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概论a答案

2024-04-10

企业管理概论a答案(精选9篇)

篇1:企业管理概论a答案

--------任审核(签字)

2010 /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考试题(卷)主-

-)--

-系线(--室--

-研--教--

---------记---标-----号--

-学--

------

---装---号---学----------级---班----

---------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等微观组织对于本组织的人力资源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工作

分析与设计、员工招聘与选拔、工作绩效考核、员工薪酬管理、劳动安全与卫生、劳动纠纷与集体体制,以及员工使用、调配直到离开本组织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任务的系统、综合的全过程管理。

2. 在什么情况下,企业需要进行工作分析?

(1)新建的企业或部门为满足组织设计与人员招聘需要必须进行工作分析(1.5分)。(2)由于战略调整和业务发展使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工作分析(1.5分)。(3)企业技术创新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重新进行定岗、定员(1.5分)。(4)建立新制度的需要,比如绩效考核、晋升、培训机制的研究需要进行工作分析(1.5分)。

3.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应包括三个方面:组织分析,即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整体绩效进行分析;任务

分析,即对员工从事的工作进行描述,研究员工是如何行使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与职责的,并分析他们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人员分析,即将员工当前的实际工作绩效与员工工作绩效标准或员工工作绩效预期进行比较,确定哪些员工需要进行培训,那些员工不需要进行培训。

五、论述题(8分)试述工资管理的流程。

企业的工资管理的流程包括以下几方面:

案例二:

运用马尔可夫模型求解下一年相关人员的供给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答:

1.第一,甲在技术部,乙在策划部,丙在销售部(5分)。第二,该公司发生的情况说明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必须要知人善任,用人之长,根据职务的要求和候选人的长处,寻求最合适的人选(5分)。

高层管理和高级工程师供需平衡;部门经理和技术员供小于求,可采取外部招聘、岗位设计等措施。对技术人员短缺,还可采取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的方法。(5分)

篇2:企业管理概论a答案

2009 /2010学年

2.当管理者主要的角色是决策制定时,他的具体角色为()

A.企业家B.混乱驾驭者C.谈判者D.资源分配者E.发言人

3.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包括()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法律因素D.文化因素E.竞争者

4.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A.需求层次理论B.ERG理论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E.成就激励理论

5.工作分析的定性方法包括()A.访谈法B.非定量问卷调查法C.观察法D.关键事件技术E.工作日志法

6.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外部环境信息主要包括()

A.社会政治环境B.法律环境C.员工能力D.劳动力市场供求E.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7.影响招聘的内部因素是()

A.企事业组织形象B.劳动力市场条件C.法律的监控D.企业的招聘预算E.企业的政策

8.确定绩效指标时,应注意()A.有效B.具体C.明确D.差异性E.可变性

9.采用比较法进行绩效考核主要包括()

A.个体排序法B.配对比较法C.人物比较法D.强制比例法E.量表法

10.职位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人力资源: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合。

2.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人际技能是一个人以合适的方式与人沟通的能力。

3.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V.H.弗鲁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些方面的需要。激励的效果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其中效价指人们对某一行动所产生结果的主观评价;期望值指人们对某一行动导致某一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计。

4.人力资源规划: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人员的供需平衡,以满足企业在不同时期对人员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符合质量和数量的人力资源保证,其最终目标是为了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利益。

5.绩效: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则是指工作的行为。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记-

--标

---何-

---任

订 作

-准

--

-不

-内

--

以-

---线

-订

--

-装

--

名-

--

姓--

--

--

---

---

--

--

号-

学-

--

---

---

---

级--

-班-

--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简述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如何划分?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主要包括国家的人力资源分布和结构及企业的人力资源分布和结构。国家的人力资源分布和结构包括年龄构成和产业分布以及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学历构成等;企业的人力资源分布和结构主要包括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位分布、部门分布及素质构成。2.简述关于人性的几种基本假设?(1)“经济人”假设: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经济诱因在组织控制之下,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力图以最小投入获得满意的回报。(2)“社会人”假设: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从工作中寻找意义;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人们对领导者的最强烈期望是能够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3)“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人的需要有区别,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进行激励和自我控制,在合适的条件下,个人会自动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与组织目标相配合。(4)“复杂人”假设:人有不同的同的需要和能力,需要与环境有关,在不同的组织和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工作动机,人们依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工作性质对一定的管理方式产生不同的反应。

五、论述题(10分)

1、论述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主要有哪些阶段。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分为:(1)六阶段论(华盛顿大学弗伦奇)科学管理阶段;工业福利运动阶段;早期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运动;劳工运动;行为科学与组织理论阶段。(2)五阶段论:工业革命时代;科学管理时代;工业心理学时代;人际关系时代;工作生活质量时代。(3)四阶段论:档案管理阶段;政府职责阶段;组织职责阶段;战略伙伴阶段。(4)三阶段论:依据人力资源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可分为:操作性角色时代;管理性时代;战略性时代。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分为:现场事务管理阶段;档案业务管理阶段;指导协调管理阶段。国内学者对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分为六阶段:萌芽阶段(工业革命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末;建立阶段(科学管理时代)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反省阶段(人际关系时代)20世纪30年代-二战结束;发展阶段(行为科学时代)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整合阶段(权变管理时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战略阶段(战略管理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

六、案例分析题(10分)某电器公司是一家中型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其销售量占50%以上,而且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一种稳定的速度不断提高。2007年该公司的销售额预计为4800万元,根据初步市场预测,2008年的销售额预计达到6240万元,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部经理认为有必要对公司各类人员的需求量进行分析。该公司2007年员工人数为1200人,各类员工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各类人员比例从2007到2008年不会变化,但所有人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20%。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2008年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的总需求量及各类人员的需求量。查看答案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1)根据公式:

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总量=未来的业务量/[人均生产率*(1+人均生产率变化率)]=6240/[4*(1+20%)]=1300(人)

(2)各类人员需要量:

①高层管理者:1300*1/12=108(人)②中层管理者:1300*2/12=217(人)

③主管理人员:1300*3/12=325(人)④生产人员:1300*6/12=650(人)

篇3:文化管理范式概论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范式,软科学

一、范式及管理范式

所谓范式, 是由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 原本用来指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 科学共同体所共同遵守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这个概念同样可以适用于管理科学领域, 用来概括管理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的总体特征。

当前管理学界对范式概念的沿用可谓五花八门, 诸如“公共管理范式”、“知识管理范式”, 等等。但至今尚无人对管理范式这一概念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西方管理学者Drucker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提出, 假设之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甚于其对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并据此提出了新管理范式框架所需要的七个基本假设。但是我们认为, 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假设并不能适用于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 社会历史条件根本不具备自然物质运动的可假设性。而采用社会条件来界定管理范式, 较为合理。

我们认为, 管理范式至少包括以下条件要素及其结构:

1. 管理关系的本质

管理关系最终由宏观社会关系所制约, 要体现社会关系的变化, 因此, 社会关系是决定管理关系本质的因素, 也是决定管理范式变革的最终动因。

2. 管理系统的技术

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是除了社会关系之外对管理范式变革起着决定影响的一大物质要素。管理系统的技术手段, 决定着管理过程的科学性, 比如历史上产生的科学管理范式, 至今还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和吹捧。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管理效率中的地位固然不可低估, 但是管理实践中过分依赖物质手段, 却会造成对人性的严重桎梏, 从而最终导致管理效能的低下。

3. 管理过程的人性

管理过程的人性观, 决定着管理过程的艺术性。因为管理关系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关系, 没有人的参与和掌控, 再先进的技术都是死的。如果说科学技术手段是硬科学, 那么以心理学为代表的人学, 则是必须在管理过程中予以充分重视的软科学。如何看待和处理与物对象不一样的人对象, 将直接关系着组织运行的效果。管理过程中是否重视被管理者的心理特征, 是否按心理规律对待人, 已经成为衡量管理范式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上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完整的管理范式系统。管理范式中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水平, 制约着人性和管理关系, 而人性和管理关系反过来影响物质因素应用与发挥水平。管理范式的变革, 取决于管理关系的变化, 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各要素的发展促成管理范式的革新, 一旦社会关系出现较大变革, 科学技术手段产生飞跃, 人性观发生变化, 新的管理范式必然从旧的范式中脱胎而生。人类历史上的管理范式, 经历了自然管理、野蛮管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几个阶段, 现在向文化管理范式迈进。

二、文化管理范式的条件与结构

1. 文化管理范式形成的社会文化条件

首先是如火如荼的全球化背景。管理活动必须具备全球化视野, 必须正视和解决跨文化管理的新课题。其次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变。世界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使大量具有较高知识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得以产生, 由此所决定的管理关系出现新的特点, 即管理关系的相对平等性和管理过程的双向互动性。组织成员的自主性特征和发展性需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突出。再次是科学知识对人类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基础, 加上新近提出的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论, 推动着号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进程。一系列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存在和交往方式, 打破了人们惯有的思维定势, 也在改变着管理关系。

2. 文化管理范式的结构

在传统的管理系统中, 人力、资本和技术是生产要素, 现在, 知识和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远远超过了传统要素的作用, 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其中, 知识代表了人类可以利用的所有精神形态的文明成果, 是核心要素, 最终体现为组织成员的素质, 为实现整合物态要素和人本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对于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组织非常重要, 决定着组织与环境之间是否能够进行及时充分的交流。这种交流是维持组织活力的基础要素, 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其余的人力、资本和技术则为传统的条件要素。

围绕着上述要素, 组织管理结成了物质的流动系统, 信息的沟通系统和知识的学习系统。流通系统涉及组织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沟通系统涉及组织与外界的信息交换, 学习系统涉及组织自身的知识更新。就企业管理而言, 管理者必须精心构建生产销售系统、传播沟通系统和学习开发系统三大系统。

3. 文化管理的特征

文化管理是一种战略性管理。在文化管理过程中, 要求实现各要素和各子系统的有机协调, 管理过程的有序高效, 管理决策的严密科学。组织行为目标是长期的战略性目标而非短期的投机行为目标。战略性行为, 是成功的文化管理的基础。

文化管理是一种伦理性管理。以人为本, 激发人的创造力, 是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人的创造性需要, 必须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基础上, 从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目标中得到满足。动不动以解雇或者“有的是人”相威胁, 除了充分暴露资本及其管理者天生的傲慢与无知之外, 不会产生任何效益。此外, 当今世界的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依赖关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紧密, 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也成为了组织发展的重要条件。所有这些内外管理中的伦理性要求, 是成功的文化管理的精髓。

文化管理是一种学习性管理。知识和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硬科学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 对企业而言已经不是制胜之策。而诸如公共关系学、组织形象学、应用心理学、传播学等软科学, 却能使组织焕发活力。这些科学知识只能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才能获得生命力, 才能转化为组织的生产力。因此, 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 以适应组织环境的快速变化, 是成功的文化管理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年5月第四版:3~4

篇4:企业战略管理概论

【关键词】企业战略;意义和特点;制定和实施;作用和发展;概论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需要具有远见和预见的战略规划,只有具备长远的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从战略意义上去管理企业,确立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的策略,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处理现实问题,才能真正的实现战略管理。

2.战略管理的特点。一是战略管理的显著特点。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战略管理的形成所考察的对象不是单一的,局部的,琐碎的一般管理,而是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需要和占据主导地位的经营活动制定的,追求的是总体效果和远期目标。二是战略管理的一般特点。具有长远性和前瞻性。战略管理的规划涵盖的时间较长,虽然规划的制定是以当时的客观环境为依据,对近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指导和限制,并且对未来做出判断。但是,战略决策是为了企业未来的管理,企业对未来战略决策要以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为基础,具有前瞻性,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占得先机。

二、战略管理的作用

1.成就战略战术的多方位结合。战略管理需要开阔的眼界,不得不把眼光和触角伸向社会,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规划纳入复杂的经济大潮中来考量,把内部管理和变化的环境结合起来,作为战略管理决策的基础。把选择企业合适的经营方向和经营领域纳入战略管理,从而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显露的机会,使企业更加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达到高度的统一。

2.持续加强战略管理的执行力。战略管理绝不是闭门造车的纸上谈兵,不只停留在战略分析及战略制定上,如果没有执行力作保证,将一事无成。因为战略管理的前瞻性,不可能是完美的,在执行中必须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而修正和调整,使战略管理本身得到不断的完善。执行—修正—执行—调整,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执行力越发显得重要和突出。

三、战略管理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1.前期战略管理研究分析。制定规划的前期工作,就是细致的分析企业目前状况。一是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价值,合理的确定企业的方向和目标。这是企业战略制定的依据;二是对市场状况及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从而确定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强弱,掌握潜在性的威胁和机遇;三是企业自身的特定条件分析。弄清企业的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对于行业和市场的适应能力等等。

2.中期的战略管理规划选择。战略选择阶段遇到的问题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企业,将走向何方?战略选择尤为重要,在众多的规划方案中选取最有价值的,需要睿智的眼光,可采取以下的方法来实现。(1)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选择。发展趋势代表着企业的实力和后劲,是企业目标的具体体现,不是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更具操作性,实用性。(2)根据内部的调研选择。这很重要,熟悉企业的人往往更能洞察到规划的优劣,意见更加的真实客观。

3.长期的战略管理实施。战略管理的实施具有长期性和广泛性,将会不断的涉及一些战略性的和技术性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内部资源在部门间和层次间的使用和分配,这是实施的物质保证。在优化合理调配的同时,有效地获得和利用社会资源,为我服务。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适时的对原有组织结构做出调整,正确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博弈。最后是企业文化的管理。这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塑造和文化引导,是战略管理的扬声器。

四、战略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蓬勃发展,市场经济国际流通,竞争空前激烈,空间更加狭小。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必须从全球的角度、大流通的眼光,无行业边际地来考虑经营战略,获取最佳的战略管理效果。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更具有灵活性,不断的调整和修正,使之具备较强的弹性,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未来的不确定性,逐步的形成企业特有的,不可复制的战略优势。

创造全新的,独立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仅限于同行业、同類型业态的竞争。而是不同群体,不同类别,不同区域的全方位较量。对于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讲,因循守旧,将失去竞争力,必须创新能为自己带来实际价值的企业战略管理规划,在竞争中寻求一个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地位。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科学,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密不可分。良好的战略规划只是企业管理成功的开端,坚定的遵守和实施才是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理论在于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于不断的追求和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成就大业。

参 考 文 献

[1]王晓辉,高丽华.现代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篇5:舞蹈艺术概论期末试题A答案

一、ADDBD

CADBC

二、1、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表情论、性爱论、劳动论。

2、汉唐,赵飞燕。

3、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社会生活、舞蹈家的创作活动、舞蹈作品。

5、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审美性。

6、题材、主题。

7、物境、情境、意境

8、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9、景、情、形、象、境。

10、写境和造境。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舞蹈意境:在舞蹈作品中,以经过提炼美化的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结合其他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情景交融,并能引发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

2、审美反映:即艺术的形象反映。是人们按照艺术规律,根据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对生活进行概括、提炼、加想象的一种创造性的反映。

3、舞蹈的综合表现法:以音响和舞台美术表现手段,在特定的环境中配合人物的舞蹈动作来提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舞蹈艺术。

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造舞蹈的艺术形象。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2、舞蹈在古代社会及现代社会的功能。

古代:舞以达欢;祭祀与祈祷;交流、交谊和择偶;健身、习武、象功;教育 现代:(1)、自娱自乐,抒发情怀。(2)、交流情感、增进友谊。(3)、增强体质、延长青春。(4)、欣赏愉悦,陶冶情操。(5)、了解社会、认识世界。(6)、宣传教化、团结鼓劲

3、舞蹈的分类。

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

生活舞蹈: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

艺术舞蹈:(1)、按风格特点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当代舞。(2)、按表现形式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舞蹈诗、歌舞剧、舞剧。(3)、按反映生活和塑舞蹈形象方法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

4、舞蹈语言的一般规律。(1)、舞蹈语言要形象化、性格化。(2)、舞蹈语言要感情饱满、凝练集中。(3)、舞蹈语言应当新颖多样。(4)、舞蹈语言应有鲜明的和丰富的韵律。

5、舞蹈创作中常用的构图方法和原则。

二四七、一零八,直斜圆曲相交插,前后左右高中低,地面空中方位佳,整齐对称黄金律,平衡统一多样化,调和对比相结合,情景交融美如画。(1)、舞蹈构图要服从和适应舞蹈作品的内容的要求;(2)、舞蹈构图要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出发;(3)、舞蹈构图要衬托和展现舞蹈作品所规定的环境;(4)、舞蹈构图要符合艺术形式美的规律的法则。

6、舞蹈评论工作者的修养:(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科学理论,培养正确审美意识和职业道德;(2)、要深入生活,学习社会,体认人生;(3)、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确的鉴赏能力;(4)、正确处理和群众的关系、和舞蹈家的关系;(5)、坚持实事示是,多作艺术分析。

五、论述题:

1、通过学习,写出你观赏舞蹈作品中三个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感受。

篇6:旅游学概论试卷试卷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60分)1-

5、ADDDB6-

10、A A D C B11-15BDAAC16-20DCAAA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论述题(2题共20分)

1.从理论上讲旅游业不算是项产业(三分)

在实践上,旅游业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产业(三分)

旅游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界限分明,只是说明旅游业的特点。(四分)

2.在全世界国际旅游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特别是前往邻国的国际旅游,一直占绝大比重,以旅游人次计算,这种近距离出国旅游人次约占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的近百分之八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A.这种旅游费用少B.入境手续和交通便利 C.障碍少(4分)

在流动趋势的分布上,特别是就远程国际旅游而言,从50年代至今,欧美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并且这两个地区彼此互为重要的客源地和目的地。(3分)

篇7:企业管理概论a答案

A.程序子系统

C.信息子系统

B.措施子系统 D.组织子系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2.《建筑法》规定,两个以上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应当按照资质(B)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A.高

B.低 D.无相关规定 C.不同,区别各个承包

3.依《招投标法》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

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起,最短不得少于(B)日。

A.15 C.30

B.20 D.25 4.监理实施过程中,如果因监理单位过失而造成了经济损失,监理单位赔偿损失的累汁

金额应(D)。

A.是直接经济损失额 B.最多为直接经济损失额 C.不超过监理酬金总额 D.不超过监理酬金总额(除去税金)5.监理单位自备设施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为(C)。A.设施折旧额+管理费=补偿额

B.设施折旧额-残值+管理费=补偿额

C.设施在工程中使用时间占折旧年限比率×设施原值+管理费=补偿额 D.设施原值×年折旧率+管理费=补偿额

6.项目法人一般通过(D)方式择优选定监理单位。A.直接委托 B.公开招标 C.邀请招标 D.招标投标 7.监理费从(B)中列支,并核减建设单位管理费。A. 工程投资估算 B. 工程概算 C .工程预算 D. 工程决算 8.工程项目建设监理实行(D)负责制。A. 项目法人 B .项目经理 C .监理单位 D. 总监理工程师 9.监理单位实行(D)制度。A. 审批 B. 报批

C. 资质管理 D. 资质审批

10.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核准的(D)承接工程建设监理业务。A. 营业范围 B. 资质等级 C. 经营范围 D. 业务范围 11.监理单位不得(C)监理业务。A. 分包 B. 发包 C .转让 D. 转移 .如果不具有(C),那么建设工程监理企业难以保证公正性,难以顺利进行合同管理,难以调解业主与承建商之间的权益纠纷。A .科学性 C .独立性 B .服务性 D .委托性 .依据《担保法》规定,担保人必须是

B.业主和工程师 D.承包商和指定分包商

C.劳动力供应情况 D.对投资分配的影响 E.不可预见事件 F.项目参加者的错误 5.工程承包单位资质是综合考核了企业的(ACD)等情况后确定的。

A.建设业绩

B.技术水平D.资金 C.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E.质量体系认证情况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工程保险:

1.工程保险指通过保险公司以收取保险费的形式收取保险基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造成参加保险者财产损失或者人员伤亡的,用保险金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

2.平行承发包模式:

2.平行承发包模式:业主将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材料设备采购等任务经过分解分别发包给若干个承包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并分别与个承包商签订承包合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项目总承包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1)合同关系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小(2)缩短建设周期(3)有利于投资控制; 缺点(1)招标发包工作难度大(2)业主择优选择承包方范围小(3)质量控制难度大。

2.建设工程监理实施的原则是什么?

1.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 2.权责一致的原则;

3.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的原则; 4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的原则; 5.综合效益的原则。

3.对质量缺陷和一般质量事故,监理工程师应当按什么原则处理?

1.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当及时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要求承包单位进行整改,并检查整改结果。

2.监理人员发现施工存在重大质量隐患,可能造成质量事故或已经造成质量事故,应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达工程暂停令,并要切承包单位停工整改。整改完毕并经监理人员复查,符合规定要求后,总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签署工程复工身报表。

3.对施工中出现的一般质量事故,具体处理方法有令返工、进行修补和不作处理。

4.简述保修期监理工作的重点。

1.对应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关注其观测效果、观测方法、技术要求一级是否已沉降稳定,如

发生异常情况,应通知设计和质监部门进行分析研究处理。

2.对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缺陷进行调查,重点是露地面、墙面、天棚以及门窗工程的调查。3.调查屋面、浴厕间、外墙面的放水效果。

4.调查给水管及排水管有无渗漏以及卫生节具使用状况。

五、案例分析(本题20分)

某工业厂房工程建设项目于1998年3月12日开工,1998年10月27日竣工并验收合格。但在2001年2月,该厂房供热系统出现部分管道漏水。经业主检查发现,原施工单位所用管材与其向监理工程师所报验的不相符。若全部更换供热管道将损失人民30万元,并将造成该厂部分车间停产损失人民币20万元。

业主就此事件提出以下要求:

1.要求施工单位对厂房供热管道进行全部返工更换,并赔偿该厂停产损失的60%(计人民币12万元); 2.要求监理公司对全部返-ET程免费进行监理,·并对停产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该厂停产损失的40%(计人民币8万元)。

施工单位的答复是:该厂房供热系统已超过国家规定的保修期,因此不予保修,也不同意返工,更不同意赔偿停产损失。

监理单位的答复是:监理工程师已对施工单位报验的管材进行过检查,符合质量标准,已履行了监理职责。施工单位擅自更换管材,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问题] 1.依据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指出业主的要求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答复中各有哪些错误,为什么? 2.简述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应负何种责任,为什么? 问题1答案:(一)业主要求

1.施工单位“赔偿该厂停产损失的60%(计人民币12万元)”错误,应由施工单位赔偿全部损失(计人民币20万元)。(2分)

2.监理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错误,对施工单位责任引起的损失不负连带赔偿责任。(2分)3.按监理合同规定,“如果因监理人过失而造成了委托人的经济损失,应当向委托人赔偿。累计赔偿总额不应超过监理报酬总额(除去税金)。”[或赔偿金=直接经济损失×监理报酬比率(扣除税金)]。故按“赔偿该厂停产损失的40%(计人民币8万元)”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3分)

(二)施工单位答复

1.“不予保修”错误。(1分)因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材料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应负责返工、修理,该工程不受保修期限限制。(2分)

2.“不予返工”错误。(1分)按现行法律规定对不合格工程应负责返工、修理。(2分)

3.“更不同意支付停产损失”错误。(1分)按现行法律,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失应由责任

方赔偿。(2分)

(三)监理单位答复

1.“已履行了监理职责”错误。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失职。(2分)2.“不承担任何责任”错误。应承担相应的监理失职责任。(2分)问题2答案:

篇8:管理科学发展与管理人才培养概论

1. 管理科学流派众多, 但没有达成基本共识

从管理科学发展的逻辑看, 管理科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大时代, 一时间管理理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是一些学者把前人的管理观点曲解, 去没有改变管理的本质内容, 这就导致管理科学对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

2. 管理科学学科体系日益完善, 但国内外发展趋势存在一定差异

从国内外管理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看, 管理科学学科体系不断细化, 并日趋完善, 但是国内外存在一定差距, 有学者研究表明, 我国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管理学学科, 正在波动增长, 不断与国外相接轨, 而国外的管理学已呈现出衰退趋势。

3. 国际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以实证为主, 我国管理科学思辨研究多, 实证研究少

“基于科学视角的管理学研究, 多可以方法进行研究, 而基于人性和文化视角的管理学研究多可以通过归纳、思辨等规范方法进行研究。随着定性研究的不断加深, 单纯的思辨研究已经乏科学性和说服力, 对实践的指导也越来越差, 因此实证研究成了国际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流范式。”

二、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 事业单位人才结构出现断档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公开考试, 但由于受到人数限制, 通过考核的比例比较小, 造成事业单位人才结构缺乏骨干型人才, 人才出现断档的现象, 事业单位中的新老交替和人才培养出现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2. 事业单位内部的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上比较落后, 管理人才队伍难以发展壮大, 后备人才建设和管理写法系统的计划, 导致了许多事业单位的内部人才结构体制不合理, 人才资源配置也不合理, 缺乏科学性, 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的运作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3. 事业单位内部的人才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 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存在的明显问题就是对管理人才培养不够重视, 人才从选拔、考核、录用、培养都是一些列的持续过程, 但是许多事业单位, 自从将人才招进大门以后, 就不再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管理技能、专业知识方面很少进行继续教育和提升培训, 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单位老人与新人之间无法实现平稳过渡, 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人员, 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得不到提升, 缺乏管理知识的实际运用, 从长远来看, 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速度。

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议

1. 制定长期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

长江后浪推前浪, 事业单位的年轻人员是管理人才的生力军, 要针对事业单位人才结构实际情况, 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规划, 对事业单位的现有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和辅导, 对于提高管理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将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目标与职员个人发展愿景相结合, 最职员的职业生涯惊醒规划, 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在职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后, 有计划性的对职员进行职业知识和工作理论技能的培训。以此实现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模式的合理化配置。

2. 重视在职人才再教育, 完善人才培训管理

加强对事业单位在职职员和新进职员的继续教育, 强化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 实行事业单位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优化人擦资源配置的最佳途径。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和需求, 划分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责任重点, 可以外聘相关的讲师、专家教书进行专题讲座或者专门研讨, 对事业单位职员进行全面培训。为了使单位职员能够学会运用, 可以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从而对教学成果进行预测, 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方式, 达到理想的培训管理成果。

3. 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的人才队伍结构

事业单位的人才结构应该呈现出系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目前, 许多事业单位人才结构类型单一, 技术型人才年龄偏大, 管理人才、专职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缺乏, 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 重视对骨干型人才的培养

骨干型人才是团队的支柱, 是事业单位的核心力量, 也是事业单位的灵魂人物, 为了彻底改善事业单位人才结构断档的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重视对骨干型人才的培养, 可以采取人才引进策略, 输入高层人才;第二加强事业单位后备力量的培养, 使事业单位后继有人, 通过提前培养, 优质选拔, 形成事业单位阶梯式人才队伍, 是人才结构得以优化配置, 树立长远的人才培养机制, 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5. 完善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方式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水平, 在人才资源管理中, 应该有所侧重, 突出重点, 建立人才管理平台, 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考核制度, 提高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结语

在新时期, 管理科学的发展已经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紧密相连,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人才培养管理已经成为事业单位人才管理工作的重点, 对于实现事业深远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在单位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分析事业单位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强化培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以人才作为智力支持, 推动事业单位工作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蔡灿新.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67-68.

[2]王续, 丁堃, 宋刚.管理科学在中国:管理学科结构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 (15) :1-6.

篇9:企业管理概论a答案

关键词:企业管理概论案例教学实践与探索

1.案例教学是企业管理概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形式

哈佛工商学院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工商管理实践情景,学生在自行观看、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案例精髓,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的讨论、学会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一种特殊的教学素材,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素材的特殊技巧。是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理论知识的过程。

企业管理概论案例教学其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并且能够将这些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灵活使用这些理论。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真切地感受各种不同环境下管理方法的运用,从中掌握理论知识的精髓。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也可以在案例模拟决策者的角色过程中,不断校正行动思路,从而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决策质量和水平。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从课程的特点来看,它不是对企业某种职能的具体管理,而是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入门的学习。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以后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企业管理概论里面有太多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其中存在许多艺术和生活实践结合紧密的成份,强调的是从生活中理解管理理论。同时学习这门课的学生对管理的理解是空白,对工商管理实践没有体会过。因此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很难将企业管理概论的理念和艺术操作讲清楚,通过案例教学研究和讨论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对企业管理理念和思想的理解。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采用了以身边具体有特点的案例教学方式,对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有鲜明的示范效应,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逐渐建立理论具体化的管理逻辑思维。同时对锻炼学生的参与性、语言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都非常有益。

2.案例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有很大不同。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要求在案例教学中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原则:

2.1 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参与者

在企业管理概论案例教学法中,由于学生刚从高中过来,同时企业管理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刚开始教学时是以老师为主,案例教学基本上是以老师发布案例,学生熟悉和扩展知识为主,使学生的思维有个过渡阶段,,然后从提问、让学生参与讨论,自己讨论逐渐过渡,老师不能从头到尾是一个讲故事的老师,让学生从案例教学的参与者直到主体。

2.2 案例准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高职高专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不喜欢理论化和过于繁琐的事物。因此案例的准备必须简单好理解,同时有一定的新、奇、熟悉,让好奇心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案例的学习过程中,慢慢能从实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感到上课一件轻松的事,同时愿意去主动参与其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法中,当老师生关系融洽时,学生更愿意与老师分享和讨论案例中的观点,当代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个性十足,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高职高专的学生更希望老师是自己的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老师来说是一个艺术

2.4 案例教学体现因材施教

在案例教学法中,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应当是因人而异。老师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创新性的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合理的引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发挥各类型学生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达到能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5 在案例中拓展知识、在讨论中掌握理论

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上,不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同学们参与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鼓励反对方,鼓励辩论,鼓励多种答案、鼓励各种能够让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让学生从案例的听取者过渡到参与者。老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与鼓励,增强自信心得同时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2.6 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紧密

这种教学法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践,有利于学以致用,管理知识源于生活,不是复杂枯燥的算式,有利于从案例中去理解,在理解中运用,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3.案例的收集與使用

3.1 做好案例类型的设计

根据企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环节的联系,案例的类型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身边发生的、传媒上发布的,书籍的、老师所经历的,别人讲的,方式有课堂引导案例让学生了解、课堂讨论案例让学生辩论、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讨论及思考案例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多媒体的视频案例更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

3.2 案例的收集

(1)网络传媒上的各种视频案例

(2)各种论坛的典型案例

(3)当前经济生活出现的重大案例

(4)现代管理中的精典案例

(5)中国历史中的经典案例

(6)身边的案例

3.3 案例的选择

(1)代表性

企业管理概论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案例的内容必须满足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案例的主题有多种多样,情节长度应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必要时可以对案例进行修改,满足课堂需要

(2)针对性

所选案例应该背景明确、情节简短、脉络清晰、避免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等,案例应该能够比较满足理论的需要。案例的收集过程是个不断筛选和辨识、积累的过程。针对不同文化、技能、基础、地域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案例

(3) 时效性

如果案例选用时间跨度长的案例,跟上时代的步伐展示当代的信息,更能使学生融入的案例的情景之中、更能很好地理解。企业管理概论主要针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环境下的理论,现实性更强一些。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课堂教学应不断更换选择补充新鲜的案例,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4)难易程度

在案例选择和使用时要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讲,没有经过实践的锻炼,没有理论的基础,案例应该从生活中的简单案例入手,随着知识的积累、可以逐渐加大复杂程度。案例太难,学生因知识储备不够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灌输,丧失参与的兴趣。相反,案例过易,结果一猜便知,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会降低学生对案例的参与度。

4.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4.1 控制案例教学的时间和节奏

案例教学前老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把握案例教学的方向和节奏,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理论教学的时间和重点、案例播放的时间和重点、学生理解的时间和重点、讨论的时间和重点分析的内容都应该在老师的掌握中。

4.2 注意案例教学的技巧和艺术

案例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技巧和艺术。比如组织形式、提问方式、引导方法、鼓励表扬的方式等。在讨论中,老师不要干涉学员观点的发挥,给学员最大的想象空间。同时要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案例播放的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等等都取决于老师的技巧和艺术。

4.3 案例点评

老师最后的点评应对各方观点给予充分肯定,提出自己的观点,老师不做终审判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更大范围为引导和开阔学生的视野。一个工商管理案例的各种答案,可以引出企业管理概论中的各种理论,对于新人来说,开始让他知道理论的意思应该是比较可取的,比入学几年的学生应该要求是不一样的。

5.基于企业管理概论案例教学实践的思考

在企业管理概论的案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课程建设不合理,团队如何形成,研究比较分散,案例教学针对性不强;案例库的建设没有系统化,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教师工商管理实践活动的欠缺;学生的入学时没有进行过必要的企业。

总之,案例教学在企业管理概论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被学生所接受。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一入学就进入一个以前完全不知道的领域,理解和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教师在讲授这门课时,如何设计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生活案例中学到管理的内涵,从浅到深进入到管理学科海洋中,形成管理概念是探讨和研究的重心所在。

参考文献:

[1]卢勇,赵辉.管理案例教学困境與对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6).

[2]李艳敏.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海淀走读大李学报,2003,(1).

[3]经柏龙,罗岩.论案例教学及其运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1).

[4]孙璐.论教师在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

上一篇:昭君的选择·高考优秀作文选登下一篇:农民入党思想汇报参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