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2024-05-20

最新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共11篇)

篇1:最新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记录(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记录(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记录(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记录(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记录(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篇2:最新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王君

高中美术教研活动记录

一、工作思路

继续推进课程改革,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发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认真总结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力度,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我校美术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快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研究水平

1、组织全组人员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系统学习一些理论书籍以及杂志上有关教学改革的经验文章,研究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

2、加强教研组建设,定时开展教研活动,并要建立有效的教研工作日志。内容可包括:理论学习札记、听课评课集、课题研究手册等。

3、开发网络资源,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媒体有效地服务于美术教学活动。

(二)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培养及发展学生的个性;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直面课改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实施新课程,学生就不要采用接受式学习了吗?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吗?课堂需要“安静”还是“活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就一定是好课吗?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总结与反思。

3、关注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把握教材、重组教材、教学设计、课堂调控上炼就基本功,在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上有提高、有收获。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长,重视美术教师在教学专业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鼓励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活动内容:学习美术教学常规(一)------(二)条

活动记录:

9月2日下午,我们美术教研组进行了一次理论学习活动,活动中我们三位老师先交流了近段时间的美术教学常规的情况。然后一起学习了美术教学常规的第一条至第二条的内容:

一、制定计划

第一条:整体规划以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和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在期初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①全册教材分析;②学期总目标要求;③班级分析及学生情况分析:④各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各单元的课时数和安排;⑤本学期所需教学器材项目及其落实计划。

二、认真备课

第二条:把握理念。认真学习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明确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了解中小学美术学科的科学体系以及教学要求。对照标准和大纲,认真钻研教材,通读全书,了解教材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和各单元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三条:课时预设。按照学期教学计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审美能力的实际水平层次,参照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及其它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提前一周编写好课时学案。学案的内容包括:年级、授课日期、课型、课题、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具准备、作业设计等。教学过程要写得详略得当,预设层次要目标分明。

第四条:选择教法。认真分析教材,根据课题内容,结合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已有的知识及实践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教学内容和学校现有教学条件,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合美术学科特点。所有的教学方法都要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尤其是重点难点的备课,更要细致,将趣味性、综合性、直观性、审美性融入其中,巧妙化解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能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创造。

第五条:用具准备。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范作,制作教具,准备必须的电教器材及其它的教学用具,必要时,还应为学生集体准备(不易购置的)相应的学具,以保证教学计划顺利进行。

活动内容:学习美术教学常规

(三)―――

(五)活动记录: 9月8日下午,我们美术教研组人员又一次进行了教学常规理论学习活动,活动中几位老师都阐述了近阶段美术教学情况。反馈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情况,然后一起学习了美术教学常规第三条至第五条:

三、课堂教学

第六条:目标多元。上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始终要把审美教育作为教学中的主线贯穿到底,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七条:方法多样。上课要带好教案、教具等,教师的讲解、示范、引导、设疑、小结及学生的欣赏、思考、体验、创作等均须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随意性,但同时又要根据课堂的行为发展和生成及时予以调节,以达到和生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应用要体现美术学科特点,加强直观性和生动性,教学中尽可能运用形象、直观教具(如挂图、实物、范作、幻灯、录像等),如有条件应尽量使用多媒体、营造“声、光、色、形”立体化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一切感知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使学生在直观而生动的形象化教学过程中,获得美术知识、技能的感性认识。

第八条:优化状态。教师上课须衣着整洁、情绪饱满、举止端庄、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准确,吐词清楚,用普通话,讲课应有激情,抑、扬、顿、挫有节奏,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授课前应检查学生所备学具。上课时,采取恰当而灵活的教学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兴趣昂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第九条:巧用示范技能型教学必须按教材要求进行现场演示,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作绘制过程的演示,也可作某些局部的示范,把握关键点,突破难点。示范力求概括、生动、准确,突出画种特点,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形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把握示范后的拓展和应用,以达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思维、表现与创作方法的教学目标。

篇3:最新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这款恶意应用名为“Unflod Baby Panda”, 主要传播在中国iOS软件站点。德国安全企业SektionEins表示, 该应用会监听SSL流量, 并查询Apple ID证书。这家公司认为, Unflod Baby Panda能在被感染的设备上安装其他文件, 只是目前暂时还没能完全发现其恶意行为, 不过SektionEins同时也说, 这款应用是可以手动清除的。

SektionEins表示 :“当前越狱社区认为删除Unfold.dylib库, 并修改Apple ID密码就可以躲过此恶意应用的影响。只是目前还不清楚动态库是如何在设备上结束的, 所以也不知道该应用是否还带来了其他的恶意行为和副产品。我们认为, 目前最安全的解决方法是对设备进行重置, 当然这样设备也会失去越狱状态。”

篇4:最新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关键词:网络化校本教研;常规型;开放型;无障碍沟通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09-03

一、利用校园网,延续和丰富常规型校本教研活动

1.学习交流式

立足现状,打牢基础,大力开展课程标准、教材的培训。每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主题的教师培训活动,我们结合制订学科教学计划重点组织新教师进行读好“三本书”(即:教科书、课程标准、教师用书)的全面培训,教师在专设的学习笔记上做好摘记,写好学习心得,教师将学习心得发布于校园网上,供其他教师借鉴、讨论。以教导处定期抽查、教研组每月互查等形式加强管理,并列入考核。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和使用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能力,保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

2.微格点击式

微格点击式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基础上,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录像后,利用声、像手段对具体的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进行选择性模拟,事后反复点击、回放相关镜头,使教师形成清晰的自我图式,仔细琢磨、研究的过程。利用声、像设备把讲课过程客观地记录下来,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的录像课放在校园网上,组织教师认真观摩、研讨、交流、共享,这样的教研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师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主动矫正不良的语言习惯及多余的动作,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大家在真实的情境中捕捉住共性的问题深入分析,切实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提高教学创新能力。比如针对“如何有效地警惕教师口头评价的思维定势现象”这个主题,我们可以从录像资源库中截取各类思维定势现象(包括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以优等生为中心、追求整齐划一的答案为中心等)放映,使大家产生“旁观者清”的效果。这对促进教师主动建构、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作用非凡。

3.案例分析式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例引领是一种方便、快捷、收效高的教研方式。在日常教研活动中,通过每月围绕一个专题、同看一节全国优秀教学课例(光盘)、以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作为研究对象,重现情境具体状态、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展开讨论,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感悟,使自身的课堂教学进一步走向理智,并依此了解和分析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对象,借助一定的理论支持进行分析,总结教学策略,形成一个课堂实录与点评案例,发布于校园网上,供教师借鉴、讨论。如2008年3月,教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从一个主题教育实验兄弟单位引进了一节课堂实录,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在讨论、研究中,教师们豁然开朗,投入实践与研究之中。几年来,案例成为我们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有效策略。我们曾经对案例有过这样的描述:案例是教育思想的形象描述,案例是教育过程的生动显现,案例是操作经验的有机渗透,案例是理论和实践的联姻结晶。以课例为载体,在问题中引发教学认知的内在冲突,在思辨中促进教师的反思与建构。

4.听课说课式

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校本教研方式。问题在于如何提高教研组及校际性公开课的研究实效。为了避免活动时授课人唱独角戏、听课人三心二意、评课人蜻蜓点水的现象,我们提出了“人人须实际评课”的要求,即我们在校园网设置了专门栏目,设计了统一的评课模版,授课人须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后反思等课堂实录内容发布在模版上,主持人根据课例探讨的要点对课堂实录进行评析。比如,语文组教师把《搭石》和《晏子使楚》的教学实录发送到网上,主持人就“教师指导学生品悟语言用了哪些方法和策略,是否达到目标”、“教师在语言积累和运用方面采取了哪些办法”、“教师的语言是否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心灵的感悟”等通过课例共同研讨。最后由主持人在网络中对教师的评论进行梳理,将评课观点整理成书面文字发布于相应的模版上,即使是未参加听课的教师也可以根据授课人的设计,参与讨论。

二、借助校园网,实现开放型校本教研的深入探讨

“校本教研”以校为本,并不意味着学校以及个人可以自我封闭。我们坚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加强学校与外界、个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研究力量的有效整合和互动,表达渴求专业引领的意愿并付诸实践。

1.教研沙龙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倡导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开展主动参与式教研。我们成立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将科研热情较高、有志于教育科研的青年教师组织起来,以“沙龙”的宽泛方式,定期举办活动。每次“沙龙”前,组织备课组长集会,每位组长先将收集的本组教师上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困惑进行整理,然后将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为本周课堂教学要解决或尝试的主题,大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比如在书香班级建设大讨论中,大家都把自己的班级读书计划和操作要点发布到网络中,就如何实施班级读书会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学校整体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沙龙”后,由组织者将活动主题和形成的主要观点发布于校园网,全体教师可以在网上继续进行更广泛的深入研讨。

2.名师工程式

充分发掘校内和校外优秀教师的人力资源,合力打造“名师工程”。 一是坚持开展“导师制”工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筑路搭桥。开展“导师制”工作,首先为骨干教师分解任务,每位骨干教师带4位青年教师,签定奖惩明确的《师徒结对协议》,定课题、定任务,限期出师。由他们负责传、帮、带,效果极为明显。每一期“导师制”工作的开展,都会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逐步成长为学校骨干教育教学力量。二是学校组织实施“名师工程”,对青年教师给予任务,鼓励他们做科研型的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把上好“三门课”作为青年教师步入名师的“三步曲”。即“推门课”——事先不打招呼随时进入教室听课;“开门听课”——组织全体教师观摩;“出门课”——对涌现出的教学能手,推荐参加乡、县级课改优质课评选。通过赛课等环节产生“名师”,并对他们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促使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人人成为教学能手。通过签定协议,每年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过程与结果在校园网公布,供大家督促。

3.专题论坛式

在课改实验中,根据涉及教育观念的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教学过程的变革、教学方式的革新等问题确定研究专题。结合课题研究、先进教学方法的推广,确定骨干教师进行理论专题讲座,根据理论指导,结合年级教学内容,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进行“说课设计”说课,做好准备工作,接着推选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然后组织集体评议,总结部署下段工作。形成了“理论学习——专题讲座——说课设计——示范观摩——集体评议——定模推广”的新教研模式。激发了教师人人参与、互帮互学的工作热情。为此,我们在校园网也设置了专门栏目,设计了统一的论坛模版,骨干教师作为主持人须将演讲稿发布在校园网上,有关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与论坛主题的关系,将听后感整理成书面文字在一周内发布于相应的模版上,其他教师可有选择地参与观点发布。

4.优课评选式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因此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通过评价产生激励作用,激发教师内在潜能。为此,我们推出了“月末相约新课堂”的课堂教学评等定级活动,所有专任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均参加课堂教学评等定级活动,评等定级以上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进行。 学校根据教师上课、说课、评课水平,并结合师德表现、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的综合考核,评比出学校的“优质课”。“ 优质课”获得者每年将按照学校制定的《华强小学教育科研奖励暂行办法》进行考核和奖励,并在参加县级优质课评选推荐、职称评聘、先进评选、骨干教师确认等方面予以优先。另外,我们还举行组内评比“首席教师”、“创新教师”、“新秀教师”等等,满足不同层次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使教师产生自我完善、积极向上的动力。校内各种类型的公开课,都需将教案、设计意图、教学反思等发布于校园网,供大家学习、讨论。每次活动通过“人人做”、“人人说”、“人人评”、“人人写”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5.专家引领式

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教研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的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因此,我们在举行规模性教研活动时,主动邀请县教研室的专家以及一些市、县级骨干教师来校指导,进行“教学会诊”,并将他们对教材的解读、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效教学的达成,在课堂中尝试的一些新思路、新想法或者在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等指导意见整理后发布于校园网,供教师们学习思考。

三、依托校园网,实现网络型校本教研的无障碍沟通

依托校园网可以实现无障碍交流的校本教研,这是“网络化教研”的最大优势。

1.网上论坛式,即模拟的网络论坛(BBS)

利用网络的优势,成立备课组,实行电子备课,建立备课包、课件包、资源包,并将资源放于校园网上,做到分工合作、定期交流、资源共享。我们还模拟互联网中常见的“论坛”模式,在校园内部网上设立了一个“网上教学论坛”,为教师们提供对学科教学的有关问题开展专题讨论的平台。“网上论坛”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的教研中心,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及要讨论的问题随时发布到论坛上(发帖);有想法要说的教师可以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跟帖)。这种方式有助于教师间不受时间、人员、空间限制,经常性地交流研究、集思广益,也有助于教师教研方式的个性化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开辟的“网上论坛”类型主要有教学论坛、德育论坛、科研论坛三种。初期阶段,主要由部门主管、骨干教师在相应的“论坛”上“发帖”,提出相关论题,供教师们“跟帖”,既学习讨论、发表观点,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值得集中讨论的话题。我们规定,与“发帖”人同组别、同学科的教师必须“跟帖”,其他教师选择“跟帖”。为了便于检查与浏览,学校设置了统一的论坛模版。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发表意见,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2.电子邮件式

这是利用互联网与外界实行双向交流的一种便捷方式,适合任何有条件上网的教师。对时空无限制,成本低,速度快。利用群发邮件、邮件列表等技术可以在特定人群范围内进行广泛教学研究,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信件和传真。目前,我们为每一名中青年教师申请了一个免费的163电子信箱,统一进行了有规律的编号。根据教师的任教情况和实际需要,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组电子邮件列表,主要是市、县教研室的相关教研员。我们要求教师针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动、虚心地通过发电子邮件方式与教研员联系,寻求专家的指导。当然,我们也鼓励教师通过E-mail与外界进行更广泛的教研交流。

3.参与网站式

学科网站是由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其他关注教育的人士建立的。以“亲近母语网”为例,它包括了活动公告、新闻中心、研究中心、课题实验、历届论坛、童书评选、读写大赛、培训中心、亲近母语论坛等内容,并且随时都在更新内容,登录“亲近母语网”,可以及时了解儿童阅读最新动态,把握儿童阅读信息,下载教学资料,发布反馈意见,实时地接触最新的教学理念。我们鼓励具备技术的教师利用搜索或链接访问其他教育教学专业网站,通过网络,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实现更广泛的同伴互助,寻求更多层次的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

以上所谈,仅是对校本教研与网络化校本教研机制基本框架的几点粗浅认识。我们期待着广大教师都能从“教”和“研”上去认识网络化校本教研,把网络化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补充与丰富,作为教师个性化教研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使研教各方随心所欲地实现无障碍交流,使之真正成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篇5: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主持人:邹文昌

参与: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赵正平

篇6: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刘云江:我比较欣赏林老师的《春雨的色彩》这堂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林老师讲课历来十分重视实效,他执教的课注重每一个细节,这堂课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相当到位,让学生身临其境,到达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周海龙:我认为史老师的《小露珠》的设计思路十分适合我。从始至终,一条主线贯穿下来,让整堂课的主题十分明显,一气呵成,这样有利于对课堂的整体把握。

张海东:我也同意周海龙老师的看法。对一堂课的整体把握十分重要,能够把握住整体思路,才能对课堂有一个清晰的掌控。

周海龙:听了腾老师的点评,我对识字教学有了更深一步地认识。以前教学语文课,识字部分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深入教学。此刻想想,这对学生的基础成长很不利。只有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按部就班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潜力。

韩桂芳:我同意周老师的观点。作为一年级班主任,我深深感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加顺畅。

刘云江:抓住重点词句教学,对整篇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很大帮忙。在教学中不就应以点带面,而就应深入去挖掘文中的诸多关键词语,只有把握住这些词语,课文的内涵才可能更好的挖掘出来。

时间地点教研员

主持人参加人员

主要

篇7: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张维旭:精心设计提问,要触动课文分析的“神经”。传统的教学是注意课堂提问的,但提问的目的只是把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烈,实际上却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因此,课堂提问务必精心设计、触动“神经”。所谓触动神经,一要触动课文的“神经”,即牵动文章核心的重要问题;二要触动学生的“神经”,把他们引领到探求问题的忘我境界,以到达开发智力、培养潜力的目的。

赵正平:要抓住思路从整体上设计提问。提问要沿着文章的思路,抓住主要人物、主要线索及主要特征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并能从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使每个问题成为整个链条里的一环。例如小语第八册《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写的是飞机由于安装了雷达,夜航时能畅通无阻,从而彻底解决了飞机夜航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而雷达的发明又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文章的主要线索是:蝙蝠的启示→3次试验→揭开秘密→制成雷达。课堂教学时,我沿着文章的思路,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分析课文:开篇提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呢?问而不答,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在师生共同学习中设计若干个小问题:这篇课文先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启示)科学家们是怎样弄清这个问题的?(3次实验)飞机在夜间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制成雷达)这些问题的总体设计,抓住了文章的主要线索,牵动了文章的主要资料,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赵永德:要突出基础,围绕规律设计提问。教学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知,从而在不断的复现和深化中构成规律性的知识。例如五年制第九册《金色的鱼钩》一课,在讲第一段时我是这样提问的:①这篇课文开头是怎样交待记叙文四个要素的?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写记叙文的知识举一反三地回答出课文的资料。②课文的第二小节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几句话和后面的课文有什么联系?学生透过读课文后,能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答出:“这说明老班长是个饱经风霜、体质很差、和蔼可亲的人,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为老班长的牺牲埋下了伏笔”。这样学生就很快地领会了作者安排后面几段资料的意图和作者的写作目的,为学生独立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奠定了基矗③在归纳总结时,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恰当吗?为什么?透过对全文的分析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文章的题目贴切、含义深刻;文章的故事是紧紧围绕“鱼”展开的,而鱼是“鱼钩”引出来的,做鱼钩来解除饥饿威胁的办法又是老班长想出来的;老班长亲手钩鱼救了同志而牺牲了自己,表现了一位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篇8:校本教研活动记录6

时 间: 2010.5.13地 点 : 电脑室参加人员: 全体教师主持人: 田俊杰

教研主题: 对学生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教研流程: 新形势下,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平安校园,作为教师,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每位老师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田:对《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阐明观点,他认为一要经常讲,二要细管理,三要善于沟通。

杨:谈了《对小学生进行哪些安全教育》,例如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等。

王:对《如何上好学生交通安全课》表达了看法,时间短,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等。赵:认为组织学习安全理论知识,健全规章制度,检查安全隐患,教师树立保护学生的意识等。

苗:认为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学生,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及录像资料,组情景短剧,模拟演习等多种形式。

其他老师也从不同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篇9: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主持人:尹静

时间:3月23日

参加人员:王笑梅、尹静、张健梅、陈静

内容:一年级语文教研——同组同讲一节课评课

过程记录:

一、陈静、张健梅两位教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反思。

二、评课及研讨主要内容:

1、陈静老师: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流畅,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在识字教学中能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并把有限的识字资源进行新的组合,拓展出新的词语。对重点字、词进行组词、说话练习,把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引导学生多思考。如果再放手,多让学生自主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就更好了(如字谜、你怎样记这个字、你以前在那里认识了这个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识字)。

篇10:校本教研主题记录

主题:“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主题探究活动”的实践和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教育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网络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坚实可靠的平台。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活动,能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实现。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活动的特点具有明确性、探究性、广泛性,主题的设计有其基本原则和目标定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重视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学习基本步骤的设计和指导策略的设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素质教育不断发展。

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活动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提供机会与帮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主题探究性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具有学习主题的明确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广泛性等特点。

1、学习主题的明确性。主题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的研究问题,它应贯穿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的主题就是要使学生明确干什么。

2、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生主动地获取在网络上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讨论,教师只是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形成探究性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方式的广泛性。在学习活动中,改变过去学习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学习、处理、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活动的主题设计

主题是探究的前题,是探究的灵魂。主题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使学生和教师感到满意和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做好主题设计工作。

一、主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设计的主题必须符合科学,不能任意杜撰。

(2)生活性原则。设计的主题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探究性原则。设计的主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通过探究获得的一定成果。

(4)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不断探索。

二、主题设计的目标定位。

主题探究性活动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尤其突出情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史济汉老师执教的初二《探索火星》

情感目标:体验用电脑处理信息的快捷;感受宇宙的奥妙,陶治情操;体验灵活运用各种图片动画工具产生奇妙效果的成就感。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概括和交流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在POWERPOINT中插入GIF动画和FLASH动画的操作,并了解

他们之间的区别。

三、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活动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面着重在组织形式、基本步骤、方法策略等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教学设计的组织形式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群体学习等几种。我们发现:小组学习要远远优于传统的个别学习和班级集体学习。采用学生自愿组合,每组3~5人。各合作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互帮互学、资源共享、合理分工、各司其责,在研讨交流阶段,充分发挥各人特长和意见,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2、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比如初一贺颖静老师执教的江南风情游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选定主题。

如:西湖三日游、扬州风情游等。

学生参与后,让其自行组织成各个活动小组,选定本组的研究主题、研究方向,推选出组长,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搜索。

(2)收集信息,围绕主题,研讨问题。

学生通过搜索到的信息,要进行检索与分类,并能收集、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使他们感受到网上收集信息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可以在BBS上留言,发布自己的观点等形式。

(3)撰写计划报告。

确定主题报告的框架和所需资料。撰写完善的活动报告和活动体会,上传给老师请求指导。

(4)结题与总结评价。

报告展示,讨论评价,课件展示答辩,表彰推荐。

四、教师教学中的方法策略。

(1)以“主题”为任务的驱动模式,并对“主题”学习中作适当任务细化,使学生的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2)以学习“主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策略的指导尤其显得重要。

(3)基于网络环境下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筛选、处理、传递学习资源更需要教师作为网络知识海洋的“导航者”。

(4)加强“异生”指导。“异生”指导是指教师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的个别指导。

五、网络化主题探究活动的模式初探

网络化的有效学习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解释和综合的过程,学习者能够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来存储和提取信息,能够使网络学习环境适应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这些学习有一些相对稳定的过程形式,形成网络化的学习模式。

下面以初二王晓明老师的网站制作这一主题为例,具体讨论这一种网络化主题探究学习模式——“主题推进式”学习模式。

1、引入主题:要激发主体探究能动性,教师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情绪智力,创设一种具挑战意味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思维状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猎奇心、求知欲强烈,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他们对探究的主题参生强烈的兴趣和参与欲望,使他们“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在引入本例主题前,让学生说说近年来网络的变化,哪些网站很漂亮,哪些网站不合理。由此引出一个挑

战性话题,“如果让你建设一个大型网站,你能提出怎样合理的规划方案”。这一主题,有层次性,可大可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愿望。

2、落实主题:主题是要通过学生自我探究去完成的。中学生因自控能力差,兴趣保持比较短暂,可谓“三分钟热度”,如果教师放手不加组织,任由学生自行探究,则很难保证主题探究任务的完成。因此在组织上,应建立起合作学习小组。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在组内,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以及相应的特殊职责。初期,教师具体分配每个组员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组织后,可重点抓小组长,由小组长去落实具体的任务,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主题探究中来。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职责,学生之间会相互监督,相互合作,为主题探究的成功提供保障。小组建立时,可设计分工表,保证任务落实到人。对于本例主题,学生需要收集大量“网站建设”等信息,一个人要完成整个主题,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来探究这一主题,显得十分必要。

3、探究主题:充分调动学生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资源进行合作探究,如利用网络教室的点对点对话功能,网络文件夹的共享功能,Internet搜索信息功能。利用学生创造灵感促使学生在灵感的驱动下去发现,同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学生因为感性认知占主导地位(如有的学生搜索信息时对图片、动画非常感兴趣,而对文字资料不感兴趣),要适时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合理探索和思考演绎,或动手操作实践,来进行理性的加工分析。这一环节,重要的是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求方式、方法的统一,但教师应给予适时指导和启发,以使学生的主题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本例主题在网络化探究时,需要通过本地因特网资源来进行,对于有关本主题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有的下载到本地合作小组的共享文件夹中供小组讨论交流,有的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有的则在校园网的BBS中开辟栏目进行交流。

4、讨论主题:这一环节要把握好时机,待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已有所通、有所疑、有所言的时候,组织学生竞争发言,畅谈自己的看法、疑问和结论。此时教师不宜过早下结论,应待学生充分表现后,再作评价,也可先让学生相互评价解答。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对探究有成功的尝试,有自己的创意。同时,达到每个学生处于急欲得到认同的“愤悱”状态,为下一步铺垫出良好的情境。本例主题必须在学生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后展开,让学生对网站建设现状作一个剖析,找出其利弊,使学生在讨论中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至理性认识。不仅组织学生在组内进一步交流讨论,而且组织全体学生对本主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加以调控,使讨论集中深刻,不跑题,不偏题。

5、评价主题:要求学生把自己制作的网站,发布到校园网上进行交流。中学生对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量化表。让他们的研究成果公开交流,既为学生铺设了语言交流的舞台,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最后通过自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及师生共评等形式,使他们找到认同感,以利于科学的探究学习方法的养成。学生对“开发区规划”这一主题的研究情况,在这一环节集中体现。要给予充足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公开发言展示的机会,使交流充分,评价全面。

篇11:学校安全教育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与安全同行》说课设计

袁英才

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安全教育:《与安全同行》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我们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学生活泼好动,常爱打闹,有的同学还爱搞恶作剧,学校和老师虽三令五申,仍避免不了意外的发生。因此,从学生安全的角度出发,确定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校园活动安全

二、活动目标

这次活动的开展,我希望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自身安全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知识和处理信息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行为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做一个善于交流的人。

4、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热心帮助家人与朋友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有针对性指导,引导,起到调解与帮助的作用。

四、活动步骤

1、确定课题与子课题,成立小组

2、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

3、学生开展活动

4、阶段性总结与新目标的制定

5、成果展示

五、活动时间与课时安排

本次活动为三周5课时完成,为了体现说课的完整性我把三周的活动内容纳入到本节说课之中。

六、具体实施步骤及指导方案、实施策略

第一阶段,(第一课时)确立课题与子课题,成立小组

我首先给学生出示这样一张X光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适时介绍:“这是几年前一个叫杨洋的同学摔伤时的X光片。”有同学抢着说:“我知道是我大哥”。我抓住时机问:“你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吗?对他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吗?”通过杨贺同学的介绍,校园安全的话题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他们决定亲自实践,调查学校的安全问题。

(设计意图:围绕学生生活选题,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调查就怎样调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浓厚兴趣,为今后活动奠定基础。)

随着活动开展,学生对安全主题的兴趣更加浓厚了,逐渐从校内扩展到校外,我也趁机将活动主题修改为:与安全同行。

根据问题分类我最终划分成6个小组分别是:上学路上安全,校园环境安全,居家活动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体育活动安全,预防疾病安全。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商量,挑选小组感兴趣的子课题,并分别为自己的小组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第二阶段:(第二课时)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各自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

我主要参加了“预防疾病安全”小组和“上学路上安全”小组的活动。

“上学路上安全”小组想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调查,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你几点上学来?从家到学校用多长时间?怎样上学来的?学生征求我的意见,我反过来提问:你们这三个问题能清楚地反映安全的问题来吗?学生对他们的问题做了解释,我适时做了点拨,指导学生又增加了这样几个问题:上学路上经过哪些危险的地方?你是怎样经过那些地方的?乘车时会打闹,或把身体伸出窗外吗?你会在路上与陌生人聊天吗?从家到学校用多长时间?你是怎样走的?同时我也建议学生将它制成统计表。

(设计意图:学生在设计问卷的时候,常出现设计的问卷不能紧扣研究主题,从中看不出要调查什么,主题比较松散,教师适时点拨,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使学生了解问题的设计要层层深入)

第三阶段:(第三课时)学生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开展两周后,通过观察和学生的反映,小组活动出现了许多问题。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甚至出现了大包小揽,其它人靠边站,或者小组成员各干各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团结,还有的同学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这时我知道学生没有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没有发挥团队的精神合作精神。

于是综合实践活动转入到

第四阶段:(第四课时)阶段性总结及新目标的制定。

我认真思考小组活动的各个方面,并做了相应的调整,我把学生召集在一起进行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阶段汇报,通过各组的汇报与交流进行一次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别的组做了那么多事?那么多人发言,而我们没有?再让表现好的组介绍一下经验,使同学们达到共识,组织小组是因为研究任务和研究活动无法靠个人的力量完成。组员应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帮助,互相依赖。

于是我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打破原有的模式,在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况下重新结组,尽量发挥小组的优势,没想到效果真好,同学们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了小组的合作作用,纷纷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汇报结束前各小组又制定了下一阶段的目标,除了继续收集资料外,各组还有各组的新想法,比如:“体育活动安全”小组要搜集适合学生在课间活动的游戏,“上学路上的安全”小组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编童谣等等。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定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外,还对组长进行了培训,教给组长组织活动的方法,明确组长的责任与义务,在后来的活动中有的组长的表现真让我吃惊,他竞在小组内实施奖励制度,对搜集资料或表现好的奖励一枚小贴纸,而且要在小组内进行评比。评出优秀组员,组员参与热情更高了。

(感悟:这样的指导使我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很好的调节者,一个友善的帮助者,也使学生认识了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取长补短。这无论对我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收获。)

第五阶段(第五课时)成果展示。

活动进入最后阶段,学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各组均有自己的点子。有心得体会评比,有手抄报展示,有交流演出,有国旗下讲话,有红领巾广播站等等。

“体育安全活动”小组的形式很受大家的欢迎,他们把调查到的课间活动的游戏实地演练出来,先组织全班同学边学边玩,然后由全班同学推向校园。现在我们的校园再也没有追跑打闹的现象了,取而代之的是有趣有益的游戏。我们真正做到了“与安全同行”。

我的收获、感想: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其实这次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从最初的选题到学生的活动真可谓是状况百出,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真正了解了学生,了解了自己,才让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正确的认识,学到了那么多知识,学生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安全的重要性,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对我们师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见义巧为》教案

袁英才 见义巧为

教学目标:

1、懂得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

2、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在非常情况下能见义巧为。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

课前准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过刘欢的《好汉歌》吗?谁会唱?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危难之处显身手的英雄的确让人尊敬!

二、新课教学

(一)见义勇为,让生活充满正气

1、正气是危险时刻及时伸出的双手,是危难关头挺身而上的身姿,是面对邪恶时大义凛然的怒吼……因为有了正气,生活才更加灿烂,人生才更加迷人,社会才更加和谐。

2、课件出示几组见义勇为的画面

3、生活中,你一定也看见过类似的镜头吧,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正义带给我们的感动吧!

4、看录相:《无私救援见真情》

5、把你脑海中相似的一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吧!

6、听故事:《事实真相我知道》

7、你有主动说出真相的经历吗?说出真相后,心情如何呢?

教师讲述: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因此,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二)勇敢机智,不做无谓的牺牲

1、放学路上,看见有团伙抢劫,拨一个及时的报警电话;在水塘边玩耍,发现有人不慎落水,快速奔跑呼救……当他人遭遇危险时,我们该怎么做?

2、听故事:《咳嗽里的智慧》

3、出示课件:《紧急关头巧对应》

4、面对生活中类似的事件,你有什么好办法?

5、看录相:《妥协背后有计谋》

6、要是遇到下列情形,你会怎么办?要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乘公共汽车时发现小偷在行窃:

郊游时,同伴掉进深坑里:

7、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8、我们一起来编制“见义巧为”智慧宝典吧!

教师讲述:

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当你选择消极的态度,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可见,在非正义面前,我们应该选择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别让悲剧再发生

1、社会呼唤正气,我们需要英雄,但我们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应将伤害和损失减到最小。

2、将伤害和损失减到最小,可以怎么做?

3、听故事:《盲目救人酿悲剧》

4、悲剧能否不发生?可以怎样避免?

5、教师小结:在没有足够应对危险能力的前提下鲁莽行事,助人不成反而给自己带来伤害,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给家人和社会带来无穷的伤痛。生命美丽如花,一生只绽放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精心地保护它。

(四)阅读与拓展

1、阅读《孩子们,别怕,这是一次演习》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写下来吧!

三、总结

做有正义感的人,不仅要求我们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伸张正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为自身、为他人的正义去努力,更会为集体的正义去奔走,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教后反思:懂得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新时代的见义巧为,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自我保护技能。

《学会避让行驶中的车辆》教案

袁英才

学会避让行驶中的车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并掌握出行应遵守的交通规则,懂得自觉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是安全出行的基础和保障

2、增强安全避让行驶中的车辆的意识,逐步养成安全、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3、初步形成对存有出行安全隐患区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自护意识,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的安全、和谐、与快乐

4、强化法律意识,乐于做一个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文明公民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生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知识竞赛

1、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揭示活动主题与活动方式

2、结合安全出行的主题,给自己的小组起组名并展示参赛口号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比赛,注意要让学生全员参与,竞答形式可以分“必答”“抢答”“指名答”等多种

4、选出优胜小组和“最佳安全小博士”

5、师总结

二、模拟演练

1、出示生活中人们步行出行的视频,问学生看后发现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全班集体交流(结合上节课所学,甄别视频中的人的行为是否合理、安全等)

3、学生代表模拟生活中遇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的案例,师生共同分析

4、设置某一出行情境,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出行场景模拟。比一比,看看谁是安全步行的小能手

三、案例沙龙

1、教师讲述课文中“阳阳被撞”的惨痛案例,揭示主题:我们如何才能不让悲剧再次发生呢?

2、学生在教师带动下交流自己所见、所闻的交通悲惨的案例,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请学生来做“小交警”,分析事故成因,提出预防方案

4、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让悲剧不再发生”的倡议书

四、小报设计

1、师生共同回顾前期活动内容,交流收获与感受,引出课文的拓展知识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所收集到的有关交通法规知识,摘出与我们日常上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张贴在黑板上,做到资源共享

3、学生分小组进行小报创作,教师巡视加强指导

4、师生评议小报,进行张贴展示

五、小结

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安全之花,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六.教学反思

1、初步了解并掌握出行应遵守的交通规则,懂得自觉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是安全出行的基础和保障

2、增强安全避让行驶中的车辆的意识,逐步养成安全、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3、初步形成对存有出行安全隐患区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自护意识,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的安全、和谐、与快乐

4、强化法律意识,乐于做一个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文明公民

《开学了》教案

袁英才

开学了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

2、班级举例

学校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学校抓的几项工作。

三、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五、安全教育总结

新学期开学以来,为提高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上好新学期第一堂安全课: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育: 一是教育学生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平时外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病车等。

二是教育学生谨防发生在身边的伤害事故,用血淋淋的事例教育学生平时严格遵守《守则》《规范》,远离学生伤害事故。

上一篇:作文 我喜欢吃东西下一篇:电信员工爱岗敬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