者是村市,一定登上岸边,走遍这个地方大声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了傍晚,才哭着回去,不吃饭,司马家的人很同情他,一定多方宽慰告诫他,他才一边哭着一边勉强吃点东西。等到季思任职期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仍然这样。每天早晚号叫呼喊,咽喉疼痛,身体疲惫,在茶楼稍事休息,流泪。

坐了一会儿,一个讨饭的老妇人来到他的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文两文钱吧。”宗

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喝完茶以后,询问老人的家乡姓氏。老妇人勃然大怒说:“官人能给我多少钱,为何猛然问我姓名?我不是要饭的。

”宗质更加恭敬,道歉说:“我十分惶恐,忤逆了阿婆,希望您能停止生气,试着说一说,又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或许是乡邻或亲族,我愿意倾囊为阿婆馈赠财物。”老妇人高兴地说:“我的姓氏很怪异,不能说。”宗质极力恳请,老妇人忽然说:“我姓展。”宗质惊讶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道:“夫人,您是我的母亲啊。”老妇人说:“官人不要错了,我儿子有可以验证的标记,他的右腋下有一紫色的痣,大小如杯子。”宗质跪拜说:“是这样的。”露出右腋给她看,于是母子拥抱在一起哭泣,周围观看的人有几十甚至上百人,他们都一边叹息一边哭泣。

宗质背着他的母亲回去,季思和家人孩子也为他们哭泣,

从此以后迎养母亲孝顺奉养十多年,母亲在高龄寿终,宗质也已经白头了。

宗质乾道庚寅年间为洪倅,我当时是奉新县县令,多次拜见他,不知他们母子之间的这

些事情。第二年,我到中都做官,宗质回到朝廷,授予台州知州。朝士们说:“李台州,是曾觌的荫家,曾觌没有儿子,把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我见了一次不敢见第二次,也不曾知道他的孝顺。十七年后,李台州去世以后,我和丞相京公一同做宰掾,

谈话间,京公对我说起李台州母子的事情。我八岁的时候,先太夫人去世,我终身抱憾。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哭泣不能停止,感动并且为他做传。

称赞说: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

篇6:宋杨万里的阅读答案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D

13、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篇7:悯农宋杨万里拼音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译文

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注释

[1]稻云:指大面积的稻子如云一般。黄:成熟。

[2]“荞麦”句:荞麦因为过早经受霜冻而只开花不结实。

[3]已分(fèn):已经料定。 残岁:岁终,年终。

[4]更堪:更哪堪,更不堪。 闰:指农历闰月,使一年又多了一个月。

赏析

《悯农》写的是农人因雨水不足、寒霜早降,以至於收成太差,忍著饥饿度日如年,偏偏又遇著闰年,苦难的`岁月感觉上更加的漫长了。没有写的当然很多,譬如说租税问题就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 前面二句扣住诗题,稻、麦皆是农人赖以生活生存之物,喜怨哀乐都由它引发,如今它们一是「不多黄」(结实不多),一是「空花」,原因是「不雨」和「早著霜」。看到这种情况,农人已能预知,今年一家大小必得忍受著饥饿度过「残岁」,既已看天吃饭,而老天偏不给饭吃,只得认命了。这已是难忍,又碰上今年闰了一个月,岁也就「添长」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诗人写出农人的痛苦而寄予同情,为宋代甚至於古代的农民生活的某一层面写下了证言。

简析

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诗首句言稻谷因旱灾欠收,次句言荞麦因霜冻绝收,勤苦一年,连遭灾害侵袭,心境凄惨可想而知。三句是一个顿宕,说已做好心理准备忍受长年的饥荒,四句又是一个转折,闰月使时光愈觉难熬,先说准备忍,再说实不堪忍,将农民的悲苦无助描写到极致。

篇8:宋杨万里的阅读答案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创作背景:

篇9:宋志军唢呐王阅读答案

唢呐王 宋志军

唢呐是我们豫东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一阳一阴,恰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风,悲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

我们这里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

唢呐王姓王,六十多岁了,是我们这一带最有名的唢呐艺人,打小就跟随父亲学艺,至今已吹奏了大半个世纪。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喊他“唢呐王”,一是因为他姓王,另外也有称赞的意思。唢呐王一生未娶,只有一个捡来的儿子,大家习惯叫他“小唢呐”,也少有人叫他的真名。据说是唢呐王在演出路上于荒野偶遇的弃婴,便抱回家中,一直养在身边,视为己出,打小就教他吹奏唢呐,父子二人相依相伴生活。

唢呐演奏在过去物资短缺的年代,也算得上是一门不错的营生,不用种不用收,走到哪里都能讨口饭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行当渐渐地不太为人看重了。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团队多了,用的都是现成的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唢呐二胡这类“老把式”,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面对这一切,唢呐王丝毫不为所动,而小唢呐却有点儿坐不住了,几次他和唢呐王商量,要唢呐王把积蓄拿出来,办一个歌舞团,去挣大钱。但唢呐王就是不答应,气得小唢呐冲他大吼,你不是我亲爹,把你的那些钱都带到棺材里吧!小唢呐决计和唢呐王分开,自己带了几个人另起炉灶。虽然还是演奏唢呐。可心里却总有不甘。

这一天,南村的李伯过八十大寿,又派人来请唢呐王父子前去演出,让父子二人再唱一出对台戏。并许下重彩,谁若胜了,奖彩头十万元,当场兑现。

小唢呐闻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同时心里暗暗较劲,发誓这次一定要赢。原来,这李伯不知怎的,打从前年祝寿就为他们父子摆开擂台,连续让他们唱对台戏,每次都拿出重彩,前两年分别是三万、五万,今年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前两次的钱都被唢呐王赢走了。小唢呐对此是又疑惑又气恼,疑惑的是这李伯的行为实在费解,他哪来那么多钱?又为何专门为他父子俩摆开这个擂台呢?气恼的是自己父亲为何如此贪钱,丝毫不顾及儿子呢?

然而疑惑归疑惑,气恼归气恼,这件事倒憋出小唢呐的一番雄心壮志来。暗地里每日刻苦练功,发誓一定要打败唢呐王,不知不觉技艺大增,他所带的班子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盖过了唢呐王,收入也较以往多出了不少。所以,这一次他有信心打败父亲,把那十万元彩头赢过来。

比赛这天,父子二人依然是和从前一样,一上来就各不相让,各展其能。唢呐王一曲《大祭桩》,让台下的老头老太太直抹眼泪:小唢呐的一曲《抬花轿》,又赢来台下年轻男女的一片叫好。二人一曲接一曲,越战越勇。这边观众如两股潮水,一会儿流向东。一会儿流向西,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二人从早上一直比赛到午后,太阳刚升起时像一只大红盆,后来变成了让人不敢直视的万道光芒。唢呐王干脆甩下上衣。赤膊上阵。只见他头上青筋乱跳,活像一只剥了皮的青蛙。那边小唢呐也头上冒汗,活像刚揭开的蒸笼。

时间久了,唢呐王渐渐露出败象。一者他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二者他会的曲子没有小唢呐多,最后不得不重复演奏一些曲子。眼看着观众一个个都到小唢呐的台子下。唢呐王突然吹奏出一个极高的声音,声震屋宇,然后吐出一口鲜血,倒在台上。

小唢呐见此,如梦方醒,他一把扔掉手中的唢呐,跑到唢呐王的台子上。紧紧地抱住了父亲。一阵混乱后,唢呐王被抬回家里,当晚就咽了气。

第二天一大早,李伯就来了。当他把十万元交给小唢呐时,被小唢呐拒绝了。小唢呐说,您老走吧,正是您老摆下这个擂台,让我亲手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我恨您!

岂料李伯沉吟了一阵,却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孩子呀,你有所不知,这个擂台是你爹让我摆的呀!这几年他看你不安心,心里很着急,就和我商量,设下这个擂台,目的就是让你苦练技艺,别丢下这门艺术!这钱,本来就是你爹放到我这里的。他不是不愿给你,他是想让你靠自己的本事赢回去!

小唢呐听到这些,目瞪口呆,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不禁转回身,大叫一声,爹呀——一下子扑到唢呐王身上。

唢呐王出殡那天,附近的几百名唢呐艺人都赶来了。小唢呐身穿重孝,手捧唢呐走在前头,几百只唢呐一起吹响,声震旷野。

(选自《小小说选刊》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对唢呐演奏的介绍生动形象又不免夸张,不仅引出唢呐王的出场,还突出了唢呐王演奏技艺的高超。

B.李伯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为了给自己庆生摆下唢呐擂台,导致了唢呐王的去世,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小唢呐年轻气盛,有浮躁的一面,但是敢打敢拼,不失真性情。虽然一开始对唢呐王有所误会,但是在唢呐王倒下之后,知道真相的他追悔莫及。

D.小说的场面描写十分精妙,既有比喻、对比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也有肖像、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可谓精彩纷呈,使人身临其境。

E.小说既有父子打擂的紧张情节,还有民间技艺的魅力展现。塑造了生动而饱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

(2)唢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描写唢呐王的出殡场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1).DCE(D3分C2分E1分)

试题分析:A是介绍“唢呐”和“笙”的合奏;B“为了给自己庆生摆下唢呐擂台”错误。E“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有过于拔高的嫌疑。

(2)①演奏技巧高超的唢呐王;②用心良苦、设法激励儿子精进技艺的父亲;③执着于民间艺术、有强烈的传承责任感的民间艺术家。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3)①描写了宏大肃穆的送葬场面,给人以强烈震撼的艺术效果;②表达了人们对唢呐王的敬重、烘托了人物形象;③表现唢呐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深化了主题。

试题分析: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主旨和凸显人物形象。此题主要是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4)①情节起伏转折;②善设悬念;③形象鲜明,前后对比;④语言生活化、质朴自然;⑤意蕴丰富、主题多样。

篇10:《田舍 「宋」范成大》阅读答案

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3.全诗洋溢着一种 “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2分)

14.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2分)

参考答案:

13. “乐”或“乐哉”(2分) “忙”(1分)

评分标准:2分。答“乐”或“乐哉”,得2分。若答“忙”字,得1分。

14.示例: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上一篇:列不定方程的练习题下一篇:以惊蛰为题的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