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上册三年级

2024-05-23

部编版语文上册三年级(通用8篇)

篇1:部编版语文上册三年级

语文

学科

年级

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三

课型

练习

主备

李霞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出示了三个孩子所说的三段话。第一段话表达的是对于童话的认识,旨在启发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童话学习之后,形成对于童话的初步认识。第二段话回顾了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并据此谈了童话“充满丰富的想象”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第三段话说的是阅读童话的感受,旨在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童话之后的收获。指导学生交流时,可以结合本单元学过的童话展开,也可以结合课外读过的童话来谈,引导学生形成对于童话的初步认识,并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

“识字加油站”出示了六组汉字。这六组汉字被分成了两行。第一行每组前后两个汉字读音相同。具体来说,“申”“介”“宗”分别是“伸”“介”“棕”的声旁。第二行中,每组的后一个字也是前一个字的声旁,只不过两个字读音不完全相同。通过汉字中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反其道而行,联系已经学过的形声字记忆声旁读音。教学时可以去掉拼音,鼓励学生大胆猜读、说明理由,引导学生以规范的语言表述规则。

“词句段运用”由“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和“学习下面的修改符号,并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口字旁”辐射出三组汉字。“咬、叼、嚼、咽、啃、吞、含”都表示用嘴吃东西及与之相关的动作。“叫、喊、嚷、吼、吵、啼、唤”都表示由嘴喊叫或呼唤等发出声音来完成的动作。“啪、哗、吱、嗡、嘟、鸣、嘀”都是象声词。同样是“口字旁”,在不同的汉字中充当形旁时具备不同的表意功能。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朗读、做动作等方式发现三组汉字的不同意义,并树立联系具体的汉字将偏旁的表意功能进行分类和细化的意识。

第二部分出示了三个句子。分别存在错别字、缺词、多标点和多词语的语病,这是配合学生开始习作,并学习自己修改习作的需要,将改正、增补、删除这三种最常用的修改符号教给学生。在教学时,先由教师进行修改示范,学生仔细观察,注意修改符号的书写顺序、位置等。然后给出与课本上的句子错误类型相似的句子让学生自己修改。这样,课堂上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操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改符号。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三句谚语,围绕一个“理”字,分别从“如何明理”和“理的重要性”两方面来讲的。可以引导学生从理解“辩”“走遍天下”“寸步难行”“一时”“万古”等词语入手,读懂谚语的意思。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形成积累,并给出具体的语境,引导学生尝试在语境中运用谚语,以增加语言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形成对于童话的认识,充分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并能分享阅读童话的感受或收获。

2.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识记“申、介、绍、宗、乙、召、孝”7个生字;知道“口字旁”在汉字中具有不同的表意功能。

3.了解表示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并运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正确朗读有关“理”的三句谚语,背诵积累。

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形成对于童话的认识,充分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并能分享阅读童话的感受或收获。

2.正确朗读有关“理”的三句谚语,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了解表示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并运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课前准备

熟悉PPT;常规预习。

教学过程

设计调整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活动一:结合插图,回顾内容。

回顾本单元的童话内容。

提示:可以结合插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口头填空的形式,比如:这个单元,我们一起游历了童话王国,认识了

;和种子一起

;跟着小蟋蟀

;看蚂蚁队长和小蚂蚁一起。

2.活动二:小组合作,推荐童话。

步骤一:读一读课本上的三段话,说说分别讲了什么。

步骤二:学着课本上的样子,小组合作,推荐童话。

出示要求:

①从读过的童话故事中选择一篇推荐给其他同学。

②简单地讲讲故事里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③谈谈你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④用一句话总结你心目中的童话是什么。

步骤三:小组讨论,准备推荐。

步骤四:小组推选代表,进行童话推荐,其他人补充。

3.活动三:投票评选“金牌推荐”。

二、识字加油站

1.活动一:看谁读得准。

(1)出示六组汉字,大胆猜读。

伸——申

界——介

棕——宗

忆——乙

招——召

教——孝

(2)出示拼音,读准汉字。

2,活动二:看谁眼睛亮。

(1)再读汉字,说说发现。

提示;第一行三组汉字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的声旁单独成字,每组前后两个字读音相同。第二行三组汉字后一个字也是前一个的声旁单独成字,但后一个字的读音和前一个字不完全相同。

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揭示规律:“伸”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单人旁”表义,右边的“申”表音,所以我猜它读“shēn”。接下来让其他学生照样子说。

(2)出示词语,练习读词。

申请

介绍

祖宗

乙方

召开

孝顺

(3)师生配合读字词。(师读第一个字,生读第二个字和词语)例:“伸”的声旁它读——“申”,“申请”的申。

3.活动三:看谁记得牢。

(1)去掉拼音,小老师领读。

(2)掌握规律,认读“绍”字

提示:出示“招”“召”“绍”,引导学生谈谈发现。出示“招手”“召开会议”“介绍情况”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说话,记忆生字读音。

(3)同桌配合读字词。

三、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2遍。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1.活动一:读一读,演一演。

(1)出示带“口字旁”的三组汉字,自由读,说说共同点。

(2)同桌合作,一个人读汉字,一个人演一演这个汉字表示的意思。

提示:在读第三组时,学习“象声词”

2.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

(1)小组讨论,揭示三组汉字的字义差别。

提示:学生首先归纳各组内部汉字字义的共同点,然后区分不同组之间的字义差别,从而揭示汉字形旁表意功能的多样性。

(2)头脑风暴:出示偏旁“单人旁”,说说带“单人旁”的汉字,并想想这些字中“单人旁”的表意功能是否相同。

3.活动三:我给句子来看病。

(1)出示课文中的三个病句,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问题?

(2)交流语病。

(3)认识修改符号。

提示:在交流语病的时候,当学生说到“以经”的“以”错了,教师要有意地把“改正”这个名词带入,并在黑板上画出表示改正的修改符号;当学生说到“少了一个词语”,教师要有意地把“增补”这个名词带入,并画出表示增补的修改符号;当学生说到“多了……”,教师要有意地把“删除”这个名词带入,并画出表示删除的修改符号。

(4)演示修改句子。

提示:在教师修改病句的时候,要提醒学生仔细地观察,注意修改符号的书写顺序和位置等规范。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4.活动四:我给句子来治病。

(1)出示句子: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留下了眼泪。(“留”改成“流”)

六一庆祝会上,小红跳了一段优美的舞蹈,一首动听的歌曲。(在“一首动听的歌曲”前面增加“唱了”)

儿童商店里玩具真多,有小汽车、洋娃娃、乐高、《儿童画报》等。(把“、《儿童画报》”删除)

(2)在练习纸上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3)交流修改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4)课后用修改符号完成习作修改。

二、日积月累

1.活动一:谚语我会读。

(1)结合课文,引出“道理”。

(2)齐读词语,给“理”组词,理解“理”的含义。

(3)看课本,借助拼音读一读。

(4)老师范读,学生倾听。听听老师朗读的节奏和停顿,试着做一做标记。

提示: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5)同桌练习,纠正错误。

2.活动二:谚语我能懂。

(1)小组交流句子的意思。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拨;古人为了让油灯亮一些,就要把并在一起的灯芯拨开。灯芯拨开了,灯就比之前亮了。

辩:争论。不同的观点碰撞、辩论,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脑海中的道理会越来越明晰。

“走遍天下”与“寸步难行”:它们的意思相对。也是“有理”和“无理”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境遇。一个人胸怀道理,去哪里都可以,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懂道理,那么就连半步也迈不开,哪儿也去不了。

“一时”与“万古”:“一时”就是短暂的时间,而“万古”是永恒,是很长的时间,两个词语意思相对。

(3)多种形式练读谚语。(师生配合读、男女生配合读、分小组读、指名读)

3.活动三:谚语我会用。

(1)结合情境,学习运用。

情境一:我们学习了一篇新课文,对于里面的某些问题,大家有不同的观点。老师想让你组织大家进行一次交流会,你可以在开场白中用上这句话:()。

情境二:小明和同学因为小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小明觉得自己有理,却不被理解,感到很冤枉,你可以这样劝慰他:()。

情境三:你的朋友做事有点我行我素,不讲情理。你希望他以后能有所改变,可以这样劝诫:()。

4.活动四:谚语我会背。

(1)出示填空:灯不拨不亮,()。

有理(),无理()。

一时()在于力,()胜负在于()。

(2)多种形式背诵谚语。

三、布置作业

抄写谚语3遍,并背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改正

增补

删除

篇2:部编版语文上册三年级

本文介绍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按照从海滨到小城的顺序一一抓住景物特点,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海滨小城之美。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的构段方式之美,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此种构段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观察校园中最美的一处景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海滨小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海滨小城指的是哪座城市?海滨小城在哪里?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利用字卡互相考一考。

4.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海滨海鸥胳臂理睬装载凤凰亚热带榕树石凳每逢除了

5.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滨鸥胳臂睬载凰亚榕凳逢除

强调:“睬、载”是平舌音,“载”在文中读四声。

6.学习多音字“臂”。

指名读:胳臂(bei)手臂(bì)

7.理解词语的意思。

(1)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进行交流。请小老师来解决。

(2)教师重点点拨以下词语。

海滨:海边;沿海地带。

浩瀚:水势盛大。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喧哗热闹。本课指人们因为高兴而大声喊叫,场面非常活跃。

热闹:本指繁盛活跃的景象。本课指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每逢:每次遇到。

(3)小结: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初读课文来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识字学词中,发挥学生自主识记字词的能力,通过自己质疑、全班解疑,教师点拨等方法来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第1自然段:海滨小城美丽的大海和天空。

第2自然段:早晨,到处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的贝壳与渔民捕鱼归来时的情形。

第4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的美丽。

第6自然段:小城街道的美丽。

第7自然段:总结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3.梳通文章脉络。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滨的景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城的景色?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海滨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小城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交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4.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两部分内容。(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小组合作读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梳理全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结构。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滨灰渔遍躺载靠栽亚夏除踩洁

2.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3.说一说哪些生字较为难写。互相交流写好生字的方法。

遍:注意“扁”的写法,不要多写一横或一竖。

躺:“身”在做偏旁时长撇不出头。

靠:第四笔横要写得最长。

洁:注意右上部是“士”。

4.教师相机进行示范,重点指导“遍”“躺”“靠”的写法。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7.朗读课文,积累抄写。

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篇3:部编版语文上册三年级

一、关于教材总体编排

原人教版教材课本大致有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四个模块, 大体分为八部分, 教材以入学教育为起始部分, 以四幅模拟场景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日常生活, 了解日常学习常规。第二部分为汉语拼音, 分为13课学习声母与韵母, 在每课之后设有几个常用字。第三部分识字 (一) 与识字 (二) , 识字单元共8课, 每课要求我会认的字12—14个, 我会写的字3个。主体内容为20篇课文, 课文内容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全册包含6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口语交际话题,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交际能力。附录设有两个生字表与汉字笔画名称表。

部编教材全册大致分为六部分, 入学教育分为“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体现爱国主义教育, 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识字部分设有10篇课文, 阅读部分设有14篇。每个单元除了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部分新增“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与大人一起读”等栏目, 形式非常新颖, 体现提倡全民阅读的理念。附录部分有识字表、生字表、常用笔画名称表, 新增了常用偏旁名称表。

两部教材对比来看, 总体特点可以总结为立德树人, 自然渗透;保护天性, 幼小链接;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难度适宜, 梯度合理;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引导发现, 倡导自立;课外阅读, 纳入课程。

二、关于选文

(一) 选文篇目。

这部教材编写历时四年半, 各种审核达20多次, 编写非常严谨, 选文也非常具有代表性。部编教材选文还需要遵循综合性、实用性、便捷高效的原则。选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性、具有时代性。

(二) 选文内容。

人文内涵丰富, 选文中有一篇《升国旗》与原教材《我多想去看看》, 描述孩子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真挚质朴的感情, 将人文性渗透在课文中;联系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在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单元, 《比多少》《小书包》等课文揭示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课后设置的练习也与生活紧密相连。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 有朗朗上口的古诗文, 有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儿歌、童谣, 有呈现多彩自然的童话故事;在选文的结尾增加了连环画课文, 不通篇全文注音, 仅部分难字注音, 以检验学生对拼音汉字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学生充分运用识字成果独立阅读, 形成自己的理解, 适时进行猜读。这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关于入学教育

(一)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教材入学教育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三部分内容,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 插图也是教材的重要课程资源, 学生可以从图片内容获取信息, 中国标志性的北京天安门, 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身穿56民族特色服饰笑容洋溢的学生齐聚在一起的画面, 通过教师的引导, 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与“平等”。

(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脱离父母怀抱进入一个新环境刚入学的学生来说, 部分学生充满好奇与期待, 部分学生有些许抵触情绪, 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新教材采用一首《上学歌》, 结合图片展示几名小学生背着新书包踏着轻快地脚步进入校园的情景, 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认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 同时在歌词中提示作为合格学生应该要符合的要求。

四、关于识字写字

(一) 识字方式多样而有效。

字理识字法, 有古老而又传统的象形识字, 第四课《日月水火》结合古代象形字从字形上识记生字, 会意字识字, 例如《日月明》一课中学习“众尖尘”等生字;归类识字法, 将与时间有关季节相关的字归在一起, 系统的学习生字;反义词识字, 第七课《大小多少》以几组反义词穿插在课文中,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传统蒙学, 现如今在小学阶段提倡国学诵读, 《天地人》一课以“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字作为学习内容, 选自三字经, 体现教材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的特点;儿歌识字, 在教材中选用了大量儿歌, 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 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

在生字旁边书写笔顺、偏旁部首、基本笔画全书同步跟随, 这是原教材所不具备的, 这在一方面从源头上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规范师生书写汉字;识字的更大作用在于运用, 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运用, 因此很大部分识字内容与我们生活相关, 例如收集马路上超市等地方遇到的汉字, 加深学生记忆。

五、关于口语交际

识字加油站。在这一板块内容中增加了部分要求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的字, 达到读写结合, 多认少写,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这一部分还扩展了反义词近义词等, 通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表, 学习“数学、音乐”等词语, 同样达到识字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猜字谜、童话故事、古诗、儿歌等形式识字,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字词句运用。让这一阶段的孩子接触量词、形近字, 通过字、词、句的强化训练, 让学生能够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把所学运用在生活之中, 同时采用归类识字的方式让学生系统的学习生字, 例如语文园地四中的字词句运用将与季节有关的词语归纳在一起, 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每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篇4:部编版语文上册三年级

关键词:部编辑 ;语文 ;注释; 通假字

2016年审定的“部编本”初中教材,伴随着新一轮的教改于2016年秋季开学正式使用。这是一部接地气的语文教材,已经使用在广大师生中受到很高的评价。从人教社到各地教育局、教研室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教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个课下注释于前几套教材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此我本将其中两处拿出来讨论一下。

一、不,同否

“部编本”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下注释⑦注解“尊君在不”句时,解释“不”为“不,同‘否。”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将“不”解释为“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两套教材分别用“同”和“通”两种不同的说法。

“同”和“通”是文字学上的两个术语,分别表示异体字和通假字 。下面我们试着从字形的角度来讨论一下两个字的关系。

“不”《说文解字》载“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凡不之属皆从不。”段玉裁注释为“像鸟飞去而见其翅尾形。”“凡云不然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结合说文和段注来看,“不”是从地面仰视角度看到的鸟飞行的形象,假借为当否定词用的“不”字。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却也有一些问题。我们检索更高的字形《甲骨文编》中收录“”,《金文编》中收录“”等字形。从字形看像“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其本义应该为:萼足。例如《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曰鄂。”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音近假借来表示“不”的含义。

“否”《说文解字》载“,不也。从口从不。”段玉裁注释为“会意。不亦声。”即从口从不得意的一个会意字,也就是徐锴所说的:“不可之意见于言,故从口。”就其产生的年代来看,检索字形甲骨文中尚未见到“否”字形,金文中可见到几个字形如“”。可见其产生年代应该晚于“不”字形。

从音韵角度上看“不”为“帮母尤韵”,“否”也为“帮母尤韵”,可见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同音的。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这种变化应该产生在中古以后。

由上可推知,“不”字形的造字义为花蒂的子房的象形造字,因为字音相同假借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不”;然后又新造专门用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会意字“否”。这两个字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行使用,随着语音的演变在中古以后“不”字形分化为二:一为表不会、不是等含义的“不”;一为表示“不然,不是这样”含义的“否”。在此基础上意义虚化为句末语气词,表示一种询问的语气。两个字在语音上相同,意义上相近,且有同源关系,因此不应该将两者归为通假字,在表示“否定”这一含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先后的顺序,并且在“否”字形产生之后,“不”字形很少用来表示这一含义,只是在文献中出现,因此两个字形之间应该是古今字关系,“不”为“否”的古字,“否”为今字。

二、说,同“悦”,愉快

“部编本”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④注释“不亦说乎”时将“说”解释为“说,同‘悦,愉快。”而在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又先后两种说法:第一版解释为“说,‘悦的古字”;第三版解释为“‘说通‘悦,愉快。”

“说”《说文解字》载“,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段玉裁注释“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此从言兑会意”。检索暂无更早的字形。

“悦”《说文解字》未收录,为从心,说省声的形声字。

“兑”《说文解字》载“兑,說也。从儿聲”,甲骨文、金文中可见“兑”字形,如 。从时间上来说“兑”字形产生时间最早,然后是“说”字形,在之后是“悦”字形。

从意义角度来看,“说”为“此从言兑会意”的会意字,从“兑”字中得到一部分意义,从儿,从口,八象气之舒散。从儿从口即“兄”字。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长兄即长子,是带领子弟们向上天、向祖先祷告的人。“兑”为长兄祷告时口中说话、出气的形状。祷告要说话,要把事情告诉给上天或者鬼神,取悦于鬼神,并希望鬼神能够赐福于人。所以将其与“言语”的“言”组合会意出新字形“说”。“说”字形自产生之初,就有了祷告的过程“说话”和祷告的结果“愉悦”两个方向,也就同时兼有两种含义,再加上“说”字形还肩负着“说服”这一含义,身兼数职。

为了表意明确在“说”的基础上增加“心”表示心情方面,也就是祷告的结果,使鬼神“愉悦”。从自行演变角度看“说”与“悦”存在着先后的产生顺序,而且在“悦”字形产生之后,“说”字形基本上不在表示“愉悦”的含义,只在文献中存在。

因此“说”与“悦”两个字形在表示“愉悦”这一含义的义项上应该是古今字的关系,“说”为“悦”的古字,“悦”为今字。

由此来看几套教材中关于“说”的解释2001年审定的第一版应该是更准确的,后几版以及“部编本”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三、结语

“不”与“否”,“说”与“悦”两组字在产生时间上存在着先后,在特定义项上新字形产生之后,旧字形的这个义项逐步消失,最后只保留在传世文献之中,因此这两组字均应该为古今字关系。“部编本”教材对这两组字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语文(初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二、三版.

篇5: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1.会写13个字,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3.习得方法,练笔拓展。

教学重点

1.会写13个字。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教学难点

尝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流程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时从未发现的美丽景色。大家快来看啊!

画面一(出现潮湿的地面):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二(出现梧桐树掉叶子的画面):你又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三(出现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你会怎样描述这条路?

画面四(出现一双穿着雨靴的脚在落叶路上的画面):这双小脚会怎样走在这条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师:同学们,小作者仔细观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他还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你们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若学生找不到,教师可直接指导。)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句尾用上省略号,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

4.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量词的运用,让句子优美、清新。)

四、学习字词,认真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一读。

2.为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如“铺”字右边的点不要漏写;“印”的第一笔是短撇;“规”左边的点不能写成捺。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丰富文本,完成练笔

1.出示课后的“阅读链接”。

2.学生自读,发现和课文在写法上的不同。

3.教师简介汪曾祺及《自报家门》这篇文章。

4.学生交流读后感。

5.出示学校周围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上学或放学路上自己看到了什么?

6.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发现。

7.师:同学们,你能像课文或“阅读链接”那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吗?

8.学生练笔。

篇6: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训练营(35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6分)

装载(zǎi zài) 海参(cān shēn) 胳臂(bì bei)

凌乱(líng lín) 根茎(jìng jīng) 玫瑰(gui guì)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坪坝 糊涂 钥匙 犹豫

B.迅速 姿势 蝌蚪 理睬

C.脑怒 孵蛋 鹦鹉 汇聚

D.飘扬 饥饿 偶尔 基础

3.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3分)

A.猛烈,强烈 B.刚直,严正 C.为正义而死难的

(1)我们永远怀念那些革命烈士。( )

(2)那场烈火烧了整整一夜。( )

(3)他禀性刚烈。( )

4.看拼音,写词语。(9分)。

fú zhuāng qiáng bì suí biàn

yáo yuǎn shì xiàn gǎn shòu

zhǔn bèi hēi àn chì bǎng

5.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一个写一句话。(5分)

眼( )手快 摇头( )脑

四( )八达 目瞪口( )

成( )结队 一( )正经

细嚼( )咽 鸦( )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句子练习。(10分)

(1)啊 刺猬 高明 偷枣 真 本事 的(连字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难道没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茶很好喝。茶是用名贵的龙井茶叶沏(qī)的。(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伟人。(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13分)

7.填空。(10分)

(1)隔壁的张阿姨争强好胜,不管有没有理总要跟人争论,我真想告诉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景色十分迷人,不禁让我想起描写秋天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还让我想起《山行》中写枫叶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莲曲》一诗中,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中告诫我们要做一个仁爱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同学们,爱玩是我们的天性,学习是我们的天职。可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批评:“张三就喜欢玩,不是好学生。”那么喜欢玩的学生是不是坏学生呢?请把你的看法写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7分)

9.课文背诵:补充句子。(3分)

(1)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3)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写出你对课文中这些人物的印象。(4分)

(1)孙中山: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光:__________________

(3)列 宁:__________________

(4)白求恩: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检阅台(20分)

11.课内阅读。(12分)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慌张——( ) 难听——( )

短暂——( ) 果断——( )

(2)“犹豫”在选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我”知道英子在犹豫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在掌声里,英子的泪水流下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英子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用“——”画出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第一次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响起;

第二次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响起。(3分)

(4)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在英子不敢站到讲台上时,你会对英子说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8分)

我要一本书

罗蒙诺索夫是俄国有名的科学家。他是渔民的儿子。12岁的时候,白天,他跟着父亲打鱼,晚上,躲在板棚里看书。有一次,罗蒙诺索夫和父亲在海上捕鱼,忽然,一阵狂风,把他的帽子吹到了甲板上。不一会儿,海上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况十分紧急。罗蒙诺索夫不顾一切沿着摇晃的桅杆爬上去,很快地把吹落的帆篷扎牢了,渔船恢复了平稳。狂风过去以后,父亲把他拉到身边,笑眯眯地说:“孩子,我要奖赏你,给你买件麂(jǐ)皮上衣,好吗?”罗蒙诺索夫摇摇头。“那你要什么呢?”“我要一本书,爸爸,其他的我什么都不要。”“难道一件麂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爸爸,我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比如,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为什么黑夜过去就是黎明……”父亲和水手们听了,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1)用文中的“不顾一切”说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要奖赏罗蒙诺索夫时,他想要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和水手们听了罗蒙诺索夫的话后为什么“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可以从“我要一本书,爸爸,其他的我什么都不要”这句话中体会到罗蒙诺索夫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13.以“我喜欢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我们喜欢的东西很多,可以写人或写物,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构思一番,然后就动笔写吧。

参考答案

一、1.zài√ shēn√ bei√ líng√ jīng√ gui√

2.C 点拨:“脑怒”应为“恼怒”。

3.(1)C (2)A (3)B

4.服装 墙壁 随便 遥远 视线 感受 准备 黑暗 翅膀

5.疾 晃 通 呆 群 本 慢 雀

示例: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这样才有益于消化。

6.(1)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

(2)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3)示例:小鸟在枝头高兴地唱歌。

点拨:抓住拟人的特点,让小鸟具备人的特征。

(4)因为茶是用名贵的龙井茶叶沏的,所以很好喝。

点拨:先判断句子之间的关系,再选择相应的关联词语。

(5)“伟大的”删掉

教育家孔子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伟人。

点拨:这属于病句类型中的重复。修改时可以去掉“伟大的”。

二、7.(1)一时强弱在于力 万古胜负在于理

(2)示例:秋高气爽 金桂飘香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4)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

8.示例:喜欢玩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坏学生,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列文虎克玩放大镜,发现了微生物;莱特兄弟玩风筝,“玩”出了飞机。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但玩也要注意玩的时间,玩的方式,如果能既不耽误学习,又玩得开心,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点拨:答案不唯一,只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合情合理即可。

三、9.(1)孤帆一片日边来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潭面无风镜未磨

10.示例:(1)勤奋好学 (2)聪明机智

(3)善解人意 (4)忠于职守

四、11.(1)镇定 动听 持久 犹豫

(2)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是否到讲台上讲故事 她腿脚有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她受到同学们掌声的鼓励

示例:我一定要讲好,要相信自己

(3)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勇敢地走上讲台 英子讲故事讲得很好,非常动听

(4)示例:英子,上去吧,你肯定行!

点拨:要鼓励英子,增强她的自信心。

12.(1)示例:他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

(2)他想要一本书。

(3)他们被罗蒙诺索夫的想法震惊了。

(4)对书的喜爱

五、13.思路点拨:先想想你喜欢什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想一想你喜欢他(她、它)什么,抓住他(她、它)最有代表性的特点来写。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语言尽可能生动。

篇7: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本文是一首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共有三节。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尽情欢乐的春景图。清新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特别适合孩子们反复吟诵,乃至和着优雅的曲调愉快地歌唱。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与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

学习目标:

1、学会“浪、映、轻、凉、悄、做、课、排”8个字,会认“桨、推、倒、塔、爽、幸、福”7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丰富多彩,懂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够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干什么?

2、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境,互相畅谈自己划船游玩时的情形。

3、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感受欢乐的生活气氛。

4、板书课题,指名读“桨”字,全班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初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同位互读,相互帮助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以“划小船”读、赛读、评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认读。

4、出示词组卡片,如“美丽的白塔”、“凉爽的风”、“亲爱的伙伴”、“幸福的生活”,指导学生读准、读连贯。

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浪、映、轻、凉”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书上描红。

篇8:部编版语文上册三年级

一、减少课文数量,加强课外阅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编写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课文的数量减少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共有20篇,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在第一单元中增加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阅读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给出了第一、二、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读一本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课文数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目的就是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材,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努力建构一个由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并通过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组织好“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新栏目的教学,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这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和大人一起读”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编排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之中。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活动?首先,要落实“和大人一起读”中“读”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儿歌、童谣、儿童诗、儿童故事,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情,采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带多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其次,要明确“和大人一起读”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读”中“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读给大人听,也可以是大人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是大人和学生共同读。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读教材中的内容,教给学生朗读、诵读、对读、表演读等各种“一起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教师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读”。当然,“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可以和课文教学进行整合。如教学课文《秋天》之后,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阅读材料《小松鼠找花生》,体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快乐读书吧”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目的是通过此栏目学习,拉开本学期课外阅读的序幕。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呈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书”“和同学们一起讲故事”“周末在书店里看图画书”“学了拼音可以读更多的书”四幅插图,很好地体现了“读书真快乐”的阅读主题。建议教师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交流课外读过的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读书的内容,可以是故事书,可以是图画书,也可以是课文拓展类的书,如学习课文《青蛙写诗》后引导学生读作者张秋生写的童书;图书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室里的书,也可以动员学生买一本书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读书的时间,可以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进行适当整合;读书的成果,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等比赛活动方式进行展示,也可以通过“读书存折”等档案记录方式进行呈现。总之,“快乐读书吧”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读起书来,把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放在首位。

二、更新课文内容,关注儿童生活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目录,就会发现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年级上册14篇课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点儿》《雪地里的小画家》六篇课文,把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乌鸦喝水》提前到现“部编本”的一年级上册,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七篇课文,新选课文占全册课文的50%。

从新选课文的内容来看,“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的“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汉乐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静夜思》。从教材试用的情况看,《江南》一诗中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优美的意境,更受学生喜欢。特别是第七单元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新选课文,《明天要远足》写出了孩子们远足前一晚上睡不着觉的激动期待之情,《大还是小》写出了一个渴望长大的孩子的真实想法,《项链》写出了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游玩的快乐场景,它们的时代性、生活性非常强,既体现了教材选文“以生为本”的编写思想,又体现了从课文阅读向学生生活延伸的教学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把课文阅读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读课文学字词中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300个,其中课文中识字147个。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是低年级课文教学的重要策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结合生活识字是重要的识字方法。如教学《秋天》一课中的生字“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秋天的景色,结合高粱红了、庄稼丰收等生活场景,更加形象而有意义地识记“秋”字。

其次,在课文内容理解中联系学生生活。“部编本”语文教材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已经提示了阅读理解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的要求,如《明天要远足》的课后练习是“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大还是小》的课后练习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用好这些课后练习,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改进课后练习,聚焦语文要素

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练习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语文的实践性、语用性更强。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识字、写字、朗读三项基本练习,没有具体的指导要求,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后面的练习,明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如《秋天》一课,识字中除了呈现要求认读的“秋、气、了、树、叶”等10个生字外,还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写字中除了呈现要求书写的“了、子”等4个汉字外,还在“了”字的左边提示了本课重点学习的笔画———横撇;朗读中除了要求“朗读课文”外,还提示了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式,一条是“内容主题”线,但不像原人教版语文教材那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人文主题,内容主题相对来说比较宽泛;另一条是“语文要素”线,就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因素分成若干个“点”(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语或课后练习之中,并有梯度地螺旋上升。这样编写教材的最大好处是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学科性质,突显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便于一线教师把握课文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教师在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时,要从“人文主题”的思维中走出来,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认真研究课文教学中的“语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课文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教学要求的区别。如《小小的船》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的要求是“我会说:弯弯的月亮像。蓝蓝的天空像”,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船(小小的船)、月儿(弯弯的月儿)”,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再如《比尾巴》一课,原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一画”,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的练习设计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出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如朗读课文,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读课文”四个字,看不出教学层次的变化。现“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将“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教学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5课《影子》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第8课《雨点儿》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些要求很好地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角色朗读”的教学梯度。

再次,要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的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的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的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圈画关键词句等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简单推论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美化课文插图,提升教育价值

“部编本”语文教材与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从原来的小开本变成了大开本,大课本、大汉字、大插图,显得特别大气优雅。“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江南》等很多课文的插图,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风格,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并绘制的,对帮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这次“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还增添了儿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课文插图中隐藏着带有笑脸的星星、荷叶等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特别是第14课《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课不一样,课文中只有个别难读的字注音。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采用了连环画式的插图绘制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猜字读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因此,在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掘课文插图的教育价值。

首先,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识字阅读。如教学《小蜗牛》一课,根据本课是连环画插图的特点,可以先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课文,打乱课文中四幅插图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明白课文主要写的是小树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着让学生图文对照学课文,在欣赏每一个季节的美景时,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不会认的字,如“蜗牛”的“蜗”、“发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后图文对照用课文,借助图画,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景色。

其次,要善于运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学《明天要远足》一课,除了课文中说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颜色吗”和“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之外,借助课文第2幅插图(高大的椰树、金黄的沙滩、漂亮的贝壳……),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展开想象,还有哪些美景也会让你睡不着?并进行说话练习:“那地方的__,真的像__说的,那么__吗?”使学生在看图观察、语言实践、移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主人公激动期待的心情。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部编本”语文教材有很多创新之处,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科书编者的编写意图,才能用好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的工作总结下一篇:幼儿园采购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