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春季复习备考工作计划

2024-04-14

2009届高三春季复习备考工作计划(精选7篇)

篇1:2009届高三春季复习备考工作计划

2009届高三春季复习备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团结全组教师打总体战为方略,围绕本年度学校工作的总体工作目标,强化管理、优化过程、提高效率,把复习备考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力争2009年高考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1、加强班级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复习环境

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是高三复习备考的领导核心,在高三年级的全体党员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典范。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教育教学的质量高低与班主任工作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的管理,按学校要求全面履行班主任职责,切实做好跟班工作,实行全日全程管理;各班应根据本班的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管理、违者必究,努力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班主任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倡导学生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适应紧张的备考复习和高考,同时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研究,准确掌握学生心理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力争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坚持两周一次班主任工作会,总结、交流班主任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近期工作的任务与设想,坚持年级组的巡查制度,发现问题

及时通报,限期改正,全面推进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复习氛围。

坚持一月一次的科任教师联系会,加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密切配合,打好总体战,会前班主任拟出议程并提前一天通知科任教师作充分准备,会议必须是高质量且具有前瞻性,会后将有关材料交年级组备案。

2、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

①、要加强备考工作中各个环节(备课、上课、自习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试、试卷讲评、培尖辅差)的落实,教导处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的方式进行督查,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②、坚持“月考”制,月考后年级组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分析考试质量,不断总结复习备考的经验与教训,加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证教学计划的落实,坚持高密度的训练与测试,试题要精选,训练要规范。必须做到试卷反馈不超过24小时,并认真分析试卷,试卷讲解要做到有的放矢。

(二)、加强高三复习课的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

1、全体高三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教学大纲”和近几年来的“考试大纲”,严格把控好标高和复习考试的范围并注重研究新“3+X”的试卷特点及命题的发展方向,借鉴以前复习备考的经验与教训,努力提高复习备考的质量。

2、提高教学质量,备好复习课是关键,备课要注重知识点全面覆盖,重点突出,不留疑点,注重方法,讲究技巧,提高能力,容量适中,精讲多练,前后联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人人动脑筋,个个出点子,促进备考整体质量的提高。各科必须注意高考新信息全方位的收集和研究;为了帮助高三备考活动的开展,提高备考的质量,年级组聘请学校部分领导对各学科进行督导评估:

语文:王传文数学:王安久英语:刘大华 理综:张合理文综:王昌柏

督评领导参与高三备考活动,活动结束后由督评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3、上好复习课是提高备考质量的保证,要切实把握好课堂节奏,把知识点讲深、讲透,并注重知识的开拓,发展学生能力,尤其是试卷讲评课,更要注重研究,要多从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角度出发,给学生以钥匙,使学生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强化整体意识,打好总体战:

1、年级总体战:围绕2009年高考奋斗目标,高三各班均要齐心协力抓上线,并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努力提高本科上线比例。

2、班级总体战:各班围绕目标抓上线,紧盯对象不放松,班主任及各任科教师要协同作战,注重各科平衡发展,既要抓平衡,又要出精品,对于边缘层要对其薄弱学科进行着力辅导,强化训练,并实行责任到人,每次月考后,各班要召开一次科任教师联系会,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确定重点帮辅对象,教师要采取“坐诊”和“出诊”的方式,帮助学生破难解疑,把复习备考工作落到实处。

3、学科总体战:各科要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力量,努力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和质量;各科负责人(语文:王诗桥数学:张世华英语:陈光勇文综:彭宗树理综:刘仪军)负责组织试卷、阅卷和统分等各项工作。

高三年级组

2009年3月31日

篇2:2009届高三春季复习备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团结全组教师打总体战为方略,围绕本学校工作的总体工作目标,强化管理、优化过程、提高效率,把复习备考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力争2005年高考本科线上人数达到400人,一本线上人数达到18人。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1、加强班级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复习环境

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是高三复习备考的领导核心,在高三年级的全体党员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典范。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教育教学的质量高低与班主任工作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的管理,按政教处要求全面履行班主任职责,切实做好跟班跟队工作,实行全日全程管理;各班应根据本班的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管理、违者必究,努力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班主任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督促学生上好课间操,倡导学生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适应紧张的备考复习和高考,同时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研究,准确掌握学生心理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力争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坚持一月一次班主任工作会,总结、交流班主任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近期工作的任务与设想,坚持年级组的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改正,全面推进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复习氛围。

坚持一月一次的科任教师联系会,加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密切配合,打好总体战,会前班主任拟出议程并提前一天通知科任教师作充分准备,会议必须是高质量且具有前瞻性,会后将有关材料交年级组备案。

2、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

①、要加强备考工作中各个环节(备课、上课、自习辅导、作业批改、单元测试、试卷讲评、培尖辅差)的落实,备课组长要随时掌握组内教师的教学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校正,年级组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的方式进行督查,若发现问题,直接与课时津贴挂钩,视其情节、影响大小分别扣发15节、10节、5节的课时津贴,当月的问题,当月扣。

②、坚持“月考”制,月考后备课组要组织组内成员认真分析考试质量,不断总结复习备考的经验与教训,加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证教学计划的落实,坚持高密度的训练与测试,试题要精选,训练要规范。必须做到试卷反馈不超过24小时,并认真分析试卷,试卷讲解要做到有的放矢。

(二)、加强高三复习课的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

1、全体高三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教学大纲”和近几年来的“考试大纲”,严格把控好标高和复习考试的范围并注重研究新“3+X”的试卷特点及命题的发展方向,借鉴我校多年复习备考的经验与教训,努力提高复习备考的质量。

2、提高教学质量,备好复习课是关键,备课要注重知识点全面覆盖,重点突出,不留疑点,注重方法,讲究技巧,提高能力,容量适中,精讲多练,前后联系,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每周召开一次集体备课会,人人动脑筋,个个出点子,促进学科整体质量的提高。各备课组必须注意高考新信息全方位的收集和研究,并由本备课组的信息员整理成文提供给老师们学习和研究;为了督促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年级组聘请学校部分领导对各学科进行督导评估:

语文:王金先数学:袁青英语:袁世友

物理:杨世焕化学:杨安红生、地:姚永兆

政、历:刘成平艺、音、体:梅元明

会前备课组长邀请督评领导参与,会后督评领导签署意见,年级组将把集体备课的情况作为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

3、上好复习课是提高备考质量的保证,要切实把握好课堂节奏,把知识点讲深、讲透,并注重知识的开拓,发展学生能力,尤其是试卷讲评课,更要注重研究,要多从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角度出发,给学生以钥匙,使学生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强化整体意识,打好总体战:

1、年级总体战:围绕2005年高考奋斗目标,高三各班均要齐心协力抓上线,并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努力提高一本和二本的上线比例,学校将重奖清华、北大、人大等知名学校的培养者。为了加强高考信息和有关政策的宣传,配合年级总体战,年级组拟定每两周出一期《高考纵横》。

2、班级总体战:各班围绕目标抓上线,紧盯对象不放松,班主任及各任科教师要协同作战,注重各科平衡发展,既要抓平衡,又要出精品,对于边缘层要对其薄弱学科进行着力辅导,强化训练,并实行责任到人,每次月考后,各班要召开一次科任教师联系会,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确定重点帮辅对象,教师要采取“坐诊”和“出诊”的方式,帮助学生破难解疑,把复习备考工作落到实处。为了促进学生各科平衡发展,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每天的第8节、第1、4节的晚自习,教师在未经年级组允许的情况下不得用以讲课。

篇3:2009届高三春季复习备考工作计划

1. 密切关注《考试说明》,合理规划高三复习

《考试说明》是依据课程标准和高考原则制定的,具有权威性和针对性,《考试说明》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它规定了命题的范围、各类知识所占比例、难度比例、题型比例。考生进入复习阶段后,要认真阅读和理解考试说明的各种要求,注意考查的内容范围,不要漏掉基本内容,也要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浪费时间和精力。明确各部分知识的要求层次,明确考试的能力要求,准确把握深度广度,力求落实,是复习的关键。各地《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有点变化,进行高中新课程的省区变化更大,考生要密切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点,调整自己的复习,要果断地抛弃教材里没有的、《考试说明》不要求的内容。

学生要把握好高三复习的五个时段,起步适应阶段适应高三学习;稳步提高阶段全面系统复习,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高原徘徊阶段及时调整,安全过渡;冲击顶峰阶段迅速提高实战能力,调整巩固阶段平和心态、熟化知识、适量做题保持状态。明确五个阶段的特点,做好复习计划,制定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化学成绩目标,让自己动力更足,然后通过每个阶段的复习,一步步实现目标。

2.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主干知识重点复习

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都是化学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并不回避常规题和传统题。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多,知识点也比较零乱。学生应梳理、理解、记住基础知识,并及时归类。前期积累越丰富,归类越有序,应用就会越顺手,解题的速度越快,准确度越高。倘若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后面很难再有突破。

恢复高考30年,我国在命题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高考试题的难度一般变化不会太大,所以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就能够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考试题也绝对不会允许过去那种“繁、难、偏、旧”试题的出现。

3. 构建学科知识网络,高效学习重视方法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回归教材、回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特点启示我们,高考复习不要高难度。学生应构建化学学科知识网络,依据《考试说明》扎扎实实地复习,把握好考纲的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建好自己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在复习中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有序、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考场上脑海里有一张知识的大网,可帮助自己迅速调集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并选择、组织,快速确定解题思路。构建知识网络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水化物—盐”为主线,沿着“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的思路,在“元素周期律、平衡理论”等化学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纵向归纳、横向对比,由线引点、由点及面,形成完整的网络。需注意的是,各类知识交汇点是考查的重点,也容易衍生出综合问题,应予以重视。

4. 动脑动手相结合,四种能力要到位

高考选择题考查的知识基础性较强,非选择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复习时明确考试说明中对观察、实验、思维、自学能力的具体描述和要求,平时复习、解题时独立思考,有利于四种能力的培养,无机推断、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四部分题目对四种能力及其综合的要求都很高。

复习实验时考生要真正地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清楚每个实验所包含的设计意图、反应原理、装置的原则、操作细节。动手实验的过程将令学生思维深入、印象深刻。学生要全面关注基础性实验、拓展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重视教材实验的复习,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目前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很多是由教材实验改编、拓展而来的。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也是高考化学考查的重点,要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评价和优化实验。学生要重点关注实验与其他知识点的多重交叉、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合、化学现象与化学原理结合,以应对高考实验与其他部分的知识深度融合的趋势。

5. 扩大复习视野,注意学科发展前沿

在复习中要关注社会重大事件中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试题的陌生感。关注环境与社会、关注生活、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高三复习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涉及STS的内容在高考试题中不断增加,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化学双基与STS建立联系引出题目,或者将社会重大事件中的化学知识以信息的形式给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用所学基础知识或基本原理解答生产、生活及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另外,复习时还要重视典型习题在巩固学科知识、训练解题思路与方法、提高实践与应用能力中的作用。做题在“精”不在多,学生要重视建立化学思想和解题的思维模式,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一是审题全面,挖掘题示信息,抓住要点;二是深入思考,严密分析推理;三是书面表达要准确、规范、整洁,提高答题应考能力。

站在不同的高度,能看到不同的风景,思考不同的问题。随着高中课改的不断推进,2008年课改试验区的考生进一步增加,新课程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高考化学命题改革会继续深入。面对高考的学子们,抽身出来,看看大方向,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计划,扶强补弱,自主、科学、有效地进行复习。高考很重要,但高三不等于高考,我们有高三的生活、高三的思考、人生的规划,累并收获着!苦并快乐着!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推进,2008年高考题中新课程的理念有所体现。面对新形势下的高考,本文从关注《考试说明》、合理规划高三复习、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四种能力到位、注意学科知识前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对2009年高考的化学备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篇4:2017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范春林

一、指导思想

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新教材、新课标和高考考纲要求,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及时关注高考政策,结合历史全国卷特点,精心备考,研究方法,提高效率。

二、备考背景

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在历史学习上存在三大问题:

1.学习主动精神差,不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太差。

2.学习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缺乏理解分析,即使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做题中也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差。

3.做题能力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审题能力、运用知识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较差,答题习惯不规范。针对这一状况,复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现实,低起点,高要求,夯实知识基础,构建、完善学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考意识和考试能力。

三、对全国卷高考命题的分析、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地说,命题源于教材,但绝不拘泥于教材,往往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1.回归知识,考试内容多依托教材中重要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因此在备考时切勿脱离课本,在考试中许多考生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不够严密,答题时出现漏洞,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同学们阅读教材不仔细,知识点掌握不牢,观点理论理解不够深刻。因此,一定要克服思维惰性和认知定势,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整理知识,窜联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

2.重视能力,学科特色鲜明。中学历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前者体现在如何获取知识(包括获取材料和阅读材料等),处理材料(提取、甄别、解释材料的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概述、叙述、论述等能力);后者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历史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我们常常借助于这些思维方式来解答主观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能够提高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有人简单地概括说:“记忆+理解+总结﹦能力”。对教材和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深入理解、有逻辑性的完整表达、及时地总结感悟,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训练环节,仅仅靠死记硬背和搞题海战术是难以大幅度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

四、针对高考全国卷的应对策略

1.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2.以教材为载体,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

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材为载体,借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多视角思考相关问题。例如当我们依据教材对新文化运动大加赞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历史学习需要我们大胆质疑历史结论,有质疑,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3.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

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内容呈现来看,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确实加大了对“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生态史观”等的考查力度。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只有掌握这些主要史观的内涵,才能准确分析、理解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才能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才能在备考中运用其理论整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还应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4.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

五、备考时间安排

(1)、一轮时间:2016年9月—2017年3月初

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即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专题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目标是“全面、细致、系统,扎实”,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通过第一轮复习,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二轮时间:2017年3月初——2017年4月底

阶段目标:对重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把握对学科内知识综

合的规律认识,注重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重视论从史出能力的培养。使一轮专题复习得到升华和巩固。

(3)、三轮时间: 2017年4月底——2016年6月初。

阶段目标:针对选择题、综合题的题型、解题方法,答题技巧、注意事项进行严格训练。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综合测试讲评,精选精炼精讲。收集各地高考信息,对热点、重点进行针对性复习,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考前一周,做一至二套模拟题,使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题型和题量、考场心态、时间分配、思维转换等方面都得到适应性的训练,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高考,争取考出好的成绩。

篇5:2009届高三春季复习备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落实“夯实基础、凸显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为高考奠定坚实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基础。

二、工作目标

备课组成员团结协作,勤于交流,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地理教学注重落实和创新,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太度,获取终身学习和高考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三、备考策略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复习

时间:2011年9月~2012年4月

内容: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必修1、2、3以及选修5

要求:1.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把握命题的变化趋势。新课程标准的<考试大纲》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如考试难度、各部分的比例等。

2.重构复习模块

必修的内容需要有坚实的初中地理的知识,所以复习必修前我们先复习了初中地理,复习时把必修1、2的相关内容穿插进去,努力让学生能学会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解题的技巧。同时注重讲、练结合,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取得的得失,不断提高他们是成绩3.指导学生绘图、填图、读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并注意图的变形研究等。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时间:2012年4月~2012年5月

内容:高考必修的内容

面对我们的学生只能讲解一些简单的专题知识,难的他们肯定不听,所以只能是把必修中的重要的内容重新复习巩固,进行适当的小练习,按照学生的要求只查不赋分批阅。并且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清概念,分类,指导他们利用课本的材料、知识、生活中的事例理解最基本的地理原理。

第三阶段: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时间:2012年5月~2012年6月

搜集适合我们学生能做的模拟试题,不断适当提高难度,逐渐培养他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答题的能力,时刻要求学生回归教材,帮助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力求在高考中多少得点分。

但是事与愿违,我们二中的学生能做到上课听课就难得了,考试5分钟就有人交卷,强行阻难也是30分钟班级就没人了。

篇6:XX届高三复习高考备考工作总结

XX年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全体高三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又一次实现了高考成绩的新跨越,入段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艺体生入段率名列全市第一,全面完成了市教育局下达的各项高考指标,这一成绩的取得令全校师生为之振奋,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因为我和这届高三师生共同拼搏奋斗了一年,也更能深深体会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付出了大家太多的努力和汗水。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心里有太多的感受,焦虑、喜悦、希望、失望、还有丝丝的遗憾,这一年,我们收获了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跟踪管理

从进入高三开始,就要求全体高三师生要明确奋斗目标。班主任帮助学生制定学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协助任课教师确定各科重点培养的目标生,包括培优目标生,艺体特长生和后进生。对不同的目标生提出不同的管理目标,对这些目标生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每次阶段考试成绩把一些进步较大的学生都列入到培优目标中来,对学习成绩波动较大的培优目标生,其薄弱学科的任课教师要重点关注,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在各个方面予以关注,尽量减少掉队的学生人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艺体特长生全部都是任课教师的目标生,为了更好地督促他们学习,班主任把他们的座位都安排在了班级的前两排,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注,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后进生,工作重点主要是抓好纪律教育和思想稳定工作,以保证班级正常的上课秩序。

二、加强集体备课,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复习效率

本届高三没有订一轮复习资料,这加大了集体备课的难度,但也拓宽了集体备课的空间。备课组全体教师一起研究学生,研究复习方法,研究考纲和高考信息,确定教学进度,合理把握教学重难点和各部分内容的深浅度。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资料,并在一起研究整合教材内容,优化组合复习资源,编印了大量的导学案和单元检测题,综合测试题。各备课组复习备考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狠抓基础,强化训练,大胆舍弃偏、难、怪习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各科都能按时完成一轮和二轮复习计划。

三、督促检查,确保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效率

一是定期检查高三老师的教案,要求提前备课,带教案上课,课后认真写教学反思。二是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批改情况,要求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三是杨校长和名师工作室的老师经常深入高三课堂,直接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对老师们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动作用。四是教务处每节课都有专人检查巡视课堂教学情况,检查项目包括上课迟到、丢课、私自串课、学生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沟通,对屡教不改或情节严重的学生给予警告,确保高三教学秩序稳定。

四、集中精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这届高三学生,学生人数多,优生少,为了确保XX年高考的升学率,我们把任课老师的目标生都集中在了一部分更有希望的学生身上,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思想上鼓励,方法上指导,心理上减压,课间时间个别辅导,已成为高三办公室的一道风景,目的就是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树立信心,减少偏科程度,尽可能地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确保优生比例,以保证完成XX年高考的升学指标。

五、想方设法,努力提高艺体特长生文化课通过率

高三第二学期艺体特长生术科考试结束后返回学校,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补上落下的文化课,从3月1日起每天下午将高三、三班和高三、五班的艺体特长生抽调到一起上政、史、地三科的课,要求该班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单独编写教案,每周五检查下一周的教案,提高教学计划的严密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确保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另外,每天下午给这个班级和高三、四班都安排了一节辅导课,要求相应学科的任课教师按时深入班级辅导学生学习,总之全体高三老师都在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努力提高艺体特长生文化课的通过率。

六、提前着手,加强文综和理综的训练力度

文综或理综成绩在高考中占的比重也很大,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提分空间较大,能否抓好文综和理综的复习对于高考成败至关重要。所以,从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后,我们就已经开始对文、理励志班,文科重点班和理科重点班的前100名之内的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每单周周五下午和双休返校日的下午组织综合科和数学科考试,二天之内完成阅卷,成绩统计,试题讲评工作,上学期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进度由各科任课教师分成两组轮流组织试题,从假期上课开始使用金学导航和金太阳的成套试题,提高了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以便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考题型和难度。

七、不足之处

今年高考最大的遗憾就是艺体生入段率偏低,虽然完成了市教育局下达的指标,在全市排名中也名列第一,但距离我们所期望的目标还存在差距,也错失了突破300人大关的机会,这也说明我们在艺体特长生文化课方面的工作抓的不够实,对艺体特长生的思想教育没有跟上,一味强调老师工作的积极性,没有注意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够,侥幸心理严重。

篇7:2009届高三春季复习备考工作计划

本文试图从对2008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第Ⅱ卷生物试卷的能力要求分析出发, 通过笔者在高考阅卷中对学生答题情况的综合分析, 剖析学生在实现这些能力要求方面出现差距的原因, 通过对学生常见错误的分析, 针对暴露出的共性问题, 提出复习策略。

浙江省2008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第Ⅱ卷 (非选择题) 的30题和31题均为生物学的内容。其中30题的第Ⅰ题以高中生物学中“植物的矿质营养”为知识载体, 借助曲线图, 考查学生对植物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等基础知识,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文转换的能力、分析图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准确运用所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表达的能力;30题的第Ⅱ题以高中生物学中“动物的神经调节”为知识载体, 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传递的方式及特点等基础知识, 考查对兴奋的传递与兴奋的传导、局部电流、刺激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审题、分析模式图并从中获取信息准确答题的能力;第31题检测了对高中生物学中“遗传学”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考查学生根据题目给定的植物体的基因、表现型等已知条件,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杂交、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及分析不同条件下各种杂交情况的能力、审题的能力和紧扣题意答题的能力。这两道大题开放性适中, 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是否能用恰当的词语和生物学专业术语准确、清晰、流畅地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推断表述出来。

然而, 在阅卷过程中, 根据笔者对考生答题情况的综合分析, 发现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知识性错误, 理解能力不到位;审题不清, 获取信息能力较弱;答题不规范, 表达能力较弱。因此笔者认为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调规范应该是近期备考复习的基本策略。

一、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网络

目前的高考理综生物试卷中, 基础题与中等难度的题目占了大半, 而且问题大多是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设计的。不管高考试题难度如何调整,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占主要地位。虽然由于题量的限制, 有些知识点在高考中不会直接涉及, 但中学生物学科知识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物学教学的本质, 就是在生物学知识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基础上, 把大量的生物学概念、原理等知识形成越来越有层次的生物学知识网络结构, 使学生体验整个生物学知识中所蕴涵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复习时应注意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完整性, 切不可一鳞半爪、随意取舍。例如2008年理综生物第Ⅱ卷的两大题涉及的知识点就是教材的主干知识, 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将学科知识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 并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只有夯实学科的基础知识, 构建细密的知识网络, 将每个模块中描述事实性知识的术语、数字和符号, 概念的定义、原理的要点、规律的基本论点、模型的要素、生理过程的内涵和外延等内容熟记于心, 答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因此, 复习过程中, 要注重基础, 明确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层次, 注意引导学生对照《考试说明》, 在认真看书的同时, 逐一理清各个知识点, 解析各个知识点的层次, 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 引导学生利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采用核心辐射法、图文结合法、穿线成珠法、归类比较法、列表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形成主干知识。以主干知识为中心, 以单元知识为框架, 建立生物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构建学科内的知识网络。还可以适当拓展和引申基础知识, 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信息加以整合, 把握相关知识的交叉结点, 构建其关系网络, 以便深入领会知识, 从而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提升实战能力。否则, 高考答题时就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如2008年卷的30题第Ⅰ小题答卷中, 很多考生没有准确掌握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而错答为“渗透作用”;不知道缺乏某元素时老叶先出现病症, 说明该元素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 而错答为“不能”被再度利用;没有准确掌握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是成熟区, 而错答为“分生区”或“根尖”。第Ⅱ小题对兴奋传递和兴奋传导这两个知识点掌握不准确, 出现错答;许多同学对于神经调节中的“电位差”“电流”“兴奋”“刺激”等基本概念混淆不清, 答题中出现有“环形电流”“生物电流”“内正外负的局部电流”“局部兴奋电流”“局部正电流”“局部双向电流”“局部反向电流”“正负电流”等错误。31题中, 有些考生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没有掌握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错答为:“不一定, 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不一定, 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一定, 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能, 如果三种表现型的基因都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能, 因为种皮是由母本决定的, 因此均为紫苗紧穗白种皮”;“能, 因为该植物属于细胞质遗传 (母系遗传) ”;“能, F1为AaBbDd, 产生的配子为A、a、B、b、D、d, 经自由组合后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品种”;“不能, 种皮是细胞质遗传, 与母本相同, F1子代的种皮表现型全为黄种皮, 不可能有白种皮”;“不能, 种皮的颜色是由F1植株决定的, 都为黄种皮, 所以不会含有白种皮”;“能, 自交后代有1/16是绿苗松穗白种皮”;“不能,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 但种皮的表现型与母本相同”;“不能, F1自交后代有27种表现型, 但由于种皮的性状遗传自母本, 产生的种子种皮为黄色” (上述两类错误非常多) 。有的将“子代”错误地理解为父本和母本各自自交的后代。有些同学没有准确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规律的计算, 将“9∶3∶3∶1”的比例错误计算成“4∶2∶2∶1”“2∶2∶1∶1”“1∶1∶1∶1”“3∶3∶1∶1”等。

因此, 现阶段高考复习中,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 可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来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复习中还要重点突出主干内容, 抓好学科内综合, 特别是那些反映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以及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

二、注重综合, 培养多种能力

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坚持能力测试为主导是高考的总体要求, 因此复习中还应重视研究考试说明, 着重对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几个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是形成与体现其他能力的基础, 体现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对现实中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等方面。复习教学中在落实理解能力的基础上, 还要重视培养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中要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验思想和原理的学习, 重视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思路, 有意训练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严谨性, 培养分析问题和依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 从知识内容看, 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和生理知识, 实验目的, 器材操作, 方法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实验设计和结果的预测等多方面;从认识水平看, 包括理解、综合运用等层次。因此, 复习时不仅要重视“考试说明”内所列的实验,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每个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和步骤, 并能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说明, 对实验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使实验知识系统化, 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实验的观念, 掌握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基本内容及解答思路, 不断总结实验方法。通过练习, 充分挖掘可能的实验因素, 根据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探讨和积累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从容应对理综考试中实验内容的考查。复习中还要加强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考试说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有体现, 因此要重视培养审题能力和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及答题要求的能力, 养成认真审题、重点捕捉题干重要信息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在答题时, 常常由于获取信息能力的不足, 而出现审题不清、答题失分的遗憾。

如2008年生物卷30题第Ⅰ小题 (1) 要求通过观察曲线图, 结合题中已给定的A、B曲线的含义, 对能否只依据B曲线来确定幼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做出判断和相应的解释。很多同学审题不清, 没有看清A、B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 导致张冠李戴, 甚至不知A、B曲线的含义, 而导致答题失误;有些同学看不懂曲线图中A、B曲线变化的含义, 没有提取出相应的信息, 不会分析其原因。常见错误有:“能, 因为在20~60cm部位,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的幅度要小, 偏差较小”;“能, 因为在20~60cm部位, 吸收量大致相同”;“不能, 因为B曲线在20~60cm部位有一定的波动, 无法准确确定”;“不能, 因为不能进行对比, 无法得出结论”;“不能, 幼根吸收的元素一部分用于积累, 一部分用于输出”等。第Ⅱ小题中, 在回答最后一问时, 很多学生出现了思维定势, 用已有的知识去回答问题, 大部分同学都答为“左肌肉”, 而忽略了题干中所给出的信息。若能从题干中获取“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 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刺激 (1) 可引起右肌肉收缩, 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这样的信息, 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就能正确答题。

31题中, 题干中已给出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 问的是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植株的情况, 很多同学没有认真读出此信息, 依然错答为“不能, 因为种皮的性状是由母本决定的”;“不能, 因为F1所结种子是杂合子”;“F1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与母本相同, 难以确定”;“全为黄种皮, 由于是由母本细胞核发育而来的”。题干中已给出纯合的父本、母本杂交得到F1, 有些同学审题不清, 依然错答为“不是, 纯种自交后代一定是纯种”;“不一定, 不知道子代是否为纯种”;“否, 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传粉, 因此双亲都可自交, 于是F1个体的基因型便有aaBBdd、AAbbDD两种, 不全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题干要求“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 而有的学生审题不清, 答成苗色和种皮颜色, 或者画蛇添足, 在两对性状前面添加苗色这一对性状, 把“紧穗黄种皮”写成“紫苗紧穗黄种皮”。题干要求“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部分学生仍然回答为“基因型及其比例”, 还有的同学表达为“B_D_∶B_dd∶bbD_∶bbdd=9∶3∶3∶1”。

因此, 近期复习中, 要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 注意多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复习中应让学生适当接触新情景的习题, 用以训练思维和开阔视野,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还要加强识读图表能力的训练, 善于从图、表提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获取信息, 理解题意, 做出正确判断。

三、强调规范, 加强答题训练

复习中要着意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引导学生在表达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正确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 加强规范、严谨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是高三复习中的持久战。从2008年考生的答卷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答题随意、语言抽象、模棱两可、拖泥带水、层次感不强、条理不清等问题。由于答题的不规范导致失分的现象比较严重, 如错别字频现、字迹模糊不清、答题位置错误 (小题内部答错位置、大题之间答错位置) 、表现型及其比例前后不能对应、出现了很多专业术语的错误等等。

如30题的第Ⅱ小题中, “局部”错写为“句布”或“局布”、“刺激”错写为“刺击”、“肌肉”错写为“肌内”;31题中, “生物性状”错写为“生物形状”、“性状分离”错写为“形状分离”、“基因型、表现型”错写成“基因形、表现形”、“杂合体”错写成“杂和体”;“紧穗”错写成“紧惠”“紫穗”;“母本”写成“母亲”或者“二本”“三本”等。还有部分同学将基因型字母写错, 有的把D、d错写成C、c, 有的d与b写错, 如“aaBBdd”错写成“aaBBbb”, 还有的d与a看不清, 如“AabbDd”错写成“AabbDa”。有的同学用杂交符号表示, 但亲本、雌、雄符号写错等。这些都暴露出学生在平时训练中的不规范和不严谨。

上一篇:网管转正自我评价下一篇:物业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