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2024-04-10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通用6篇)

篇1: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抽样调查:就是从研究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这部分个体中所得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简言之,就是调查部分以反映整体,这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思想和逻辑。

2、层次谬误:又称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谬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3、分析单位:一项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的对象(注意,并非调查对象,也不是研究内容或研究主题),我们称之为分析单位。

4、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5、抽样框: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候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

6、统计值:也称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7、分层抽样含义: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8、整群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的方法。

9、抽样单位: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10、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或者说这一测量工具是不可信的。

11、效度: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2、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的同时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13、结构访问法:调查员依据事前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

14、资料的审核:是资料处理的第一步工作。它是指研究者对调查所收集回的原始资料(主要是问卷)进行初步的审查和核实,校正错填、误填的答案,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其目的是是的原始资料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为后续资料整理录入与统计分析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简答题

1、抽样调查的优点:

(1)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这也许是最突出的优点(2)抽样调查可以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

(3)抽样调查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的内容丰富的资料(4)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5)准确性高

2、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即是调查课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实际就是调查课题所具有的用途和用处。

(2)创造性。也可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他指的是调查课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3)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4)合适性。指的是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3、抽样的一般程序:

(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4、系统抽样的具体步骤:

(1)给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按顺序编上号码,即指定出抽样框;

(2)计算出抽样间距,方法是用总体的规模除以样本的规模。假设总体规模为N,样本规模为n,那么抽样间距K就由下列公式求得:K=N/n;

(3)在最前面的K个元素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元素,记下这个元素的编号(假设所抽取的这个元素的编号为A),它称作随机的起点;

(4)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个元素抽取一个元素,即所抽取元素的编号分别为:A,A+K,A+2K,…,A+(n-1)K;

(5)将这n个元素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5、操作化的方法:

从大的方面看,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指标。界定概念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

(2)决定一个定义

(3)列出概念的维度。

(4)确定发展指标。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下面两种方式来发展概念的指标:①寻找前人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尤其是对一些测量人格、态度方面的量表,往往经过多次的运用和修改,常常可以成为我们可用的指标。也可适当修改。②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调查,采用实地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的初步工作,尤其是与被调查者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的交谈,从这些人那里获得符合实际的答案。

6、问题的顺序:

(1)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3)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

(4)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

(5)个人背景资料一般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

(6)若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7、结构访问法的优缺点:

优点:调查的回答率高;调查资料的质量较好;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缺点:调查员与被调查者间的互动有时会影响到调查的结果;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访问调查的费用高、代价大;对调查员的要求更高。

三、抽样设计

四、计算题

1、根据组距分组资料求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平均数:XXXfXf或X nfn(XX)2(XX)2f标准差:S或S

nn离散系数:CVS100% X2、从某校随机抽取300名教师进行调查,得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2岁,标准差为5岁。求在95%的置信水平下,该校全体教师平均年龄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Z(1-0.05)=1.96 42±Z(1-0.05)*(5/17.32)=42±1.96*0.29=42±0.57, 因此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41.43—42.57岁

3、从某高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抽烟的比例为15%,现要求在95%的置信度下,估计全校学生中抽烟比例的置信区间。

4、某厂职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990年时为11年。1995年从该厂抽取100名职工进行调查,得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标准差为2年。问1995年该厂职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1990年相比是否有变化?

建立假设 H0:M=11,H1:M≠11 选择显著性水平a=0.05,由检验表查的Z(0.05/2)=1.96(选其他值的同学也算对)然后各值代入公式得 Z=(12-11)/(2/10)=1/0.2=5 由于Z=5> Z(0.05/2)=1.96,所以拒绝虚无假设,接受研究假设。即从总体上说该厂职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1990年相比有变化。

5、某校去年新生中女生的比例为40%,在今年招收的新生中,随机抽取100名进行调查,发现女生为38人。问今年招收的新生中女生比例是否有所下降?

篇2: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课后习题1——4

一、什么是抽样调查?为什么实际生活中抽样调查的应用远比普通调查广泛?

答:

抽样调查就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得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与普通调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更多的突出优点:1 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2 抽样调查可以十分迅速地获得资料数据;3 抽样调查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4 抽样调查的应用十分广泛;5 准确性高。

二、1979 年以来,社会调查方法受到哪两种来源的影响?这二者之间的差别?

答:纵观 30 年来调查方法受到两种不同来源的影响,一种是以毛泽东农村社会调查和国内老一辈社会学所作社会调查为代表的‘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另一种来源则是以现代西方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为代表的‘现代的’社会调查方法。二者之间的差别:1 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式上看,前者往往选取少数几个个案或典型作为调查对象,并且这种选取所依据的也主要是研究者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而后者则往往采取从总体中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相当数量的个案构成总体的一个子集作为调查对象,并且这种抽取所依据的也是某种客观的规则或程序,2 从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上看,前者往往采取取结构的自由访问、座谈会等方式,而后者则主要采取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自填式问卷或者结构式访问的方式;3 从调查资料的分析方法上看,前者主要依靠定性的分析方法,而后者则主要依靠定量分析的方法;4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前者所适应的是以封闭性较强、同质性较高、流动性小、变动速度较慢为特征的传统社会,而后者测是以开放性较强、异质性较高等等为特征的现代社会;5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有着不同来源的调查的调查方法类型,则反映着社会学中人文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两种不同的传统、不同背景、不同的基础之间的区别。

三、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并用图示法画出这一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答: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总结阶段

四、研究社会的基本方式有哪四种?社会调查这种方式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种?

答:基本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社会调查的基本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第二章节

五、选择一个恰当的调查课题,对于整个社会调查工作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1 决定调查的方向;2 体现调查的水平;3 制约调查的过程;4 影响调查的质量。

六、调查课题的可行性是什么意思?调查课题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创新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这三条标准之间存在着某种层次上的联系: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特性则是在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标准;可行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课题选择中的决定性标 准,这三种标准层层深入,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将一个理想的调查课题从最初众多不成熟的想法、思路和课题雏形中,逐渐分离出来。

七、什么是调查课题的明确化?为什么要对调查课题进行明确化的工作?

答:课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

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 围或者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对调查课题进行了明确的 界定和清楚的表述,那么这项社会调查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整个社会调查过程 的顺利进行,从一开始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第三章节

八、描述性调查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列举两例常见的描述性调查的例子。

答:焦点是通常在于回答总体的各种结构和分布是怎样的,即它回答的主要是人 们的特征、行为或者态度‘是什么’,或者研究的现象的特点、分布以及趋势 ‘怎么样’这样的问题,而不在于回答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结构或者分布。

例子: 1 当前我国社会中的离婚现象,例 2 美国总统选举的民意测验、针对社会热点 问题的民意调查。

九、试述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二者的特点及其关系。

答:描述性调查在方法上要求做到系统性和全面性。描述性调查可以说是一种对现象的全面的清查和系统的反映;描述性调查所得到的是有关这一现象的整体照片,或者说是一幅缩小了的总体模型。解释性调查旺旺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二者关系:解释性调查在调查方案的设计上,除了与描述性

调查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之外,解释性调查在调查方案显得更加严谨,针对性也更强,十、举例说明社会调查中的分析单位、调查对象,并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调查对象:个人。

二者关系: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 调查对象则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分析单位和研究对象有时可能会有同一种对象承担着。

第四章节

十一、什么是抽样中的随机性?为什么概率抽样的方法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 表性?

答:抽样中的随机性就是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同等的被抽中的可能性。之所以能保证,因为它能够很好地按总体内在结构中所蕴涵的各种随机事件的概率来构成样本,使样本成为总体的缩影。

十二、分层抽样与整体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有何异同?什 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

抽样、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当某个总体是有若干个有着自然界限和区分的子群所组成,同时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很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差异不大时,则适合于分层抽样的方法;反之则特别适合于采取用整体抽样的方法。

十三、如果条件允许,多段抽样中应尽可能扩大哪一级样本的规模?为什么?

答:多段抽样适用于范围大、总体对象多的社会调查,由于它不需要总体的全部名单,各阶段的抽样单位数一般较少,因而抽样比较容易进行。由于每级抽样 时都会产生误差,故这种抽样方法的误差较大,可以相对增加开头阶段的样本数而适当减少最后阶段的样本数来减小误差。

十四、在实际社会调查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到研究者对样本规模的确定?

答:

篇3: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一、档案社会服务面临的挑战

1. 现代科技发展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初期, 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迅猛发展, 社会进入了一个革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国家信息化改革发展的持续深入, 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也带来了影响和冲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导致档案文件信息数量日益增多,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 而且, 档案信息载体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档案信息载体的占地空间越来越小, 存储的容量却越来越大, 档案文件的数量已经无法适应传统的管理方式。随着档案信息新型载体的应用, 如何有效收集整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成为了现代社会档案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问题, 并且对传统的“重藏型”档案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定冲击, 因此, 只有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 政府信息公开的挑战。

随着国家政府职能的改革发展, 政府信息公开对档案事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社会改革发展的需求, 是社会公众关注个人利益的实际问题, 包括医疗保障、个人住房问题等, 这些信息是档案部门收集的重点, 更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关键内容。由此, 切实转变档案服务功能, 是利于国家、利于群众的有效举动。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入, 对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档案事业的改革发展必须适应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 才能保障社会工作获得应有的个人权益。

3. 档案服务功能的挑战。

现代信息社会对档案管理服务功能提出了更多要求, 包括时效性要求和创新性要求等。现代社会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收集获取拥有重大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 因此, 要不断加强提高档案管理的社会服务功能。基于一体化档案管理理念下, 不同载体的档案文件存储的信息资源没有本质区别, 由此, 必须利用先进的前端控制理念、全程管理理念将档案文件进行统一管理, 以最快的速度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社会公众注重的并不是档案信息资源存储的载体, 而是如何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二、档案管理的社会公众服务功能

随着国家各级档案馆档案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公共服务成为档案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档案管理中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方式是随着社会改革发展而逐渐变化的。档案管理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是为了充分满足社会公众实际需求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文化产品。这些不同的个性化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劳动的成果。随着档案事业的改革发展, 档案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同时肩负历史文化存储的服务功能, 其他档案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都是基于基本服务之上延伸拓展的;二是档案信息资源中包含了海量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 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三是档案管理的大众文化教育功能。在档案信息资源收集、利用过程中, 档案管理工作还兼具信息传播服务功能, 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因此, 档案管理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主要是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的, 通过加工处理、资源整合、开发利用之后成为拥有内在价值的信息资源, 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功能。

三、服务型档案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服务型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以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 将档案信息资源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生产活动中, 对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使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了社会效益。服务型档案管理模式可以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 社会公众需要档案管理部门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资源查询、利用服务。

目前, 国家各级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档案需求者不清楚档案馆信息资源的类型和内容, 无法确认自己所需信息是否可以通过档案馆获得。而且, 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也难以真正了解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 因此, 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认为档案查询利用非常麻烦, 由此放弃了到档案馆查询档案信息资源的行为, 导致了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 档案馆工作人员不能够很好地掌握社会公众的档案需求, 经常出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不足的现象。

在新时期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过程中, 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服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改变传统的“重藏型”档案管理模式, 改善档案工作人员冷漠的服务态度, 档案馆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特别注重人文关怀, 尽量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以及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入, 使档案管理逐渐向“服务型”方向发展。

四、服务型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1. 明确档案管理服务宗旨。

档案管理的发展要增强档案服务意识, 明确主动服务的档案管理宗旨, 这也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档案馆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内在价值的必经途径。因此,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 转向主动服务、勤于服务的档案管理方式, 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服务功能,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切实做好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工作。树立新型的档案管理服务理念, 明确大众化、一体化的档案服务流程, 在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参考的同时, 将档案管理服务中心转移到为社会公众服务层面, 加强医疗档案信息资源、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住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切实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

2. 健全档案管理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服务体系指的是基于档案工作制度、服务评价标准、档案管理机构等方面创建完整的服务职能, 并最终得以落实。使档案管理模式由传统模式逐渐向服务型档案管理模式转变。首先, 实施档案服务管理模式, 通过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来实现档案有效管理, 始终将服务型理念贯穿于档案管理工作中, 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其次, 建立档案服务信息反馈机制, 实现档案工作人员与档案用户的互动, 创建有效的用户监督机制。再次, 创建档案服务评价机制,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形成一体化的档案管理模式, 同时创建择优选择的选拔机制, 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确定其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 形成专业化、服务化、高效化的人才队伍, 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服务质量。

3. 提高工作人员服务素质。

档案馆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与其专业素养、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密切相关。因此, 想要实现服务型档案管理模式, 必须建立高效循环的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体系, 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活动, 切实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 尤其是档案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处理能力等。

4. 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手段。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转向开放式服务模式, 在传统档案服务的基础上, 积极创新档案服务手段, 实现档案用户的网络化查询与利用。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创建档案馆服务网站, 通过关键字、关键词、主题等查询方式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上查询, 创建档案信息资源网上利用服务模式, 提供在线查询、资源下载、网上咨询等新型服务, 不断拓宽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渠道, 包括档案信息资源加工处理、活动展览、实时阅览、相互交流等服务。

综上所述, 档案是国家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 是社会公众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 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档案需求者提供服务, 保障社会公众的个人合法权益, 满足档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何推动档案馆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功能性服务, 使社会工作可以更多地了解档案、利用档案, 是现代社会服务型档案管理模式的发展目标。因此, 本文在分析了创建服务型档案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之上, 提出了明确服务宗旨、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素质和创新服务手段等一系列策略, 使档案馆可以真正实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众, 为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做出最大贡献。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多,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无法真正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服务,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喻彩霞.档案管理创新服务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3 (14) .

[2]刘东彦.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和服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 (S2) .

[3]唐华.对当前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反思[J].档案学通讯, 2013 (4) .

篇4: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探究

关键词:交通行业 现代运输 统计调查方法

1 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是社会运输统计和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确定必须满足国家统法计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适用的统计手取,对交通行业提供现代运输服务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为国家了解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现代运输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制定交通行业和现代运输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交通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交通现代运输发展的规划建设、运行组织、经营管理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 统计调查的概念

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物进行登记,取得寡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被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搜集次级资料,也称间接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一切次级资料都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来。统计调查与了解、查明原因的一般性调查,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相同之处表现为,它们都是为了认识、把握客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进行的资料和情况的了解、搜集工作。区别表现为:①对象范围不同,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需向较多的总体单位做调查,一般性调查的单位较少。②资料性质不同,统计调查以数字资料为主,一般性调查以情况资料为主。

3 统计调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是统计调查的重要问题。统计调查方法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类。

3.1 普查 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适用于不必要或不可能经常调查而需要得到全面统计资料的现象。普查是一种大量的、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调查,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对象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就不能太多太复杂,所以,普查项目只能限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

3.2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表格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科统计数据采集的方式。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管理部门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统计报表,可以全面系统地搜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反映国情国力的主要资料来源。

3.3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适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②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数学上的说明。

3.4 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虽然只占一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的现象的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反映全部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3.5 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解剖认识同类事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和推动总体现象的发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这种调查是讨论式的,即由调查者召集若干了解情况的人,按预定的调查提纲,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把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从中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达到预期的调查效果。

4 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选择

上文介绍的各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各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统计对象日趋复杂,必须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才能搜集到丰富的统计资料;而且任何一种统计调查方法都有它的优越性与局限性,有不同的实施条件,单独采用某一种方法,难以较好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统计工作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宜采用抽样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之以统计报表方法,来获取所需的统计资料。

4.1 普查为基础 交通行业至今还未对运输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统计调查,因此统计部门很有必要对交通行业从事运输的基本单位进行普查,以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基本发展情况,并为今后相应的统计推算工作打好基础。如对于交通行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产出、人力资源等,就有必要进行定期普查,了解其基本的发展状况。

4.2 抽样调查为主体 运输普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且无法及时反映交通行业运输日新月异的变化状况,因此大量的统计信息还需要通过抽样调查,依据部分企业的资料,来推断总体的相关情况。如对现代交通运输效率及质量调查,就没有必要采用普查来反映其运行水平,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统计、计算,从而推算交通行业运输发展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抽样调查的调查单位少,可以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去完成,同时也便于对交通行业运输经济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样既可以节省调查费用又可以满足对统计时效和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即使在未来我国运输统计信息体系建立以后,仍然还需要采用抽样调查来弥补统计分析体系本身的结构性缺陷、细分市场的信息不足和信息时效性的滞后。

4.3 辅以统计报表制度 对于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可以适当采用统计报表制度掌握全面情况。日常报表是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主体部分,大量的运输统计数据可以从日常月报(季报、年报)中得到。目前,我国相关运输统计报表制度基础比较薄弱,尚不能由此全面获得所需数据,可在目前交通运输统计制度和运输统计制度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报表单位,再设置相关的统计报表来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左庆乐,张莹.我国公路运输量统计调查的新思路[J].交通标准化.2006.(Z1).

篇5: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CCAB 6-10 DBBCA

二、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层次谬误又称为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3、偶遇抽样又称做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4、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5、回归分析是对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的形态找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回归方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以便依据回归方程对未知的情况进行估计和预测。

三、简答题

1、简述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1)、界定总体(2)、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3)、确定样本单位,编制抽样框(4)、确定样本大小(5)、收集.整理和分析样本资料

2、说明测量的信度与效度及其相互关系。

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说,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效度,也称为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其相互关系:(1)、信度与效度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效度要以信度为基础,有效的测量必定是可信的,不可信的测量必定是无效的。(2)、但是,信度高只是测量所要达到的必要条件,还不是其充分条件。所以,信度高的测量并不等于其效度也高。(3)、所以,一个良好的测量指标必需同时具有信度和效度,是信度和效度的有机统一体。

3、简述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

(1)问题含糊:即问题的含义不清楚,不明确或有歧义。(2)概念抽象。

(3)问题带有倾向性。(4)问题提法不妥。(5)双重含义问题。(6)问题与答案不协调。(7)答案设计不合理。(8)语言中的毛病。

(9)其他方面的问题:表格设计过于复杂、问题太多、不正确等;封面信介绍不够、过于简单、或过于啰嗦、不简明扼要;校对检查不够,出现一些印刷错误等。

4、假设检验的步骤:

(1)建立虚无假设和研究假设。

(2)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显著性水平a(即小概率的大小),通常有a=0.05,a=0.01等,并查出临界值。

(3)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统计值。

(4)将临界值与统计值的绝对值进行比较,若统计值小于临界值,则接受虚无假设;若统计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虚无假设。

四、计算题

1、解:根据题意,建立假设为:H0:2500;H1:2500;由于样本量n=400,属于大样本,选择统计量Z,代入公式得:

Z=X0/n235025001000/4003

已知显著性水平=0.05,本题属于双边检验,查z检验表可得临界值Z1.96

2因为z《-1.96,位于拒绝域(见图11-7),所以拒绝虚无假设,接受研究假设,即根据抽样调查结果,不能认为该地区人均收入为2500元,因此,可以认为统计报表是有误的。

2、解:(1)(件)

(件)

(2)

因为0.305>0.267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五、论述题

1、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及内容:

社会调查的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即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1)选题阶段。选题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是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择出一个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和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理清调查工作的思路。

(2)准备阶段。如果说选择调查问题的意义在于确定调查的目标,指的是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

(3)实施阶段。实施阶段也称作收集资料阶段或调查方案的执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4)分析阶段。分析阶段在有的书中也称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校、整理、统计、分析。

(5)总结阶段。总结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

2、问卷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步骤:(1)问卷设计的原则

①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②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③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2)问卷设计的步骤 ①探索性工作。②设计问卷初稿。③试用。

④修改定稿并印制。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所谓社会调查,是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现实社会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进作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2.概念的操作化:是指对调查研究所使用的抽象概念给予明确的定义,并确定其边界和测量指标的一种设计工作。

3.层次谬误: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使用较高的或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使用另一种较低的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4.减化论:是指研究者仅仅使用非常特殊的个体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想象。5.社会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将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用一组符号和数字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6.信度:运用相同的测量手段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7.效度:测量工具能够准确.真实地测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8.普查:是指为了掌握被研究对象的总体状况,对全体被研究对象逐个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调查方式。

9.抽样调查:是指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代表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推论被研究对象状况的一种调查方式。

10.典型调查:是指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抽取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典型,对其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以认识调查对象的总体状况。11.个案调查:是指对某个特定的社会单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

12.标准化访谈:又称结构性访谈,是指按照统一的设计,有一定结构的调查表或问卷表所进行的访谈。13.代填问卷:是指调查者按照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当面提出问题,然后再由调查者根据被调查者的口头回答来填写问卷。

14.自填问卷:一般是通过报刊发行.邮局传递或派人送发等方式将问卷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并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然后再返回到调查者手里。1.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①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

②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③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信度高,效度未必高。④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二.简答题

1.社会调查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① 准备阶段:确定调查任务.设计调查方案.组织调查队伍

② 调查阶段:进入调查现场.采用调查方法.收集调查资料.组织管理工作 ③ 研究阶段:整理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理论研究 ④ 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 2.调查课题的类型

① 理论研究课题和应用研究课题。理论研究课题是指为检验和发展某些理论或假设而从事的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是指为了认识与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研究课题.② 描述性研究课题和解释性研究课题。描述性研究课题是指那些为弄清发生了什么事而提出的调查研究课题.解释性研究课题是在对特定的社会现象作出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作出解释或说明的研究课题。3.课题形成的主要途径 ①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② 向有关专家咨询 ③ 从现实社会中来 4.调查总体方案的内容 ① 确定调查的目标 ② 选择调查单位 ③ 选择调查方法 ④ 调查工具的使用 ⑤ 调查人员的安排 ⑥ 调查资金的筹备 ⑦ 调查时间的安排 ⑧ 其他有关工作的安排 5.社会测量的层次

① 定类测量。是指对调查对象的属性和特征的类别进行鉴别的一种测量方法,如性别:男.女

② 定序测量。是指对调查对象的属性和特征的类别进行鉴别并能够比较类别大小的一种测量方法。如家庭规模:大.中.小

③ 定距测量。是一种能够测定事物的属性和特征的差别程度的测量方法,如温度:0度.20度.30度.40度„ ④ 定比测量。是一种能够测定事物之间比例.倍数关系的测量方法。如年龄:0 岁.5岁.20岁.60岁 6.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

① 信度与效度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效度要以信度为基础,有效的测量必定是可信的,不可信的测量必定是无效的。

② 但是,信度高只是测量所要达到的必要条件,还不是其充分条件。所以,信度高的测量并不等于其效度也高。

③ 所以,一个良好的测量指标必需同时具有信度和效度,是信度和效度的有机统一体。7.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 ① 界定总体

② 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③ 确定样本单位,编制抽样框 ④ 确定样本大小 ⑤ 收集.整理和分析样本资料 8.如何做好访谈前的准备 ① 要选择适当的访谈方法,掌握与调查内容有关的知识

② 要尽可能了解被访者的有关情况,把调查主题事先通知调查对象 ③ 要选好访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9.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

① 摸底探索阶段。所谓摸底探索是指在调查问卷设计之前,要先熟悉了解被调查者的基本境况。② 设计问卷的初稿。设计问卷的方法主要有:卡片法和框图法

③ 问卷的试用和修改。问卷的试用方法有:客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 10.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① 问卷的问题要紧密围绕假设进行设计

② 问题要具体.明确,不能提抽象的.笼统的问题 ③ 要避免提复合性问题

④ 问题要适合被调查者的特点,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 ⑤ 提问要避免带有倾向性和诱导性 ⑥ 不要直接提具敏感性或威胁性的问题 11.答案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① 答案的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 ② 答案的设计要具有穷尽性和互斥性 ③ 答案只能按一个标准分类 ④ 程度式答案应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前后须对称 12.观察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① 观察者的态度倾向 ② 观察者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工作作风 ③ 观察者的知识修养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① 由观察活动引起的被观察者的反应性心理和行为 ② 人为的假象

③ 客观事物的本质没有充分的暴露 13.如何减少观察误差

① 提高观察者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观察能力 ② 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③ 观察活动务必要深入 14.收集文献资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 应紧密围绕研究课题收集文献资料 ② 应注意收集原始文献资料 ③ 应重视文献资料的鉴别和筛选

④ 应及时做好资料录入和电子文档的保存工作 15.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① 资料的审核 ② 资料的编码 ③ 资料的分组 ④ 资料的汇总 ⑤ 编制统计表和统计图

16.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分组?怎样对资料进行分组 为什么:①可以找出总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深入了解想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③可以显示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怎样做:①要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② 要选择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的标志 ③ 应从多角度选择分组标志 17.简述调查报告撰写的特点及其种类 特点:针对性.实证性.时效性

调查设计:依据客观允许程度而制定的尽可能严密的计划称为调查设计,它是实施调查研究的行动纲领。

2、层次谬误:也叫区群谬误或体系谬误,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作调查,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3、操作定义:依据抽象定义所界定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提出一些可观测的调查指标或调查项目来说明如何度量一个概念。

4、分层抽样:就是先将总体依照某一种或几种特性分为几个子总体,每个子总体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这些子样本合在一起即为总体的样本。

6、.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真实地测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7、抽样调查:是在确定的研究范围内,从被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并将调查结果用于对全体调查对象的推断。

8、结构式访问:又称标准化访谈,它是一种对访谈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这种访谈的访问物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机率抽样。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 标准化的,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

9、抽样总体:总体是指所要调查对象的全体,有有限和无限之分。有限总体的数量可以确定,无限总体的具体数值则无法准确确定。抽样总体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所要直接观察的全部单位。又被称为样本量或样本。每一个被抽到的个体或单位就是一个样本。

10、调查报告:是调查人员对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而写成的一种书面报告。调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11、社会调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有关调查对象的信息资料,并做出描述、解释和对策的社会认识活动。

12、指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到的事物,称做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

13、信度: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14、社会测量:社会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一组数字或符号将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表示出来是一种方法。

篇6: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3.社会调查的分类 行政统计调查;人口普查;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市场占有率民意调查;研究性调查:针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调查,目的不是得出一般的结论,而是致力于对某类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或普遍法则进行探索和研究。

4.普查:指的是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 调查项目较少。

5.抽样调查指的是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可以迅速获得资料数据;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资料,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 应用范围广;准确性高 6.调查课题的类型

理论性课题——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课题。以揭示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

应用性课题——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社会现 实问题或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课题.以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和对策为主要目的

7.调查设计是指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包含制定详细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内容

探索性调查: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考察或了解,以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描述性调查: 描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如何 描述性研究指研究者通过借助观察等方法与手段搜集资料,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把握反映其主要特征和一般规律的属性,以实现对其现状和历史作出准确描述的研究方式。

解释性调查: 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的社会研究类型。回答社会事物或现象“为什么是这样的”

8.抽样 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 9.抽样调查 就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代表加以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结果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

10.样本 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1.抽样框 抽样范围,指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12.参数值 是对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总体中所有元素某些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13.置信度 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或者说,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把握性程度;置信区间 上述“某一区间”,就是置信区间

14.概率抽样: 1)每一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 2)每一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

15.测量的四个要素 测量客体 测量内容 测量法则 测量数值 16.社会指标是一种统计指标系统,它记载着各种社会变化,并能把这些变化同社会目标联系起来进行概括和描述。

17.变量: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就是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取值的穷尽性和互斥性

18.操作化的含义: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19.量表使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按一定的结构顺序为安排,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

20.信度 即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它指的是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再测信度 复本信度 折半信度 21.效度:即测量的正确性程度。指测量工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想要测量的概念的真实含义。

22.效度的类型:表面效度 准则效度 构造效度 内容效度

23.问卷的一般结构 1)标题2)封面信3)指导语4)问题及答案5)编码及其他资料 24.开放式问题 即受查者可以不受任何影响自由作答,不须由问卷上所拟定之答案圈选。25.封闭式问题是让受查者在事先拟定的答案中圈选答案。

26.问卷设计的原则 紧扣目标的原则 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原则 合乎逻辑的原则 易于回答的原则 便于统计的原则 保持中立的原则 篇幅适当的原 27.问题排列的次序:由易入难、由浅入深。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在前面,引起紧张、顾虑或枯燥的问题放在后面。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行为或事实问题摆在前面,态度性问题摆在中间,而牵涉敏感性或隐私权的个人数据摆在最后。28.相倚问题,我们指的是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后几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即前一个问题作为“过滤性问题”,后一个问题称作“相倚问题”。

29.资料审核的方法:实地审核 系统审核

30.频数分布,就是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它一般以频数表的形式表达

频率分布,则是指一组数据中不同取值的频数相对于总数的比率分布情况,这种比率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达,而频率分布情况同样以频率表的形式出现。

31.集中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离散趋势(又称离中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特定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全距 标准差 异众比率 四分位差 离散系数

32.相关关系 指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确定性依存关系。即当一个或一组变量每取一个值时,相应的另一个变量可能有多个不同值与之对应。

33.交互分类,就是将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变量的类型进行综合的分类。交互分类的结果通常以交互分类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34.回归分析增加了因果性,回归分析则是对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的形态找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回归方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以使依据回归方程对未知的情况进行估计。而相关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即用相关系数r来描述X和Y两个变量之间的共变特征。它并不指出X和Y哪个是原因,哪个是结果.

35.区间估计的实质就是在一定的可信度(置信度)下,用样本统计值的某个范围(置信区间)来“框”住总体的参数值。

36.调查报告的撰写 确定主题 选择材料 拟定提纲 撰写报告

37.结构式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访谈时,访谈者必须依据事先设计好的标准化问卷或访谈调查表进行访谈,尽量避免个人的自由发挥,在访谈方式、访谈内容和记录方式上都按统一规定办;无结构化访谈就是非标准化的访谈,即不严格要求问题统一、提问方式统一和答案记录统一的访谈方法,按自由度的不同,可分为半结构式和完全无结构式两种。

38.问卷法则是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资料收集方法。

优点 问卷法省时、省钱、省力;所得到的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问卷法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误差;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缺点 问卷法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回收率往往难以保证;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2.访谈法是运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的方法。优点 对象的回答率大大高于问卷法;适应性强;调查内容有很大的机动性,可随时扩展和深入;能对搜集资料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缺点 调查成本更大;匿名性差;对访谈员的依赖,访谈法的结果与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的素质、能力和现场表现访谈过程通常过于急迫并易受当时环境的烦扰;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料记录难度大。

3.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带有明确目的,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优点 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获取资料;能直接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比较可靠的社会现象;获取的资料及时生动。

缺 点 受观察者自身的限制;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38.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有哪些?选题阶段:1)确定调查课题、提出研究假设、作出课题论证。2)准备阶段:确定调查任务,设计调查方案,组织调查队伍。3)调查阶段:进入调查地点、接触调查对象、收集调查资料。4)研究阶段:鉴别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理论研究。5)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

39.抽样调查的一般步骤。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40.统计分析就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所得资料的数量特征进行描述,并运用数学模型揭示调查资料中所隐含的关系、规律及发展趋势;理论分析是指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调查资料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获得对调查对象的本质认识,由此上升到理性认识。

41.统计调查是一种利用结构化的调查方法,调查大量样本,收集数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研究方式。它的特点是:(1)利用标准化、结构化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2)调查资料可以精确地分类或转换为数据形式。3)可以对资料进行数量分析。

42.结构式访问是一种高度控制的访问。其特点是:1)访问使用统一的问卷,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择调查对象2)提问的方式与回答的记录方式等都是统一的3)它需要大规模的样本,多用于大规模统计调查4)其结果便于量化,可作统计分析(5)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对调查过程加以控制,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程度;6)最大的缺点是缺乏弹性,难于对问题作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43.定类测量的两种属性为 对称性 和 传递性。

44.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首先是 提出问题 和 研究假设 22.P214因果关系

1.概念: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会引起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反之,当另一个变量变化时,前一个变量不会发生变化。

2.三个条件:○1x与y存在不对称的相关关系○2x与y在发生上有先后之别○3x与y关系不是同源于第三个变量的影响 23.、标题

1.陈述式:直接在标题中陈述调查的对象及调查的问题2.结论式:用某种结论的名言或警句,格言做标题3.问题式:以一个问题做标题4.双标题式:主标+副标

24.导言部分

1.直述式:即开门见山,平铺直述,直接把调查的目的,内容对象范围等等一一写出。

2.悬念式:先描述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然后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他的影响提出一系列的疑问,最后描述调查的基本情况。

上一篇:左耳的优美句子摘抄下一篇:院子里的枣树为题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