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农贸市场现状与建议

2024-05-02

醴陵市农贸市场现状与建议(共8篇)

篇1:醴陵市农贸市场现状与建议

醴陵市农贸市场现状与建议

2010-8-19 9:57:47醴陵市商务局

为了搞好醴陵市农贸市场的建设、规划和发展,切实加强农贸市场的管理,进一步改善广大市民的生活条件,根据市政府三创工作的要求和指示,在吴洪波副局长的安排下,7月18日至26日,我们对醴陵市13个主要农贸市场设与管理及整改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城区农贸市场现状

次调查的13个主要农贸市场,正常营业的12个,城东农贸市场目前为整改待建,石子岭原菜市场由于修建高速公路已停业,并已选址准备另建,其中大坡里、东门上为早市,形成了目前醴陵市大中小相结合,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农贸市场网络为保障供应,方便市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1、固定农贸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发挥。现有的13个农贸市场,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经营摊位近5000个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基本形成了以太一市场为龙头,城东、五里牌、立

三、烈士塔市场为基础,其他市场为补充的城区农产品市场供应体系,承担起70%的城区农产品的供应,日销售额近100万元,各类农贸市场从业人员达8000人,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

2、城区农贸市场规划基本形成。2004年,市政府会同市规划局编制了《醴陵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明确,按居住区地段每1KM服务半径设置一处农贸超市进行布局,每处服务人口约2万人。至目前为止,醴陵市城区辖区范围内按所属办事处管辖权划分,西山办事处有南门、江源市场;来龙门办事处有太

一、烈士塔、城东、大坡里、东门上市场;黄泥坳办事处有五里牌、姜湾市场;阳三办事处有阳

三、立三及石坝市场,按城区现有农贸市场坚持超市化的发展方向,农贸市场将逐步由生鲜食品超市取代。

二、三创整改的主要成果

按照市三创办的要求,近期我们积极配合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及市场主管部门对所有辖区内的农贸、集贸市场进行了进场监督整改,对市场内所有乱建的遮阳棚、广告牌进行拆除,并进行划行归市,对市场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并会同城管、公安部门对马路市场进行查处,坚决取缔。

三、城区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建设相对滞后。醴陵市现在城区面积增加到27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0万人。在城区面积快速扩张,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同时,作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贸市场建设反而减慢。醴陵农贸市场建设大多年代已久。近年来城区除五里牌市场外,没有再建立一个规范的农贸市场,像醴泉路一带,瑞和新城、恒茂凯旋城、星海明筑等众多开发小区人口众多,没有一个像样的农贸市场,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2、市场设施利用率偏低。目前,由于部分市民、城郊农民以街为市的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还没有改变,摊担不愿进市场,致使城区固定农贸市场摊位平均利用率普遍不高。

3、新建小区的服务网点缺乏。近几年来,醴陵城区的住宅小区开发发展迅猛。这些小区大多远离现有的固定农贸市场,按“城市居民步行15分钟可基本满足购物,餐饮服务等基本生活要求”的建设规划,80%以上的小区应建生鲜农产品交易场所。现实的情况是:醴陵城区绝大多数小区均没有生鲜农产品交易场

所,小区居民生鲜农产品采购不便。

4、马路市场问题十分突出。因城市快速发展,城郊农民和城市居民传统习惯等原因,可以说,在每一个农贸市场附近,都有马路菜市的存在,马路市场已成为城市里一个难治的“顽疾”,虽然通过有关部门整治,但收效甚微,城区马路市场泛滥,严重影响了固定农贸市场的正常经营,影响市容市貌,造成交通堵塞,居民行路难,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5、市场管理不够到位。调查中的绝大多数市场由单位管理,为建立一个有序的市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些市场没有管理部门,只有工商、环卫等部门进场收取相关费用,一些股份制的和集体农贸市场业主将市场承包给个人,个人承包重收费、轻管理,市场脏乱差问题突出。同时由于市场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市场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不够明确,管理方法简单,没有超前意识,因此没有形成市场特色和品牌,市场管理不够到位,目前市民对市场反应最强烈的是假冒伪劣商品问题。特别是市场中熟肉制品、豆制品和鲜肉质量堪忧,在质量和卫生上没有任何保障,给人民的健康带来危害。

6、资金紧张,无法升级改造。调查中的这些农贸市场。大都建有经年,基础设施老化,目前都处于急需提质升级的阶段,但因为资金匮乏,对市场的升级改造,都基本停留在策划中,尚无实质性动作。

四、加强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根据市政府关于建设“购物超市化,环境商场化,结构电子化”的标准化农贸市场体系要求,结合城区农贸市场的实际,城区农贸市场的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应按照“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立足实际、方便群众、便于管理、提升品位”的总体设想,力争用3-5年的时间,通过改造一批固定市场,建设一批规模市场和便民市场,取缔马路市场,规范一批临时市场,在全市初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农贸市场体系。

1、改造升级固定市场。一是对现有规模固定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主要是对太一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太一农贸市场是醴陵市目前最具标准化菜市场改建基础的市场和最具市场效益的农贸市场,改造的基本思想是:将现有市场直接改造为标准化菜市场,整体改造面积4000平方米严格按鲜、活、生、熟、干、湿商品分类,做到主通道宽度不少于3米,次通道不少于2米,商品划行归市,做到无占道经营。改造后预计一年可为国家创税费300多万元,经营品种达1000多个。市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与空壳市场、改变性质的农贸市场业主的衔接,督促市场整改,配合市场业主引入经营户,实现市场早日开业或恢复营运。1来龙门所辖的烈士塔市场、城东市场、黄泥坳办事处的五里牌市场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引导经营者入场经营。

2、坚决取缔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市场整治行动,实行分类整治,坚决取缔占道经营。

3、布设小区便民网点。今后,凡住宅小区开发项目,均按800-1000户规划一个公共服务网点,设立生鲜农副产品交易区。其他建设项目,也须规划建设相应的生鲜农产品超市。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可引导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设法开辟服务网点。

4、制订具有统一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化农贸市场管理实施细则,形成市场建设和管理的统一规定标准,城区内新、改、扩农贸市场,超市须按商务部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株洲市农贸市场建设改造

标准建设,政府各相关部门按标准审批、验收和监管。

五、请求解决的几个问题

1、优先安排建设用地。

国土规划部门对按《醴陵市城市网点规划》确定的按“三化”要求建设的标准化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要优先安排建设用地,确保项目用地不作它用。

2、出台优惠政策

由于标准化农贸市场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建设、改造投资大、收益小、回收期长,为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议出台以下几项优惠政策:

(1)、现有划拨地标准化农贸市场,由政府收回宗地,设置“农贸市场标准化用地”前置条件招拍挂,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

(2)、出让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市政府对土地出让实行先征后返;

(3)、建设、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的各项地方性规划费全免,只收取工本费;

3、建立小区便民网点保证金制度。

新建项目开工前,开发商向市规划局交纳网点保证金,按规划建设营运的保证金退还,未按规划建设或改变用途的保证金不退。

4、安排整改扶持资金。

对部分老化农贸市场政府应由财政安排一定资金对市场改造进行补贴。

篇2:醴陵市农贸市场现状与建议

孝昌电信分公司

谈云华

一、老年人电信市场开发机遇

(一)有市场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截止08年底,全国退休老人达 1.45亿,占全国人口的11%,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老年群体年均以3.33%递增,2030年老年人将达到总人口的24.5%。湖北老年人口总量将从2005年的451.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508.02万,增长12.5%,2020年将增加到791.3万;武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14.7万,7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低龄老年人60-69岁占53.32%,武汉市1996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占比达10%),2015年,武汉市将迎来老年人口高峰。

(二)政策机遇。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湖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政府要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办好老年教育,省、市要建立示范性老年大学,形成省、市州、县(区)、乡(镇、街)四级老年教育网络。要发展老年电视大学、老年网上学校…….”。

(三)其它省市带动契机。苏洲沧洲已建设了“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模式,上海市鉴于全市老年人过300万,对“银发族”,委托上海财大成立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上海养老模式创新”课题组,开展“万名老人养老需求快递”调研。

二、目前需完善之处

(一)运用信息技术,将“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有机结合的养老体系建设需完善。中国家庭呈“4-2-1”结构,一个两口之家,要赡养4个老人,碍于情面和道德约束,许多子女不希望送年迈父母进养老院机构养老,许多年青人不仅不养老还“啃老“,传统居家养老力量正在弱化,而受传统习惯影响,大多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据相关调查,上海70%老人哈尔滨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现有赡养力量与传统习惯的矛盾,迫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将“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有机结合,推出电子社区、虚拟养老院之类的配套服务,目前,囿于地方经济瓶颈,相应的服务还未推出。

(二)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便利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信息平台亟待完善。目前城市老年人子女工作在外、出国在外,农村老人子女打工在外,男性老年人与女性寿命相差10岁,造成诸多“空巢”老人、单身老人,老年人“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精神生活贫乏;唯一可消遣的地方是邻近收费的麻将室、晃晃馆;灌煤气、修水电之类服务,老年人还只是托熟人、找小广告,不能一个电话解决。按劳动部门的要求,每年年初,许多僻处边远农村的退休人员,要舟车劳顿赶到县城指定点采取指纹,退休人员迫切需要了解社保政策、查询退休金、但目前信息 路径、渠道不多,造成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上访。

(三)老年人电信业务市场培育不够。许多老年人认为打电话是费钱的事,宁愿花多钱到社区看病,也不愿打医疗专线、热线;部分老人对电信新业务不一知半解或全然不知,应用电信业务娱乐、了解政策意识不强。

三、建议

(一)借鉴“沧洲模式”,破解居家养老难题,推动ICT发展。针对未来一对夫妇赡养四个老人实际,我们不妨借鉴苏洲沧洲“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模式,在街道居家养老基础上,整合通讯系统网络、“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软件、家政、民政服务资源,建设没有围墙 的“电子养老院”,根据公益养老服务的内容、居家老人健康档案,建立居家老人的服务需求信息,编制服务计划,“保姆式”上门服务,以现代、便捷、经济、规范的服务机制,加强有特色养老服务品牌建设。

(二)建养老服务ICT信息平台,解决老年人养老信息对称问题和实际困难,实现“双赢”。在目前国家将建立覆盖城乡养老保险网络的大前提下,老年人养老保险服务网络是潜在的ICT市场。对此,我们是否可与劳动部门联合,开通全省养老保险信息网,开设政策法规、知识问答、百姓互动等栏目,让保险政策e通; 是否可开通168电话语音查询系统,让退休人员、内退人员输入个人社会保险号,就可查询个人参保情况、退休金水平,像做中考查分样做养老金查询。针对劳动部门每年需采购退休人员指纹实际,是否可比照车辆远程定损、彩票网点网络 3平台,建立退休人员工资发放指纹印证系统,在全省各个县市、设立指纹采集点,通过VPDN组网上传到省劳动厅指纹管理库,在各个邮储网点设立指纹比对点,实现老年人退休金发放动态掌控。

篇3:醴陵市农贸市场现状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顺安镇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的长江沿岸,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全镇管辖27个村、1个社区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5.2万余人,总面积138km2。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含新桥矿),其中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农业总产值1.5亿元。实现各项收入19321万元,财政支出19850万元,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资金6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05元。该镇从1999年开始先后成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安徽省重点中心镇,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土地利用制度、城镇产业发展和合理布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试点和改革。从2003年底开始,根据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的统一部署,该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三项改革的结果使农村治理结构、公共品供给、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2005年底,该镇被安徽省确立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所辖红旗村还成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鉴于顺安镇区位特征、经济结构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其在安徽省基层乡镇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或代表性,使该镇具有开展新农村建设“综合”研究的价值。“一叶知秋”,对该镇新农村建设进程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安徽省基层乡镇新农村建设的鲜活画卷,有利于总结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2 顺安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

2.1 顺安镇新农村建设监测指标设计

2.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明确要求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因此,为能够正确反映和判断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特征和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指标体系时必须依据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在设计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指标体系时,指标和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指标含义明确,计算方法规范,功能相对独立。(2)全面性原则,即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计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指标。(3)层次性原则,在设计监测指标体系时应分为不同层次,以便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程度和揭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构性特征。(4)可比性原则,各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分类方法、计算公式,要力求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不仅能够动态可比,而且还能够静态可比。(5)可操作性原则,所设计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在操作上切实可行,数据易于收集和整理,计算方法简便。

2.1.2 指标体系及标准值。

遵循上述基本原则,新农村建设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总目标,即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状况,体现目标体系的全局性,是整个目标体系的高度概括,为最高层次;第二层次为要素层,是总目标的分解,具体分为五类要素,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层次为指标层,在这五个方面的指标下设立了23个指标,深入地反映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顺安镇新农村建设标准值参考借鉴了安徽省和铜陵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并结合顺安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经过测算得出的(具体标准值见表1)。

2.2 顺安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

2.2.1 数据搜集与处理。

对以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方面23个指标选取顺安镇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年顺安镇统计资料汇编,部分数据源于课题组成员的实际调研所得(具体数据见表1)。

2.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顺安镇新农村建设进程指标体系中23个指标的权重,征求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学院、铜陵学院、铜陵市市委政研室、铜陵县发展改革委员会和顺安镇镇政府等多位专家的意见,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最后确定的权重为:经济发展占25%,生活水平占20%,社会进步占20%,乡村建设占20%,可持续发展占15%(具体权重见表1)。

2.2.3 新农村综合实现程度监测。

采用综合评分法来测度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首先测算出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并将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与各指标的权重相乘后加总得出综合得分,这个综合得分也就是顺安镇新农村建设的监测得分。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Z(xj)是各指标实现程度,wj是各指标的权重。各准则层的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计算公式为:

新农村建设的监测得分从0分到100分,反映了新农村建设实现的全过程,监测得分与100分之差即为目前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间的差距。

2.2.4 监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顺安镇2008年各项指标的实际数值,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得出顺安镇2008年的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得分为80.05分(见表2),也就是说顺安镇2008年的实际情况已经完成目标值的80.05%,顺安镇新农村建设完成预先设定目标的4/5。从顺安镇新农村建设分目标来看,在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进步、乡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这五大类二级指标中,实现程度是不同的:“经济发展”类指标的实现程度达86.29%;“生活水平”类指标的实现程度达72.43%;“社会进步”类指标的实现程度达69.09%;“乡村建设”类指标的实现程度达86.76%;“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实现程度达88.66%。由此可知,顺安镇新农村建设的薄弱之处在于农村社会进步方面,集中反映在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应当加大财政对顺安镇农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支出,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加强对农民文化教育,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顺安镇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3 顺安镇新农村建设对策建议

3.1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

以铜陵新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和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为龙头,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投入,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改变农户单一经营种植业的生产方式,提倡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合发展。并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的经营体系,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储运及销售,实现产业化运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益,引导农民逐步实现规模经营。

3.2 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

以金桥工业园、金山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农村新型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对原乡镇企业产业、产品及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提高乡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于个体私营企业要给予税收、资金、水电、土地等优惠条件,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壮大,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推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是交通、通讯、保险、金融、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

3.3 加强村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铜陵市东部城区建设发展机遇,制定村镇建设规划,以项目为载体,促进顺安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村村通”工程项目计划,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质量和通达深度。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使农民都能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加大对农村通信设施和农村经济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推动互联网、有线电视进入农家。加强农村用电保障,促进农村电网改造及后续工程建设和管理。规划村庄建设和新型农村住宅,鼓励农房集中建设,实行社区式、公寓式的规划建设管理,使农户建造的房屋排列整齐,设计新颖、美观,具有新农村的时代特色。

3.4 做好村容整洁工作,优化农村居住环境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清理垃圾、水塘、污泥、路障及柴垛,拆除破旧建筑物,悬挂宣传牌、宣传标语,对公路沿线暴露墙面进行粉刷等。对沿江快速通道、“顺凤路”沿线村的柴堆、柴垛、违章搭建和破旧建筑物、遗弃物统一拆除,沿路墙面统一粉刷并书写固定标语,沿路垃圾和沟渠集中清理,并安排专人包段清扫保洁,沿路两侧增设若干垃圾池。通过重点村、示范村和沿线村的集中整治,使“点线”面貌得到改观,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5 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制定完善村级重要事务决策程序和管理办法,实现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树立文明乡风、民风。以争创“五好家庭”和“十星文明户”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化顺安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新型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将农民纳入农村基本养老范围;依法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完善被征地农民“土地换保障”政策。

参考文献

[1]铜陵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课题组.促进铜陵城乡协调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J],铜陵社会科学.2007(9).

[2]吴杨,陈兆荣,王亮.安徽省新农村建设进程动态监测及实证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9(1).

[3]马成文,马秀伟.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分析[J],特区经济.2009(6).

[4]铜陵市顺安镇统计站.2008年顺安镇统计资料汇编.

篇4:燃气企业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关键词:燃气企业;市场发展;现状;建议

前言: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更是生产和生活上的重要能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市场是燃气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发展的命脉,离开了市场的支持,燃气企业就无法顺利的发展下去。当前燃气行业在市场经济中,各地燃气企业围绕燃气市场发展特许经营权界限,加大力度扩张供气服务区域,优先埋设燃气管道抢占燃气市场,市场竞争尤为激烈,CNG、LNG新能源市场及燃气空调和燃气锅炉等市场发展缓慢,受替代能源等因素影响,同时制约着燃气企业的发展。

一、 燃气企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当前的燃气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全国正全面建成更加合理完善的全国性管网系统,努力实现国产气与进口气,常规气与非常规气等不同属地、不同气源间的联通。各地燃气企业不断完善城镇管网规划建设,确保天然气的及时供应,保证天然气输送的安全可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天然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并且使用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在重庆地区,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燃气企业近百家,具有规模以上供气能力(年供气量在亿立方米以上)的近十家,市场竞争呈白热化[1]。

二、 燃气企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燃气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鼓励社会资金和外国资本参与到燃气企业的建设中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当前已经有大多数城市实现了天然气的使用,众多燃气企业取得了天然气的特许经营权,政府通过加强对天然气的管理,促进了燃气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当前燃气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燃气企业的许可经营数量呈现出扩张的趋势,致使竞争日益激烈,基础设施呈现建设重复情况,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出现较多的问题,影响着用户的使用,对燃气的发展带来影响[2]。

三、 对燃气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对燃气管网实施统一的规划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燃气行业的诞生,燃气被广泛使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当前天然气管网的新建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情况,并且相关的燃气管网系统已经覆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燃气的经营范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局面,缺乏对燃气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应急气源的选址出现不合理现象的产生,并且气源的选址也呈现出重复的情况,存在着较多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燃气行业的发展,应该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对燃气管网进行合理的规划,结合实际的燃气使用情况,坚持科学规划的理念,促进燃气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形成完善的燃气管网系统,能够实现管网与用户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够保障燃气市场的有效发展,能够确保燃气管网的统一规划建设,确保管网的安全运行[3]。

(二)对小型燃气企业进行整合

燃气企业作为一项公共企业,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燃气使用需求。在燃气企业的发展中,应该坚持“优质服务、高效保障”的工作目标,需要树立做大做强的理念,促进城乡的统筹发展,加强城乡的经济服务能力,加快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度。在燃气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促进燃气企业间的相互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完善的企业经济规模,实现统一的服务,可以通过兼收并购的形式,促进企业合作战略的整合,为统一管道燃气经营,保障全市的能源供应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与油气企业的合作

石油行业、石化行业和燃气行业是我国能源行业的支柱产业,为了促进燃气行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完善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等油气企业的合作机制,为油气行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提供基础性的条件。为了确保城市的稳定供气,燃气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与油气企业的合作,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油气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借鉴油气行业的发展经验,促进燃气行业的发展,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通过与油气行业的合作,学习油气行业发展中的良好发展思路和发展方法,不断完善燃气体系,优化自身的产业机构和产业布局,对促进燃气市场的发展,拓展市场的客观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4]。

(四)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

为了促进燃气行业的发展,应在做好传统管道燃气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发展CNG、LNG等新能源市场及燃气空调和燃气锅炉等市场。优化燃气企业的组织结构,加强政府的引导,全方位促进燃气行业的发展。在燃气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燃气行业的发展,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到燃气行业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效能的关键,进一步确保清洁能源的全面发展,保证燃气使用的安全。同时,还应该在燃气的发展中融入市场营销理念,打破以往被动的局面,完善燃气企业的工作步骤和工作方式,大力挖掘潜在市场,转变服务理念,将用户需要服务变为主动为用户服务,努力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5]。

结论:天然气是我国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其自身具有清洁性的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广泛运用。天然气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主要燃气,燃气的消费量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自身具有效能高和绿色环保的优势,具有较多的客户群,方便人们的生活。必须要对当前燃气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明确在燃气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燃气管网实施统一的规划建设,对小型燃气企业进行整合,加强与油气田企业的合作和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等方式,解决制约燃气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促进燃气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重庆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伟强. 城市燃气企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天然气工业,2012,05:59-61+105-106.

[2]陈杨. 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王成庆. 燃气企业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 工程与建设,2013,05:711-712.

[4]戴嗣英. 拓展市场是燃气企业发展的根本——“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南地区燃气市场发展思考[J]. 城市公用事业,2011,01:24-26+55.

篇5:铜陵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铜陵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铜政办〔2012〕103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铜陵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8月13日

铜陵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农贸市场管理,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护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场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贸市场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贸市场,是指依法设立,有固定场所与设施,若干经营者集中在场内独立从事农副产品交易活动的场所。

本办法所称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是指拥有农贸市场所有权、经营权,为进入农贸市场交易各方提供固定场所、设施、服务的组织。

本办法所称场内经营者,是指在农贸市场内独立从事农副产品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农贸市场的建设、经营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农贸市场实行属地管理。县(区)人民政府(含铜陵经 —1—

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下同)应当统筹协调本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加强所辖区域内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有专门机构负责本辖区农贸市场建设发展的统筹规划、组织和协调,做好市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督促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落实管理责任。

第五条 商务、工商、农业、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物价、税务、公安、卫生、行政执法、财政、城乡规划、国土、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共同做好农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商务部门是农贸市场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农贸市场发展规划,拟定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开展行业交流、指导行业自律。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市场主体准入、上市商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交易行为监督,依法查处违法违章交易行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牵头组织实施对农贸市场管理的考核、评比。

市财政部门负责农贸市场建设专项资金的安排、拨付和监管。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六条 市商务部门应当会同市城乡规划、国土、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和县(区)人民政府,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市民、繁荣经济的原则,编制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农贸市场作出综合安排。

第七条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制定辖区内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并经市商务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 农贸市场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其投资、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的原则。

第九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农贸市场,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现有农贸市场不符合建设标准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按照市场建设标准进行改造。

在审查办理农贸市场建设工程规划和施工许可时,城乡规划部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当充分听取商务部门相关意见。

第十条 农贸市场建设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书面通知市商务部门,并由市商务部门会同工商等相关部门和辖区人民政府参与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新建居住区或旧城改造,应当按照规定配套建设相应的农贸市场,并与主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第十一条 符合规划的农贸市场不得擅自关闭、拆除或改变使用性质。

第十二条 下列事项应当在土地出让公告中载明,并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一)配套建设的农贸市场,应当载明土地使用权面积、用途、权属、座落等内容;

(二)农贸市场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分割转让;

(三)不得擅自改变农贸市场的土地用途。

第三章 市场设立

第十三条 设立农贸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农贸市场专项规划和农贸市场建设标准;

(二)有与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相适应的固定场地、资金和仓储、冷库等设施、设备;

(三)有相应的服务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

(四)具备必要的交通、治安、消防、卫生条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四条 设立农贸市场应当依法进行工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

农贸市场未经名称核准登记不得招商、招租。

第十五条 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不得擅自歇业或者终止经营。确需歇业或者终止经营的,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提前3个月书面告知市

商务部门和场内经营者。

第十六条 政府提供场所的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终止经营的,由政府收回经营权,并另行确定新的市场经营管理者。

其他农贸市场终止经营且没有新的市场经营管理者的,市商务部门应当会同市城乡规划、国土、住房和城乡建设、工商等部门和辖区人民政府进行论证。该区域确需设立农贸市场的,政府可以采取协议收购或者产权置换等方式,重新选择市场经营管理者。

第十七条 农贸市场转让、转租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十八条 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与场内经营者订立进场经营合同,依照合同对场内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实施管理。

第十九条 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在市场内划出不少于市场营业面积百分之五的专用区域,用于农村居民出售自产的农副产品。

第二十条 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和场内经营者,应当认真遵守农贸市场各监督管理机构关于农贸市场的相关管理规定。

第二十一条 农贸市场交易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使假;

(二)垄断货源,垄断价格;

(三)强买强卖,骗买骗卖,欺行霸市;

(四)克斤扣两,短尺少秤,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破坏计量器具的准确度;

(五)以虚假广告等欺诈方式销售农副产品;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二条 消费者在农贸市场购买农副产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向场内经营者、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要求赔偿。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农贸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公开下列事项,接受场内经营者、消费者监督:

(一)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公开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的规范性文件,法定收费标准,违法违章行为处理依据和处罚标准,以及本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名称、地址、电话等相关信息,为公众查阅提供方便;

(二)建立巡查、定期检验、投诉调查等制度,按照各自职责对农贸市场进行监管,定期将监管情况在市场内予以公示。

第二十四条 建立农贸市场考核评估制度。对农贸市场的考核评估,应当包括市场建设、经营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监管、安全设施状况、文明创建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有关处罚按照规定应当相对集中行使的,由行政执法部门行使。第二十六条 场内经营者不遵守市场经营守则,或因违法被有关部门处罚且情节严重的,市场经营管理者有权与经营者终止进场经营关系,不让其在市场继续经营。

第二十七条 农贸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县(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篇6:醴陵市农贸市场现状与建议

(一)市场流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国债流通市场目前成交量规模与银行间市场建立之初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债券托管总量相比,其换手率还是偏低。截至底,银行间市场国债托管总量超过27000亿,而现券全年的交易量仅11000多亿,换手率仅41%,虽然较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国外发达市场相比仍相差很远。从债券交易情况来看,即便是交易最为活跃的跨市场中期国债都无法保证每天存在成交,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债投资机构过于集中,且多为持有到期,从而造成国债市场流通性较差。国债由于其免税以及无信用风险等特征,受到银行的青睐。据统计,在全部国债机构投资者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其总投资额超过15000亿,约占机构持有国债总量的67%。且绝大多数属于银行投资账户,以持有到期为主,从而导致了二级市场流通性低下。二是做市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目前政策条件的不成熟以及部分做市商做市能力的不足,导致目前做市商制度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有效地为国债流通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二)国债市场分割局面严重

目前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割裂,银行间市场在品种和存量上都占绝对的优势,但债券的流动性相对不足,价格发现功能也未能很好实现;交易所市场债券的成交价格连续性相对较好,但现在债券存量比较小,品种比较单一,大额交易经常会对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价格出现扭曲的可能性比较大,并将传导给整个债券市场,造成市场较大幅度的波动。此外,由于银行等国债主力投资机构无法跨市场交易,造成两市场间国债的交易价格出现差异,同券不同价、不同收益率的现象经常出现,两个市场存在不同的利益水平,还造成统一的市场基准利率难以形成。

(三)基准收益率曲线有待进一步完善

基准收益率曲线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定价的基础。自市场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市场管理机构以及参与者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建立已经初见成效,但仍不完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间市场某些机构为做交易量产生了部分的虚假交易,其严重偏离真实利率水平的交易价格,对收益率曲线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二是市场的交易依然不够活跃,即使是关键年限的跨市场国债也无法保证每一个交易日均有成交;三是债券柜台市场未受到重视。近几年,作为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国债柜台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其柜台债券做市商报价连续稳定,对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债券柜台市场开通网点少,债券流通品种不足,期限结构不全,使得柜台市场价格揭示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另外,国债个人投资者对国债流动性认识不足,多数中老年人投资国债当作储蓄产品,投资后不再抛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市场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

从近几年债券市场的交易情况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经常出现单边行情,主要是目前我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主体结构比较单一,投资行为趋同,而目前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刚刚起步,衍生品市场的交易不够活跃,从已经开办的债券远期交易业务以及进行试点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情况来看,市场成交相对于现货市场而言较为冷清。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持有大量固定利率中长期债券,一旦利率波动,市场利率上升,按照市值计算隐藏着巨额亏损,但是当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需要对自身的债券结构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往往又无法找到交易对手,避险机制难以发生作用。

三、进一步推进国债流通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鼓励对国债进行做市

尽管近年来国债市场的交易量逐年迅速增长,但市场的真实流动性仍然存在着的一定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债券流通市场的流动性,需要财政部和监管机构共同商讨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在发达的场外市场中,做市商制度对于增加市场流动性、形成价格发现机制、稳定市场波动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我国目前做市商制度现状,由国债发行单位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制定做市商制度,选择有真实交易行为又有一定交易量的机构承担做市商资格,明确做市商考核、融资融券、承销便利等相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做市商的作用,鼓励对国债进行做市。为了提高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可以考虑通过对国债承销团成员提供资金与债券的便利,鼓励国债承销团成员进行做市。

(二)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债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为了满足我国国债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建立健全国债方面的法规。法制建设是维护国债市场规范运作的基础,对市场主体、市场交易、监督管理等都需要以法的形式来确认规则。如美国很早就有了国债法律,至今内容已很详尽,对国债自营商、中间商及其客户、交易商等的持仓量,国债拍卖过程和国债限额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一个严密、完善的国债法律体系对于吸引广大国内外投资者,保障国债市场健康运行有相当关键的作用。我们建议应尽快从长远角度出发,把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起草专门国债市场法律,为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基础。二是推广券款对付(DVP)结算模式,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央行可以考虑为大额支付系统直接清算成员提供当日自动回购融资业务,规避特殊情况下的资金缺口,同时根据债券市场业务的发展状况逐步放宽大额支付支付系统开户条件,减少代理行多环节结算方式,促使市场成员共享一个平等的平台。

(三)打通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建立统一的国债市场

目前国债市场的分割格局不利于国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也是国债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建立统一的国债市场,关键在于实现国债在两个市场的连通和自由流动,即统一两个市场的后台系统。可以考虑上市交易的国债均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统一托管和结算,交易所不再进行国债托管,银行间债券市场一对一的谈判式交易和交易所市场的集中撮合竞价交易这两种交易方式依然保留。此外,还应该允许商业银行可进入交易所市场买卖债券,在中国债券市场上形成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场外市场,沪深交易所市场为场内市场的格局,让投资者根据自己投资需要和交易偏好自主选择,而不是由某个主管部门人为分割。

(四)鼓励金融创新,推广与完善现有金融衍生工具

篇7:醴陵市农贸市场现状与建议

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机作业市场的蓬勃兴起,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业机械的使用已逐步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的大量广泛使用也带动了农机维修市场的繁荣发展。农机维修行业已成为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服务产业,在维持农业机械的正常作业,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繁荣的背后,一些矛盾也日益凸显,这就是,大型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形势严峻。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的发展,乡村农机维修市场也有升温的趋势。截止目前,我县共有农机维修网点68个,全部为三级点和专修点:其中三级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农机电器修理、喷油泵和喷油器修理、曲轴磨修、气缸镗磨、液压系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钣金修理和喷漆等一项或多项维修业务。当前,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比较简陋,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左右,有的建简易的维修房间,有的露天维修;网点的主要维修设备及工具有电焊机、氧一乙炔焊机、台钻、气泵、台钳、磨气门机,拥有车床、油泵试验台及动平衡机的网点廖廖无几;现有农机修理技术工人107人,平均每个网点1.6人。

调查显示,农机维修市场发展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个体维修销售网点多。在统计调查的83个维修销售网点中,个体经营的有82个,占总数的98.8%以上。个体经营已成为农机维修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是低等级、小规模维修销售网点多。在全县68个农机维修网点中,三级以下的小规模修理点和从事简单电气焊、轮胎修补充气等低等级技术含量的专项修理点居多,占总数的90%以上。这些维修点设施简陋,一般只有一两个修理人员。

三是维修与配件兼营的维修点多。在调查的维修网点中,有近70%的维修点属于修理与配件销售兼营的维修网点,并且这种兼营网点的数量在逐年增多。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换件维修已成为一些小规模维修点主要修理工艺,很多维修网点都购置一些常用件、易损件,备维修换件使用。其二是配件销售的经济效益好于单纯维修的经济效益,很多维修网点都是通过销售配件来维持维修点的生存和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近几年,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农机维修专业户,形成了以个体经营、专项修理为主的市场格局。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机维修行业已成为推动农机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产业,在服务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国家重点大型机具的补贴,农机维修市场靠自身的发展已力不从心,存在修不好、修不了的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

1、维修网点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现有的维修网点多数以个体经营为主,大都属于只能承担大中型农用机械的零修和一般保养以及小型机械、半机械化农机具修理的小型维修点。专项维修点又以电气焊、补胎充气等专项修理为主。能够承担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修理的厂(点)很少。从经济效益上看,配件与整机兼营的效益最好,配件销售点的效益好于维修点,很多维修点大多属于微利状态下维持经营。有许多乡村路边维修点属于季节性维修点,农忙季节到来时开门营业,挣取一部分收入,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歇业。很多维修网点为了创造规模效益,维持网点的正常运转,都采取了维修与配件兼营的经营方式,这样的维修点还在不断增加。

2、维修服务质量不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有些维修点设施简陋,缺少必要的维修器具和维修设备,维修工艺简单,有相当一部分修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作业;多数网点把换件修理做为主要修理工艺,造成修理成本偏高;还有个别网点超技术能力承揽维修业务,甚至造成维修事故发生;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修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而来。对新型的大型机具维修技术更差。这种状况使得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制约整个农机维修服务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3、农机维修市场还处于分散化、简单化的初级阶段。近几年,个体农机维修网点的发展,在促进农机维修市场的繁荣、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个体维修网点规模小,基本上都属于家庭作坊式经营形式,还没形成专业化、集团化、分工协作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农机维修市场在经济效益、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远落后于农机销售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的发展。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维修合作服务组织和区域性维修中心。

三、发展建议

1.出台农机维修补贴政策,促进网点上规模、上档次。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农机维修网点补贴的优惠政策,补贴对象为纳入农机部门管理、证照齐全、达标的网点。主要补贴维修设备、工具及仪器,可采取中央补贴30%,地方补贴20%,个人投入50%的方式,以此调动网点上档升级的积极性。

2.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资格审批和监管力度。要认真执行开业资格准入制度,对证照不全、技术不达标的网点严把审批关。同时,对违规开业的网点要加强监督检查,一经发现严肃处罚,并责令其整改;拒不整改的,一律取缔。要用法律手段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网点,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向标准化、先进化方向发展。

3.搞好技术培训,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农机部门要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采取理论授课和指导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要紧跟形势,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经常向网点提供一些有关农机修理、保养等方面的技术资料,普及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修理工的技术素质。此外,要严格实行技术考核制度,促进维修质量提高。

四、高新农机具维修服务区域中心站建设的设想

篇8: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现状分析与建议

(一)企业债券发行总量大幅增长

2008年,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企业债券的发行制度发生重大变革。核准程序将由原来的“先核准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改革前,企业发债从上报审批到拿到额度大约需要半年时间。而新的发行制度规定发改委自受理企业发债申请之日起要在3个月内做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不包括发行人及主承销商根据反馈意见补充和修改申报材料的时间)。企业债券发行制度的改革,简化了审批手续,降低了企业发债门槛,使企业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企业债券发行效率的提高也为企业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制度基础。

随着对企业债券的限制因素越来越少,企业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2009年累计发行企业债券190支,发行总量4 252.3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70.42%和79.66%,规模和期数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国共发行企业债券182支,发行总量为3 627.03亿元,是企业债券发展史上第二个高峰年。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发行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企业债券发行主体从铁道部、国家电网等大型中央企业向地方企业扩散。2008年,地方企业债券发行量占企业债券发行总量的28.9%,2009年上升到52.3%,2010年为54.5%,地方企业债券超过中央企业债券成为企业债券中的主要品种,企业债券逐渐成为地方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整理。

目前,企业债券发行主体既有大型央企、地方大型国企、城投公司,也有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支持了各类型企业的发展。以2010年为例,2月和4月,国家电网公司相继发行300亿元和100亿元企业债券;4月份和8月份,武汉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关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成功发行。不同类型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体现出企业债券发行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趋势。

2010年8月,中石油成功发行两期共200亿元的企业债券,这是继其股份公司在2003年、2006年发行企业债券后又重新登陆企业债券市场。中石油在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回归,进一步凸现了企业债券市场发行主体多元化的特征。

(三)企业债券品种更加丰富

2008年,发改委发出通知明确企业可发行无担保信用债券、资产抵押债券、第三方担保债券,市场首次出现无担保信用债,推动了企业债券市场化进程。自此之后,第三方担保、无担保、质押抵押担保等品种迅速发展,其中无担保债券发展迅速,占比最大。截至2010年12月28日,无担保债券发行规模达1 560亿元,占发行总量的比重从2009年的29.20%上升到2010年的45.77%,企业债券中无担保债券的比重大幅增加。2009年城投债则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全年共发行城投类企业债券115支,金额达1 677亿元。2010年,受国家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10年8月27日,中国第一只市政项目建设债券品种正式面世。市政项目建设债券是在近年来核准的城投债的基础上,根据该类债券用于市政建设特点有选择推出的,对于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将起到促进作用。

(四)企业债券作为投资工具的地位日益重要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债券市场交易量超过了股票市场。2010年,股票市场全年交易额为54万亿人民币,债券市场交易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从市场表现来看,2010年债市与股市表现不同。股市表现低迷,沪综指数下跌了14.31%,深成指数下跌了9.06%。而在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背景下,债券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多数债券品种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企业债券的表现更值得一提。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上证企业债券指数收报143.45点,较2009年末上涨约7%。从企业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看,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是企业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由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正在有一定幅度的下调,保监会规定保险资金投资企业债券范围扩大,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新募集产品规模快速扩大等因素影响,机构投资者会加大对企业债券的投资。在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债券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有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投资品种。

二、现阶段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企业债券与其他主要债券品种及股票相比,发行规模偏小

在中国,虽然债券市场近些年发展比较迅速,但企业债券市场相对国债、金融债的发展还比较缓慢。从发行规模来看,各债券品种的分布不够合理,国债、央行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占总发行规模的比重偏高,企业债券占比很低。2010年,记账式和储蓄式国债共发行15 878亿元,企业债券发行额约占国债发行额的比例不到23%,占全年债券发行总量的3.8%,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债券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2010年各种债券发行规模详见表2。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整理。

中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也远不及股票市场。与股权融资相比,企业债券融资具有融资成本低、控制权不被稀释等独特优势。按照融资偏好理论,企业选择融资的次序一般是先内部融资,其次是发行债券,最后是股权融资。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要远大于股票发行规模。在中国,股票市场初期,企业债券余额曾经超过股票市场的市值。但是随着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明显落后。2010年,企业债券发行额为3 627亿元,境内外股票首次发行以及再融资额为11 318亿元,前者仅占后者的1/4。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债券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企业债券发行量往往是股票发行量的3~10倍。中国企业债券市场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不理想,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008—2010年股票市场与企业债券市场相关数据如表3所示: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证监会及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整理。

(二)企业债券名不符实,没有充分发挥融资工具功能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主要是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真正的发行主体为企业的债券偏少,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偏少。2009年发行规模前五大主体发行规模为1 750亿元,占企业债券发行总量的41.15%。2010年发行规模前五大主体发行规模为1 580亿元,占发行总量的43.56%。两年来,发行规模前两位均为铁道部和国家电网。2009—2010年企业债券前五大发行人如表4所示。

伴随着各地民生工程启动,2009年以来城投类企业踊跃发债成最大的企业债券发债群体。2009年,发行城市建设投资类企业债券115期,发行金额为1 677亿元,分别占该年发行企业债券总量的61%和募集资金的40%。2010以来发行的182期企业债券中,也有超过半数为城投债、市政债。同时,城投债的发债主体范围由以往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拓展到地级市及以下城市投融资平台。

由此可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在发行债券融资等方面存在机会严重不平等现象。在“企业债券”的名义下,各种类型的垄断性行业及公共部门债券占据了发行企业债券的有利条件,挤占了真正的企业通过企业债券市场融资的机会。企业债券成为大型国企、地方投融资平台资金不足的弥补渠道,真正的企业通过企业债券市场融资的机会被挤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并没有实质性地解决。因而导致真正有效的企业债券市场无法形成,市场机制在债务资金配置方面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对企业债券发行的管制过于严格

政府对于企业债券的严格管制,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自1987年《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颁布以来,企业债券的期限、利率和额度基本上都由政府确定,国家实质上是把企业债券发行当作计划内的建设项目来筹集资金。2008年,原来由人民银行审批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部分债券品种,变为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注册。银行间市场注册制的推行,初步实现了中国部分债券品种由审批制向注册制的转变,这也是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在近几年得以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年,企业债券发行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由“先核准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但企业债券的核准手续仍然繁琐而严格。

(四)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

债券评级应当是一种对企业信用情况的评价,投资者可以据此了解债券发行者的资信情况,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债券评级不同,企业债的发行利率也应当不一样,从而影响发行者融资成本。由于中国对于债券的利率进行管制,资信评级对于融资成本的影响有限。同时,中国的资信评估机构虽然很多,但信誉不足,存在以低于合理成本的价格进行恶性竞争、向评级对象保证评级级别等不正当行为。评级公司给出的评级结论可靠性差,常常不反映债券实际包含的风险状况,难以得到市场认可。资信评级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企业债市场的发展。

(五)信息披露不到位

根据2008年简化发行核准程序后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申请发债券需要提交债券募集说明书、财务报告、信用评级报告、法律意见书等申请材料。在美国,为了充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债券发行人除了披露相关财务、业务等信息,还要求披露其历史信用记录,包括银行贷款偿还情况、历史信用违约记录、贷款集中度、高管人员的信用记录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于企业债券发行文件的披露标准要求偏低。此外,中国对于企业债券的信息持续披露不重视,要求不严格,近两年企业债发行规模骤然增加。由于申请发债企业比较多,申报材料时间集中,存在由于承销商把关不严造成申报材料质量下降的问题。

三、健全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若干建议

(一)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为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首先就要进一步改革发行制度,降低发债门槛。这将调动更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积极性,使得企业获得更多资金的支持,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债券发债门槛降低之后,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其次,要培育企业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包括在存量上调整和扩充现有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以及在增量上引入新的机构投资者。再次,通过优化企业债券品种结构、充分发挥利率机制、加强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建设等措施,为投资者创造适宜的投资环境。

(二)进一步推动发债主体多元化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资本市场得以快速发展,企业债券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的融资手段。这限制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空间,更不能适应广大投资者投资品种多样化的要求。适当扩大发债主体的范围,不但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而且可以通过激活企业债券发行市场从而激活二级交易市场。因此,发债主体不应局限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发展潜力大、信誉佳的企业都应当有资格发行企业债券,其中优质的民营企业也应归入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之列。这样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债券,可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券市场化的发行运作机制。

(三)发行方式由核准制逐步向注册制转变

要大力发展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债券发行制度,由目前的核准制逐步向注册制转变。核准制采用的仍是实质性管理的原则,凡符合发债标准的债券可获得批准,但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批准。主管、监管部门强调审查企业还本付息的能力,力图禁止质量差的债券公开发行。企业在债券发行机构注册之后,只要存在市场需求,可以随时发行债券。由市场对企业债券的风险、价值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接受此种债券,实现了市场主体的自律管理。建议企业债券发行逐步向注册制过渡,取消对发行主体资格、发行额度和发行利率的限制,把企业债券能否发行、发行多少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建立市场化的债券发行体制。当然,由于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成熟程度远不如股票市场,立即推行注册制的时机还不成熟,企业债券注册制的推行可以是一个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四)完善资信评级制度

国外发债,非常重要的就是信用评级。评级制度的不完善是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瓶颈,建立一个高标准的信用体系和信用管理体系,企业债券市场才能得到真正发展。在中国企业债券利率将要放开的背景下,建立科学规范的资信评级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资信评估机构应为投资者提供客观、公正的投资决策依据。建议允许更多的不同信用级别的发行主体进入市场,提供多元化的信用;企业在发债时由两家以上的评级机构为债券进行评级;逐步允许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评级机构进入到中国资信评级市场,通过交流和学习,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国内权威信用评级机构。

(五)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要实现企业债券市场化发行,就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因此,必须有明确的信息披露和持续报告业务的原则,并对信息披露进行监督。建议债券市场正式引入发行人的路演机制,通过实时、开放、交互的网上交流,使发行人从中了解投资人的投资意向,对投资者进行答疑解惑,同时加深投资者的认知程度,从而使投资人更加准确地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同时,建立畅通、有效的持续信息披露通道,定期发布发债企业的项目进展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偿债资金的筹措渠道以及可能对债券市场价格或本息兑付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以便于投资者方便、及时地了解到有关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为解决承销商把关不严的问题,可以引入市场化的主承销商推荐制,强化主承销商的责任。除此之外,还应当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对于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严肃惩处。

参考文献

[1]户晗.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2]胡志成.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比较分析[J].企业与银行,2010,(9).

[3]赵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市场周刊,2005,(12).

上一篇:投资控制方案封面下一篇: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