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教学目标设计

2024-05-07

五下教学目标设计(精选6篇)

篇1:五下教学目标设计

轴对称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会找会画对称轴。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合作能力和探索意识。

3、结合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向学生渗透美的教育。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旋转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平移教学目标:(无)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建构”,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3.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进行思考。2.5的倍数特征教学目标

1、在观察100以内的自然数表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表述2,5的倍数的特征。

2、通过观察2的倍数特征,准确表述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3、应用2,5的倍数的特征和奇数、偶数的知识,能准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4、在探索活动中,学生能感受数学的奥妙,体验数学的价值,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重点准确表述2、5的倍数的特征和奇数、偶数的定义,并能准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学习难点应用2,5的倍数的特征和奇数、偶数的知识,能准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3的倍数特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培养发展学生分析、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猜测、验证、归纳的能力。(3)学生通过探索与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情感的体验。难点分析:掌握3的倍数特征。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寻找新的方法。重点理解通过求各位数字的和,来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质数与合数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表面积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3.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其体积公式的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无)1: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3: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无)1.知道容积的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与毫升,初步建立升与毫升的容积观念。3.培养观察、独立思考和应用几何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知道容积的含义,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量(升、毫升)感的培养。

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3、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真分数假分数教学目标(无):知识与技能: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假分数。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与特点,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2.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⑴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⑵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约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约分。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的方法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把两个分数进行通分。

3、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教材分析:学生是在已学习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学习通分.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单位、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应该可以理解掌握本节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将小数化分数。2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分母不变。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和验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通分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懂得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会进行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观察、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教学难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众数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渗透一组数据的对称美,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找次品5找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通过讨论、探究、逻辑推理等活动,寻找次品的优化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数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提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找次品多找1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设计理念

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设计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二、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构成了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和教学的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比较完整地从分数产生的现实意义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是顺利构建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的必要基础。

篇2:五下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教学方法: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①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②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

(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段。

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

第三课时③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2、丝绸之路④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2.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三)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1.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2.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3.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3)再读全文,谈感受。

四、练习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白杨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重点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⑤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认真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七、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⑥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坚强白杨边疆建设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⑦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安排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

齐读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三个方面)

(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2.根据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1)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第二个问题。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强调了这一点。)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

困难(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困难(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克服困难(1):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克服困难(2):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6.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交流。

7.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南山口至望昆段路基基本成型,冻土试验段开工,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格尔木至望昆段线下主体工程建成,望昆至楚玛尔河段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楚玛尔河至布强格段线下主体工程完成80%以上;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截止7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开工累计88.9亿元。目前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正在采取强化措施,铺轨架梁向高原腹地挺进,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和唐南段重点工程开工,全面攻坚战已形成高潮。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极为重视。江泽民同志曾作了“自然保护区的问题还是要力求解决好”的重要批示。朱镕基同志要求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加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精神,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为搞好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归纳总结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建设者!

板书设计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主要内容:口语交际⑧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方式: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情况介绍联谊活动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蕴涵着同学们的想法和思想。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⑨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第二课时⑩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单元小结(单元反思)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第二组

教材分析: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本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阅读本组课文,指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5、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第一课时(《牧童》)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⒀

教学目标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是林海音。课文围绕着骆驼对,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为骆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驼剪毛,怎样„„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同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⒁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2.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⒂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7、祖父的园子⒃

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作者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8、童年的发现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引以为豪。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⒄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⒅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的精神。

9、儿童诗两首⒆

教材分析:

本课由《我想》《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口语交际·习作二⒇ 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回顾·拓展二(21)

学习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书籍也可以。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第三组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有讲读课文《杨氏之子》《晏子使楚》,阅读课文《半截蜡烛》《打电话》。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还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本组教材可以用9或10课时。

10、杨氏之子(22)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为 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2)反复熟读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2)(3)(4)(5)(6)

鸟类。

[以上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讨论自己获取答案,如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点拨提示,让学生明白字词义。]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九岁孩童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体会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

综合学习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11、晏子使楚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赞颂了眼自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潮的语言艺术。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一任务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四、教学准备

电教媒体、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23)

㈠教学目标

⒈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⒉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⒊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㈡教学过程

⒈揭题解题。

⑪、使:出使。

⑫、简介晏子。(见“背景知识3”)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⑬、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⒉按要求自学课文。

⑪、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⑫、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

⑬、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⑪、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

⑫、区别“大(da)夫”与“大(dai)夫”。

(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⑬、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

⑭、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

(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⒋学习1、2、3、自然段。

⑪、读课文,思考:

①、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②、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

③、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

⑫、讨论后教师作如下板书:

⑬、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

⑭、扣“只好”,明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⑮、小结:从中,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⒌做作业本上1、2题。

㈢课后小结:

杨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电子备课

第二课时(24)

㈠教学目标

⒈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

“话”。

⒉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⒊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4自然段

⑪、默读思考,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

(从“瞅”、“冷笑”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

⑫、划出楚王侮辱晏子说的话,说说他的话中之“话”。

⑬、划出晏子反驳楚王说的话,说说他的话外之“话”。

⑭、根据晏子说的话,仿照前一节课老师的板书,学生自己板书归纳,理解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结论”。

⑮、教师点拨:如果楚王认为晏子是下等人,也就等于承认楚国是下等国家;楚王想不承认,当然他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也就是废话,所以他“只好”陪着晏子笑。

⒉学习第5自然段。

⑪、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⑫、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

(前者指气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不同。)

⑬、重点指导学生填些“结论”。(楚国的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或楚国是搁强盗国。)

篇3:五下教学目标设计

师: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母亲通过哪些方面给了我启蒙?启蒙了我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写下你的思考。 (学生自学)

师:一起来交流, 母亲通过哪些方面给了我启蒙?

生:母亲通过“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四个方面给了我启蒙。 (板书:歌谣神话童谣谜语)

师:母亲用这些启蒙了我什么呢?先看歌谣, 母亲用歌谣启蒙了我什么?

生:母亲用歌谣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师:让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的不仅是歌谣, 还有这些故事、童谣、谜语啊。别着急, 这个问题有点难。母亲吟唱的歌谣, 课文中写了两首, 哪位同学来为我们读一读? (生读得一般)

师:母亲是这样为我吟唱的吗?老师也是母亲, 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听老师读歌谣, 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很温馨。

师:那听母亲吟唱歌谣, 作者孙友田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 轻轻的, 像三月的和风, 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读读这段文字, 母亲的声音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很美妙, 很温柔。

师:请你把这些美好的感觉带着你的感情表达出来。 (生感情朗读)

师:读的真好, 就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谁能让这芳香的音韵飘满小院呢? (再请一生朗读)

师:听你的朗读可真是一种享受。

师: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板书:音韵) 声音怎么会是芳香的呢?课前有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 你怎么理解呢?

生:我体会到了母亲的声音很香甜, 就像闻到了花的香味。

师:你看, 声音是用耳朵来听的, 可作者却用独特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了声音的香甜, 这便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读这两首歌谣, 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歌谣带来的芳香的音韵。 (生不仅读出了美感, 也读出了韵味)

师:从这芳香, 我们品出来母亲的声音是那样轻柔、甜美, 品出了那一首首歌谣散发出来的美好感受, 这就是歌谣让孙友田体会到的“芳香”的“音韵”。

【片段二】

师:你们看, 多么智慧的一位母亲, 她用歌谣、故事、童谣、谜语给了我人生最初的启蒙。这明明就是母亲启蒙, 为什么说是月光启蒙呢?

生:母亲是在月光下给我启蒙的。

师:课文中有两处对月光的描写, 快速浏览, 找到了举手示意我。

生: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唱起了动听的歌谣……

师:还有一处。

生:此时明月已至中天……像一尊玉石雕像。

师:仔细读读这两段文字, 揣摩一下这两处月光的描写究竟有什么作用? (学生读书思考)

师:先请同学来读读第一处写月光的文字。 (学生读第一处写月光的句子)

师:这处月光的描写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生1:月光很美, 母亲在月光下搂着我唱歌的场景更美。

生2:我觉得月光是环境描写, 为母亲启蒙我营造了一个美的境界。

师:你的感受真好, 月光为整个夏夜母亲对我启蒙营造了一个非常美的意境。推荐一位朗读好的女孩子, 请她用声音把这夏夜的美妙传达给我们。 (生朗读)

师:还有一处描写月光的, 你认为月光和母亲有什么联系呢?

生3:母亲像月光一样美。

生4:月光很温柔, 母亲也很温柔。

生5:是月光让母亲变得更圣洁, 母亲就是月光, 月光就如母亲一样。

师:月光如水, 母爱如水。正是这月光, 让母亲变得宁静、美丽、圣洁……母亲和月光融为了一体。这就是月光启蒙。

【点评】在这堂课中, 老师紧紧依托文本, 从儿童的立场出发, 进行巧妙点拨, 引领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同时, 更是把教学的指向聚焦到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的课堂立足语用目标, 开展学习活动, 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质, 突显了文本的核心价值。

1.依托文本,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片段一的教学主旨是让学生体会母亲唱的歌谣具有“音韵”之美。老师教得很有层次, 在学生体悟不到的情况下, 教师示范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 继而抓住文中描写孙友田感受句子, 体会歌谣“芳香的音韵”, 学习作者运用通感进行的独特表达。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再次体会歌谣“芳香的音韵”。

这样的教学是一种课文内容与语文方法共同习得的过程。这个片段赋予语言教学活力, 又有应用的高度, 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以此得到启示, 阅读教学完全可以改变思路, 从重理解内容, 转换为利用文本, 以读促悟, 巧妙地把学生从“千万次问”中解脱出来, 从而在活学活用中体悟语言情趣, 深化阅读理解。

2.聚焦语用, 感悟文本表达形式。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修订版课标的这一改变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教学有两个任务, 一是理解, 二是表达, 理解是为表达服务的。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 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语文课程的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

片段二的教学中, 教师紧扣课题来组织教学, 在理解了母亲用什么给了“我”哪些启蒙之后, 又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题目是“月光启蒙”, 启发学生思考月光和启蒙、和母亲之间的关联的同时, 更是把教学的指向聚焦到作者是怎么写的。抓住文中两处描写月光的句子, 初步感受情景交融所营造的美妙意境对文章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篇4:五下教学目标设计

一、 课后练习不等于强化知识的记忆

课后练习的目标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强化。纵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后的练习不外乎以下几项:1 朗读、背诵或复述;2 描红、临写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3 读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4 写法揭示和迁移等。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后练习是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积累词语,学会想象和探究,学会查字典,通过朗读或表演表达阅读感受、学会迁移文中写法进行表达……由此可见,课后练习的价值取向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高年级的课后练习更是集中在“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感悟、理解后的“表达”上。

二、 课后练习不等于到了课后才做

通读课后练习,我们不难发现课后练习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后练习有的可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如:《只拣儿童多处行》第3题:查字典,先弄清两个“解”字的读音,再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有的练习需要在课上进行讨论,如这课中的第4题: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的含义,并思考括号里的问题。这些题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文本来深入思考才行。有的到课文学完后再讨论巩固,如学完课文后,讨论第5题“这篇课文主要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经过讨论,大家更清晰地知道花儿有儿童的品质,儿童也像花儿一样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花儿就是儿童,儿童就是花儿。

三、 课后练习不等于答试题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第4题:诵读课文,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山岭在植树前后有什么不同。这道题具有综合性,集朗读理解,想象说话于一体,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主旨: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又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抓住关键字词“荒山野岭”、“青山碧岭”展开想象。试想一下:“诵读课文——想象意境——想象植树前后的变化”这不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顺序吗?这不就是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吗?所以这道题应该贯穿于整首诗的教学过程中,而不仅仅只是回答这道题。因而,教学应该是这样的:一读,达正确、通顺,学会生字新词;二读,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读,用直线标出描写“荒山野岭”的词句,用曲线标出描写“青山碧岭”的词句组成版块,再交流;四读体会我们植树的欢快心情;五读体会诗歌的表达方法。“想象”,即把文字幻化成画面,这是学习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表达效果的好办法。学生可借助相关的词句进行具体想象。由词句“千年裸露的山岩”、“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浑浊咆哮”等想象“荒山野岭”,由“披上绿袍”、“枝繁叶茂”、“美丽的家园”、“丰收的果园”、“碧波轻抚”想象“青山绿岭”。学生还可根据画面进行想象,利用书上的插图、老师收集的森林画面、平时看到的相关动物画面想象“烈日的煎熬”的寂寞和痛苦以及动物们在“美丽的家园”里快乐生活的情景。“说话”在诵读、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除了将诗中的词语正确运用之外,还在写法上借鉴诗歌对比、比拟等表达方式,有效地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 课后练习不等于只做一次作业。

課后练习有的一次能完成,但有些写作迁移类的练习则需要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感悟写法——迁移仿写——点评强化——巩固练写,经历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不好到写好,达到人人过关的效果。

如《早》一课中的练习4:“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你熟悉的处所。”在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感悟写法: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三味书屋的陈设。说说你为什么把这些物品画在这个地方?找出表示方位的词,与老师接读,让我们清晰地知道物品的位置。然后让学生明确仿写要求,观察“我们的教室”再写下来:一要恰当使用方位词,二要用一些词语表达物品的特点及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 课后练习不是编者的专利设计

我们要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充分利用在课程实施中不断生成的资源,创造性地设计课后练习,让学生“语言的活性”得到进一步的滋养,进一步的培植,进一步的发展。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中的第5题“这篇课文主要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早》一课中的第3题“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我们教完这两篇课文后可以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将两道课后练习组合提升,让学生找到海棠花和儿童,蜡梅与鲁迅之间的交汇点,帮助学生体会“以花喻人”的写作方法。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从荷花、小草、野花等事物中选择一个描写来赞美一个人。

篇5:五下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村夜》。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村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2、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⑴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⑵苍苍:灰白色。⑶切切:虫叫声。⑷绝:绝迹。⑸独:单独,一个人。⑹野田:田野。

3、教师讲诗意: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二)田上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田上》。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崔道融的《田上》,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崔道融。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雨足:雨十分大,充足。白:白茫茫。俱:都。殊:尤,还,简直。未明:天不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背诵全诗。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三)咸阳值雨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咸阳值雨》。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咸阳值雨》,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温庭筠。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还:一作“绝”。将:携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四)江村即事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司空曙。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⑴即事:以当前的事物为题材所做的诗。⑵罢:完了;系:系好。⑶纵然:即使。⑷正堪眠: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堪:可以,能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五)中秋夜

教学内容:唐朝李峤的《中秋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峤的《中秋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峤。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圆魄:指中秋圆月。安知:哪里知道。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六)中秋月

教学内容: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中秋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苏轼。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七)莲花坞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维的《莲花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莲花坞》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维。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1)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间低洼的地方,这里指停船的船坞。⑵多:经常。⑶弄:戏弄,这里指撑。⑷畏湿:害怕打湿。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江南女子每天去采莲,莲塘广阔,总是傍晚才回来。撑篙的时候不要溅起水花,担心弄湿了红莲般的衣裙。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八)题竹林寺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朱放的《题竹林寺》。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朱放的《题竹林寺》,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朱放。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①竹林寺:在庐山仙人洞旁。②殷勤:亲切的情意。③过(音guō):访问。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岁月蹉跎于人间,但烟霞美景却多多地停留在竹林寺附近,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消散。因为爱这番烟霞和竹林寺有了感情,但是就算心中有深情厚意也不知道今后能否再来欣赏这美景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九)雨 晴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驾。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1)疑:怀疑。春色:春天的景色。邻家:邻居的家。⑵叶底:绿叶中间。底,底部。⑶蜂蝶:蜜蜂和蝴蝶。纷纷:接连不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春夜

教学内容: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夜》,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王安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翦翦:形容初春的寒风削面,尖刻刺骨。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一)饮酒(其五)

教学内容:晋代诗人陶潜的《饮酒(其五)》。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晋代诗人陶潜的《饮酒》,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陶潜。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尔]如此、这样。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 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二)渔翁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渔翁》,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柳宗元。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傍:靠近。汲(jí):取水。

销:消散。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三)折杨柳歌辞

教学内容:北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歌辞》。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北朝无名氏的《折杨柳歌辞》,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朝代——北朝。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跸跋:快马飞奔时马蹄击地声。

黄尘:指快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别雄雌:分高低、决胜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健儿要获胜,必须依靠骏马;但快马要显示出其善奔,亦须依靠骑术高明的健儿。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四)夜雨寄北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商隐。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却话:重头谈起。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五)旅夜书怀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旅夜书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旅夜书怀》,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杜甫。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六)社 日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田园诗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豚栅(tún zhà),小猪猪圈。鸡栖(qī),鸡舍。对,相对。扉,门。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七)照镜见白发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照镜见白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九龄写的《照镜见白发》,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张九龄。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青云志:凌云壮志,志向远大。蹉跎:蹉跎岁月,因无事可做,时光流逝而无所作为,虚度年华。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以前做宰相时,报效国家,日理万机,志向远大。现在做了长史,无事可做,蹉跎岁月,虚度华年。谁知道照镜子时,才看到自己头发白了,老了。我深深感到孤独,只是自己的形体与影子相怜。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八)劳劳亭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白的《劳劳亭》。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劳劳亭》,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白及其诗作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⑴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⑵知:理解。⑶遣:让。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十九)蝉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虞世南。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疏:开阔、稀疏。藉:凭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找组长背。

五、作业设计:背诵全诗。

(二十)嘲 桃

教学内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嘲桃》。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2、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嘲桃》,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特点。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

三、理解诗意。

1、师生一起学习注释: 无赖:戏弄、嘲笑。

夭桃面:艳丽桃花。

平时:天亮时。露井: 无盖的井。拟,打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绘的景象。

3、教师讲诗意:

天才刚刚亮,春风也未吹起,露井东边一株艳丽的桃花,已经打算笑傲春风了。

4、生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课堂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试背——指名背——同桌互背——找组长背。

篇6:五下《回顾.拓展4》教学设计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易读错字词:百折不挠、千里迢迢、扶危济困、鞠躬尽瘁、程颐、程颢、游酢 2.易写错字词:愚公移山、百折不挠、千里迢迢、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冲锋陷阵 3.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鞠躬尽瘁、程门立雪(这些成语都是故事性的)

(二)重点读背:能流畅地背诵“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最后一段。

二、理解运用: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领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

三、情感体验: 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领悟作者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约15分钟):借助交流平台,训练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

一、朗读对话,畅谈体会 1.自由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2.指名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3.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课件出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①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②直接抒发感情;③借景抒情„„

二、联系课文,深化认识

1.从这一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板书)。课件出示:──直接抒发感情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再见了,亲人》)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寄情于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金色的鱼钩》)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3.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第二阶段(约15分钟)合作学习日积月累(积累16个成语)1.读正确:

(1)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16个关于坚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板书)的成语。

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出示:百折不挠、千里迢迢、扶危济困、鞠躬尽瘁

(2)指名读,正音。

2.写正确:出示字词:愚公移山、百折不挠、千里迢迢、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冲锋陷阵 书写“愚”字时注意“竖、提、点”这几笔。

书写“挠”字时不要加点。书写“蹈和陷”字时注意右下边的笔画。书写“鞠”字时注意做到左窄右宽。书写“瘁”字时注意人字的一捺变成点。3.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说给别的同学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精卫填海: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苦头。常比喻母亲无怨无悔地教导孩子。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埋怨。

艰苦卓绝:卓绝:极不平凡。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回。

千里迢迢:迢迢:遥远.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肝胆相照:比喻以真心相见。

风雨无阻: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坚贞不屈: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赤胆忠心:赤:忠诚,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鞠躬尽瘁: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瘁:劳累.尽瘁:竭尽心力。指小心、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去效劳。

扶危济困:扶:帮助.济:救济。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赴汤蹈火:赴:走向.汤:滚烫的开水。蹈:踩.奔向沸水,踩着烈火。比喻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冲锋陷阵: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也指勇猛、果断地去做某一件事。多用于形容战场上的战士。

4.说故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认识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出示出自故事的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鞠躬尽瘁 5.巧运用:你能不能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段话?

如:*在学习上,只要有精卫填海的精神,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妈妈含辛茹苦的培养我长大,我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顺我最爱的妈妈。*老黄牛任劳任怨,在田间辛勤地工作着。

*保尔正是以他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才成就了他美丽的人生。*为了求学,我千里迢迢来到北京。

*对朋友就应该肝胆相照,在朋友困难时为他两肋插刀。第三阶段(约10分钟)引导自学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思考:“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指导读好程颐、程颢、游酢(课件出示)这几个人名。3.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程门立雪”的大意。4.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板书:尊师重道 5.速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非常尊敬老师?

6.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四 交流平台:表达感情的方式

日积月累:坚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 程门立雪:尊师重道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回顾.拓展四》限时检测题

一、选成语填空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1.学习上,只要有()的精神,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2.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有()的精神,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3.妈妈()的培养我长大,我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顺我最爱的妈妈.4.老黄牛(),在田间辛勤地工作着。

5.保尔正是以他那种()的精神,才成就了他美丽的人生。6.为了求学,我()来到北京。

7.对朋友就应该(),在朋友困难时为他两肋插刀。

二、写出4个你所知道的出自故事的成语。

三、“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 精神。

四、下列语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2)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上一篇:关于宠物店创业计划书下一篇:市园林管理局机关党委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