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漫游成语解析

2024-04-26

信步漫游成语解析(共8篇)

篇1:信步漫游成语解析

【成语】:信步漫游

【拼音】:xìn  bù  màn  yóu

【简拼】:xbmy

【解释】:信、漫:随意。随意走走逛逛。

【出处】:宋·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示例】:~了一会,听得晚鸟还巢叫声,抬头看了看天,西天边上抹出几道红色云霞。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二章

【近义词】:信步而行

【语法】:作谓语、状语;用于走路等

篇2:信步漫游成语解析

——趣味成语活动课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感受到汉语词汇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积极性。

2.让学生知道积累成语的好处;培养他们平时摘录成语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语汇。

3.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过程

课前:背诵八字成语

同学们,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乐园,那里风和日丽,青山绿水令人流连忘返;那里万紫千红,奇花异草令人心旷神怡;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令人目不暇接;那里还有琅琅上口的至理名言,读后令人受益匪浅。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游览成语乐园,进行一些有趣的成语知识冲浪。

(一)必答环节

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环节:必答环节,各小组按要求轮流回答问题,小组内同学必须人人参与,答对得一分,打错不计分。

1、填成语,并分类

请各小组选一名同学答题。

(1)小结过渡:在成语乐园里,有许许多多由数字组成的成语,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下一组继续。

(2)跟随第二组的同学,我们又来到了生机勃勃的成语动物园,这里珍禽异兽到处都是,真令人目不暇接。第三组同学一起前行吧!

(3)成语植物园,这里有依依杨柳,婷婷莲花,累累硕果……一派赏心悦目的景象。第四组迎接挑战。

(4)在成语乐园里,除了有数字、动物、植物、人体部位组成的成语外,还有许多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接下来你还会有哪些令人欣喜的发现呢。

(5) 第六组继续

(6)成语知识无处不在,你瞧,这些反义词,近义词需要你独具慧眼,方能发现。期待第七组的表现。

(7)经过第一轮同学们的大显身手,发现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只要你及时将学到的成语分类,学习道路定会畅通无阻。

2、看图猜成语

最近流行“疯狂猜成语”现在展示你的时间到了,各组轮流回答,别忘了计分哦!

这一环节同学们表现可谓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当然也是大获全胜,当然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你呢。

3、填成语,根据所填的字得出一句诗

最快的一组得五分,第二名得四分,第三名得三分,第四名得二分,第五名得一分。

通过这一轮精彩纷呈的表现,比分终于见分晓了,落后的小组要再接再厉,加油喽。

4、成语接龙

这一轮得分以接龙的多少为标准,还是前五名得分。

5、你演我猜说成语。

经过一轮的过关斩将,同学们又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请你通过表演的形式,把你平常积累的成语表演出来,让同学猜猜。猜对一个得一分,时间30秒。一人背对屏幕,老师打出成语,其他同学看到成语后,可以通过语言描绘或动作表演等形式,让同学猜出成语。

同学们可真是多才多艺,艺高八斗呀,现在蠢蠢欲动的时刻到了。进入下一环节“抢答环节”

(二)抢答环节

要求:看清题目,最先答出的组得分。

1、舞出成语,这些舞者的身上藏着成语,你能找到吗?

小结:成语乐园,奇妙无比,妙不可言,寻寻觅觅总会找到蛛丝马迹。下面这一环节以诗句做谜面,你能猜出成语吗?

2、诗句谜面,猜成语

同学们我们要发扬水滴石穿的精神,日积月累,丰富成语知识。

3、填成语,组对联

这一环节你是否能得心应手呢?

4、歇后成语大比拼

歇后成语大比拼开始。

5、活用成语

成语就是这样妙趣横生,他藏在字里行间,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活用成语等你挑战。

(三)、运用成语谈收获。

今天,我们漫游成语乐园,满载而归?同学们请运用成语谈收获,我希望你们能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你们组的分也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

(四)、颁奖

各组汇总分数,颁发奖品。

(五)、课外拓展延伸

做一份成语手抄报

语文游乐园,智力大冲浪

——趣味成语说课稿

薛家湾第七小学 袁凤英

篇3:信步漫游成语解析

儿童文学因其特殊的语言特征、特殊的读者对象有别于普通的文学, 因而儿童文学翻译自然具备不同于一般文学翻译的显著特点:它既要遵循普通文学翻译的特点和规律, 又要时刻在文体, 文字上体现其特殊性。笔者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两部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的不同中译本着手, 对如何把握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进行说明。要正确认识儿童文学翻译, 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儿童文学, 以及其特有的文体文学特点。

二、儿童文学及其特点

关于儿童文学, 历史上有过不同的解释, 且有其各自的侧重点。“五四”前后, 叶圣陶、茅盾等人侧重“儿童本位”, 后有人认为儿童文学的首要目的是教育儿童。儿童性和教育性显然被认为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特征。然而, 还有这样一些问题有待回答, 如:多大的孩子是儿童?儿童文学成年人看不看?教育性和文学的审美性孰轻孰重?等等。

笔者认为儿童文学不应仅从它的读者群体, 更应从其语言文体特点为出发点加以解释。它的主要读者是儿童 (儿童又可依年龄高低分为幼儿、童年、少年, 其中以小学阶段处在童年时代的孩子为儿童文学的核心读者) , 其文字浅显易懂、形象生动, 直接与具体的形象、动作、声音、味道、颜色等联系, 易让孩子发挥想象, 产生相应的联想。它须符合儿童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语言既要充满艺术之美感, 又不能凌驾于儿童之上, 超越其理解和欣赏能力;既要朗朗上口, 符合儿童口语的特点, 又要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儿童文学的译者必须考虑儿童这一特殊读者群, 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中,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良苦, 同时还要把小读者时刻放在心中, 把自己想象成目的语读者。换句话说, 译者须同时具备双重身份:作为译者的读者和作为儿童的读者。

三、关于翻译的意义

所谓翻译, 翻译界各门各派众说纷纭。对翻译的定义, 许钧在《翻译论》一书中给了我们很明确的说法: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 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许钧, 2003:75) 。从中可看出, 翻译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表达原作之意义, 达到交流之目的。对于意义的把握直接影响到译文对原作的忠实程度, 进而影响到译文的最终质量及其目的:交流。那么意义又是什么呢?莫里斯提出了“意义三分法”, 即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 对于具体的翻译实践颇有启发。将这三者和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结合, 同时还需要凸显儿童文学的语言上的特点, 这对于译者来说要求高、难度大。

1. 指称意义

指称意义是“指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柯平, 1993:23) 。它区别于字面意义, 柯平进一步指出:“指称意义和字面意义 (literal meaning) 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重合的, 却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去看的两个概念。指称意义是词语同它之外的某个实体之间的关系, 而字面意义则是单个词语最先在语言使用者脑中唤起的概念或现象。”在此以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一句话的翻译为例:

Dog my cats ef I didn’t hear sumf’n.

译文1:怎么就没声了。

译文2:我要是没听见什么, 那才叫活见鬼呢。

“Dog my cat”在“维基百科”上的解释是:a mild oath, or an expression of astonishment。如果从字面上理解, 这一短语或许应该翻译为“跟踪我的猫”。但这样就和上下文没有任何关系, 也反映不出该短语的指称意义:表达震惊的含义, 另外还是一种轻度的诅咒。译文1完全没有译出这两层含义。而译文2不仅表达了两层含义, 而且注意照顾到儿童语言的特点, 借助助词“呢”, 读起来也颇具童趣。

2. 语用意义

柯平认为, 语用意义“包括表征意义, 表达意义 (主要同发讯人有关) 、社交意义 (主要与沟通发讯人和收讯人的渠道有关) 、祈使意义 (主要与收讯人有关) 和联想意义 (同时与发讯人和收讯人有关) ” (柯平, 1993:27) 。语用意义中存在一个动态系统, 包括收讯人和发讯人, 他们通过语言符号发生互动。把握了这个动态的语用意义, 人物的形象甚至人物之间的关系, 就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 哈克贝利是一个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野孩子”, 他的语言不规范, 时有错误发生, 也有一些黑人语言的特点。下面用一例说明:

例1:So then I didn’t care no more about him;because I don’t take no stock in dead people. (Mark Twain:50)

译文1:听到这儿, 我可就再也不关心他了, 因为我对死人根本没兴趣。 (贾文浩、贾文渊:2)

译文2:于是我再也不管他的闲事了, 因为我对死人根本不感兴趣。 (张万里:2)

例2:She jis’stood de same way, kiner smilin’up.I was abilin’!I says:“I lay I make you mine!” (Mark Twain:219)

译文1:她还是那么站着不动, 抬着头望着我, 朝我微笑。我气得要命, 说:“你敢不听我的话!” (贾文浩、贾文渊:140)

译文2:她还是照样地站着, 仍旧笑眯眯地对着我。我可真是火了!我说:“我他妈的有法子让你听我的话!” (张万里:194)

例1中典型的特点就是双重否定, 但是在美国黑人英语中这并非意味着肯定。例2中的用语有很多的不规范之处, 如音节的省略, 主谓不一致, 粗俗的表达。虽然两个译本都注意到这些现象, 但是却似乎还少了一点“味”。原文特殊的结构正是表达了说话人的特殊身份, 他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 用语十分口语化, 较之标准英语非常不规范, 也十分粗鲁。这也正是作者借此结构所要向读者传递的语用信息。然而如果译成中文却无奈于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 找不到一个地位和美国黑人英语地位相同的方言或是语种, 无法将这一语用意义完整表达出来。同时如果要保留所有的源语特征, 势必和儿童文学中语言要规范这一特点相冲突。因此只能从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既能反映源语特征, 又要讲究语言的规范性。极其口语化的表达也许是出路之一。就例2来说, 若能将两个译文重组, 将得到较为理想的译文:

译文3:她还那么站着不动, 笑嘻嘻地看着我。我可真来火了, 说:“我他妈的有法子让你听我的!”

这种重组, 口语化更强, 比原译文的“味”更浓了一些, 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语用信息, 同时也是小读者能接受的较为规范的语言。

3. 言内意义

不同于语用意义, 言内意义是相对封闭的系统, 并不涉及收讯人和发讯人, 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而纯粹是通过语言本身的“游戏”来传达丰富的意义。“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

例1:“Curiouser and curiouser!”cried Alice (she was so much surprised, that for the moment she quite forgot how to speak good English) ;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译文1:“太希 (奇) 怪了, 太希 (奇) 怪了!”艾丽丝惊叫起来。 (因为她这会儿实在太诧异, 连怎么说好英语也忘记了。) (朱洪国:14)

译文2:“真奇怪啊, 太奇怪啦!”爱丽丝喊起来, 她惊讶得一时简直连话也说不上来了。 (贾文浩/贾文渊:10)

例1中的curiouser是作者杜撰的一个词, 以此表达爱丽丝的惊讶程度:连怎么说好英语都忘了。若翻译的时候视而不见, 如译文2的翻译, 就无法向小读者传递前后一致的信息。译文1用“希 (奇) 怪”一词, 和原文一样生造了一个词, 其发音与“奇怪”相近 (正如curiouser和curious相近一样) 。为方便读者理解, 译者还用括号注明了“希”与“奇”相通, 以免读者造成意义的误读。这很好地与原文对应。但是笔者认为后半句的处理大可译成:“连怎么好好说话都不会了”。毕竟在译文中读者看不出爱丽丝讲的是英语。

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时, 尤其是像《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样充满童话色彩的作品时, 言内意义有时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信息, 若译不出来, 将丢失大量信息, 语言中的美与趣也就丧失殆尽。可以说译文2扼杀了原句的灵魂, 不仅仅是小读者, 即使是成年读者, 也无法体味原文的乐趣。

4. 意义与语言特点

鉴于儿童语言的特殊文体, 翻译需将普遍意义上的意义论和儿童语言的特点有机结合。

例1:While the lowing of the cattle in the distance would take the place of the Mock Turtle’s heavy sobs.

译文1:远处的牛吼取代了那只仿龟沉重的啜泣。

译文2:而远方牛群的哞哞就会取代假海龟的呜咽了。

两个译文虽然都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义, 但是译文2显然在以下两个方面优于译文:第一, “哞哞”一词用得形象生动, 一下子就能激发小读者的形象思维, 使他们脑海中立即浮现牛的哞哞叫声, 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第二, 译文1中的“仿龟”实在是令读者摸不着头脑, 虽然“仿”也有“假”之意, 但是造成差异细微之处就在于“仿”字在人头脑的中的映像不像“假”那么清晰可见, 不容易让人见字揣意。这对于一个成年读者来说尚且如此, 更不用说儿童读者了。此外, “仿”总有人造、人为之嫌, 而在mock一词中, 似乎并没有包含这层含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在把握了意义之后, 指称也罢, 语用也罢, 言内也罢, 译者仍然要将自己置身于小读者的位置, 体会更能让他们接受, 更能激发他们兴趣的语言。

例2:Lastly, she pictured to herself how this same little sister of hers would, in the after-time, be herself a grown woman;and how she would keep, through all her riper years, the simple and loving heart of her childhood.

译文1:最后, 她想象着自己的小妹妹将来长大成人, 却终身保持着纯真的爱心。 (贾文浩/贾文渊:85)

译文2:最后, 她想象出这样的情景:她这位小妹妹今后将会成为一个妇人。在成长中, 她将毕生保持童年的单纯和善良。 (朱洪国:138)

该例句的两种译文和上一个例句一样, 都将原文的意义表达出来了。但是孰优孰劣还是很清楚的。“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 然而绝不能像一张白纸, 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 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 (方卫平、王昆建, 2004:7) 。儿童文学要给孩子带来美感, 其中的语言就要美, 充满动感, 带有节奏音乐之美, 且不能拖泥带水, 要讲究简洁。译文1很好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小读者读起来想必也是一种享受。

五、结语

把握意义是翻译的难题之一, 把握儿童文学语言特点则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难点之一。译者将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概念贯穿于儿童文学翻译的全过程, 是把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的第一步。译者在注意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简洁性和音乐性的同时, 把握原文中最突出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这样才能将精美的文学作品完好地呈现给广大的小读者。

摘要:本文分别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两个中文译本为参照, 阐释了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该关注意义的三个方面, 即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 并指出, 译者在关注意义的同时, 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双重身份:作为译者的读者和作为儿童的读者, 注意把握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简洁性和美感。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意义,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1]方堃.从功能对等角度浅谈儿童文学翻译[J].牡丹江: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 (2) .

[2]方卫平, 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贾文浩, 贾文渊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

[4]贾文浩, 贾文渊.哈克贝利·芬利历险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1.

[5]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6]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7]杨实诚.论儿童文学语言[J].中国文学研究, 1999, (2) .

[8]袁毅.浅论儿童文学的翻译[J].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 (10) .

[9]张万里译.哈克贝利·芬历险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篇4:常用成语误用解析

第一

“首当其冲”——多数情况误认为“首先”“第”“首要位置”

如(1)“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健康类图书占了一大半,而中医养生类图书首当其冲。”

(2)“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了每个家庭首当其冲的任务。”

分析:首当其冲是说处于要冲的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遇灾难、损害。贬义词。这里没有首先、第一的含义,示例(1)(2)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正确用法:“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第二“屡试不爽”——多数情况误认为“没有成功”

如(3)“有的人寻找工作很快获得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4)“目前化妆品市场假冒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多次采取打假行动,但屡试不爽,收效甚微。”

分析:屡试不爽的“爽”,是“差错”;不爽是没差错。意为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有每每都成功的意思。示例(3)(4)误将“不爽”理解为多次都不成功,正好将成语意思用反,曲解了成语的原意。

正确用法:“那种凭直觉认为屡试不爽的玄妙预言是十分危险的。”

第三“不以为然”——多数情况误认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如(5)“对此次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家’他并不以为然。”

(6)“没想到,一些别人不以为然的小事,也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暴风骤雨。”

分析:“然”,是“对”。不以为然表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听者“不同意”“不赞成”对方的说法。往往含轻蔑的意思。示例(5)(6)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把它放在心上,不认真对待,不当回事。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

正确用法:“我嘴上虽然承认他说的对,但心里还是不以为然。”

第四“差强人意”——多数情况误认为“不能使人满意”

如(7)“巴西的防守虽然差强人意,但进攻、传球等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8)“最近我的心情不好,股市又暴跌,现实与理想总是差强人意。”

分析:“差强人意”原指“很能振奋人的精神”。“差”是颇、甚之义,这是该词的古义。今义则指“大体上还能令人满意”,“还不至于叫人特别失望。”“差”是尚、稍之义。示例(7)(8)分明是在说“不能使人满意”,或者“使人感到差劲”。背离了。差强人意”的原意,自相矛盾,表达的正好与愿望相反。这里用“不尽如人意”比较妥帖。

正确方法:“除了前天晚上他的行为差强人意之外,一直很让人不满。”

第五“望其项背”——多数情况误认为“表示赶不上”“只能望其项背”,带有悲观的色彩

如(9)“她对女人味的诠释充满了智慧,令后来者望其项背。”

(10)“王熙凤是一个让男子都觉得汗颜的角色,其辣其狠使贾琏也只能望其项背的。”

分析: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形式)。示例910与句中的语意矛盾,意思恰恰表示反了,可谓南辕北辙。从句意上推测,“望其项背”当为“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

正确用法:“简化字显然已经是大势所趋,影响范围之广已非繁体字所能望其项背。”

第六“灯火阑珊”——多数情况误认为“灯火辉煌”“灯光璀璨”

如11“江边的夜晚,凉风徐徐,抬头远望,对岸一片灯火阑珊。”

12“晚风徐徐,城市的阑珊灯火尽收眼底。”

分析:“灯火阑珊”是衰落、颓败、灯火稀疏黯淡的意思。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示例1112本来是说夜晚灯火辉煌,但误用了成语,与原意完全相反。

正确用法:“到处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猛一回头,却发现他就在灯火阑珊的地方。”

第七“粉墨登场”——多数情况误认为“出台”“上场”,误当褒义词使用

如13“历经一年的反复修改,今天这本《雅思真题高频词汇口语》终于粉墨登场了。”

14“为了迎接第六届华商大会,青年志愿者队伍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篇5:《漫游成语王国》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成语分类,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成语,能够正确理解、运用成语,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口说一说,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成语,使学生能丰富自己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成语丰富的内涵,从而扩大视野,升华情感,受到熏陶。引发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使用、积累学过的常用成语。

三、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成语、为祖国语言文化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特殊的王国。(出示目标)首先请认真听我说一段话。想一想,这段话有什么特点?(课件)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王国。

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秀叫人流连忘返; 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 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 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2、谁能说一说你从这段话里发现了什么?

3、这短短的一段话就用了11个成语。那么,什么成语?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也有三字、五字、六字等多字成语,“如”莫须有“"想当然”之类,也有“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之类多字成语,但在成语中占少数。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恰当运用一些成语,会使表达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四年来,同学们学了不少成语,平常也积累了一些,这节复习课,我们就来漫游成语王国,选出成语大王,大家可要加油啦!

二、复习内容

第一站:成语对对碰(学生根据分类提示说成语。)

老师按照成语的结构形式,把它们分为ABAC、AABC、ABCC型,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成语都有哪些?

同学们积累的成语可真不少!把它们按结构形式分类有助于记忆。(板书:结构)老师也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ABAC)无边无际--若隐若现 自由自在 如怨如诉 不折不扣 不慌不忙.(AABC)蒸蒸日上—-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滔滔江水 空空如也 跃跃欲试(ABCC)千里迢迢——人声鼎沸 可怜巴巴 生气勃勃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得意扬扬

过渡:在成语王国里,还有许许多多由数字组成的成语,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下面我们将要登上的是成语数字岛,第二站:成语数字岛

1、指名回答。

()窍不通()神无主()体投地()万火急()里挑一()载难逢()不得已 一穷()白()通()达()言()语()零()落()牛()毛

()牛()毛

+

()言()鼎

————————————

()全()美

()光()色

()面()方

————————————

()干()净

过渡:穿过数字岛,我们将要到达的是动物成语王国,这里的动物可多啦!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第三站:动物成语王国(开火车读成语,读的正确,其他学生跟读)()飞凤舞 望子成龙()如()添翼 骑()难下 守株待()对()弹琴()到成功 呆若木()鸡()不宁 亡()补牢 你还知道哪些含有动物的成语?写在本子上。

过渡:很多成语经过了千年的积淀,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下面的这些成语就来源于千年前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于神话传说。(板书:来源)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故事,去感受成语的无穷魅力吧。第四站:成语故事 ①读一读,说一说

历史故事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草木皆兵 指鹿为马 闻鸡起舞

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神话故事

夸父追日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八仙过海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②齐读

③讲故事。师:谁能给我们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请一到两名同学说一说)

小结过渡:我们中华民族真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他们把自己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都浓缩在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中。不仅如此,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已经直接告诉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甚至从它的字里行间了解到意义。如果同学们继续去发现,继续去探寻你一定会发现成语还有许多有趣的特点。

接下来,让我们和成语一起做游戏,相信大家很快就会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第五站——成语竞赛场 来看第一关:补充成语。

规则:按顺序,每组回答一道小题,两个成语都答对者,获得一颗星成语之星。

1、水()相接()津有味

2、恍然()悟 慢条斯()

3、语重心()()暖花开

4、声东击()平()无事

5、宁死不()()形毕露

6、投桃报()一穷二()第二关:看图猜成语 规则:抢答

第三关:帮成语找朋友

规则: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练习,然后小组之间交换批改,全对者得一颗星。

聚精会神 名扬中外 绳锯木断 专心致志平易近人 不紧不慢 水落石出 水滴石穿 不慌不忙 真相大白 举世闻名 和蔼可亲 第四关:根据情景填成语

一知半解

半途而废

寻根究底

风和日丽

变化莫测

持之以恒

1、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朝着一个目标,()地去做,不能()。

2、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发扬()的精神,不能满足于()。

3、俗话说“六月的天——小孩子的脸”,刚才还是(),转眼间却()。这天气真是()啊!

四、运用——回归生活 过渡:成语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让我们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我们来完成一个练习,看看大家运用得怎么样?(板书——运用)

小练笔:同学们,今天你的收获大吗?请你写写这堂课的收获,并试着能用上成语。

五、小结:

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本学期我们就学习了许多,回去之后,你们可以继续归类、整理。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看谁记得最多、最牢。当然光积累还不够,能够恰当的使用它们,才是最重要的。

板书: 漫游成语王国

结构

来源

运用

第三关:帮成语找朋友

聚精会神 名扬中外

绳锯木断 专心致志

平易近人

水落石出

不慌不忙

举世闻名

第三关:帮成语找朋友 聚精会神

绳锯木断

平易近人

水落石出

不慌不忙

举世闻名

第三关:帮成语找朋友 聚精会神

绳锯木断

平易近人

水落石出 不紧不慢 水滴石穿 真相大白 和蔼可亲

名扬中外 专心致志 不紧不慢 水滴石穿 真相大白 和蔼可亲

名扬中外 专心致志 不紧不慢 水滴石穿 不慌不忙 真相大白

举世闻名 和蔼可亲

第三关:帮成语找朋友 聚精会神 名扬中外

绳锯木断 专心致志

平易近人

水落石出

不慌不忙

举世闻名

第三关:帮成语找朋友 聚精会神

绳锯木断

平易近人

水落石出

不慌不忙

举世闻名

第三关:帮成语找朋友 聚精会神

绳锯木断

平易近人 水落石出 不紧不慢 水滴石穿 真相大白 和蔼可亲

名扬中外 专心致志 不紧不慢 水滴石穿 真相大白 和蔼可亲

名扬中外 专心致志 不紧不慢 水滴石穿 不慌不忙 真相大白

举世闻名 和蔼可亲

第三关:帮成语找朋友

聚精会神 名扬中外

绳锯木断 专心致志

平易近人 不紧不慢

水落石出 水滴石穿

不慌不忙 真相大白

举世闻名 和蔼可亲

第三关:帮成语找朋友

聚精会神 名扬中外

绳锯木断 专心致志

平易近人 不紧不慢

水落石出 水滴石穿

不慌不忙 真相大白

举世闻名 和蔼可亲

第三关:帮成语找朋友

聚精会神 名扬中外

绳锯木断 专心致志

平易近人 不紧不慢 水落石出 水滴石穿

不慌不忙 真相大白

篇6:信步阅读课堂探寻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健康积极的情感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发挥,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 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 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教学《孔子游春》时, 当揭示课题后, 教师问:“看到课题, 你知道了什么?”有一学生说:“孔子带他的弟子去游春了, 我想那个地方肯定景色很美。”随即我又追问学生:“孔子仅仅是带他的弟子去欣赏美丽景色吗?”这时大家都疑惑不解, 此时让他们带着这样一种期待去读课文, 一下子就能抓住文章重点。

又如在讲授《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之前, 我用多媒体出示了《水浒传》人物的图谱, 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和欲望。在学生熟悉课文之后, 又指导学生角色扮演,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后, 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学生自发地阅读了《水浒传》, 可见课内的“固体植根”成就了课外的“枝繁叶茂”。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要善于根据阅读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从而增强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例如, 在讲授《荷花》时, 通过一些实景图片和古筝乐曲的合理搭配, 让学生仿佛身处于荷花池中, 听着天籁, 闻着微风吹过所传来的荷花的清香, 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课文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语文课本为凭借,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 并且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挖掘课文的感人之处, 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而让学生走进文本, 收获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以知促情, 知情交融, 必定会促进教与学。如教学《草原的早晨》时, 我打开电脑, 出示一幅幅草原风光图片, 简介了草原的迷人的的风光, 富饶的物产, 奇特的风俗, 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畅所欲言。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所读过的东西, 如讲讲、唱唱、演演、画画等。例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故事性都很强,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讲故事或童话剧的表演形式进行课堂训练;《快乐的节日》课文朗读后, 可以让学生边跟《快乐的节日》的录音歌曲唱, 边随着教师的示范动作翩翩起舞;学习《小动物过冬》后, 可以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分角色进行表演;学习《这儿真好》这一课后, 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素描, 让学生想象小熊和其他小动物们在小岛上的生活, 并动手画下来。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接收阅读教学, 效果十分显著。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要求授课教师能够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难点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 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并解决问题于阅读教学中。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 我就引导学生从矛盾冲突中质疑。我说:“读了这篇课文后, 你们发现了哪些‘前后矛盾’想不通的地方呢?”学生说:“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可为什么又把它杀了?”我借机让学生展开讨论, 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 开展探究或同桌互相交流解决, 进而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更爱战士的感情以及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再如在讲授《青海高原一株柳》时, 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之上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儿?作者为什么对它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感觉?我抓住契机对学生说既然是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就让我们自己解决吧, 有信心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有”。我趁热打铁, 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 在读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识高原一株柳的品格, 从而对上课伊始时提出的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就像一个引路人, 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开来, 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主体性的同时, 也在一步一步培养阅读能力, 逻辑思维不断增强, 更是将语文阅读和生活更加紧密的联系到一起。

四、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

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 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 感受到审美的乐趣。小学生生活经历少, 知识面比较窄, 有的课文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共鸣。授课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可以结合具体场合, 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

如《夕阳真美》一文, 用生动的语言将夕阳西下的美景写得充满活力, 富有情趣。霞光中, 爷爷也被照得“满面红光”, 由衷地赞叹道:“夕阳真美呀!”情由景生, 由景生情, 情景过渡是那么自然, 却又韵味无穷, 正因为有了“爷爷、奶奶和我”, 画面才显得更加和谐美好。在阅读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爷爷、奶奶和“我”, 演一演爷爷满面红光, 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的情景。紧接着,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夕阳究竟美在哪呢?”请爷爷、奶奶和“我”在课文描述中找一找, 读一读, 品一品, 三人小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情绪高涨的状态中领略到“太阳西斜时天空一片深蓝, 连绵起伏的西山, 披着夕阳的余晖”“太阳慢慢下沉时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太阳落山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的夕阳映照下的美丽景色, 感悟出爷爷、奶奶与“我”的幸福生活。

篇7:中考成语题分类解析

一、用成语猜对联

例1 (贵州毕节)古有一县官下乡体察民情,行至一穷秀才家门前,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为“二三四五”,下联为“六七八九”。县官看后离去,第二天派人给秀才送来所需物品。你知道对联暗含什么意思?请用一个成语概括: 。

解说:对联,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的文学样式,它不仅语言简练、格式工整,而且含义丰富。成语和对联都是语言文化中的奇葩。此题要求同学们结合有趣的故事来猜测对联暗含的意思,具有谜语的意味。细心推测这副特殊的数字联就会发现,原来它是一幅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谐音,合起来就是“缺衣少食”,是说缺少衣服和食物,诉苦诉得很含蓄。

二、用成语释图形

例2 (山东东营)下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形,仔细观察主体部分(汉字和英文除外),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内容包含构成要素、造型特点及其含义,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解说:在徽标图形中,点、线、面、圆等符号都是由某种事物抽象变形而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味。解读徽标,就是要通过联想解读出徽标中的符号所表示的事物及其蕴藏的深层含义。此题关注的是环境保护问题,解答时要细心观察画面,联系生活展开联想,按题目要求将构图与内涵表述清楚。所用成语,可从图形本身或其内涵着眼进行思考,并巧妙地将其融入表述之中。

答案示例: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同心同德,携手并肩,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既别出心裁,又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三、用成语写典故

例3 (湖北荆门)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 (注:选段为《行路难》和《出师表》)

解说:丰富多彩的成语典故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从成语典故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从中感悟到深刻的哲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很多,许多典故已演化成俗语或成语。如《行路难》中的姜尚“垂钓碧溪”演化为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宗悫“长风破浪”演化为成语“长风破浪”“乘风破浪”;又如《出师表》中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诸葛亮自叙的经历体现出他为蜀汉“鞠躬尽瘁”的精神。

四、用成语说人名

例4 (安徽芜湖)写出与下面人名有关的成语。

示例:任贤齐——见贤思齐

(1)杜鹏程( ) (2)王任重( )

(3)刘海粟( ) (4)焦若愚( )

解说:现代人的姓名包括姓氏和名字,虽然说只是一个符号代码,却大多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寄托着某种情感愿望,有的还烙上了时代的印迹。由于成语用字凝练、表意丰富,许多名字就截取了成语的部分字词来表达意愿。此题要求我们解说名字中隐藏的成语,所解说的成语需要有名字中的两个字,字的组合方式不限。题中的“鹏程”源自成语“鹏程万里”,“任重”源自成语“任重道远”,“海粟”源自成语“沧海一粟”,“若愚”源自成语“大智若愚”。

五、用成语换近义

例5 (云南大理、楚雄、丽江等)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 (注:选段为《桃花源记》)

例6 (山东德州)用意思相近的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写在句后的横线上。

①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个性十分鲜明的典型人物,她的性格特征之一是“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②传统的家长会、上门家访,能被“电话家访”取代吗?中小学教师、家长和专家对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例7 (山东枣庄)第二段中加点的“亦步亦趋”喻指一味模仿别人,请写出两个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 (注:选文为《比正路还长的巷子》)

解说:正因为成语涉及内容广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许多意味深长的话语可用成语来表述,这些话语包括惯用语、谚语、俗语、歇后语、诗词文句等。实际上,就是用成语来表达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句。例5、例6要求用成语来代替诗句、俗语,相比之下要难一些,同学们不但要理解诗句、俗语的含义,还要联想搜寻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例7要求写近义成语,也具有开放性。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平时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

答案示例:例5.豁然开朗;世外桃源。例6.①口蜜腹剑、笑里藏刀。②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各抒己见。例7.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生搬硬套。

六、用成语释诗文

例8 (湖南湘潭)

长安九日诗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从诗的前两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成语表述。

例9 (福建厦门)根据文段内容,解答问题。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傲然挺立,任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的枝叶,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蓝的天空,向炽热的太阳,向广袤无垠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不论是润如油膏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一棵( )的参天大树!

为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

A. 玲珑剔透 B. 器宇轩昂

C. 锐不可当 D. 抑扬顿挫

解说:用成语来解读诗文,能提炼其内容的精华、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解读的内容多涉及人物的处境、情感、性格、精神以及所体现的思想、主旨等。例8要求用成语概括古诗词中人物的境况。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南云”“北雁”,这些都是触发人的乡情与亲情的事物,“北雁”还表达出自身孤单落寞之苦。而在它们的前面加上“心逐”和“形随”,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急切的归乡之情。再加上后面的一“逝”一“来”,诗人那种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形单影只的处境也就充分显示出来了。例9要求用成语来解读语段的内容。语段运用了象征手法,歌颂了某种职业的崇高或人的高尚情操,具有励志的作用。最后一句是总结句,也是主旨句,所填成语具有概括、总结的作用。从文段的内容、情感和语气来看,最准确的应该是B。解答此类题,要充分把握诗文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和外来文化,凝聚着人类的智慧,蕴含着精辟的思想。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应尽量多地积累成语,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了解成语的来源,知晓成语故事。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对大家学习成语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成语讲座、成语知识竞赛、成语接龙、成语新说等。适时的训练能强化大家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训练时应将成语与仿写造句、图文探究、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题型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成语的内涵,思考其给予我们的人生启示。这样,才能使成语学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也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的成语文化。

篇8:金松闲庭信步

(1999年8月20日弈于江苏扬中)

仙人指路对起马局

“西门控杯”第二届全国象棋冠军赛在扬中举行,全国共24位大师参加了此次角逐。我首轮即与广东名将庄玉庭相遇,论实力我在24位大师中属于下等,所以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向庄大师请教。

1、兵七进一马8进7

2、马二进一炮2平5

从这一回合可以看出我俩的心态,我由于是业余棋手(庄大师是专业棋手),所以我避开了流行的兵三进一和马八进七等变化,选择了一个不常见的边马。而庄大师立即还架中炮显示了要与我决战的决心。

3、马八进七马2进3

4、车九平八卒7进1

5、仕四进五马7进6

6、相三进五炮8平6

这几个回合红方循规蹈矩,摆出了一副防守的阵势,黑方则将7路马运到了河口,并平士角炮加固河口马的阵地,严阵以待。以后,黑方如何将双车投入战斗,以及红方如何打击黑方河口马将成为棋局争斗的焦点。

7、车一平二卒9进1

8、炮八进二车1平2

9、车八进三马6进7

这一手红方车八进三看住中兵后,暗伏炮二进三骑河攻马,黑马顺势吃掉一个三兵。

10、炮二平四马7进9

11、车二进二车2进4

红方利用先弃后取换掉黑马,而黑方则顺势吃掉一个兵并将车抬到河口,局势仍然两分。

12、车八平六车9进2

这一回合红方不可急于吃马,因黑方卒3进1后,红方无好棋。

13、炮四平一车9平8

14、车二平四炮6进2

黑方升河口炮过急,自己阵形露出弱点,如改走它着,则局势仍然互缠。这步棋走出后,吓了我一跳,如果让黑方炮5平6整形后,黑方将获得主动。此时红如走车六进四,则黑方炮5平6后,再象3进5,大优。所以我临场决定走一步险棋。

15、炮一平三象7进9

红方平炮打象铤而走险,如计划失败,则有被打死车的危险。

16、车六进四炮5平6

红进车吃马暗中拴住黑车炮是计划中的隐手,吃马是假,拴车炮是真。

17、车四退二

马3退1(图)

如图形势,红车退底线虽在炮口却安然无恙,既防止黑车底线叫将,又可防止黑炮打车后再打红马,攻守兼备。

18、兵七进一

车2平3

19、马七进六

士6进5

红方弃兵跃马是计划的最后部分,咬住黑炮,迫其交换。

20、车六平八后炮进7 21、车八平二前炮平9

22、马六进五车3平5

交换后黑方阵形松散,反观红方子力活跃,两相比较,红方占优。

23、马五进四象9退7

24、车二进二炮6进5

25、炮三退二将5平6

26、马四退三炮6退6

27、炮三进二象3进5

28、炮三平四将6平5

黑方如车5平6,则炮八平五,炮6进4,马三进二,将6进1,仕五进四,黑方也难防守。

29、炮八平四炮6退3

30、后炮进七车5平6

31、前炮退一车6进1

32、炮四平九士5退6

33、马三退五士4进5

34、车二退三车6退1

35、马五进七

上一篇:捷豹路虎中国工厂开业下一篇:2024手抄报比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