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大学生心得体会1000字

2024-04-27

十四五规划大学生心得体会1000字(通用14篇)

篇1:十四五规划大学生心得体会1000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一幅“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一份“五中全会”攻略已然送达。而我想问的是,在未来的十五年里,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能为祖国、为人民、为自己做些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在“固本”上花气力。一朝入党,终生为党。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前进的根本保证。“十三五”时期,抗洪前线,无数军人战士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扶贫一线,千万党员干部不畏艰辛,直面挑战;防疫战场,无数医护人员不计得失,默默奉献……正是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拼搏,才有了“聚沙成塔”的凝聚力和“众星拱月”的向心力,才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一决定性成就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更应当认识到,如今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尤须坚毅前行,要想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更应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对党绝对忠诚,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自觉担当,融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力量”。

打磨一副铁肩,在“谋实”上动真格。《荀子·修身》有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即使路程再近,不走也不会到达;即使事情再小,不做也不会成功。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干和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会有不少困难和意想不到的难题。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必须要立足岗位,拿出“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闯劲,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打磨一副铁肩,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不做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才能在纷繁复杂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同时,要始终时刻保持干事激情,毕竟“十四五”规划蓝图的实现绝非一时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至,需要我们自觉养成好习惯,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一件抓落实,久久为功。

“置顶”人民利益,在“为民”上下功夫。“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人民”一词出现了23次,构成了全会公报的一大亮点,那就是人民至上贯穿始终。从3月份文件起草组成立到全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基层倾听各方声音,相继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基层代表座谈会等六场“问计会”,开创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让亿万人民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共同推动,为我们树起了“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的榜样,也真正彰显了我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犹记得电影《第一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共产党员,你是第一书记,肩负着组织的重托、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只有尽心尽力好好工作”。这句话道出了党员干部的使命。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幸运的我们与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不期而遇,更应有把人民放在心上,拜群众为师,把根扎得再深些、把心放得再沉些、把泥沾得再多些,在夜以继昼中做一名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涓流成海,众木成林。蓝图已绘就,方向已明确。要想实现这一蓝图,尤需广大青年党员初心如昨,持之以恒地续写实干,争当新时代的为民奋斗者!

“梦,须有,穿流年,奋勇直前,青春之你我,为青春之家国,志存高远走一生。脚踏实地走一程,为青春之家国,青春之你我,勇往直前,穿经年,需有,梦。”期待2035年的到来,期待两个十五年的奋斗目标最终都得以实现!

篇2:十四五规划大学生心得体会1000字

要“深学细悟”领会全会精神,吹响“新征程、新奋斗”号角

全会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历史性发展成就,擘画“十四五”发展宏伟蓝图。各级各地要提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将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重要学习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持续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作好示范表率,不断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要“练好本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征程、新奋斗”步伐

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重点把握规划《建议》的3个“新”,即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各级各地要结合实际,锁定目标,明确任务、找准定位,准确把握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本领,谋划好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切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完成今年工作、谋划今后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不断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谱写“新征程、新奋斗”战绩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坚决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代重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敢于并善于应对各种风险、压力和挑战,切实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工作实绩,接续谱写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

篇3:十四五规划大学生心得体会1000字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随着全球化浪潮和高等教育际化的趋势,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渐渐的由草根课程登上了大雅之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2006年初就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入课堂,校园内部渐渐产生神奇的化学效应:学生普遍有了危机感和规划意识,学生纷纷找寻自己的大学之路。不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尴尬也慢慢的显山露水。下面,就笔者的几年的授课经历而言,谈谈如下体会。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困境

1.相比较其他的专业类或通识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是“出身不明”,学生的认同度还需要培养。众所周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择不扣的舶来品。中国人对职业生涯的认识也是最近十年西风东渐的事情。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普通学生而言,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都可以找到学科类的归属。只不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仿佛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等学科里面都可以找到其踪影,对于这样门派不清,出生不明的学科,这类课程往往“曲高和寡”,在大学一年级主动要求选修的人数不多。很多学生表示,这种课程只是鸡肋,一部分干脆表示,大学没有必要开设此类课程,学好专业知识足够,哪还有多的精力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此类现象在理工科的学生中占多数。

2.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是建立在对自身和对现实职业世界了解的基础上,而中国大多数学生只是经历了十二年的应试教育阶段,很难对上述两点有明晰的认识。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定义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就是知己(了解自己)知彼(了解职业世界),才能百战不殆。然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职业规划教育开展将近6的时间,很多学生拿着一些心理测试问卷,比如霍兰德职职业兴趣测试问卷,一脸茫然的要求老师给予指导。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文件时建立在自我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的基础上方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无奈的是,他们根本不知晓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问卷的测试结果也成为他们在无意识的一种直接感官反映。外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试问卷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在笔者工作的学校内不断出现,造成了很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误解。同时,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系中,学生的社会服务及实践是一块在大学前教育的遗忘之地,而这些往往是学生获得职业世界认知和自我兴趣特长的重要平台,这样的缺失我相信不仅仅是在笔者工作的学校,在其他高校中也应该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没有这两者必备条件,職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学生中很难有一定的影响力。

3.刻舟求剑的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禁忌。对于选择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生中,往往存在学生的错觉——上了这个课程就是以后将自己的职业甚至自己的岗位都在毕业前已经确定下来了。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经管类为主体的经济类院校,金融、会计等专业学生也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要学生来源,很多学生在上课前都已经有心仪的职业目标,只是需要老师要告诉我们“如何设计路线达到心仪目标”。这样的选课目的让授课老师感到啼笑皆非。殊不知,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发现自己在职业发展中潜在的兴趣、特长、爱好,并将这些独一无二的优势具体化和付诸实施的过程,更多的是发现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行业方向(不可能包括太具体和专业性的指导),而不是具体的到某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否则,这和现行社会中流行的专业速成班无异样。具体到某个站点或者某个具体的操作方法。

4.授课力量较为薄弱。笔者做了个小型范围的调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课老师普遍上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就业专员为主。辅导员侧重思想引领特别是就业理念的引领,就业专业侧重经验之谈,彼此有优点,但彼此都存在不足: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储备,没有一定的职业咨询服务的经历,更谈不上在企业或者是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经历。殊不知,最早的职业指导是来自于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产生于工厂、车间,是对人的性格、特长、爱好等方面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实践性分析,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老师必须有心理学的背景和一定的心理咨询的经验。同时,职业世界的了解缺少不了职场中人的现身说法,由于诸多原因,这个想法难以实现。师资力量的薄弱,也进一步削弱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生命力。

5.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中国的实际引用中遭到水土不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毫无疑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是西方心理学界和西方企业管理学界在资本主义长达300年的积淀中,逐渐形成和提炼出来,具有浓厚的西方社会色彩。他们的职业指导甚至于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实施,同时,教育系统从制度上保障学生一定的社会服务时间和享受职业咨询的服务内容,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他们的大学新生而言就是一个自然而言的事情。但是,对于中国的而言,在“一切都是等你上大学好了”的预期下,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自我认知储备的学生,从何谈及职业生涯规划呢?从这两点来说,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一定合适中国的大部分学生实际,生搬硬套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不符合国情的。事实上,笔者所在的学校经历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倒U型曲线,从2006年的选修课到2009年的必修课(顶峰)再到现在的公共选修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的学生呈现下降的趋势。如果不将此门课程中国化,具体化,唯恐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会早早的束之高阁。

二、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都应该从中国实际找寻

篇4:十四五规划个人心得1000字

如今,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近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网举办的“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的金台沙龙活动上,与会专家表示,前进路上尽管时有风雨,但未来前景光明,中国有能力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以不断创新的伟大实践回应世界性发展难题,壮大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

2035年的中国令人期待

2020年,“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站在特殊的历史节点,面对愈发清晰的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令人无限期待。

“面向2035年,拥有十多亿人口的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将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壮举。”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表示。

“如果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十五年后的面貌,我觉得是——国泰民安。”在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唐任伍看来,到2035年,中国人民将真正实现生有所养、幼有所教、老有所依、病有所医,生活将更加美好。

_认为,到2035年,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将再上一个大台阶,众多科技“卡脖子”难题将被突破打通,数字经济将会更加壮大,在一个欣欣向荣的环境创新处处存在,一个创新型大国、友好型经济体、文明增长体将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表示,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将超越历史上大国崛起引发地区秩序或是国际体系混乱的旧模式,以一种和平有序合作的方式与外部世界互动。

中国有能力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给中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尽管风险挑战重重,中国依然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目标是有科学基础的。”何传启表示,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对全球131个国家1960—2014年的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如果按照中国1990—2014年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测算,中国有能力在2030年到2040年间实现基本现代化。

曹和平认为,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日益彰显,治理效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得到大幅度提升,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物质基础更加雄厚,人力资源更加丰富,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发展韧性更加强劲,这些都是中国如期实现2035远景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5%;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019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4,比2015年缩小了0.09;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由2010年的1亿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亿多人,2020年中国也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唐任伍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实现的巨大发展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但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宋国友表示,透过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来看,中国将继续通过开放合作的方式发展和外部世界关系,这有利于保障国际形势和国际秩序的基本稳定。“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将更有力推动世界和平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塑造能力将不断增强,中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主动性将会进一步提升。”宋国友说。

中国现代化具有世界意义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到2035年如期基本实现现代化,不仅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对世界和平发展也具有重大启示和实践意义。

何传启用“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西方国家是先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然后进入第二次现代化,而中国采用的是‘两步并作一步走’的综合现代化道路,走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现代化的新路径,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这是为人类文明作出的新贡献。”

曹和平认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速和购买力上,更体现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地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超越现有制造业大车间、流水线、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局限,以环境友好、经济共享、和谐发展的新增长模式替代高耗能的传统增长模式。中国将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一道,共同推动世界走向21世纪更好的发展道路。

唐任伍表示,1960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个经济体中,只有13个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13个国家中人口超过2500万人的只有3个。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世界意义,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经验和样本。

篇5:十四五规划大学生心得体会1000字

第一,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有新突破,加快形成对区域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十二强”的要求。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分别提出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成长性新兴产业、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支撑就业创业的传统产业等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方向。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支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竞争链和供应链,加快形成区域经济新优势。依托区域产业微观基础,提出资源整合、集约发展、建设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及大力发展新兴业态的任务清单。围绕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供给安全等方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布局。分别在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形成品牌经济、规模经济、特色经济、质量经济的新方阵。

第二,在城市化上有新突破,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载体。城市是聚集生产要素的载体,是居民享受宜居、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理想选择。从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的阶段性特征分析,按照国际城市化率在70%的规律判断,城市化还有10个左右百分点增长空间。在“十四五”期间。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新的发展增长极进行规划建设。按照我国已经形成的一线城市、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特色村镇、中心社区、美丽乡村等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放宽城市准入门槛,提高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户籍率。放活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限制,支持城市人口、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自由流动,为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增强新动能。

第三,在改革开放上有新突破。努力推进区域经济全球化融合。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14个坚持”的原则,科学提出区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顶层方案。围绕党的十九大指出的“十八”重点、难点问题,在“放管服”、市场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做强产业生态圈。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对接上创新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国新范例。依托我国由“制造大国”进入“消费大国”,进口需求激增的历史性拐点,分别在高质量进出口、高效能投资贸易、有效推进优势产业、企业走出去和扩大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拿出对策措施。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新优势,在主动融入、主动对接、主动推进跨国产能合作、技术合作、投资贸易合作和跨国产业联盟等方面有新作为。依托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区和高峰论坛等开放平台,大力提升开放性经济新活力。依托“互联网”,在大纵深建立国际化投资贸易新通道上提出新思路。围绕国际贸易摩擦常态化新变局,前瞻性提出应对新举措、新策略,促进开放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有新突破。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刚性指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要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找准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经济发展的平衡点。重点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综合治理、蓝天保卫、自然灾害防控、构建防护林带、稳定提升森林、绿地面积等方面制定负面清单和具体对策。依据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提出区域性高耗能、污染型企业退出机制。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水源地保护,土地、林地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厕所治理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措施。依托建设国家中央公园、森林公园、城市绿地等生态环境项目支持政策。在提升城镇、乡村品位和宜居环境上促进品质化发展。

篇6: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感受800字

坚持学懂弄通做实,确保全会精神入大脑、入心间、入行动。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之帆即将起航之时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描画了清晰的发展蓝图。党员干部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时要坚持学懂弄通做实,通过阅读五中全会公报原文,悟五中全会精神原理,将全会提出的远景目标和十二项重要举措入脑入心入行,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落实好各项工作,以乘风破浪的信心更好服务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国家各项改革举措、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人民幸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决战决胜之年,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党员干部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就如鱼儿离开了大海无法生存,星星离开了夜空无法闪光;离开了人民群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人民群众,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无法顺利实现。要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抢险救灾,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还是脱贫攻坚,我们党都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旨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新征程。

篇7:常见义近字辨析(二十四)

——谈“忠”与“衷”

“忠”与“衷”的误用,常发生在“忠心”与“衷心”这组词上。如下例:

①赢得了不少消费者忠心的维护。(《京华时报》2007.04.11)

②为盐城在新年里的发展带去忠心的祝福。(《江南时报》2007.01.15)

③狗是人类的好朋友,除了忠心的陪伴之外,有时候还能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环球时报》2007.02.27)

这几句中的“忠心”都应该写作“衷心”,因为“忠心”是名词,指“忠诚的心”,如:忠心耿耿、一颗忠心、赤胆忠心、忠心不二等。“衷心”是形容词,表示“发自内心的”,如:衷心祝愿、衷心拥护、衷心的感谢等。至于把“衷心”当名词的用例虽然极少,但在网络如此繁盛的今天,这种极端的个例也能找到一些,比如《公共共享网》上一篇题为《记余干县老干部督导组》的文章中,就将“赤胆忠心”写成了“赤胆衷心”。原文是:“老干部督导组把一腔余热无私献给党和人民的赤胆衷心感动了无数人”。把“忠心”当形容词用的情况还是相当普遍的,我们要警惕这样的误用。

“湮没”非水所为

——谈“淹”与“湮”

“淹”和“湮”都从水旁,且都读yn,因此容易被误用。比如下面这几句话中“淹没”和“湮没”的用法就很值得商榷:

①仅史上有记载的湮没在这条海道上的沉船事件就有100多宗。(《人民日报》2006.11.13)

②被困在洪水湮没的车厢里游不出来。(《环球时报》2005.10.31)

③纵是汪洋也难湮没那一怀的愤懑和委屈。(《江南时报》2005.06.21)

④沿路的村镇已被淹没在浓烟粉尘之中。(《市场报》2007.06.04)

⑤他喜看野史和乡邦文献,对几近淹没的佳作特别留意。(《人民日报》2007.04.22)

⑥多少平凡的人淹没在了成功、失败或者死亡里面。(《讽刺与幽默》2007.06.29)

“淹”从“氵”从“奄”。“奄”从大从申,是个会意字,本义指覆盖,加“氵”旁,就有浸渍、浸泡之义,引申指大水漫过或吞没,又引申指时间久、(学识)深广,如淹留、知识淹博等。

“湮yn”又读作y~n,从“氵”从“垔”。“垔”也是会意字,像人背盛土石的竹笼草袋(堵塞水流)。“湮”本义为堵塞,引申指埋没、湮(y~n)湿。后表堵塞义,由“堙”“陻”来表示;表埋没、湮(y~n)湿义,则由“湮yn”来表示。“湮湿”的“湮”读作y~n,故“湮yn”只用于表示埋没,引申指因泥沙淤积而堵塞。

可见,“淹”与“湮”都有埋没之义,但“淹没”指的是被水或某种液体所浸没,如“千亩良田被洪水淹没”,还比喻声音等被掩盖,如“他的喊声被涛声淹没了”;“湮没”则多指一种物体被另一种物体所掩埋,如“古城堡已为黄沙所湮没”“历史真相随时光消逝而湮没”。

篇8:大学生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解决矛盾和问题,都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问计民需,方能有的放矢。因此,我们要以群众智慧为“笔墨”,勾勒出“十四五”蓝图的“亮度”,从而最大限度集聚群众智慧。

以社会期盼为“图卷”,延展“十四五”蓝图的“温度”。民生期盼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勉励和鞭策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回应社会的期盼,让群众舒心、安心、放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因此认真研究社会的期盼与群众的诉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并根据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能力,找出契合实际又公平合理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路径,才能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我们要以社会期盼为“图卷”,延展“十四五”蓝图的“温度”,才能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基层经验为“技法”,浸润“十四五”蓝图的“角度”。今年x月,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正是优秀基层经验的代表。

篇9:大学生十四五规划心得感想

从一定意义上看,实现共同富裕是古往今来人类的梦想。我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古代中国__世界和近代西方乌托邦社会都是人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到《礼记》描绘的“__”社会的状态,都体现了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国家富强的发展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再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从长期历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发展目标变迁的规律性认识。但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应主要做好两个统筹--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站在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更高起点上,紧密结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长远战略目标,最终协调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篇10:大学生关于十四五规划心得精品

【导语】“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下面是由东星资源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关于十四五规划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大学生关于十四五规划心得

“十三五”胜利在望,“十四五”蓄力启航,各级各地要紧随“时代步伐”,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奋斗”。

一、要“深学细悟”领会全会精神,吹响“新征程、新奋斗”号角

五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历史性发展成就,擘画“十四五”发展宏伟蓝图。各级各地要提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将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重要学习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持续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作好示范表率,不断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二、要“练好本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征程、新奋斗”步伐

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重点把握规划《建议》的3个“新”,即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各级各地要结合实际,锁定目标,明确任务、找准定位,准确把握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本领,谋划好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切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完成今年工作、谋划今后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不断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谱写“新征程、新奋斗”战绩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坚决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代重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敢于并善于应对各种风险、压力和挑战,切实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工作实绩,接续谱写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没有任何困难能阻挡奋斗的步伐,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更有本领,以新发展、新作为、新跨越,迎接新未来,战胜新挑战,夺取新胜利。

【篇二】大学生关于十四五规划心得

时间无迹,奋斗有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承载着美好希望,昭示着美好前景。如今,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出发,又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各方面人才而言,新征程上,唯有以“奋斗”砥砺新征程。

奋斗,是新征程上永恒不变的时代“主题词”。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奋斗”这一时代主题词。“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诠释。对国家而言,奋斗是推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个人而言,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新征程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需要各方面人才激荡起不断创新的伟力、昂扬起拼搏奋斗的决心、弘扬起奋斗以成的作风、保持永远奋斗的劲头,把奋斗精神融于岗位、融于日常、融于人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定不移在“奋斗”中创造出更多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新辉煌。

奋斗,是新征程上勇往直前的时代“音”。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决扛起的时代重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各方面人才必须做到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具体实际,保持战略定力,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在“奋斗”中推动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更好取得新的决定性成就,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奋斗,是新征程上夺取胜利的时代“精气神”。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继续“奋斗”既是一种政治上的清醒自觉,更是一种夺取新胜利的应有姿态。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各方面人才自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以夺取新的更大胜利的“精气神”,调整精神状态,提升工作标准,开创崭新局面。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如饥似渴的状态加强学习,依靠学习走向新未来、依靠学习夺取新胜利。大兴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之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做到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紧紧依靠人民攻克新征程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坚定不移在“奋斗”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胜利!

【篇三】大学生关于十四五规划心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一幅“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一份“五中全会”攻略已然送达。而我想问的是,在未来的十五年里,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能为祖国、为人民、为自己做些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在“固本”上花气力。一朝入党,终生为党。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前进的根本保证。“十三五”时期,抗洪前线,无数军人战士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扶贫一线,千万党员干部不畏艰辛,直面挑战;防疫战场,无数医护人员不计得失,默默奉献……正是因为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拼搏,才有了“聚沙成塔”的凝聚力和“众星拱月”的向心力,才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我们应当认识到,这一决定性成就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更应当认识到,如今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尤须坚毅前行,要想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更应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对党绝对忠诚,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自觉担当,融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力量”。

打磨一副铁肩,在“谋实”上动真格。《荀子·修身》有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即使路程再近,不走也不会到达;即使事情再小,不做也不会成功。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干和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会有不少困难和意想不到的难题。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必须要立足岗位,拿出“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闯劲,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打磨一副铁肩,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不做怕见风雨的“泥菩萨”,才能在纷繁复杂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同时,要始终时刻保持干事激情,毕竟“十四五”规划蓝图的实现绝非一时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至,需要我们自觉养成好习惯,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一件抓落实,久久为功。

“置顶”人民利益,在“为民”上下功夫。“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人民”一词出现了23次,构成了全会公报的一大亮点,那就是人民至上贯穿始终。从3月份文件起草组成立到全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基层倾听各方声音,相继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基层代表座谈会等六场“问计会”,开创我国五年规划编制首次“网络问策”,让亿万人民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共同推动,为我们树起了“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的榜样,也真正彰显了我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犹记得电影《第一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是共产党员,你是第一书记,肩负着组织的重托、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只有尽心尽力好好工作”。这句话道出了党员干部的使命。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幸运的我们与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不期而遇,更应有把人民放在心上,拜群众为师,把根扎得再深些、把心放得再沉些、把泥沾得再多些,在夜以继昼中做一名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涓流成海,众木成林。蓝图已绘就,方向已明确。要想实现这一蓝图,尤需广大青年党员初心如昨,持之以恒地续写实干,争当新时代的为民奋斗者!

篇11:“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党员干部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决策者,也应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十四五”蓝图添上一抹色彩。添一抹“念兹在兹,人民至上”的信念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前往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公司企业,从田间地头查看粮食生产及土地保护利用到防汛救灾现场恢复生产,从“半条被子”红色教育基地及文旅资源开发到企业自主创新。这充分说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共产党员的政治信条。党员干部要将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十四五”时期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添一抹“远方有诗,美丽乡村”的和谐绿。回眸“十三五”,现代化农业之路,不仅让人民群众的收入提升了,更让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实现稳产粮、稳增收。随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绿色,不仅仅在山川大地蔓延,更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延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继续擦亮绿色生态名片,走现代化农业之路。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健康、文艺等深度融合,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寻找平衡发展之道。添一抹“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智慧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十四五”规划涉及方方面面,民主法治、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如何更好地制定和落实,党中央问计于民,首次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为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党员干部要坚持顶层设计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相统一的好传统,善于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发挥“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的作用,推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蓬勃发展。“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在“十四五”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党员干部要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信念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做好自己的事,沉下心来抓落实,共同谱写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组工干部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新鲜出炉”。“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从规划建设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未来高瞻远瞩的布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组工干部,也要规划属于自己的“十四五规划”,树牢格局意识、胸怀家国胸怀,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贡献应有的力量。

组工干部要勇于担当,做守土尽责的“卫士”。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无数组工干部身先士卒,在社区一线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从排查武汉返乡人员到做好隔离检测,从自发排班值守到时刻关注疫情动态,用身体力行践行了初心使命。我们党用一名干部,不仅要平时表现,还要看他在关键时刻能不能站得出来,险要关头能不能豁得出去。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勇于担当,真正沉下心、俯下身,立足于工作岗位,做实做细每一项工作任务,将

“出手即出色,完成即完美”作为座右铭,在平凡的职位上作出组工干部的精彩。要向时代楷模致敬,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对标榜样,学习抗美援朝的舍生忘死精神,在同心战疫的抗疫精神中解锁时代密码,不断提升自我站位高度和眼界,将责任抗在肩上,把使命担在身上,不当二传手、不守摊过日子、不做甩手掌柜。

组工干部要创新思维,做改革创新的“干将”。

变则通,通则达。组工队伍要保持肌体活力,就要与时俱进。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旧有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开展工作的要求,组工干部要会干工作、干好工作,就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提高、创新工作体制和方式方法。组工干部要有闯劲,敢于打破一些瓶瓶罐罐,突破一些条条框框,闯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在趋同化、同质化的建设中打出特色品牌;组工干部要有干劲,奉献干事创业的热情。当下,各项容错纠错机制在不断完善,组工干部立足实际情况,进行精细调研,珍惜每次外出观摩的学习机会,汲取经验,在结合自身工作的前提下,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进程。

组工干部要脚踏实地,做真抓实干的“能手”。

篇12: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实践出真理,“十四五”规划能否贯彻执行好,关键在于实践。贯彻执行“十四五”规划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立足实际,沉淀到最基层,既促进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又惠及于民,将成果与民同享。

贯彻执行好“十四五”离不开基层党员干部,基层党员干部是“十四五”发展的重要实施者和推动者,是“十四五”规划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直接载体。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要在“十四五”发展中主动作为,强化“三个意识”,为“十四五”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助推“十四五”稳步发展和落实基层。

主动学习,强化思维意识,做规划上的“明白人”。思维决定行动,万事取决于“谋”,开始于“思”,要想有主动作为意识,首先要主动学习,培养思维意识,获得“十四五”规划的完整、系统认识。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习“十四五”规划的系统内容,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十四五”规划建议、“十四五”规划纲要等内容,从宏观上了解“十四五”的内容;学习“十四五”规划的丰富内涵,学习各类对“十四五”规划的解读,深刻了解“十四五”蕴涵的创新、协调、绿色等内涵,进一步系统的掌握“十四五”规划知识;内化于心,培养自己发展思维,在学习“十四五”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转化成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

主动配合,强化参与意识,做落实上的“参与人”。基层党员干部,要有配合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基层“十四五”发展。基层党员干部要配合上级做好落实工作,将“十四五”规划积极的贯彻落实到基层,实现基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配合领导做好出谋划策工作,多提参考意见,集思广益,积极为“十四五”规划落实出谋划策,形成正确的决策,更好的落实下去;协助参与抓落实,要积极参与“十四五”规划抓落实,特别是重点工作,需要众人参与落实,比如扶贫攻坚工作,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协助参与抓落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实现“十四五”规划要求的全民脱贫目标。

立足本职,强化作为意识,做“十四五”发展上的“带头人”。主动作为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之义,基层党员干部是“十四五”规划的最终参与者和落实者,必须要抓好本职工作,做到有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宗旨意识教育,以焦裕禄、孔繁森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强化自身责任感,树立起主动作为意识,积极做好自身的本质工作;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将“十四五”规划的内容和内涵融入到自身的本职工作中,让本职工作为“十四五”发展服务,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为“十四五”目标实现而努力;争做“十四五”发展的“带头人”,主动创新,寻求突破,力争将自身本职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十四五”规划的落实掷地有声,主动做“十四五”发展的“带头人”。

篇13: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正是起草十四五规划的价值基点,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充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兑现了我们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坚定,彰显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价值追求。

篇二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维度和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

性的根本体现,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历史,就是一部服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贯彻落实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切实回应人民共同期盼的具体举措。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底气。

“十四五”规划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

篇三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局。从表面上看,“十四五”规划是对以往五年规划的延续,但基于“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高屋建瓴地擘画好“十四五”规划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抓住一些要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前瞻性系统性谋划城镇化、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市场化改革、民生领域改革、法制化建设等事关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改革的方向。二是政府的制度设计和决策,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淡化行政干预。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智慧“外脑”作用,坚持开门规划、汇智汇力,让“十四五”规划更有温度、更接地气。当然,决策部门也需要从“意见海洋”中挣脱出来,对未来形

势形成独立、清晰的判断,作出科学决策。

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最近,中央层不止一次地提到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预期,在这一政策基调下,必将推动我国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科技创新和提升产业链水平。换言之,尽管外部经济环境中国难以控制,但是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需要紧抓消费、稳定增长、扩张市场、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守住了14亿人构成的巨大市场,就能有效稳定中国经济,也能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信心,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篇四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顺民意,更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里。“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的这一理念,已经鲜明体现到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之中,也必将随着规划实施走进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十四五规划里幸福生活跃然纸上。全会指出,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篇14:十四五规划公司心得体会

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第一要务。“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全是问题,发展是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关键。”中远海运物流的发展在不断探索中前行、在不断改革中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的规模实力、市场地位、增长能力与集团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目前的现状要成为集团“产业链经营的重要构建,航运主业的流量支撑”还任重而道远。而“十四五”战略规划就是用全局思维、系统思维为解决发展问题出谋划策。要现实全面转型升级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除了我们付出巨大努力之外,更需要提前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十四五”战略规划是为解决发展问题而谋在前、谋在深、谋在远、谋在实的指导纲领。既坚持了把大目标讲清楚,把大问题理清楚,把大变革议清楚;也坚持了“由小及大”,从具体问题着手,精准分析问题,让战略思路有底层支撑。

二、“十四五”战略规划是_发展藩篱的变与革

企业的发展因瓶颈而制约,瓶颈不理清,发展就裹足不前。“十四五”战略规划明确指出了制约中远海运物流发展的“十大瓶颈”,针对性地提出了“七大变革”。变与革,变是关键,革是根本。变的是思维模式、运营管理、体制机制,革的是因循守旧、后劲不足、发展乏力。“七大变革”具有横向广、纵向深的特点,可谓是直面痛点、触及灵魂。“七大变革”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我认为“七大变革”的业务重组是核心,业务是企业的生命线和利润源泉。而业务的核心是产品,产品又是六大事业部(业务线)要打造的核心。业务重组必然带来组织重构、流程再造和队伍重塑,组织、流程和队伍是业务重组的重要支撑;混改为业务重组注入活力和发展动能,让业务发展有资金支持和资源支撑;数字化为业务重组赋能,从客户交互前台到应用数据中台再到基础保障后台,数字化将全方位、全流程、多维度的深入产品的设计、营销、交付、运营、结算、分析和优化等各个环节,实现产品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系统化、系统数据化和智能化,让产品更有竞争力;机制创新(人力资源改革4.0)在数字化引领下更加精准的让人才适配,为人才赋能,为企业发展赋能,提升企业的效率和效能。

三、“十四五”战略规划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破与立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变革是为了破,破而后立。“七大变革”是为了破局,为“六化”核心能力的打造扫清障碍,建立新局。打造“六化”是构建“三型”企业的立足之本,同时,也是“三型”企业的重要构件和核心元素。

上一篇:长堰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海蒂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