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决算如何自查预防税收风险

2024-05-22

年终决算如何自查预防税收风险(精选2篇)

篇1:年终决算如何自查预防税收风险

年终决算如何自查预防税收风险

财务决算是企业年末工作的重头戏,是企业全年经营成果的汇总和反映,更是摸清“家底”为来年做规划编预算的基础。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都应重视财务决算!

财务预算应注意的5个事项

一、资产盘点

年末,首先,企业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对货币资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和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和核实(一般先由实物管理部门自行预盘。

然后,由财务人员配合监盘,无形资产需进行相关评估),确保账实、账证相符,对于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资产丢失或毁损等事项,要及时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清理往来账

清理往来账,就是清理公司的债权、债务,这是财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不及时清理债权,不仅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还会产生呆死账;不及时清理债务,不但影响企业信誉,还可能导致企业资不抵债,后果非常严重。

三、夯实收入和成本费用

收入和成本费用是企业经营情况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需逐一梳理并进一步夯实。

① 清理对外开具发票情况,对于达到收入确认条件的及时确认收入(不一定开发票);

② 及时催讨相关发票(如采购发票等),及时确认成本费用(对于那些付款时间久远却未进行核销的事项要进行专项清理);

③ 全面梳理费用报销情况并按要求报销(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尽可能避免发票跨年报销)。

四、编制会计报表

完成前面三项后,编制会计报表就成了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除了编制对外报税或审计需要的三张主表以外,许多企业还有诸多内部管理要求的会计报表,如部门绩效考核表、业务单元成本费用明细表等。

会计报表如何“编”?考验的不仅是专业水平,更是业界良心哪!

五、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

写财务情况说明书(有的企业直接以财务分析代替)是财务决算工作的重头戏。财务情况说明书编写的情况,最能全面反映一个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会计人员深入了解企业业务(非财务事项),发掘会计数据背后的“故事”。

简言之,通过对会计报表数据分析的表面形式,洞察企业经营管理优劣的内在实质。

PS:做好决算除以上事项,平时,应强化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业务部门能准确地提供财务决算所需的数据和资料;财务部门认真核实来自业务部门的数据和资料,尽量避免失误和偏差,降低税务稽查的风险。

2017是名副其实的税务稽查风暴年!金税三期严打、实名办税认证、税控开票软件升级严控等财税大事件出台,让众多企业和财务人员措手不及!

2017年财税大事件盘点

1、会计“黑名单”制度出台

会计扣分制度试行,将建立会计诚信档案。会计在任职期间的财务造假,需要追究终身,会计所有的会计记录需要保存至少10年,你的责任需要你终身背书,严重的可能坐牢,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有真实案例的。

2、实名制办税认证

税务机关仅受理已采集身份信息的办税人员申请的涉税事项,也就是说只有在国税实名认证后,才可以正常办税。办税人员风险陡然增大!

3、税控开票软件升级严控

纳税人发生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停止发放发票,直至收缴其结存的发票,并注销税控系统发行信息。

4、金税三期严打,企业税务风险增大

金税三期大数据会从如下几个维度进行检验并判断出异常: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库存、银行账户和应纳税额等。肯定会让一部分偷漏税的企业走向死亡,你担心吗?

5、税务检查风暴来临,国地税联合稽查

很多企业的老板和财务被税务机关约谈,此时的财务们都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打听税务局是如何审查,而老板们却在安然喝茶,因为只有财务知道这里面的风险有多大!

年底财务自查的12个事项

①是否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②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非正常损失的货物(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劳务)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③是否存在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是否存在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④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等)是否按规定纳税;

⑤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范围、是否符合合理性原则、是否在申报扣除实际发放;

⑥是否存在将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⑦是否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未进行纳税调整等问题;

⑧是否存在未按税法规定年限计提折旧;随意变更固定资产净残值和折旧年限;不按税法规定折旧方法计提折旧等问题;

⑨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⑩是否存在超标准、超范围为职工支付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未进行纳税调整。是否存在应由基建工程、专项工程承担的社会保险等费用未予资本化;是否存在只提不缴纳、多提少缴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铭美会计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老会计财务?团队优惠的价格,便可享受多个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服务。

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

?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中间科目如“预提费用”等延迟实现应税收入或调整企业利润。

以上12项同时也是税务查账的重点方向,财务人员自查时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噢!

篇2:年终决算如何自查预防税收风险

2011-12-1 17:16 高翔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2009年4月以来,国税总局稽查局发布《关于开展大型企业集团税收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保险、电力、通信、石油化工五大行业中的60户大型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或分支机构,对2005~2007年三个开展税收自查工作,到目前自查工作已基本结束,笔者也亲历了这场自查工作,自查结束后对此次自查工作中问题进行总结,认为个人所得税是暴露问题最多的税种之一,值得关注和深思。

一、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此次税收自查中,虽然各个税种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但由于个税自身的诸多特点,造成个税在征管中存在问题尤为明显。

(一)个人所得税征税项目的多样性

由于个人取得收入来源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下列各项十一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个人所得税不但划分为十一类应税项目而且在每类应税项目涉及内容还存在复杂性、多样性,比如工资、薪金所得中个人缴纳的各种保险如何征税、个人取得的各种福利、各种奖金、补贴、津贴如何纳税、企业年金如何纳税、股票期权如何纳税等等问题都是需要企业进行自查的内容,可见个人所得税征税项目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是造成个人所得税征管复杂性的原因之一。

(二)个人所得税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为取得应税收入的个人,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无论是个人所得税的扣缴还是自行申报过程中,一些纳税人往往为了一己之私了,故意通过各种方式对个税少报或瞒报,造成个税征管存在问题。

(三)税收政策调整与财税人员业务素质

由于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相应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调整和变化,有些财务人员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往往忽视了最新税收政策的学习,导致对当前税收政策掌握不准确而造成税务风险的存在。

二、降低个税税务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据报道截止2009年8月份国税总局汇总企业自查情况,通过自查过关的企业,只有五六家。可见本次税务自查行动的彻底性和严谨性,如何使企业降低税务自查中个税风险,本人仅就在本次自查中体会进行论述:

(一)企业应高度重视税收自查工作,有的放矢

企业应高度重视税收自查工作,比如有的单位专门成立自查委员会,自查委员会对自查工作周密部署。在自查工作中由于时间紧任务中,所以建议认真对照自查提纲的内容进行自查。自查提纲是税务机关根据以往对相关行业进行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检查提纲,对每一个纳税人的自查都有指导作用。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自查时不能仅限于自查提纲的要求,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自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自查风险。

(二)全面、准确了解当前有关个税的政策

税收自查目的是检阅企业对税法的遵从度,所以在自查前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应查找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关于一般企业普遍适用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总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发放补充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财税(2006)10号《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30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相关费用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2007年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敬请企业关注《税务总局关于09税收自查有关政策问题的函》,在本文件中关于个人所得税中企业向职工发放交通补贴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企业向职工发放的通讯补贴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企业为职工购买的人身意外险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企业年金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公司向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支付一次性补偿费、企业为职工缴付的补充医疗保险的个人所得税问题、金融保险企业开展的以业务销售附带赠送个人实物的问题都有了政策依据,希望企业在自查中以此为准绳反馈问题。

(三)借助中介机构或专家力量

上一篇:档案检查共性问题汇总2018022下一篇:妇产科护理工作制度及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