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伴热带工作原理及特点

2024-04-30

电伴热带工作原理及特点(精选9篇)

篇1:电伴热带工作原理及特点

电伴热带工作原理及特点

管道保温电伴热系统适用于多种工业应用和不同环境的防冻系统可在多个应用领域中有效地防止水或其它液体发生冻结。如在建筑领域上未采暖的部分保温防冻(地下室、车库,室外消防管道,给排水道,水箱,罐体),以防止管道结冰、冻裂,保证管道内的液体运行畅通,实现整个管道系统安全运行,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环保的电伴热保温防冻系统。

管道保温电伴热系统由合适的电伴热带与相关电源接线盒,三通接线盒及终端接线盒;耐热压敏固定胶带;温度控制器和电气控制等构成。

工作原理:

管道保温电伴热系统由自控温电伴热带以各种方式缠绕或平铺于管道或罐体外部,外铺设保温材料,自控温电伴热带一端与温控器相连以准确控制自控温电伴热带的防冻运行,当温度传感器探测到管道温度低于所设定的温度时,温控器即接通电源,自控温电伴热带开始运行,当温度传感器探测到管道温度高于所设定的温度时,温控器即断开电源,使自控温电伴热带在最经济合理的状态下运行并满足介质防冻防堵。

结构特点:

伴热电缆由导电塑料和两根平行母线外加绝缘层构成,由于这种平行结构所有伴热电缆均可以在现场随意剪切,采用二通或三通连接。

发热原理:

在每根伴热电缆内,母线之间的发热高分子材料的电路导通数量随问题的影响而变化,当伴热线周围的温度变冷时,导电塑料产生微分子的收缩而使碳粒连接形成电路,电流流经这些电路,使伴热线发热。

有自调控温度特性:

当温度升高时,导电塑料产生分子的膨胀,碳粒渐渐分开,引起电路中断,电阻上升,伴热电缆自动减少功率输出。当周围温度变冷时,导电塑料又回复到微分子收缩状态,碳粒相应连接起来形成电路,伴热电缆发热功率又自动上升。

电热线具有其他伴热线所没有的好处,它控制的温度不会过高亦不会过低。因为温度是自动调节的。

管道保温电伴热系统从节能安全性两方面设计考虑,其双层阻燃型电伴热带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其电热元件PTC和外层材料跟国外材料同等并具有优越的性价比。广泛应用工业、建筑管线如:上下水管、排水管、喷淋管、消火栓管以及污水管线的防冻保温,最高维持温度为65℃。最高表面温度为85℃(伴热线适用于普通区,危险区或腐蚀区)。其最高维持温度发出的热量足以满足水系统不冻并保持5℃所需要的能耗。

电伴热系统特点:

电热带自动限温、内置温度传感器自动调温;伴热管线温度均匀,不会过热,安全可靠。安全运行、免维护、安装简单;适合复杂管线伴热,节约电能。

无环境污染、节约电能、防水防腐蚀,适用于远离装置的管线伴热。

篇2:电伴热带工作原理及特点

电伴热带在实际运用的使用中发展了整整4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电伴热带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系列家族。电伴热带已经在现今社会开始了普及化的发展。现如今自限温电伴热带按温度划分有低温、中温、高温三大类,按输出功率分则也分为高、中、低三档,由于电伴热带使用区域十分广泛又按使用区域划分为通用型加热电缆、防腐防爆增强型电缆、防爆增强型加热电缆这三种。还因为适用电压也可以当做电伴热带的分类标准,所以电伴热带又可分为低电压型、中电压型以及高压型三种电缆。从上述可见电伴热带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电伴热带系列正以飞速发展的趋势,一步步的占领伴热市场,可以预见传统的伴热方式,在有电伴热的时代,开始被慢慢的淘汰。传统的伴热方式早已满足不了现今社会对伴热的需求。比如说在工业领域,高凝介质早输送过程中需要伴热达到管道防冻的目的。传统的伴热方式、无论是热水伴热还是蒸汽伴热都不能满足现如今的化工输送需求。因为无论是热水伴热还是蒸汽伴热,先期就必须投资一批管道作为传热枢纽,还要购置锅炉与煤炭,这些配置不仅不环保还很浪费资金,工业锅炉燃烧的燃煤不仅消耗资金,还对我们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危害性,所谓污染容易治理难,所以现如今热水伴热与蒸汽伴热已逐渐退出工业领域,而新一代的MI加热电缆则接过蒸汽伴热的‘棒子’开始走向化工领域。MI加热电缆是新一代用于管道防冻与介质加热的电伴热带产品。其特殊的全金属一体化设计使得它不惧高温、不惧雨水、不惧寒冷、不惧腐蚀,是石油化工企业管道防冻,介质抗凝的最有效的手段。毋庸置疑,电伴热带以其特殊的材质,实惠的价格、方便的施工,让很多企业对其推荐倍至。

电伴热带实际用途无非就是管道防冻、液体加热、家庭采暖,医用保温,总之离不开防冻、保温与加热,但是其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家中如果拥有了电伴热带,就不用再担心家里的自来水管道冬季上冻,太阳能热水器也就能在寒风中工作,不再‘罢工’了。工业中使用电伴热带,以其节能、环保的特性,更是在工业领域里如鱼得水,工业输油管道不会再出现因供热不及时上堵事件,不用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修理管道,不用再抱怨没足够的人手去维护自家管道的使用是否顺畅。

总之一句话,电伴热带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

电伴热带生产企业要时刻反思,改革更需果断与强势

今天2014年7月25日,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今天是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日,百年隐痛给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反思百年之痛,我们得到什么?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打败中国的不只是日本的坚船利炮,更有中国未能克服的改革惰性。沉重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顺应潮流不断改革,今天的中国才能凝聚起不可战胜的力量,也敢于挺起胸膛面对任何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19世纪后半叶,近代化就是这个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而在这一波世界潮流中,中国的固有“天赋”是优异的,因为有着庞大的基础优势,只要稍有振奋之意,便能以惊人的速度提升国力。“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中国常常被人们称之为巨人、雄狮和万里长城,然而,巨人的弱点是自己跌倒,雄狮的短处是容易沉睡,而堡垒也是从内部被攻克。小有所成之后便惰性发作,拒绝进一步改革,成了当时击倒中国的病症。

现如今的电伴热带行业也是如此,混杂的品牌,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不正如同被内部攻破的堡垒一般嘛?市场经济时代就是一场产业革命,是一场战争,虽说不是你死我亡之局,但也是硝烟弥漫。电伴热带行业中的‘交战’也不容小觑。

国内电伴热带产品频频爆出‘质量门’事件,使得广大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印象大打折扣,国外进口电伴热带产品乘虚而入,占领市场,‘谁之过也’?目前电伴热带市场站有很大市场份额的电伴热带企业是哪家几家?国内企业有几家?美国瑞侃,英国汇思特,韩国优侃,美国艾默生,美国赛盟这些都是电伴热带生产企业,国外电伴热带起源于美国,上世纪50年代,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为上世纪80年代,国外电伴热带生产企业比我们国内电伴热带生产企业起步也就早了那么几年,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与开发,技术早已成熟,为什么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国内产品就是比不上国外产品呢?这是‘何其哀哉’? 无可否认,中国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国家,很过研究中国历史的外国友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也是一部内斗史’,是的中国是一个如果没有外部压力,就内斗的国家,上世纪80年代电伴热带技术传入我国,我国电伴热带老一辈专家就开始研究如何将电伴热带技术应用于实践,于是国内电伴热带行业开始发展起来,可以说是兴兴向荣也不为过,但是好景不长,为求利益,不择手段的电伴热带生产企业为数不少,为创收益,擅自改变生产工艺,削减工艺流程,购买次等原材料生产电伴热带,这样的电伴热带由于生产成本低廉,所以销售价格也很便宜,喜欢购买便宜物品的消费者很多,这些带有安全隐患的电伴热带由此流入市场,电伴热带市场就此混乱起来。恶意竞争手段屡见不鲜,这算是电伴热带行业中的内斗吗?似乎毫无意义。

不过现在,国外品牌进入国内,打响了本土产品与进口产品的战争,那么一致对外的国内电伴热带生产企业该如何应对?没错,自然是昂首挺胸,面临挑战。拼价格,本土产品优势明显,没有关税,以MI加热电缆为例,价格只有进口品牌的二分之一。比技术?本土产品毫不逊色,兢兢业业发展电伴热带产品40年,技术早已成熟化,更是不惧挑战。较口碑?本土产品似乎略逊一筹,无论是用于管道防冻的自限温电伴热带,还是用于工业高凝介质加热的MI加热电缆,都被爆出质量问题,这无疑是一个致命伤,但是只要电伴热带生产企业严格把好质量关,不合格原材料不采购,做到不合格产品不销售,那么我想口碑的提升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立足于本土,电伴热带生产企业潜力无限。

篇3:电伴热带工作原理及特点

1 流量仪表

根据测量原理和所采用的仪表结构形式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质量流量计、容积式流量计和速度流量计[1]。下面分别介绍常用测量仪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1 质量流量计

质量流量计是一种以测量流体流过的质量为依据的流量计。根据质量流量与体积流量间的关系:M=V·A·ρ,采用速度式或容积式流量测量仪表先测出体积流量V,再乘以被测流体的密度ρ和被测流体的流通截面积A,即可求出质量流量M。由于介质密度ρ会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故工业生产中普遍应用的推导式质量流量计通常采取温度、压力的自动补偿措施,主要包括热式质量流量计、角动量式质量流量计、补偿式质量流量计、科里奥利力和振动式质量流量计等。

质量流量计的特点是能够直接得到质量流量,从根本上提高了测量精度,而且省去了将已测出的体积流量乘以介质密度换算成质量流量手工步骤,所以省去了繁琐的换算和修正。

1.2 容积式流量计

容积式流量计是一种以单位时间内所排出的流体的固定容积的数目作为测量依据来计算流量的仪表,主要包括椭圆齿轮流量计,罗茨流量计,刮板流量计,活塞式流量计等。

容积式流量计的特点为测量精度高,积算精度可达±(0.2%~0.5%),甚至高达±0.1%, 量程比宽,可达10:1以上[2]。由于容积式测量与流体的粘度等性质无关,因此容积式流量计特别适合于高粘度介质的流量测量,且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温度和压力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小。容积式流量计安装使用较方便,对流量计前,后直管段长度无严格要求。容积式流量计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壳体与转动体只间的间隙,因此流量计的制造,装配精度要求较高,传动结构也较复杂。容积式测量仪要求被测流体洁净,不含固体颗粒,否则会使转动体卡住,甚至损坏流量计,因此要求在流量计前加装过滤器。容积式流量计结果一般较复杂,加工制造较为困难,因而成本较高,如果因使用不当或使用时间过久,发生泄漏现象,就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另外,容积式流量计不适宜大管径,大流量测量,并且当口径较大时,成本高,重量大,体积笨重,维修不便。

1.3 速度流量计

速度流量计是一种以测量流体在管道内的流速作为测量依据来计算流量的仪表。因为如果已知被测流体的流通截面积A,那么只要测出该流体的流速V,即可求得流体的体积流量Q=V·A[3]。基于这种原理速度式流量仪表根据工作方式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是直接测量流体流速的流量测量仪表,例如:超声波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这种工作方式的流量计的特点是不必在管道内设置检测元件,因而不会改变流体的流动状态,也不会产生压力损失,更不存在管道堵塞等问题。另一种工作方式,是通过设置在管道内的检测变换元件(如浮子、涡轮、孔板等),将被测流体的流速按一定的函数关系变换成压差,位移,转速,频率等信号,因此间接测量流量,例如:差压式流量计,浮子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涡街流量计,靶式流量计等。

差压流量计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适应性强,几乎可测量各种工作状态下单相流体流量。只要严格遵照加工安装要求,不需要单独标定,适用于50~1000 mm管径的流体测量,精度可达0.5级[4]。不足之处是压力损失较大,刻度为非浅性,某些情况下(如测量高粘度或有腐蚀性介质等)使用维护工作量较大。需要注意的是:当被测流体的工作状态与设计条件不同时,则会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此时必须进行修正。如果条件变化较大,则必须按新的工作条件重新进行设计计算,如果变化较小可根据流量基本公式加以必要(主要是密度)修正。

2 物位仪表

物位测量在现代工业生产自动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物位测量,可以正确获知容器设备中所储物质的体积或质量,检视或控制容器内的介质物位,使它保持在工艺要求的高度,或对它的上、下限位置进行报警,以及根据物位来连续监视或控制容器中流入与流出物料的平衡。由于工业生产中对液位高度的要求不一,物位仪表是多种多样的,按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1 直读式物位仪表

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这类仪表中主要有玻璃管液位计,玻璃板液位计等。

2.2 浮力式物位仪表

此类仪表是利用浮子高度随液位变化而改变或对浸没于液体中的浮子的浮力随液面高度变化的原理工作的。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维持浮力不变的恒浮力式液面计,如浮标式、浮球式;另一种为变浮力式液位计,如浮筒式液位计[5]。

2.3 差压式物位仪表

利用容器内的液位改变时,由液柱产生的静压也相应变化的原理而工作的。它又可分为压力式物位仪表和差压式物位仪表。

2.4 声波式物位仪表

由于物位的变化引起声阻抗的变化、声波的遮断和声波反射距离的不同,测出这些变化就可以测知物位。所以声波式物位仪表可以根据它的工作原理分为声波遮断式、反射式和阻尼式[6]。

2.5 核辐射物位仪表

利用核辐射透过物料时,物质对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的射线的吸收作用为基础来进行物位测量。

2.6 浮力式液位计

浮力式液位计是应用最早的一种液位测量仪表。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护也比较简单。随着变送方法的改进至今仍然为工业生产所广泛采用。

2.7 吹气式液位计

吹气式液位计也可以用来测量密闭容器的液位。如果被测液位是易燃易氧化的介质,可改用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作为气源。吹气式液位计的精度比较低,主要取决于测压仪表的精度。所以只适应于静压力较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2.8 电容式物位计

电容式物位计适用于各种导电或非导电液体的液位及粉末状物料的料位测量,也可用于液-液和液-固分界面的测量[7]。

3 温度仪表

温度测量范围甚广,测温仪表的种类也很多,按测量方式分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

3.1 接触式测温仪表

温度不同的两物体相互接触,由于它们之间有温差存在,热量就会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如果这两个物体与外界无能量交换,则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两者就会达到热平衡状态,即传热量为零,两者温度相等。接触式测温计就是基于这一原理。接触式测温为了实现精确测量必须使温度计的感温部件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接触,它可以得到被测物体的真实温度,一般来说测温的准确性较高,应用广泛,但因感温部件与被测物体之间产生的热传递,会存在一定的测量滞后。特别对于热容量较小的被测对象,还会因传热而破环被测物体原有的温度场。

接触式测温仪表主要有双金属温度计、压力表式温度计、玻璃管液体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和热电偶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测温原理是固体热膨胀变形量随温度变化,特点是结构简单,指示清楚,读数方便,精度较低,不能远传;压力表式温度计测温原理是气体、液体在定容条件下,压力大小随温度变化,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可较远距离传送(小于50 mm),精度较低,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玻璃管液体温度计测温原理是液体热膨胀体积量随温度变化,特点是结构简单,精度较高,读数不便,不能远传;热电阻温度计测温原理是金属或半导体电阻值随温度变化,其特点是精度高,便于远传,结构复杂,需要加电源;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热电效应,其特点是测温范围大,精度高,便于远传,低温测量精度较差[8]。

3.2 非接触式测温仪表

非接触式测温目前在工业上还是以辐射式测温为主,它的特点是感温元件不与被测物体相接触,而通过被测物体与感温元件之间的热辐射作用实现测温,因而不会破坏被测对象的温度场,不仅可以测量移动或转动物体的温度,而且还可以通过扫描的方法测得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但辐射式测温一般只能测得亮度温度或辐射温度,为了求得真实温度,还必须根据被测对象的黑度对测量值进行修正,另外还可能受到发射率、距离、烟尘等影响,故测温的准确性一般不高,通常仅用于高温测量。

非接触式测温仪表主要有光学高温计和辐射高温计两类。光学高温计测温原理是物体单色辐射强度及亮度随温度变化,特点是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不破坏对象温度场,易产生目测主观误差,外界反射辐射会引起测量误差;辐射高温计的测温原理是物体全辐射能随温度变化,其特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光路上环境介质吸收辐射,易产生测量误差。

4 压力仪表

压力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参数,在生产过程中,对液体和气体压力的检测是保证工艺要求、设备和人身安全并使设备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

压力测量仪表简称压力计或压力表。它根据工艺生产过程的不同要求,可以有指示、记录和带远传变送、报警、调节装置等。被测压力的显示方式多采用指针机械位移,也有采用数字显示形式[9]。

测量压力或真空度的仪表很多,按其转换原理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

4.1 液柱式压力计

液柱式压力计是依据流体静力学的原理,把被测压力转换成液柱高度的压力计。它被广泛应用于表压和真空度的测量中,也可以测定两点的压力差。按其结构形式不同,有U型管压力计、单管压力计和斜管压力计等。这类压力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其精度受工作液的毛细管作用、密度及视差等因素的影响,测量范围窄。

4.2 弹性式压力计

弹性式压力计是利用弹性元件受压后所产生的弹性变形的原理进行测量的。由于测量范围不同,所以弹性元件也不一样。例如弹簧管压力计、波纹管压力计及薄膜式压力计等。

4.3 电气式压力计

电气式压力计是通过机械和电气元件将被测压力转换成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等)来进行测量的仪表,例如各种压力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

4.4 活塞式压力计

活塞式压力计是根据水压机液体传送压力的原理,将被测压力转换成活塞上所加平衡砝码的质量来进行测量的。它的测量精度很高,允许误差可小到0.05%~0.02%[10]。但结构较复杂,价格较贵。一般作为标准型压力测量仪器,来检验其他类型的压力计。

5 结 语

随着油库,加油站和各类化工炼厂等自动化程序越来越高,各类仪表将会被广泛地运用到这些程序中。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各类仪表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仪表进行监控和计量,从而进一步减少人工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油库,加油站和各类化工厂的效率,保证其安全,高效,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俞金寿.过程自动化及仪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3-43.

[2]王树青.工业过程控制过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7-66.

[3]吴勤勤.控制仪表及装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4-49.

[4]赵玉珠.测量仪表与自动化[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78-83.

[5]孙自强.生产过程自动化及仪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2-123.

[6]唐明辉.热工自动控制仪表[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56-78.

[7]张毅,张宝芬,曹丽,等.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9-62.

[8]周培森.自动检测与仪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32-36.

[9]盛炳乾,李军主.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M].东营: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78-91.

篇4:旋切机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

关键词:旋切机;类型与规格;工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 TS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4.015

1 旋切机

旋切机,又称旋板机,即薄单板加工机。根据旋切机卡轴数量、卡轴动力来源、加工木材尺寸、旋切木材直径等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有卡轴旋切机和无卡轴旋切机,以及有卡无卡联合旋切机,其中有卡轴旋切机细分为单卡轴旋切机和双卡轴旋切机。

2 旋切机工作原理

有卡轴旋切机,如图1右图所示,利用卡轴101,插入圆木木料内,旋转木身,刀具将圆木由外至内旋切成薄板状。卡轴主要用于固定木料并进行旋转与切割,故卡轴插入木料的部分便无法旋切,且卡轴直径较大,无法旋切剩余木料多,卡轴旋切机非常浪费木材原料,不利于木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增加了产品加工成本。目前一般有卡轴的旋切机旋切的长度为0.8~2.6米,无卡旋切的木芯直径达70~300毫米。

无卡轴旋切机,如图1左图所示,其利用一根既起压紧作用又起送进作用的挤压摩擦辊和两根压紧圆木并起摩擦驱动作用的具有表面纹路的主摩擦辊支撑圆木,一把旋切刀在挤压摩擦辊的下方旋入圆木内。工作时始终在全长方向上压住圆木的摩擦辊向相同的方向转动,驱动圆木旋转,使圆木向旋切刀送进,最后将圆木旋切成薄板,由于没有卡轴,旋切到最后木芯余料少,大大提高了出板率,因而受到广泛重视。

3 旋切机发展脉络

现有旋切机,无论有卡轴旋切机或无卡轴旋切机,在实际生产中,旋切机主要存在着辊轮组对木料棒夹持力难以控制,特别是当木料直径较小时,极易造成加工出的板材厚度不一致,为克服这一不足,通常的方法是在控制进给机构的液压装置上设置一手动调节阀,由人工操纵实现对夹持力的控制,这种方法不仅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手工操作必然会产生误差,难以保证质量。针对以上问题便是提供一种自动调节辊轮对木料棒的夹持力,进而确保当木料直径较小时均可加工处板的厚薄一致的旋切机。

现有的无卡轴旋切机加工出的木薄板存在厚薄不均,为使薄板厚度均匀,目前的无卡轴旋切机都采用减压或减速进给装置进行控制;采用减压装置,由于压力不好控制,压力过小则旋切机将无法工作;采用减速装置,进给速度也不好控制,进给速度太慢则降低了生产率,因此采用减压装置或减速装置来控制薄板厚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针对以上问题,实用新型专利(CN2644123Y)提出,提供一种机械式的刀口调整装置,通过该装置的作用使无卡轴旋切机能直接旋切圆木,旋出的圆木薄板厚度均匀,表面光滑,提高生产率。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刀口调整装置,即通过偏心轴2、齿轮11、齿条5等实现对刀具的调整,从而使该旋切机可直接旋切出板厚均匀的圆木单板。

现有的无卡轴旋切机,由于其是通过压力将圆木卡紧旋切出单板,因此压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旋切出的板材的厚度,然而在数次的生产实践中,当旋切直径不规则的圆木时,采用单一的压力进给旋切,不同的圆木所旋切出的板材的厚度会略有不同,大直径的圆木旋切出的板材偏薄,小直径的圆木旋切出的板材偏厚。为了达到旋切板材厚度的一致,需要根据圆木直径的大小调整压力的大小,大直径的圆木需要的压力大些,小直径的圆木需要的压力小些,针对以上问题,专利申请(CN103056945A)提出,提供一种能根据圆木直径自动调节压力大小,从而达到不同原木直径旋切出板厚一致的薄单板,其通过直径自动检测装置反馈直径数据到油路控制装置等从而控制压力,利用压力反馈信号来根据原木直径自动调节压力大小,旋切出厚度一致的薄板材。

伴随科技日新月异,数字控制技术也逐步运用到旋切机生产中,近年来出现了数控旋切机。数控旋切机生产加工不仅提高了单板的质量和精度,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整机的自动化程度。数控无卡轴旋切机是胶合板生产线或单板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将有卡轴旋切机旋切剩余的(或扒圆)木芯进行二次加工利用,将长度不等的木段,在一定直径范围内的木芯旋切成不同厚度的单板,旋切直径小。

4 旋切机的技术参数及其特点

4.1 技术参数

旋切机两卡头之间的距离决定旋切木段的长度,因而也决定了旋切出的单板带的宽度,它有一个最大距离和一个最小距离。旋刀长度一般比两卡头之间的最大距离大50毫米,卡轴的转速和旋切机传动装置的传动方式有关。目前旋切机按旋切过程中卡轴转速情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卡轴转速固定不变,另一种是卡轴转速随木段旋小而增加。工作进刀速度是卡轴每一转或每分钟内刀床(旋刀和压齿)移动的距离,以毫米/转或毫米/分计算。进刀速度决定旋出单板的厚度,为了获得不同的单板厚度,旋切机上设有进刀速度变换机构——进刀箱。

4.2 技术特点

数控旋切机,更换板厚只需要输入板厚数字,无需更换设备内部结构,旋切精度高;不同木种也可一同旋切而不影响板厚;板面光洁度高,旋切中对木材的阴阳面反应不敏感。

5 旋切机专利基础状况及分析

木材加工领域涉及的分类号有B27(但B27分类下的文献有些并不属于木材加工的范畴,此外还检索了一些相关的分类号B32B21、E04F15),木材旋切机涉及分类号B27L5/02、B27L5/04、B27L5/06以及B27L5/00,本文在SIPOABS数据库中针对上述分类号下涉及木材加工旋切机的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其专利申请总量为9510篇,检索时间截止为2016年4月25日。下面对其申请国及申请人的申请量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排名前20)。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木材旋切机的专利申请,申请量最大的是日本,约占50%,这也与其国情有关,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木材在房屋建造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因此对于木质产品的应用与开发也是更为重视。其次中国、美国、德国关于木材旋切单板的申请量差不多,我国专利申请量名列第二,说明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木材的充分利用,木材旋切单板的重视程度也是逐步提升,这也是我国节约资源、退耕还林的体现。在旋切机专利申请领域,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日本名南制作所等关于木材旋切单板及旋切机的申请量最多,这也体现了多发地震的日本对于木材,尤其旋切单板、木地板等在房屋、建筑等发面的重视程度。

6 结语

旋切单板作为木材领域发展的一个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旋切机的创新与发展也会越来越被木材领域的专家关注和重视。国内有关旋切单板的申请量不断增加,这也预示着人们在不断开拓新的技术。旋切机是生产单板的主要设备之一,随着木材资源结构变化的调整,满足单板生产需要的旋切机种类、性能也在逐步变化,节约木材资源、提高单板质量、节能环保逐渐成为主题。

篇5:电伴热带工作原理及特点

回转机构主要由驱动变频电机、安全联轴器、立式行星减速机、回转支承、开式齿轮或销齿轮组成。回转取料工作中, 为保证恒定的取料能力, 避免物料月牙效应, 变频电机按1/cos准的规律旋转, 安全联轴器是在臂式斗轮机大臂回转中意外触及物料时起离合器的作用 (即电机工作, 但在联轴器处脱开) 。立式行星减速机下面的小齿轮与回转支承的大齿轮啮合使臂式斗轮机上部作回转运动, 回转支承既要承受上面回转体的重力, 还要承受径向力及倾翻力矩, 并且对整机的平稳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回转支承型式

目前臂式斗轮机的回转支承主要有三种型式:圆锥辊子回转支承;台车式回转支承;标准回转支承。这三种回转支承各有特点, 应用也都很普遍。本文将对这三种回转支承的特点进行分析。

2.1 圆锥辊子回转支承

圆锥辊子回转支承为自行设计和制造。世界上第一台圆锥辊子回转支承是德国克虏勃公司设计制造的, 最先应用于斗轮挖掘机上, 承载圆直径为11.58m。而垂直于回转轴线的载荷是通过坚固的管状中心 (与回转中心重合) 来传递。国内目前应用在臂式臂式斗轮机上的圆锥辊子回转支承承载圆直径相对较小, 一般在6m以下。这种回转支承 (如图1) 由几十个圆锥辊子承受垂直载荷 (只承受垂直载荷) 。为避免附加滑动摩擦, 辊子设计成圆锥体, 这样, 理论上圆锥体作纯滚动 (否则, 若设计成圆柱体, 则由于圆柱体在作水平滚动时圆柱体二端面是在二个同心圆的圆周上滚动, 不可避免地产生滑动摩擦, 增加附加阻力) 。而垂直于回转轴线的水平载荷是依靠若干个定心侧挡轮来承担。水平载荷主要由斗轮切割物料时的水平反力和回转齿轮啮合时产生的水平径向力。这若干个定心侧挡轮的另一个作用是保证臂式斗轮机的上部回转体按这若干个挡轮几何分布中心轴线 (垂直线) 来回转。 (几何分布中心轴线安装时要保证穿过几十个圆锥辊子母线的交点-即锥顶点) , 这样, 臂式斗轮机才能平稳安全地运行。另外, 这种机构还有防止倾翻的托轮装置。它反勾于下部不回部份的下圆平面。托轮在安装时其轮子的表面不与下圆平面接触, 留有几毫米的间隙, 因为这种托轮是为臂式斗轮机在非工作状态下或意外产生倾翻力矩达到临界状态而设计的。正常状态下, 托轮不工作。

与台车式回转支承相比, 圆锥辊子式回转支承本身高度较低, 这也使得臂式斗轮机整机高度较低。这种支承重量也较轻。而且, 可以很方便地更换辊子 (因为臂式斗轮机上部并没有全圆周地压在所有辊子上) 。润滑采用涂抹润滑脂。在设计中, 考虑了上下辊道的更换将上下辊道设计成由若干段圆弧组成, 这样, 给维修和更换带来了方便。若采用标准的回转支承当要更换回转支承则必须将整机上部回转体全部吊下, 这种回转支承的大修需要较长时间。

2.2 台车式回转支承

台车式回转支承是在臂式斗轮机下部的门座架上安装圆形轨道, 一般是QU100型起重机钢轨滚压成圆形, 直径与臂式斗轮机地面轨道跨度相同, 这也是防止臂式斗轮机倾覆的最佳选择。台车式回转支承安装在臂式斗轮机旋转体的下部, 根据上部的重量来选择台车组的数量以保证较合适的轮压。台车车轮与普通从动的行走车轮没有本质区别, 只是每对车轮的二只车轮轴线不相互平行而形成夹角。即每只车轮的轴线都能过圆形轨道的中心 (如图2) 。另外, 车轮不设置轮缘并且车轮的踏面较轨道踏面要宽约1.4倍。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安装在下部门座架上的开式大齿轮, 若没有大型滚齿机来加工, 可采用销齿轮来代替大齿轮-即采用销齿传动方式。这样只要在门座架上加工销轴用的销孔保证其分度准确即可以了。

由于每个车轮踏面的二个端面旋转时的轨迹不为同一圆周, 所以不可避免地车轮和轨道要产生较大的摩擦, 这将消耗一定的功率。另外由于车轮在轨道每一点上的速度方向总是向着圆形轨道的切线方向。所以, 车轮有脱离轨道运行的趋势。所以, 这些都是设计中要解决的。为避免单一驱动对整个机构带来的附加力矩, 一般台车式支承采用双驱动对称布置的方式。一是抵消开式齿轮或销齿传动时产生的径向力。另外也使得两侧车轮所受的驱动力相等。双驱动也使得每个驱动装置的主动小齿轮传递的扭矩减小, 提高大齿轮的使用寿命 (因为大齿轮的更换和制造较为困难) 。

台车式回转支承的最大特点是:结构简单直观, 一目了然, 检查维修方便。车轮组等易损件更换容易。有问题可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缺点是由于台车组垂直高度大, 使得整机高度增加, 整机重量增大, 重心提高, 增加一套回转驱动装置。

这种台车式回转支承与圆锥辊子支承一样, 也配有定心侧挡轮和防倾翻托轮, 其所起作用是相同的。

2.3 标准的回转支承

我们将按机械行业标准 (JB/T2300-1999) 制造的回转支承称之为标准回转支承 (简称回转支承) , 国内目前主要生产厂家为徐州回转支承厂, 它采用的是德国罗特艾德公司的技术。国内生产这种回转支承的还有洛阳轴承厂。此种回转支承在很多行业都在应用, 诸如工程机械、矿山、冶金、船舶、港口、航空、军工等行业。散状物料装卸机械中, 臂式斗轮机和回转式堆料机应用最多。回转支承按其承载体的形状也分有很多种型式:如单排球式、交叉滚柱式、双排异径球式、双列球式、球柱联合式、三排滚柱式。不同型式的回转支承适用于不同的载荷情况和组合。臂式斗轮机常用的回转支承是单排交叉滚柱式和三排滚柱式。下面仅以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为例, 分析这种回转支承结构的特点。

这种回转支承由于有上百年历史及国外先进的技术作支撑, 其制造质量优良、运转平稳可靠、阻力小 (如图3) 。从图中可看出, 上下两排滚柱用来承受轴向载荷, 中间一排立式滚柱用来承受径向载荷。当回转支承安装后, 即内外圈分别紧固在回转体和门座架上后, 分析图示结构, 回转支承已经把上部回转体和门座架联结为一体了。即二者只能相对转动而不能分离。这样大大增加了抗倾翻的能力。即使重心偏移在回转支承之外, 只要部件不被破坏, 臂式斗轮机就不会倾翻。当然设计时要将设备质心尽量靠近回转支承的受力圆中心。从上分析可知, 这种回转支承不必设置定心侧挡轮和防倾翻托轮装置, 使臂式斗轮机的布局和结构更加简单。

这种标准的回转支承上下二组滚柱为圆柱体, 虽然在旋转时有滑动摩擦, 但由于滚道可以磨削, 制造精度高, 所以, 摩擦阻力也很小, 据国外资料介绍, 其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在额定载荷下摩擦系数仅为0.003。所以当设计臂式斗轮机时, 选用此种型式的回转支承其驱动功率比其它二种支承要小。

另外, 由于臂式斗轮机在取料过程中, 物料要经过回转支承中心下落到地面胶带机上, 所以, 结构要求回转支承规格不能太小。所以回转支承的选型不仅要考虑满足载荷的要求, 还要满足卸料空间的要求。这样回转支承规格有时较大, 使得设备造价增加, 这也是选用这种支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不可忽略另外一点, 与其它二种回转支承相比, 标准的回转支承高度最低, 也使得臂式斗轮机整机设备高度降低, 从而降低设备总的质量。

标准的回转支承安装后不易拆卸, 若拆卸必须将其上面的部件全部吊下才能进行, 所以大修时间较长。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若保养维修工作平时作得好, 则回转支承的寿命会大大提高。另外, 在安装时要注意将回转支承的淬火软带安装在非经常载荷区, 一般安装在臂式斗轮机大车轨道的上方。

3 三种回转支承特点的比较 (如表1)

摘要:分析臂式斗轮机回转机构的传动原理和特点, 并对该机构的三种回转支承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篇6:电伴热带工作原理及特点

MPS型中速磨煤机磨煤机属于外加力型辊盘式磨煤机。电动机通过主减速机驱动磨盘旋转,磨盘的转动带动三个磨辊(120°均布)自转。原煤通过进煤管落入磨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向磨盘周边运动,均匀进入磨盘辊道,在磨辊与磨盘瓦之间进行碾磨。整个碾磨系统封闭在中架体内。碾磨压力通过磨辊上部的加载架及三个拉杆传至磨煤机基础,磨煤机壳体不承受碾磨力。碾磨压力由液压系统提供,可根据煤种进行调整。碾磨压力及碾磨件的自重全部作用于减速机上,由减速机传至基础。三个磨辊均分布于磨盘辊道上,并铰固在加载架上。加载架与磨辊支架通过滚柱可沿径向作倾斜12~15°的摆动,以适应物料层厚度的变化及磨辊与磨盘瓦磨损时所带来的角度变化。

用于输送煤粉和干燥原煤的热风由热风口进入磨煤机,通过磨盘外侧的喷嘴环将静压转化为动压,并以75-90m/s的速度将磨好的煤粉吹向磨煤机上部的分离器。同时通过强烈的搅拌运动完成对原煤的干燥。没有完全磨好的原煤被重新吹回磨盘碾磨。原煤中铁块、矸石等不可破碎物落入磨盘下部的热风室内,借助于固定在磨盘支座上的刮板机构把异物刮至废料口处落入废料箱中,排出磨外。

磨好的煤粉进入磨煤机上部的分离器后,满足细度要求的合格煤粉被选出,并由分离器出口管道输送到煤粉仓。较粗的煤粉通过分离器下部重新返回磨盘碾磨。

2.MPS磨煤机的结构

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架体、地基、传动部、磨盘、磨辊、张紧装置、分离器、密封空气管路等。

2.1传动部

该部由主电机、圆锥行星减速器。

主电动机为三相绕线型异步电动机,冷却方式为空空冷,采用液体电阻器启动。

圆锥行星减速器的第一级为圆锥齿轮,第二级为行星齿轮,减速器输出轴竖直安装,在输出轴下面装有若干个巴氏合金止推轴承,减速器承受研磨部件的重力及碾磨时张紧装置产生的垂直方向的力。减速器外壳由焊接结构组成。

2.2磨盘部

铸造的磨盘底座装在主减速器的上面并用螺栓和销钉把合以传递扭矩。可更换的磨盘衬板由磨盘支撑,磨盘衬板分成几段并顶在磨盘座外沿的楔形边缘上。里圈磨盘衬板用压板固定。分段磨盘衬板的表面几何形状决定着磨辊的倾斜度,即磨辊弧中间与磨盘衬板曲面接触点的法线与铅垂方向呈15°角。

磨盘和磨机架体之间设有喷口环,气流通过磨机进风口进入喷口环下方,被碾磨的物料由于风环上方的气流及磨腔内压差的作用,按照预定的流向布入碾磨区,而比重较大的夹杂物料通过喷口环落入磨腔下部由刮板送出机外。可以用遮挡喷口环口的方法来改变风环通风面积,即改变风速,以适应物料的需要。在磨碎过程中,喷口环改变了风在磨腔中的分布,风进入磨机之后,经过斜向导向通道,增强了旋风作用,并将物料分离。

2.3磨辊部

三个磨辊互成120°角排列,用上下辊窝及圆柱滚子支撑在压力框架上,磨辊可以通过磨盘转动的摩擦自转,也可以随压力框架的上下波动而摆动,这就使磨辊能适应一些非正常物料引起的波动载荷。

磨辊体由钢板焊接,分段的磨辊衬板用端面压板紧固,易于更换。在磨辊支架的外表面装有可更换的防护板,以防止流体对支架的磨损。

2.4张紧装置部

磨辊的预加载荷是靠液压拉紧装置施加的。液压缸的力通过三个拉杆作用于压力框架,再通过辊窝传到磨辊,磨辊的力即作用于辊与盘之间的物料上,张紧拉杆液压缸上分别装有蓄能器来起缓冲作用。

液压系统也可用来抬起压力框架,但此时压力框架与磨辊间的联接板需要拆除,并用装卸工具将磨辊固定。由于液压缸在向上作用时,不具备抬起磨辊的压力,故在联接板没拆除时,液压系统溢流阀卸荷。

2.5分离器部

磨机配有动静态分离器以适应更广泛的细度要求。分离器旋转的叶片靠变频调速电机带动实现无级变速,通过变频调速电机来调整分离器的转速。

在运转时,分离器转速越高,出料粒度越细,反之亦然。但由于出料粒度亦受磨腔内温度、湿度、风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能在试运转之前找出一个转速与粒度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只能在试运转过程中逐渐求得。

2.6密封空气部

密封空气部分的作用是防止磨腔内的粉尘落入磨辊轴承内。由风机产生的密封空气通过装在机架上方的管路导入磨辊轴承,在导风管路中,装有一个关节轴承的结点,以防止磨辊运动时的位移量影响刚性联接。

磨机内部密封气体由环行密封区溢出,阻止了机内粉尘进入运动的轴承部件内,密封气体的压力值可由压力变送器监测,密封气体的压力不得低于8000Pa。

3.MPS磨煤机特点

(1)磨辊直径大,滚动阻力小,物料的碾入条件好,故出力特性好,电耗低。

(2)出力平稳,调节方便,噪音低,振动小,碾磨件磨损均匀。

磨辊采用滚柱销与加载架之间联结,磨辊可在12-15°范围之间摆动,使辊子在工作中能良好地适应料层厚度,入料粒度和碾磨件的磨损所带来的变化。另外加载力是垂直拉力加载,作用力均布,这些能确保磨煤机出力平稳,振动小,碾磨件磨损均匀,对“三块”自排能力强。

(3)加载力自动方便调整。

MPS磨煤采用了液压加载系统。这种系统的液压碾磨力是可调的,在不同工况下可调节到相应的最佳碾磨力。当煤质发生变化或负荷快速变化时,碾磨力可以快速调节,这样液压加载磨煤机有更好的运行条件,并且随着煤质的改变,能够进行快速的调整。因此,具有液压加载系统的磨煤机能适应发电厂锅炉运行负荷的快速变化。

液压加载系统由3个液压缸组成,每个液压缸带有一个拉杆平行地工作,拉杆向下拉动刚性加载架。这样,连接于加载架上的磨辊对磨盘上的煤层施加压力。

在磨机运行过程中,由于煤中的大块材料导致系统超压,多余的压力储存在蓄能器中,系统压力低时再进行压力释放返回系统中,如此靠蓄能器来减小由于意外负荷造成的冲击。

当启动磨煤机或清扫磨煤机时,在启动主电机之前的瞬间,液压系统产生的反作用力大于碾磨力,磨辊被提升,在磨辊与煤层之间没有任何接触的情况下实现“软启动”。因此,磨煤机电机、减速机及磨辊中的轴承实现了无负荷启动。

在紧急停机的情况下,通过液压系统将磨辊从磨盘上提升起来,可以自动清除磨煤机中过多的煤。

在主电机的驱动下,大部分磨机中的废料将通过喷嘴环和热风入口管道被自动排入废料箱。

绝大部分维修工作都可通过液压系统进行,而不必将磨辊拆下来。如与磨辊连接部分的维修,运行后期磨辊的更换与安装,用高铬焊材对磨辊进行堆焊等。

为了适应锅炉运行负荷的改变,通过液压反作用力控制系统磨煤机碾磨力可以快速调整,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出粉量,有效的提供锅炉燃烧所需燃料。

出粉量相对于完全恒定条件有一个快速变化过程,这个变化是通过碾磨力使其迅速变化而获得的。由于出粉量这一变化不是由于给煤量的改变所产生的,所以不需要一段延迟时间。

(4)磨机壳体不受力,磨机稳定性最佳。

三个磨辊的加载负荷通过减速机传至基础,静定系统均匀传递加载力,磨煤机外壳不承受负荷,确保磨机安全稳定运行。

(5)磨损后期出力稳定,影响小。

篇7:电伴热带工作原理及特点

关键词:24EYH—H20B—I3,电液换向阀,工作原理,故障分析

24EYH电液换向阀是100K操作机(后称操作机)大车行走,旋转快速时参与工作的,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操作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1 24EYH—H20B—I3电液换向阀的工作原理

1) 24EYH—H20B—I3电液换向阀即二位四通湿式直流型液动换向阀;公称压力31.5Mpa公称直径20mm采用板式联接,阀位机能为I3型。其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先导阀常态位时,控制油X进入主阀a腔,使工作油p到A通、B到T通,当电磁铁得电后,先导阀换向,控制油X进入主阀b腔,工作油P到B通,A到T通实现油路的转换。

2) 24EYH电液换向阀,主阀结构如图(1-2)所示。当控油X进入a时主阀芯3右移使p到A通、B到T通,当控制油X进入b腔时,主阀芯3左移,则p到B通、A到T通。丝堵4的作用是防止工作油p与控制油X窜通。当丝堵密封不好时,工作压力油p窜至控制系统X时,就使得控制系统压力不稳定。当p高时,p窜到X,当p低时,X窜到p。这种情况出现时,操作机就不能正常工作。

3) 24EYH电液换向阀的先导阀为6通径二位四通电磁阀,即阀芯对阀体的运动有二个位置四个通道。结构如图(1-3)所示电磁铁1分交流和直流两种,在较多情况下均采用湿式直流电磁铁,电压24V,推杆2的左端与阀芯4接触,两端对中弹簧3将阀芯控制于中间位置。图中为x→a连通进油,b→y相通回油,阀体5有五个换向槽两端与X相通称四通阀芯与阀体之间封油长度为1.5mm换向时开口量为1.2mm。

此种先导阀有两种机能。第一种结构如图1-3所示,压力油p→X与五个换向槽两端相通形成四通。油路关系如图1-4中a、b图所示p→X→a→A;B→b→Y→T。第二种机能为

它与第一种机能结构一样,只是把阀体旋转180°安装,阀芯和电磁铁位置不变。如图1-4中b图变为c图。此时由于阀体旋转180°则图1-3中a、b油口位置互换,且原来p→X与五个换向槽两端相通变为T→x与五个换向槽相通。则油路关系如图1-4.a、c所示。P→x→a→B;A→b→X→T。即两种机能的转换,只需把阀体旋转180°即可。

2 24EYH电液换向阀的工作特点

24EYH电液换向阀有四种工作方式,每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2.1 内部控制进油,内部回油

对板式安装的电液换向阀两个进油口和回油口均在低面两端,与“p”.“A”.“B”.“T”在同一平面上,而内部进油与内部回油是指先导阀的X口与Y口,它通过主阀体的p腔通往导阀X口,导阀Y口同样油回到主阀T口,这种使用方法,导阀的回油背压较高,称“内控内泄”式,不另设控制油路适用于小系统。

2.2 内部控制进油,外部回油

这种控制型式为主阀p腔压力油直接通往导阀X口,而导阀Y口回油单独连接油箱,不经主阀T口,在应用中多数情况均采用“内控外泄”式。它对导阀的特性无任何干扰。当使用电液换向阀时,推荐采用“内控外泄”型式。

2.3 外部控制进油,外部回油

这种控制系统型式比较理想,在较大型液压系统中应采用。控制回路与主回路分开,相互不受影响,但在小系统中不适用。需多设一个控制系统。

2.4 外部控制进油,内部回路

这种系统较少使用,因为既然有了控制系统供油,就没有必要用内部回油,此种用法不可取。

操作机有专用的控制系统。因此采用的阀基本都是“外控外排”型,所以控制系统压力与主回路不相互影响,保证工作的稳定性。

3 电液换向阀的故障与维修

3.1 电液换向阀常见故障原因与消除办法见表(3-1)

3.2 长期使用电磁换向阀配合间隙的处理方法

长期使用的换向阀阀芯,阀孔配合间隙大,内部泄漏严重,系统效率低,尤其油温升高导55℃时,可出现系统无法工作的情况。修复方法:先将待修阀拆下除净表面的杂质污垢。把对应使用的量检具备齐,像内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等。电液换向阀拆卸较方便,只要把两端阀盖拆卸下来。滑阀便可取出。必须注意滑阀的装配方向,不能倒头装,它是有方向性的。拆卸下来的零件放进煤油中清洗洁净,再用相应的内径千分表,外径千分尺检测阀孔合滑阀尺寸,如果阀孔的不柱度和椭圆度过大时,则修磨阀孔,再接配合要求修磨阀芯。当检测后阀孔的不柱度和椭圆度没有超差,只超公称尺寸时,阀孔不必研磨,采用修复滑阀的方法。镀铬加大外径,然后照阀孔配磨阀芯,达到配合关系即可组装。阀的配合间隙如表(3-2)所示,单位:mm。

装配阀时应按原来的方向顺序组装,将所有的零件放进煤油中清洗洁净,再涂上润滑油,对阀芯应注意不要碰伤或划伤了。装配完成后要推动阀芯复位,并灵活无卡滞现象。定位的拉动滑阀应有手感,如一切正常还要测试一次内部泄漏,检测修理后质量是否合格。

现有操作机在大车前进、后退快速和旋转快速时控制油压力忽高忽低,波动很大。且在此过程中只有301DT和302DT分别参与动作。因此问题肯定就在换向阀上。且操作机从使用到现在,从未对换向阀进行检查更换。为了解决操作机的问题,应对电液换向阀进行相应的检验,修复或新阀替代。保证操作机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马玉贵主编.液压件使用与维修技术大全.

篇8:浅论变水量空调系统的原理及特点

关键词:变水量空调系统原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09-01

1 变水量空调系统的分类

变水量空调系统的原理是由控制水温来提高冷、热源机器,以达到空调机的功能,由特殊的水泵输送改变供水量,可以节约水泵的电能效率。一般来说,常用冷水机组来担当空调系统的冷源设备。由制冷装置来制备冷冻水和冷盐水,而构成冷水机组。按照工作原理来划分,冷水机组可以分为,吸收式机组和冷水压缩式机组两类。这两类系统都是有蒸发器和冷凝器构成,不一样的是后者有一个或者更多的压缩机,并且膨胀阀和制冷剂的控制装置都有所不同。

2 變水量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及特点

按照制冷方法,可以分为:蒸汽压缩式、吸收式和热电式三种方法,最常用的是蒸汽压缩式和吸收式。

2.1 水冷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的制冷原理

系统为水冷蒸汽压缩式的空调在制冷工作时,由于液态制冷剂在装置蒸发器中汽化,可以吸收热量致使冷水温度降低。低温和低压的气态状态下的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再进入冷凝器中。因为制冷剂的温度高于冷却水的温度,所以制冷剂可以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水,使制冷剂经冷凝后变为高压液体。装置内制冷剂高压液体再经膨胀阀调节后又进入蒸发器,逐步变为低压液体制冷剂,经过再次汽化完成一个循环。循环过程中,因为制冷剂状态变化,所以实现了热量由冷冻水侧向着冷却水侧转移过程。

2.2 吸收式空调系统制冷原理

假如吸收剂在发生器中不气化,所以只有制冷剂流过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离开蒸发器的蒸汽在吸收器中被稀溶液吸收,同时混合物放热,然后富制冷剂溶液由泵升高到发生器压力下,在发生器中加热溶液使制冷剂逸出,同时稀溶液由中间冷却器回到吸收器。在水-嗅化埋吸收式冷水机组系统中,水是制冷剂而溴化锂是吸收剂,通常呈固态的溴化锂与水混合形成溶液。该系统的最大优点是溴化锂的非挥发性,在发生器中只有水蒸汽产生,系统简单,COP值高。缺点是蒸发温度相对较高,系统压力很低。通常应用于燃气价格低而压缩系统运行成本较高的场合。

随着变流量技术的日趋成熟,一些发达国家己把变流量技术写入工程标准中。例如美国ASHRAEJIES90-1-1989的节能标准中明确提出:“水系统应设计成变流量系统。其所应用控制阀应能根据系统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开度或逐级开启和关闭,系统应能将流量降低到设计流量的50%或以下。改变流量的方法不仅仅限于采用变速传动泵一种,可有多种方案选择,如多台泵的台数控制或泵特性控制等。”

2.3 在系统中装有旁通电动调节阀和电磁流量计

流量计与旁通阀是连锁的,用来保证单台冷水机组的最小流量。当系统流量低于单台冷水机组的最小流量时,打开旁通阀。旁通管的管径按单台冷水机组的最小流量计算。一次泵系统的特点如下:(1)结构简单,投资较省,设备占地较小,维护管理简单方便。(2)负荷减少时,利用温控调节阀减少水量,能改善空调末端的运行工况。(3)压差旁通管只解决了空调末端设备要求变水量与冷水机组要求定水量的矛盾,对于一次泵定流量系统,由于一次泵流量不变,故不能节省冷冻水泵的耗电量。但对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一次泵流量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而变化,故而可以节约冷冻水泵的耗电量空调二次泵变水量系统将整个水系统分成循环冷水制备和循环水输送两部分,同时也将系统的阻力和能耗分成两部分(即Primary和secondary两部分)。其中一次泵与冷冻机组采用一对一的关系,且一次泵环路保证冷水机组蒸发器在额定流量下工作,这是对蒸发器的保护。若蒸发器流量下降太快,超过了冷冻机安全范围及反应能力,就会导致非正常关机,甚至导致蒸发器结冰,管道损坏及设备停止,同时冷冻机的COP值也下降。而二次泵环路的水量可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其台数可根据冷负荷情况合理配置,不要求与冷机一对一,但一般不超过四台。

2.4 二次泵系统特点

2.4.1 一次环路和二次环路是不同的,一次环路是保证蒸发器在规定的流量下工作的,但是二次环路水量是可以随着负荷的改变而改变的,当变速泵或者采用台数方式控制的时候,可以达到节约二次泵的电能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2.4.2 因为对机组的类型、大小和机组的结构的眼球规定的不是很严格,所以在冷水机组采用并联方式运行的时候,适合系统的扩建。

2.4.3 因为二次环路对环路的压力,管道的长度有很大的适应能力,可以增设更多的环路。

2.4.4 由于管路有着复杂的结构,水泵台数多,因此,二次泵系统装置要比次泵装置的功率大。

2.4.5 因为是由两组串联的水泵分别承担系统的阻力,再有水泵的扬程和管路的压力较低,这样,整个环路的装置可以承受较低的压力。

2.4.6 随着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因为系统的控制环节多,要求的自动控制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再有就是水泵的增加,控制装置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采用智能型的,变流量控制结束的发展,控制装备的进步,都为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希望,PID控制方式、从单回路到网络控制方式、甚至可以远程集中控制,这些先进的技术带来了系统的快速发展。

3 不同类型的变水量空调系统的优缺点

3.1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相较于传统的二次泵系统,其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1 投资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没有二次泵及其相关设备,这使得设备投资大大降低。但是一次泵变频驱动、旁通阀及相关控制设备的花费会抵消一部分节省的投资。

3.1.2 占地小。二次泵的缺失自然使得一次泵系统占地面积减小,适用于空间要求约束较大的场合。

3.2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表现如下

3.2.1 旁通阀的控制问题。旁通阀被用来确保运行中的冷水机组的最小流量。过去的定速泵系统常采用压力触发的旁通阀,但该类旁通阀在变速泵系统中一般不采用,因为阀两端的压差在部分负荷下往往很小,可能造成阀不再开启。

3.2.2 冷水机组的阶段启停问题。当一个或多个冷水机组运行的时候,另一个冷水机组突然开启,会造成运行中的冷水机组流量突然下降。为解决该问题,开启着的冷水机组要暂时卸载;新开启的冷水机组流量要通过调节隔离阀缓慢增加。那么所有的冷水机组将呈斜坡状达到需求的负荷。

综上所述,虽然随着冷水机组技术的快速发展,二次泵供水装置系统有逐步被一次变流量供水系统和全变速一次/加压泵系统所取代的趋势,但是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旁通阀控制复杂并要求操作者要有丰富的技能,而全变速一次/加压泵系统装置对控制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投资高。因此,二次泵供水系统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罗启军.基于动态规划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篇9:热带园林特点初探

热带园林, 原英文名为“Tropical garden”, 现在通用为“Tropical landscape architect”。李敏从地理学、气候学、天气学、园艺学多方面考证, 认为热带园林的范围主要根据其地理学的含义, 即位于北纬23°27′的北回归线和南纬23°27′的南回归线地区, 另外, 还包括一些具有典型热带植被分布的地区。热带园林就是指能适应热带气候条件, 以热带自然景观为素材, 经过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的处理, 集中表现热带地区景观特性、地区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园林类型。

热带园林起源于16世纪前东南亚传统的皇家宫苑和寺庙园林。18~19世纪, 热带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被各国的探险家和植物学家发现和搜集。19世纪初, 一些植物学家在世界各个热带地区建立了专门的热带植物搜集和研发中心。二战后, 东南亚各国先后获得独立, 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 出现了一批高档次旅游度假类别墅和酒店, 促进了热带园林的发展。时至今日, 仍有大量游客迷恋东南亚的热带园林景观, 这也使得热带园林的知名度与商业价值日益提高。

2 热带园林特点

2.1 热带植物景观

2.1.1 以棕榈科植物为主导的植物景观。

棕榈科植物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干无分枝、干形直立、株型优美、自然整形, 具有其它双子叶植物、松柏类植物难以具备的观赏价值和园林特征。棕榈植物在热带园林中的运用方式也很丰富。在道路两旁列植, 体现其韵律美;在广阔的草坪大片进行丛植, 体现其群体美;茎粗大的棕榈植物, 如加那利海藻进行孤植, 体现其个体美。由于棕榈植物在热带园林中的广泛运用, 某种意义上, 棕榈植物已成为了热带园林的代名词, 一看到棕榈植物, 就使人联想到热带园林。

2.1.2 常绿阔叶类植物的组成。

由于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 且降水量充足, 导致区域植被总体以常绿为主, 给人四季如春的感受。阔叶类植物, 如鸡蛋花、春雨、龟背竹常常出现在热带园林中, 革质阔叶内饱含水分, 常与各种热带水景结合, 形成风情浓郁的热带园林景观。

2.2 宜人的水景与泳池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化, 现代热带园林往往离不开水景。热带水景往往具有浓烈的地域风情, 结合一些具象的喷水雕塑, 如陶罐、喷水鸟兽等, 从其口里流水流入观赏水池。经过这样设计后, 配合水景而生的各种雕塑, 丰富了水景视觉的美感, 而且, 水流动时悦耳的声响, 增加了游园者听觉的享受。热带水景布局上大多是多点布局, 而各个点的水景面积均不大, 且彼此之间造型各异, 水景形式也不尽相同。

热带泳池也是热带园林一大特色。泳池在热带园林中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游泳泳池, 而是与热带园林景观相结合的一道美丽的度假风景。热带泳池色调上以红、黄等暖色调为主, 从铺装材料到园林建筑到雕塑小品, 均是如此。泳池周围常见的是浓密阔叶常绿灌木围合泳池边界, 形成一道植物边界, 使泳池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由于热带地区日照强烈, 泳池周边常布置有木质躺椅与宽大阳伞, 供人休憩。

2.3 风情浓郁的园林建筑

常见的热带园林建筑物为亭廊、景墙、院门、围墙等几类, 建筑材料多采用当地的石材与木材, 建筑风格上质朴、粗犷, 与周边环境融合紧密;整体色调多以暖色调为主。由于热带地区日照强烈, 建筑形式多为通透式设计, 利于通风;具体表现为建筑多有大距离挑檐, 遮挡阳光;热带园林中的亭廊, 尺度上与装饰上区别与其它风格亭廊, 夸张的高度与热带传统造型, 使其成为热带园林中的焦点。院门尺度上来看, 大都略窄偏高, 双扇开启的木门依然营造的是窄而高的空间感;院门上还常有热带地区特有的装饰雕刻, 效果乖张。景墙多以石材贴面, 内嵌装饰浮雕的形式出现。围墙则大多为通透式设计, 利于通风。

2.4 形象生动的园林小品

热带园林小品样式丰富, 生动活泼, 主要为陶罐和雕塑2大类。布置手法多样, 有的单置成景, 也有三、五成组或成行成列。陶罐比例夸张, 部分陶罐外饰有当地风格装饰, 内盛清水。雕塑小品多取材于热带地区的图腾图案和各式的动物图案, 造型精美;多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生动活泼。

随着热带园林逐渐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提高。住宅、公共绿地、酒店, 到处可见热带园林的身影。甚至很多不属于热带地区的地方 (如北京星河湾) , 也通过精湛的造园技巧, 巧妙地营造了热带风情园林。时至今日, 热带园林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热带地区地域的限制, 有理由相信, 今后热带园林将一定意义上走出地域的限制, 应用更加广泛, 并且对我国的造园艺术发展也将产生影响。

摘要:针对热带园林从概念、起源与发展背景、园林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分析、总结了热带园林代表的植物景观、宜人的水景与泳池、风情浓郁的园林建筑、形象生动的园林小品四方面的特点。希望热带园林的影响超越其地域范围限制, 取得更大的成就, 同时, 对我国的造园艺术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热带地区,园林

参考文献

[1] 李敏.热带园林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J].中国园林.2004

上一篇:工具管理细则下一篇:张小党史国史教育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