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理论文章

2024-04-20

“十四五”规划理论文章(共6篇)

篇1:“十四五”规划理论文章

“十四五”规划理论文章四篇

目录 以“十四五”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1 制定“十四五”规划需要新视角.........................3 面向“十四五”感悟新发展阶段之“新”.................6 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指引.....................9

以“十四五”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从时代背景来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首先要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有深刻认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外部环境的变化,— 2 —

要求我们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面临的内部深层次问题,则要求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理顺体制机制,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要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着 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既包括区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包括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我们要围绕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作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这些不平衡问题,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是“十四五”期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着力通过改革消除资源配置扭曲,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释放经济增长潜能。要抓住土地、人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加速推进土地要素城乡流动,树立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的要素市场观,以资

本市场带动全社会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推进技术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逐步构建数据交易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框架。

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要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关键产业的追赶。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5G、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正带来革命性影响。“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经济实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加快推动产业技术 变革,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先进技术扩散,实现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攀升。

制定“十四五”规划需要新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第一,坚持从问题出发,着力解决“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国企业数量和资产规模增长很快,营业收入增长缓慢,规模以上制造业利润甚至停止了增长,吸纳劳动力能力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国内需求没有启动起来,严重影响了企业收入增长;企业资产规模增长过快,虚胖,导致总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投资收益率又是引导企业投资的“指挥棒”,投资收益率过低导致制造业投资相对低迷;高科技产业占比增速缓慢,很多地方政府将政策都给了高科技产业,增长依然依赖传统产业:吸纳劳动力最多的是个体工商户,劳动力过多流 向了低效率经济领域,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发展机制和短板问题。

第二,坚持从企业家视角出发,让企业家能在规划中挖掘商机。

“十三五”期间,各地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和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这些改革举措在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绩效上差异很大。很多地方政府平台搭建好了,没有引来企业家唱戏。企业家是发现商机、组织要素生产并承担投资风险者,是创新的核心推动者。发展规划中的大部分内容,需要通过企业家创新和投资来实现。政府作为规划制定者,视角很容易从政府出发,忘记了发展规划的实现过程需要企业家来唱主角。因此,我们要从企业家视角去制定规划和审视规划,要让企业家从规划中能挖

掘巨大商机,激发投资热情。

第三,坚持从完善市场机制出发,把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改革核心。

企业家创新创业,一要优良营商环境,二要健全要素市场,三要完备金融市场体系。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大幅度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条件。从资本要素角度看,每个企业都有资本,都需要能流通、定价和交易的市场,无论大小、业绩和所有制不同,都不能剥夺企业交易资本的权益。我国资本市场服务需要下沉。

第四,坚持从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差异性出发,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政策。

要分类推进服务业的发展。第一类是我国传统的商贸、金融、房地产、交通运输四大服务业,约占GDP的30,即使跟服务业高度发达的美国相比,在经济总量中比重已经跟美国相近或超过美国,占比已经难以提升。这类产业发展关键是整合布局,提质增效。第二类是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包含信息软件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以及科技服务业等,约占GDP的7,与美国同类服务业相比,仍然有翻倍提升空间。第三类是社会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社区服务等,约占GDP的15。这类服务业发展空间更大。“十四五”期间,要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度导入民营经济,在社会服务业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

争环境,学会用市场力量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

面向“十四五” 感悟新发展阶段之“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新发展阶段,有新情况新机遇,也有新挑战新问题,需要新思维新行动。从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到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从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到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到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每一个“新”都有新内涵、新要求、新举措,将保证中国号巨轮在新发展阶段行稳致远。

新发展阶段,要辩证地看,涵养“新思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有辩证的思维,既要看到新

机遇,也要看到新挑战;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有必胜信心,又要有忧患意识。要辩证地看待前进路上的机遇和挑战,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发展阶段,要务实地干,构建“新格局”。

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措施要有力有效,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让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同频共振,让国内需求得到精准满足,让资源要素配置更加高效,达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新发展阶段,要开拓创新,催生“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勇攀科学高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要注重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快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新发展阶段,要勇于改革,激发“新活力”。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社会是动态发展的,改革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新发展阶段为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要向改革要动力,为发展添 活力,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发展阶段,要扩大开放,打造“新优势”。

当前,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但开放不能因此止步。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着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同时,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新发展阶段,要为民谋利,拓展“新局面”。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新发展阶段,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集众智、汇众力、聚同心,认识新形势,适应新变化,落实新要求,就必将抓住新机遇,战胜新挑战,开创新局面,铿锵阔步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贯通融合的科学思想体系,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围绕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谈五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要顺应时代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要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趋势,准确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过去几个五年不同,“十四五”时期一个显著特点是国内外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国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要求。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变局、大变革的时代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重大战略机遇。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把“十四五”规划放在两个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准前行方向,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是要反映阶段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要深入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所处的阶段,以及人口、资金、技术、能源资源等发展条件的变化趋势。总体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优化提质期,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济发展阶段转变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经济发展条件深刻变化提出的新挑战新任务,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三是要回应社会关切。

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的规划目标、任务之中。什么是社会关切?就是人民群众的期待,就是民心。只有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社会的创新力和活力才能激发出来。这就要求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广

大群众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 代、开启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四是要突出地方特色。

要深入分析当地的发展阶段、存在问题、资源禀赋等条件,提出符合各地实际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有的地方已超过2万美元,但有的地方还不到5000美元,发展阶段处在不同水平。各地在编制“十四五”规划中要与国家对接,但应有所不同。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有关省市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谱写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五是要切实抓好落实。

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聚焦主题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建设科技强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民生保障、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精心谋划一批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工程。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

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重要论述,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重大政策和重大行动,迈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步伐。

篇2:“十四五”规划理论文章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谋篇布局。“十四五”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风向标,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明灯。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后,我们将如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人民至上,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画好人民的最大同心圆,密切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一是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战略目标开好局、起好步。二是要坚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推动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完善民主决策反馈机制,让决策真正为民所谋、为民所享。三是要扎实推进民生政策落地见效。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中的民主法治、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就业创业、健康中国等政策,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改革、创新、发展”的“铁三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改革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架构,继续做好改革、创新、发展的“加减乘除”。一是要做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法”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十四五”规划是新发展格局的起点,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转变发展方式、持续优化经济结构,让新产业代替落后产业,让新业态持续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做好创新发展的“乘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除法”。要在科技创新上要下“真”功夫,在体制改革上要下“狠”功夫,以创新驱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

党旗引领,搭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水立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各方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一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为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要形成各方合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全国一盘棋,劲儿往一处使,健全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凝心聚力,开拓社会发展新局面。

篇3:“十四五”规划理论文章

为了能够提高十二平均律分律的精度, 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十二平均律, 还必须对各个音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宽窄音程都有所了解。钢琴所采用的律制为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就是把一个八度均等地分为十二个半音, 一个半音为100个音分, 一个八度为1200个音分 (例如:纯四度+纯五度为一个八度, 大三度+小六度为一个八度, 大六度+小三度为一个八度) 。所谓“宽音程”就是在音程相同的情况下, 以纯律音程的音分值为基础, 与十二平均律音程进行比较, 音分值大于纯律的音分值时, 该音程称为平均律“宽音程”。所谓“窄音程”就是在音程相同的情况下, 以纯律音程的音分值为基础, 与十二平均律音程进行比较, 音分值小于纯律的音分值时, 该音程称为平均律“窄音程”。

在十二平均律分律方法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过多种方法, 其中主要以四五度分律法和三六度分律法为代表。

二、四五度分律法的应用

四五度分律法使用最为广泛, 这种方法不仅听辨简单而且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准度, 世界上大部分著名的钢琴公司 (如:施坦威公司、雅马哈公司等) 的调律技师大都采用这种分律方法。

我国的金先彬先生对三六度分律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对三六度分律法的推广及应用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三六度分律法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 对调律者自身的要求较高, 但如果能够认真掌握, 也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

其他的还有诸如中庸平均律分律法。中庸平均律分律法较为简单, 其缺点是精准度不高, 在最初学习四五度分律法的时候, 可以将它作为一个过度, 有利于继续深入的学习。在我国, 调律技师所采用的分律方法不尽相同, 有采用三六度分律法的, 也有采用四五度分律法的, 也有少部分调律技师依靠电子仪器来分律。总之, 平均律分律是调律的重中之重。

下面就图表对四五度分律法进行简单地说明:为了保证十二平均律的精度, 我们将平均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7A-42D, 42D-35G, 35G-40C, 40C-33F, 应注意的是确认33F-37A的拍音为6.93拍/秒 (听觉上为1秒7拍) , 若33F-37A的拍频速度慢于1秒7拍, 说明33F高, 则第一阶段所调的4个音程正拍数之和多;反之若33F-37A的拍频速度快于1秒7拍, 说明33F低, 则第一阶段所调的4个音程正拍数之和少。加之第一阶段是整个平均律的基础, 所以只有在保证第一阶段正确的情况下, 才进行下面的阶段的调律。第二阶段:33F-38A#, 38A#-43D#, 43D#-36G#, 36G#-41C#;应注意的是, 在调完38A#这个音后, 运用大三度和大六度进行检验 (即33F-37A、33F-42D、38A#-42D其拍频应为渐快, 听觉上大约每秒7拍、8拍、9拍) ;调完41C#以后, 运用三个平行大三度来进行检验, 即36G#-40C, 37A-41C#, 38A#-42D的拍音为缓缓加快的, 听觉上大约每秒7.5拍, 8.5拍, 9拍) 。第三阶段41C#-34F#, 34F#-39B, 39B-44E, 应注意的是调完39B后, 运用35G-39B大三度与33F-42D大六度进行比较 (在听觉上大三度与大六度拍频大致相同, 大三度应略微慢一点) 。最后确认44E-37A拍频应略快于3秒2拍。随着平均律各个音的调律完毕, 其关键就在于能否把握平行大三度以及平行大六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33F-45F这个八度里, 大三度和大六度分别平行移动其拍音在听觉上应是渐快的。

大三度拍音速度排列为:33F-37A (6.93拍/秒) <34F#-38A# (7.34拍/秒) <35G-39B (7.78拍/秒) <36G#-40C (8.24拍/秒) <37A-41C# (8.73拍/秒) <38A#-42D (9.25拍/秒) <39B-43D# (9.80拍/秒) <40C-44E (10.38拍/秒) <41C#-45F (11.00拍/秒)

大六度拍音顺序为:33F-42D (7.92拍/秒) <34F#-43D# (8.39拍/秒) <35G-44E (8.89拍/秒) 。

若出现误差, 大三度和大六度的平衡就会被打破。所以在平均律分律过程中, 三、六度的检验方法应该贯穿始终, 以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 也为整台琴的调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三六度分律法的应用

三六度分律法是一种很精密的调律方法, 对调律者自身的要求较高, 若调律者经过了四五度分律法的系统学习, 对平均律分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对四、五度, 三、六度在平均律音阶里的拍音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做好学习三六度分律法的准备。三六度分律法采用大三度、大六度生律, 因为大三度、大六度为不完全协和音程在共同倍音上偏差较大, 拍频较快, 对于一些初学者在听觉判断上不易准确把握。

下面就图表对三六度分律法按顺序进行简单地说明:第一步:37A-33F实际听觉为1秒7拍;第二步:33F-42D实际听觉为1秒8拍, 此时利用37A-42D (四度) 对42D进行检验, 其拍频应为0.99拍/秒;第三步:42D-38A#实际听觉为1秒9.5拍, 此时利用33F-38A# (四度) 对38A#进行检验, 其拍频应为0.79拍/秒;第四步:38A#-34F#实际听觉为1秒7.5拍;第五步:34F#-43D#实际听觉为1秒8.5拍, 此时利用38A#-43D# (四度) 对43D#进行检验, 其拍频应为1.05拍/秒;第六步:43D#-39B实际听觉为1秒10拍, 此时利用34F#-39B (四度) 对39进行检验, 其拍频应为0.84拍/秒;第七步:43D#-39B实际听觉为1秒10拍, 此时利用34F#-39B (四度) 对39B进行检验, 其拍频应为0.84拍/秒;第八步:39B-35G实际听觉为1秒8拍, 此时利用42D-35G (五度) 对35G进行检验, 其拍频应为0.66拍/秒;第九步:35G-44E实际听觉为1秒9拍, 此时利用37A-35G (五度) 对44E进行检验, 其拍频应为0.74拍/秒, 又用39B-44E (四度) 对44E进行再检验, 其拍频应为1.12拍/秒;第十步:44E-40C实际听觉为1秒10.5拍, 此时利用33F-40C (五度) 对40C进行检验, 其拍频应为0.59拍/秒;第十一步:40C-36G#实际听觉为1秒8.5拍, 此时利用43D#-36G# (五度) 对36G#进行检验, 其拍频应为0.70拍/秒;第十二步:37A-41C# (上行大三度) 实际听觉为1秒9拍, 此时利用34F#-41C# (五度) 对41C#进行检验, 其拍频应为0.63拍/秒, 又用36G#-41C# (四度) 对41C#进行再检验, 其拍频应为0.94拍/秒;最后利用四五度音程进行总检验。四度和五度分别平行移动其拍频在听觉上应是渐快。

四度:33F-38A#<34F#-39B<35G-40C<36G#-41C#<37A-42D<38A#-43D#<39B-44E<40C-45F

五度:33F-40C<34F#-41C#<35G-42D<36G#-43D#<37A-44E<38A#-45F

对三六度分律法的学习, 笔者是在完成了四五度分律法的学习之后, 认为三六度分律法还是要依赖四五度分律法的听觉感受, 因为大三度、大六度为不完全协和音程在共同倍音上偏差较大, 拍频较快, 对于一些初学者在听觉判断上不易准确把握, 所以必须要加强听音辨别能力, 同时还要加入四、五度对各律音进行检验, 三六度分律法中除了第一步和第四步, 剩下的步骤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四五度来进行检验, 也可直接运用四五度进行校正, 这样三六度分律法也能达到理想的精确度。

四、结论

调律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 作为调律技师并不需要固执在一种调律方法上, 而应该对各种方法多了解分析。当然在熟练实际操作的同时, 还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 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保持一定的高度。我国调律行业在应用平均律分律上起步较晚, 所以更需要广大调律技师的重视和研究。

摘要:以音乐理论中钢琴十二平均律分律的两种方法 (四五度分律法和三六度分律法) 为主, 对四五度分律法与三六度分律法的整个过程, 依据十二平均律原理和检验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旨在使更多人了解十二平均律分律方法的重要性。

篇4:“十四五”规划理论文章

关键词: 教材内容提炼 立体几何招式套路 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提出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等基本能力. 高中立体几何二十四招式理论,是将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解题思路总结归纳成招式模式,每一个招式指的是一种解题思路,共二十四个思路.高中立体几何二十四招式实践,是指高中立体几何二十四招式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将立体几何题目的解决转化为寻找相对应的招式.高中立体几何二十四招式理论与实践,是指上述两项内容的总称.如何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做进一步提炼、概括,总结出立体几何招式套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将立体几何题目的解决转化为寻找相对应的招式,使学生学习起来通俗易懂、快速有效.

高中立体几何二十四招式前半部分简介如下:

招式一:看到中点找中点:看到三角形一条边的中点,取另一边的中点,连接两个中点.即若E为△ABC边AB中点,则连接E与另一边中点.

招式二:看到垂直做垂直:看到平面α⊥β,在平面α内作垂直于两平面交线l的直线α,则所作的直线l⊥β.即若α⊥β,α∩β=l,a∩α,a⊥l,则a⊥α.

招式三:看到等腰就劈断:看到等腰三角形ABC,连接顶点和底边中点.即若D为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的中点,则连接AD.

招式四:电线杆和田埂:直线l和平面α垂直,则直线l垂直于α内的任一直线a.即若l⊥α,a?奂α,则l⊥a.

招式五:泥工师傅灌平台:平面α内两交线分别平行于平面β,则α∥β.即若a?奂α、b?奂α,a∩b=O,a∥α,b∥β,则α∥β.

招式六:吊瓶架两垂直: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内的两条交线,则l⊥α.即若a?奂α、b?奂α,a∩b=O,l⊥a,l⊥b,则l⊥α.

招式七:公理四传染病: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b与直线c平行,则直线a与直线c平行.即若a//b,b//c,则a//b.

招式八:透过竹签就垂直:平面β经过另一个平面α的垂线l,则α⊥β.即若l⊥α,l?奂β,则α⊥β.

招式九:直躺二楼平一楼: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直线l在平面α内,则l//β.即若l?奂α,α∥β,则l//β.

招式十:三推一: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b,则a//β.即若a//b,a?埭α,b?奂β,则a//β.

招式十一:棱(人)无处不在:棱锥中,棱包括侧棱和底面多边形边长. 即在棱锥中,棱包括侧棱

招式十二:棱柱两平行:棱柱两个底面互相平行,侧棱也互相平行.即棱柱底面α与底面β互相平行,

利用以上的招式套路,可以解决大部分立体几何问题,思路清晰,简洁明快.

例1.如图,在正四面体A-BCD中,求证:CD⊥AB.

分析:要证明CD⊥AB,只需证明CD垂直于AB所在的平面.

看到CD=AC,BC=BD,用招式三“看到等腰就劈断”.

看到AD⊥AE,CD⊥BE,用招式六“吊瓶架两垂直”.看到CD平面ABE,用招式四“电线杆和田埂”.

证明:取CD边中点,连接AE、BE,

∵AD=AC,∴CD⊥AE,同理CD⊥BE,

∵AE∩BE=E,∴CD⊥平面ABE,

∵AB?奂平面ABE,∴CD⊥AB.

例2.如图,已知AB⊥平面ACD,DE//AB,AD=DE=2 AB,△ACD为正三角形,且F是边CD的中点.(Ⅰ)求证:AF∥平面BCE;(Ⅱ)求证:平面BCE⊥平面CDE.

分析:(Ⅰ)要证明AF∥平面BCE,只需证明AF平行于平面BCE内的一条直线,用招式一“看到中点找中点”、 招式十“三推一”、招式七“公理四传染病”.

(Ⅱ)要证明平面BCE⊥平面CDE,只需证明平面BCE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CDE垂直,用招式一“看到中点找中点”、 招式十“三推一”、 招式七“公理四传染病”、 招式八“透过竹签就垂直”招式.

证明:(Ⅰ)取CE边中点P,连接连接BP、PF,

∵F是边CD的中点,∴PF//DE,∵DE//AB,∴AB//PF.

∵DE=2 AB,PF=2AB,∴AB=PF,∴四边形ABPF是平行四边形,

∴BP//AF,∵AF?埭平面BCE,BP?奂平面BCE,∴AF∥平面BCE.

(Ⅱ)由△ACD为正三角形,∴AF⊥CD,

∵AB⊥平面ACD,DE∥AB,∴DE⊥平面ACD,

∴DE⊥AF,CD∩DE=D,∴AF⊥平面CDE,

∵BP?奂平面BCE,∴平面BCE⊥平面CDE.

例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 AB=2 BC=2,O为AD中点.求证:PO⊥平面ABCD.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及心理学理论,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对有关概念、公理、性质等内容进行提炼总结,学生根据总结出的二十四招式套路,应用发现思维等寻找证明思路,可以提高立体几何解题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篇5:“十四五”规划理论文章

某 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0 3480 字文

“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 XX 县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 XX 县抢抓发展机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五年。为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准确研判未来一个时期 XX 县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阶段特征,科学合理的提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编制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五个扎实”要求,注重规划统筹衔接,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总结分析 XX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短板、弱项和优势,准确把握好“十四五”期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任务,使“十四五”规划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符合 XX 发展实际,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规划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立足我县发展实际,谋划好“十四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从我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打好发展基础。

(二)坚持统筹协调。在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厘清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注重规划衔接,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

(三)坚持务实管用。在规划编制中,对规划编制目录进行严格遴选,确保规划接地气、可操作。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规划的内容要明确思路方向、重点任务、空间布局,既要加强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谋划,又要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做到可操作、能落实、易评估。

(四)坚持民主开放。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广开言路、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三、规划体系 。

(一)总体规划编制。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县委、县政府对未来五年的战略部署和安排,是全县各级各单位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全县“十四五”规划纲

要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发改局牵头,县级各有关部门、各镇全力配合、共同完成。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实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二)空间规划编制。空间规划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细化落实发展规划提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由县政府组织编制,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起草。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按程序报批。

(三)专项规划编制。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该领域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专项规划报审前须送县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与总体规划和空间规划进行衔接,编制完成后,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并发布。未纳入重点专项规划但是需要编制的行业专项规划,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并实施,报县发改局备案。

(四)区域规划编制。区域规划是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各镇政府组织编制本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全县总体规划在各镇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各镇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区域规划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应报送县发改局与总体规划衔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实施,并报县政府备案。

四、进度安排 为确保按期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任务,根据我县实际,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重大项目谋划及重大问题前期研究阶段(9 2019 年 年 X X 月 ~2020年 年 X X 月)

2019 年 9 月份,县发改局启动了“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目前已征集到“十四五”项目 X 个,总投资 X 亿元。各镇、县级各部门要对拟列入“十四五”规划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进行再梳理、再论证,尤其是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及社会投资新方向,谋划上报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带动力强的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重点围绕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旅游、通讯等领域谋划项目,要加强项目的前期研究论证及手续办理工作,为做深做实“十四五”规划编制打好基础。同时着手开展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本行业领域对“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找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实施举措等建议。2020 年 X 月 X 日前,将各自研究成果、基础设施工程、重大项目汇总表,经主要领导审签后及时报送“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重大项目基础设施专班办公室,各单位报送质量将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重要支撑。承担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任务的部门和单位 4 月底前要将各自“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一并报送。

(二)拟定纲要框架阶段(0 2020 年 年 X X 月0 ~2020 年 年 X X 月)

2020 年 X 月底前,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研究课题和各专项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形成全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报县委、县政府审核。全县各规划承担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县级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并做好与中省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空间、专项、区域规划初稿,并报送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县“十四五”规划纲要。2020 年 X 月底前,根据中央和全省、全市关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结合 XX 实际情况,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研究起草,形成纲要框架,并与中省市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三)纲要起草审定阶段(0 2020 年 年 X X 月0 ~2020 年 年 X X 月)

在 2021 年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形成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听取各镇、县级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意见,修订后报县委、县政府审定,提请县人大审议。县“十四五”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原则上与规划纲要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2021 年 X 月前全部出台。

五、保障措施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保障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和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具体工作。各

专项规划由县级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同时为了做好“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工作,县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协调“十四五”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谋划申报等各项具体工作。各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成立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班子,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并确定联络员与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联络和协调,同步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各镇、各部门联络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文件下发 2 日内,报送县发局。

(二)组建专家委员会。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参与规划编制咨询和研究,对规划重大课题组织评审验收,对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进行评审论证。

(三)落实经费保障。规划编制经费由县发改局向县政府专项申请,专项规划的编制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以确保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编制要求 一要加强谋划,突出项目。全县各镇、县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十三五”期间项目进展情况,依据“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中省市战略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认真梳理提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突出政府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等领域履行公共职责的作用,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中央、全省、全市相关规划之中。

二要积极对接,有效衔接。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使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县发改局要协调好总体规划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各镇、各部门要主动做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衔接工作。专项规划须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审议批准后公布。

三要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统筹力量、形成合力,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各项工作任务。县级财政做好配套保障,保证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2021--5 2025 年 “十四五”初步规划方案 0 10000 字文稿

今年是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的关键一年。“十四五”和未来的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将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挑战因素不断增多,国际贸易和投资也可能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长更依赖创新累积形成的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寻找科学合理的出路,保持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持续增长和繁荣现状?

一、合理确定未来增长预期

(一)从供给侧宏观增长模型看趋势

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描述,经济增速是由技术进步增速、资本投入增速和劳动力投入增速共同决定的。

从我国目前趋势看,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超过 18%,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接近15%,在上海等超大城市,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 30%以上。

由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集中影响,这一比例还在快速上升。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 20%以上,65 岁以上人口比例将接近18%。

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直接后果是储蓄率逐渐下降。事实上,我国总储蓄率过去几年已经由 51%左右下降到了 48%左右,虽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属较高之列,但下降速度比较明显。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到 2025 年,中国的总体储蓄率会进一步下降至 40%左右。

储蓄资源增速下降,加之资本产出率增速也在下降,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近几年逐渐下降,由过去较长时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 6%左右的个位数增长。

从劳动力供给看,老龄化毫无疑问会降低劳动力供给增速。事实上,过去几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0 岁)平均每年净减少 200万-300 万人。

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使得我国过去十年劳动力成本年均提高约 12%左右,迫使不少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退出或转移到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不仅如此,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也开始下降,由过去 10 年年均增长 9%左右下降到过去 5 年年均增长 5%左右。

从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看,也存在下降的趋势。

(二)从供给侧部门模型看趋势

从增长的供给侧部门模型看,GDP 是由各部门国内生产增加值+净出口构成的。各部门增加值的增速及其权重共同决定了 GDP 的增速。

从不同产业门类变动看,考虑到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未真正实现市场出清,制造业传统部门和农业生产增速会比较稳定甚至有所下降。

在制造业众多门类中,过去五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年均增速的只有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和通信类电子产品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与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应用相关新兴部门或新经济部门增速也相对较高,甚至超过两位数增速。但由于对同一领域的传统模式具有替代效应,未必会产生对整体行业增速的实质性提升。

服务业表现出高于制造业和农业的增速,特别是服务业中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体育健康等部门增加值增速超过两位数。

增长的收入弹性很高,具有持续稳定的扩张性,这与居民消费结构中服务消费比重提高的升级趋势是一致的。比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速超过了 18%。

(三)从需求侧宏观模型看趋势

经济学教科书描述的宏观模型十分简单,GDP=C+I+(_-M),其中 C 为消费,I 为投资,_为出口,M 为进口。这说明支撑 GDP 增速的是所谓“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速。

从目前态势看,我国国内消费增速逐年下降,已经由过去 10%以上两位数增长下降到 8%左右的个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由高点期 30%左右的增速,下降至如今 6%左右的增速。

由于投资收益总体上趋于下降,市场投资增速难以出现新动力。净出口因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恶化,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总体呈下降趋势。

再加上世界经济在未来几年仍有较大概率出现周期性回落,恐难有大的作为。

制造业景气的逐渐收缩会逐步蔓延至服务领域,从而导致就业增速的进一步转弱,失业人数可能会有所增加,会使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下降,并进而使消费变得更加谨慎保守。

因此,未来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似乎也在进入弱化的通道。

总体结论:综合上述多重因素、相关约束条件的变动趋势,得出的基本推论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具有下降趋势。

如果我们假定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速基本稳定,综合考虑我国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变动趋势,未来 5-10 年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会下降至 5%-6%的区间内。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客观接受在未来 10 年,我国经济只能取得6%以下的年均增速。

国家五年规划预期增长目标的选择是否合理,对各地设定各自的五年规划预期目标具有重大导向性影响。

从过去的经验看,过高的预期目标一般会使各级地方规划预期目标跟随性加码提高,最终会导致因整体目标过高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不必要的刺激性政策,产生杠杆攀升、违约增多、产能过剩、泡沫加大等副产品,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二、稳定经济中长期增速的主要出路和举措

既然未来潜在增长率已经落入 5%-6%的区间,如何更多向 6%左右靠近,稳定并延长经济增长平台期,是制定新的五年规划时需要认真考虑的政策和改革重点。

从中国目前的基础条件看,我们有较大空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更长时间的经济稳定增长,并通过更好的创新激励,延缓因要素红利逐步减弱、外部环境更加恶化导致的降速压力。

(一)以全方位创新为核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明确的发展主线,这一任务不可能在五年内完成历史使命,需要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深入推进。应该在一下几个领域采取措施,深度发力。

1.努力稳定劳动力供求关系。

化解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延长退休年龄至 65 岁,这是很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社保支出压力的通行做法,我国也到了采取类似做法的时候;

二是让进城农民工和城市间流动就业人口落户,我国有 2.7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各类城市就业,近1 亿在城市间流动就业的城镇人口,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就业所在地户口,农业转移人口一般在男 50 岁、女 40 岁左右就离开工作岗位回到老家并逐渐退出劳动力队伍,如果能让这批人获得就业所在地户口,一般能延长劳动年限 5-10年,可以有效增加城市的劳动力供给;

三是让体制内退休官员和科技人员更好发挥作用,我国现行制度对退休官员特别是高级退休官员再就业有严格的限定,不允许他们退休后被企业等有关机构有偿聘用,这导致很多有很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经验积淀的政府精英人才,也包括部分体制内高级科研人才被闲置浪费。这些措施从反腐角度看似乎有合理性,但制度设计过于粗暴简单,如果对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完善,允许他们在符合一定条件下被

企业或相关机构有偿聘用,而不是一刀切地被禁止,完全可以增加我国的高素质劳动力供给;

四是在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政策基础上,尽快实施自主生育政策,必要时视情况采取措施鼓励年轻人多生育,以扭转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国家人口结构失衡问题。

2.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质量。

应对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提高劳动力素质,以质量提高弥补数量不足。这需要强化实用型技术教育和培训投入,为更多劳动力提供更高质量的免费技术培训和技术教育,通过更专业的技术培训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题。

应该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教育能够针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员工教育和培训服务,并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缓解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导致的人才浪费。

要全面提倡专业精神,减少教育的功利性,真正培养个人专业兴趣,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能人文化。

提高各领域专业人员、技术工人的社会待遇和认可度,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可度,使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专家和工人都能成为更受尊敬和尊重的职业人士。

3.强化全方位科学技术创新。

以研发投入规模和专利申请数量看,我国算得上一个研发大国,我国也是一个产业体系门类齐全的大国,但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来说还远不是强国。

从创新效果看,我国虽然专利数量虽然名列前茅,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大致只有 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40%左右的平均水平。

从产业体系看,我们很多产品和服务在品质上不能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和消费多样性、精细化的需求,很多领域不具备与海外先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竞争的能力,一些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还完全不能自主研发并生产,必须高度依赖进口。

在自由贸易环境下,通过互通有无和比较优势形成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产业链,这原本不是问题,况且我国还属于贸易顺差国。

但不幸的是,我国还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国家安全保障、意识形态差异、制度体制差异、获得竞争优势等为借口的高技术封锁和禁运且这一和平时期不应该出现的美国主导的技术禁运还在进一步强化。

在外部压力遏制下,任何对全球化产业链和技术链抱有期待和幻想的技术和产业政策政治上都不容易被接受。

我们还不得不在关键领域继续采取以进口替代为目标的产业政策,加强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国内研发和进口替代,以摆脱对进口产品和技术的严重依赖。

鉴于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体系,强化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更多投入资源用于研究开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激励,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依然需要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更好利用国际上最优秀的研发资源,形成更具激励性的产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环境,以及推进研发成果商业化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环境。

4.深度推进全面对外开放。

过去中国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对外开放,未来的发展依然离不开对外开放。但是,今后的外部国际环境对中国可能会带来诸多挑战。

这些新挑战可能要求我们的对外开放不能仅限于货物与服务市场的扩大开放和准入,可能还涉及体制机制的与国际接轨。

这是因为更开放的中国经济需要中国企业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投资往来,这涉及到跨国间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和对参与主体法律保护的一致性。

这可能会颠覆我们过去一些传统的习惯思维。比如,我们过去常说制定产业政策是一国主权,不容别人说三道四。

这一听起来合理的论断在新环境下可能恰恰是不尊重国际规则的表现,因为一国在使用产业政策工具时,所使用的政策手段特别

是政府补贴等手段,极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使受补贴企业相对于不接受类似补贴的企业形成不公平的贸易竞争优势。

所以,在一个开放环境下,如果尊重国际规则,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权基于国际规则对他国可能扭曲贸易的国内政策说三道四。

因此,从产业政策角度看,出于对国际规则的尊重和提高政策手段实际成效的考虑,我们需要更好发挥竞争机制对市场主体的激励作用,而不是简单利用政府补贴予以支持,避免给别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或反补贴、反倾销措施留下话柄。

在服务领域,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通过国外先进和高品质服务模式的引进,促进国内服务业市场的高水平竞争,通过竞争尽快提高国内服务业的服务品质和服务能力。

在城市开放发展方面,中国需要加快沿海城市群和重要都市圈的全方位开放,特别是改善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以更好吸引国外创新性资源和高品质企业参与中国城市的发展,培育形成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5.优化能源结构并强化节能。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燃料,能源革命和创新对中国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资源的人均自然禀赋明显不足。

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为 3 吨标准煤左右,与美国人均 11吨标准煤、俄罗斯 13 吨标准煤的水平有很大差距,只相当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日本和德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一半。

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行为会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居民消费行为趋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会趋同。

我们不能向美国和俄罗斯趋同,但即便是向日本和德国趋同,我国人均能源消费还将提高约 1 倍,但前提是达到日本和德国的能效水平。

这也意味着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最终会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这将给中国带来能源安全和减排方面的双重挑战和压力。

2018 年,中国原油进口 46190.1 万吨,总金额 15881.7 亿人民币;天然气 9039 万吨,2551.8 亿元,总价值约 3000 亿美元。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 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45%,而且还在进一步上升。

相对于粮食安全而言,中国的能源安全更具有风险敞口的特点。解决能源问题和挑战的出路只有两条。

一是全方位加大节能力度,特别是在建筑领域和制造领域加大节能力度,用更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用能主体加大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国家整体能效水平。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重点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特别是要加快推动电气化和电动化,减轻对原油和天然气的持续上升的进口依赖,降低进口依存度。这是因为我国在风能、太阳能、核能发电方面,还有较大空间通过技术创新和开发模式创新扩大电力供给能力。这一替代不仅是绿色低碳的,还具有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自主安全保障能力的长远战略意义。

6.深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

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核心最关键最复杂的内容。

一是更好依法保护各类产权特别是私有产权,我国民用经济占比已经大大超过半壁江山,民营经济对就业、创新的贡献日益显著,都达到了 70%左右。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后,民营经济和企业家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加强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可以稳定私营部门企业家的长期预期,更好激励民营企业和研发人员投入创新、投资未来。在实体经济并为资本市场造就更多面向未来、创新驱动、依法经营,更具创新动力和竞争力的百年老店。

二是要创新性化解主流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基础的民营比重还在继续提高,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发行主体越来越多是民营企业,但由于主流意识形态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且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的理解依然是传统的最终要革资本家的命,这使得部分民营企业家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信心。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选择海外上市,或在国内上市后变现部分资产转移出境,是这类担忧的一种表现。

过去,执政党创造性提出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部分民营企业家的顾虑,缓解了主流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化解这个矛盾。对这一结构性矛盾,需要执政党进一步予以重视并实事求是、创新性地加以探索解决。这是一个十分敏感但又不容忽视、无法回避的历史性话题,值得立足长远、认真研究,找到可行的根本出路,否则我国资本市场的微观基础是不稳固的,以资本市场作为资产配置场所的资产安全也是不可靠的。

三是强化统一市场制度建设,扫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内要素自由流动、企业公平竞争的任何不合理规定和做法,规范地方政府补贴招商引资的不合理竞争行为,废除各类地方政府实施的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行为,使我国具备的大国经济统一大市场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

四是依法行使政府治理和管制,减少政府决策、监管和管制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和随意性,减少政府对微观主体市场经营行为的随意干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真正改善基于规则和法治的可预见的政府监管,促进形成更加便利可靠的营商环境。

((二))如何更有效促进内外需增长

从需求侧提高内外需对增长的贡献度,发力点不见得就在需求侧,也不在于简单增加消费补贴和扩大政府支出,很多功夫实际上在供给侧,与供给侧的改革、开放、创新密切相关。

1.基于就业和收入预期稳定的内需扩大。

国内需求总体上是就业和收入的函数。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根本措施是保持就业的持续稳定增长,而稳就业的根本措施在于在制度上放水养鱼,养活更多的企业。

这需要不断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和创业就业环境,特别是城市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环境。

在中国,尤其要注重发挥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规模经济带来的创业和就业效应,一些城市试图通过赶人的做法控制城市规模,实际上扼杀的是城市内生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从企业税费负担来看,在前期降低企业税负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研究降低企业社保和公积金负担,并通过更多划拨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以更好地通过稳定就业、优化保障来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减少居民扩大消费需求的后顾之忧。

从长远财税制度建设和财税制度国际竞争角度看,应该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税收结构,改变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逐步向以直接税为主的税收结构过渡,使企业税费负担具有国际竞争力。

为了使降税具有可持续性并不对政府民生支出形成挤压,需要进一步优化并精简政府支出项目,削减不必要的政府支出。

特别是削减那些锦上添花的政府支出项目、面子工程和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开支,逐步降低预算内经济建设支出比例,提高民生福利支出的比例,政府要带头勒紧裤带过紧日子。

2.基于深度城市化的城乡融合发展。

我国较大的城乡收入和福利差距、明显的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依然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从国际国内经验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 2 倍后,城市化动力才减弱并趋于稳定。

我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还在 2.7 倍左右,落后地区城市人均收入与发达地区城市人均收入的差距更大,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差距还十分明显。

这说明我国还远未到逆城市化的阶段,需要继续消除城市化的体制障碍,为城市化的自然发展创造条件。

以人为核心推进深度城市化本质上属于供给侧改革和创新的内容,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还具有扩大国内需求的积极效应。

我国现有统计制度下的城市化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城市化实际水平,很多城市常住人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应该采取措施允许2.7亿进城农民工和近1以亿城市间流动就业的城镇人口自主选择获得就业居住所在地户籍并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

政府相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多用于进城落户人口的城市保障房建设和公共服务支出。

这有利于稳定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形成政府支出与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效应要强于简单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对社会结构的改善和公平正义的维护也具有积极作用。

考虑到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服务业就业机会都在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应该完善城市社会治理模式,禁止城市政府采取限制外地人流入或是以疏散为名驱赶外地人的错误做法,还城市社会应有的开放包容姿态。

这在经济减速、失业增加时显得格外重要。在深度城市化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用地供地机制和农村建设用地的高效配置机制。

使建设用地特别是住宅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城市常住人口特别是落户人口的增加相适应,使进城落户农民工的农村闲置宅基地有更好的入市变现通道和市场化权益价值实现机制。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也要与人口流入地的人口流入规模特别是流入人口落户规模相适应,形成对吸纳转移就业人口落户的正向激励机制。

在城市房地产调控模式方面,要改变目前通过行政管制限购限价的扭曲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的不合理做法,通过税收手段调控抑制不合理炒作行为,使正常的房地产需求得到有效释放。

3.基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我国未来城市化率将达到 80%以上,主要城镇人口将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 20 个左右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地区,这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的。

如果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的协调发展做好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就形成了。

以往以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的四大板块区域战略,加上点菜单式的碎片化区域政策,经过 20 年左右的实施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也留下了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考虑到任何一个板块内部不同省区市之间的较大差异,延续如此大尺度的区域战略或过于碎片化的区域规划和政策指导,实际操作性、指导精准性和市场统一性都面临挑战,最后极有可能沦为不同板块之间争相寻求中央优惠政策的政治借口。

我国作为一个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区域差距甚至远远大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这本身就有值得检讨的制度原因。

事实上,从他国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经验看,真正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恰恰是市场机制,因为市场机制会允许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并产生要素报酬均等化的趋同效应。

而我国最大的不同就是户口制度制约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公共服务的平等配置。因此,区域战略和政策应该基于统一市场下的要素自由流动和要素聚集机制,做顺势而为的引导而不是逆势而为的干预。

因此,应该根据人口流动的趋势,将原有的以四大板块为主要构架的区域战略和政策,转变为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空间单元的城市化空间格局优化战略,通过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网络共建、生态环境协作补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机制。

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不同规模城市和城镇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会实现真正有市场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在要素分布和经济分布空间协调基础上实现区域人均收入差距的收敛,而区域人均收入差距的缩小最终会有利于内需的稳定扩大。

从大的城市群格局看,中国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城市群主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大湾区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这些城市群中,只有环渤海大湾区城市群(京津冀地区、辽宁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地区)未纳入国家规划视野。

这个行政区经济总量达到 18.7 万亿元,占全国的 21%,值得在“十四五”时期作为国家战略,像“十三五”时期谋划粤港澳大湾区那样来予以认真研究、全面谋划。

在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环渤海大湾区可能是中国北方地区基础条件最好、创新能力最强、集聚效应最显著、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这一地区有北京、天津等超大城市,还有大连、沈阳、青岛、济南、滨海新区等知名中心城市和新区,以及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如果在这一地区结合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实施深度对外开放,将是缩小国内南北发展差距最值得发力并取得成功的地区,具有缩小区域差距和南北差距的全局性战略意义。

4.基于宏观审慎的财政货币政策优化。

在面临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导致的外部需求剧烈萎缩时,为了避免对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强烈冲击,可考虑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对冲外部冲击导致的明显波动。

但在考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时,依然需要顾及我国经济的货币累计发行量偏大、债务杠杆率偏高的隐患,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中让财政政策扮演更积极的主导作用。

货币政策主要是在流动性供给方面保持适度宽松的配合,使债务工具的发行利率保持在合理较低水平,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到期债务置换创造条件。

要避免过于宽松的货币放水导致地方政府、企业、居民杠杆率的再度攀升。

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工具为实体经济服务方面,一方面要通过强化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还要细化优化金融监管举措,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

特别是提供有利于降低债务杠杆率的股权融资服务,为各类股权投资机构的市场化募资和投资运营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激励环境。

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将更多支出用于与深度城市化相关的大城市住房保障、城市地铁网络、城市群都市圈快轨、生态环保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依据区域人口密度完善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减少在偏远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的不合理基础设施投入和浪费,减少锦上添花类基础设施项目。

5.基于深化开放的出口稳定增长。

深度对外开放不仅是对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放开,还包括国内有可能导致贸易和投资行为扭曲的制度改进并与国际规则接轨。

这有利于为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营造稳定友好、安全可靠的外部营商环境。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扩大出口规模,是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努力方向和职责。

对政府来说,更重要的是努力为企业营造公平稳定友好的贸易环境。面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新变化,中国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多边、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和投资体制的建设,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和经营创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公平竞争环境。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国内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降低产品关税、扩大服务业对外资的市场准入,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相关格局。

要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对我国贸易和产业政策的重点关切,基于国际规则做出相应调整和改革,以提高产业政策实效为出发点,避免对我国产业和贸易政策的“重商主义”指控或不对等开放的指控。

有了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出口企业才能更好地专心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提升,稳定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结语

总的来看,“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可能会难于以往,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国内外环境。从国内条件看,今后甚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呈现潜在增长率下降趋势。

这需要我们不满足于近三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与短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配合,形成供需两侧更有利的增长支撑。

从国际看,我国经济的开放度和信息化世界的形成,使得我们即便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也离不开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努力维护友好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自由贸易体系。

尽管如此,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包括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在内的全方位创新,来更好激发国内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增长能力,进一步改善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更平缓并延续更长的增长平台期。

因此,相对于“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十四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涵应转变为全方位创新,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篇6:“十四五”规划经验信息

目录 “十四五”规划编制的三个坚持和四项重点...............1 以重大项目谋划引领“十四五”规划编制.................3 推动“十四五”规划...................................5 重大前期课题研究取得突破.............................5

“十四五”规划编制的三个坚持和四项重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对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我市明确三个坚持和四项重点,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遵循。

一、三个坚持 1.坚持党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市情,制定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项目,进一步提振信心,激励全市人民接力奋进。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规划为了人民。

围绕“全市人民期盼什么、想要什么”,扎实做好基础设施、产业、市场等规划。

坚持规划依靠人民。

在广借外力的同时,进一步借民智、汇众力,用好本地专 家和领导干部智慧,开展好“我为‘十四五’发展规划献一策”活动。

坚持规划成果人民共享。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重大战略中的重大政策、重大措施、重大项目精心编制,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3.坚持战略思维和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坚持战略思维。

“十四五”规划要放在国家大盘子、全省布局中去。

坚持问题导向。

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围绕中央和省委战略部署,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坚持目标导向。

做到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二、四项重点 1.成立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为第一副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相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

2.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编制队伍 选优配强规划编制力量。

3.高站位、高视野编制“十四五”规划 在国家“大盘子”和全省布局中进行谋划。

4.编制具有战略性、可操作性的高质量规划 既借智借力、用好外脑,又发挥本地专家团队力量,切实提高规划的战略性和可操作性。

以重大项目谋划引领“十四五”规划编制

自“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精心描绘2021 年至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

加强领导,高位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亲自对接、亲自部署、亲自谋划“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全程指导规划编制工作,为有序推进规

划编制打牢了坚实基础。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启动早,印发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工作步骤、重点环节、职责分工、保障措施以及前期重大研究课题的编制工作任务清单,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工作高效开展。

谋划项目,为后续发展做好支撑。

我市紧扣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文化旅游、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谋划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初步建立起我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共谋划项目379个,计划总投资约1006亿元,为全市“十四五”社会经济发展积蓄后劲。

集思广益,借力提升规划编制成果。

在完成前期课题调研的基础上,我市树立“开门做规划”的理念,充分借用外脑,委托第三方机构——省经济研究院协同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形成高质量的规划编制成果;开展了“‘为十四五’建言献策共绘发展蓝图”和“‘十四五’规划公众建言献策调查问卷”活动,群策群力编制好规划;做好与省、市“十四五”规划衔接,体现特色。

目前,我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及规划纲要初稿基本形成,后期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力争我市“十四五”规划更具前瞻性、可操作性,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推动“十四五”规划 重大前期课题研究取得突破

抓好重大前期课题研究是规划编制的必要环节,是集思广益的良好手段,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意义重大。从5月份开始,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抓总、市直相关部门负责推进的“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研究工作基本完成。全市31个课题中,基本结题的课题16个,提交研究成果的课题15个,为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和专项规划打好了坚实基础。

一、领导重视,超前谋划。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时,明确指出“要加强前期研究,依托各方面的智库更加深入研究,注重摸清现状、发现问题、明确思路,力争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重大前期研究课题选题过程中,围绕事关发展全局的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问题,市领导亲自出题,提出了《“十四五”新经济发展路径和对策研究》等7个重大前期研究课题,结合市直相关部门的意见及“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实际,全市共确定了31个重大前期研究课题。

二、强化责任,迅速行动。

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清单确定以后,市发展改革委第一时间下达了任务,明确了责任部门、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课题研究责任部门闻号奋蹄、迅速行动,加快启动前期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十四五”发展基本思路研究》课题组连续八天深入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开展前期调研,基本掌握了各县市区“十四五”基本思路初步考虑和主要建议。各责任单位创新课题研究方式,注重凝聚各方智慧,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部门自主研究等多种方式进行。

三、加强调度,统筹推进。

一是形成齐抓共管氛围。

各责任单位对照关键节点,细化压实责任,强化衔接协作,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主动抓的良好氛围。

二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市发展改革委作为全市课题研究牵头统筹部门,为加强研究进展调度,及早建立课题研究工作微信联系群。各责任单位明确一名联络员及时在群里分享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三是设立课题调度台账。

坚持每周一调度、每周一通报,持续跟踪落实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四、突出转化,确保质量。

上一篇:产检假申请书下一篇:双职工宿舍入住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