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子除三害作文

2024-05-08

小兔子除三害作文(通用16篇)

篇1:小兔子除三害作文

除三害优秀作文

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气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射开他。

背地里人们都抱怨说:“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有人出主意:“干吗不想办法叫周处上山杀虎,下河剁龙呢?这样三害除了两害,不也好么?”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周处听了十分得意,拍拍胸脯,说:“那猛虎和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收拾它们!”

周处上山了。傍晚,他把一只断气的大老虎拖下山。街坊们拍手称快,都夸周处本领大。

第二天,周处提着宝剑下河了。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面潜入水底,东奔西突。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哪知就在这时,周处水淋淋地从河里爬上岸来。他听到人们的欢呼声,呆住了。他实在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他想找个人问一问,可是人们只是远远地朝他点点头,赶紧躲开了。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

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篇2:小兔子除三害作文

故事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周处年轻时,仗着体壮力大,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人们将它和山上的猛虎、水中的蛟龙并称为“三害”。乡亲们想除掉周处,就怂恿他去除掉猛虎、蛟龙。猛虎、蛟龙异常凶猛,周处大战了三天三夜,终于除掉了它们。

周处一去不复返,乡亲们还以为他战死了,就互相庆贺起来,称“三害”已除。周处这才发现,自己就是这“三害”中的“一害”。他羞愧极了,下定决心,痛改前非,最终成了一个人人尊敬的人。

读了故事,我深受启发,只要像周处那样,虽犯了错误,但能悬崖勒马、浪子回头,仍然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篇3:小兔子除三害作文

我常常幻想我能够预言,好吧,如果我有预言的本事,我希望一千年后,世界上出现一种全能的生物,它干啥都行,既能够光合作用自己弄氧气吃,又能飞能潜水、能搞创作能发明,甚至还可以竞选美国总统。我为什么会有这种预言呢?因为现在某些个人所承载的群众的期望实在太高了,就跟这只本不必下水的小兔子一样。

一群人希望一个人无所不能,尤其是刘翔这类已经被证明是飞毛腿的人,人们还希望他很会接受媒体采访,很会做广告,很会帮青年励志,所以,他后来,连跟骨都扛不住了,一个疲惫的身体,全压在跟骨上,那脚跟又不是千斤顶。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是不重要的,一群人才是重要的,谁也别把自己不当人类一员,要优秀一起优秀,要平凡一起平凡,但因为各有特色,合起来就很了不得。但当下社会之怪现象,是一群人都不奋斗了,志愿当粉丝,捧出来几个人类的标兵,众星捧月,供在那里。把他们打扮起来,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还整容,脸蛋一律是锥子状的,笑起来都像狐狸。然后拿各种场景、各种期许、各种项目,去拿这少数人做实验,众人不单是围观,还鼓掌,也掌掴,还崇拜,也捧杀。

话说余秋雨大师,本来他会写敦煌王道士之类散文,就是很不错的作为人的个体户了,但人们还希望他在各种场合做评委,唱歌也要他去评,吃辣椒面也要他去评,后来他自己感觉还不错。众人捐款时,他也大声嚷嚷起来,结果,他做了一个他未必有把握的动作,现在很难收拾,主要是拿不出那张收条来。强迫一个散文作家拿出捐款收条,这是一个多么严苛的任务啊,收条又不是电脑上的字符,自己坐家里打打就有了。余大师也是一只可怜的被赶下水的小兔子,毛都湿透了,上了岸瑟瑟发抖,众人还不给他“原谅丸”吃。

想到这里,我就希望时间速速向前,社会快点进步,生物快点进化,进化成我预言的那种干啥都行的物种来,把其他的物种都羞愧死。地球上就剩那一种完美物种:有兔子的伶俐、乌龟的厚道、鸭子的步态、松鼠的CUTE、小狗的叫声,还有评论家青蛙的爱呱呱,和思想家仙鹤的假飘逸。

关于高考作文,巫昂想说的是⋯⋯

高考作文的终极目标,不是让每个考生都成为作家,但至少,文从字顺是应该的,不能上了大学,连情书都写不清楚。不应该让十七岁的人,装孔子装黑格尔,也不能让他们有统一的思想,一点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

关于这篇作文的写作感受⋯⋯

长大了真好啊,考生真可怜!上大学之前,我接受的语文教育,真是一场噩梦,照着当时的标准,我现在可能只能靠当打字员过活。

关于高考作文的记忆⋯⋯

个人参加的高考是1991年,福建省的作文题目: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篇4:《除三害》评课稿

《除三害》,这是一篇课外阅读课文,薛老师老师那亲切的语气,自然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真的有点让学生亲近,让听课教师觉得自然。下面简单谈谈薛老师的课。

一、导入自然

课前薛老师开门见山,我们的国家是文明古国,流传动人的故事,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三害”,揭示课题。问题生成自然,教师根据课题提问并板书:谁?哪三害?为什么?怎样?结果?然后学生根据以上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生成很自然。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在深入教学过程中,薛老师让学生体会虎的猛、龙的恶与周处的霸进行对比,通过学生的想象讨论,形象地感知周处为什么是三害之一,体会“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然后紧扣重点句子“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气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射开他。”读读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如:周处来到大街上,会怎么做?(吃东西不付钱,卖东西的.人周处把他们的东西弄翻)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再理解“远远射开他”体会人们敢怒不敢言的那种畏惧心情。又如:人们认为“周处和恶龙”同归于尽后,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李阿红老师设计了:“说着说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这样设计,以点带面,重点突出,字词扣得准、扣得妙。

三、通过表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薛老师安排了让学生表演的教学环节。先出示句子: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然后老师当周处,学生当百姓,模拟课文内容进行相互之间的对话,通过适时引导,如当学生称呼“周处”时薛老师说:“你敢叫我的名字?”等来直观地感知百姓的战战兢兢,周处的盛气凌人。这种情境表演加快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篇5:《除三害》教学设计

1.在夏夜的星空下,我们最爱听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这些古老的故事常常引起了我们多少美好的遐想,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除三害

3、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请问三害是谁呢?师板书课题:除三害 请看课件: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4字词语 2,检查词语,出示 3,指名读,分组读

4,接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带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师板书:横行霸道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让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的周处变成了受人敬重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周楚除猛虎,杀恶龙的具体段落,并用横线画出精彩的句子。2,学生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找出精彩的句子,进行汇报 4,请同学们看课件

(1)从第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周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谁来试一试?

(2)出示第二句,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恶龙凶猛与狡猾的语气,齐读(3)我们一起来读第三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读读chu与恶龙搏斗激烈与紧张)

3,师;他与恶龙搏斗的场面真精彩,让我们对比一下4,5自然段,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出示课件

4,指名学生回答,谈一谈对写作有什么帮助呢?前几个单元有这样详略得当的文章吗? 5,是啊!如果周处没有过人的勇气和胆量,怎么去除两害呢?

四、荣誉归来

1,周处出生入死,除了两害,立了大功是名英雄,面对英雄,我们想象一下,人们会用哪些方式迎接它的到来呢?(鲜花,打鼓,放鞭炮,美酒)那么人们是怎么迎接这位英雄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六段。

2,有美酒吗?有鲜花吗?有敲锣打鼓吗?人们不是在迎接英雄的归来,而是庆祝他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3,孩子们假如你们是乡亲们,你们为什么都躲着周处呢?来说说你们曾经遭受过他怎样的欺负呢?请同学们看课件 4,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5,当听到这些话时,他会对乡亲们说什么?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看课件 师板书,受人敬重

6,这就是周处除3害的故事,你认为Joe处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7,你想知道以后的住处是怎样的呢?请看课件

五、总结

是啊,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错误缺点都能改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名言警句吧!

篇6:《除三害》心得体会

一直很喜欢王老师的课,很想置身于她的课堂,去体会那看似平淡却充满着智慧的对话场景,去享受她的课上那浓浓的语文味。今天聆听了她的《除三害》,让我又一次享受到了“组块教学”所带来的简约之美。

一、目标简明,开门见山

薛老师曾说:“小学语文教学有别于中学语文教学、大学语文教学,首先的还是应聚焦在语言文字上,教得清晰一点,透彻一点,实在一点,这是一个任务。在此过程中,适时打开文学阅读的`大门,教得丰富一些,灵动一些,精彩一些,乃是一种境界。课堂,也不需要把什么都讲透了,留下点悬念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本次在《除三害》一节课中,王老师很好地把握课标,巧妙地制定简明的教学目标:正确认读和理解“性格爆烈、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等词语;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在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懂得“周处由于知错就改,才成为受人敬重的人”的道理。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王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的目标清清爽爽,不蔓不枝,每一个目标都着眼于“踏踏实实求发展”,让学生获益不少。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将标志着一节课的成败,正所谓“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围绕着简明的目标必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宛如夜海里航行的轮船,只能寻找彼岸的灯塔而不能追随漫天的繁星。

二、内容简约,扎实有效

选择教学内容要简约,选择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王老师在《除三害》一课中,“吃”透了教材,全文分成三个板块学习来达成三个目标。

在第一个板块中字词归类学习中就归了4组学习;

在第二个板块安排了三个任务:

任务一,三害指哪三害?三害是怎样危害老百姓的?

任务二,谁除三害?

任务三,怎么除三害?

三个任务通过表格的方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板块,通过小练笔:周处杀虎的片段。让学生加以想象,更好地生成课堂上。

篇7:小兔子和小豚鼠

小绒绒是一只小灰兔,它的白尾巴像个小绒球,灰色的身体像个大绒球,两只眼睛像黑玛(mǎ)瑙(nǎo)一样闪闪发亮,长长的耳朵经常警(jǐng)惕(tì)地竖在头顶上。

开心果是一只花豚鼠。它的毛比小绒绒长多了。它的头和身子是白色的,前腿和前爪也是白色的;臀(tún)部是黑色的,后腿和后爪也是黑色的;两只眼睛旁边各有一圈儿黄毛。好多人都问:“这只兔子的耳朵怎么是圆的啊?”哈哈!原来,他们不认识豚鼠啊!

小绒绒从来不叫,所有的叫声,不管是“咿咿咕咕”呀,还是“呜呜喂喂”啦,都是开心果发出来的,它就像个语言大师,可惜我不懂这门外语。

大人们都认为豚鼠不能和兔子生活在一起。可我查了资料,发现它们可以吃同样的东西,都不吃肉,所以不存在互相咬的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它们很陌(mò)生,互不靠近,到了晚上,它们已经依偎在一起了。我想,一是因为它们互相信任了,二是因为它们怕冷吧。

时间长了,我发现,小绒绒喜欢把头放在开心果身上。开心果呢,喜欢趴在小绒绒背上。啊,它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篇8:《除三害》教学设计

拿到课文,PK的老师就在嘀咕着了,这周处的处到底是念第三声,还是第四声呢?去看视频,有的念第三声,有的念第四声。再翻开词典,里面第三声的处有这么个意思:名姓。所以,我们统一了一下念第三声。不知有错吗?

经过一天一夜的准备,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除 三 害

教学目标:

1、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2、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

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除三害》。师板书,生齐读。

3、读着这个“害”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坏、害人、祸害、不好……

4、对呀,正是因为着害是坏的,不好的,甚至会害人,所以我

们要坚决地--除三害。

5、读着课题,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么?

生自由交流:三害是哪三害?谁除三害?……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在读时要注意把带拼音的字读准确了,句子读通了。

2、读得真投入。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

横行霸道 欺侮百姓 抱怨

上山杀虎 下河剁龙 潜入

自由读--指名读--指名带感情读第一行--全班带感情齐读

3、刚才读了课文后,知道三害是哪三害?(生交流师板书)

山间的猛虎

河里的恶龙

地上的周处

4、这三害是谁除掉的呢?(板书:除掉)

生答:周处。 (板书:周处)

5、让我们看着板书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周处除掉山间的猛虎。用上课文中的一个词。(生答)上山杀虎。

周处除掉河里的恶龙。课文中的哪个词?(生答)下河剁龙。

师板书:杀虎剁龙

6、周处除掉地上的周处?这又该怎么理解?(板书:?)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让课文帮助自己理解。

三、探究全文

1、周处除了周处,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交流。(周处把身上的缺点改掉了。)

2、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最后一段)

3、什么叫“痛改前非”?(把自己以前的错误都改正)(板书:痛改前非)

4、周处为什么会痛改前非呢?我觉得周处脑中产生的疑问就是问题的关键。请快速找出周处脑中疑问的句子,划上“ ”。

生交流句子。

5、周处他认为自己“除害有功”,你们认为呢?文章哪两个自然段写他除害了?那一段详细?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1)一生读。

(2)周处下河剁龙,听着听着,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答案:a、不容易对付b、搏斗的时间长c、惊心动魄

(3)把搏斗的激烈读出来。(师生合作读)

6、周处出生入死,上山杀虎,下河剁龙,除了两害,立了大功,应该说周处是一位大英雄了。面对英雄,我们想象一下,人们会用哪些方式迎接他的到来?

敲锣、打鼓、放鞭炮、鲜花、欢呼、高高举起……

7、远的不说,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航天英雄回来时,大家欢迎他们的场面。(课件)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8、英雄回归是多么荣耀的事啊!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用这些方式迎接心目中的英雄。那么,当周处这位杀虎英雄、剁龙英雄从河里爬上岸来时,人们又是怎么迎接他的呢?读第六自然段。

生交流:(1)点点头,躲得远远的

(2)人们以为他死了,在喜气洋洋地奔走相告

9、迎接他的有锣声吗?有鼓声吗?锣声没有、鼓声没有、鲜花没有、美酒没有,什么也没有!

他想找个人问一问,人们都远远地躲开了,甚至人们以为他死了,都在欢呼着: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

他呆住了,他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

那边的人们还在奔走相告着: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他呆如木鸡,一动也不能动,他还是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

看着人们个个喜气洋洋地喊着: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周处这位杀虎英雄、剁龙英雄实在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

10、想不通可以不想吗?不可能不想啊!人们的举动引起周处深深地思考、他想起 ,想起 ,想起 ……他终于明白了 。

学生说话训练。

11、根据上面内容,进行小练笔。

12、交流小练笔。师小结:是的,正如你们所说的,周处终于明白了自己以前错了。也和猛虎、恶龙一样成了祸害。他如梦初醒,从此,横行霸道的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四、点题升华

1、这就是周处除三害。课文学完了,你能说说对周处的看法吗?

修改板书“地上的周处”为“自己的恶习”

2、是啊,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佛家语: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在这里老师根据大家所说,编成这两句话:

杀虎剁龙显神通

痛改前非受敬重

五、拓展延伸

1、想知道周处的后来吗?后来呀,周处立志好学,志向高远,为官期间,他执法公正严明,后来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直至战死沙场。后人敬重他的品行,追认他为平西将军,还特地建造了周王庙来纪念他。

2、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吗?像这样精彩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件)如《牛郎织女》、《孟家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四个民间故事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看看。

板书:

除 三 害

山间的猛虎

河里的恶龙 杀虎剁龙显神通

周处 除掉

地上的周处 痛改前非受敬重

自己的恶习

篇9:除三害 说课稿[推荐]

《除三害》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个民间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三害之一的周处伏虎降龙消灭二害后,痛改前非,受人敬慕,告诉人们只要下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课堂上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从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教略而学不略”

这节课我本着“教略而学不略”的理念处来设计的,主要分三个板块:

1、紧紧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

2、初读感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感悟周处的“害”和他的痛改前非。

在这一过程中,我只是起着引导、点拨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碰到困难时,予以指引帮助。

二、字词启发想象

在学生自主交流时,抓住“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这一句展开教学,让学生谈谈猛虎为什么是一害?得出猛虎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那么恶龙呢?得出恶龙不降,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再回到第一段,抓第一段的第二句“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抓住“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得出“周处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这样是拿虎的猛、龙的恶与周处的霸进行对比,通过学生的想像讨论,形象地感知周处为什么是三害之一,体会“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然后紧扣“人们就远远地躲开她。”读读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另外还结合了“壮着胆子”、“痛改前非”等词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感悟朗读。

三、巧设练笔体会

本课的练笔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意图:

1、让学生理解“痛改前非”,周处到底痛下决心改掉了什么?

2、突破难点,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3、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言语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上,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我还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同时,我还有两点体会:

一是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10:除三害读后感

我读了,除三害,这篇文章主要写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他性格很暴烈,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山间猛虎,河里恶龙,一起祸害百姓。那里的百姓称他们为三大害。百姓们想把三大害除死。有人出主意;让周处上山杀虎,下河剁龙。经过了三天三夜。周处也没回来,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和恶龙还有猛虎都死了。百姓们轮流对此表示庆贺。周处杀死了恶龙从水里出来,听说乡亲似为自己死了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做一大祸害,周处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此改邪归正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浪子回头金不换,人不怕有错,就怕没志气,有错就改,立志好学,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除三害读后感(二)

我的语文书里有一篇课文,名字叫《除三害》,听名字觉得挺有意思的,就随手翻看了起来,也得到了一点读后感受。

故事的内容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叫周处的年轻人,性格暴烈,百姓经常受到他的欺侮,就把他和猛虎、恶龙一起比做“三害”,都希望这“三害”早点被除去。所以当百姓知道他打死猛虎、恶龙,自己也不见的时候,并未伤心难过,反而非常高兴。然而,当人们看到他没有死去时,还是躲得远远的。后来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彼此要互相友爱、互相尊重,不能欺强凌弱,一定要做个文明的小学生。

除三害读后感(三)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人给人印象不好,就是周处。人们都不理他,让大家都恨他,周处开始深思,开始愧疚,最后,他决定痛改前非。

故事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周处年轻时,仗着体壮力大,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人们将它和山上的猛虎、水中的蛟龙并称为“三害”。乡亲们想除掉周处,就怂恿他去除掉猛虎、蛟龙。猛虎、蛟龙异常凶猛,周处大战了三天三夜,终于除掉了它们。

周处一去不复返,乡亲们还以为他战死了,就互相庆贺起来,称“三害”已除。周处这才发现,自己就是这“三害”中的“一害”。他羞愧极了,下定决心,痛改前非,最终成了一个人人尊敬的人。

读了故事,我深受启发,只要像周处那样,虽犯了错误,但能悬崖勒马、浪子回头,仍然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篇11:“小兔子”萨维奥拉

“这是我自踢球以来所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加维尔·萨维奥拉说。这位勤奋的球员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期望是高的,也不缺少努力,但是我们并没有出成果。”

萨维奥拉遭遇了挫折,然而以下这些成就会给他带来安慰。到2004年奥运会时他仍然很年轻(23岁),仍然是奥运足球的标准适龄球员。他在国内联赛也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阿根廷足球的质量已经下降了很多。1999年联赛之后,像萨维奥拉这样有实力的射手只有18个了。被列为还在国内的顶尖球员,也算是年轻的萨维奥拉的一项成就吧,然而对于阿根廷足球却是一个真正的悲哀。

“我仍然在场上。在那儿我每天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说。

萨维奥拉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小镇伯尔格拉诺,一个极为普通的院落。萨维奥拉在河床队体育场的绿茵上成长并在俱乐部里不断地进步。当萨维奥拉进入河床队时,大多数时间是坐冷板凳,因为教练认为他的年纪实在太小了。萨维奥拉出现在河床阵容上极其偶然,当时主力加拉多受伤,教练迪亚斯有意让只有16岁的萨维奥拉上场体验一下,便把他派上阵,但只让他打一场。萨维奥拉没有辜负教练的希望,上场后射出一个漂亮的球穿过对方队员直达对方龙门死角,这令河床队球迷兴奋不已。

结果萨维奥拉一发不可收拾,球队一举夺得冠军,而自己成为最佳射手,1999年美洲最佳球员的桂冠授予了萨维奥拉。该项评选的结果是1999年12月31日揭晓的,两周前刚满18岁的萨维奥拉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南美足球先生。但即使如此,随着萨拉斯、艾马尔转会到欧洲以及“乌拉圭王子”恩佐·弗朗西斯科利的退役,河床队不得不陷入一个低谷期。

阿根廷传媒在谈论萨维奥拉、罗马里奥、马拉多纳时指出:“矮小的运动员知道无法拼争高空球,因而在琢磨射门的方法上特别用心,练就出超人的本领。此外,他们似乎在保护球方面有高大球员所不具备的天然条件。就萨维奥拉来说,皮球就像粘在他的右脚内侧。”传媒称赞萨维奥拉脚下功夫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遇到对方球员拦截,“只要人能够过去球就基本能带过去”。小个子的灵活性在他身上也完全体现出来了,他还常常独自练习跨栏,就是为了对付凶狠的铲球和拦截。

在球场上灵活地左冲右突,他被球迷亲切地称为“小兔子”。

欧洲对小兔子来说充满了诱惑,迟早他会登上这片足球圣土的。一切要看时间、缘分等等。不过我们可以相信,金子无论在哪,都会有发光的一天。

篇12:三年级语文《除三害》评课稿

一、目标简明,开门见山

薛老师曾说:“小学语文教学有别于中学语文教学、大学语文教学,首先的还是应聚焦在语言文字上,教得清晰一点,透彻一点,实在一点,这是一个任务。在此过程中,适时打开文学阅读的大门,教得丰富一些,灵动一些,精彩一些,乃是一种境界。课堂,也不需要把什么都讲透了,留下点悬念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本次在《除三害》一节课中,王老师很好地把握课标,巧妙地制定简明的教学目标:正确认读和理解“性格爆烈、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等词语;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在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懂得“周处由于知错就改,才成为受人敬重的人”的道理。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王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的目标清清爽爽,不蔓不枝,每一个目标都着眼于“踏踏实实求发展”,让学生获益不少。简单明确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将标志着一节课的成败,正所谓“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围绕着简明的.目标必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宛如夜海里航行的轮船,只能寻找彼岸的灯塔而不能追随漫天的繁星。

二、内容简约,扎实有效

选择教学内容要简约,选择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王老师在《除三害》一课中,“吃”透了教材,全文分成三个板块学习来达成三个目标。在第一个板块中字词归类学习中就归了4组学习;在第二个板块安排了三个任务:

任务一,三害指哪三害?三害是怎样危害老百姓的?

任务二,谁除三害?

任务三,怎么除三害?

三个任务通过表格的方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个板块,通过小练笔:周处杀虎的片段。让学生加以想象,更好地生成课堂上。

篇13:周处除三害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周处除三害》这篇课文,才明白了害的真正含义。

《周处除三害》是三国时期的故事,讲了周处为老百姓们除掉了三害,第一害就是山间的猛虎,二害就是河里的恶龙,而第三害就是地上的周处。说到这里,周处为什么会成为三害之一?还要除自己呢?原来,周处年轻时,性格强悍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常把镇上的人打得鼻青脸肿,随后他摇头晃脑四处游荡,显得很神气。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躲开他,人们就把他列入了天下第三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受人敬慕的人,必须为老百姓做好事,尽量的把缺点改成优点,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在生活中有些就是这样的人,你会喜欢他(她)吗?记得有一次,我在看动画片《哆啦A梦》,里面的胖虎和静安仗着自己比别人高大,常常把别人打得左一块紫右一块紫的,不过还好有哆啦A梦在,每次他们打完人后,被打的人就会去找哆啦A梦,让哆啦A梦教训他们一下。

还有周处最难得可贵的是,他能够知错就改,认识自己的错误。读完这篇课文,我决定一生都不做仗势欺人的人。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并向周处学习知错就改的的好品质。

篇14:《周处除三害》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周处除三害》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朝有个叫周处的人,他凭着一身蛮力到处行凶欺人。他听说南山有老虎,长桥下有有蛟龙,便立即杀死了老虎和蛟龙,人们以为周处也死了,便高兴的敲锣打鼓,可没想到周处又回来了,听大伙都在庆祝三害,才明白自己也是三害之一,于是,他痛改前非,刻苦学习文化。做了大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我的启发是做人不要行凶欺人,要刻苦学习文化,长大了为祖国做事。

篇15:小兔子有办法

绘画:阿 咚

“大兔子蹲完二兔子蹲……”兔子兄弟在玩游戏。

小兔子叫道:“为什么非要等你们蹲完了才轮到我?”大兔子看看他:“因为你最小啊。”

“是啊。”二兔子蹲着笑,“你年纪小,个子小,脑袋小……”

小兔子不服气了,可是有什么用呢?他呆呆地想了半天——

“我要去找仙人掌花给奶奶治头晕!”

大兔子摇摇头,二兔子也跟着摇摇头,要知道那是连爸爸都很难办到的事呢。

小兔子已经往外走了:“我要去试试,你们来不来?”大兔子看看二兔子,他们慢慢地跟上了。

为什么以前总是找不到仙人掌花?小兔子仔细想了想,肯定是找的地方不对,要去太阳光照射最强烈的地方才行。

二兔子擦擦汗:“真热啊。”大兔子也擦擦汗,但是没说话。小兔子给兄弟仨每人编了一顶柳条帽,然后认真地观察周围的情况。

突然,大兔子惊叫起来:“有狼!”二兔子紧紧地抱住大兔子,吊在他的胳膊上不下来。

原来是地上有一堆狼粪,小兔子吸吸鼻子,踢踢晒干的狼粪:“两位,动动脑筋好不好,这是很久以前的狼粪。”

继续走,当他们快被晒晕了的时候,终于看到一棵巨大的仙人掌,头顶上正开着一朵黄色的花。

“天哪,太高了!”

“看那些刺儿吧,要是扎着——”

小兔子看看他的哥哥们,不说话。大兔子犹豫着说:“好吧,我给你做梯子。”

“我也是。”二兔子紧跟着说。

小兔子摇摇头,他摘下大家的柳条帽, 接成了长长的“绳子”,又在一端打了个结。大兔子和二兔子都不明白小兔子要干什么。这时,小兔子把柳条抛出去,套住了仙人掌花,摘了下来。

奶奶吃了仙人掌花,不头晕了,看着孩子们笑。大兔子伸出大拇指:“还是小兔子办法多。”二兔子跟着点点头。

“我只是喜欢思考。”小兔子挠挠脑袋说。

篇16:周处除三害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 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 父老叹曰: 三害未除,何乐之有! 处曰: 何谓也? 答曰: 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 处曰: 若此为患,吾能除之。 父老曰: 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 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 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 云曰: 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翻译】

公元三世纪中叶,义兴阳羡(今宜兴市)传颂着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周处(242-297),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

周处父亲死亡,母亲过于溺爱他,年少时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横行乡里。民谣说: 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 这位 少孤,不修细行,州里患之 的七尺少年,被乡民与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合称为阳羡城 三害 。后来,这个说法传到了周处那里,他自知为人所厌,突然悔悟,只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经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数十里,终于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改邪归正,认认真真拜师学文练武,这一来城内 三害 皆除。

上一篇:云浮市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稿)下一篇:在九年级学生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