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 古诗 名言警句

2024-05-26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 古诗 名言警句(精选6篇)

篇1: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 古诗 名言警句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寄杨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客中作 唐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终南望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寒食 唐家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碛中作 唐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题画兰 清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观猎 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西江月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名言警句

五(上)

1.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唐·李白《相逢行》 2.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唐·杜秋娘《金缕衣》 3.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4.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屈原《涉江》 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章》 6.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9.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宋·苏轼《石钟山记》 10.眼见方为是,传言未必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1.投我以桃,报之以。——《诗经·大雅·抑》 1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3.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术训》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16.往而无来,非礼也;来而无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五(下)

17、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宋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18、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9、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宋 朱熹《性理精义》 2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 苏轼《杂说送张琥》

21、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东汉 班固《汉书》

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 曹植《白马篇》

23、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2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东汉 曹操《观沧海》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2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山木》

27、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宋 辛弃疾《鹧鸪天》

28、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

29、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唐 韩愈《谢自然诗》 3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中庸》

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

32、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兼爱上》

名言警句

六(上)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南朝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 岳飞《满江红 写怀》

3、名垂竹帛,功标青史。——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 吴趼人《痛史》

5、爱与敬,其政之本也。——《礼记 经解》

6、天道以爱人为心,以劝善惩恶为公。——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小雅》

8、春江潮水边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

10、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晋 陆机《文赋》

11、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 陆机《文赋》

12、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 泰誓上》

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4、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 郑板桥《题书斋联》

1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养生主》

1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 卢梅坡《雪梅》 六(下)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微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唐 韩愈《劝学解》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 屈原《离骚》

5、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 丘迟《与陈伯之书》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乾》

7、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味。——《韩非子 说林》

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音》

10、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晋 左思《招隐》

1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12、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三国 曹操《却东西门行》

1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者多困于所溺。——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15、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者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篇2: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 古诗 名言警句

1、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词汇:

桃李 学生

布衣

平民 桑梓

故乡

鸿雁

书信 玉兔

月亮

春秋

岁月 名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碛中作

唐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诗歌大意:

骑马向西走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名言:

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语故事:

奉公守法:汉语成语,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赵奢担任税务官员时,对人一视同仁,激怒了平原君赵胜,赵奢对其晓之以理,指出“奉公守法”的重要性,后者拜服。奉:奉行;公:公务、公事。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歌大意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课外知识:

如冠之年

20岁

而立之年

30岁 不惑之年

40岁

天命之年

50岁 花甲之年

60岁

古稀之年

70岁 名言:

爱与敬,其政之本也。天道以爱人为心,以劝善惩恶为公。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歌大意:

精致的酒杯中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将要开怀畅饮之时,忽然,铮铮纵纵的琵琶声马上传来催人出征的消息。如果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成语:

崇山峻岭

千岩万壑

云蒸霞蔚

暴风骤雨 风清月朗

山明水秀

桃红柳绿

莺歌燕舞 名言: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公长天一色。成语故事:

三人成虎:三人成虎,我国古代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6、江村即事

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诗歌大意: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名句:

1、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2、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7、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歌大意:

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有用之才。

成语:

奋不顾身

不屈不挠

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胆小如鼠

苟延残喘

苟且偷生

贪生怕死

名言:

1、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成语故事:

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8、题画兰

(清)郑燮(xiè)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诗歌大意: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成语积累:

走马观花

相去甚远

亡羊补牢

短兵相接 走亲访友

去粗取精

生死存亡

兵临城下

名言:

1、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篇3: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指要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1. 生字的复习

在总复习时, 每位教师都要汇报自己在平时听写时学生普遍写错的字, 由负责拟写生字复习教案的老师汇总, 编写出教案后, 由执教者引导复习。主要步骤是:先由学生自己翻出平时听写本, 把自己写错的生字找出来, 分析错误的原因与同学交流。再汇报自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最后做老师精心设计的形近字、多音字练习, 对易错的字进行巩固, 汇编出形近字、多音字大全。

2. 词语归类复习

先由学生收集本册近义词、反义词、各类成语, 教师归纳在一起, 从而唤起学生的记忆。活动前先拟写计划, 组长执笔记录。收集后, 教师上复习课引导分类汇总, 我们把成语分为数字成语、含动物的成语、历史故事成语、神化传说成语、含修辞的成语, 等等。在网上搜索趣味语文习题, 由李明珍老师负责设计, 提出设计方案。由于成语复习比较枯燥, 所以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全组老师针对她的教案提出自己的观点, 进行讨论, 最后达成共识, 形成教案。上课时, 看哪个组材料收集得多, 收集得全, 进行奖励。收得不全的小组在听其它组交流时要补充自己的资料, 同样要汇编成六年级上册近义词、反义词、成语大全。再设计出封面、目录。活动后有总结、感悟。这样, 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收集的过程中, 锻炼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3. 病句的修改

首先找病因:在组内先讨论病句的类型, 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 只有查出病因, 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要求负责教案的老师在教案中全病句的类型, 进行练习设计: (1) 成分残缺; (2) 用词不当; (3) 词序颠倒; (4) 重复啰嗦; (5) 不合事理; (6) 前后矛盾; (7) 分类不当; (8) 关联词错误。然后开出药方、对症下药, 如:成分残缺的要“补”;用词不当的关联词错误的要“换”;词序颠倒的要“调”;重复啰嗦的要“删”。值得注意的是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 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 因此, 修改前必须读懂句子, 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 找到病因后修改, 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 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 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 有的病句不止一种修改方法, 只要表达清楚即可。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如下修改步骤: (1) 读句子、理句意, (2) 查、排、审找病因, (3) 改句子、保原意 (改得少、改得巧) 进行改病句练习。每一类病句都要全, 而且练习形式要多样。可采用各种形式的比赛进行, 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进取意识。

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时, 由于基础知识内容多、量大, 复习较为繁琐, 我采用分层次复习法, 简单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家里完成自主复习, 教师抽查, 如字、词的复习。词语的理解可放到课文复习中, 并要求学生上学必须带字典, 不懂的字、词要会自己查, 或小组商议、讨论, 直至理解。同时, 教师还要不断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语, 让学生分析理解。这样,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又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对于基础知识中比较复杂的语法知识, 虽然只要求学生了解,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 但如果老师单纯地讲, 有些问题就会错过。

二、阅读理解部分的复习

阅读是借助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符号, 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 从而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思维活动;是搜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习阅读以获得阅读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为目标。小学生学习阅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会运用朗读 (诵读、背诵) 、默读和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有自己的见解;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同, 扩大自己的阅读面。

以读懂一段话为例:

自然段就是指在文章里提行排版空两格为标志的一段文字。在自然段中的句子间有一定的关系, 有的一个或几个句子可以组成一个意思, 分析段中句子间的关系, 有利于理解段落的内容。段落中句子间的关系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总分关系

有 (1) 总叙→分叙、 (2) 分叙→总叙、 (3) 总叙→分叙→总叙几种, 阅读时抓住了中心句就了解了段落的内容, 如: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 来往船只多, 他操纵自如,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 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 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而且速度非常快, 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我们的眼晴忙极了, 不知看哪一处好。 (《威尼斯的小艇》)

这段话是由“总叙→分叙”形式构成的, 全段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内容 (中心句) 叙述。

2. 并列关系

围绕一个内容, 从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并列的, 如: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 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 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桂林山水》)

这两段话分别从“静、清、绿”“奇、秀、险”写出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

3. 递进关系

段落中的句子在意思上一层更进一层, 或者是在范围上由小到大, 或者是在程度上由轻到重等, 如: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 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 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 铺上木板, 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 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 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 真叫人心惊胆寒, 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 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 撞击在岩石上, 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 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 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 凭着天险, 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 看你们飞过来吧!”

篇4: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 古诗 名言警句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通读诗歌《惠崇<春江晚景>》;

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春的美好;

4、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5、朗读、背诵诗歌。教具准备:

1、挂图有关春天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目,知作者并解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文学家,又名苏东坡。

3、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题的诗。

二、生字教学

蒌蒿(lóuhāo)河豚(tún)

三、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读顺;

2、出朗读节奏。

四、检查读诗情况,听录音后画上节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想象的)

五、再自由读诗,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

2、出问题。

诗意:竹林外开着三两枝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和了。

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冒出短短的一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3、全体朗读诗歌

4、这画上,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5、诗人,画家为什么要写、画这些景物?

六、欣赏“正是河豚欲上时”

1、“正是河豚欲上时”哪一个字写出河豚具有怎样的心情? 生答:“欲”字写出了河豚急切的心情。

2、讲讲要上来的想到什么?知道什么?想干什么?

3、这么美的诗,请问诗中哪句是想象的?

4、这么美的春天在哪里?

(在惠崇和尚的画里,在苏轼先生的诗里,这就是绘画与诗歌的魅力)

5、放手学生自由讲诗、画画。

七、背诵诗歌

八、总结

篇5: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 古诗 名言警句

●用真诚的目光去倾听的原因:交流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在与别人交流、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只有用目光倾听,才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中双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

●“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一句话”指的是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用真诚的目光去倾听的作用: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本诗的主旨:妈妈的真诚教会我生活。“我”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到母亲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18、《雪地贺卡》

●作者以雪人名义写贺卡的心情:珍爱童心,不让刘玲失望,为刘玲编织一个童年的神奇童话。

篇6: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 古诗 名言警句

一、单元复习目标

1.复习每课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理解并识记积累每课的文言实词、虚词。3.借鉴并运用作者的写景技巧。

4.把握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诗文作者的个性与情怀。5.背诵名篇,增加文化积淀。

二、单元内容归纳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右溪记》的作者是元结。文章记叙了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愉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文章通过对小石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情怀。

《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这是一篇小品文。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满井游记》是明代作家袁宏道的一篇游记小品。作者在这篇游记里,是一位高明的现代摄影师,采取仰摄、俯摄、摇摄、移摄等多种方法,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摄取下满井的风物。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著名作家张岱的作品。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游湖人的雅趣,寄寓了作者无限的故国情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写的一首边塞诗。全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的背景描绘,衬托出送别之情。

三、口语交际 1.交际目标

上一篇:工程力学专业下一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回乡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