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怀想

2024-05-10

清明怀想(精选16篇)

篇1:清明怀想

清明怀想

在世间万物中,人的生命是最为脆弱的也是最不永恒的。仰望星空,北斗星千古不变的晶莹点缀其间;俯看大地,草儿枯了又绿了,春风吹又生。月缺了有再圆的时候,花败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人的生命在某一天突然中断,即使你有绝妙魔法,也回天无术,永远不再复活。

又是一年清明节,在这草长莺飞飘着细雨的四月如期而至。记忆里的清明节似乎都与风雨有着扯不断的千丝万缕,或许,雨是为着世上那些断肠人流不尽的泪水在陪着哭泣,风是为着那些断肠人在声声的滴血呼唤那些永不回来的灵魂。

回味童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无忧的童年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童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慢慢地,清明对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 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随着时光飞逝,生命的推进,我们终有一天会逐渐看淡这生与死的距离的。因为生老病死,终究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而人生在世,总是一代又一代,不断风雨兼程,迎来送往,就像环抱着我们亲人的那一片片泥土,曾经掩埋了多少枯木,却又总能从盘根错节的土壤中不断孕育出新的生命来,它永远是那样地血脉相连,生生不息啊!

我想,既然在清明这样一个节日里,既有祭扫先人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沉浸在春回大地、大自然生机勃勃里的欢笑声。那么,我们祭拜先人的目的,就不要仅仅停留在感念先人的恩德,甚至感伤世事的沧桑上了,关键是要从中懂得生命的珍贵,应该秉承先人淡定乐观的精神,好让我们这些活着的生命,从此活得更充实,也更精彩!

清明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

篇2:清明怀想

清明已然消逝,我却始终无法提笔写下心情。是因为这个日子的伤感让我选择回避,还是因为这个日子的厚重让我难以回味? 岁月旋转,冬日已去,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悄然来临。不得不说,这是个踏青出游的好时节。可,任游衍千里,亦有颗难以阻挡的归家之心。人在路途,心有所属;人在路途,天堂有人叮嘱。

清明前一夜,走在西安的街道上,一丛丛纸灰,一缕缕轻烟。阵阵风,把零零星星的思念吹散。我,虔诚无声,膜拜无言,静静走过。他们,用冥纸寄托思念,传递敬意。我,在辽远辽远的彼岸,用什么诉说心语?空中,明月不见,抬头难以共思;地上,野草不长,低头无法共鸣。但愿今晚有个好梦,把最深的思念,最真的敬意,通过小扁舟,飘向天堂,飘向彼岸。

我,很好。你,一切安好否?四月的人间烟火,一如往昔辽阔。

乘着晚风,唱首挽歌,石子路在蒿草荒坟间黯淡。悠悠的鸟鸣伴在轻轻的抽泣中,波动、飘然、不伤怀。

翦翦清风,喃喃细雨,几行人在崇山犁沟中彷徨。淡淡的花香融在淡淡的哀伤里,平静、安然、不杂乱。

天堂人间几重天,人间天堂几处影?婆娑树荫,寂寥长空唯惆怅。我想触摸墓碑,亲吻你的名字,告诉你我的思念;我想跪膝叩头,拥抱你的身躯,告诉你我的挂念。我想,真的很想很想再和你见面。

鼻酸眼红,泪水不自觉的往下流。像止不住的涌泉,停不了的离弦箭,抹不干,收不回。为什么,一直地、不停地、不由地,把眼睛哭红了?

脑海中,最后的你,隐约刻在心里。脸颊,不再有红晕映衬;眼眸,不再有粉嫩倒映。眼神呆滞,话语不清,一脸恍惚。起身,想走走。帮忙扶着,一步步,蹒跚地挪动。饿了,吃点饭菜,一口口,艰难地咀嚼。是岁月蹉跎,时光荏苒,夺走你的英姿,还是病痛的折磨,让你不再飒爽?才几年,你便换了个模样,让人来不及去回想昔日的你的`容颜。

流萤翩舞惊雀,稀星继闪闹春。云遮月,月遮云,可怜人儿不见阙。举头思,低头吟,殇落在地不见君。孑然一身后的笑靥,是我的坚强,也是你的企盼。想用微笑,照亮黑夜的脸庞,渲染天际的温婉,一路伴你到天堂。

你是我无法放下的回忆,就算是用整整一生的时间也难以忘记。如果,年老会让我失去这些,我祈求上苍不要让我淡忘,更不要让我遗忘。汉字千千万,该用怎样的字眼承载此刻的思情?天堂是美丽的,我忆念那柔和的天堂。可天堂是遥远的,但我依旧摆脱不了眷恋。因为知道,只有那柔和的天堂才会使我忘却孤单而感动温暖。

轮回演绎,成局中人。本是无聊至极的旁观者,一个偶然,竟无奈成为伤痛欲绝的当事人。世事本无常,理当持一颗平常之心对待。也许,真该学学洪应明前辈,“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最后的最后,我们终究逃脱不了一寸黄土的归宿!承认生命的悲剧性,便觉一切殇、残、怨只不过是上帝的一个小小玩笑而已!

篇3:怀想中南海的日日夜夜

我在1977年1月25日走出“象牙之塔”, 奔向“十字街头”, 为工人群众和青年朋友作了“文革”后首次演讲,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习仲勋同志在当年的全国先进教师大会上曾讲:“北京师范学院李燕杰老师的演讲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值得研究。要推广李燕杰老师的经验。“自此以后, 我成了一个被社会关注的“典型”。

继而, 我不仅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演讲, 还多次到北美、欧洲各国和港澳地区演讲。每年出国前后, 中央领导都会请我们进入中南海202 (即毛泽东主席故居) 做准备、做总结, 出国前, 我们在那里学政策, 学文件, 听各部门领导介绍情况, 常常一住就是两三个星期;到12月下旬出国为广大留学生和海外华人演讲, 直到春节之后才回国。回国后, 又集中到中南海202总结、汇报, 有时, 还要在中南海给各级领导做汇报演讲。后来, 中央领导又多次约我到中南海研究海内外青年教育问题。我于是有机会走进毛主席的书房, 翻看他老人家那近十万册藏书。那些日日夜夜, 我常感慨:到了这里才知道什么叫汗牛充栋, 什么叫浩如烟海, 什么叫博大精深……

在中南海的那些日子, 胡耀邦、习仲勋等领导给我留下了永难忘怀的印象。胡耀邦同志一直是那么平易近人, 谦虚谨慎, 那么关心群众, 关心青年, 那么勤奋, 那么秉公持正, 那么无私无畏, 他和我们的谈话总使我深受感动。而每次见到习仲勋同志和夫人齐心同志时, 也总是感觉他们那么慈祥, 那么和蔼, 那些感人肺腑的问候和叮嘱至今仍回响在我的耳边。在中南海见到的每位革命老前辈都让我难忘, 他们的胆识、学问、作风和智慧, 都使我受益终身。

我第一次到中南海, 是在当选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之后。那天进入中南海先在湖边走了走, 然后在怀仁堂开会。记得开会时正好与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时传祥的徒弟崔跃坐在一起。邓小平同志来到后, 首先关切地询问:崔跃同志找到对象了没有?崔跃赶紧站起来告诉小平同志:找到了!我记得小平同志当时十分高兴, 快步走过来, 和崔跃同志以及站在旁边的我亲切握手, 脸上洋溢着慈祥欢乐的笑容——为一位掏粪工人找到媳妇而欣慰的笑容。此情此景让我们永远难忘。

还有一次应邀到中南海开会, 与会者是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先进教师。一开始让我介绍经验, 我讲到, 青年学生是值得信赖的。我朗读了我的学生金安平写的那首诗:不管母亲多么贫穷困苦, 儿女对她的爱也绝不含糊。我只喊一声祖国万岁, 更强烈的爱在感情的深处!当时我看到身边中央领导同志都含着热泪, 他们热情地鼓励我继续做好青年工作, 研究教育艺术, 让更多的人关心青年, 热爱青年, 成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一天傍晚, 我在中南海又一次碰到胡耀邦同志, 他详细地询问了我工作和生活的情况, 鼓励我学习孙行者, 拔一把汗毛“变成千万个孙行者”。那一天我如愿以偿。又一次浏览了毛主席的藏书。在那简朴的卧室和书房, 我感受到的是伟大思想的生命力和穿透力。还有一次, 我到中南海请求长期在那里工作的刘中海同志转请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创办的“北京自修大学”题写校名, 没几天, 小平同志就为我们写好了校名, 由中央办公厅保留原件, 而复制件则由中央机要通信员直接送到我的手中。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那苍劲有力的六个大字成为我们永远的骄傲。

篇4:狮子头怀想

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清·林兰痴

日本电影《天平之甍》,是一部反映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扶桑传播盛唐文化的历史故事片。剧组在扬州拍摄场景时,其中一组镜头记录扬州地方长官宴请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日本导演坚持要用“狮子头”上席,足见在菜品的代表性、历史性方面用心缜密而深刻。

“狮子头”,直白点说,就是用猪肉制作的大肉丸子,以大而圆、嫩且鲜著称。早在隋朝就跻身扬州四大名菜之一,当时称葵花大斩肉。聊起它的来由,倒与隋炀帝颇有些瓜葛,民间戏称为“天子风流菜”!

据说,隋炀帝到扬州观琼花,对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宫后心血来潮,令御厨以此四景烹制出四道佳肴。御厨苦思冥想,终于向炀帝呈献金钱虾饼、松鼠桂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四道菜,炀帝品尝后龙颜大悦。特别对其中的葵花斩肉,非常赞赏,因包裹或嵌瓤蟹黄,肉圆大而色黄,宛如一朵盛开的葵花,色、形、味俱佳,炀帝常用以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名馔倾倒朝野。据《资治通鉴》载,隋炀帝下扬州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扬州所献“珍奇”食馔中已有葵花斩肉。

传至唐玄宗时,有个人叫韦陟,其父韦安石身任朝廷大臣,是个有权有势的人,韦陟靠着父阴庇护,平步青云,10岁授朝散大夫,累迁礼吏二部尚书,袭封郇国公。韦陟在政绩上没有什么建树,但在吃上十分讲究,锦衣玉食,穷奢极欲。厨中山珍海味,无一不备。时人有诗道:“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入郇公厨”。

有一次韦陟宴客,命府中名厨韦巨源也做隋廷四道菜,当用肉圆子做花心的葵花斩肉上席时,表面一层的肥肉末已大体溶化或半溶化,而瘦肉末则相对显得凸起,给人以毛毛糙糙之感,酷似雄狮之首。狮子为祥瑞之物,民间信仰中认为国泰民安则狮子至;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权势与地位。于是宾客纷纷劝酒:“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九头狮子帅印。”郇国公兴奋不已,举杯一饮而尽,高声说:“为了纪念今夕之会,葵花斩肉从今不如改名‘狮子头’!”宾客们无不举杯赞同,从那时起,狮子头便流行开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把狮子头带到了北京。

古往今来,狮子头别称可多啦!什么剁肉、斩肉、肉元,什么大肉丸子、大攒肉圆、葵花大攒肉、葵花献肉,不一而足。因属江苏菜系,颇具淮扬风味,故有扬州狮子头、扬州砂锅口肉、淮扬狮球,苏北俗称肉坨子。

随着此菜流传广泛,各地的地理条件,饮食习惯,风俗不同,形成了一大风味特色,品种不下百余种。狮子头内加不同的配料,衍生出不同的称谓,如四川的苕菜狮子头、迎春花狮子头、狮头元宝肉;江南水乡的螺肉狮子头、荠菜狮子头、菜心狮子头等。无有定规,任人称呼。无论何种狮子头,都具有同一特色:色彩淡雅,鲜嫩异常,入口而化,香气诱人。

传统观念一直认为,肥肉是引起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主要膳食因素,故此,有人担心常食狮子头会发胖,其实只要合理搭配,摄入一定量的脂肪对人体是有利的。诚然,狮子头主料为猪肋条肉,肥瘦相间,但经过近几个小时的文火炖煮,其饱和脂肪酸可减少30%~50%。肥肉虽每克中含有胆固醇22毫克,但熬炼后含量倍减。

【称颂真味】

狮子头是淮扬菜系中的当家传统名菜,因为做的好吃,古今文人便争相尝个新鲜。

宋代大诗人杨万里诗云:“却将一脔配两螯,世间真有扬州鹤。”虽不能确指狮子头,但可以肯定他在品尝了包括狮子头之类的菜肴之后,言不由衷,作了生动形象的夸张,借菜抒怀。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徐珂的《清稗类钞》以及大型菜谱书《调鼎集》,都载有狮子头制法。嘉庆年间甘泉人林兰痴著《口江三首吟》歌咏了“葵花肉丸”:“肉以细切粗斩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名葵花肉丸。”其诗云:“宾厨缕切正频频,团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过去,上海有家专经营淮扬菜的饭馆叫做“老半斋”,狮子头做得特有滋味,胡适、鲁迅是这里的常客。梁实秋在《狮子头》一文中说:“狮子头是雅舍食谱中重要的一色。”梁先生本不会做狮子头,后来跟扬州籍的老同学学了这一手,公余之暇,常亲操刀俎,以娱嘉宾。曹聚仁在《食在扬州》中谈到他在盐商家品尝狮子头的情形:“扬州盐商几乎每一家都有头等好厨子,都有一样著名的拿手好菜或点心……我的朋友洪逵家的狮子头,也是扬州名厨做的,一品锅四个狮子头,每一个总有菜碗那么大,确是不错……是我一生吃过的最入味的。”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说,胡适看到了一盘狮子头,便立即想起孔子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狮子头是张大千拿手的佳肴。汪曾祺在《落魄》中把狮子头称为“道地扬州菜”。谢国桢在《扬州纪游》里把红烧狮子头称作“扬州的名菜”。盛成在《我的母亲》里写道,“那盘狮子头做好了,那么年菜就做完了”。易君左在《闲话扬州》里说得更明白,“扬州口味一个‘浓’字可以代表,最有名的自然是狮子头”。

篇5:清明怀想作文

阳光和煦的上午,我们一大家子提着花篮、水果,拿着扫帚、铲子,上山祭拜爷爷。平时寂寞冷清的山上,现在一下子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这么多人,路旁停满了车辆,使本不宽敞的山路更显拥挤。除了“浙J”开头的,还有“豫A”“闽C”“赣A”等许多平常不太能看到的外地牌照。“清明节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所以许多远在外地的人即使春节回不了家,但是清明节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回来。”爸爸看出了我的疑问后说道。

终于来到了爷爷的坟前。一年的时间,爷爷的坟前已经落满了许多枯枝败叶。爸爸和伯伯立马拿起扫帚开始打扫,我们其他人忙着摆盘、放水果。我从来没有见过爷爷,爷爷在我出生之前很早就去世了。“爷爷是一个特别勤劳的人,每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活。我经常半夜睡醒了,发现爷爷还在忙碌着。你爷爷是活活累垮的……”听着爷爷的故事,我双手合十,在他的坟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三下。

“没有爷爷,就没有爸爸,所以我们一定要孝敬爷爷,孝敬长辈。”爸爸在一旁神情肃然,仿佛沉浸在儿时的回忆中。奶奶却早已红了眼圈,不停地抹泪。我这才知道,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思念,一种寄托,一种感恩……看着墓碑上爷爷的名字,我不由地浮想联翩:爷爷,您在另一个世界过得还好吗?看到我们,您一定会笑得很开心吧?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孝敬奶奶、孝敬爸爸妈妈的……

“笑笑,和爷爷说再见,我们要走了。”妈妈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抬头,蓦然发现爷爷坟旁的树木早已长出新枝,吐露新芽,看上去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篇6:清明怀想作文

悲伤与怀念在清明节被纷纷的冷雨勾出,我的爷爷。

几年前,爷爷在同样的日子走了,一个晴天霹雳,我一下子从快乐的天堂坠落到无底的悲痛深渊。

黑色的悲伤笼罩着我的心。

同样的心情,我跪在了爷爷您的墓前,黄色的小花点缀着墓碑,在风雨中摇曳,一道水痕从我的眼眶便流出,不知是雨,还是泪。

除去路边的杂草,我想起了爷爷对我的一切一切。

爷爷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新闻联播》,必须一分不多,一秒不缺地看完。记得那是一个消防队员奋力救火的场景,爷爷专注地地看着屏幕,之间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一名年轻的战士冲进火海,一次,两次,三次……一位女子终于被救了出来,但是,这位英勇的战士却迟迟没有从现身……爷爷眼神里伤心,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才19岁,正值青春年华呀!太可惜了!”一会儿,偷偷看一下爷爷,不知不觉中,老人家正用手背轻轻地擦了一下眼角。

爷爷最骄傲的事是我能和他一起到国税局走一走。他逢人便说:“这是我孙子。”说罢,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局里爷爷的同事也常摸摸我的头,说到:“你这孙子好乖呀!”爷爷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呵呵地笑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不住地附和:“是呀是呀!”

爷爷最开心的事是能载着我上学去。在短短的十分钟里,爷爷问了我好多好多:你昨晚睡没睡好?最近开心不开心?学校的午餐好不好?……我也会和爷爷谈幼儿园的许许多多……在夕阳下,我们爷孙多么和谐,相依在一起,开心谈话,一路上,留下了我们爽朗的笑声,留下了一幅最美丽的风景。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爷爷走了。

我又哭了。

“爷爷,你快回来呀!”我又仰望苍穹,无力地祈求。

这时,雨停了,彩虹挂在了天边,那似乎是爷爷甜蜜的微笑……

篇7:清明怀想作文700字

汽车行驶在坦荡的大道上,每一声喇叭声都像是在为死去的人哀鸣。车厢内闹哄哄的,我心里却异常寂静,我们是去扫墓,不是踏青。

下车,转车,去年的那一幕在我脑海里浮现,同样的动作我不知做了多少次:拉着父母的手,穿过拥挤吵闹的人群,购买一条上面写着一个“祭”字的红带子,先到石门峰祭拜爷爷奶奶,再找一辆“黑的”拉我们去九峰烈士陵园。

大约十点。

我们到了九峰烈士陵园,这里是外公外婆的“家”。在这里,外公足足等了外婆十三年。我是外婆带大的,对外婆的感情很深,她的突然离去让我没有一丝的心里准备,我常常有种自私的想法,外公为什么不能再等十年二十年呢,也好让我再长大一点,对外婆尽点孝道。

去年是外婆的新年,祭拜程序自然多点。我们先是把墓碑周围打扫得十干净净,然后再把我们买好的F1菊花和黄菊花分别掰成花瓣,轻轻地洒在墓碑上,好像生怕惊扰了他们,妈妈又把墓碑两侧石狮脖子上系的红绸蝴蝶结换上了新的.,爸爸也把那条有“祭”字的红带子和塑料花藤一起系在墓碑上。我们每人点燃三柱香,先在心里默默的悼念,然后再三鞠躬上香,最后是“寄钱”。

“寄钱”也就足人们常说的烧纸钱。因为陵园有规定不允许在墓碑前烧纸钱,我们只好下山在指定的地方烧,可能是我没经验,把太多还没有完全燃烧的纸钱投到香炉里,炯子熏得我直流眼泪,我边烧边想,这些纸钱他们真的能收到吗?这也许只是人们对已故亲人的一种寄托方式吧。想着想着,一沓纸钱就被我烧完了,我扒动着灰烬,想找到一个“幸存者”,不过那只是徒劳,我的拨动只会让它们脆成粉末:人生也是如此,最终还是会像燃烧的纸钱那样灰飞烟灭:

篇8:怀想天空(二)

刚出生时的我,据说极其丑陋,当护士阿姨看到我第一眼时,似乎也愣了一下,母亲是标准的清秀型美女,父亲是标准的书生型美男,怎么生出的孩子却那么的……那么的……呃,不近人意。所有人都有这种想法,都不太愿意将我抱去给母亲看。后来阿姨尴尬地抱着我走向母亲。

母亲抱起我,眼睛直直地看着我,是看着我的眼睛,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注视着我左脸上那块殷红的胎记……我知道,那就是我亲爱的母亲,不像别人,她拥有着母亲的眼神,那爱我的眼神。

儿时的我,安静乖巧,不哭闹,是个众人眼中的乖宝宝、好宝宝,除了那块殷红的胎记

家里的亲戚抱我上街,他们似乎都多多少少有些羞涩,是因为怀中的我。总会有意无意的遮遮掩掩,也许他们是出于保护我的心情。但我的母亲,带我出门时,总是大大方方的将我露于众人面前,还夸我漂亮,虽然那时的我已隐约明白自己的缺陷,但我更清楚地明白,母亲的夸奖不是虚伪的,而是出于真心的。

上幼儿园,母亲总是最早地把我送到教室,最晚地离开教室;放学时,我总是能第一时间见到母亲的笑脸,在窗外对我竖起大拇指。

上小学,母亲总对我说:“囡囡要记住,自己是最棒的。你的缺陷,不是你的缺点,它不是你造成的,你要相信妈妈,你是最优秀的小学生,妈妈会支持你的!”虽然那时的我面对妈妈如此大段的话加上夸张的肢体语言,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我记住了一句话:我是最棒的。

因为母亲的这句话,和不断地鼓励关心我,我的缺陷从未造成过我的困扰,在我的成长旅程中,我很自信。

妈妈是我儿时的最重要的一位老师。由于母亲的教育,我成了一位自信、独立、勇敢的孩子,也许就是因为我的这些小优点,身边的小同学们从未因为我的缺陷而排斥我嘲笑我。因此,我的童年,可以说是愉快无忧的。

儿时那片纯净的天空,是母亲为我撑起的。

糖果般的儿时天空,我还想重温,它真的令人神往,就如谁也不能抵制那五彩甜蜜的糖果一样。

名师点评

篇9:夏日怀想作文

恍然间,夏天又蹦蹦跳跳地走来了,仿佛空气都在燃烧。

这是一年中令我最舒心的季节。身着薄衣,脚踏凉鞋,走在街上,轻飘飘浑若无物,从从容容。

风儿刮了,燃烧的`空气中传来熟悉的气息……

某个夏日,我站在考场正午的太阳下,头顶却像是有一片独独笼罩我的阴去。

心冰冷,周围的一切片,惨白而失去了生机。灿烂的阳光,欢闹的人群,统统与我无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我会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忽地迷失方向。

然而,我却没有看到,不远的前方有一条笔直平坦的大道,等着我去走,去拼,去闯。

那是,一个绝望却暗含希望的夏日。

某个夏日,我独自一人站在新教室的角落里,眼神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急切地渴盼有人能来抚慰。

然而,始终没有一个人来。他们一起长大,而我,这个新来者,是被孤立在外的一个。

高温熬煮着我的烦恼,知了吟唱出我的寂寥。在陌生城市陌生人群的一隅,我就只好独自坚强。

那是,一个学会独立的夏日。

某个夏日,我双腿颤抖地站在两千四百米的跑道上,热汗冷汗齐流。

当我迈开第一步,我甚至不确信我是否会在下一步倒下。

三十圈的数目遥不可及,十一分的时限也成为奢望。我只求自己挺住,用已被滚烫地面灼热的脚底,一步步丈量……

我不会说我跑了第几,因为长跑如人生,能走到最后,已是胜利。

那是,一个挥洒汗水的夏日。

夏日,还蕴藏着我的童年。

我记起老屋巷家家户户做饭的香气,记起小花园草丛捉蚂蚱、打秋千的笑声,记起白云、蓝天,以及那说来就来的大暴雨……

一切光影声色,在夏风的酝酿下,更加美好。

难忘的记忆啊,都发生在夏日。

灿烂夏阳今又是,不过,换了人间。

这个夏天,注定会与往常不同。我坐在教室,手捧书卷,透过窗户微笑地看着你——夏天。

篇10:冬天的怀想作文

在春天,是一个争吵的季节,有白花争艳之说;在夏天,是一个心烦气燥的季节,有狂风暴雨的现象;在秋,是一个忙碌的季节,有鸟为食亡的听闻。

我喜欢冬天,在冬天里没有争吵,没有心烦气燥,没有忙碌,只有宁静、安详和美好。

冬天的天很纯,很白,纯的让我浮想联翩,白的让我忍不住要去跳舞。

冬天的树,很透明,没有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秘密,让我觉得它友好,很单纯。冬天的花很伟大,让我真真正正懂得了,明白了什么叫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含义。

冬天的人,最容易感到幸福。温暖的,同时,也是最容易感到孤独、无助的。懂得爱别人和爱自己的人便是幸福的,温暖的。而不懂得爱别人,只知道爱自己的人则是孤独的无助的。

冬天的雪,是冬天的精灵。“没有雪的冬天,不是冬天”不知是谁说的这样一句话,我觉得的确如此。那雪洁白无暇,它掩埋了所有的肮脏,平息了与世无争的情感,使我的心灵为之净化。

篇11:春日怀想作文

春和着温暖明媚的阳光,迈着轻盈的舞步,蹁跹地飞入人间,用她柔软的手臂轻轻掠过冬日干涸粗糙的土地,唤醒沉睡一冬的小草。草儿抖抖身上的泥土,拱破软融融的春泥,探出新绿的芽儿,在微风中,轻轻颔首,向人们报告春的讯息。

一路欢歌,一程轻舞,春用她的柔美,点亮了玉兰,惹红了春桃,催醒了丁香,剪美了樱花,将一中古朴纯美的校园装点一新,绽放别样色彩。光的晕圈退去天空的灰蒙,渐渐使天空灵透、澄澈,水汪汪的亦如那晶亮的眸子,纯粹自然,好一幅恬静的幕景!高雅洁白的玉兰,朵朵华美而不失优雅,轻抒微卷的花瓣,低诉着春语;宁静甜美的春桃,如美人娇容淡淡流出微笑,鹅黄纤细的花蕊,轻唱着春曲;素雅内敛的丁香,于翠叶掩映之中暗暗涌动馨香,沁人心脾清新自然,呢喃着春词;灿烂夺目的樱花,层层叠叠中迸发生命的活力,精致的身姿,吟咏着春赋。阳光如轻纱般笼罩上一层细腻的薄雾,略有朦胧,溢出花开的声音,盈入两耳,一时竞发,群芳斗艳。她们不肯让自己落后,亦不会让韶华早露,一冬的积蓄隐忍,为的就是这一夕的喷涌勃发。毕竟春天最美的希望只留存短暂的时光,过早的绽放,只能换来凋零的陪衬,只有在最合适的`时间做最恰当的事,才能延长人生的春天,洒满一生的芬芳。我聆听到的花的智慧哲思——花开当须开。这不恰如正值青春韶华、拼搏不息的我们么?九年磨一剑,只为六月展锋芒,画下圆满的青春完结号。

绿是一中最浓郁的色彩。窗前楼墙上默默向上的爬山虎,鲜艳翠绿,一步一个脚印的踏下无悔的迹痕;青碧闪亮的古老银杏,枝干虬劲,沉稳是他的生命形态,岁月的印刻,打磨出生命亘古悠长的顽强美与坚韧美;那生机勃勃的竹,悄悄从枯黄的茎秆中浸出鲜绿,逐渐占领整个如玉的竹身,纤细的竹叶,略显柔嫩,却散发青春的活力,坚强倔强、昂首挺胸的节杆直面人生的风雨,铮铮铁骨,彰显出它的力争上游,深深吸入一口来自竹林幽静深处的绿波,顿时神清气爽。

一中的物,一中的景,无一不昭示着一中人的灵性与品格。

夜幕下的一中,静谧又安详。漫步在石子小路,一股暗香萦绕鼻息,洗去心中的浮杂,找到心灵栖居的乐园。星辰月色倾泻下来,一片淡紫色的辉煌映入眼帘,流动着梦幻般的色彩,生命的喜悦轻轻吟哦:“不管是夜的孤寂,还是黑暗的恐惧,都无法遮住心中的信仰的光芒,默默的付出心血,用奋斗的泪泉浇灌出明艳的花朵。听,生命蹁跹起舞深处,有鸟儿婉转的歌喉,唱出黎明的前歌。”高中三年无悔的付出,使高考前的黑暗恐惧无法掩盖心灵的光芒,向前,向前,向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信念,拨开稠云,让破晓的初阳,熠熠生辉。

篇12:腊八粥怀想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的最重要民俗就是家家户户“灶生木炭火,锅开米珠花”,食用“腊八粥”。卖腊八粥的店铺常贴有这样对联:“香先传腊八,米早煮弓双”。又云:“时无拘腊八,各自说弓双”。关于吃腊八粥的来历,一般认为是纪念净饭王之子释迦牟尼佛祖成道的日子而举行的活动, 但是在民间,则相传是明太祖朱元璋留下来的。

据说,朱元璋小时在财主家放牛。有一天,他牧牛归来路过一座独木桥,将牛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屋子里,不给饭吃。他饿得团团乱转,想找点吃的。突然,发现屋中有一鼠洞,便扒开,没想到这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豆、芋艿、红枣,但都是那么一点点。他便把这些东西合并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因已饿极,吃起来觉得十分甘甜可口,可谓是“饮食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肠”。后来,朱元璋贵为天子,珍肴美味吃腻了,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吃老鼠洞中挖出的粮豆煮的粥,便命御厨给他做。他吃粥的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满朝文武官员们见皇帝吃“腊八粥”,便纷纷效仿,渐渐传到民间,便成了风俗。每逢这一天,“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

现今,我国民间制作腊八粥的原料仍多采用八种谷米、豆类和干果。营养非常丰富,而且由于多种营养互补,大大提高了植物蛋白的利用率。腊八粥一般需用慢火熬煮两三个小时以上才成,极易于消化和吸收,因而对于脾胃虚弱的老幼、弱病人群更为适宜。完全可以说腊八粥是将养生、美味与年节文化集于一体的民间大众化美食。

其实,有关腊八粥的记载是从宋代开始的。而“腊”的概念,远在周代以前就有了。周时夏历十二月,猎禽兽祭祖、祭神的风俗,就叫腊十二月,后来简称之为腊月。吃腊八粥的习俗经宋、元、明、清历朝不衰,不少的笔记、小说里都有当时寺院及民间制作腊八粥的情节。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腊八节期间,应佛印法师盛邀,前去喝腊八粥,吟下“多谢大师勤召唤,今朝佛粥更相馈”的诗句。民间吃腊八粥的意义与佛家不同,是以庆贺五谷丰登。

在腊八粥出现之前,民间有吃赤豆粥的习俗。据说共工是不学好的坏孩子,专喜害人。但他却很怕赤豆,于是人们做赤豆粥来驱逐他。《杂阴阳书》说红豆:“正月七日、七月七日,男吞赤小豆七颗,女吞十四枚,竟年无病,令疫病不相染。”可见赤豆有辟疫禳灾的功效。

不过,有些地方十二月初八有禁忌,俗谚云:“腊八不吃娘家米;吃了娘家米,一辈还不起。”故忌讳腊八这一天妇女回娘家。山东武城、沂南等地新媳妇(结婚不满3年)是日必须回娘家,否则对婆家不利。谚云:“吃了腊八饭,一家人要散;喝了腊八米(粥),一家穷到底。”

吃腊八粥习俗连皇宫也效行,以示吉祥。

据《旧京风俗志》说,明清之际,每逢腊月初一,由内务府操办,惊师动众,在雍和宫搭棚垒灶,支上六口丈二大锅。等到腊月初七鸡啼生火,通宵熬粥。这一顿粥要耗十万两银子!第二天拂晓出锅,第一锅粥先献佛,第二锅粥才“供上膳焉”,即进贡皇帝食用,然后分别赏赐王公大臣。道光帝曾作《腊八粥》诗曰:“一阳初复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个关于腊八粥的有趣故事:元宵贾妃省亲之后,黛玉不胜疲劳,饭后贪睡。宝玉怕她睡出病来,就与她闲话解闷,说是扬州林子洞里一伙耗子精煮腊八粥,一个极弱极细的小耗子要变化了去偷香芋,结果一变却变出了一个林小姐来。烦得黛玉从床上翻身起来拧宝玉。

清人顾寸田《腊八歌》云:“獐牙之稻粲如玉,法喜晓来炊作粥;取材七宝合初成,甘苦辛酸五味足。” 周兆鱼《腊八粥》诗:“防风粥冬凌粥,粥样新食谱续。浮甑更寻腊八例,七宝合成膏涨腻,桃花杨花让味。东家夸粥香,一指偶染如盥蔷;西家夸粥甘,一盂分饷如传柑。豪门终岁饫粱肉,滟光泛泛糁羹玉,不费万钱亦果腹。独惜黄韭百瓮封,霜天镇日米双弓,疮痍满眼无黔突,休话当年画粥衷。”

喝腊八粥、煮腊八粥,讲腊八粥的过去和现在,是作家冰心一家的传统。“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原来让冰心刻骨铭心的是她的外祖母,恰好是这一天过世的,因此冰心吃母亲煮的腊八粥又多了一层母亲孝亲忆旧的影响。而冰心的母亲,又是在1930年1月7日(即农历十二月初八)逝世的,冰心自此之后也是每年腊八这一天全家喝她亲手煮的腊八粥,以度过这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于是冰心的外甥女深知喝腊八粥不同寻常的意义,文章写到她的外甥女的话:“妈妈和姨姨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原来在冰心先生言传身教影响下,下一代及下下一代,不仅有对亲人的缅怀,更有对中国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永久的缅怀和追忆!

梁实秋小时候把喝腊八粥看作是一件快事“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

诗僧苏曼殊,字子谷,爱吃甜食,尤喜腊八粥。沈尹默与曼殊交情深厚。一天,江南刘三告诉他曼殊逝世的噩耗,沈尹默忆起与曼殊在春申酒楼共饮腊八粥的情景,悲从心来,作一诗悼之:“君言子谷死,我闻情恻恻;满座谈笑人,一时皆太息。平生殊可怜,痴黠人莫识;既不游方外,亦不拘绳墨。任性以行游,关心唯食色。大嚼酒案旁,呆坐歌筵侧。十年春申楼,一饱犹能忆;于今八宝饭,和尚吃不得。”

在作家王蒙眼里,腊八粥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腊八粥兼收并蓄,融汇一锅,熬制时满室温暖芬芳,喝下去饱饱满满,舒舒服服,“真能启发一点重农爱农之心”。

篇13:生命怀想诗歌

六月的稻谷饱含欲望

赤脚的农民站在田埂里

收割矮矮的日子

穿皮鞋的商贾于空调室内

算计膨胀的收获

而贪婪的诗人

从原始森林到现代化城市

一层一层拨掉谷皮

深入生命内核

天堂没有 地狱却永存

无底的人类欲望

是该填还是该掘呢

山在沙漠里沉默

水在草原上放歌

是山快乐呢

篇14:初春怀想高三作文

灰蒙蒙的天空,让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季刚刚苏醒的心情略感压抑。几只好事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喧闹地跳跃着,叫嚣着,庆祝这个属于它们的天气。还有黄莺,画眉,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啼声穿过雾霭从远方传来,幽远而又干净,让人忍不住想和上几声,然而我却不是鸟,只好静静地倾听。

门前的蝴蝶兰,枯萎的叶间又探出了嫩色的叶芽,那么的娇嫩,仿佛轻轻一触就会融化。花盆里的萎焉的仙人掌,也日渐坚硬挺拔,碧如翠玉的叶片上孕育这小小的生命,相信不久也会舒展身躯,长出尖尖的,毛毛的小刺,再不久也会开出一朵纯黄色,娇艳,美丽的鲜花,牡丹一样倾国倾城。

围墙外的白杨,看似静寂,不生枝叶,没有绿意生机。实则蠢蠢欲动,鼓鼓的叶芽,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儿,仿佛在你转身的刹那,便会悄悄绽放!

河面的冰凌也开始融化,平静的冰面,镜子一般倒映着河边的丽影。轻俯下身子,你会听见冰下水流的声音,潺潺汩汩,如仙乐齐鸣,令人如痴如醉!如果心情再平静一些,你定会听见,冰凌消融的声音“叮咚”清越的声响,就像深夜的星辰不小心触动了谁钢琴上的精灵,就象初夏昏睡的午后,清风不经意间碰向了谁窗前的风铃!突兀,幽远。让人不禁想起那个朝霞铺满地平线的清晨。

幽寂葱郁的丛林,一潭静寂的湖水波澜不惊。碧绿的湖水如玉似翠,静静卧在丛绿之中。湖畔,一丛繁茂的的.君子兰,默默的开放着,典雅美丽的花瓣,蝶翼般轻颤着展开,馥郁的芬芳氤氲在湖面之上,淡雅,神秘。纤弱的枝叶上渐渐积聚起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愈来愈大,愈来愈重。终于,纤弱的臂膀再也承受不住它的重量,忽地沉了下去,露珠滑落,“叮咚”落在平静的湖面,激起圈圈涟漪,漾开漾开。湖面终归平静。而那声轻吟,却萦绕心头,久久挥散不去。

此刻,郁积心头的烦恼与忧愁全都烟消云散了,身心忽地豁达释然,仿佛世事不关己,只在自然间。那种超然,令我沉迷。抬起头,看丛林背后远方的群岚,静默,神秘的灰棕色,隐隐透出黛青颜色,令人默名的感动!

春天没有纷飞漫洒浪漫的雪花,也没有奔放炫烂盛开的粉荷,没有萧瑟落寞飘零的落叶,却有烂漫的油菜花,优雅的杨柳絮,有着孕育生命的生机与惊喜!这份喜悦,久藏心底,不曾忘记!

篇15:怀想天空作文

天空明净、辽阔、深邃,它总带给我无限的遐想,让我的心飞翔,飞翔……

童年·明净的天空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天空是明净的。还记得童年的夏夜,小小的手举着大的蒲扇,穿着短裤衩,笑着跳着跑到门前的洋槐树下,听爷爷讲许多好听的故事。每次,我都仰着稚气未脱的`小脸,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眨着眼睛,盯着爷爷的嘴巴——里面总藏着没有尽头的好故事,讲到特别有趣的地方,我会郎声笑起来,抬起头,对着明净的天空咧开缺了门牙的嘴,天上的星星真多啊,“一,二,三……”多得数不清,像爷爷嘴巴里的故事。

童年的天空明净,不含一丝杂尘,像颗水晶般透明的玻璃球。

在人间·辽阔的天空

人总会不可遏制地成长,不知不觉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初中生,成为一个高中生,当胸前的红领巾永远飘落的那一刻,我的天空变得辽阔起来。

紧张的学习生活,使我的脚步变得匆匆,但即使是在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刻,我也不忘抬头望一望远方那辽阔的天空,它给我力量。学习虽很辛苦,但我总会找到时间,手捧一本心爱的书,找一片安静的草苹,打开书页,也找开心扉,打开辽阔的天空,我在这无边的天空畅游,它给我以人生的启迪与智慧,它教会我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它也告诉我深刻的哲理与为人处事的准则。

大人的天空辽阔,偶尔有朵白云飘过,那是我的心在飞翔……

我的大学·深邃的天空

一转眼,我即将步入大学的校门。站在母亲身旁,我已高他一大截,双手搭在母亲的肩膀上,我感到了来自整个家庭的希望与责任。我明白,我的大学的天空将是深邃的。大学,将不会有像高中一样快乐的节奏,但我不会松懈,因为我知道,我的未来就我家庭的未来,我的肩膀上压着的,是千斤重的责任。我将学会怎样变得成熟,怎样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会用五彩笔在这深邃的天空里描绘出斑谰的图景。此时此刻,它就在不远处召唤我,我正奋力地向它冲去……

我的大学的天空深邃,无边无际,我将用我的智慧去打造那一片别样的天空。

篇16:怀想旧时光

项目面积 242㎡

设计单位 Shed Design

英国Shed Design近日完成了一个住宅翻新及扩建项目,房屋位于英国威斯敏斯特的国会大厦附近,是一座始于乔治王朝时期的五层私人住宅,它在二战时曾遭遇导弹袭击,战后又被按照原样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住楼延续了70年代的建筑风格,但内部空间采用了由多个小单元拼接而成的旧式格局,使整体空间较为局促,所以Shed Design决定对住宅内部进行重新修整,优化空间布局。业主一家常年在意大利生活,偶尔会到伦敦居住,所以他们希望设计团队为其设计一间如同精品酒店般的家一既具有良好的实用特性,又不失舒适的居住氛围,一个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的“第二故乡”。

设计团队推翻了原有的陈旧布局,并开挖了地下室,同时小心翼翼地对首层进行了扩建,力求与周围的历史建筑风格保持一致。上面几层楼则采用了全新的布局,最大化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为业主一家四口打造出了功能齐全的生活空间。在对空间布局进行改造的同时,Shed Design也细心地保留了乔治王朝时期的设计风格,独有一种历史沉淀的魅力。每个空间都经过了独立设计,空间色调和材料的运用都不尽相同,却又紧密相连且保持和谐,使各个空间之间的过渡自然而连贯。

开阔的地下室里布局流通,涵盖了厨房、餐厅以及媒体室,是一个十分适合家庭聚会的空间。在地下室里,现代风格的细节替代了乔治王朝时期的特色,也寓意了扩建的地下室是建筑的“新”元素。餐厅上方开辟了一面天窗,光线透过天窗照入屋内,映在大理石桌面上,不仅让地下室获得了良好的采光效果,也将白色瓷面地板、木纹石厨房操作台和厨房防溅板衬托得更加澄净和明亮。

沿着厨房往里走,推开双门便来到了媒体室,该空间就像是这座房子里的隐秘“洞穴”,业主及其亲朋好友们平常可在这个私人空间里娱乐和聚会。深蓝色的空间色调与黑金花大理石相搭配,体现了硬朗的美感,彰显出男主人的品味。除了媒体室以外,房子里的其他空间都以干净的素色作为主色调,并在其中加入些许明亮和跳跃的色彩,营造出宁静而不失温馨的氛围。以客厅空间为例,色调以素雅简约为主,暖黄色的灯光及布艺饰品则让整体空间的氛围变得更加温和与亲切。这样的设计也吻合了业主的需求,提升了空间的格调,如同置于“精品酒店”之中。

住所的楼梯也经过了精心设计,精致纤长的黄铜栏杆搭配弧线优美的英国橡木扶手,梯级上还铺有银灰色地毯,让普通的楼梯也富有了轻盈优雅的气息。沿着梯级而上,便能到达卧室区域,每间卧室都各有特色,家具及灯具设计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两种风格。奢华的布艺饰品被运用于卧室空间中,如精心挑选的丝面落地窗帘和定制地毯,与卧室里的木材、大理石及黄铜等元素相得益彰。为了让卧室空间也富有精品酒店般的气质,卧室里基本都配备了大号床具,并在床头边摆上了小巧精致的床头柜及阅读灯。

这座房子还采用了各种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如机械通风设备能不断地给室内空间供给新鲜空气,在寒冷的冬天里,当窗户都需要关闭时,该设备能充分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智能的家居系统也被运用于各楼层的主要空间中,不管业主在家与否,都能对室内的灯光、室温、无线电接收进行操作,并能查看和保证房子的安全。

Nestled behind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in the heart of Westminster sits an end ofterrace Georgian property, which hasbeen completely restored and extendedby Shed Design. The five-story privateresidence was flattened by a V2 rocketduring WW2 and was painstakingly built tots original proportions after the war. An ncongruous extension followed in the1970s, but the arrangement of severalsmall boxy rooms failed to make the bestuse of the space. The clients spend manyweeks of the year in other primaryresidences such as in Italy, and their brieffor Shed was to create a“home withboutique hotel touches”-a home fromhome atmosphere with the practicality andcomfort found in your favourite hotel suite.

The solution involved demolishing thedated extension, levelling and excavatingthe basement, as well as sympathetically extending the ground floor, whilst keeping the house in line with the local style. The upper floorswere rearranged to maximise every inch of space to create fully functional layouts for the family of four. Shed worked sensitively toreinstate the original Georgian charm from the ground floor upwards. Each space has been individually designed and furnished, coloursand materials tightly edited to ensure cohesion of design throughout the property.

The generous, free-flowing basement with kitchen, dining and media room has been designed as the heart of the home, a communalspace for the very sociable family. Here, Georgian features have been replaced with modern details, marking the extension as part of the“New". Daylight reaches the area through a large roof light positioned over the marble dining table, which complements the seamless off-white porcelain floor and the Serpeggiante marble worktop and splashback in the monolithic kitchen.

Behind hidden doors, the media room sits discreetly on the edge of the basement and is the naturalprivate "den" of the house. When informally entertaining, the family and their guests will spendcomfortable evenings in this private retreat. The palette of deep blue with Portoro marble is adeliberate nod to the mascullne side of the brief.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is room, the colour palettefor the property has been kept deliberately neutral, with the designer using pops and splashes ofbrighter colours and warm tones, such as yellow accessories and lighting in the living area, to keepthe atmosphere welcoming and homely. These personal touches also enhance the boutique hotelfeel as prescribed in the brief by the client.

Moving upwards through the building is made possible via an elegant and lightweight stair with an English oak ribbon handrail, winding itsway up to the bedroom accommodation. The stair is supported between brass stair rods on a timber "stringer", with an offset stair runnerencouraging ascent or descent around the wide perimeter edge. The bedrooms comprise of an eclectic mixture of furniture and lighting,both antique and contemporary. Luxurious upholstery, silk floor-to-ceiling drapes and bespoke rugs have been carefully selected to sitcomfortably next to rich timbers and marbles with brass accents. To follow the brief, the bedrooms deliberately follow the boutique hotelformula, with side tables either side of oversized beds and reading lights featuring throughout.

上一篇:七年级旅游的英语作文travel下一篇:冶金工程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