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05-23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选6篇)

篇1: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第十五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方式:

水中:游泳为主,还有划水、倒退等运动。陆地: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空中:鼓翼飞行、滑翔 2.生物利于相应运动的结构:

青蛙、鸭、鹅趾间有蹼,利于游泳;兔子、青蛙后肢发达,利于跳跃;鸽子胸肌发达,利于飞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3.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成骨细胞可修复骨折,促进骨的长粗 骨 骨质:骺端软骨层可促进骨的长长 骨髓:红骨髓可造血

特点:骨是人体内最大的“钙库”。青少年体内有机物大于1/3,无机物少于2/3;老年人体内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余2/3。关节:骨与骨之间活动的连接。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骨连接 特点: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小摩擦,韧带增强牢固性灵活性

肌腱:结缔组织,位于相邻的骨上(两块及以上的骨)骨骼肌 肌腹:肌细胞构成,可以收缩和舒张。运动的形成:

a神经传来的兴奋,促使骨骼肌收缩或者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转动。

b 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骨骼肌的收缩要 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十六章 动物的行为 1.行为的获得途径:

先天性行为:生来就会,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经验,也叫本能行为。是 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获得 后天学习行为:在后天的生活经历中学习获得。途径 学习能力强弱也与遗传物质有关。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取食、攻击、防御、领域、节律、社群、繁殖

a 取食行为:动物对食物的获取、贮存、加工等行为。b 攻击行为:同种生物间发生的争斗。c 领域行为:e 繁殖行为:动物与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识别、占有空间、求偶、交配、抚育。f 节律行为:有规律的有周期性的行为。年、月、日为周期,灵长类的月经周期。g 社群行为:分工合作、出现等级。蜜蜂、蚂蚁、狮子、狒狒、猴子等。3.动物行为的研究案例: a 法布尔——昆虫的研究——观察法 b 费里施——蜜蜂色觉——实验法 c 庭伯根——银鸥幼雏——实验法 d 劳伦兹——小野雁——实验法 4.动物行为研究方法:

观察法:不施加任何外界影响或影响降低到最小,进行观察记录。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然后再观察。

联系: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但实验法一定有观察。十七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消费者,直接或者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2.食物链与食物网: a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所形成的营养联系,形成了食物链。b 食物链起始端为绿色植物,用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影响、改变。4.我国特产珍稀动物:

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大鲵、白鲟、中华鲟 5.动物资源的保护:

就地保护:最有效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异地保护:迁出至繁育中心再引入(濒危动物,数量极少)法制教育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 十八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2.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单细胞生物:球形、杆形、螺旋形。

细菌 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单细胞:酵母菌;多细胞:蘑菇、霉菌等。

真菌 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真正的细胞核。

生殖方式:出芽生殖—酵母菌;孢子生殖—蘑菇,绝大多数真菌。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病毒 结构:蛋白质外壳,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生殖方式:增殖 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繁殖特点:代谢强、繁殖快。动物对领地的占有行为。d 防御行为:动 分解者:腐生型;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等;分解有机物无可替代。消费者: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病毒;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手足癣等 生产者:自养型;蓝细菌、硫细菌、硝化细菌等。4.微生物与人类: a 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引起 b 菌痢——痢疾杆菌;细菌 c 黄曲霉素——黄曲霉;真菌,致癌 d 酵母菌——酿酒、发酵 e 乳酸菌——制酸奶、泡菜 f 产甲烷细菌——产生沼气 g 苏云金杆菌——防治害虫 h 青霉素——青霉菌;真菌 十九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 男性生殖系统:主要性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生殖

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性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标志:新生命的产生——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场所——输卵管; 胚胎发育场所——子宫;胎儿、母体物质交换——脐带、胎盘 人的 特点:a 升高体重突增 b 脑和内脏功能的完善 发育 c 性发育性成熟

青春期 第一性征:生殖器官的差异

发育特点 第二性征:青春期出现,男女除生殖器官的之外的差异。2.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变态发育: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显著变化。

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若虫、成虫。例:蟋蟀、椿象、蝗虫、蜻 蜓等

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例:家蚕、蜜蜂、蚂蚁、蝴蝶、蚊、蝇、金龟子等。

青蛙:变态发育;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呼吸。鸟发育: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受精卵——胚盘,卵黄——营养,气室——氧气。3.植物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种子繁殖。

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例: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人工营养生殖:扦插、嫁接、压条。

植物组织培养——每个植物细胞都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能力。第二十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与变异: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遗传: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的相似性。

变异:子女与父母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物逃避敌害的行为。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染色体: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单个存在。DNA: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基因:包含有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3.性状遗传的规律性

等位基因:成对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显性基因:等位基因中,占主导地位的基因。

隐性基因:等位基因中,被掩盖没有表达的基因。显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性状的表现。4.各类基因型的组合(A有耳垂,a无耳垂)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aa 基因型 1 1 : 1 1 2 : 1 : 1 1: 1 1 比例

表现型 有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无耳垂 有:无耳垂 无耳垂 比例 1 1 1 3 : 1 1 : 1 1 AA Aa,亲代为显性,子代出现隐性。后代显隐性比例3:1。Aa aa,子代显隐性性状比例1:1。5.性别和性别决定

男性XY 女性XX 生男生女概率一定相等 6.遗传与环境

性状的表现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当受环境影响,遗传物质改变时(受核辐射、宇宙射线等),变异可遗传,否则不可遗传。7.遗传病与健康 a 每个人都是遗传病基因的携带者。

b 禁止近亲结婚。旁系血亲:父亲兄弟姐妹所在一支;母亲兄弟姐妹所在一支;亲兄弟姐妹及其后代。

c近亲结婚会提高隐性遗传病发病率。

篇2: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nmg--arq

大泓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我与社会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

答:除了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还可以通过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了解社会生活。2.我们怎样关爱社会?

答: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关系国家发展,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分忧。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

答: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有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4.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答: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5.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

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在社会中成长

6.“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

答: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7.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答: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8.为什么个人要参与社会实践,亲近社会?

答: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9.结合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10.参与社会生活对个人有哪些意义?

答: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系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1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有哪些?

答: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1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

答: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13.网络时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原因是什么?

答:1)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有的人有意无意的歪曲事实,误导大众;有的人随意宣泄情绪,谩骂、中伤他人,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14.沉迷网络的危害

答: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15.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哪些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有什么后果? 答: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信息泄漏,手机窃听,窥秘偷拍等。

后果: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合理利用网络

16.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的参与网络生活?

答: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17.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答:注意信息出处;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辨识信息内容;向他人求助。

18.怎样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

答: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维护秩序

1.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哪些?

答:社会管理秩序、生存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

2.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3.为什么说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答: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此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水平。

4.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它是如何体现的?

答: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5.什么是社会规则?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

答: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6.社会规则对社会秩序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答: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7.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包括哪些?

答: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遵守规则

8.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如何?

答: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9.什么是他律和自律?

答:他律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自律即自我约束,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10.我们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答: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1.维护与改进规则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

答: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2.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答: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尊重他人

13.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答:1)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14.尊重他人对社会有哪些作用?

答: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15.怎样尊重他人?

答: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以礼待人

16.礼体现一个人哪些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17.文明有礼对个人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18.文明有礼对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答: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19.文明有礼对国家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20.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答: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以礼相待,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诚实守信

21.什么是诚信?

答:1)基本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2)道德角度: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法律角度: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22.诚信对个人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23.如何理解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答: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24.诚信对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1)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2)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3)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25.怎样树立诚信意识?

答:1)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2)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3)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26.我们为什么要运用诚信智慧?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诚实与保护隐私的关系? 答:1)原因: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

2)处理原则: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27.请说出珍惜个人诚信记录的原因和怎样珍惜?

答:1)原因: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2)做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28.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践行诚信的要求)

答:树立诚信意识,运营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29.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的准绳。30.违法行为分为哪些类型?说明其内涵。

答: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31.如何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答: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犯罪。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键在于判断社会危害性是轻微还是严重。无论社会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2.举例说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有哪些,并说说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答:对于治安管理处罚法,我们平时了解的少,有些行为我们全然不知是违法行为,而一旦违法就应承担法律责任。例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33.社会生活中的民事活动有哪些?请举例。

答: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都是人们经常从事的民事活动。

34: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

答:从个人角度来看,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遵守法律、规避侵害;从社会的角度看,要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预防犯罪

35.请说出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答: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36.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

答:1)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37.刑罚的含义、主要内容、种类、答:1)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2)主要内容:限制或剥夺犯罪人的权益。3)种类:主刑和附加性。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38.我们为什么要预防犯罪?

答: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39.怎样预防犯罪?

答:1)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2)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善用法律

40.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答: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41.说出诉讼的含义、重要性、分类。

答:1)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42.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1)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43.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为什么要善于斗争?

答: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44.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1.什么是责任?

答: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2.责任的来源有哪些?

答: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3.生活中你扮演哪些角色,分别承担哪些责任,并总结责任与角色的关系。答: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责任与角色的关系: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4.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谁负责?其表现有哪些?

答: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5.哪些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父母、老师、解放军战士等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启示: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6.承担责任的意义是什么?

答: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做负责任的人

7.承担责任会付出哪些代价?会获得哪些回报?

答:代价:无论是谁,承担责任都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的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8.我们怎样对待那些自己可以选择的责任?

答:1)我们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

2)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9.我们怎样对待那些不是自己自愿选择的责任?(或怎样理解“我承担,我无悔”?)答:1)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

2)我们往往无法改变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位置,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

3)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的很出色。10.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意义有哪些?

答: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正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勇于承担责任,在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关爱他人

11.什么是关爱?关爱有哪些特点?

答:关爱就是关心爱护。每个人都被他人关爱着,也都在关爱着他人。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12.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互相关爱?(关爱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1)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13.怎样关爱他人?(或关爱他人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2)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3)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14.关爱他人的技巧和策略有哪些?

答: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服务社会

15.为什么要服务社会?(或服务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得到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各方面能力不断提升。16.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或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有哪些?)

答: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17.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有哪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具体形式: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我们可以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注意的问题: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讲究实际效果。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

1.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涉及哪些领域,包括哪些利益?

答:1)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2.国家的核心利益有哪些?

答: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主权又称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国家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是国家的固有权利。)3.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怎样的关系?

答:1)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3)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4.我们怎样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答: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我们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答:1)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3)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6.什么是国家安全?

答: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7.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答:1)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

2)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3)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8.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或怎样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答: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9.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我们怎么做?

答: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我国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维护国家安全

10.我们应该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答:1)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11.我们怎样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答:1)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2)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关心国家发展

12.用自己的观察或感受的一件事说说祖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答:感受:飞驰的高铁列车大大方便人们出行,异彩纷呈的演出和展览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听证会的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条件也更加充分……..成就: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科技创新成就斐然;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祖国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倍感自豪。13.我国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发展中仍面临哪些问题?国家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

答:面临的问题:例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等。采取的措施: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4.为什么说劳动非常重要?

答: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15.把美丽的中国梦变成现实需要发扬什么精神?

答: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青少年有哪些要求?

篇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有无脊柱可分为: 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鱼 无脊椎动物

体形:梭形

体表:鳞片;分泌黏液

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

身体分布:头、躯干、尾

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

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离不开水的原因:

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

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⑵蚯蚓:

生活环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动:1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

可带动刚毛运动.

呼吸:靠体表皮肤(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气进入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⑶兔子

体表被毛(保温),用肺呼吸,心脏4腔;血液循环路线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快,产生的能量多,体温恒定,

食性:植物

消化:牙齿有门齿、臼齿

盲肠发达:可以贮藏大量的纤维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大脑发达、神经布满全身)

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水份、充足的食物、隐藏地.

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⑴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

(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

(2)有翅(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

(3):胸肌发达

(4)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5)角质喙,无牙,直肠短,直接排出粪便

(6)肺,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7)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8)小脑和神经系发达

(9)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各种动物的特征(还有些见最后)

(1)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2)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3)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

(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

(5)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

篇4: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角形

知识点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分类:(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4、中线:连接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有三条。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7、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如图:

8、三角形的外角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相邻的内角互补。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或>

6、三角形的周长、面积求法和三角形稳定性。

(1)如图1:C△ABC=AB+BC+AC或C△ABC=

a+b+c。

四个量中已知其中三个能求第四个。

(2)如图2:AD为高,S△ABC

=·BC·AD

三个量中已知其中两个能求第三个。

(3)如图3:△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则有:

S△ABC

=·AB·CD=·AC·BC即:AB·CD=AC·BC

四条线段中已知其中三条能求第四条。

知识点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边形的内角和=;

2、边形的外角和=。

3、一个边形的对角线有条,过边形一个顶点能作出n-3条对角线,把边形分成了n-2个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2)、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3)、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4)、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5)、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6)、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7)、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8)、全等表示方法:用“”表示,读作“全等于”(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9)、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若满足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均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

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

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

④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

⑤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

注:①证明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

②经常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三角形的边或角相等;

③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用“SSS”解释)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角的平分线的作法:课本第19页;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一般步骤:

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4)、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释)

(5)、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为内心;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1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就称这个图形是轴

(2)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也称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

(4)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5)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分

(6)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

(7)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8)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9)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1)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12)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3)逆定理: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3.2作轴对称图形

(1)作轴对称图形:分别作出原图形中某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注意取特殊点)

(2)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13.3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三线合一所在直线是其对称轴;(只有1条对称轴)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

②等边三角形的每条边都存在三线合一;

(6)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所在直线;(有3条对称轴)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4.1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m,n都是正整数)

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m,n都是正整数)

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n是正整数)

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

(4)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4.2乘法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添括号:①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②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14.3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a‡0,m,n都是正整数,并且m>n)

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规定:

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3)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把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商相加;

14.4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做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公因式:多项式的各项都有的一个公共因式;

(3)因式分解的方法:

提公因式法:关键在于找出最大公因式

平方差公式:a²

-b²

=(a

+

b)(a

b)

因式分解:

公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a

+

b)²

=

+

2ab

+b²

(a

b)²

=

+

2ab

+b²

第十六章

分式知识点总结

5、分式有无意义只与分母有关:当分母≠0时,分式有意义;当分母=0时,分式无意义。

6、解分式方程的思路

篇5: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系带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 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篇6: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4.人民和公民区别?(P6)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7.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力是,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力,承担自己对他人应付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的享有自己的权力;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为什么)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为什么)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力,要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力也会落空;(危害)

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能随心所欲,否则,会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甚至构成违法犯罪,而且会破坏国家、社会稳定,违法行使权利的人会受到法律制裁。(危害)

8.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

①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

9.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10.面对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重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11.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法定义务有哪些?履行法定义务的意义?(P16)法定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基本法定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④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等

意义: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我们的“天职”,也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12.什么叫道德义务,履行道德义务意义,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含义: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d1)

联系:①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②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③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即道德义务不等于法定义务,不履行道德义务,不一定违反法定义务。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P18—P21)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

15.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重要性是什么?(P25)

内容:①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生自由,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

重要性: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16.依法维护人身自由权。

①可通过非诉讼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行为,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调解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17.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情节严重的要受到法律制裁。18.生命健康权的意义/重要性?(P24—P26)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②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③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19.我国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保护?(P26.d2)

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②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济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加生命健康权重要性)20.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P26.d2)

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 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21.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22.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怎样行使?(P28)

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 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23.放弃生命健康权的恶果?(P29)

①人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③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属朋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③若公民损害自己的身体,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

24.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P30-31)

①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

②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即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法律的制裁。③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第四课

25.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26.良好名誉对个人作用(P36)①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②可获得社会更多的尊重和经济利益。

27.侵害他人名誉的危害(P36)

①践踏他人的人格尊严;②混淆是非、颠倒黑白;③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

28.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P38):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29.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侵权后果(P38—39)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污辱或诽谤他人。侵权的行为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30.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p38、39)

①侮辱: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③新闻报道失实。④诬告。31.依法维护名誉权(P39)

①可通过非诉讼方式,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调解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32.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33.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d2)

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1)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3)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34.依法维护肖像权(P42)

①与侵权人进行协商;②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5.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36.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①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②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否则就侵害了姓名权。既不要干涉他人决定性名、使用自己的姓名,也不要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

37.依法维护姓名权(P44)

无论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第五课

38.隐私的含义及保护隐私的意义(P46、47)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 密。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

保护隐私的意义:①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②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③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39.隐私权的含义(P48)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40.隐私权的内容(p48-50)

①私人生活安宁权;②个人信息保密权;③私人通信保密权。(但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在公共场所的活动、违法犯罪行为更不是隐私。)

41.隐私权的作用(P48)

①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私密的自由决定权;②划定了个人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界限;

③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④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42.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①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 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②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③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43.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意义(P52)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44.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p53)

①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

②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45.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p54—55)

①(维权的方法)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③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④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

46.保护隐私等于自我封闭吗?(P55)

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时、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第六课

47.教育的含义和作用(p58--60)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作用:对个人:①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是个人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②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③教育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④对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民族、国家:①教育成就未来。②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48.什么是受教育权?(p60)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现代社会应具备终身受教育的观念。

49.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p61)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50.义务教育具有什么特征?(p61)

(1)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2)公益性,即不受学费、杂费。它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3)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51.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52.★为什么子女上学不是个人的私事?

①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②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③如果自己不想上学就不去上学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④可见,孩子不上学并不只是个人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

第七课

53.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p68--69)分类: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54.什么叫财产所有权?(p70)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55.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71)①它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②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56.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的依据?(p71--73)(1)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往往通过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①停止侵害;②排除妨碍;③返还财产;④恢复原状; ⑤赔偿损失。

(2)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侵犯财产罪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

57.公民维护自己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哪些?(P74)

58.什么叫遗产?作为遗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6)

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遗产的三个必备的条件: 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59.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p76--77)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60.继承人包括那些人?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p77)

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61.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划分的?(p77)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 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人继承。62.什么叫继承权?(p77)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63.什么叫法定继承?在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的分配原则:(p78)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分配原则:(1)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2)特殊情况 下,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不均等:①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应予以照顾;②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可以多分;③有扶养能力和条件而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 64.什么叫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优点?有效遗嘱具备的条件?(p78—79)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有效遗嘱具备的条件:①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②立遗嘱人意思表示真实;③遗嘱内容合法,形式合法;④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65.什么叫遗赠?(p79)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称为遗赠,受遗赠人获得遗赠的遗产,受我国法律保护。遗赠并不属于遗嘱继承。66.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应该怎么办?

(1)应该注重情意、互谅互让的精神、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2)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67.什么叫智力成果?(p81)

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68.什么叫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有年龄限制吗?(p82-83)智力成果权,也就是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69.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P84)

①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八课

70.消费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p86,p87)

①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②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个别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诈、坑害,使消费者遭受巨大损失。

71.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p89)

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②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③维护 社会的正常秩序;④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72.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投诉电话:12315 73.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p91)(9项)

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

74.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p92)

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态度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75.作为消费者应该这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p93--94)

①炼就一双“慧眼”,要求我们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②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③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76.怎样维护消费者的权利?(p96)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⑤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课

77.对公平的理解相同吗?(P100)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78.你认为什么是公平?(p100--101)

①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②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79.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哪些作用?(p102)

①公平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②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调动自身的积极性;③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80.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p103)

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81.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p104--105)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82.公平合作有什么意义?(p106)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83.如何才能与他人进行公平合作?(p106)

①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它人不公平。②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③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十课

84.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p109)

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坏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实施正义行为,不做不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的对待他人和自己。85.正义制度有什么作用?(p109--111)

(1)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其正义性在于它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2)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有了正义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在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是得到社会的关爱,而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3)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86.正义与公平的关系是怎样的?(p111)

当我们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公平的获得也需要 正义的制度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87.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P111)

①公平为人们提供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最终造福每个社会成员;②正义使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如果缺少正义的支撑,社会必然土崩瓦解。88.我们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正义?(p112--114)

(1)从小自觉树立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形态,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2)面对非正义的行为,选择正确的态度,积极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3)做有一个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

89.非正义行为的危害是什么?(P113)

非正义的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权利的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90.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如果选择消极态度会有什么危害?(P113)

无疑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利益。它将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和我们自己的利益。91.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p114)

(1)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2)而面对非正义行为,则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乃至采取行动来维护正义。

92.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5)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培训方案下一篇: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