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运所面临的形势及改善建议

2024-04-24

浅谈客运所面临的形势及改善建议(精选7篇)

篇1:浅谈客运所面临的形势及改善建议

浅谈客运所面临的形势及改善建议

李 丹

先来看一下现在我们国家的大环境: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转变成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用市场这个杠杆来调节供求关系。所谓市场就是商品的需求,由于商品需求常常是通过购买者体现出来的,因而也就是说市场是具体产品的实现与潜在购买者所构成的群体。对于客运行业言,旅客就是市场。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西部地区发展,中东与中西部的经济交流合作加强,人员交流增多,全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因此人员流动性明显提高,这种形势对我们客运工作是十分有利的。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表现在它拥有市场的多少,那么铁路客运又能争取到多少客源呢?

我想谈一下铁路客运所面临的形势,就公路、铁路、航空客运工作一下比较。

一是来自公路客运的冲击:首先,公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做到门对门的运输,这一点铁路是望尘莫及的,总不能把铁轨修到谁家门口吧!公路运送旅客灵活多变,随时可以上下乘客,而铁路只能在停靠站完成旅客的乘降工作。其次,现在公路网络越来越发达,高速公路铺天盖地而且时速比火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大大缩短了公路和铁路的运送时间差。第三,在车票购买方面,具有关资料显示80%旅客认为汽车票比火车票好买。尤其是短途旅客,可以随买随走。在售票车间见习时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一名旅客下午四点买去开封的火车票,可是最近也要等到下午七点的K154才有票,那位旅客转身就走了,然后说了句“没票还让我排了这么长时间队,有这时间我也到开封了。”因此不少短途旅客选择了坐汽车。

二是来自航空客运的冲击:航空最大的优点是速度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长途旅客选择乘坐航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效率、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很多商务出差旅客选择了省时,服务周到,乘坐环境舒适的飞机。其次航空业在淡季会推出一系列的打折措施来吸引旅客。以从郑州到上海为例,火车硬卧票价为232元,飞机票价800元,在淡季飞机票能打到三折也就是240元,坐飞机也就是2小时左右,而火车是10个小时,如果我是旅客我当然选择坐飞机。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航空的安全系数也在不断的提高,据有关数据显示,1999年调查的920名旅客中85人认为飞机比火车安全系数高,仅占9.23%,而2003年调查显示38%的旅客认为坐飞机比坐火车安全。第三,航空的服务质量是最好的。这样以来航空拉走了相当大一部分的长途旅客。

比较中发现以前铁路具有快速、安全、经济实惠的优点,现在这些优点受到很大的冲击,铁路客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这要求我们所有铁路职工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主动向旅客展示推销自己。铁路客运应该继续发扬其优势,从自身找出劣势。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

1.改进售票方法。

针对旅客反应买票难的问题,郑州车站已经开设了电话订票、外点售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票难的问题,可是春运暑运期间售票窗口的队伍还是很长,电话订票时常打不进去。另外有很多票务信息只有我们内部人才能查阅,我想如果把这些信息放在因特网上,这样能方便旅客查阅所需的票务信息。网上查票系统的实施使旅客足不出户就能知道是否有自己所需的车票,再也不用排很长时间的队才知道没票。网上查票系统的实施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主要是面临现实的考验。

第一,我们的售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售票大厅38个窗口再加上外点的几个窗口同时售票。如果旅客在网上查到有票,可是打电话订票时票就售完了,这样旅客很有可能投诉我们。我们的网页虽然可以滚动刷新,但是不能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这个网页的根本目的是方便旅客购票的,可是这样会给我们郑州车站惹祸上身,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我们可以在这个网页先做一个声明:“欢迎旅客进入火车车票查询系统,由于车票的售出情况是个动态信息,我们的网页也是不断滚动显示的。但是由于售票大厅38个窗口和市内代销点同时售票,您当时看到有票,很可能打电话订票时车票就已经售完。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请您谅解。” 这样我们可以免于一些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第二,我们的车票是长短途搭配的,显示某车次有票可能是长途也可能是短途,并不是这趟车到它所经过的各个车站都有票。例如一名旅客在网上查到K337次有票,打电话订想订一张到昆明的车票,但是售票员告诉他,没票那是到许昌的量,这样也会有旅客投诉我们。所以我们的网上查票系统应该显示是长途有票还是短途有票。第三,网上查票系统建成后很可能给票贩子造成可乘之机。在售票车间有规定,一次最多只能售出三个到达方向的车票。我想电话订票应该再减少为两个到达方向,坚持这个售票原则,就能减少票贩子囤积车票的可能性。另外,票贩子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火车票难买,如果旅客能够急时了解售票信息,很便捷地买到车票那么票贩子也没有什么可乘之机了。

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越来越多的向公众公开。我们的售票信息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向旅客公开。把售票信息公开并且解释清楚就算旅客最终没有买到车票也会谅解我们,因为我们正在创造条件去方便他们的购票。从过去到现在有很多旅客排半天的队才知道要买的车票已售完,这是对旅客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很可能下次再出远门时都不会考虑选择乘坐火车。这样我们怎么能有回头客呢?我相信网上查票系统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网上查票系统的实施将改变旅客长期以来对铁路的看法,使更多的旅客选择铁路这运输方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肯定有它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关键看它是利的一面是否能大于弊的一面。我认为网上查票系统是铁路客运售票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改进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春运期间郑州车站的售票大厅重新装修,设立了残疾人通道从车站广场延伸到售票大厅;开设残疾人专口;在每个窗口安装了排队机;在大厅的墙壁上安装了超大的电子显示屏显示各个车次在各个到达站是否有票,有哪个席位的票;这一系列的人性化服务设施都是方便了广大旅客有秩序购票。铁路客运急需改善的是乘车服务设施,如卫生间的简陋、绿皮车车内通风差等。我认为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我们铁路要向航空取经。

首先要转变思想意识。现在还有不少铁路职工和干部有“官商”气息。现在时代已经变革了,铁路再也不是什么“铁老大”了,你不争取客源,那么客源将被公路、航空抢占了。我们铁路职工的思想意识应该由“人人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为人人服务”。要改善服务态度,应该多为旅客着想,进行换位思考,以旅客为亲人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在家的感觉,那样才能让他们想“常回家看看”。

其次要提高服务人员素质。一是客运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在售票车间见习期间发现有一些外国朋友来咱们窗口购买火车票。许多售票老师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听不懂他们说什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河南郑州也越来越多的被世界了解,会有更多的外国友人来郑州旅游、商务洽谈。我们郑州车站客运说是对外的一个门面,我想如果我们郑州车站客运服务人员的英语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的话,会给我们河南郑州添一份光彩。这点实施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客运职工的业务学习就已经占用不少的业余时间了,还要学习英语。我想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简单的英语培训,对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口语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二是要了解一下西方的礼仪习惯。我们客运工作者与外国旅客接触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中西方的礼仪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礼仪和习惯,尊重他们的习惯,这是展示我们河南人民的好机会。组织我们的职工集体学习西方礼仪是不太现实的,我建议我们的局电视台能不能定时地播放金正昆教授讲的礼仪讲座,这样不用占用职工太多的业余时间,不知不觉就会学到很多礼仪知识,会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3.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现在郑州车站把临时加开的列车车次、经由都打在横幅上,挂在车站广场上,并且不停地用高音喇叭播放加车信息。这样方便旅客了解加开车次,有更多的选择。但是我觉的这个宣传力度还不够。在旅客没有到车站买票之前他们不知道这些加车信息。本来旅客是打算买某某次列车的车票但是这次列车已经没票,加车有票,但是加车时间没有和同路的伙伴商量,商量后在排队买票又害怕没票了,买了吧又怕伙伴不同意,使这些旅客处于两难境地。

我想我们对加开的临时客车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加开临客的信息。我们可以在郑州车站的官方网页上显示我们加开客车的车次、经由和车体类型,鼓励那些没有买到车票的旅客尝试一下看加车是否有票。还可以在电台媒体作一下宣传。当然在电台媒体作宣传是需要经费的,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我们的闭路电视这一免费媒体,为自己的企业作宣传。我们还可以利用播音电台,这种相对廉价的广告宣传方式。我发现不少旅客在旅途中带有小型收音机,我们可以通过电波向他们推销自己的客运产品。

以上是我这个刚刚入路不久的学生对客运工作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批评指教。

篇2:浅谈客运所面临的形势及改善建议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制鞋业在世界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并且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皮院)及相关单位持续参加国际标准会议,表达中国声音,在鞋类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继去年我国首次主导制定一项、参与制定五项国际标准、成为CEN/TC 309的观察员后,今年又有一系列的突破:中皮院申请承担ISO/TC 137联合秘书处会议得到了批准;首次在中国召开ISO/TC 137会议;我国有两项标准提案《鞋类整鞋试验方法耐折性能》和《鞋类整鞋试验方法耐磨性能》在ISO/TC216第12次年会上成功立项,这是继去年《鞋类帮面、衬里和内垫抗菌性能》后的又两个中国标准提案成为国际标准项目,项目编号分别为ISO/NP 16718和ISO/NP 16179;中皮院成为ISO/TC 216 WG1微生物工作组召集人,这是ISO/TC 216于1998年成立以来设立的第一个工作组,而且召集人来自中国,这也是中国首次在该技术委员会中担任职务。

2 面临形势分析

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作为ISO/TC137和ISO/TC 216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在争取国际标准制定权益之路上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从转化国际标准一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一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一进入标委会的管理层,一步一步走来,中国在国际会议上取得的进展非常艰难,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参会的人员才深有体会。每一步都历经坎坷,每一项权益都是通过积极努力的争取才得来的。虽然目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要真正获得决策权,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2.1 不利形势

(1)欧盟垄断鞋类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

国际鞋类相关标准提出、制定、修订等一直被欧盟国家垄断,尤其是ISO/TC 216完全被欧盟CEN/TC 309垄断,CEN标准可以直接成为ISO标准,而ISO标准不一定能被欧盟国家认可。在欧盟内部,欧盟国家的投票权重也不同,英、法、德、意等国家的投票权重最大,其次是西班牙等国家,这就形成了少数几个大国参会代表的反对足以将中国提出的标准从CEN的工作框架中剔除的局面,他们也基本上左右了欧盟标准的制修订方向,并且每次会议这些国家代表均参加。

欧洲参会专家大多来自SATRA、CTC、PFI、INSCOPE、BLC等国际检测机构,利益基本一致,极易达成共识,在阻扰中国参与国际标准方面口径完全一致。

(2)欧盟的自我保护非常强

在今年的年会上,当中国主导的两项物理机械性能标准被提及讨论时,会议现场气氛比较紧张,在中方代表对该两项标准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后,最终以艰难票数通过,立项为ISO/TC 216标准项目,虽然获准立项,但是后续工作困难仍然很大,获得立项仅仅是为成为国际标准提供了一个可能性的开始。在投票中,欧洲的几个主要大国均投反对票,在后续工作配合及进入下一工作阶段的投票上仍将布满荆棘。

由于中方代表努力申请到了新成立的工作组召集人的职务,但就成立会议召开地点仍然不让步到中国召开,一致建议在欧洲召开WG1会议,ISO/TC 216从成立至今没有离开过欧洲,这也是欧盟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这无形之中对非欧盟国家参与专家数量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在争取话语权上自然处于劣势。

(3)中国代表势单力薄

近三年,中国均作为参加ISO/TC 216会议的唯一非欧盟国家,以及参加ISO/TC 137会议的两个非欧盟国家之一(另一个为南非秘书处),因此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显得有些孤立和无援,其他非欧盟国际只是从事投票等常规工作,且投票多为赞同票。中国在鞋类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没有战略上的伙伴。

(4)中国参与力度有待提高

每年CEN/TC 309的两个工作组在欧洲各地开会数次,讨论ISO及CEN标准制修订情况,在年会上多数标准只是简单介绍,中国参会在内容衔接上有一定断层,经过两年的申请,中国去年才正式成为CEN/TC309的观察员,通过此身份,才能在其网站内跟踪到部分信息。会议资料包括部分会议议程只能在会议开始前一两天收到,这对中方参会者现场反应能力要求极高。

(5)语言障碍

会议官方语言为英语,但欧洲各国代表口音混杂,有时夹杂各自国家语言,他们之间联系紧密,一年要在一起召开几次会议,互相熟悉对方的语言,交流无阻,给中国代表造成一定障碍。

(6)标准技术内容要求严格

由于欧盟有强烈的自我保护倾向,就算非欧盟国家提出标准的是精华,他们也会从头到尾批判一番,这就要求我们对成员国提出的意见要仔细研究,提出科学合理解决方案,从一定意义上说要求我们的技术过硬再过硬。

2.2 有利形势

(1)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尤其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尤为重视;

(2)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鞋类技术标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作为制鞋大国中国制鞋业已形成了中国优势和特色的产业;

(4)经过几年的历练,中国参与鞋类国际标准化活动已经具备一定的人才基础。

3 建议

从形势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要从根本上实现在鞋类国际标准活动中取得决策权,还要克服诸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依托有利形势,以承担ISO/TC 137联合秘书处和ISO/TC 216 WG1召集人为契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根据目前需要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国际标准化专家队伍;提高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做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前瞻性研究;制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战略性规划;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国际交往和工作能力;争取主导制定更多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实现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战略。努力争取在中国召开国际标准化会议,这样更多的中国专家可以参与其中;这对进一步争取中国制鞋行业权益、提高国际标准参与力度及质量,提高中国鞋业标准化整体水平是十分有益的。

4 结语

篇3:浅谈客运所面临的形势及改善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体制;政策法规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创新从研发环节向生产环节转化的关键一步,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知识转移和技术扩散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但由于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水平不高, 因此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难题

(一)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一部分地方政府尚未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使得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政策支持,弱化了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实施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二是缺乏产业资本投入、创业风险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三是缺乏科技资金、税收政策、人才培养之间的协调机制和配套政策;四是缺乏对小型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

(二)供需双方难以对接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方面存在相互脱节的问题,使得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双方难以形成有效对接,导致部分技术成果脱离了实际需求,不利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此外,部分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往往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如鉴定评奖、评定职称等,而没有从大局出发考虑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这使得科研项目难以得到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对科研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专项服务。但是当前,各地方的科技成果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城市的信息化、网络化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制约了科技成果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实时共享;二是缺乏一批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难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技术市场尚未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没有对科技成果发布、评估、交易签证、纠纷处理等服务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

(四)资金投入不合理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不合理。科技计划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科技成果研发阶段,而对科技成果进入中间试验、工业化试验等中间阶段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大部分城市的科技金融体系不完善,没有重视社会资金的合理引入,使得资金短缺成为了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对策

(一)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层层落实相关配套措施,为促进本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支持。首先,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完善成果推广奖励制度、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制度以及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其次,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政策,对科研院所、企业、高校通过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业务所获取的收入免征所得税,并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再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政策,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科研人员进行奖励。

(二)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模式

为了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对接困难的问题,应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项目开发模式,确保形成的技术创新成果能够直接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地方科研院所和高校要转变守旧的思维模式,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让企业参与到科研课题立项、研究、结题的全过程中,减少科研项目的盲目性,使市场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同时,地方政府要对产学研联合开发的项目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财政性投入、优先立项、优先审批等,推动科技成果顺利转化。

(三)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各大城市应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撑。首先,加快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在网络平台上及时共享科技信息、技术商品信息、科技专家信息等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信息,畅通企业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渠道。其次,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提高评估机构的评估质量,有效遏制假、伪、劣技术进入市场。再次,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各项服务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可靠的中介服务。

(四)增加资金投入力度

各地方要优化配置政府科技资源,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地方政府还要引导资金投入方式的不断创新,结合运用贷款贴息、无偿补助、偿还性补助、创业投资等多种资金投入方式,转变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利益机制,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到科技金融体系的构建中,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产出质量。此外,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还应当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或风险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并鼓励商业银行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贷款服务。

结论

总而言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工作,也是优化配置科技资源,转变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各大城市应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促進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顺利开展,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的贡献率,并逐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提高地方科技成果转化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俊芳.郭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软件科学,2010(10).

[2]杨善林.郑丽.冯南平.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及比较[J].中国科技论坛,2013(12).

[3]冯潮华.叶琪.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东南学术,2013(1).

作者简介

篇4:浅谈客运所面临的形势及改善建议

一、面临的困境

(一) 结算服务一头热。

从现代化农村支付清算体系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各级农村金融机构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开发, 可为广大农村资金清算提供快捷、安全的服务, 但由于农村支付清算体系所处的特殊地位, 却未被广大农民所认识, 使现代化的农村支付清算服务出现了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二) 支付系统推广困难。

现代化农村支付清算体系上线运行以后, 由于系统功能大, 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却没有使该体系得到充分利用。从推广的情况看困难重重, 效果很难尽如人意。

(三) 宣传不到位。

本来现代化农村支付清算体系所处的地位比较特殊, 相关业务部门新业务推广后, 缺少持续面向社会尤其是农民的宣传, 使得社会各界对新业务了解甚少, 加之新业务专业性强, 为了稳妥, 人们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还是习惯于传统做法。

(四) 责任风险加剧。

现代化农村支付清算体系运行以后,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职能和地位受限, 对系统的管理、业务的拓展带来了许多不便。一是自我约束性差, 监督制约机制有待加强;二是业务的拓展受责任风险的影响, 需要财力和各种资源的支持。

(五) 基层农村信用社业务压力大。

一是人员少, 兼职事务多, 业务风险加大;二是素质低, 对新业务、新系统难以适应, 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三是系统维护难, 系统出了问题后业务人员无力解决, 不能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服务;四是加大业务人员劳动强度, 在业务人员不增的情况下, 新业务会加大基层人员的工作量, 并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

二、建议

(一) 积极维护支付结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农村信用社在支付清算业务运行工作中, 应当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维护起来才更有前瞻性。要摆脱支付清算业务运行的束缚, 切实完善支付清算系统, 进一步加快农村信用社支付清算业务的发展。

(二) 积极组织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

协调好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事项, 更好地为其提供清算服务。农村信用联社可直接参与清算业务, 为基层农村信用社解除后顾之忧。

(三) 积极创造宽松的农村金融机构融资环境。

各级农信社要积极实施“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农村信贷政策, 规范信用社经营行为, 引导农户生产经营, 让广大农民真正获得收益, 大力促进“信用户、信用村”创建活动。以提升广大农民的信用意识, 有效改善农村资金环境;疏通支农再贷款的投放渠道, 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 特别是一些规模养殖业、农产品加工贮运、助学贷款、农民住房等贷款需求量, 以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切实提高农村信用社支付清算系统的风险防范意识, 各级农村金融机构要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四) 积极推动农村信用社支付清算业务的商业化进程。

篇5:浅谈客运所面临的形势及改善建议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生产质量;区域发展;服务形式;地区环境

交通运输经济是我国目前流通经济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当下经济迅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在生产经济领域里不但能够提高资金的运转速度,而且通过自我积累增进交通运输经济的能量传递。交通运输的消费领域既可以增加相关产业的收益,也可以改善民生。同时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经济也起到了推进作用。在新形势环境下,交通运输经济也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改善解决,保证交通运输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交通运输对经济的作用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进步非常重要。交通运输将消费、分配、生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保证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民对物品流通产生了依赖和需求,使交通运输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于生产条件的完善,交通运输作为服务和生产的关键枢纽,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进步。社会经济区的运输需求,只有通过交通运输业来满足,为人民提供贴心完善的服务。交通运输通过提高运输质量,改善各个区域的经济连接,有效的组织乘客,安全进行货物运输等,并且极大地满足人民对交通运输的各种需求。交通运输对经济起到了推进作用,因为它可以组织各个地区的经济,通过相互联系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新形势环境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困境

(一)生产质量面临的困境

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对于公路、铁路等运输环节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频繁出现的货物运营事故,使人民对交通运输经济信任降低,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导致交通运输经济下滑。所以,首要解决交通运输的生产质量问题。提高运输质量,保证货物的准确到达,降低危险因素,从而提高全民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区域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经济发展角度看,交通运输方式采用以功能区为单元的发展形式为主要趋势。在这种模式中,交通运输承担着物资流通的责任,所以在功能区要提供更多优质、人性化的服务。但是受到国民经济形式的影响,导致交通运输业面临成本、范围和规模经营的形成等问题,造成发展区域的困境。如果不能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途径,将会抑制我国经济的发展,让交通运输业面临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

(三)服务形式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优质生活,关注生活品质。交通运输业要针对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直接看出居民的生活态度。但是实行这种服务形式,仍然受到各方面资源的制约,尤其是对成本控制更是面临着困境。在新形势环境下,我国交通运输服务体系还存在很大问题。出现服务形式的困境,让交通运输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成不变的服务模式还会受到与同行业的竞争影响,大范围缩减了交通运输业的效益。

(四)地区环境面临的困境

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最大原因就是地区地势环境问题。我国很多地区是山地和丘陵地势,在这些地区中进行整修,不仅要求技术含量,而且对成本的要求也非常高,工程量巨大和资金投多都是在地区环境中面临的困境。而且在新形势环境下,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资金也存在很大问题,成为遏制交通运输业经济发展重要原因。

三、新形势环境下交通运输经济面临困境的改善措施

(一)生产质量的改善措施

將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在交通运输中,提高运输的生产质量,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质量的建设。降低交通运输事故发生率,提高消费者信任度,从而使经济稳步提升。通过对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促进交通运输建设,要完善和保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生产质量,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益,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交通运输的准确和及时性。经济健康发展要建立在“安全第一”的观念上,这样才能保证交通运输业与社会共同发挥效应。所以在新形势环境下,要充分利用科学手段,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提高。

(二)发展区域的改善措施

交通运输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就是控制成本。发展区域由于受到资金的局限无法扩展,所以首先要解决强化资金的成本控制。在目前形势下,由于物流营运的高成本导致交通运输业平均利润偏低,所以交通运输业要及时建立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有效控制成本投入。提出减少行政性质收费,建立诉求通道,为交通运输业出现的困境提供渠道。财务管理是整个交通运输的“资金中心”,通过效益和预算进行资金监管,通过发展区域的方案和必要性,给予资金进行区域扩展,让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前景壮大起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三)服务形式的改善措施

新形势环境下,消费者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位置。在消费者角度,希望交通运输业能够提供人性化、专业化、完善的服务体制。为了保障社会经济效益发展,交通运输业可以适当设计人性化的服务,实现自身经济价值,获得消费者信赖。重点是服务模式要符合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因为各种条件制约,不可能大范围、大规模实行个性化服务。

(四)地区环境的改善措施

因为我国地区环境的特殊性,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势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影响,但是可以通过建设交通运输道路网进行改善,合理建设高速公路,促进信息高速和道路高速的协调。通过加强交通运输网,调整交通运输形式。发展沿线城市交通运输情况,建设基础设施帮助交通运输顺利进行。增强货物的流动性,最大程度克服地区环境问题,大范围提高交通运输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在新形势环境下,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各种原因困境,导致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为了更好适应社会的整体发展,加强交通沿线布局、完善资金管理、提高生产质量的措施进行改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因此更需要引起重视,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战略发展体系,帮助交通运输经济发挥出关键作用。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困境需要及时得到解决和改善,改善交通的策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优化交通运输的困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交通运输业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价值,保证交通运输经济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段睿.交通运输经济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187-188.

[2]赵桂会.探讨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经济视野,2014,58(19):344.

篇6:浅谈客运所面临的形势及改善建议

【关键词】 进出口“双降” 外贸形势 原因 对策

作为国际上广泛认定的经济全球化最大赢家之一,我国多年来已习惯了对外贸易的高增长。在过去的20年间,有15年我国出口增幅达两位数,又有4年出口增幅超过30%,8年出口增幅在20%至30%之间。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1月海关统计显示我国出口下降0.5%,进口下降15.3%,这样的数据显得格外刺目。我国作为全球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大国,进出口“双降”的局面时隔数年重新出现,引起广泛关注。钟山部长在进出口工作会上坦言,2012年外贸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任务更加繁重艰巨。

1. 当前外贸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

1.1 市场需求减少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开始衰退,虽然各国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救助行为,但是没能根本阻止危机在短期出现大面积深度经济创伤。2012年1月份,中欧双边贸易總值426.8亿美元,下降7.1%。同期,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54.6亿美元,下降3.9%。我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258.9亿美元,下降10.6%。此外,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27.3亿美元,下降18.4%。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一员,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也受出口下滑而减缓。

1.2 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

中国产业正在地步入高成本时代,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价格优势日益动摇,来自越南、印度等一些后起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渐显。据越南工贸部近期公布的统计数字,2011年越南对美出口比2010年猛增21.3%而达到169.3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68.8亿美元,同比增加12.5%;鞋类出口19.1亿美元,同比增加35.5%。相比之下,2011年中国对美出口增幅为14.5%,比越南对美出口增幅低6.8个百分点。如今,越南已取代中国成为耐克鞋最大的加工和出口基地,还有一部分西方跨国公司将部分生产环境迁回了母国。中国原来的成本价格优势渐失,高成本时代将呈常态化,订单向周边低成本国家转移。

1.3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困难

在外贸业务中一般的长单需要赊销,也就是先生产再收款,而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承受能力低,无法接受长单。自2007年以来,央行推行了一系列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的信贷份额大量减少,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物价上涨与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原因,使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受到影响。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减少不良资产率,在贷款投向上会更加向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倾斜,从而进一步挤掉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

1.4 中国外贸交易方式落后

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国内最大的中小企业出口流程外包服务平台——深圳一达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0%的企业只接受现金付款,款到发货。而国际上,75%的外贸交易通过信用支付。按照国际规则,在接受信用支付的前提下,买家愿让利10%-15%。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实现承保金额2162.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贸易出口总额的11.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过去一直存在的交易方式与国际脱轨的问题越发凸显。

2. 应对当前外贸形势的对策

2.1开辟新市场

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在美国等贸易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空间,外贸发展的市场风险也相应提高。我国应实施市场多元化策略,积极稳步扩大增长潜能巨大的新兴出口市场。2012年1月份数据显示,我国与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逆势增长。其中与俄罗斯双边贸易总值为71.6亿美元,增长26.8%;与巴西双边贸易总值为63.4亿美元,增长5.7%。例如黑龙江的外贸进出口一直主打俄罗斯牌,如今俄罗斯的入世又将给黑龙江外贸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不仅能在短期内规避欧美债务危机带来的出口问题,从长远看,也是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突破口。

2.2 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虽然出口额高,但只是一个贸易大国,不是贸易强国,出口贸易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的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等传统型产业,金融危机给中国出口企业上了一课,对于一些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而言,需要加快转产转型。目前,我国外贸正处在调整过渡阶段,中国出口商品的售价在上升,外贸结构也有一些优化倾向,中间还夹杂着产业结构从东部沿海逐步向中西部转移,这些转型的成果是好的。但是目前所处的这个调整阶段也可能是最痛苦的阶段,因为仍在过程中,没有调整到位。如果调整到位了,东部沿海可以做一些新兴战略产业高端的,甚至做一些服务外包,中西部可以做一般制造业的出口。

2.3国家出台相关的金融扶持政策

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难、流通成本过高、资金流动紧张以及税收较重的情况。近期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企业的资金“饥渴”,但解决外贸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应主要靠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费率水平以及完善贸易融资业务差异化监管政策。国家应出台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尤其是加强对外贸企业出口信贷业务的支持力度。

2.4 转变交易方式

出口企业要转变观念,要发展多种交易方式。例如,采用“福费庭”交易方式。即出口企业将经过进口方承兑过的远期汇票,向出口企业所在地的金融机构贴现,提前取得人民币。由于此种票据是无追索权的,出口企业一旦将手中的远期票据卖断给金融机构,同时也就卖断了一切风险。通过“福费庭”方式,还可以为国外买方提供延期付款的条件,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出口企业只需支付一定的贴现费用就可将延期付款变成现金交易,变远期票据为即期收汇,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此外,我国中小企业还可以采取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等方式争取订单。

结语

面对传统出口市场减速的现实,除了继续推进出口产品升级之外,我们还可以加大力度拓展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此外,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具体政策措施,从而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减轻企业的负担,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高林玉,戴鸿丽.大连市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1):38~39.

[2]魏浩,毛日昇.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变与优化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10).

[3]何永达.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理论研究综述[J].丽水学院学报.2008(06).

篇7:浅谈客运所面临的形势及改善建议

摘 要:文章概括了科研院所军贸工作的特征,分析了目前军贸工作国际和国内形势,讨论了科研院所军贸工作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科研院所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军贸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科研院所;军贸;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发展建议

1 军贸工作概述

军贸是军品贸易的简称,在国家外交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因为它除了是国际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外,也是增进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有效手段。反过来军贸工作对国家的国防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就促使军工企业能够真正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军贸的实力是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一定反映。世界军事强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军贸,也一直将军贸合作作为国家间政治合作的重要保障和标尺,一直将推动军贸作为增强国际工业实力、拉动出口、增加就业、维持军事工业、实现特殊经济利益的有效途径。科研院所作为特殊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在军贸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军贸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科研院所来说,军贸工作是其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升经营能力的关键途径。然而,由于科研院所及军贸工作的特殊性,在发展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开展军贸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军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各科研院所应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 军贸工作当前的形势

2.1 国际形势

目前,在世界军贸市场武器出口的成交额和交付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武器依然是市场活跃的重要因素,而贸易方式更加灵活,技术转让和合作生产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从2004年到2014年世界各国武器出口交付额数据看,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和法国,这5个国家的出口总额约占世界武器出口总额的72%。数据显示,武器出口主要集中在亚太和中东地区。国际军贸竞争的三大因素分别是:政治因素、价格因素和技术因素。其中,政治成为是互信的前提,在技术接近的条件下价格优势就会体现出来。在政治因素上,我国在一些国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受到美欧的经济性制裁,很难与俄罗斯展开竞争。

发展中国家从过去单纯的追求高技术已经逐步转向追求相对优异的性价比,对产品体系化和系统解决方案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将会越加激烈。近些年,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就使得国际军贸市场开拓更加严峻,就导致我国传统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市场开发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已签约的合同迟迟不能生效。

2.2 国内形势

目前中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长期的出口导出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大量的贸易顺差,我国的国际贸易极不平衡。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几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代表中国政府与不同国家签署了多项政府间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协定或协议;组织签订了多项行业间合作协议,推动了军工行业发展;通过国际组织、政府双边和多边组织及民间渠道,举办国际会议和国际活动,从政府层面促进了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科研院所在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好国际国内资源,不断发展壮大。

同时,中国贸易已经由传统的小批量产品逐步向大批量转变;贸易对象由相对贫穷的国家向较为富裕的国家转变;军贸产品从低档逐渐向中高档转变;市场开拓模式由简单的产品贸易向技术服务以及产品方案体系等方向转变。此外,中国的军贸有自己的特色和稳定的用户群。

3 军贸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转变国际贸易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国资委对科研院所国际业务经营提出了新要求。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社会影响力明显上升,各方与我国扩大投资合作的意愿增强,在国际市场起到更大的作用,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为科研院所拓展国际业务经营提供了有力的国际政治保障。国际军贸已逐渐呈现买方市场的局面,大量先进武器系统不断涌现,如火如荼的军贸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军贸产品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对科研院所军贸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内部因素看,科研院所研发和生产的武器装备技术水准与世界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加之科研院所的特殊性,内部管理机制和操作模式不够合理,也是科研院所军贸发展面临的挑战。

4 军贸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科研院所军贸工作市场开拓积极,涉及领域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国家层面看,中国的军贸产品仍比较弱势。其次,从科研院所方面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核心技术不多,具有国际领先的产品少,由于成本的不断提高,竞争优势明显不足。

二是有效协调机制缺乏,合作单位意识不强,内部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整体实力。

三是适合国际业务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制约着军贸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军事装备的高技术化趋势进一步明朗,加之美元贬值的影响,军贸产品的价格优势更难以体现。

5 加强军贸工作的措施

要做好科研院所的军贸工作,要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市场开发为龙头。认真分析目标国市场需求,加强与国内各军贸公司和平台总体单位的沟通。

二是产品策划作支撑。针对目标国和总体单位平台的不同需求,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对科研院所的出口产品进行分类策划,使目前的出口产品更加优化、完善。

三是合同执行为抓手。确保合同履约为着眼点,严格按照合同节点交付产品,才能赢得用户的信赖,才会有下一个新的合同产生;

四是人才队伍作保障。邀请技术专家对国际业务经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讲解,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断提升国际业务经营人才的综合素质。

6 结束语

上一篇:耈街乡村庄规划实施方案下一篇:高考期间,绿色出行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