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S国际漫游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WCDMA+WLAN融合的背景,对涉及的3GPP技术等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当前的WLAN标准,从而论证了WCDMA+WLAN融合的必要性和优势;详细阐述了WCDMA+WLAN融合的网络结构、接口、认证结构等;论述了对3G流量的有效分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MMS国际漫游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MMS国际漫游研究论文 篇1:

对3G时代计费系统的探讨

[摘要]随着3G技术和相关业务的成熟,3G商用已被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提上了日程表。本文在分析现有计费系统存在不足的情况下,指出3G业务及3G对计费系统的影响,分析3G时代计费系统应满足的功能需求,并对3G时代的计费基本框架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3G 3G计费系统 计费模式

一、引言

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计费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电信运营商的兴衰成败。与2G和2.5G相比,3G在带宽、传输速率、QoS方面都有相当显著的优势,丰富的业务对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G业务的特点和计费的复杂性使得3G计费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成为3G支撑系统的建设重点。

二、现有计费系统存在的不足

传统计费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各种业务独立计费,而且对预付费和后付费分别管理,即通过智能网实现预付费管理,通过非实时的采集、计费、账务系统实现后付费管理。这种计费模式暴露的最大缺陷就是:

(1)计费以业务为导向,难以提供跨业务、多业务的服务。电话业务有电话业务的计费系统,数据业务有数据业务的计费系统。各项业务在采集、计费和帐务处理上很难进行一致性处理,对于业务间的优惠和捆绑销售的实施有一定困难。

(2)难以统一采集、统一账单。3G是项全业务的系统,提供了现有的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如何实现计费系统跨平台采集,不同平台之间同一模式的业务进行统一的采集和计费,是现有计费系统不能做到的。

(3)难以扩容,业务接口不开放。3G的综合性决定了3G时代是个全业务竞争的时代。哪个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应用多,并且符合用户需求,他就会成为竞争的胜利者。运营商为了在业务竞争中取胜,就必然要和价值链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运营商还可能会和零售、保险等其他行业的公司合作,而这些行业也存在着价值链。这时运营商的支撑系统也必须考虑到其他行业价值链的特点,才能对自己的市场策略提供良好的支撑。到3G的时候,第三方合作伙伴会非常多。

三、3G主要业务类型

3G业务向下兼容2.5G业务,并能够提供比2.5G更为灵活、多样化、个性化的业务。3G的业务类型主要有:

(1)基本电信业务: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基本业务包括语音业务、短消息业务、紧急呼叫业务。在3G时代,沟通仍是电信消费者的首要需求,以话音业务为核心的基本电信业务仍将占重要位置。

(2)IP承载业务:这类业务主要是支持在用户与网络接入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性能,承载业务主要包括基于电路交换的承载业务和基于分组交换的承载业务。承载业务的带宽的增加和QoS的保障是3G业务相对于2.5G业务的一个重要特点。

(3)补充业务:是对上述两类业务的改进和补充,不能单独向用户提供,必须与上述两种业务一起提供,包括呼叫提供类、呼叫完成类、集团类、计费类、呼叫限制类、号码识别类等业务。这些业务和2.5G 业务基本相同。

(4)其他数据、增值业务:主要包括基于位置的业务(如:分时/分区的计费业务,移动位置的黄页、紧急定位、物流管理、货物跟踪、选择性大众广播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如E-mail、www、信息查询服务等),以及移动多媒体业务(如:以可视电话为代表的电路型实时多媒体业务;以看在线新闻、在线体育转播等应用为代表的基于流媒体的分组型实时多媒体业务;也可以是支持多媒体文件下载播放或转发的非实时存储转发型多媒体消息业务等)。

四、3G对计费系统的影响

(一)3G计费模式

3G计费不但针对用户也针对第三方合作伙伴,这使得3G计费不得不考虑支持更多的计费模式。3G网络在融合多种服务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话音时代的单一计费模式,以下的计费模式将成为未来3G业务计费的主流。

(1)基于使用量的计费

基于使用量的计费是根据用户使用业务而在网络承载面记录时长、流量、次数等计费要素,进行批价和计费的过程,是目前基本通信业务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2)基于服务/内容价值的计费

3G 业务的价值链中增加了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因此,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三者必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同时保证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利益,才可以保证价值链的完整。3G计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允许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为提供的服务和内容自主确定价格,并通过技术手段提供给计费采集单元,计费系统根据外部价格,而不是根据本身的价格进行批价。这种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自主定价、运营商监控并代收费用的方式将成为3G 业务计费的主流。

(3)基于融合业务的计费

基于融合业务的计费必须在计费系统中进行完整的客户属性、客户关系、客户状态的维护,这种计费方式能充分体现运营商对客户的关怀,是刺激客户消费的有效手段。

(4)基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计费

服务质量是客户消费的基础,针对不同的客户,服务质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因此,相关的计费模式应具有灵活性。通过有效的服务质量监控及管理手段,在计费模式上避免盲目性,并且更好地处理成本与收益的相互关系。

(二)3G对计费系统的需求

计费系统是实现3G业务价值的关键。3G计费系统是一个多业务融合的计费系统,它应具备无缝地支持任何种类网络业务量计费的能力,无论该业务是语音、数据还是IP/下一代业务;它既能支持已有的和可预见的业务、产品和商业模式,也可以通过升级来支持未来的业务、产品和商业模式。

融合是计费系统发展的趋势。综合当前国内外计费系统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来看,所谓“融合”是一个多方位的观念,不单指某一方面的融合,而是在当前支撑多种业务、多种产品的情况下,从业务处理、客户服务、缴费方式等的各个方面的融合的计费系统解决方案。具体来说,主要涵盖如下的几个方面:融合批价引擎、融合帐单、统一的帐户余额管理、预付费与后付费融合、批发和零售的融合、融合业务的营销:捆绑销售及交叉优惠。

总之,3G时代的计费系统应该满足如下的功能需求:

(1)支持不同单位为基础的融合的计费、帐务和折扣优惠

通过业务捆绑销售和相应的交叉优惠,能够有效地刺激客户消费。为了有效地支持捆绑服务,融合计费系统必须能够针对不同业务的服务使用和清单记录进行统一的逻辑转换。因此,3G计费系统必须支持以不同单位为基础的计费,从而可以把不同业务的服务使用转换为统一的单位以便有效地实现捆绑和交叉优惠。

(2)支持新的计费要素和灵活的产品/业务定义

3G时代的增值业务将极为丰富,为了将新产品和新业务快速推向市场,运营商必须能够在计费系统和网络处迅速容易地定义和实施新的产品和业务。因此,计费系统就需要在产品/业务定义方面具有足够的灵活性。

同时,随着3G时代大量新产品和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必然产生许多新的计费要素(即业务属性),包括时长、流量、位置、内容、QoS、服务次数等。所以,计费系统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能够针对各种清单记录的新属性进行计费批价。

(3)实现真正意义的实时计费

在3G环境下,移动电子商务模式逐渐成型,商业交易行为和网络游戏等的兴起对计费的实时性提出严格的要求。计费系统应该根据业务所需的技术特点,提供实时计费、准实时计费和批处理计费的功能。

(4)支持多种定价策略

3G业务种类繁多,计费系统应该为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定价策略,支持基于内容、QoS(包括语音质量、视频质量、应用响应时间等)、位置、流量、事件(如购买交易事件)、时长、网络等灵活多样的定价,支持不同产品/业务之间的交叉优惠定价。

(5)支持复杂的计费模式

3G业务的计费模式会更复杂。很多应用可能不会单一按照流量计费,或者简单地按照内容计费,而是融合了大量的营销策略,以后会出现很多复合的计费模式,如基于内容的流量计费、基于内容的时长计费、基于位置的内容计费等。这就要求3G的计费系统具备更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多种模式及其组合的计费方式。

(6)支持多方计费和结算

3G业务的价值链中增加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因此网络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三者必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同时保证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的利益,才可以保证价值链的完整。因此除了传统的漫游结算和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结算外,又对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之间的计费结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7)增强实时信用管理

3G业务对信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信用管理,运营商可以很好地对客户进行鉴权,从而判断客户可否使用某产品及何时终止产品的使用权。并可以达到严格控制欠费的目的,有效保障运营商利益。实时计费和实时出帐是实时信用管理的前提条件。

五、3G计费体系结构

在移动网络从2G向3G发展的过程中,业务与承载网络分离是其发展趋势之一。分离的目的是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使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而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从而方便灵活地获得各种所需的业务。业务与承载网络的分离对3G计费的深刻影响体现在:3C计费系统必须依据承载和业务两个层次来进行计费,并实现两个层次在计费过程中的统一。3G计费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下面从此图出发,做进一步的说明。

3G计费体系结构分为3个域。网络承载层次分为电路交换域(CS Domain)和分组交换域(PS Doma

in),上层业务应用体现为服务域(Service Domain)。其中:

(1)电路交换域:主要实现话音业务、智能网业务的计费。与3GPP R99相比,

3GPP R4核心网在电路域引入了基于承载、控制、业务分离思想的移动软交换技术,将核心网电路域的MSC实体分为移动交换服务器(MSC Server)和媒体网关(MGW),因此电路域将由MSC Server/GMSC Server产生CDR(计费原始记录),发送给计费中心(Billing System)作后续处理。

(2)分组交换域:主要实现IP承载业务的计费、网络访问流量的统计和计费。分组域SGSN/GGSN产生CDR后,经CGF(计费网关功能)发送给计费中心作后续处理。

(3)服务域:主要实现各类数据增值业务服务/内容的计费,如WAP业务、互联网短信业务(MMS)、位置应用业务(LCS)等。增值应用域由各业务网关/业务平台产生CDR后发送给计费系统作后续处理。如MMS的CDR由MMS Relay/Server直接传送到计费中心。

上述三个管理域从各自的计费单元采集话单(CDR),并上传给计费系统。其中,电路交换域和分组交换域由于有新业务和新的计费要素,在话单的格式和内容上有一定的变化,但整个流程并没有大的变化,比如对于分组交换域来说,依然引入计费网关(CG)来做话单采集和预处理。对计费过程造成最大变化的是服务域,由于会引入流媒体、移动支付等丰富的数据增值业务,所以将会有更复杂的计费原始记录出现,包括在一个业务过程中产生一张或多张计费原始记录等多种情况。

六、3G计费的基本流程

计费系统的一般流程是采集->预处理->批价->入库(含累计等)->合帐->统计。在上述3G计费体系结构中GGSN、SGSN是形成原始计费数据的关键通信设备。SGSN和NGGSN产生的5种话单(CDR)分别记录了无线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时间、呼叫发起和终止时间、外部网络的使用情况等消息;原始话单由CGF采集并进行预处理(记录合并、检错纠错和排重等),转化为计费软件能处理的格式,然后发至计费中心。计费中心统计的信息有呼叫类型、IMSI(国际移动台识别号码)、MSISDN(移动台国际ISDN 号码)、对方号码.小区位置、通话的起始和结束、上下行流量和QoS等;计费中心采集话单后,一般要进行两次批价,第一次批价是根据预处理提供的标准格式清单,结合费率表、号段表、区号表等计费资料,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资费政策进行标准计费批价的过程,最终得到每条清单的应收费用;二次批价在一次批价基础上,结合有关的用户资料,按照用户应该享受的各项优惠对清单进行个性化的重新计费,得到每条清单的优惠费用、实收费用,最终生成向用户收费的清单。

七、结束语

随着3G通信和相关业务技术的成熟,3G正式商用已经被各大运营商提上了日程表。3G计费系统除了支持实时计费、预付费和后付费的融合等在2G和2.5G网络中遇到的问题之外,还必须更多地考虑复杂价值链的多方利益结算、成千上万种的产品目录管理以及愈加复杂的3G网络的实时开通能力。在计费系统中积累的大量宝贵数据能够帮助运营商提升决策水平,为制定合理而科学的市场策略,为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的运用提供支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计费系统正在从后台走向前台,它对通信网络运营的支撑作用正变得越来越明显,已成为运营网络中的一个关键部分。

参考文献:

[1]M.Koutsopoulou. Charging,Accounting,and Billing Management Schemes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the Internet.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Vol. 6,No.1,First Quarter 2004.

[2]3GPP TS 32.200 V4.5.0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Charging management;Charging principles(Release 4).Sep 2003.

[3]张涛. 融合计费,面向3G[J/OL]. 计费&OSS世界,2006(3).

[4]杨丰瑞,潘安.3G计费分析[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2),59-61.

[5]董峰.浅谈3G的计费[J/OL].计费&OSS世界,2006,(4).

[6]张乐剑,廖建新,黄海.面向3G的内容计费的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06,(6),15-19.

[7]杨丰瑞,潘安.3G计费系统建设方案[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7-3),148-150.

作者简介:

陆彩霞,女,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网络。

作者:陆彩霞 张洪斌 王新风

MMS国际漫游研究论文 篇2:

WCDMA+WLAN融合有效分流3G流量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WCDMA+WLAN融合的背景,对涉及的3GPP技术等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当前的WLAN标准,从而论证了WCDMA+WLAN融合的必要性和优势;详细阐述了WCDMA+WLAN融合的网络结构、接口、认证结构等;论述了对3G流量的有效分离。

关键词:WCDMA+WLAN;融合;流量;认证;3GPP

1 背景

未来三年无线数据用户将加速增长,对数据用户的争夺,将成为战略重点,影响运营商的未来发展。全球WCDMA网络超过347,全球主流TOP100运营商都已部署3G网络,2012年, 3G用户将达15亿,2014年3G用户会超过25亿。Infonetics Research调查显示:在所有的受访服务供应商中,有82%计划跟进从WCDMA发展到LTE的部署方案,其中又有53%的公司计划在部署LTE之前先部署HSPA+网络。

智能终端和应用平台使流量爆炸式增长,终端的种类不断丰富,智能手机(Symbian、Android、RIM、WM),上网本、无线路由器、USB Modem等;浏览量发展迅猛。根据Gartner的分析95%的移动数据流量都来自互联网;2010年中国Wi-Fi手机的总出货量超过2800万部。目前所有的智能终端,都带有WiFi功能,只要支持WAPI,即可在国内使用,潜在的数据流量会在未来短时间内爆发出来。

如此大的数据流量需求,运营商如何应对?无限的扩带宽,将大大增加投资,降低收益。如何有效分流网络3G流量?

因此,WCDMA+WLAN融合技术的提出解决了以上矛盾。

2 WCDMA+WLAN融合的优势

2.1 WLAN相对2G/3G移动网络的优势

过去:WLAN是固定宽带网络的补充;属于最后一公里接入技术。

现在:WLAN成为智能终端的标准功能,提供高速数据通道;运营商实现全业务运营的战略保障。

表1 多种无线接入方式比较

WLAN EVDO HSPA TDSCDMA

标准 基本完善 完善 完善 完善

频率 开放频段 限制频段 限制频段 限制频段

安全性 WAPI较好 好 好 好

覆盖范围 50~200m 1km(城区) 1km(城区) 1km(城区)

移动性支持 差 好 好 好

数据速率 150M 3.1M 14.4M 2.8M

QOS 较弱 高 高 高

可以看到WLAN网络有充分的优势:

低成本,高带宽;终端普及率高;热点覆盖快速简单,充分利用承载网络资源3G无线网络的有效分流网络;WLAN基于IEEE802.11系列技术,更适合提供区域化静止高速宽带接入,而3G/HSPA/EVDO网络更适合提供大范围游牧环境下的移动服务。

各大运营商已认识到WLAN已成为2G/3G网络的重要分流手段。

2.2 WCDMA的优势

比较三大运营商网络优劣如下:

1)中国移动:

优势:2G时代网络覆盖,质量与服务远超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2G移动用户数>70%,占绝对优势。

劣势:TD产业链不成熟,中移独家运营,缺乏可借鉴的商用经验,TD网络用户体验较差;

目前策略:通过WLAN融合接入来巩固和保持数据用户。

2)中国电信:

优势:EVDO结合固网宽带,利用较多的WLAN的热点,吸引数据用户

劣势:原有2G网络中CDMA用户数非常少,移动业务的服务经验有欠缺

目前策略:利用CDMA 1X和EVDO网络覆盖好,速度快的优势,结合目前WLAN的热点覆盖优势,大力倡导三模三通道移动互联网手机,意图占据3G数据业务制高点。

3)中国联通:

优势:WCDMA的制式是其最大的优势,网络技术的成熟,商用终端种类丰富且价格低廉,使联通不需为产业链发愁。

劣势:2G网络覆盖一般,新建3G,其整体覆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策略:利用终端优势,通过iWLAN分流,保持和吸引中端用户;集中精力发展3G网络,争抢高端用户。

可以看到WCDMA拥有技术和终端的双重优势,联通3G用户的发展增速明显。

3 WCDMA+WLAN融合当前技术标准

3.1 WLAN与WCDMA网络的融合主要技术

WLAN与WCDMA网络的融合主要分为IWLAN(mobility)和EPS两个技术方案。

1)IWLAN(mobility)方案

IWLAN是3GPP R7完成的特性,IWLAN Mobility是3GPP R8的特性,在之后的版本中未作更新。主要标准包括TS23.234,TS23.327。主要标准推动者中,运营商主要是法国电信(Orange),德国电信(T-Mobile),意大利电信和TeliaSonera。厂家有高通、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中兴。其中高通是IWLAN Mobility采用DSMIPv6方案的主导者。

2)EPS方案

主要标准包括TS23.402,主要标准推动者除了上述运营商和厂家以外,运营商还有Verizon和AT&T,厂家还有Cisco(原Starent),英特尔,诺基亚,华为,摩托罗拉,NEC和松下等。其中PMIPv6方案的主导者是Cisco。EPS方案是R8及以后的3GPP特性。

在WLAN与WCDMA网络融合方面,CCSA主要遵循3GPP 标准。

3.2 3GPP R6定义的六种融合场景

场景一:公用计费和客户关系。单一的客户关系。用户从运营商处收一张话单。两系统的安全相互独立。

场景二:基于3GPP系统的接入控制和计费。认证、鉴权和计费由3GPP系统提供,确保用户在接入时看不到较大差别

场景三:接入3GPP 的PS 业务。WLAN用户接入到3GPP 系统PS 业务,如IMS业务,LBS业务等。无业务连续性要求。

场景四:业务连续。WLAN和3GPP两种接入技术切换时,接入3GPP PS所支持的业务能够保持。

场景五:无缝业务。在两种接入技术之间,对接入3GPP PS 支持的业务,提供无缝连续业务

场景六:接入3GPP CS业务。允许接入到3GPP CS业务, 同时提供CS业务无缝的移动性管理。

主要介绍下场景二、场景三。

场景二:基于3GPP接入控制和计费

(1)基于3GPP网络接入认证系统实现对I-WLAN网络的接入控制和计费

(2)I-WLAN用户集中在WCDMA核心网开户计费

(3)I-WLAN用户不能访问使用WCDMA核心网业务,只能使用WLAN本地提供的Internet或其他VPDN业务。

(4)用户对业务的选择可以通过SSID专用接入

场景三:接入3GPP PS 业务

(1)通过WLAN接入可以访问WCDMA核心网分组业务,包括IMS、MMS、流媒体等分组业务。

(2)接入认证机制基于场景2实现,即接入WCDMA移动核心业务网络需要经过3GPP接入网络认证。

(3)用户通过专用隧道接入到PDG, 用户数据流通过PDG连接到制定的业务网络。

(4)用户计费信息通过PDG进行收集,发送给CG。

4 WCDMA+WLAN融合方案架构

图1 WCDMA+WLAN融合方案总体架构图

应用场景:统一认证

引入3GPP AAA,实现移动用户在HSPA和WLAN下接入的统一认证

HSPA用户可以直接享用WLAN业务,简化认证操作,提升用户业务使用体验

统一用户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应用场景:接入PS域:

引入PDG并增强3GPP AAA,为WCDMA+WLAN接入用户提供PS核心网业务,MMS、IMS等等

利用WLAN宽带网络,有效分流WCDMA网络数据流量,提升用户的数据业务体验

4.1 移动用户通过WLAN分流接入INTERNET接口

终端架构要求:是双模终端,支持802.1X+ EAP-SIM/AKA双向鉴权认证,支持自动、手工选择网络。

WLAN AN 系统构成:主要包括AP/AC/BAS/ WLAN AAA等;接入控制为Authenticator为配合3GPP AAA完成WCDMA+WLAN接入认证;计费机制提供在线、离线计费机制;提供接入Internet。

统一认证系统包括:

3GPP AAA设备:通过D‘/Gr接口与HLR互通,获取用户鉴权向量和签约数据;支持EAP-AKA/SIM鉴权;配合完成计费,生成话单。

HLR设备:统一管理WCDMA+WLAN用户签约,向AAA提供用户鉴权向量和签约信息,对HLR无改造需求。

4.2 移动用户通过WLAN访问移动互联网组网结构

(1)终端:

在统一认证客户端软件基础上,升级支持隧道管理模块,接入PS业务;支持自动、用户选择等灵活接入配置模式。

(2)WLAN AN:

1)WLAN AN为自营网络:在WLAN覆盖下先完成统一认证接入,可根据终端配置,决定是否自动发起接入PS域。WLAN AN的接入认证、计费和PS核心网的计费相对立。

2)WLAN AN为第三方网络:应用场景包括用户自设AP、国际漫游第三方AP接入等;WLAN AN接入认证和计费由第三方控制。

(3)移动核心网需求

PDG设备:主要配合AAA/HLR完成用户接入PS核心网业务鉴权和计费,和终端之间隧道管理,作为用户接入PS域业务网关。

AAA/HLR设备:配合PDG完成统一认证;HLR增加WCDMA+WLAN接入签约;AAA向HLR获取鉴权向量,认证用户,并授权隧道参数。

4.3 Portal认证和I-WLAN的关系

1)Portal 认证

用户对象:包括非持有2/3G+WLAN的融合终端(包括手持类和上网卡)的用户,可通过现有的Portal方式进行用户认证,采用动态或者静态密码;

认证方案:终端附着到AP之后,即获取到IP地址,AC/BAS对用户的HTTP请求进行Web 重定向;用户在Portal页面上手工输入静态或者动态密码,完成认证;

2)I-WLAN用户

用户对象:包括持有2/3G+WLAN的融合终端用户和持有2/3G+WLAN融合的上网卡类用户。

认证方案:用户向AP附着时,先发起802.1X+EAP认证,由3GPP AAA+HLR协同完成对用户SIM卡的认证。认证通过之后,WLAN AN为用户分配IP地址

5 结束语

目前WCDMA+WLAN融合正分阶段执行,首先实现统一认证,业务分流,部署了WLAN AC、3GPP AAA,实现了基于2G/3G网络的接入控制和认证实现统一认证功能,用户的Internet业务流从WLAN分流。然后进行接入核心网分组域,访问移动互联网,新部署PDG,实现用户通过WLAN接入核心网分组域,访问联通自营的邮件,WAP等业务。WLAN目前已成为智能终端的标准功能,提供高速数据通道,WCDMA+WLAN融合在目前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的时代是有效分流3G的流量的最好解决方式,达到了部署快、节省投资的效果,成为运营商实现全业务运营的战略保障。

参考文献:

[1]胡伏湘.WLAN的安全性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3.

[2](芬)哈里.霍尔马,安提.托斯卡拉,周胜.WCDMA 技术与系统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

[3]Gollmann, D.,Beth,T.,Journal of Computers and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services in distributed systems,2008,10.

作者:匡鑫 段俊娜 察可强

MMS国际漫游研究论文 篇3:

手机短信的地位与影响

手机媒体带来新媒介产业

一、手机正在成为新媒体

大家知道,手机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一项调查表明,2003年春节期间采用手机短信息拜年的占被调查者的35.1%,而选择电话拜年和当面拜年的分别只占31.2%和28.4%,而书信和贺卡拜年已经逐渐降到非常次要的地位。另据报道:拥有2亿用户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仅在春节期间全国的短信业务量突破70亿条,创税1500万元,平均每个用户发送短信30余条,预计全年业务量会达到900亿条,(2000年短信业务量是10多亿条;2001年是160多亿条)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

作为移动电话的手机为何能有如此大的魅力,突破移动电话的身份而为人称道呢?我认为同四大媒体相比,手机具有迅捷、无线移动、全业务、经济实用等特点。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手机正在由媒介成为新型的第五媒体。第一,媒介和媒体的最大区别就是媒体拥有专业的媒介组织,以产业化的手段对社会上一般大众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手机的经营商正在突破传输渠道经营的局限性,把信息经营引入到其经营范围,从而使手机的身份由通话媒介跃升为媒体。第二,其传播学的理论依据是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观点。他说:媒介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这一过程也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人的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的过程。我们认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递进,已经吐露出向手机媒介特性发展的趋势,手机作为全业务的新媒体已经实现移动电话媒介身份的突破,正在以人的随身独立信息系统的存在演绎麦克卢汉的观点。从手机的媒体身份和特色来看,它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倒是和网络的传播特性较为接近。其功能是多元合一,比如,通话时手机就是移动电话,发短信时就是文字媒介,综合来看就是第五媒体。当然,由于技术的局限,它的多项功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认为手机短信只是这一媒体的一项功能,而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是第五媒体。

二、手机媒体带来新媒介产业

手机已经在我们的生活领域引发重大影响,为什么我们传统媒体研究者和经营者对手机带来的媒体格局变革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呢?我们认为,手机作为媒体带来的产业链条不同于传统媒体产业的特点以及它诞生于通信行业是最大原因。

传统的媒体产业可以划分为报纸产业、广电产业、出版产业、期刊产业等,依据我国媒体地域管辖的不同,还可以分为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地市媒体的产业结构。各个媒介行业之间、各个地方之间基本上没有产业上的关联,处于独立生产的状态。手机催生的产业链条打破了信息产业基于传统的地理和市场渠道的行业与市场分类,创造了网络提供者、业务提供者和零售与批发业务提供者的新型产业链条。这一链条正是我们发展信息产业所梦寐以求的。

当前,全国城镇地区18岁至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近40%的用户收发过各类短信息,使用短信聊天、订制新闻、参与答题游戏等增值业务的用户,人均在短信方面的月支出水平达到28.15元。而我国的手机用户达到2.4亿户。据报道,全球每年有大约3600亿条的短信,今年专家预测中国的短消息将达到1500亿或者2000亿条。如果是收入1500亿条就是15个亿,手机产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但是,我们传统的媒体经营者还没有把此项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跨媒体经营战略的视野。我们还在整合传统媒体的门槛上徘徊,更不用说进行手机产业的规划了,传统媒体基本上还处于手机经营的门外。

唯一可喜的是,《扬子晚报》开展的手机短信业务,“扬子随身看”正在演示传统媒体进入这一新产业链条的模式。“扬子随身看”由“新闻强档”、“服务超市”、“游戏乐园”三大板块组成,目前已囊括100多个栏目,开办一年来,吸引用户40多万,短信发送量在省内媒体中占有绝对优势,在全国同行中也处于领先地位。这为我们进入手机产业树立了榜样。

所以,我们传媒经营不仅应该把网络纳入规划,还应该抓住手机媒体产业发展新趋势。因为内容服务是我们传统媒体的强项,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而且,一项产业的门槛在发展之初也最容易突破。现在,手机实时影像传输技术还没有突破,所以我们的广电传媒进入第五媒体经营的机遇还存在。

三、关于手机媒体发展的思考

虽然手机以短信业务备受用户和运营商的青睐,但是手机要真正成为第五媒体并在产业经营上有所突破路还很遥远。

首先,运营商的多媒体运营意识和经营能力亟待拓展。自从计算机网络诞生以来,多媒体引起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从我国的情况看,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宽带网的三网合一因各方利益纠葛、运营观念狭隘和业务能力欠缺以及技术难题迟迟不能走上正轨,以至于整个产业链都还处在探索阶段,要使手机成为另一种新型的多媒体,就必须突破原有的经营意识,重新认识媒体多媒体化带来的产业调整,尽快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产业机制。

其次,新闻还没有成为短信业务的核心部分。从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再次是新闻、财经等信息(25.3%)和手机图片铃声下载(19.8%),还有15.5%的人使用过答题游戏、情景游戏等其他短信服务产品。而大凡一种媒体要奠定在社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新闻必然占据其核心业务。网络奠定其第四媒体的地位就是通过迅速传播重大时事新闻的途径来实现的。现在53.1%的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各种信息。

再次,手机作为重要媒体要占领制高点,需要有成熟的技术支撑,手机网络技术还有待发展完善。现在较为普遍的GPRS网络,仅仅是一项过渡技术。它的下载速度远低于所预期的速率,理论上可以达到60kb/s,但实际上仅达到20kb/s,而且,GPRS手机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GPRS网络经常会出现信号中断的问题。可喜的是,3G技术将有可能解决这些难题。当然,全球移动网络的互连互通也是其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

简而言之,未来跨媒体的经营方向必然引领我们把手机媒介纳入媒体大产业的圈子。对于手机媒体及其发展,我们认为:应该用新的眼光进行思考。

手机短信的六种媒体优势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的地位已被业内广泛接受,一种新的比其更快捷的传播方式又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手机短信。当前,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已经介入新闻传播并向传播媒体发出挑战。

对于手机短信,有人作出如下定义:它是基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以个人移动终端为平台,以人机之间、人人之间的互动为传播方式、以海量信息和高速普及的通信网络为依托的新兴媒体。它为用户提供的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加详尽、更加多角度,也更加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服务。

1992年,英国Vodafone的GSM网络上,技术人员通过PC向移动电话成功发送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

1995年5月,摩托罗拉公司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交了GSM短信息修正案并得到批准,同时成为GSM工业标准,从而奠定了中文成为短信息语言的基础。同时,摩托罗拉加紧研制支持中文短信息功能的最新型手机。当中国地方电信部门开通短信息服务时,能发送短信的GC87C手机就已经在等待中国的消费者了。

中国手机中文短信发源于天津。1997年天津率先在全国开始第一个手机中文短信息服务。此前,大多数数字手机都具有英文短消息功能,但并不为人所知。

2000年人们开始关注短信业务,特别是2000年11月中国移动“梦网计划”推出以后。

2002年手机文字短信在中国得到普及。

2002年10月中国移动率先推出MMS(多媒体短信),短信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2004年春节期间各大网站的彩信发送量都有了强劲的增长,业内人士预计,2004年将是“彩信年”。

由于手机短信集合了纸媒体的书写和互联网的交互的优点,还拥有无线传播的独特优势——移动、即时。继SMS(纯文本短信)之后,MMS(多媒体短信)则完全整合了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几乎把各种媒体的优势都融于一身。与传统媒体相比,短信的文本格式,使其区别于广播;同时又可以存贮,这又区别于电视、广播;短信的快捷又使纸质媒体望尘莫及;短信将各种媒体的优势高度融合,并通过网络进行了延伸,既发挥了网络的快捷、互动功能,又克服了网络使用的限制。和以往各历史时期的主流媒体相比,手机短信毫无疑问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传播的全部要求,其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受传对象的广泛性。来自信息产业部的统计表明,中国目前已拥有两亿手机用户,这些人都可能是手机新闻短信的潜在用户。预计到2005年,中国手机用户将达到3.5亿。2003年2月,据零点调查公司在中国10个城市、9个小城镇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地区18~60岁的手机用户中40%以上的用户收发过短信息或享受过短信服务。这足以表明手机短信的受传对象之广。

第二,传播信息的迅捷性。电视直播可以把人们带到一个与新闻现场同步的新境界。但是并不是每一次发生重大新闻都能够如人所料,可以进行现场直播,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特定时间收听广播或是坐在电视机、计算机前,观看电视直播或文字直播。而通过手机短信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获取信息成为可能。手机短信快速、灵活的特点,在伊拉克战争新闻传播中又一次得到了证明:3月20日上午10点34分,美国正式向伊拉克宣战,而在10点35分,很多手机用户就在手机上看到了相关新闻。

第三,传播方式的互动性。电视、报纸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的,观众只能接受,无法与之互动;短信是互联网的延伸,可以完成双向的多媒体信息传输,而且收发、修改非常便捷。短信新闻的用户可以通过定制,在第一时间内从任何地方获得新闻、资讯,他们不再简单地被动接收,而是可以按需从新闻数据库获取信息。短信的互动性还表现在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这种“跨媒体”的经营模式创新,眼下正成为一种趋势。短信息不仅已经为网络以及电信业带来了暴利,还为广播电视业创造了新的商机。这点我们从广播电视主持人不断提醒、呼吁受众发送短信息参与节目就可见一斑。

第四,无限移动、接收信息自由便利。短信息服务(SMS)支持国内和国际漫游,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移动数据服务。它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随心所欲传接基本信息的愿望,而再也不用受制于天时、地利,确实是人类传播的一大进步。随着通信网络覆盖率的提高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将真正做到在全球范围内收发自如,用户不必困扰于时差,可以根据需要定时收取储存,而广播、电视等媒体则不具备此项功能。

第五,经济实用性。昂贵的电子媒介(主要指电视和计算机)和投资虽小却传递繁琐的平面媒介相比,小型化设计的手机不仅携带方便,而且一般投资只有手提电脑的1/10,一次性投资即可常年使用。现在我国手机用户已达2亿,远远超过互联计算机2083万台的水平。因此,手机短信业务市场潜力巨大。就资费而言,相对昂贵的电信资费,一条能满足交流的短信只需0.10元—0.15元,且为单向收费。便宜的价格无疑是人们选择短信息来传递信息的关键理由。

第六,信息海量性。目前服务商提供的短信一般都具备分类细化、内容丰富的特点。光是时事新闻类的短信就包括科技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等。涵盖面之广,包容量之大,决不逊色于任何一种传统媒体。种类繁多的短信中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定制服务,用户可以自由挑选组合所需信息。中国移动梦网推出的手机信息点播服务提供了社会要闻、外汇牌价、邮件通知、开心笑话、每日健身等等丰富多彩的个性服务。如此丰富的内容使各行各业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信息。另外通过手机购物和参与电视娱乐节目也成为一种时尚。

①匡文波《论手机媒体》,《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3期第56页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解读

手机短信业务自诞生之日起就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专家预言:以后我们的“数字”生活将被电视屏幕、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这三种屏幕所占据。“以移动电话为主的无线通信,会改变传播业的格局,而一旦越来越多的手机成为具有收视广播电视节目功能的信息接收器,传媒的生态环境将发生一场革命”。

手机短信对人际传播的丰富和突破

其实,手机短信产生时,它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人际沟通和交流。它符合人际传播的特点,具有人际传播的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突破着人际传播。用传播学的概念表达手机短信息,就是:“以文字这种符号系统作为主要信息负载者,以无线电波作为传播渠道,以支持中英文显示的数字手机作为信息接收终端的一种现代传播方式”。 “人际传播虽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对面的传播,另一种是借助于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如信件、电话、电报等等)”。我们不难看出手机短信是属于后一种人际传播形式,它是借助于手机这一媒介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的。这种以手机为物质媒介进行的人际传播与面对面交流的人际传播不一样,媒介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异地传播,即信息交流的两个人可以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是也有局限,就是造成了传播符号的单调,比如打电话时只能借助声音符号,用电报、传真时只能用文字符号。但是手机短信可以说是丰富和突破了这种人际传播的传播符号。最明显的例子是由爱立信开发的多媒体短信服务业务(MMS)的问世,使得短信突破了(SMS)简单的文本以及字数的限制,能够支持信息中的格式化文本、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还能够传送电子贺卡、商务卡片、图片新闻、照片等。这种短信业务实现了多媒体的整合,从传播符号的角度说,突破了借助媒介的人际传播符号单调的局限,丰富了人际传播。

拓宽了其他媒体的受众范围

手机是无线移动的,手机短信打破了时间、空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等的限制,只要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就可以随时随地而且是及时接收到信息,实现了信息与用户同步。在这一点上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事件。去年的大年初一晚上10:10,新浪网收到通讯社发来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的消息,10:19第一篇快讯就登在网上了,在接下来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新浪就将这一消息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给了订阅短信的用户。当时人们都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中,估计除了看春节晚会外,很少关注其他媒体信息。在收到这一短信后,人们或者到电视或者互联网上看更详尽的信息,或者发短信告知其他人。这样,无形中就扩大了媒体的受众范围。

加快了信息的再次传播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当手机拥有者通过某种渠道得知了某一信息,然后再把这一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告诉别人时,这一过程就是传播学中的“二次传播”。“二次传播”通常是由“意见领袖”完成的。那么短信就强化了“二次传播”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壮大了“意见领袖”的队伍。因为有些手机用户经常把一些自己知道的、认为对方也感兴趣或者是有用的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其他人。

手机短信担当起了大众传播的角色

丹尼斯·麦奎尔这样解释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等),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构成大众传播的要件有:一是专业的,或者有意识的传播者;二是可以大规模传播信息的媒介;三是数量众多的受众。

随着手机用户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短信所具有的迅捷快速、简单方便、交互性强等优点,决定了手机短信的市场、商机和利益。于是短信服务商开始向公众信息领域拓展。他们根据客户的需要和特点,搜集一些信息,如每日要闻、天气预报、体育新闻、娱乐新闻、股市行情等人们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信息。新浪网的新闻短信包括头条、国内、国际、社会、科技、娱乐、体育、汽车等,遇到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有专题新闻。2002年初,新浪宣布总收入的20%来源于短信。在信息产业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了更多地切分短信市场的这块蛋糕,短信服务商更加严格认真地搜集、筛选和编辑信息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短信服务商由单纯的人际传播中介变成了大众传播者;而大规模传播信息的媒介就是手机;手机使用者的年龄、职业、区域、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等不同,人数众多、具有不确定性,符合大众传播的受众的特点,于是他们就上升为理论上的大众传播的受众。

手机短信的弊端及对媒介管理体制的挑战

一是,由于手机短信弱化了“把关人”的作用,手机的拥有者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接收者,容易造成一些虚假新闻和损害人们利益的信息传播,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帮凶,利用手机短信骗财骗物。据2003年2月14日的香港文汇报报道,珠海市公安局抓到通过短信散布大米、食盐将面临紧缺的谣言,造成社会的混乱。还有人通过发送中奖之类的短信,利用人们的贪财心理,骗取他们的钱财。二是,容易对个人隐私造成侵害。多媒体手机(MMS)安有摄像镜头,拍照片时,对方很难发觉。三是,手机短信造成信息垃圾的泛滥。就像电子邮件垃圾一样,会有人发来一些莫名其妙的广告信息,甚至是黄色信息。四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中,媒体由于种种原因暂时缺位时,短信的传播容易使谣言四起,扰乱视听,造成社会不安和人们的恐慌心理。

但是,在法律上,我国目前还没有规范和管理手机短信的法律法规;在技术上,移动公司不能对所有手机的短信内容进行同时同步监控、过滤,不能做到在必要时进行屏蔽;手机用户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人恶意钻短信法律和技术上的空子搞一些蛊惑人心、扰乱治安等不法的事情。这亟待规范短信管理,而目前国内外还都没有可供借鉴的做法,这不能不说是对媒介管理体制的一个巨大挑战。

注释:

①曹鹏:《2003年中国传媒业20个关键词》,登载《新闻记者》,2004年第1期。

②罗翔宇:《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登载《现代传播》,2003年第1期。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8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0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⑤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第7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作者:冯光华等

上一篇:自动化文书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设计风格与创意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