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物业管理条例

2024-05-13

宁波市物业管理条例(通用8篇)

篇1:宁波市物业管理条例

(一)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全市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县(市)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管,组织物业管理行业重大问题的调研及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物业管理工作,落实物业管理综合协调、管理的职责;将物业管理纳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年度考核目标;根据各地实际,制定物业管理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由辖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规划、城管、公安、价格、工商、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参加的物业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辖区内物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建立由辖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法院、司法、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组成的物业管理纠纷快速处理机制,解决协调物业管理发生的争议和纠纷。负责制订本辖区内小区管理应急预案,指导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辖区物业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企业退出项目管理的工作实施监督和组织协调。

(三)县(市)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对物业管理小区的日常检查、指导,统一组织对物业管理小区的综合考评;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服务投诉受理机制,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和项目经理信用记分档案,对服务不到位、收费及支出不规范的物业服务企业及时督促整改;指导属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筹建、改选和日常监管等工作。县(市)区物业管理主管部门的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物业管理服务站,配置物业管理专职人员,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负责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负责指导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筹建成立和换届工作,并监督、规范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开展正常的自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社区综合协调的优势,把物业管理与创建文明小区、安全小区等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共同创建和谐社区;协调处理业主委员会与业主、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和投诉。

(五)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积极发挥社区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支持和指导业主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责,参与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工作,协调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

★ 宁波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

★ 物业管理条例全文

★ 新版《徐州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说明

★ 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

★ 湖北省物业管理条例全文

★ 无锡市物业管理条例全文

★ 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全文

★ 《包头市物业管理条例》

★ 《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全文公布

★ 解读湖北省物业管理条例

篇2:宁波市物业管理条例

(一)公安(交警、消防)部门负责指导、支持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指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公共秩序维护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秩序维护队伍的管理;指导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划分停车位及制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合理的行车路线,并会同城管、规划等部门在物业管理区域外城市次干道上划分临时停车位,缓解小区停车难问题;对物业管理区域内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重阻塞交通、阻碍消防通道、强行停放大型客车、货车和油罐车(化学品车)的行为依法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负责处理社会噪声类型的行为;定期对物业管理区域内消防设施和消防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依法处理物业管理区域内破坏消防设施的行为。

(二)城管部门负责查处物业管理区域内违反市政、绿化、市容管理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对规划、环保部门相关职责已委托或依法划归城管部门的实施行政处罚。

(三)工商部门依照职责负责查处物业管理区域内虚假广告、无照经营和擅自变更经营(办公)场所的行为。对利用车棚(库)及违反《物权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将住宅作经营(办公)场所的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四)规划部门负责查处物业管理区域内破坏房屋外立面、违章搭建、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行为;按市政府有关规定负责查处擅自开挖地坪降低地坪标高的行为。

(五)房屋安全主管部门负责查处物业管理区域内涉及房屋使用安全的行为。

(六)环保部门负责处理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油烟、废气和企业等经营性单位产生的工业噪声等超标行为。

(七)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前期物业服务收费和停车服务收费的办法,查处物业服务企业乱收费行为。

(八)财税部门负责指导、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健全完善财务和税收管理制度。对一些入不敷出的老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适当予以税收优惠减免,减轻老小区居民和物业服务企业的负担。

(九)人防部门负责查处未按规定维护管理防空地下室、改变防空地下室主体结构、拆除人防设施设备及危害防空地下室安全和使用效能的行为。

篇3:宁波市物业管理条例

1 科教工作的主要业绩

1.1平台建设

截止2013年12月底,宁波市疾控中心建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有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在建设周期内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科学研究得到较大突破,学科整体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有效地发挥了学科技术创新的引领和骨干作用。

1.2课题研究

2002-2013年底宁波市疾控中心共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立项课题102项,其中国家级立项2项、省部级立项42项、市厅级立项58项,累计获得科研项目经费1 500余万元。依托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研究”,于2011年启动实施了宁波市“乙肝队列研究”重大科技平台项目。2013年又依托宁波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团队“基于慢性病防治三级网络体系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循证综合干预研究与示范”课题,启动建立了“糖尿病前期人群和糖尿病病人”10 000余人的血清生物标本库,所有样本的基础个案资料均实施了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下一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002-2013年底中心共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54项,其中获得省部级奖励24项(二、三等奖),市厅级奖励30项(一、二、三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

1.3文章著作

2002-2013年底单位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93篇,其中SCI论文57篇、I级论文598篇、II级论文326篇(I级和II级论文系浙江省卫生厅规定杂志的目录级别)。2012年发表篇数最多(112篇),各年度发表文章篇数见表1。SCI文章发表数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疾控中心中处于领先地位。见表1。

2004 年以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任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共出版《现场流行病学》等著作23 部,其中任主编的有8 部著作。

1.4继续教育与基地

2002-2013年中心共主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74项,其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1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3项。目前,中心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基地,是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培养基地。十年来,宁波市疾控中心共接受各高等院校实习与外单位进修生1 000多余名,中心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等11所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实习教育基地。

1.5交流与合作

宁波市疾控中心巩固和发展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院校的密切合作关系,并与美国CDC、德国亚琛市艾滋病防治中心、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法国鲁昂大学医学院等境外多家相关机构保持着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协作关系。十年来,单位先后累计派出业务骨干出境、出国培训研讨100余人次。

2 主要做法

2.1领导重视

中心始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科研教学工作,直接分管中心的科研教育科,全面管理和引导单位的科教工作。始终把科教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发扬“和谐、奉献、科学、创新”的疾控精神,树立“把疾控工作作为硬任务,把科教工作作为软任务”的思想,把科教工作作为培养人才、推动单位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承担科研课题,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始终把科教工作与疾控工作紧密结合,推动疾控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组织单位技术专家成立了宁波市疾控中心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指导科研工作的开展实施,形成你帮我带的和谐科研团体。多年来,单位始终坚持科教激励机制,每年不吝投入奖励经费,近年来更是大幅度增加。对有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奖励措施,鼓励各专业、各年龄层次、有技术特长的专业人员积极自我加压、自我提升,在各类学术平台上锻炼和展示学术科研技能。

2.2制度健全

2004年9月专门成立了科教工作的专业管理科室,即科研教育科,全面负责单位的科研教育管理各项工作,承担科研、教学、继续教育、培训、进修、学术交流、文章管理等工作,还承担中心学术委员会、伦理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管理以及宁波预防医学会秘书处工作等。中心建立和完善了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有效的人才绩效评价体系,有效保障了科研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科教相关的指标纳入全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年终考核。单位加强科技管理,鼓励科研创新,对各业务科(所)室、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提出年度目标要求,每年初制定方案,年终实施考核,并与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年终奖励挂钩。尤其是对中层干部和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不通过者进行点名或通报批评公示,并取消当年度评优资格。

2.3应用结合

多年来坚持科教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始终围绕疾控的重点业务开展科教工作,把业务和科教深度融合,从而促进科教氛围的提升一直是中心多年来的一个成功经验。如随着现场流行病学的深入开展,中心的现场流行病学学科也从2002年成为宁波市卫生局医学重点学科,于2007年建设成为浙江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学科(计划编号07-013),并成为国家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2012年申报成功成为宁波市科技局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的思路和灵感来源于基层和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申报课题,注重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由中心学科带头人牵头,在宁波市、哈尔滨市和济南市三地开展联合国基金会项目《小月龄婴儿麻疹高发成因及免疫对策的系统研究》,该项目针对工作中发现的小月龄婴儿发生麻疹病例增多的现象,研究小月龄婴儿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策略,得到了原卫生部的高度肯定。

3 科教工作的主要体会

3.1 科教与疾控工作相得益彰

3.1.1科教与培训

依靠科研和教育,在抓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大大提高了单位的业务水平和为广大市民健康服务的能力,中心营造了科教发展的良好氛围。

3.1.2科教与应急

面对全球新发传染病不断发生与流行、台风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发,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单位科教科与业务科(所)室密切配合,举办形式多样的应急演习,应急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在课题研究中更加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技术应用性研究,实践证明,也得到了很好的产出。

3.1.3科教与检测

单位高度重视实验室能力的建设,为科学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2013年8月单位实验室再次顺利通过国家认可委和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三合一”评审工作。目前,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16大类,924项参数,通过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18大类,1128项参数。

3.2 人才梯队是科教持久力的保证

3.2.1创造良好人才的环境

中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对人才的科学认识,创设优良的人才发展氛围,从而激发成才主体的成才愿望,展开人才的良性竞争。坚持人人都能成才的平等育才观,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创新育人方法和原则,关注人才的全面发展,注重人才创造能力的养成,保证人才发展的方向,为人才成长创设优良的环境和条件,服务人才发展。走学术发展道路、成为行业的专家,已是单位许多青年专业人员的追求,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取,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层次和技术水平。

3.2.2领军人物举足轻重

截止2013年底,宁波市疾控中心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2名,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名,宁波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宁波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名,宁波市优秀中青年人才3名。多年来,单位依托省、市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建立学科带头人考核和奖励机制,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起到较大的辐射带动效应,从而促进了中心学科团队的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发展。

3.3 平台建设是科教工作的强有力助推器

3.3.1重点学科平台的堡垒作用

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专项平台,有效促进相关学科的理论相互交融和技术手段的相互借用,发挥综合优势,形成科研合力,增强了系统工作的创新能力。依托这些平台项目的开展一方面用老的项目来锻炼专业骨干;另一方面又争取新的项目来培养专业骨干,形成人才辈出、成果不断的良好科研态势。

3.3.2丰富的学习平台灵活机动

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抓手,单位内部逐步形成了每月1次学术培训、专业人员每次出国(境)后的成果汇报、每年1次中心层面的青年学术论坛以及每二年1次的全市性科教大会等常态化学习机制。购买了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建立了宁波市疾控中心电子图书馆,以及创新性地引入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即“宁波疾控中心网络学院”,化解了工学矛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和教学时空的灵活性。另外,单位每年邀请国外及省内外专家学者来宁波考察和讲学,进行学术互动交流,为知识更新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篇4:宁波市物业管理条例

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3年10月29日修订通过了《宁波市燃气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现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就修订本条例的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

一、修订《条例》的必要性

现行的《条例》自2004年7月1日施行以来,对加强我市燃气管理,规范燃气市场,保障燃气正常供应与安全使用,维护用户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燃气行业快速发展,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燃气设施数量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实际情况变化较快,出现了行业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燃气专项规划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二是燃气应急储备和应急调度制度不够健全;三是燃气经营服务有关制度不够完善;四是燃气安全监管不够具体,存在不少隐患。此外,随着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条例》部分内容也需作相应调整。因此有必要修订现行《条例》。

二、《条例》主要内容的说明

(一)关于总则

为了明确条例的适用范围,《条例》第二条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燃气规划和建设,燃气经营和使用,燃气设施保护和燃气燃烧器具管理,燃气安全和应急管理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进口,城市门站以外的天然气管道输送,燃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使用,沼气、秸秆气的生产和使用,不适用本条例。”

关于管理部门,《条例》第五条明确了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及相关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燃气管理工作。

(二)关于规划与建设

为了促进燃气工作统筹协调发展,《条例》第七条对燃气专项规划的制定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考虑到公共安全,《条例》第八条第二、三款规定:“高层住宅、在燃气专项规划范围内新建的住宅小区和需要使用燃气的商业建筑或者公共建筑,应当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管道燃气设施已覆盖的区域,在住宅小区内不得新建气化站、瓶组站。”

为更好地体现便民原则、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流程,《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对燃气专项规划范围内的燃气工程建设项目,规划主管部门在依法核发选址意见书时,应当就燃气工程建设是否符合燃气专项规划征求燃气主管部门的意见;不需要核发选址意见书的,规划部门在依法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就燃气工程建设是否符合燃气专项规划征求燃气主管部门的意见。”

(三)关于经营与服务

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对燃气经营规定了许可证制度,《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规定为管道燃气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目前我市管道燃气经营现状都是经营者取得特许经营权并依法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特许经营合同的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0年。从实际角度出发,《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管道燃气经营除实行许可证制度外,还应当按照省有关规定取得特许经营权并依法签订燃气特许经营合同。”

《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对燃气经营企业和个人的许可条件分别作了规定。第十七条对经营许可的延续作了规定。第十八条对经营者变更许可、停业歇业作了规定。

为了明确经营者的义务,同时根据上位法的相关规定,《条例》第十九条对经营者的经营义务作了规定。第二十条对经营者临时调整供气量和暂停供气的行为作了规定。

(四)关于燃气设施保护与燃气燃烧器具管理

为了更好地保护燃气设施,《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对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的划定和公布作了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对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不得从事的行为作了规定;第二款对确需在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设施安全的活动取消了行政审批,规定:“确需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敷设管道、打桩、顶进、挖掘、钻探等可能影响燃气设施安全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与燃气经营者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地维护燃气用户的利益,《条例》第二十九条对在本市从事燃气燃烧器具生产单位、销售单位的经营义务作了规定,第三十条对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不得从事的行为作了规定。

(五)关于燃气使用

为了保障燃气用户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同时结合目前我市实际,《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燃气用户应当使用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的燃气燃烧器具和气瓶,及时更换超过使用期限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燃气燃烧器具、连接管。提倡燃气用户使用金属波纹软管等防损、抗老化的连接管和燃气泄漏报警器。”第三十四条对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安装燃气设施的情形作了规定。第三十六条对机动车燃气用户的禁止行为作了规定。

《条例》第三十七条对用户与经营者关于燃气设施维护范围和责任的划分作了规定。第三十九条对管道燃气的安全检查责任作了规定。

针对燃气用户逾期未支付燃气费用和违约金的情形,但为防止因经营者擅自中止供气给用户生活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明确:“用户在接到经营者催告单三十日后仍不支付燃气费用和违约金的,经营者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中止供气。”

(六)关于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

为了加强安全与应急管理,防止和减少燃气安全事故,《条例》第四十九条对政府建立燃气应急储备制度作了规定,第五十条对政府建立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作了规定,第五十一条对经营企业建立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了规定。第五十三条对燃气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案的启动情形作了规定。

针对燃气事故存在危害大、救治急、原因一时难以查清等特点,从更好地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燃气用户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燃气事故发生后,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委托的有关部门勘查事故现场,调查取证,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除不可抗力外,对造成居民用户人员伤亡的燃气事故一时难以查清责任的,由燃气经营者垫付急救费用,但可以保留向燃气事故责任人追偿的权利。”

(七)关于法律责任

根据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燃气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条例》第五十八条对已经取得经营许可的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不再符合经营许可条件的违法行为规定了法律责任。

(八)关于附则

为更好地理解法规,《条例》第六十条对燃气、燃气设施、燃气燃烧器具、燃气用户等名词作了解释。

篇5: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条例

《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条例》已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12月23日批准,现予公布,自3月1日起施行。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篇6:宁波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一)随地吐痰、便溺;

(二)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等废弃物;

(三)乱倒垃圾、污水、粪便和乱扔动物尸体;

(四)在露天场所和垃圾收集容器内焚烧树叶、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

(五)其他有损环境卫生的行为。

违反本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每次二十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禁止饲养家禽家畜和食用鸽。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处理;逾期不改正的,予以没收,并可按每只五十元处以罚款。

居民饲养信鸽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具备相应的条件,并采取措施防止影响周围市容环境卫生。具体规定由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违反规定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影响市容环境卫生严重的,可责令搬迁。

居民饲养宠物应当遵守有关规定,不得影响环境卫生。宠物在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场所排泄的粪便应当由物主即时清除。违反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应当采取方便居民的方式,做到日产日清,并逐步实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居民应当按照规定的方式、地点、时间倾倒生活垃圾,违反规定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五十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产生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泥浆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向当地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处置手续,并按核定的路线、时间和方式清运。

产生营业垃圾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应当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服务单位清运垃圾。

居民装修房屋产生的垃圾应当按规定投放在指定的地点,按规定支付建筑装潢垃圾清运费。

第三十一条化粪池、储粪池的粪便,由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统一组织清运、疏通,防止阻塞、外溢。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第三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处置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营业垃圾、装修垃圾、粪便等,不得任意倾倒。违反规定,责令限期清除,并可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单位和饮食业经营者产生餐厨垃圾,应当单独收集、自行处置或者委托专业服务单位收集和处置,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

违反本条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因水、电、通讯设施建设等开挖路面或者因栽培、修剪树木、花草等作业留下渣土、树叶等杂物的,作业单位应当即时清除。

清理窨井淤泥产生的废弃物,作业单位应当即时清运、处理,并清洗作业场地,不得乱堆、乱放、乱倒。

违反本条规定的,责令立即清除,并可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逐步实行社会化服务,鼓励单位和个人兴办城市垃圾清扫、运输、无害化处理等专业服务企业。

篇7:宁波市物业管理条例

(一)随地吐痰、便溺;

(二)不按规定丢弃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

(三)不按规定倾倒生活垃圾、污水、粪便;

(四)在露天场所和垃圾收集容器内焚烧树叶、木柴、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四十条 城市建成区内禁止饲养家禽、家畜、食用鸽。

居民饲养宠物和信鸽应当遵守有关规定,不得影响环境卫生。对宠物在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场所排泄的粪便,物主应当即时清除。

第四十一条 商品交易市场举办单位应当保持市场环境整洁,按照垃圾产生量设置垃圾收集容器,并按照规定处理垃圾。

第四十二条 因水、电、通讯设施建设等开挖路面或者因栽培、修剪树木、花草等作业留下渣土、树叶等杂物的,作业单位应当及时清除。

清理窨井淤泥产生废弃物的,作业单位应当及时清除,并清洗作业场地,不得随意堆放。

第二节 生活垃圾管理

第四十三条 生活垃圾处置应当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鼓励对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利用,提高生活垃圾处置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四十四条 生活垃圾的收集,应当采取方便居民、防止污染环境的方式,合理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和收集场所并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本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标准和方法,并向社会公布后组织实施。

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和其他有毒有害垃圾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单独收集、运输和处置,不得混入生活垃圾。

第四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方式、地点、时间投放生活垃圾。

第四十六条 城市环境卫生作业应当推行社会化服务。鼓励单位和个人兴办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等环境卫生专业服务企业。

委托环境卫生专业服务企业承担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应当按规定支付服务费。

城市环境卫生作业实行社会化服务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四十七条 从事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的环境卫生专业服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置服务许可证。

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方式作出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服务许可决定。

第四十八条 从事餐饮服务、集体供餐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产生的餐厨垃圾,应当单独收集、处置,除按照规定可以由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自行收集、运输的外,应当委托依法取得生活垃圾经营服务许可的环境卫生专业服务单位收集、运输。

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单位应当将餐厨垃圾交由依法取得生活垃圾处置许可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场所或者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所等餐厨垃圾处理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进行处置。

第四十九条 责任人应当负责化粪池、储粪池的粪便清运、处理,防止阻塞、外溢。责任人可以委托市容环境卫生专业服务单位组织清运、疏通。

第三节 建筑垃圾管理

第五十条 建筑垃圾处置应当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筑垃圾产生者承担处置责任的原则。

建筑垃圾应当实行分类管理、集中处置,鼓励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

第五十一条 施工单位和建筑垃圾消纳场所、中转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遮挡围墙,进出口的路面应当实行硬化处理,并设置车辆清洗设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尘土飞扬、污水流溢、污染道路。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除剩余建筑材料、拆除临时施工设施,并按照规定及时清运、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装饰、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当在指定的地点堆放,并与生活垃圾和其他废弃物分别收集,按照规定及时清运、处置。

第五十二条 从事建筑垃圾经营服务的企业,应当依法取得建筑垃圾经营服务许可。

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应当在许可期限内按照许可条件从事建筑垃圾经营服务。

第五十三条 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应当随车携带清运卡,并按照清运卡记载的路线、时间将建筑垃圾运至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 部门确认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和中转场所,不得沿途丢弃、遗撒、随意倾倒。

第五章 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

第五十四条 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市容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及环境卫生设施的设置标准,制定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年度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市容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年度实施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建立社会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

第五十五条 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

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并在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依法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 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工程项目档案。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五十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和中转场所建设。

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和中转场所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的规定和技术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和中转场所。

第五十七条 新区开发、旧区改建、住宅小区建设、道路拓建以及其他大型公用建筑建设时,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环境卫生设施,并与其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环境卫生设施的设计方案,应当征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环境卫生设施竣工经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报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十八条 城市道路的环境卫生责任人和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设置公共厕所、垃圾容器、废物箱及其他配套的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并保持干净整洁和正常使用。

第五十九条 环境卫生设施的产权单位,应当加强对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定期进行保养、维修、更新,保持环境卫生设施的整洁、完好、有效。

公共厕所和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应当设置明显、规范、统一的标志,并有专人负责保洁,按时开放。

第六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拆除、关闭环境卫生设施,不得擅自改变环境卫生设施的使用性质。确需关闭、闲置、拆除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提出相应方案,报经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按照规划的要求予以重建。其中,关闭、闲置、拆除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还应当报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准。

第六章 执法监督和保障

第六十一条 市和县(市)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当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执法巡查制度、市容环境卫生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

任何人发现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损害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均有权劝阻并向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投诉、举报。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投诉、举报认真进行调查处理,并在十日内将处理意见答复投诉人、举报人。

第六十二条 市和县(市)区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规范监督检查行为,加强行政指导,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和说理式行政处罚制度,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

第六十三条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当着装规范、佩带明显标志,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遵守行政执法程序,做到公正、文明执法。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的依据、理由、标准,不得随意提高或者降低处罚标准,不得擅自减、免罚款或者处理罚没物品。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和《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已有处理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 。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不履行环境卫生保洁责任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有关建筑物、构筑物容貌管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违反第十八条规定,建筑物外立面装修和有关缆线架设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二十条规定,未设置有关隔离设施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有关道路容貌管理规定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违反第二十四条规定,主要道路两侧和广场上有关公用设施的设置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的,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排油烟口、排污水口的设置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的,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有关户外广告设施容貌管理规定,未将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有关材料报送备案的,责令限期报送;逾期不报送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造或者拆除;逾期不改造或者拆除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违反设置规划和设置技术规范,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

(三)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期限届满未申请办理延期手续且未拆除户外广告设施的。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情形,涉及规划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由规划等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有关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依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随意倾倒、抛洒、堆放生活垃圾的,责令限期清除,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未经许可从事经营性餐厨垃圾收集、运输或者处置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收集、运输、处置的餐厨垃圾及其他相关非法物品,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将餐厨垃圾交由未取得经营服务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输、处置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指定环境卫生专业服务单位收集、运输和处置,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施工单位和建筑垃圾消纳场所、中转场所经营单位未采取建筑垃圾管理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未取得建筑垃圾经营服务许可资格从事建筑垃圾经营服务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在许可期限内违反许可条件从事经营服务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建筑垃圾经营服务许可证;

(五)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未随车携带清运卡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条 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即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或者公共场所的遗漏物、障碍物或者污染物,当事人不能清除的,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决定立即实施代履行;当事人不在场的,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当在事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并依法作出处理。

代履行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当事人承担。

第七十一条 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遵守法定程序,不得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违反前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管理职责,对依法应当予以制止或者查处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查处,对依法应当受理、处理的投诉、举报不予受理、处理的;

(二)滥用职权,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三)包庇、纵容违法行为人的;

(四)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

(五)违反法定程序执法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七十二条 阻碍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或者侮辱、殴打市容环境卫生作业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的范围,由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篇8:宁波市物业管理条例

自2007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美国金融业陷入新一轮金融风暴。这次金融风暴对中国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遭遇沉重打击的就是银行业,所以中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需要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保驾护航。

宁波作为全国14个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同时,其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群,倚仗一头两翼的区域优势,拥有广阔良好的经济腹地。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为商业银行的孕育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政治环境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所提供的大量优惠政策也为扶商业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宁波商业银行在有利的外界条件下,如何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从而保持快速平稳的可持续发展,值得研究探讨。

二、ERM的渊源及国内风险管理文化的发展

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其核心理念是对整个机构内部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和业务环节的各个种类的风险进行通盘管理。ERM系统要求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各种风险所涉及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如利率、汇率、股票、期权等,以及承担相应风险责任的各个业务单位,从业务员到机构整体,从基层机构(包括国外分支机构)到总公司(总行),进行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巴塞尔委员会2001年发布的《新巴塞尔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新巴塞尔协议更加侧重对各种风险的计量和管理,它对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解是,商业银行应当将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些风险应当全部纳入管理体系,强调资本是风险管理的底线。它明确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范围,提出以统一标准量化风险,以此实现风险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是美国著名的专业机构COSO公布的《内部控制统一框架》。2003年7月,COSO颁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讨论稿,即ERM框架,正式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林谦在其文献中对全面风险管理解释,也赞同最广泛引用的COSO委员会于2003年7月完成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的定义。唐国储、李选举[2]也认同2001年《新协议》中对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而为了达到《新协议》的要求银行必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在面向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等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的方法。

1. 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个领域,涉及到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到风险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分支机构等各个层面,包括风险战略制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构建和风险管理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文化塑造和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内容。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对银行外部环境和客户及交易对手的了解、考察、分析,识别出银行债务人或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银行债权或其他金融工具的价值,并由此引致银行损失的各种因素。从广义上说,信用风险的度量也是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它不仅存在于银行的交易活动中,也存在于非交易活动中。风险价值(VaR)概念的引进,对于市场风险计量方法又是一场革命性的风暴。在现代商业银行中风险价值已成为计量是市场风险的主要指标,也是银行采用新的计量方法——内部模型法来计算市场风险资本的主要依据。

(3)操作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这个风险类别的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文的定义所指的-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巴塞尔委员根据普遍的实际做法为商业银行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操作风险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即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评估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方法有流动性比率或者指标,现金流分析以及其他评估方法例如缺口分析法、久期分析法等。

2. 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为改进风险管理流程,需要针对银行不同的风险管理现状,制定不同的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创新和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和工具,强化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和评价,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和全面管理文化氛围培养,以全面实现风险管理目标。

(1)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流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风险控制

风险识别:包括感知和分析风险两个方面。前者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和性质,后者是深入理解各种风险内在的风险因素。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制作风险清单。

风险计量: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准确的风险计量结果是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型基础之上的。

风险监测:包含两个层面的具体内容:一是监测各种可量化与不可量化风险因素,并及时提交相关部门;二是报告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结果。

风险控制:一般采用三级管理模型:基层业务单位、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相互合作,共同控制。

(2)风险管理架构

良好的风险管理架构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有好的风险管理环境,这就需要风险管理文化的培养;二是要合理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并保证主要职责分工明确;三是明确风险管理流程;四是重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建立完善而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虽然商业银行的具体组织不同,但一般都遵循全面风险管理原则、集中管理原则、垂直管理原则、独立性原则、垂直性原则,多采取在董事会确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指导下和高级管理层领导下的、多道防线为基础的、层次化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由董事会、管理层面和对个委员会和业务部门等部门组成的架构,例如下图建议的组织结构,其中审计层级涵盖了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部门。

3. 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作为区别于传统风险管理方法的全面风险管理,对于计算风险价值(VaR——Value at Risk)采用的技术方法除了传统的方差-协方差法(德尔塔正态法)、历史模拟法(Historical Simulation)和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三种方法之外,还引入的新型以风险为基础的考核盈利指标——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工具——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

传统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依据这种理论,传统的资本回报衡量指标是净资产回报率(ROE)。但是这个观点没考虑风险因素,所以只能停留在不存在风险或者风险相等的理想条件下比较。其实,价值最大化并不等于利润最大化,而应该是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结合和统一。这对于以风险为经营对象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使用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即通常所说的经济资本回报率作为资本回报水平的衡量指标。

RAROC是目前银行界最为有效和先进的风险收益衡量指标。基本原理是:以经济资本为基础对银行收益进行测度。由于经济资本将所有类型的风险用一个数值综合反映,因此它可以作为收益调整的基础。RAROC其表达式为:

其中R为收入,OE为经营成本,EL为预期损失,CAR为经济资本或风险资本。收入R包括银行的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等非利息收入;经营成本是指银行的各种经营管理费用支出。从RAROC的表达式及对它的分析可以看出,RAROC的核心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做出资本储备,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与银行最终的盈利目标相统一,为银行各个层面的业务决策、发展战略、绩效考核、目标设定等多方面的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统一的标准依据。

此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还体现在新资本协议的内容框架上。整个新资本协议可以归纳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资本充足率,这是对银行全面风险数量状况的监督;第二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既是监督银行的资本金与其风险数量相匹配,更是监督银行的资本金预期风险管理水平相匹配;第三支柱,市场纪律,对银行的公开信息披露提出了一整套强制规定和强烈建议。

(1)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目前商业银行情况来看,基本都能满足相关政策规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但是从长期来看,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是商业银行资本管理重要问题。

(2)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

作为第二支柱的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银行的监管是由政府主导、实施的监督管理行为,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法律、制度和规则,实施监督检查,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

而第三支柱的市场纪律,也就是市场约束机制,要求信息披露作为市场约束的基础发挥作用,然而市场约束机制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得以实现。银行应具备一套经董事会批准的披露政策,政策应涉及银行决定披露内容的方法和对于披露过程的内部控制。另外,银行应有专门的程序评估披露的适当性,包括对有效性和频率的评估。

(4)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过去,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通常是简单地将风险管理理解为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所有部门和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同时,还对各类风险进行分割管理,忽略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既不科学,也难以实现统一有效的监控。而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通过经济资本,商业银行既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全员参与风险管理,又可以将各种风险有机整合起来,从全局的角度统一度量和控制风险。所以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文化的培养,来创造好的风险管理环境来推广先进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四、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策略与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加上长期以来的政策性主导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与市场的要求脱节,没有形成完整的、合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理论。与国外先进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的观念、技术、方法、体系和外部环境方面都存在着较大还有较多欠缺。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总体上处于风险控制阶段,离全面风险管理阶段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

1. 行业监管与市场约束

监管当局应要求银行证明他们确定的内部资本目标有充分的依据,并且这些目标符合其整体风险轮廓和当前的经营环境。同时监管当局应定期对银行评估资本充足率的程序、风险头寸、相应的资本充足水平和所持有资本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判断银行目前评估资本充足率的内部程序效果如何。

中国银监会成立后,在总结国内外银行业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银行监管的具体目标: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通过金融、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

为了规范市场约束,银行应具备一套经董事会批准的披露政策,政策应涉及银行决定披露内容的方法和对于披露过程的内部控制。另外,银行应有专门的程序评估披露的适当性,包括对有效性和频率的评估。银行应判定出哪些披露信息属于重要信息,其可以采用定性的方式结合特殊环境,判断金融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时,是否将某条信息看作重要信息。而对于事关专有或属于保密的信息,银行可以不披露具体的项目,但必须对要求披露的信息进行一般性披露,并解释某些项目未对外披露的事实和原因。

2. 商业银行自身建设

(1)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完善“三会一层”公司治理中的风险管理架构,构建“集中管理、矩阵分布”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风险管理职责,逐步推行风险管理派驻制,建立一支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某商业银行宁波分行的战略建议是成立专职的风险控制委员会,而现状多为非独立部门只有名义上的职能部门设立。

(2)创新和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和工具:建成国内领先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完成市场风险内部模型的开发和验证工作,达到操作风险标准法的实施要求;同时,建立科学的业务风险计量模型。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搭建全行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全面覆盖的资本计量、评估和配置体系。例如某商业银行宁波分行对绩效考核主要是经济资本管理,该绩效考核方法以经济增加值(EVA以及资本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为核心,体现了先进方法的引入和运用。宁波各商业银行都极力推广内部评级体系,通过预期的状况调节信用评级,主要针对抵押物、业务部调查、核实企业信息真实性(拍照取证、实地考察)以及贷款发放后单位的调查等,核实信用评级,从而降低违约率。

(3)推广全面风险管理观念: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在较为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基础上,综合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进行管理,达到多层次上进行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全业务、全流程和全员的管理,对该理念必须形成足够的认识,否则难发挥其作用。商业银行宁波分行表示,该行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行提出风险管理概念,自我国《商业银行法》颁布以后,农行就更加注重风险管理。

(4)培养和吸纳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目前在多数银行中,都存在高素质人才缺失的现象,严重制约着风险管理制度的施行和体系的建设。全面风险管理由于涉及当前较为先进的系统、工具和方法,这对专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不断创新的业务对专业人员的持续学习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保证全面风险管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宁波分行都表示迫切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风管方面人才,拟建立各自专职的风控部门来为本行发展提供稳健保障。

五、结语

基于宁波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只有综合内外部风险监控综合管理,全面提升风险管理理念,综合国际标准加快开发适合宁波市商业环境的风险计量,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建立和健全宁波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国际先进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来说,宁波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还有很大改进提升空间。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历程是个复杂而又志在必行的过程,只有结合各方面力量最终接轨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1]林谦: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体系[J].金融论坛2009(07):59-65

[2]唐国储、李选举:新巴塞尔协议的风险新理念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金融研究2003(01):46-54

[3]贺东辉:VaR模型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金融2005(06):42-43

[4]于祥彪:迎接商业银行ERM时代[J].现代金融2005(06):39-40

[5]林谦: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体系[J].金融论坛2009(07):59-65

[6]马威,冯丽:基于新资本协议构建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J].商场现代2005(10):119-120

[7]巴塞尔委员会: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次征求意见稿.2003

[8]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暂行办法》.1994

[9]张鼎:X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探索[D].上海: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08

[10]张悦: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1]J.R.S.Fraser.Ten common misconceptions about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2007(04):75-81

上一篇:严禁教师有偿补课自查报告下一篇:电商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