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复习要点

2022-07-19

第一篇:五下语文复习要点

五下一至四单元复习要点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叮当 歌谣 裸露 寂寞 蹦跳 咆哮 茂密 拥抱 荒山野岭 枝繁叶茂

3、锨(xiān)镐(gǎo) 煎(jiān)熬(áo) 河畔(pàn)

4、背默全诗。

5

2.《暖流》

一、暖流的含义:本指温暖的气流。课文中指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二、熟背《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背诵《水调歌头•中秋》

四、我们认识了(平易近人、热爱文学、和蔼可亲、关心青年)的江主席

五、提示语的应用: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3、只拣儿童多处行

1、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

2 不解 背倚(yi) 栏杆 纽扣 旺盛

欢畅 四肢 座无隙地 烂漫 海棠 忸(niu)怩(ni)

3、 浑身解(xiâ)数:使出全身的本领。

不解(jiě):不明白。

4

冰心: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原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附:田间

作者:清代人汪楫 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5、课文主要写儿童,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

借花喻人,抒发了自己热爱春天、热爱儿童的情感。

6、背默第5-9节。

7、书后练习4指导(精讲)

4、早

1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酿雪 朴素 笔墨纸砚 寿镜吾 花瓣 纯净疏淡 润泽透明

冰清玉洁 韵致 腊梅 书塾(shu) 琥(hu)珀(po) 子曰(yue)

3、 蒙人蒙mēnɡrénménɡshànɡměnɡɡǔ上蒙古

花瓣辨认 争辩 辫子 辩论

4 鲁迅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

6、第5节阅读指导。

7、写梅花的诗: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古诗两首

1、这是两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同为绝句。 《游园不值》描写了游园不遇,红杏出墙的情景,表现了春天压抑不了的蓬勃生机,流露了热爱春天的赞赏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表达了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2、苍苔 柴扉 黄蝶

3、(不)值:(没有)遇到 怜:爱惜 扣:敲 走:跑

4、 这句诗所蕴含的道理是: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比如网络、电脑的普及)

5、 写儿童活动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背默两首古诗(作者、年代、节奏)。

7、熟读古诗大意。

8、写春的诗:

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梦圆飞天

1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激动与自豪。

2、乳白 执行 划破长空 控制 侨胞 朝夕相处

3、寒风凛(lin)冽(lie) 肃然伫(zhu)立 直指苍穹(qiong)

游弋(yi)橘(ju)红澎(peng)湃(pai)舷(xian)窗

4、课文是按“神舟”

5分。

5、场面描写(飞船发射成功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6、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1、排材料。

2、孪(luan)生 陨(yun)石 证实 熔(rong)岩 蒸(zheng)发 裹挟(xie) 干涸(he) 渺(miao)茫

3、火星上曾经的水怎么来的: ①彗星和陨石风暴;②火山爆发矿物分离出水。

4、火星上的水为什么又没了: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吸引力小导致了这个结果。

5、熟读第1节(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之处【即书后练习3】),阅读指导。

6、书后练习2指导。

7、关于宇宙(太阳系)的知识:八大行星中(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冥王因体积小、不能排除轨道内的其他星体被开除出大行星之列),水星离太阳最近。

8、神奇的克隆

2、例如 马铃薯 嫁接 细菌 饲(si)养 效率 诱人 厄(e)运

3、卓(zhuo)有成效 雌(ci)性 濒(bin)临灭绝 繁衍(yan) 家畜(chu) 畜(xu)牧

4性繁殖。 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5、植物的先天克隆:柳条、马铃薯、仙人掌。

6、1996年,英国,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9、海伦•凯勒

1、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吮(shun)吸 玫(mei)瑰(gui) 暴躁 脾气 干燥 盲哑 不屈不挠猛然醒悟 不分昼夜 甘霖(lin)

如饥似渴 夜以继日

3、 燥 干燥澡 洗澡 躁 暴躁噪 噪音

4、海伦•凯勒,20。

5、(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

6、第4节阅读指导。

10、二泉映月

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2、倾诉 倾吐 激愤 富饶 乐坛 恬静坎坷 哭泣 呐喊 饱经风霜 享有盛誉

3、藤萝摇曳(ye) 一泓(hong)清泉 阿炳(bing) 泯(min)灭

萦(ying)绕 升腾跌(die)宕(dang) 倔(jue)强(jiang) 积淀(dian)已久

4、(敢于同命运抗争)的阿炳。

6、背默第

4、5节。

7、第

4、5节的阅读指导。

11、郑和远航

1、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2、码头 派遣 瓷器 抱拳 赠送 撕裂 范围 启航 惊叹不已

扶老携幼 奔腾咆哮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俘虏

3、桅(weí)杆 魁(kui)梧(wu) 炫(xuan)耀 珊(shan)瑚 鬓(bin)发

4严阵以待:待,等待。 化险为夷:夷,平安。

5。

6、从1405年到1433年的

7、

8。

9、第5节的阅读指导。(精讲)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2、入狱 酷刑 泰山 鸿毛 耻辱 摊开 隶字 耗尽

游历 嘱托 飞来横(heng)祸 了此残生 血(xue)溅墙头

3、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努力。

4、《史记》被鲁迅称为

5、《史记》中的故事:

①课文:卧薪尝胆(勾践)、三顾茅庐(刘备)

②课外:纸上谈兵(赵括)、胯下之辱(韩信)

6、司马迁说:“”有的轻于鸿毛。“固”意思是本来。“或”意思是有的。“重于泰山”意思是意义重大,这样的历史人物有岳飞、文天祥等。“轻于鸿毛”意思是毫无意义,这样的历史人物有秦桧、汪精卫等。

78、第

3、4节的阅读指导。(精讲)

9、书后练习3的指导。

13、精读与略读

1、浩如烟海 一目十行

2、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与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3、为了提高读书速度,略读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 阅读《上下五千年》P67 背默:从课文中我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大禹治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李广射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刘备三顾茅庐、郑和七下西洋、林则徐虎门销烟。

14、秦兵马俑

1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现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

2、拱形 队伍 军吏 战靴 铜戈 擎 跪 模拟 佣坑 恢宏气势

3、所向披靡(mi) 翘(qiao)起 严峻(jun) 战车千乘(sheng) 鸟瞰(kan)

发髻(ji) 目光炯(jiong)炯(jiong) 驭(yu)手 弩(nu)手 颔(han)首

4、举世无双 所向披靡 南征北战 神态自若

绝无仅有 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6、熟读第

10、11节。

15、埃及的金字塔

1、赞扬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埃及 坟墓 轮廓 摩天大厦 砌成 宏伟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3、矗(chu)立 曝(pu)晒 木撬(qiao) 角锥(zhui)型 (字音)

5、背默课文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6、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语言描述等说明方法。(书后练习2的指导)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1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2、阿尔卑斯山 欧洲 生涯 博物馆 装饰 草坪 优雅 街头巷尾 金碧辉煌

3、理解:(书后练习2)

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摇篮:指发源地、诞生地。

②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shènɡ

掺和:搀杂混合在一起。指音乐之声伴着花草之香飘溢、回荡,给人以听觉和嗅觉的美感。

4、课文是从4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书后练习4)

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②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③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④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与“金色大厅”都具有世界影响。

5、著名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还有肖邦(外国)、聂耳(我国)

6、“世界歌剧中心”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 ——音乐之友协会大厦

练习要点:

1、含“看”的意思的词:收看、俯视、仰望、眺望、瞻仰、观察、浏览、紧盯、瞅、瞪、瞧…

成语:左顾右盼、东张西望、高瞻远瞩、睹物思人

一览无余、面面相觑、虎视眈眈、登高远眺

2、含“走”的意思的词:行走、散步、漫步

3、有人说:现在电脑都普及了,何必还要花这么大的功夫练字?你同意这种看法么?为什么? 不同意;因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弃,何况练字还可以修身养性。

5、新词儿:下海、大款、大腕、楼盘、大片、打的……(书P108)

还有:网吧、股民、保安、宽带。

6、背默《清平乐 六盘山》(书P124)

7、日常用语(礼貌用语):久违、劳驾、高见、请教……(书P144)

8、关于水的成语:滴水成河、积水成渊、细水长流、饮水思源。

9(书P150)。

10

11、口语交际:

①请你帮个忙;②畅想未来;③发表自己的看法;④世界名城;

⑤影视剧评说;⑥即兴演讲;⑦环保建议。

12、背默书

13、良好的学习习惯:①自助修改作文;②多种渠道学语文。

习作指导:(以例文指导习作)

习作

1、自然,主题例文:云、雨、霞、雾。

习作

3、报道,标题、结果、经过。

习作

4、游记,主题例文:自主选择。

习作

5、人物,主题例文:身边的小能人。

习作

6、人物,主题例文:我喜欢(崇拜)的人。

习作

7、想象,主题例文:幻想星空。

(关注习作

5、6)

第二篇:部编人教版五下语文复习计划

年级

语文

一学期

复习计划

班级

五(2)

教师

2019

月12日

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视,薄弱的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要更深沉。

学情分析

根据五年级同学平时学习的情况分析:大部分同学对字词掌握地较好。句式的变化只有少数同学掌握不够好,修辞的运用部分同学不够灵活掌握,独立阅读只是不能很好地把握,拓展性的只是抓不住重点,写作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会运用灵活多样的写作方面也不出内容等。

复习目标

基础知识版块

1.生字词:掌握本册要求学生学会的15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正确书写。

2.词语: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主动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正确认读,正确书写,大致了解意思,理解常用的词语并学习运用。

3.多音字:结合课文的朗读,读准多音字。对课文中带的多音字,要重点复习。

4.句子:语句通顺,表达清楚。根据要求写句子。

5.读读背背: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词。熟记积累运用中要求读背的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古诗词。

阅读版块:

1.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读懂程度适合的文章。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揣摩词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5.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背景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间隔号的不同用法。

习作版块: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根据表达需要分段叙述。

3.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书写规范,不用涂改液。

5.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复习措施

1.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三、复习措施:

2.新内容:即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想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3.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复习方法

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五个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

3.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

4.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复习注意点

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是重点。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探究性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以引导、归纳练习为主,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养。

第三篇:一下语文复习要点

一.识字写字:

1. 读准字音:正确区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和一些易读错的字音(例:“俩”读“liǎ”,“软”读“ruǎn”等)。

考查范围:生字表

(一)中的550个字,这550个字都要认识,能读准字音。

题型1:连线题:见复习卷

(一)的第一题的

1题型2:选择题:见复习卷

(一)的第一题的2(这题一定要看请是要求打“√”还是

圈圈”。)

2. 大写字母:熟背大写字母,会认大写字母。(书P93)

题型:大写小写连线题:见能力特训识字一的第二题。

3. 多音字:要读准本学期出现过的多音字:乐、长、 着、空 、只 、种、干等。(书P76)

题型1:选择题: 例:小松鼠长(zhǎngcháng)着一条长(zhǎngcháng)长的尾巴。

4. 识字方法:是本学期重点。

(1) 去偏旁、加偏旁、换偏旁:书P

15、P

33、P

54、(2)拆分、整合:书P

54、

P155(3)同偏旁的字:书P7

6、P130 (4)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书P111 题型1:写出同偏旁的字:见复习卷一第三题的

1题型1:加偏旁,组个词:见复习卷一第三题的

2题型3:换偏旁,组个词:见第八单元卷识字写字第三题。

题型4:填一个字,就能变出很多字:书P130

题型5:把下列各字组成新字写下来:见第七单元卷识字写字第三题

注意:词类题目必须先搞清楚这个字的偏旁是什么。

5. 同音字辨析:本学期重点也是难点:书P15

5题型1:选择题:( 再在)见

题型2:放到词语中:在再()见正()()三()家 题型3:放到句子中:见复习卷二

6.词语积累:

(1)两字词语或扩词:书P

5、P

8、P

14、P

16、P

19、P

55、P6

1、P8

7、P9

8、P

110、P1

12、

P1

25、P150、

(2)四字词语:书P

1、P16(会填空)

(2)词语搭配(考查550个认读字)P

41、P7

7、

(3)词语形式:叠词:P6

7、 ()来()去 :P7

5、 把()P1

19、ABB式

(用“地”):P1

22、ABAB式:P1

39、

题型见复习卷一的第

五、六题和复习卷三

7.反义词:书P9

2、P1

14、 P1

31题型:连线题、填空题:见复习卷

三、能力特训

8.数量词:书P95。题型见复习卷

三、能力特训识字二

9、对对子:书P

36、P114题型:会填空

10.看拼音写词语或句子(要注意拼音不要拼错,同音字不乱用。)见复习卷

四、能力特训、

单元卷、词语听写表

11.句字

(一) 句式训练:

(1)„„替(帮、给、为)„„。书 P26

(2)„„正„„呢!书P7

1(3)„„渐渐„„。书P8

4(4)„„一边„„一边„„书P91

(5)把字句改成被字句:书P101

(6)„„那么„„ 书P106

(7)„„十分„„书129

(8)„„已经„„ 书154

题型见复习卷三

(二)标点符号:书P49

题型:给出句子加标点;理词成句加标点;放在阅读中加标点(或选择)

二.阅读:

(一)课内阅读

1.背诵

(1)要背诵的课文:第

1、

4、

9、

13、

14、

16、

18、

19、20、

24、26课

(2) 园地一:《花园果园》、园地二:《鞋》、园地三:《小鸟》、园地六:《祖国多么广大》、

园地七:读读记记、

(3)课外的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池上》《江南》

题型:按课文内容填空; 见复习卷四

2,掌握八个单元的主题:

(1)春天的美景(2)家庭亲情(3)爱护大自然 (4)夏天的歌 (5)动脑筋,想办法的故事(6)生活的幸福(7)美德故事(8)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二)课外阅读

1.数自然段

2.连线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划线题等

三、写话:

1.看图写话:见

二、

三、

四、

六、七单元卷

2,话题作文:见第一单元卷

3.续写、补写:见第

五、八单元卷

第四篇:大学语文 复习 要点

一、《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内容

(一)高等语文素养部分

现代 十八岁出门远行 论睁了眼看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鸭窠围的夜

经济学视角下的道德悖论 文化是什么

古代 儒学摘要 老庄录真 法家治术 晋公子重耳之亡 答李翊书 秋声赋

伯兮 春江花月夜

梁甫吟 新婚别 定风波 贺新郎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马伶传 呵旁观者文

窦乂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外国 敬畏生命 高加索灰阑记

(二)应用写作能力部分  共三章,包括:

1  第一章 应用文的基本知识;  第二章 行政公文;  第三章 事务文书;

二、重点文言文段落  P4/ 1.2.3  P5/ 1.3.4  P6/ 2.3.5.6  P7/ 1.3  P8 “恭敬„„”  P12/ 1  P14 “人之生也„„”、“知人者„„”  P25“今有„„听于威矣”  P27“圣人之为国„„”  P29“仓廪实„„”  P123“僖负羁之妻„„”、“叔詹谏曰„„”  P124 “楚子曰„„违天必有大咎”  P127“对曰:臣谓„„余何有焉”  P141“故画竹„„少纵则逝矣”、“夫既心识„„岂独竹乎”  P223 “生所谓立言者„„”、“始

2 者„„其难哉”、“其观于人也„„然后肆焉”、“气水也„„皆宜”、“待用人者„„”

三、考试题型介绍  (一)单项选择(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 本题型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内容涉及主要篇目:作者(提出者)、出处、主要内容或观点、艺术特色、价值或影响等;2.应用文写作部分的基础知识。  例1.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 A.清新俊逸B.沉郁顿挫C.苍凉悲壮D.沉哀凄苦  例2.在公务活动中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是指( )。  A.文件 B.公文 C.报告 D.通知

(二)文言文翻译(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3  本题型侧重于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答题时应从如下几点着手:重点、难点字词的翻译、意思表达的准确性、直译和意译的恰当运用等;翻译要做到准确、到位、语意通顺。  例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三)论述题 (共1题,每题10分) 本题型侧重于对重点课文内容,特别是对课后思考题理解情况的深入全面考

4 查;答题时应从如下几点着手:充分理解和掌握重点篇目的课后练习内容,对问题要点有相当熟练的掌握,应有充分的自由发挥;回答时要做到明确题意、要点分明、充分展开、文字顺畅,字数宜多、不宜少。 

 例

1、试简述《晋公子重耳之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特色。  答:(1)文章善于在列国矛盾斗争的旋涡中叙写历史人物。(3分)  公子重耳离开晋国逃亡这件事的本身,就是晋国内部权力斗争,主要是晋公子王位之争激化的结果。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不同的礼遇,同样跟当时列国之间的斗争形势有关。  (2)文章善于在对照和映衬中不断深化公子重耳的形象。(3分)  众公子的无能和平庸,适足以衬托出公子重耳的卓尔超群和远见卓识。正因为重耳是晋国诸公子中的佼佼者,所以跟随他出亡的从者数量众多且

5 才力超群。重耳的追随者大都是当时晋国的栋梁之材或智能之士。此外,公子重耳流亡期间所幸遇的几个女子几乎都是值得称颂的。

 (3)文章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强化主人公重耳的性格。(2分)  全篇基本上是以顺叙和补叙、追叙相结合,而以顺叙为主;在行文中又时而嵌进一则则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以加强叙事的趣味性,使历史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如“乞食野人” 、“退避三舍” 、“季隗待子”、“醉遣重耳”、“曹共公观裸”、“怀赢不卑”、“子犯授璧”等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小故事。

 例

2、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多次出现一系列意象或符号,这些符号隐喻着人生旅途中的种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情况,体现出这篇小说的哲理内涵。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马路”、“旅店”、“汽车”等符号的象征意义。

6 

答:(1)马路:人所共知(或师、长指明)的人生必经之路;旅店:人生旅途中的休息、暂居之所;汽车:加快人生进程、改善人生境遇的乘载工具。(4分) (2)人生无不行于路,无不需要休整,无不希望获得有助于前进的工具。但路径的选择,决定着有否旅店或汽车;旅店及汽车的选择,或可对其人生的进程产生或正或反的影响。当然,人生并非完全不可把握,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思想观念与人生经验等等。(4分) (四)阅读赏评(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 本题型侧重于对重点课文段落鉴赏能力的考查;答题时应从如下几点着手:充分理解和掌握重点篇目的思想艺术特色,对课文作者和内容有相当熟练的掌握,对所选段落阅读细致、深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多角度、多侧面(思想、艺术、语言、风格等)展开分析,并给以恰当的评价;回答

7 时要做到文体规范、中心明确、分析有力、角度新颖、评价公允、结构完整、文字通达优美,不少于500字。

 例

1、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1],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2],不改;州部之吏[3],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4],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5]。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6],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7],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8];铄金百溢,盗跖不掇[9]。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则手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韩非子·五蠹》)  [1] 谯(qiào):责备、谴责。  [2] 胫(jìng)毛:小腿上的细毛。

8 指物之细微者,犹言一丝一毫,多指个人得失。  [3] 州部:此指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亦指后世州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  [4] 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手持兵器、依照法律搜寻坏人。官兵:官府的兵器。公法:国法。  [5] 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老百姓本来就是骄纵于溺爱、听命于权威的。  [6] 楼季:战国时魏国一位善于腾跳的勇士。  [7] 跛牂(zāng):跛足的母羊。  [8]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做衣服的布料是很普通的东西,一般人对它都爱不释手。布帛:指供裁制衣着用品的材料。古代一般以麻、葛之织品为布,丝织品为帛。庸人:平常的人。  [9] 铄(shuò)金百溢,盗跖不掇(duó):数量很大的珍贵黄金,连盗跖都不敢去拿。铄金:指精美的金子。百

9 溢:亦作“百镒”,极言货币之多。溢,古代黄金计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掇:拾取、搬取。  答案要点:  (1)这段文字重在强调法制。首先举出“不才子”不畏父母、乡邻、老师而畏惧法律的例子,得出百姓“骄于爱、听于威”的结论;接着又以“城墙、高山、布帛、铄金”等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推出中心观点(结论):“明主必其诛”(英明的国君一定要推行严厉的法制)。  (2)这段文字虽短,但充分显示了韩非长于论辨的特征,其中有事实、有分析、有明确的结论,可视为合乎规制的论说文; 若干词句堪称富有哲理及教育意义的名言:“十仞之城,楼季弗逾”、“千仞之山,跛牂易牧”、“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  (3)韩非主张法制,确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但由于其过于依赖法制且

10 过于严苛,在短期可收到奇效,而难以持久。同时,在中华历来强调“人情”的农耕文明的环境中,对法制有着天然而顽强的抵制。这种“法制”与“人情”的斗争,一直在中国延续着。以当今社会而论,坚持“以人为本”并严明法纪,当时国家发展兴旺的必由之路。  例

2、关于文化,有人以为我会谈音乐厅和美术馆,以为我会拿出艰深的学术定义。我当然没有,因为我实在觉得,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

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却代代相传。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

11 种文化的底蕴。什么叫底蕴呢,不过就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因为祖辈父辈层层传递,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一个不识字的人也自然而然陶冶其中,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形成,就是文化。

小时候我住在台湾农村,当邻家孩子送来一篮自家树种出的枣子时,母亲会将枣子收下,然后一定在那竹篮里放回一点东西,几颗芒果、一把蔬菜。家里什么都没有时,她一定将篮子填满白米,让邻家孩子带回。问她为什么,她说,“不能让送礼的人空手走开。” 

农村的人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他可以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

12 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斯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 答案要点:  (1)论点:文化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价值观,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6分)

13  (2)例举农村妇女、老农民的所作所为,展现他们守礼、求美和尊重知识,用以证明自己的论点。(6分)  (3)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文化并非高不可及、深不可测,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身上,只要我们去发现、去护执、去遵行。(8分)

(五)材料分析(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 1.能针对所给材料分析其构成要素和文面格式的特点。  2.能分析和评价一篇应用文的在写法上的优劣。  3.能对存在问题的应用文予以改正。  ××市劳动局:  我校于1978年恢复开办,经市局批准,雇请临时工,电工陈××同志就是其中一个。(公文宜开门见山,应紧扣行文目的,有针对性叙述情况,此处可改为“我校经市局批准的临时工陈××,系电工。”)陈××同志于1981年5月26日高空作业,不慎摔

14 伤。(“陈××同志”可改用代词“该同志”。)经×军医疗院三个月的治疗和二年多的疗养,病情已稳定。(治疗和疗养的时间,宜一并计算,这样可使文字简洁明了。)属颈髓振荡后遗症,右上下肢感觉减退,左上下肢痉挛性瘫痪,左骼肢静脉有血栓形成,治疗后仍有肿胀,左上下肢感觉好。(“属”字无主语,应改“经„„诊断为”病情叙述属于专门术语,此外“左上下肢„„瘫痪”显然与后面“左上肢感觉好”发生矛盾。作为发函的目的的理由,”病情叙述属于专门术语,此外“左上下支„„瘫痪”显然与后面“左上肢感觉好”发生矛盾。作为复函的理由,“病情已稳定”一句已可全部概括,故不必述,可删去专门术语。)根据上述情况,陈××同志已不能从事农业劳动,但还能从事一些轻微劳动,而安排在部队工作有困难(农业劳动并不都是轻微的,在部队难道就不能从事轻微劳动

15 吗?故这两句话显然不能成为提出发函目的的理由。陈××能否从农村转入城镇工作,决定于有关政策规定,此处可用“按政策”这一介词词组来表达)为此,我们考虑该同志的实际情况(重复用语,应删去),在××地区安排适当工作(“在”前加“为其”两字,使句意明确,请求地方政府给予照顾处理。(“照顾”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故应加限制性的状语,末两句应互调,使语序符合逻辑性要求)。 

××省××学校 

一九××年×月×日 

1、请阅读以上材料并简要分析这篇公函在写法上存在的问题。  答案要点:(1)写这篇公函,作者陈述理由和介绍情况,应以“病情稳定”和“按有关政策规定”两条核心材料为准,为此提出发函的目的。这样写,

16 有助于明确因果关系,加强公文的说服力。  (2)引用材料过多,有的自相矛盾,陈述理由逻辑混乱,表达情况又多语意不明。其原因主要在于行文时抓不住材料的核心,提炼不出与观点相一致的实质材料,致使公文目的和处理不能发生有机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主题的表达。 

2、请针对这些问题,写一篇修改稿。  修改稿:  ××市劳动局:  我校经市局批准的临时工陈××同志,系电工。该同志于 1981年5月26日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经×军医院诊断为颈髓振荡,治疗两年多之后,病情已趋稳定,但仍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根据上述情况,请求地方政府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照顾,为其在×地区安排适当工作。  ××省××学校

17  一九××年×月×日 

(六)应用写作(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 1.能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规范的应用文文本。  2.要求:(1)格式规范;(2)内容切实可行,便于操作执行;(3)篇幅在300至400字左右。 

课程安排••••••

一、授课时间每周4课时,共12周,48课时

二、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讨论相结合

三、授课内容

四、考核方式

第五篇:初二语文复习要点

初二语文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对现实不满,想超脱现实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说”,它一般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2、本文主要写作方法是托物寓意。

3、《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一句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

7、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8、食马者的愚蠢无知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根据文意,正确对待千里马的方法是知人善任。

10、《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三段,我觉得作者主张对于像“千里马”那样的人才,要合理使用,正确对待,充分理解。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11、《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我的意见是用问号是表示引起大家的思考;用句号是表示这种现象是事实普遍存在的。

12、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

1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意在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14、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一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5、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6、马在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它备受青睐。请写出四条带有马字的成语。万马奔腾马到成功一马平川老马识途车水马龙马不停蹄

17、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18、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的命运。

19、“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

20、选段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实际上是讽刺了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感情: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理解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现在人们常赋予其新意: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运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作用分别是: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诗歌感情:借用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5、理解“东风”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东风”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而且指能使人建功立业的机遇。

②这句话的原意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深层含义是:要想建立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机遇。如果不具备机遇,即使英雄人物也一样无能为力。

(三)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感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7、“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翻译: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9、“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前面的“惶恐”“零丁”表示地名,后面的表示心绪。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

10、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总有一死,我愿留取忠心永垂史册。这句话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四)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内容及感情: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月,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表达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1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惟愿彼此珍重,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胸怀。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3、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14、“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15、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做的概括与评判。

上一篇:我学会了下棋作文下一篇:微型企业创业大赛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