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专项复习教案

2024-05-24

说明文专项复习教案(共9篇)

篇1:说明文专项复习教案

说明文专项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能运用说明文的重要知识点来指导阅读,解决说明文阅读中的相关问题,突破说明文阅读的能力点。教学重难点

1、复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2、指出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3、辨析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教学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答题策略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在设计本课时,试图通过训练,让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答题的能力,掌握答题的策略,突破说明文阅读的能力点。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也是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江山。

二、回顾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学生回忆旧知)

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

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一)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二)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

5、说明方法

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引用、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6、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周密

三、重难点突破

(一)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1、温故知新

师:找出说明对象是阅读说明文的先决条件。你能说出下面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吗?

《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

《生物入侵者》、《奇妙的克隆》

学生很容易答出前三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后两篇事理说明文相对较难,教师可以点拨。大屏幕展示:

《生物入侵者》说明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入侵的危害和原因;《奇妙的克隆》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意义。

2、方法小结:

我们往往从标题入手寻找说明对象。有的标题本身就是说明对象,有的标题隐含说明对象。

3、真题演练:

(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1、温故知新

2、方法小结

通过两句话的比较,不难发现:尽量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三)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1、方法归纳; 1)举例子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

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

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

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四、阅读练习

五、作业:阅读

篇2:说明文专项复习教案

课题:说明文复习

时间:

节数: 课型:复习课

教师:

申秀东

王延会 导学法:点拨+自主练习

教具:多媒体

一、复习目标

1.使学生明确考试要求。2.了解说明文的相关常识。3.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技巧、方法、要求。4.进行实例演练。

二、考点分析

1.一般说来,说明文的考点包括如下几点:

⑴说明内容(说明对象及相关特点)⑵说明顺序

⑶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⑷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及生动性

⑸联系实际的拓展

2.仔细分析连云港近三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说明内容(信息提取)的考察要占到百分之七十五,07、08才有了联系实际的拓展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把说明内容的考察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拓展思考题也作为重点,而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特点也不能疏忽,虽然近年未涉及,但毕竟是说明文的经典题型,并且其他市区一直出现。

三、复习说明文的相关常识

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与记叙文的区别:说明文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三大特点;记叙文以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为主。

3.分类:(1)从说明对象角度,可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2)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4.说明特征: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5.说明顺序:说明文为了体现条理性,必须有条理清楚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6.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帮助人们把事物特征说清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1)下定义:是用科学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

(3)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4)列数字:是用数字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5)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

(6)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

(7)作比较:将同种与不同种事物加以对比与类比,以突出其特征。

7.说明语言:说明文中语言的最基本特征是准确性。主要是指在说明事物及事理时能准确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便于人们认可和接受。

在准确的前提下,可呈现两种风格:一个是平实,另一为生动。所谓平实,即语言具有准确、简洁、通俗的特点。

8.说明文的基本结构特点: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形式:

(1)并列式;(2)连贯式;(3)递进式;(4)总分式;

四、方法、技巧、要求指导

1.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物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1)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2)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2.如何区分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多用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多用表空间方位的词语。物体总有一定的空间形式,复杂的事物也一定有多个侧面组合而成。要说明对象的构成,必然会涉及到所处的空间位置。空间顺序就是按照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开去呈辐射式„„按一定的顺序对事物作介绍。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性的介绍,多以此为序。这样,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对象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多用表时间的词语。这是指以时间的先后作为说明的一种顺序。在介绍事物时,有的文章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为次序的,而有的是按事物从早到晚、从古至今的时间为顺序的,有的又会以某事物制作的步骤、演变的过程为顺序、„„

一般讲,在介绍对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等的时候,常采用这种顺序。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运用时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逻辑顺序: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一般为: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由概括到具体等。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和事实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顺序。特别是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总之,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往往终合运用多种说明顺序,我们只有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寻找和归纳其顺序。

3.几种疑难说明方法的辨析:一般说明方法都易于从语言特点上体现出来。较难的有:

(1)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要求完善,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的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求从一个方面完善地揭示概念的内涵;而诠释就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部分内涵即可。另外下定以往往用公式的语句来表示:即“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述;而作诠释则多用“因为„„所以”句式。

(2)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要注意的是给事物的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分类完了还要加以说明。

4.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考试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要求把握:一要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二要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名内容。

5.如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整体把握、理解词义,特别要注意同义词的选用。由于被说明对象的不同,在具体运用名词和术语时就要相当准确。我们在阅读和操练时就要联系对象及其特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注意推敲、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特别是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的选用,不可随意确定或武断否定,而要再三斟酌,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包括对上下文的分析、揣摩,然后才能酌定。

(2)正确体会关键性词语在不同方面的具体作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练与精当,还表现在修饰、限制、补充成分运用得好。我们要适当地运用一些语法知识,仔细领会作者的用词意图。一般充当这些成分的是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连词,如“日本的石油运输绝大部分是从马六甲海峡通过的”、“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蚕丝一股只有一英寸的二干分之一粗”、“吸收水分和养料是根的主要作用之一”、“草地成了天然的‘减音器’和‘吸尘器’”等,这些句中加线的黑体词在文中能否去掉、替换及其理由一类的问题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阅读时应注意从以上提及的方面去辨

析、比较。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出用词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质量。

(3)看似模糊的语言,实则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我们不妨先看一下例句:“原来草地的温度比一般水泥地温度要低十几度”,为什么“十几度”不写成具体确切的度数呢?那是因为文中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再说草地、水泥地的温度本身还受到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经常变化。所以不可能是一个恒定的确数。诸如这样看似模糊的语言还很多,如“可能”、“几乎”„„文中运用这些模糊的语言,或反映事物的实际存在,或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尤其是有些事物本身尚处于变化、发展期,有时又囿于人力、物力及科学水平,对有些客观事物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和发现。如果说得太绝对、太肯定,反而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违背了客观事实的真实性。

所以我们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条,即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明白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这一部分内容考查的常见题型是词语的替换、增删、移位以及与原文的词语进行比较等。我们既要抓住这些词语细加体会,又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去辨析。

五、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篇3:说明文专项复习教案

本文以我的一节六年级说明文专项复习课———“说明文阅读,我有方法”为课例进行分析和反思,浅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如何根据学生存在的不用问题,以实践和评价为为途径,大幅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关注重要的文本信息和评价方向,合理、准确地搭配,从而形成阅读策略,巩固和提高说明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一、立足实际,专项确题

说明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突出的科学性、知识性,能够考核学生理解并提取文中信息、运用文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涉及学生阅读的感受理解、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些语文能力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不论是读书看报、看新闻或者听广播,甚至是阅读普通的药品说明,都需要运用这些能力。基于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我认为从理解、提取信息等基础知识技能入手,立足实际确定课题。

分析往届的考试题型,结合日常做过的说明文阅读,我发现提取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从关键词入手,设题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能集中考查学生理解句子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并且能在具体答题过程中梳理答题思路,做到准确、完整地分析、解答。

二、以例为本,强化能力

作为一堂专项复习课,必得有课前和课堂练习。课前练习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暴露学生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范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以这些题目为基础,回顾阅读方法。而课堂练习最主要的目的则在于训练专项技能,并暴露学生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调整、修改阅读方法,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完善阅读能力。同时,练习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脱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产生的新时代现象,将语文阅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基于练习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将练习素材集中在曾经学过、做过的说明文课文、阅读题中;同时还将目光投向更贴近学生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从简单的说明方法辨析、说明方法作用做起,后半节课以图表为素材,提取说明对象的特点和关键信息,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有效信息的取舍,最终达到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和运用恰当、准确语言根据要求叙述的能力。

三、还课予生,以学定教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类文本,对小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高速发展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课堂的容量和效率,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单,暴露学生阅读文本时只关注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而忽略了遣词用句的好处,回答片面。但这是教师发现的问题,而不是学生在练习后自主发现的,若教师直接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将扼杀学生自主判断的能力。因此我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对比,让学生自主评价,找出哪个答案是错误的,哪个答案是不完整的,哪个答案是完整的,从而进行集体纠正。如此,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状态得到明显提升,这样的教学比教师把所有的问题逐一进行讲解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四、混合文本,重视表达

我国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基于新课标要求以及小学阅读能力的要求,本课将一半的内容设计为针对非连续性文本信息提取、分析并准确、完整表达的能力的训练。

从传播信息的角度上看,非连续性文本的颜色、线条、框线、文字等都能让信息更有效地传递给阅读者。一张图表可以同时展现出许多意义。因此,要看懂图表必须先懂得表示重点信息,提取重要信息后根据问题进行筛选,最终取重要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获得结论。所以,不能忽略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的重要性。学生普遍存在表达不准确、不完整,因为错误表达而产生歧义的问题。比如“1990年至2010年人口增长情况”柱状图中,表示年份的横轴中只表示出1990年、2000年、2010年三个时间点,而学生用“逐年”进行表述,但图表只显示以10年一个周期,人口呈现增长趋势,而并没有显示是否每年都比前一年有所增长,这就产生表达不准确出现歧义的问题;再如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到人口呈现增长趋势,而忽略了后十年人口增长幅度明显比前十年要大,造成了表达不完整的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当堂投影回答的对比,都直观地暴露出来,学生自评互评,在集体合作中进行不断地修改、完善,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我认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个体无限发展的可能,为个体未来发展提供基础方法,协助下一代掌握基础技能。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材料越来越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更注重从实践运用出发,凸显语文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工具性。近年来小学语文对于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特别是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越发重视。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我也将不停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索,坚持更深入地探究,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本,发现更有效的说明文教学方法。

摘要:<正>2014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在语文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高学段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应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说明方法,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教师花在说明文教学上的精力不少,学生学习的时间也很多,但总是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考试中理解片面、语言不通、表意不准确的句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在说明文教学中侧重感受、理解,却淡化了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文以我的一节六年级说明文专项复习课——“说明文阅

参考文献

篇4:说明文专项复习教案

本文以我的一节六年级说明文专项复习课——“说明文阅读,我有方法”为课例进行分析和反思,浅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如何根据学生存在的不用问题,以实践和评价为为途径,大幅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关注重要的文本信息和评价方向,合理、准确地搭配,从而形成阅读策略,巩固和提高说明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一、立足实际。专项确题

说明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突出的科学性、知识性,能够考核学生理解并提取文中信息、运用文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涉及学生阅读的感受理解、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些语文能力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不论是读书看报、看新闻或者听广播,甚至是阅读普通的药品说明,都需要运用这些能力。基于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我认为从理解、提取信息等基础知识技能人手,立足实际确定课题。

分析往届的考试题型,结合日常做过的说明文阅读,我发现提取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从关键词入手,设题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能集中考查学生理解句子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点,并且能在具体答题过程中梳理答题思路,做到准确、完整地分析、解答。

二、以例为本。强化能力

作为一堂专项复习课,必得有课前和课堂练习。课前练习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暴露学生的问题,并以此作为范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以这些题目为基础,回顾阅读方法。而课堂练习最主要的目的则在于训练专项技能,并暴露学生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调整、修改阅读方法,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完善阅读能力。同时,练习的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脱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产生的新时代现象,将语文阅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基于练习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将练习素材集中在曾经学过、做过的说明文课文、阅读题中;同时还将目光投向更贴近学生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从简单的说明方法辨析、说明方法作用做起,后半节课以图表为素材,提取说明对象的特点和关键信息,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有效信息的取舍,最终达到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和运用恰当、准确语言根据要求叙述的能力。

三、还课予生。以学定教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类文本,对小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高速发展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课堂的容量和效率,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单,暴露学生阅读文本时只关注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而忽略了遣词用句的好处,回答片面。但这是教师发现的问题,而不是学生在练习后自主发现的,若教师直接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将扼杀学生自主判断的能力。因此我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答案进行投影对比,让学生自主评价,找出哪个答案是错误的,哪个答案是不完整的,哪个答案是完整的,从而进行集体纠正。如此,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状态得到明显提升,这样的教学比教师把所有的问题逐一进行讲解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四、混合文本。重视表达

我国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基于新课标要求以及小学阅读能力的要求,本课将一半的内容设计为针对非连续性文本信息提取、分析并准确、完整表达的能力的训练。

从传播信息的角度上看,非连续性文本的颜色、线条、框线、文字等都能让信息更有效地传递给阅读者。一张图表可以同时展现出许多意义。因此,要看懂图表必须先懂得表示重点信息,提取重要信息后根据问题进行筛选,最终取重要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获得结论。所以,不能忽略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的重要性。学生普遍存在表达不准确、不完整,因为错误表达而产生歧义的问题。比如“1990年至2010年人口增长情况”柱状图中,表示年份的横轴中只表示出1990年、2000年、2010年三个时间点,而学生用“逐年”进行表述,但图表只显示以10年一个周期,人口呈现增长趋势,而并没有显示是否每年都比前一年有所增长,这就产生表达不准确出现歧义的问题;再如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到人口呈现增长趋势,而忽略了后十年人口增长幅度明显比前十年要大,造成了表达不完整的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当堂投影回答的对比,都直观地暴露出来,学生自评互评,在集体合作中进行不断地修改、完善,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篇5:句子专项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学过的各种类型的句子,掌握句式变换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育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教学重点: 复习句式的变换。教学难点:

掌握不透明类型句子的变换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内容。

句子是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今天我们就通过修改病句、句式变换来对所学过的有关句子的知识来进行复习。

二、复习句式变换。

(一)缩句

1、什么是缩句呢?如何缩句?

补充:就是去掉句子中所有的修饰词语,留下原句中主干部分,使其成为最简短的句子。

(1)舍去“()的”“()地”这样的修饰词和“得()”后面的补充内容。(2)舍去表示“时间”、“数量”、“状态”、“比喻”等方面的词。(3)“着”“了”“过”跟着原句走。

(4)检查缩写好的句子是否符合“谁干什么”“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的结构。

2、下面我们来完成几个练习

我一颗一颗地数着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我数着星星。)活泼的明明在大院里踢着刚买来的足球。(明明踢着足球。)帐篷里热得像蒸笼一样。(帐篷里热)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二)扩句

1、缩句是使句子更简短,那扩句呢?(学生先说,老师补充。)

给句子增添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1)不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2)增添的词语要喝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2、扩句练习

(1)太阳升起来了。(怎样的太阳,怎样升起„„)

(2)孩子数星星。(什么样的孩子,在哪里,怎样数星星„„)(3)小山羊吃草。(怎样的小山羊,在哪里,什么样的草„„)

(三)被字句、把字句

1、还有一种句式的变换是根据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调整就可以了比如:我完成了作业。我把作业完成了。这是什么什么类型呢?

2、完成练习

(1)一大滴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2)美国攻打伊拉克了,这是千真万确的。

(四)陈述句、反问句互换

1、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还有一种句式的变换非常常见,如: 这难道是你画的吗?(肯定形式)意思是:这不是你画的。

你难道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否定形式)意思是:你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

用疑问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这种句子叫做反问句。反问句的作用就是加强语气。

如果反问句的句式是形式是否定的,意思就是肯定的。

2、陈述句、反问句互换要注意什么呢?

(1)反问改陈述

找出否定词去掉,在去掉“难道、怎么、吗、呢、呀”等疑问词;没有否定词在原句中加上“不、没有”等表示否定的词语。

(2)陈述改反问:与反问改陈述规则相反。

3、完成练习

沿着这条小溪,能到长江的源头。(沿着这条小溪,难道不能到长江的源头吗?)

这没什么可怀疑的了。(难道这有什么可怀疑的吗?)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三、小结

通过这学习,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

四、作业:

完成练习。

1、十二岁的美云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子的红河。

2、星星眨着眼睛。

3、小军克服了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困难。

4、这比山还高屄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会忘记呢?

篇6:标点符号专项复习教案

永昌二小 宋子仁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认识常用标点符号(逗号、句号、冒号、感叹号、顿号、书名号、问号、破折号、引号、省略号)的用法。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

认识用法。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复习内容,明确本节课复习内容

这节课复习问号、破折号、省略号、引号的用法,学会正确使用这四种标点符号。

二、复习“问号” 1.问号表示什么。

(表示一个问句说完之后的停顿符号,多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2.出示习题,进行练习。3.小结,强调:

①表示选择的问句,问号一般只用一个,放在全句末尾,各项之间用逗号。②该不该用问号,要从整个句子看,看看是否真的发问,有没有疑问语气。

三、复习“省略号” 1.学生说说省略号的用法。2.出示习题,进行练习。3.小结,强调: ①句子中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②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四、复习“破折号” 1.学生说说破折号的用法。2.出示习题,进行练习。3.小结,强调:

①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②破折号和省略号不能同时用在同一个句子中表示语音停顿或中断。

五、复习“引号” 1.学生说说引号的用法。2.出示习题,进行练习。3.小结,强调:

①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

②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引用部分末尾的引号前不加标点符号。

篇7:阅读理解专项复习教案

阅读理解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重很大,题样多,分值比重大,难度大,涉及面广,对阅读面较狭窄和阅读能力有限的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只要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掌握相应题型的解题技巧,获得高分是不成问题的。阅读理解题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知识运用、逻辑思维、判断推理及捕捉信息方面的能力,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人物传记、政治经济、天文史地、社会文化、科普小品、风土人情、幽默故事及日常生活等。

一、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根据历年来中考阅读理解题型的分析,将阅读理解题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细节理解题

一般针对某个特定的细节而提供,难度较小,属表层信息理解,考生通读短文后可直接找出答案依据。

解题技巧:

通读短文,领会文章大意,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细节,特别注意:

1.五个w(who,which,when,where,what)和一个h(how);

2.数字、日期、时间等;

3.注意加强语气的词。然后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原文细节的选项,剩下的就是要选择的最佳答案。

(二)词句理解题

此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短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用的方法是多种表达法、一词多义法、同义近义或反义提示法、习语释文法及句型转换法等。

解题技巧:

1.正确理解题意,从短文中找到相关的词、短语或句子,根据特定的语境来判断理解,推敲斟酌和最后确定其准确含义。

2.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技巧:

(1)注意定义和解释;

(2)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提示;

(3)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提示;

(4)利用悬念的属种关系;

(5)借助已有知识或生活常识。

(三)推理判断题

通过字里行间的阅读,作合理的推断。

解题技巧:

1.分析文章的主旨。

2.分清文章的主要思想及次要思想。

3.寻找文章的逻辑思路。

4.核对问题中各项选择与文章中有关词句的联系。

(四)归纳概括题

此题主要针对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文章的结构层次(主题句或主题段),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后归纳短文要点,概括中心思路。

解题技巧: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灵活运用概括、判断、归纳、推理等方法,准确理解文章的话题和中心思想。有时还要求对作者叙述的意图和观点作进一步剖析,甚至推测作者的语气和态度等。

一般说来,文章的段落常有概括中心思想的主题句,且多位于段首或段末,有时也会夹在中间。对无主题句的篇章,考生应对文章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概括中心思想。

二、答题步骤

1.先看问题,再读文章。带着问题阅读短文,确定主攻方向,特别要注意首尾段和首尾句,把握文章的主题,摘取有用的材料。

2.细读全文,认真分析与问题有关的词汇、句子或段落,特别留心一些关键信息词。

篇8:说明文阅读专项演练

□祁云枝

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在超市水果区看见火龙果那怪异的长相时,吃了一惊。不禁在心里暗暗描摹它妈妈的长相,该是高高大大的热带雨林植物吧。

第一次看到火龙果树时,又吃了一惊——火焰般炫目的火龙果,竟长在霸王鞭上!大概是火龙果孩子太大、太重,妈妈们的躯体全都耷拉下来,趴在简易木架上,不堪重负。只有艳红或青绿的火龙果,霸气地从绿茎中探出头来,注目我的惊讶。微甜爽口的火龙果,竟然是仙人掌科植物霸王鞭的水果!这浑身长满刺的家伙,竟然可以结出人人爱吃的水果!

其实,仙人掌科植物所结的果实,我第一个吃到的就是火龙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它们的母子关系。

北方人或许对霸王鞭不熟悉,但对仙人球都熟悉吧。嫁接仙人球的砧木就是霸王鞭——嫩生生、胖乎乎的绿茎上,有三四条突起的棱角,棱角上遍布着坚硬的刺,如同传说中“霸王”手里挥舞的鞭子。

老家在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的火龙果,在经历了高温、干旱、多风的磨砺后,逐渐练就了一身绝妙的生存技能。霸王鞭所做的第一步,是将浑身上下的叶子变身成坚硬的刺,一来,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二来,能够抵挡沙漠动物们饥渴的嘴巴。

接下来,霸王鞭将自己的根系长度变短,让其伸缩范围变广,目的是在下雨时,收集更多的雨水。不仅如此,它还努力长出气生根,以吸收空气中更多的水分。靠着这些游龙般的气生根,霸王鞭可以轻松地爬上岩石、沙堆以及任何超过它们身高的物体,竭力收集阳光,汲取攀附物体上的营养,然后贮藏在自己厚厚的肉茎里。

遇上干旱,这些存货,就派上了用场。

沙漠里,白天气温太高,对于霸王鞭来说,选择白天开花,高温灼伤的不仅仅是娇嫩的花朵,还包括传宗接代的伟业。那就夜晚开花吧,霸王鞭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晚上7点开始,看似笨拙的霸王花苞徐徐打开,如玉如冰琢出的花瓣,一点点绽放。花朵很像昙花,是多层喇叭状,花蕊姣黄,花瓣洁白,花香雅致。只可惜,一朵花的美丽,只能维持一夜,天亮时便默默凋谢萎蔫。

刚刚爬上枝头的火龙果宝宝,是青绿色,隐在无数绿茎的中间,并不起眼。随着果实的长大,红色逐渐增多,当整个果实变成艳丽的玫红色,就是火龙果对沙漠动物们的宣告:“点心出笼了,快来享用吧!”它要用这些点心来换取种子的传播。

火龙果的悉心设计,体现在果实的每个部分:“点心”的外表看似有鳞片,其实是光滑的,让动物果腹;将黑色细芝麻粒般的种子,散布在浆状(胨状)果肉里,丝毫不影响味道和口感。即使部分种子被动物的牙齿磨碎了,火龙果也在所不惜,因为每个果实内含有数千乃至上万粒种子,前赴后继。不仅如此,火龙果还让种子具备了“穿越”功夫,能够在动物的肠胃内走一圈,而不被消化。于是,用火龙果填饱肚皮的动物,打着饱嗝转悠到其他地方便便时,就替火龙果远距离播了种,还顺带施了肥料……如此这般,火龙果代代相传。

现在我国南方乃至内地,都可以看到缀满火龙果的植株。不同的是,在原产地,火龙果靠蛾子和蝙蝠传粉,而在内地,必须要仰仗辛勤的果农。

火龙果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调动了沙漠动物的积极性,人类,也逐渐成为它传播大军中的一员。

(选自《知识窗》2015年第12期)

1.第二段画线句中的“竟然”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五段中说的“绝妙的生存技能”有哪些?

3.第九段中的黑体词“穿越”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植物的“分身术”之谜

□王贞虎 周 周

所谓“全息胚学说”,就是说生物体每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化学组成模式上与整体相同,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一种生物都具有“分身术”的“魔力”。

淡水水螅的母体上有时会长出一个个芽,这些芽,脱离了母体依然能独立生活;涡虫可以通过无性横分裂的方式繁殖,断裂后的每一段都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水蛭的大部分体节,都有相同的内脏和相同的结构,每一节都是一个特化胚胎,所以把水蛭切成段就会长成两条新的水蛭……

动物界的“分身术”多如牛毛,植物界的“分身术”更是数不胜数。

马路边的棕榈树,它的叶子,由薄扇似的叶片和长长的叶柄组成,仔细观察一下叶子的整个外形,当把它竖在地上与全株外形相比时,你会发现,它们的外形是多么的一致,只是大小不同;一个梨,它的外形与它的整体果树形吻合。行叶脉的植物,它们都是从茎的基部或下部分枝,主茎基本无分枝;相反,叶脉为网状的植物,它们的分枝多呈网状。

大仙人球上长着许多的小仙人球,但都是能够独自“发育生活”的“全息胚”,把它们取下来移栽,就会长成新的个体;蟹爪兰,它的每一节变态茎都是特化的胚胎,栽种到土壤里,就能从叶片边缘长出一个个幼体,有根有叶,“胚”性十足。时下很火的多肉植物,分离出一片叶子,放在土壤表层,就会慢慢地生根,成长,最后长成和“母亲”一样的独立个体,然后,还可以继续分离,成长……

竹节海棠的一片落叶,也能在地上生根发芽,这显示了植物叶子的胚胎属性。杨树的叶子,从形态上就可以看出,它是发育程度很高的全息胚,实际上一片叶子就是一株扁化了的杨树。针叶树的针叶呢?也是这样,只不过发育程度很低。植物的根茎和块茎同样都是特化的“全息胚胎”,像生姜、美人蕉、马铃薯等,都可以利用根茎或块茎来繁育植株。

那么,這些植物为什么会产生“全息现象”呢?

我们知道,就像一个鸡蛋的卵细胞——蛋黄受精后能孵化小鸡一样,生物的受精卵或起始细胞都包含有生物体的全部信息,能够发育成新的生物体。生物体上的一般细胞,就是体细胞,也含有生物体的全部信息,有潜在发育成新整体的能力。植物体上的许多细胞,都可以人工培养,使它们在培养基上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不过,由于受到整体的控制,它们在发育过程中便会发生特定的变化,最后特化为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在植物体上,会成为一张叶片,一只花朵,一个分枝;在动物体上会成为一个器官,一个节肢等。

nlc202309090318

根据植物全息的这种规律,人们已将它应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例如,将马铃薯块茎上的芽眼切下做“种子”,分别以“蛇皮粉”“跃进”等5个马铃薯品种的块茎为材料,将它们的芽眼切块成远基端芽眼和近基端芽眼两组,进行种植比较试验。实验结果显示,以远基端芽切块制种生产时,各个品种均增产,平均增产达19.2%。

(选自《奥秘》2015年第12期,有改动)

1.本文的标题是“植物的‘分身术’之谜”,为什么第二段写水螅的“分身术”?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对植物的“分身术”进行说明的?

3.请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植物的“分身术”之谜。

“脑控”成为科技新宠

□吴佳荃

科技电影中主角用意念移动物体的场面时常让人心潮澎湃,如今这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幻想。科学家通过对大脑这一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的不断研究,开发出了多种“脑控”科技产品,充分发挥了大脑的指挥功能。

英国一名设计师日前开发出一种脑控独轮车,工作原理是骑车者佩戴一种由脑脉冲控制的特制护目镜,通过蓝牙技术与独轮车动力系统保持即时联系。一旦前方有障碍物,护目镜检测到脑脉冲的变化就会自动发出减速或停车指令,保证骑车者的安全。这种独轮车是依靠环保电池驱动的,每次充分充电后可以骑行4小时。

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实验项目开发出了一种传感器,植入瘫痪患者脑部后就能够用意念操控机械手臂,大大便利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这项技术依靠一个由数百个接触点组成的4毫米传感器实现,每个接触点对应大脑中特定的位置,能够即时“解码”从脑细胞和神经中传来的信号。信号被传递到电脑之后,由特定软件对照人体运动模式进行解码分析,并生成操作机械手臂的代码。

无独有偶,韩国高丽大学的研究小组也致力于帮助瘫痪人群获得活动的能力,为此他们研发出一款先进的外骨骼机器人。这款外骨骼机器人通过脑电波接口测量信号并读取用户的脑电波,再由信号处理系统筛选出正确指令并给信号分类。最终,通过匹配分类脑波与大脑发出的信号,确定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完成用户的指令。

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一名残疾人利用脑控技术完成了开球仪式,让全世界观众共同见证了脑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项脑机接口技术近期也有新的发展,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装置来远程控制机器人,旨在帮助残疾人士探索未知区域。测试者需要在脑中植入芯片,或者戴上布满金属片的脑电头套,通过脑电波变化来指挥机器人的行动。

由此看来,国际脑研究组织将21世纪称为“脑科学时代”不无道理。目前人类对大脑的研究仍然是有限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相信未来脑控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2月12日)

1.本文的標题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3.请仔细阅读本文中介绍的几项“脑腔”技术产品,归纳其基本的系统结构。

4.最后一段画线句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篇9:说明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2011-1-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说明文。好,先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常用方法

三、回顾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说明文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是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可以分成哪两种呢?用学过的课文举个例子)

2、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第二单元都是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说明的都是一个具体的事物;第三单元都是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等 说明的是一个事理)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举个例子

3、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事物说明文,比如《中国石拱桥》先介绍最早出现的旅人桥再介绍赵州桥,再介绍卢沟桥,最后介绍桥的当代发展;什么样的说明文要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的时候 《故宫博物院》;一般来说,事理说明文要用逻辑顺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等。

5、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周密

6、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四、题型及对策

过渡语: 说了这么多问题知识,大家在做说明文阅读理解的时候还是感到茫然,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些说明文阅读理解的题型和对策,咱们今天先来看其中的三种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

(一般它会问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这样的题答案在哪儿呢?谁知道?)

答题技法:首先,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题目不是说明对象的,看首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

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介绍了„„的„„(对象

加特征)。例:《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以及它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这是一种题型,还有一种题型就是考察说明方法的作用,这种题一般会怎么问?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或者是,这段文字除了运用什么什么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题盖怎么回答呢?大家心里一定要有数,二次月考之前咱们也复习过,今天咱们再来熟悉一下。)

①、举例子:通过举„„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2、语言准确性:

第三类题型就是考察语言的准确性。这类题一般会这么问: 类型

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加点字词能否删去,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类型2: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五、巩固练习

(好了这节课就先复习三种题型及解答的方法下面我们来作两篇阅读理解,看看谁掌握的好。)《饺子》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2分)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2分)

3.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的 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3分)

4.第③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

5.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2分)

(二)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6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7.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分)8.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9.选文第⑥一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3分)10选文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至少”为什么不能去掉?(3分)讲题

(一)答案: 1.饺子 时间顺序

2.混沌、粉角、扁食、煮饽饽(饼饵、角子)

3列数字 饺子流传时间长,地域广,且在唐代就有饺子和混沌两个品种。4.不可以。“至少”一词说明饺子最晚在唐代就有了,去掉显得太绝对,表达不准确(不严密)。

5.意寓团圆个;意寓新旧交替(辞旧迎新)。(二)6.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如何用手机来定位)7.逻辑顺序

上一篇:恭喜公司搬迁的祝福寄语下一篇:小学生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